华南巨型锑带Sedex型锑矿床

华南巨型锑带Sedex型锑矿床

一、华南巨型锑矿带中的Sedex型锑矿床(论文文献综述)

黄建中,孙骥,周超,陆文,肖荣,郭爱民,黄革非,谭仕敏,隗含涛[1](2020)在《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文中研究说明扬子地块—华夏地块经历武陵期—雪峰期增生造山-碰撞造山形成江南造山带,构成统一的华南板块,进入板内演化阶段。本文从构造-岩浆作用-沉积建造角度,结合地质年代学、古地磁、岩相古地理分析,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属陆内作用,造就了加里东期、印支期两次主要的金矿成矿事件。湖南雪峰山—幕阜山(俗称"金腰带")加里东期和印支晚期金矿床分区成带产出,构成一条复合型造山型金矿带。区域性构造导矿、次级构造交汇或叠加控矿明显;矿石普遍发育条带状构造,属韧性剪切递进变形的产物。通过对区域成矿背景、金矿成矿理论,金矿床(体)地质特征,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地质找矿成果及深部验证情况等多方面研究表明该成矿带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2000 m以浅金远景资源量有望达到3000 t。

张天羽,李聪颖,孙赛军,郝锡荦[2](2020)在《锑的地球化学性质与华南锑矿带成因初探》文中研究表明锑属亲铜元素,易与硫结合。锑在地核(0. 14×10-6)、地幔(0. 006×10-6)和地壳(0. 02×10-6)中的丰度均很低,而在黑色页岩(5. 0×10-6)中明显富集。锑是一种典型的低温成矿元素。我国华南地区低温成矿域拥有世界60%的锑探明储量。研究结果显示锑的成矿主要经历两阶段富集过程:一是与风化和沉积作用有关的表生过程;二是地球内部热驱动过程。寒武纪时华南位于赤道附近,受冈瓦纳大陆的造山带的影响,是全球地表风化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在新元古代氧化事件的驱动下,锑在表生风化过程中被氧化为更易迁移的水溶性的SbO3-。因埃迪卡拉生物群所产生的有机质,有利于萃取水体中的锑并沉淀在还原性沉积物(黑色页岩)中。华南中生代岩浆活动烘烤表层富锑的寒武纪黑色页岩,产生的成矿流体向上迁移,淋滤黑色页岩中的Sb或与黑色页岩变质脱水或熔融产生成矿流体混合;而后搬运至远离岩体的有利位置沉淀,最终形成大规模的华南锑矿带。

王岩,王登红,王永磊,黄凡[3](2021)在《基于地质大数据的中国锑矿空间分布规律定量研究》文中提出大数据正在开创地学研究新途径,将传统的定性地质研究方法推向定量研究的高度。锑矿是中国的传统优势矿产,但目前已有赖于进口,成为典型的关键金属(Critical Metal)。文章基于锑矿地质大数据,系统展示中国锑矿在Ⅰ、Ⅱ、Ⅲ级成矿区带的空间分布特征,总结中国锑矿的空间分布规律,定量分析中国省、市、县级及Ⅲ级成矿区带的锑矿成矿密度、成矿强度。研究表明,中国锑矿在各成矿域中均有分布,华南成矿省集中了全世界59%以上的资源储量,是中国锑矿最重要的成矿区域。中国锑矿以湖南省数量最多、成矿强度最大;按地级市统计,以广西河池市锑矿床数量最多,以湖南娄底市锑矿成矿强度最大;按县级统计,以河池市南丹县锑矿床数量最多,娄底市泠水江市锑矿成矿强度最大,达3330 t/km2;按成矿区带统计,江南隆起西段成矿带(Ⅲ-78)锑矿产地数量最多、成矿密度最大,湘中—桂中北成矿带(Ⅲ-86)成矿强度最强。随着勘查工作的进展,新增资源量不断向湖南板溪、龙山等危机矿山深部及西藏等西部地区转移,今后锑矿地质找矿和矿业开发的重点也将向重要矿区深部及中国西部地区转移。

王均[4](2019)在《贵州省晴隆大厂矿集区成矿特征及找矿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贵州省晴隆大厂矿集区位于兴义隆起区即兴义穹盆构造变形区,研究区内地壳浅部出露的沉积盖层,主要是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其沉积作用以海相沉积为主,海陆过渡相及陆相沉积次之,二叠世中晚期有大陆火山溢流拉斑玄武岩的喷溢。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第四系。晚古生代以来的沉积盖层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总体特征表现为以北东向断裂为主的“堑一垒”镶嵌的断块组合,其断裂多为北东、北北东向平行排列的高角度正断层,局部见北西向、近南北向断裂发育;并伴随大量的北东、北西、北北东背向斜平行排列。主要矿产为锑、金,典型矿床有晴隆大厂锑矿、水银洞金矿等,是贵州省重要的锑、金矿产地之一。本文从“三位一体”-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矿床成因、成岩成矿时代,建立成矿机制和找矿模型。本文以现有的研究成果,根据物探在三维空间形态下对截取的二维剖面进行反演说明:研究区及周边存在大厂中酸性岩体,并推断引起该剩余重力异常低的地质体三维空间形态,为研究该区域成矿模式提供支撑。根据本次对贵州省晴隆大厂矿集区成矿期内石英测试显示,Rb-Sr等时线年龄为94.3±5.9Ma,说明晴隆大厂矿集区内的锑、金矿形成时期为燕山期。根据最新的成矿流体研究,以及本次岩矿石样品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深处的中酸性岩浆。本文根据矿集区锑金矿产属“远程低温热液型”,选择“侵入岩体型矿产”矿产预测方法,建立1个大厂模型区。通过MARS软件的二值化处理,用人工输入变化区间实现连续变量赋值,提取有意义的原始数据,在MRAS软件中采用特征分析法进行定位预测。最终共圈定最小预测区5个:大厂最小预测区、黑山箐-地油坪最小预测区、油菜冲最小预测区、放马坪最小预测区、马场最小预测区。

