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数学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上)

发现数学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上)

一、发现数学问题的主要途径与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上)(论文文献综述)

冯一成,黄荣[1](2020)在《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与培养——2020年江苏省数学高考填空题评析》文中研究表明文章结合2020江苏卷填空题的评析,谈谈高中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的应用与培养及其对问题的解决、思维的提升、素养的形成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何勇刚[2](2020)在《初中生“统计素养”测评与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统计与概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认为,凡是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地方都无法离开统计与概率。为此,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将与统计与概率密切相关的统计素养作为衡量大数据时代合格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素养。围绕着“统计素养”而开展的统计教与学的研究业已成为当前国际数学教育的一个热点内容。我国数学教育领域对统计与概率的态度就比较微妙,历史上曾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中几进几出。随着2001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数学新课标的颁布,统计与概率被确立为4大模块之一,说明国家对“统计教育”日益重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该领域的教与学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研究的层次不高。如何通过统计教学以促进学生统计素养的发展,应该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这也是本研究的实际关切。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和准实验研究法。从国内外统计素养的相关研究文献中分析了统计素养的内涵特点,并从发展的视角给出统计素养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统计素养测评框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等方式考察了广西3所中学7-9年级的初中生的统计素养水平的现状,探讨了与其相关的教学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统计素养发展的教学策略并进行实验。通过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统计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本研究将初中生统计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初中生能够利用所具备的统计经验、统计知识,在统计活动中,具有统计意识,结合问题情境,对统计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对其统计论断进行批判性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性特征。统计素养由统计知识、统计思维和情境能力三个要素构成。2.初中生统计素养的现状及其发展的教学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改进后的PISA问卷作为统计素养的研究工具,通过对56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经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1)初中生对统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相对较好;(2)初中生的统计思维水平有待提高;(3)初中生对各类情境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偏低;(4)统计教学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水平。研究发现,初中生的统计素养与统计学习动机、统计自我效能感、统计自我概念、统计学习策略是正相关的。其中,统计自我效能感、统计自我概念、统计学习策略与统计素养具有显着的正相关,而统计学习焦虑与统计素养呈显着的负相关,而且影响因素之间也具有不同的相关性。统计学习焦虑与所有的因素均呈负相关关系,统计学习动机、统计自我效能感、统计自我概念、统计学习策略相互之间两两呈正相关关系。3.统计素养发展的教学策略的初步构建与实验。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密不可分,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对统计学习策略的探讨可以为教师的统计素养教学策略提供有益借鉴。基于我国初中生的统计素养现状与发展的教学影响因素,从统计知识、统计思维、情境能力三个维度初步构建了统计素养发展的教学策略。通过统计素养教学实验初步表明,统计素养发展的教学策略对初中生统计素养整体发展具有显着性影响。研究提出了统计教学走向统计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建议:(1)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2)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观念;(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统计素养,加强对统计教学的重视;(4)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本研究的创新体现在:(1)构建了统计素养的测评框架。分析了初中生统计素养的现状、水平。(2)用教学实验验证了初中生统计素养发展的教学策略。本研究的不足主要有:(1)调查对象选取的局限性。由于条件限制,本研究难以做到严格地随机选取学校与被试,但并不会影响数据分析的结果;(2)测试题中某些题项可能存在设计不够严谨的地方,虽然不影响结果,但可能会让量化过程略显粗糙。