林智炜,吴堑虹,李欢,奚小双,孔华,唐宇蔷,刘飚[5](2020)在《板溪锑矿两类石英脉成因及其对找矿的指示意义》文中提出板溪矿区内广泛发育无矿石英脉,其与含矿石英脉空间关系密切,但人们对两者是否具有成因联系并不清楚.围绕该问题作者开展了二者形成时代、成分组成及物质来源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含矿石英脉旁侧总是发育与其平行的无矿石英脉,二者无穿插关系,但存在连接二者的石英脉,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无矿石英脉形成于燕山期,与含矿石英脉形成时代一致;无矿石英脉局部含微量辉锑矿±黄铁矿,脉体发育绢云母化、硅化等围岩蚀变,与含矿石英脉一致;无矿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43~266℃)和盐度(1.7%~8.5%Na Cl eqv.)较含矿石英脉的均一温度(185~332℃)和盐度(3.3%~7.7%Na Cl eqv.)略低,但二者均为中低温、低盐度的流体体系;激光拉曼分析显示两者流体气相组分均为H2O±CO2±CH4±N2,LA-ICP-MS测试结果显示无矿石英脉与含矿石英脉均含Sb、Fe、As等元素;无矿石英脉包裹体的δD值(-74.4‰~-69.7‰)、δ18OH2O值(2.6‰~3.4‰)、硫化物δ34S值(3.04‰~4.87‰)与含矿石英脉包裹体的δD值(-140‰~-107‰)、δ18OH2O值(5.9‰~8.4‰)、硫化物δ34S值(3.46‰~6.12‰)相似性较高,指示二者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两类石英脉应属同一成矿热液系统,其差异是成矿流体混合的结果,因此其他热液矿床,特别是矿田范围内的无矿石英脉可能对矿脉具有指示作用,应引起重视.

吉恒召,陈金铎,张恺,李娇艳,李玉辉,闫贺龙[6](2018)在《河南省淅川县金家垭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文中指出金家垭锑矿床位于豫陕交界的南秦岭造山带东段淅川断裂多金属成矿带上,成矿条件较好。为深入探讨矿区找矿潜力,分别采用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10 000地质草测、1∶2 000岩石剖面测量和槽探工程控制等方法在矿区开展了地质勘查及研究工作,并对矿区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进行了详细探讨。研究表明:(1)矿体主要赋存于寒武系水沟口组底部一套黑色硅质岩及土黄色黏土岩部位;(2)韧性-韧脆性构造是控矿和储矿的有利空间,使地层中的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迁移,随着物理化学条件改变,锑及其他有用元素在有利部位发生沉积富集,从而形成锑矿床;(3)采用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10 000地质草测→1∶2 000岩石测量→槽探揭露方法的找矿效果明显。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圈定了2处找矿靶区,并在靶区内发现了锑矿体,表明靶区内找矿前景较好,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张勇[7](2018)在《湘中-赣西北成矿流体演化与Sb-Au-W成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湘中-赣西北研究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区内产有锡矿山锑矿、沃溪锑-金-钨矿和大湖塘钨矿三个超大型矿床。它们呈三足鼎立之势,在江南造山带中段形成世界罕见的Sb、Au、W矿集区和区域性矿床分带。为了认识这三大矿床的成因关系,探讨与之相关的大规模流体运移和Sb-Au-W元素成矿组合与分离的机制。本论文以锡矿山锑矿、沃溪锑-金-钨矿和大湖塘钨矿三个典型矿床为重点,辅以对石巷里石墨矿、龙山锑金矿、龙王江锑金矿、西安金钨矿等矿床的对比研究和资料综合,通过对有关热液蚀变岩石主微量元素及其热液矿物的原位微区元素测定,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硫化物Re-Os同位素定年和锆石U-Pb定年等手段,对该区Sb-Au-W矿床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并在有关区域花岗岩及成矿岩体年龄,矿床及热液活动时代,成矿物质来源和流体蚀变作用地球化学,以及制约矿物沉淀和Sb、Au、W分异成矿的主导因素等方面,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创新性认识:研究确定,涟源盆地下石炭统石巷里石墨矿叠加热液石英脉中富Au黄铁矿的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27.8±3.8Ma。由此精确限定了盆地内广泛分布的下石炭统测水组煤系受到区域性热液蚀变(叠加有大量热液石英脉,普遍发育硅化、硫化物化等)的叠加时代,从而为湘中地区燕山期大规模流体运移及其与区域花岗岩活动、Sb-Au等成矿作用和煤系热变质作用之间的成因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厘定了赣西北地区W矿化的时代。其中赣西北大湖塘钨矿辉钼矿等时线年龄为137.9±2.0Ma,与湘中地区的Sb矿和Sb-Au矿皆为燕山期成矿。综合研究显示燕山期是湘中-赣西北地区Sb、Au、W的主要成矿时期,集中在150~130Ma。该研究区涟源盆地内只有燕山期成矿,而基底(湘西+湘东北+赣西北)则为晋宁、加里东、印支和燕山期的多时代成矿。造成基底和盖层成矿时代差别的可能原因有:岩浆作用强度和相对抬升程度差异。研究确定了望云山岩体晚期岩脉至少有三期。第一期和第二期为印支期,其中第一期为中细粒的黑云母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21.3±1.7Ma,第二期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216.5±1.8Ma。第三期岩脉为燕山期,形成时间为162.2±2.1~163.7±6.4Ma。燕山期岩脉的发现,进一步证实湘中存在燕山期的岩浆作用,并且与锡矿山锑矿早期成矿时代155.5±1.1Ma接近。涟源盆地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作用与区域中基性岩脉和大规模Sb成矿作用时代相对应。研究揭示,涟源盆地泥盆系中的锡矿山锑矿成矿流体以低温(192℃~177.8℃)和低盐度(平均6.2 NaCl wt%)为特征。基底地层内矿床:龙山金锑矿的形成温度平均为185℃,盐度平均5.6 NaCl.wt%;龙王江锑金矿成矿温度与龙山金锑矿相近,平均182.7℃,盐度平均2.9NaCl.wt%;西安钨金矿形成温较高(215.3℃~195.9℃),盐度平均6.0NaCl.wt%。结合已知的Sb、Au和W热液实验地球化学行为,矿物流体包裹体和成矿特征等综合分析显示,钨、金和锑的分别富集成矿在成因上可能与成矿热液演化中的三个温度临界点有关。即钨沉淀基本结束从而与金、锑分离的温度大约为250℃;金从热液中基本完全沉淀而与流体中的锑发生分离的温度大约为200℃;而锑则在流体温度降低到大约190℃时开始发生大量沉淀。因此,成矿流体温度降低可能是导致Sb、Au和W沉淀分异成矿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湘中地区基底内成矿流体演化相对复杂,碳酸盐化和绢英岩化阶段是W和Au成矿阶段,硅化阶段是Au和Sb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在基底内演化过程中从围岩中萃取了 Si、Fe、Au、Pb和Zn等成矿元素,这为盖层Au-Sb和Pb-Zn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成矿流体在基底内交代围岩并形成碳酸盐化(富集As、W和Sb)和绢英岩化(富集Si、W、Sb和Au)蚀变过程,虽然都有Sb元素沉淀,但沉淀富集的程度较低(△Ci=123.06~490.08ppm/g),远低于硅化蚀变的Sb富集程度(△Ci=10697ppm/g)。显示成矿流体在基底内演化形成硅化蚀变时高度富集Sb和Si,是沃溪锑金钨矿Sb-Au的主成矿阶段,与盖层内成矿流体富Sb和Si特征相似。富K的流体在基底内碳酸盐化围岩过程中,从围岩中交代出大量元素,可能是基底流体萃取围岩中成矿元素的机制之一,也可能是湘西地区形成区域性Au和Pb-Zn等元素亏损的原因之一。研究揭示,涟源盆地泥盆系灰岩中方解石脉的稀土元素总量(17.69ppm~41.64ppm)远小于未蚀变灰岩(121.2ppm~235.1ppm),且锡矿山的方解石脉也具有相同的低稀土特征(5.97ppm~15.27ppm)。可能指示在晚古生代盖层中,无论是矿区还是区域地层中的方解石脉,都形成于以低稀土含量大气降水为主的盆地流体。这显示了盆地流体迁移并交代蚀变了途径围岩,使蚀变灰岩的稀土含量(1.50~4.73ppm)降低,同时沉淀析出低稀土含量的方解石脉,表明涟源盆地蚀变灰岩、锡矿山和区域方解石脉的形成可能是古大气降水深循环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大湖塘钨矿早期(核)白钨矿具有高Nb、Ta和Mo,和低Sr(44.10~95.08ppm)的岩浆热液特征;西安白钨矿则具有明显的低Nb、Ta和Mo,和高Sr(581.68~861.03ppm)的深循环流体特征;而大湖塘钨矿晚期白钨矿则介于两者之间;指示了大湖塘钨矿岩浆热液流体→蚀变流体→深循环流体演化的过程。大湖塘钨矿形成热液黑云母时氧逸度为-13.6~-14.1,而后形成交代黑云母时氧逸度为-17.6~-17.8,此过程流体氧逸度出现明显下降,利于大量黑钨矿的形成;而随后形成的白钨矿的δEu负异常值(0.17~0.85)记录了形成早期白钨矿流体为氧化环境,氧逸度相对黑钨矿阶段升高,抑制了黑钨矿的形成,并开启了白钨矿大量生成阶段;至晚期白钨矿δEu正异常值(1.16~9.51)显示流体为低氧逸度的还原环境,氧逸度再次降低,致使硫化物大量生成。成矿流体氧逸度先降后升再降可能是控制大湖塘钨矿大量黑钨矿和大量白钨矿共同沉淀成矿的关键。黄铁矿Os同位素研究表明,涟源盆地内矿床的Au、Sb等成矿元素来自基底元古界,经历了长距离的迁移演化。赣西北辉钼矿Os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合特征。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并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论文提出了有关湘中-赣西北地区大范围深尺度成矿流体演化与Sb-Au-W成矿的初步模型:(1)由三个超大型矿床组成的湘中-赣西北Sb-Au-W矿集区在成因上与大体积流体(热液和岩浆)在大范围和深尺度地壳中运移和分异演化有关。由部分熔融形成的多期岩浆热驱动所产生的深循环流体运移,是导致大规模Sb、Au和W分异成矿的主要因素。(2)在这一过程中,尤其在燕山期,被基底部分熔融和水/岩反应(热液蚀变)萃取的成矿元素Sb、Au、W、Pb、Zn和Si等,曾经历过大通量的流体搬运,并在基底或盖层隆升部位就位成矿。(3)成矿流体的温度降低可能是导致成矿元素Sb、Au和W先后依次沉淀,自下而上形成不同元素组合的矿床以及Sb、Au和W成矿分馏及分带的主要因素。因此,湘中-赣西北元古代基底中的大湖塘钨矿和沃溪锑-金-钨矿,以及古生代盖层中的锡矿山锑矿等中-低温热液矿床和矿化,均属于和大规模流体运移有关的区域性流体深循环热液系统。(4)湘中-赣西北地区热液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源于岩浆期后热液和盆地流体。岩浆期后热液是赣西北大湖塘钨矿(360~200℃)形成的关键;而盆地流体则是湘中地区锡矿山锑矿(192℃~177.8℃)和沃溪锑金钨矿(280~200℃)形成的关键。