金溪[3](2020)在《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中国与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通过方法的不断完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文献法和归纳分析法,对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途径,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以其渗透性、隐秘性,在传播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具有趋同性;但由于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文化环境、意识形态的不同,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又具有显着的差异性。因此,应该立足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借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实施中的有益经验,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即通过灌输法与渗透法相互补充协同并进、利用叙事方法发挥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育人能效、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法的应用、完善心理疏导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不断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的比较研究,对比分析两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异同,旨在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常超[4](2020)在《高中物理磁场部分与数学圆相关知识的衔接问题及教学对策分析》文中认为磁场内容是高中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是集力学、电学、运动学、能量等各方面知识于一体的明珠,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要求比较高,与此同时磁场内容又是后续电磁学的基础,这些因素的共同交叠,使得磁场内容成为高中生学习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从本质上来讲,物理学是研究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而数学研究的则是现实空间和数量关系,虽然他们研究的对象并不相同,思考世界的方式也不一致,但却有着共同的目的,即帮助人类探索和研究自然界的有关规律,并使之可以在实践中加以应用。随着物理对客观规律了解的更加深刻,引入数学这一工具为自身提供简明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是必须的,没有数学学科作为工具,物理很难从研究生活现象的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本文基于对重庆市育才中学高2018级全体学生在高一阶段4次大型考试的物理成绩和数学成绩相关性的分析发现,学生的物理成绩和数学成绩相关性的皮尔逊指数均在0.700**以上,最大数据甚至高达0.883**,这说明了学好数学是学生提升物理成绩的必要条件,因此有必要关注学科间的知识交融。而通过分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人教版磁场部分的教学要求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性考试大纲:物理》对磁场部分的考试要求,并结合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2018级学生进入到选修3-1“磁场”内容前的问卷调查及部分学生访谈结果,进一步分析可以明确,“磁场”内容对学生而言比较难学的原因之一正是在于学生所掌握的数学工具不能有效地服务于物理学习。具体而言,磁场部分中考查最多的就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而这一考查中会大量涉及对数学“圆”的理解,而且还有很多和“圆”相关的特殊解题方法,比如放缩圆、动态圆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针对教师的教学对策和针对学生的学习对策,学生层面:(1)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2)夯实数学知识,奠定物理基础;(3)防止出现“纯数学化”错误。教师层面:(1)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适度补充,妥善过渡;(3)教学中加强学科知识的渗透;(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并依据教学对策做了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数学知识系统性复习的尝试,经过教学干预,通过物理成绩和调查问卷的方式配合发现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方式,但主要基于好奇心和新鲜感,对于实际的物理成绩无明显的提升效果。实验说明当物理老师认识到“圆”的知识对于磁场教学重要性时,可适当使用跨学科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但这一方式并不具有长效性,还是要立足物理课堂本身,在平时的教学中贯穿数学思维和方法。

陈小波[5](2018)在《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中职学校对数学教育功能的需求和实际数学课堂教学的反差,并着眼于中职生的基础和特长,作者提出了让“数学实验教学”走进“中职数学课堂”,让“中职数学课堂”搬进“多媒体电脑机房”的教学改革思路。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数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实验研究,找到了适合中职数学实验教学的案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我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另外,本研究的前期研究发现,在我国当前中职数学课程体系尚未建立起数学实验教学的情况下,实施数学实验教学的最大难点在于挑选出适合数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数学实验教学设计及实验平台的设置。本研究分析了中职学生及教学环境,着重开展了“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配合案例法及调查分析法,以本校16年秋入学的电子商务专业的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研究数学实验教学课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实验教学课堂模式。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具有显着效果。作者认为,在中职推广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数学实验教学”,符合当前学情和课改方向。中职教师应用数学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改善教学效果还是一种参与课改的实际行动。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应用数学实验教学,能切实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作者提出的数学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实验教学课堂模式,为中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提供了参考。根据这一方法设计的数学实验课例,为校本数学实验教材开发提供了样本,并为在全校推广数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借鉴的范例。本研究对大部分中职学校数学课教师应用数学实验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尚鹰飞[6](2016)在《培养低年级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能力的几点策略》文中提出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发现问题又是提出数学问题的前提,所以在小学低年段,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经过实际调查与分析,影响低年级学生发现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入学前的教育背景及学识起点、课堂教学的设计等.