余盼,郑义,王岳军,虞鹏鹏[8](2018)在《湖南新宁星子岩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文中研究表明湖南新宁县星子岩锑矿位于钦杭结合带中段湘中盆地内,脉状矿体受NE向硅化破碎带控制,直接容矿围岩为下寒武统香楠组碳质板岩和硅质板岩。文中对星子岩锑矿进行系统的矿物生成序列研究,将成矿过程分为两期3个阶段,即沉积期以碳质板岩内球状黄铁矿为代表,热液期早阶段脉状辉锑矿石英脉(局部夹围岩角砾)和晚阶段辉锑矿方解石脉。为进一步限定其成因,选取热液期与辉锑矿共生的早阶段石英和晚阶段的方解石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热液期石英和方解石内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主要类型为纯H2O型和CO2-H2O型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测试表明,CO2-H2O型包裹体气相主要成分为CO2,液相主要成分为H2O。显微测温过程中,当降温时可见CO2-H2O型包裹体由气液两相变为三相,其初熔温度为-60.0-56.6℃,CO2部分均一温度为3.728.5℃,完全均一温度介于113266℃,CO2笼合物熔化温度为3.09.6℃,对应的流体盐度w(NaCleqv.)为0.8%12.0%。星子岩锑矿流体包裹体的中低温、低盐度和含CO2的特征与造山型金矿的变质流体成矿特征相吻合。综合星子岩锑矿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特征,星子岩锑矿的精细成矿过程为:钦杭结合带在印支—燕山期发生强烈的陆壳叠置作用,富碳质含黄铁矿的寒武系地层发生变质变形脱挥发分作用,形成中低温、低盐度、富CO2和富集锑元素的变质热液;变质热液向上运移过程中,温度压力降低发生相分离,导致CO2逸失和流体沸腾作用,大量辉锑矿沉淀,最终形成有经济价值的矿体。湖南星子岩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过程与造山型金矿一致,因此其成因类型为造山型锑矿。

佟子达[9](2018)在《滇西巍山笔架山锑矿田成矿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滇西巍山笔架山锑矿田位于三江复合造山带之兰坪-思茅盆地中段,是巍山-永平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详细的矿区地质调查、系统的测试分析,力求查明笔架山锑矿田矿化特征、成矿元素组合、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探讨其成因模式。笔架山锑矿田包括蝙蝠洞、扎花山、瓦利和杨梅岭岗四个矿床,共探明14条矿体,呈似层、薄层状产出在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灰岩与挖鲁八组泥岩、页岩接触带的层间破碎带内。热液成矿期可分为萤石-辉锑矿阶段、辉锑矿-萤石-石英阶段、萤石-石英-碳酸盐阶段。未蚀变围岩(泥岩、页岩)Sb值和REE值异常高,笔架山锑矿田Sb和REE可能来自于未蚀变围岩。白色萤石和紫色萤石重稀土富集,Eu和Ce轻微负异常,其La/Ho-Y/Ho指示可能经历再活化过程。硫化物的δ34S具有极低的负值(-20.2-11.9‰),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还原环境。从早到晚,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260300℃、180230℃、130160℃,盐度分别为0.311.7%、0.210.1%、0.25.5%NaCleqv;Ⅰ阶段初熔温度在-32.0-10.7℃之间。Ⅰ、Ⅱ阶段中辉锑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250290℃、200240℃,盐度分别为3.221.0%、0.29.1%NaCleqv,初熔温度分别为-71.7-15.5℃、-15.4℃。Ⅰ、Ⅱ阶段中共生的萤石与辉锑矿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以发育液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具有相似的特征,表明萤石与辉锑矿来自同一流体。均一压力依次为20160×105Pa、820×105Pa、18×105Pa;成矿静水深度小于1600m,Ⅱ阶段流体发生沸腾,静岩深度小于72m;通过估算NaCl-H2O溶液中H+的摩尔浓度,获得三个阶段流体pH值分别为5.66.3、5.25.5、4.75.0。由于流体pH值呈现弱酸性、成矿温度为中低温,推测Sb是以Sb(OH)3形式在-的环境中迁移的,减压沸腾发生沉淀,并经历了热液活化。包裹体拉曼数据显示C4H6、CH4等有机烃类的存在,表明硫和流体来源于还原性环境。H-O-C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地层水或盆地卤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喜山期时,印-欧板块碰撞,构造岩浆活动强烈,为笔架山锑矿田提供了动力和热源;盆地流体和大气降水的混合形成中低温中低盐度的成矿流体,淋滤萃取泥岩、页岩等围岩的Sb,向上运移到开阔空间(层间破碎带)时发生流体减压沸腾,形成似层、薄层状和透镜状等矿体。笔架山锑矿田属于沉积-改造型矿床。

王达[10](2018)在《藏南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文中提出扎西康锑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北喜马拉雅多金属成矿带内目前唯一的超大型矿床。众多学者进行过广泛研究,但矿床成因仍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包括地热卤水、岩浆热液、MVT、喷流沉积--热泉水改造成因。本文在区域成矿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统计前人传统同位素数据重新分析,并开展非传统同位素与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为约束矿床成因提供更加全面可信的证据。C–O、H–O–Si、S–Pb、He–Ar、Sr同位素特征显示扎西康矿床Pb–Zn、Sb–Ag、Sb–Hg成矿期均具有明显的地壳成因。Pb–Zn成矿期可能与海底火山作用有关,为海底热水沉积(交代)成因;Sb–Ag、Sb–Hg成矿期可能与后期的岩浆--热液作用有关,对Pb–Zn成矿期进行叠加改造,并萃取了围岩地层中的元素。扎西康矿床Fe–Zn同位素分馏模型得出Pb–Zn成矿期成矿流体δ56Fei和δ66Zni值范围分别为–0.5‰–1‰、–0.28‰0‰,只有海底热液系统(δ56Fe值:–1.79‰0.04‰;δ66Zn值:–0.28‰0.96‰)具有满足条件的Fe–Zn同位素值。闪锌矿Cd含量(11832199 ppm)、Zn/Cd比值(248421)、δ114/110Cd值(–0.51‰1.01‰)等特征只与喷流系统吻合良好。锰铁碳酸盐中锆石U–Pb(218±10 Ma)、锰铁碳酸盐Sm–Nd(173.7±7.4 Ma)、闪锌矿Rb–Sr年龄(147±3.2 Ma)与区域内同沉积期(220130 Ma)三次大规模的海底火山岩浆活动时间吻合;锰铁碳酸盐中少量年轻岩浆锆石U–Pb(62±8.2 Ma)、黄铁矿Re–Os年龄(47.7±7.9 Ma;43.1±2.5 Ma)与印--亚板块同碰撞阶段期间(6042 Ma)区域内一系列造山型Au–Sb矿床成矿时间吻合;此外,第(5)阶段绢云母Ar–Ar年龄(19.3±1.1 Ma)、石英ESR年龄(18.3±1.8 Ma、20.3±2.3 Ma)、黄铁矿Re–Os年龄(9.0±1.9 Ma),与后碰撞造山阶段(25 Ma至今)淡色花岗岩岩体有关的岩浆--热液成矿事件(N1)时代一致。综上所述,扎西康矿床共经历了三期成矿事件:(1)T3–K1:Pb–Zn期成矿(第(1)–(2)阶段),形成锰铁碳酸盐--铅锌硫化物,具有与同沉积期海底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水沉积(交代)成因;(2)E1–E2:Sb–Ag成矿期(第(3)–(4)阶段),与区域内同碰撞造山成矿事件中造山型Au–Sb矿床成矿有关,叠加改造Pb–Zn成矿期,形成石英--方解石--硫化物--硫盐矿物;(3)N1:Sb–Hg成矿期(第(5)–(6)阶段),与后碰撞造山阶段岩浆--热液活动有关,形成石英--方解石--硫化物。

二、华南巨型锑矿带中的Sedex型锑矿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南巨型锑矿带中的Sedex型锑矿床(论文提纲范文)

(1)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论文提纲范文)