蓝罗丹[7](2016)在《民国时期上海地区科学杂志研究》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资本主义发展走在国内前头,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与西方交流频繁的环境中,为晚清时期上海在各类社团的出现、新式教育体系的建立、出版传播事业的发达创造了条件,晚清上海地区的科学社会发展状况,为民国上海科学类杂志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自近代西方科学革命以来,人类知识增进,加强了对自然乃至对人类自身的控制力量。传统社会演变发展,新的科学文化兴起。科学对于人类影响表现在多方面: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心理等。上海科学社会的发展是科学类杂志创建的基础,科学社团、高校科学教育和出版社的蓬勃发展是上海科学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映射,他们同时又作为科学传播的三大主力军,为上海科学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数量和质量来说,以上三者的在上海的发展也是全国之最,传播的方式有学术研讨会、改良学校学科重点、翻译出版国外资料及教科书等方式,而最具有时效性、发行影响最大的则是科学类杂志的发行。民国时期迎来了科学类杂志的创办高潮,且内容向体制化和专业化发展,上海又是科学类杂志出版的黄金地点,符合本文研究标准的科学类杂志共18篇,从内容角度可分为综合性科学类杂志、专门学科类科学类杂志、实用科学类杂志,大学学报类科学类杂志。通过讨论其创刊的背景和宗旨,可以发现这些杂志都以反帝爱国作为最基础的政治基调,大力宣扬西方先进的科学成果,大批热爱编辑出版事业的科学爱好者创办中国人自己的科学期刊,结束了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科学类杂志的历史,并结合当时的中国的国情,不断的改变科学类杂志的主要方针,创办主旨从“科学救国”、“科学报国”、“实业救国”到“提高科学的兴趣”、创办“普通民众看的懂的科学类杂志”,将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与爱国情怀相结合,为民国时期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民国时期,上海地区的科学类杂志存在着数量和种类多,内容从综合性向专业化发展,每个科学类杂志都有自己的定位,扩大科学知识传播的宽度、降低受众的要求的门槛,内容从抽象的最新科学研究及技术到大众实用科学,从抽象科学知识到提高科学趣味,从全英文文献到中国式科学小品文,从知识传播到与时事结合,从科学成果发表到科学教材传播……可以说,这个时期的上海科学类杂志在尽量的完成科学从“舶来品”到“本土化”的转变,拉近科学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上海的科学类杂志又作为非沪科学学者发表科学研究的平台,对全国的科学事业产生极大影响。中国科学体制化于民国成型,科学类杂志创办作为科学体制化重要的一环,对科学知识的传播,科学地位的倡扬,科研环境的培育,科研成果的交流,影响颇深,对科学体制化形成功不可没。

袁彩荣[8](2016)在《高中数学中的学困现象剖析与解决途径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高中阶段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时期,更是一个难点时期.所谓关键时期,是因为高中数学在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当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难点时期,则是由于高中数学当中的知识数量明显增加,知识难度也显着提升,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这个解题难度与初中数学相比还是很大的.也正是这样,学困现象在高中数学当中体现得尤为频发,也越发明显.这也为高中数学教师敲响了警钟,剖析学困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分析相应的解决途径显得十分

杨万东[9](2015)在《数学开放性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人们在生产生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数学的应用体现了开放性和多样性。因此,学生认知潜力的发掘,也需要进行数学开放性教学。数学开放性教学,既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又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施数学开放性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放与收、学生发展量与质的关系,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王刚[10](2014)在《明清之际东传科学与儒家天道观的嬗变》文中认为本论文通过对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会通中一些重要原着的考察与梳理,通过对利玛窦及中士一些重要人物的科学实践活动的追踪和考察,认为,东传科学通过三条主要途径对儒家天道观产生了影响,这三条途径是:(1)利玛窦通过宗教哲学对儒家天道观的调适和改造,尽管很难用具体数据来揭示这种调适和改造对儒家天道观的影响程度,但是,从中士的对之回应来说,其影响范围和力度亦可见一斑;虽然,利玛窦对宋明理学的“理”展开了批驳与改造,但是,他从学理上对于儒学的调适方法中,已经承认了“格物穷理”的合法性,并试图以“格物穷理”的名义引进西学,其目的是为了西学传播的合法身份,并博得中士的亲近与好感,不过,就实际效果而言,他已经率先以其对儒学理解的前结构,改变了程朱格物穷理的一些主要原则及方法,从而引发了徐光启在中西科学会通的实践过程中,对格物穷理的界定与程朱之格物穷理有了本质性的变化。(2)西方科学对儒家天道知识内容的更新和转型,促使中国传统数学中以“通神明”为主的内算,让位于以“类万物”为主的外算,也引发了中国传统天文学向前近代天文学的转向;用数学、实验等科学方法认识天道,考察天道的方式中已经排除了儒家体悟和默会的方式;这既使中国传统天算的儒家文化功能发生了变化,又使儒家对天道的格物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从而,既增加了儒家天道中宇宙普遍规律性的内涵,淡化了儒家天道观中天道与人事吉凶的联系,也淡化了儒家知识论与道德论之间的联系;(3)有些儒士试图利用西学来重新构建儒家天道观,其构建的天道观中理性程度明显加强,而性命文化中的神秘性也有所弱化。这些都表明儒家天道观已经呈现出嬗变的特征。