1 造山带演化
    1.1 前寒武纪构造演化与两次金补给事件
    1.2 原特提斯洋闭合消亡与加里东期陆内造山
    1.3 古特提斯洋闭合消亡与印支期伸展作用
2 湖南“金腰带”地质
3 金矿床类型
4 成矿规律
    4.1 金矿成矿期
    4.2 空间分布
    4.3 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来源
    4.4 矿床共生组合
5 动力学过程
    5.1 加里东期金矿
    5.2 印支期金矿
6 深部潜力探讨
    6.1 两次金补给事件奠定区域成大矿的物质基础
    6.2 雪峰山—幕阜山地区存在两期聚大矿的动力学过程
    6.3 He-Ar同位素揭示深部具备找大型-超大型金矿的潜力
    6.4 地质勘查成果展示雪峰山—幕阜山地区找矿潜力巨大
    6.5 万古矿区深部钻探工程证实深部巨大资源前景
7 结论

(2)锑的地球化学性质与华南锑矿带成因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锑的地球化学特征
2 华南锑矿时空分布特征
3 华南锑矿成因
    3.1 表生富集过程
    3.2 岩浆热驱动活动
4 结语

(3)基于地质大数据的中国锑矿空间分布规律定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中国锑矿的资源概况
3 中国锑矿的空间分布规律
    3.1 中国锑矿在Ⅰ级成矿区带(成矿域)的分布规律
    3.2 中国锑矿在Ⅱ级成矿区带(成矿省)的分布规律
    3.3 中国锑矿在Ⅲ级成矿区带(成矿带)的分布规律
4 中国锑矿成矿规律的定量研究
    4.1 省级锑矿成矿规律
    4.2 地级市锑矿成矿规律
    4.3 县级锑矿成矿规律
    4.4 中国锑矿Ⅲ级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
5 结论

(4)贵州省晴隆大厂矿集区成矿特征及找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现状
    1.2 贵州省晴隆大厂矿集区锑、金矿床研究现状
    1.3 选题依据、科学问题及科学意义
        1.3.1 论文的选题依据
        1.3.2 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3.3 研究方案及方法技术
    1.4 完成主要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和认识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质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2.3 区域矿产
    本章小结
3 晴隆大厂矿集区地质特征
    3.1 矿集区地层及建造
        3.1.1 地层
        3.1.2 建造划分
        3.1.3 沉积岩建造特征
        3.1.4 大陆溢流火山岩建造
        3.1.5 热液蚀变硅质岩建造
        3.1.6 侵入岩建造特征
    3.2 矿集区构造特征
        3.2.1 矿集区断层
        3.2.2 矿集区褶皱
        3.2.3 成岩构造
        3.2.4 控矿构造特征
    本章小结
4 矿集区矿产特征
    4.1 矿集区矿产分布特征
        4.1.1 概况
        4.1.2 金属矿床、点分布特征
        4.1.3 非金属矿床、点分布特征
    4.2 成矿地质体特征
        4.2.1 成矿构造特征
        4.2.2 成矿地质体地球物理特征
    本章小结
5 矿集区成矿作用研究
    5.1 矿体宏观特征
    5.2 矿化蚀变
    5.3 矿物特征
    5.4 矿物共生组合及生成顺序
    5.5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6 成矿流体
    5.7 成矿温度
    5.8 成矿深度
    5.9 成矿时代
    5.10 成矿机制
    本章小结
6 矿集区预测模型建立与找矿预测
    6.1 矿产预测方法类型及预测模型区选择
    6.2 矿产预测模型及模型区资源潜力分析
        6.2.1 典型矿床预测模型
        6.2.2 预测研究区预测模型的建立
        6.2.3 模型区深部及外围资源潜力预测分析
    6.3 预测要素变量的构置与选择
        6.3.1 预测要素选择
        6.3.2 变量的构置
    6.4 预测区圈定
        6.4.1 预测区圈定方法及原则
        6.4.2 预测单元的圈定
    6.5 勘查建议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5)板溪锑矿两类石英脉成因及其对找矿的指示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概况
2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3 分析结果
    3.1 流体包裹体特征
        3.1.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3.1.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
        3.1.3 流体包裹体组分分析结果
    3.2 同位素组成
        3.2.1 H-O同位素组成
        3.2.2 S同位素组成
4 分析与讨论
    4.1 两类石英脉形成时间
    4.2 两类石英脉流体物化特征比较
    4.3 两类石英脉组分特征比较
    4.4 两类石英脉同位素特征
        4.4.1 H-O同位素
        4.4.2 S同位素比较
    4.5 两类石英脉成因及找矿意义
5 结论

(6)河南省淅川县金家垭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4 地球化学特征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3.2 矿石特征
    3.3 围岩蚀变
4 控矿因素
    4.1 地层
    4.2 构造
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5.1 矿床成因
    5.2 找矿标志
6 找矿前景
7 结语

(7)湘中-赣西北成矿流体演化与Sb-Au-W成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湘中-赣西北
        1.1.2 大规模成矿流体运移和分异成矿
        1.1.3 Re-Os同位素体系
    1.2 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
    1.3 研究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主要工作量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湘中-赣西北区域地质与Sb-Au-W成矿分带
    2.1 湘中-赣西北构造概况
        2.1.1 大地构造位置
        2.1.2 构造演化特征
    2.2 湘中-赣西北地层概况
        2.2.1 新元古界
        2.2.2 下古生界
        2.2.3 上古生界
        2.2.4 中生界
        2.2.5 新生界
        2.2.6 涟源盆地“基底-盖层”结构
    2.3 湘中-赣西北岩浆岩概况
        2.3.1 晋宁期
        2.3.2 加里东期
        2.3.3 印支期
        2.3.4 燕山期
    2.4 湘中-赣西北Sb-An-W成矿分带
        2.4.1 岩浆热液有关的矿床
        2.4.2 深循环热液有关矿床
        2.4.3 Sb-Au-W成矿分带
    2.5 小结
第三章 湘中-赣西北Sb-Au-W矿床地质
    3.1 沃溪锑金钨矿
        3.1.1 矿区地质概况
        3.1.2 矿床地质特征
        3.1.3 围岩蚀变
    3.2 大湖塘钨矿
        3.2.1 矿区地质概况
        3.2.2 矿床地质特征
        3.2.3 围岩蚀变
    3.3 锡矿山锑矿
        3.3.1 矿区地质概况
        3.3.2 矿床地质特征
        3.3.3 围岩蚀变
    3.4 小结
第四章 湘中-赣西北岩浆作用与Sb-Au-W成矿的关系
    4.1 Re-Os同位素年代学
        4.1.1 湘中热液石英脉中黄铁矿的Re-Os同位素
        4.1.2 赣西北大湖塘W矿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
    4.2 锆石U-Pb年代学
        4.2.1 湘中天龙山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2.2 湘中天龙山岩体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特征
        4.2.3 湘中望云山岩脉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特征
    4.3 成岩与Sb-Au-W成矿的关系
        4.3.1 湘中热液黄铁矿形成时代的意义
        4.3.2 湘中燕山期岩脉的地质意义
        4.3.3 基底内多时代成矿和盖层内燕山期成矿
        4.3.4 湘中-赣西北Sb-Au-W成矿与岩浆成岩作用的关系
    4.4 小结
第五章 湘中-赣西北Sb-Au-W矿流体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5.1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5.1.1 锡矿山Sb矿
        5.1.2 大湖塘W矿
        5.1.3 沃溪Sb-Au-W矿等
    5.2 蚀变岩的元素地球化学
        5.2.1 △Ci计算模型
        5.2.2 锡矿山Sb矿
        5.2.3 大湖塘W矿
        5.2.4 沃溪Sb-Au-W矿
        5.2.5 热液蚀变与贫化与富集
    5.3 热液矿物的地球化学
        5.3.1 方解石
        5.3.2 白钨矿
    5.4 岩浆流体与深循环流体成矿
        5.4.1 矿物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盐度对成矿流体演化的指示
        5.4.2 蚀变岩元素地球化学对热液成矿元素组成的指示
        5.4.3 矿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的指示
    5.5 小结
第六章 湘中-赣西北大规模流体运移与Sb-Au-W成矿过程
    6.1 Re和Os同位素对成矿物质来源的制约
    6.2 Sb-Au-W迁移和分异的过程
        6.2.1 Sb、Au和W在热液中的迁移形式
        6.2.2 热液中Sb、Au和W的共生和分异过程
    6.3 基底对成矿的控制
        6.3.1 元古代Sb-Au-W含矿建造——成矿元素初步富集阶段
        6.3.2 晋宁期W-Sn成矿——成矿元素的多期岩浆富集阶段800-150Ma
        6.3.3 加里东期深循环流体W-Au和Au矿—大规模流体运移成矿阶段
        6.3.4 印支期隆起带石英脉型Au-Sb矿和矽卡岩型W矿
        6.3.5 燕山期成矿大爆发
    6.4 湘中-赣西北成矿流体迁移演化过程
第七章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

(8)湖南新宁星子岩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2 矿床地质特征
3 样品特征及测试方法
4 结果
    4.1 包裹体岩相学
    4.2 显微测温
    4.3 激光拉曼
5 讨论
    5.1 成矿流体特征及矿质沉淀机制
    5.2 矿床成因及成矿过程探讨
    5.3 锑矿区域成矿规律及勘查启示
6 结论

(9)滇西巍山笔架山锑矿田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锑矿床研究现状
        1.2.2 锑的运移和沉淀机制
        1.2.3 笔架山锑矿田的研究现状
    1.3 分析方法
        1.3.1 主量元素、微量稀土元素测试
        1.3.2 电子探针
        1.3.3 流体包裹体分析
        1.3.4 硫同位素分析
        1.3.5 碳氢氧同位素分析
        1.3.6 钐钕同位素分析
    1.4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
    2.1 兰坪-思茅盆地
        2.1.1 构造
        2.1.2 岩浆岩
        2.1.3 地层
        2.1.4 构造演化史
    2.2 巍山-永平矿集区
第3章 矿区及矿床地质
    3.1 矿区地质
        3.1.1 矿区构造
        3.1.2 矿区地层
    3.2 矿床地质
        3.2.1 矿体特征
        3.2.2 矿石特征
        3.2.3 成矿期次划分
第4章 流体包裹体特征
    4.1 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
        4.1.1 岩相学和包裹体类型
        4.1.2 流体包裹体成分
        4.1.3 均一温度和盐度
    4.2 辉锑矿流体包裹体
        4.2.1 岩相学和包裹体类型
        4.2.2 均一温度和盐度
    4.3 成矿物理化学参数
        4.3.1 成矿压力和深度估算
        4.3.2 流体pH值估算
    4.4 脉石矿物-矿石矿物流体包裹体对比及意义
第5章 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1 全岩主微量元素
        5.1.1 主量元素
        5.1.2 稀土元素
        5.1.3 微量元素
    5.2 萤石的稀土元素
        5.2.1 样品特征
        5.2.2 微量元素
        5.2.3 对成矿的指示意义
    5.3 碳氢氧同位素
    5.4 硫同位素
    5.5 钐钕同位素
第6章 成矿作用研究
    6.1 矿化特征
    6.2 成矿物质来源
    6.3 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
    6.4 成矿地质背景
    6.5 成矿过程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附录