二、发现数学问题的主要途径与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现数学问题的主要途径与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上)(论文提纲范文)

(1)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与培养——2020年江苏省数学高考填空题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题评析
2 关于函数与方程思想的教学思考
    2.1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高考中占比很重,凸显其价值与地位
    2.2 课堂教学是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形成的源泉
    2.3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策略
    2.4 函数与方程思想为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初中生“统计素养”测评与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 国外兴起统计教育热潮的重要启示
        (二) 对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改革的回应
        (三) 对我国统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四) 统计素养教育自身的价值诉求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外“统计素养”的研究述评
        (二) 国内“统计素养”的研究述评
        (三) 国内外的研究述评小结
    三、概念界定
        (一) 核心概念
        (二) 相关概念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发展性教学理论
        (二) “现实的数学”教育理论
    五、研究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目标
        (三)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一) 问卷调查对象
        (二) 访谈对象
        (三) 实验对象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初中生统计素养水平体系的建构
        (一) 初中生统计素养水平预测试
        (二) 调查工具的编制
        (三) 初中生统计素养水平正式测试
        (四)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五) 初中生统计素养水平体系框架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初中生的统计知识水平分析
    一、对初中生统计知识维度的描述性数据分析
    二、不同背景变量下的初中生统计知识水平差异性分析
        (一) 不同层次学校初中生统计知识的差异性分析
        (二) 不同年级初中生统计知识的差异性分析
        (三) 不同年龄组初中生统计知识的差异性分析
        (四) 不同性别初中生统计知识的差异性分析
        (五) 不同办学主体学校初中生统计知识的差异性分析
    三、讨论与小结
        (一) 初中生统计知识水平讨论
        (二) 小结
第四章 初中生的统计思维水平分析
    一、对初中生统计思维维度的描述性数据分析
    二、不同背景变量下的初中生统计思维水平差异性分析
        (一) 不同层次学校初中生统计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二) 不同年级初中生统计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三) 不同年龄组初中生统计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四) 不同性别初中生统计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五)不同办学主体学校初中生统计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三、讨论与小结
        (一) 初中生统计思维水平讨论
        (二) 小结
第五章 初中生的情境能力水平分析
    一、对初中生情境能力维度的描述性数据分析
    二、不同背景变量下的初中生情境能力水平差异性分析
        (一) 不同层次学校初中生对情境能力的差异性分析
        (二) 不同年级初中生情境能力的差异性分析
        (三) 不同年龄组初中生情境能力的差异性分析
        (四) 不同性别初中生情境能力的差异性分析
        (五) 不同办学主体学校初中生情境能力的差异性分析
    三、讨论与小结
        (一) 初中生情境能力水平讨论
        (二) 小结
第六章 初中生统计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一、统计素养影响因素测试问卷的品质评估
        (一) 测试问卷的因子分析
        (二) 测试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二、统计素养教学发展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三、统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促进初中生统计素养发展的教学策略与实验
    一、促进初中生统计素养发展的教学策略
        (一) 促进初中生统计知识发展的教学策略
        (二) 促进初中生统计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
        (三) 促进初中生情境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
    二、促进初中生统计素养发展的实验研究
        (一) 统计知识教学实验
        (二) 统计思维教学实验
        (三) 情境能力教学实验
    三、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
    一、结论
    二、建议
    三、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选题依据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3.归纳分析法
    (四)创新点
二、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概述
    (一)相关概念阐释
        1.思想政治教育
        2.方法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
        1.科学性
        2.人文性
        3.渗透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手段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1.理论灌输法
        2.自我教育法
        3.实践活动法
        4.榜样示范法
        5.心理疏导法
    (二)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1.渗透教育法
        2.宗教教育法
        3.实践活动法
        4.榜样示范法
        5.心理咨询辅导法
四、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的异同分析
    (一)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的趋同性
        1.方法的运用普遍受到重视
        2.方法具有相似性
        3.方法形式多样且作用相同
    (二)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的差异性
        1.中国注重显性教育,美国注重隐性教育
        2.中国注重自我教育,美国注重发挥宗教教育的作用
        3.中国偏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美国注重从小培养实践参与能力
        4.中国注重情感上的心理疏导,美国注重专业的心理咨询
    (三)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差异的原因分析
        1.理论基础不同
        2.文化背景不同
        3.意识形态不同
五、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的启示
    (一)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法与渗透法相互补充协同并进
        1.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坚持和完善灌输法
        2.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
        3.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它学科中的渗透
    (二)利用叙事方法发挥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育人效应
        1.利用英雄人物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3.借鉴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三)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法的应用
        1.加强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社会实践锻炼从小抓起一以贯之
        3.通过参与公共服务增加社会责任感
    (四)完善心理咨询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1.实现心理咨询辅导的专业化
        2.心理问题早期重在预防
        3.把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