(10)藏南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研究现状
        1.2.2 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与构造格架
        2.1.1 东西向断裂构造
        2.1.2 南北向断裂构造
        2.1.3 藏南拆离系
        2.1.4 变质核杂岩构造
    2.2 地层系统
        2.2.1 前寒武系和古生界
        2.2.2 三叠系
        2.2.3 侏罗系
        2.2.4 白垩系
        2.2.5 第四系
    2.3 岩浆..火山作用
        2.3.1 中生代岩浆..火山作用
        2.3.2 新生代岩浆..火山作用
    2.4 变质作用
    2.5 区域矿产分布
第3章 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概况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3.1 矿石组构
        3.3.2 矿物种类、成分及组合
    3.4 成矿期次与阶段
    3.5 围岩蚀变
    3.6 矿化分带
第4章 传统同位素特征
    4.1 C–O同位素特征
    4.2 H–O–Si同位素特征
    4.3 S–Pb同位素特征
        4.3.1 S同位素
        4.3.2 Pb同位素
    4.4 He–Ar同位素特征
    4.5 碳酸盐元素及Sr同位素特征
        4.5.1 元素特征
        4.5.2 Sr同位素特征
第5章 非传统同位素特征
    5.1 测试方法
        5.1.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Fe–Zn同位素实验
        5.1.2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罗格斯大学Fe–Zn–Cd同位素实验
    5.2 测试结果
        5.2.1 Fe同位素
        5.2.2 Zn同位素
        5.2.3 Cd同位素
    5.3 引起同位素组成变化原因
        5.3.1 气液分离与矿物沉淀引起的瑞利分馏
        5.3.2 后期热液叠加改造
        5.3.3 矿物对之间的同位素分馏
    5.4 Fe–Zn–Cd同位素分馏模型
        5.4.1 Fe–Zn同位素分馏模型
        5.4.2 Cd同位素分馏模型
    5.5 Fe–Zn–Cd同位素对扎西康矿床成因的约束
        5.5.1 排除地热卤水与MVT成因
        5.5.2 排除岩浆热液成因
        5.5.3 约束Pb–Zn成矿期喷流沉积(SEDEX)成因
第6章 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6.1 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
        6.1.1 锰铁碳酸盐中锆石U–Pb年龄
        6.1.2 锰铁碳酸盐Sm–Nd年龄
        6.1.3 闪锌矿Rb–Sr年龄
        6.1.4 黄铁矿Re–Os年龄
        6.1.5 石英--黄铁矿--辉锑矿脉中绢云母 Ar–Ar 年龄
    6.2 同位素年代学证据对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的约束
        6.2.1 北喜马拉雅成矿带三期重大成矿事件
        6.2.2 扎西康矿床与区域三期重大成矿事件关系
第7章 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成因模型
    7.1 扎西康矿床成因的综合约束
    7.2 扎西康矿床成因模型建立
第8章 结束语
    8.1 结论
    8.2 存在问题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会议论文
个人简历

四、华南巨型锑矿带中的Sedex型锑矿床(论文参考文献)

  • [1]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J]. 黄建中,孙骥,周超,陆文,肖荣,郭爱民,黄革非,谭仕敏,隗含涛. 地球学报, 2020(02)
  • [2]锑的地球化学性质与华南锑矿带成因初探[J]. 张天羽,李聪颖,孙赛军,郝锡荦. 岩石学报, 2020(01)
  • [3]基于地质大数据的中国锑矿空间分布规律定量研究[J]. 王岩,王登红,王永磊,黄凡. 中国地质, 2021(01)
  • [4]贵州省晴隆大厂矿集区成矿特征及找矿预测研究[D]. 王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 [5]板溪锑矿两类石英脉成因及其对找矿的指示意义[J]. 林智炜,吴堑虹,李欢,奚小双,孔华,唐宇蔷,刘飚. 地球科学, 2020(05)
  • [6]河南省淅川县金家垭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 吉恒召,陈金铎,张恺,李娇艳,李玉辉,闫贺龙. 金属矿山, 2018(12)
  • [7]湘中-赣西北成矿流体演化与Sb-Au-W成矿[D]. 张勇. 南京大学, 2018
  • [8]湖南新宁星子岩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J]. 余盼,郑义,王岳军,虞鹏鹏. 地学前缘, 2018(05)
  • [9]滇西巍山笔架山锑矿田成矿作用研究[D]. 佟子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7)
  • [10]藏南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D]. 王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7)

标签:;  ;  ;  ;  

华南巨型锑带Sedex型锑矿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