(4)高中物理磁场部分与数学圆相关知识的衔接问题及教学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t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磁场教学对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教学策略
    2.2 高中物理教学原则
    2.3 高中物理磁场教学与数学关联性的研究现状
    2.4 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与数学的关联
第3章 高中物理磁场部分学习要求分析
    3.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要求
    3.2 高中物理磁场部分学前调查
    3.3 高中物理磁场难学的原因分析
第4章 物理磁场部分与数学知识的衔接性分析
    4.1 高中物理成绩和数学成绩相关性分析
    4.2 高中物理磁场部分中数学知识“圆”的应用
    4.3 高中物理磁场部分的教学对策
第5章 高中物理磁场部分的教学实践
    5.1 物理课堂中进行数学“圆”授课的个案实施
    5.2 物理课堂中进行数学“圆”授课的教学效果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总结与分析
    6.2 课题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1.5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数学实验概念的界定
    2.1 数学实验概念的界定
    2.2 数学实验的理论依据
    2.3 研究的方法
第三章 教学实施的方法研究
    3.1 实验教学类型
    3.2 实验教学课堂模式
    3.3 实验教学原则
第四章 中职数学实验教学的方案分析与设计
    4.1 研究条件
    4.2 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数学实验教学的案例
    4.3 数学实验操作课教学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五章 研究结果分析
    5.1 研究的实验对象及实验测试统计分析
    5.2 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5.3 研究的结论
    5.4 研究的创新价值与存在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一年级(上)数学综合测试题
    附录二 :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二年级(上)数学综合测试题
    附录三 :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四 :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五 :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数学实验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培养低年级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能力的几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二、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三、善用激趣教学导入
四、布置开放学习任务

(7)民国时期上海地区科学杂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路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途径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民国时期上海科学社会状况与科学类杂志创办主体
    2.1 民国时期上海科学社团及其对科学类杂志的影响
    2.2 民国时期上海高等院校及其对科学类杂志的影响
        2.2.1 教会大学和专门学院
        2.2.2 国立大学和专门院校
        2.2.3 私立高等院校
    2.3 民国时期上海出版机构及其对科学类杂志的影响
第三章 民国时期上海地区科学类杂志概况
    3.1 综合性科学类杂志
        3.1.1《科学世界》
        3.1.2《科学》
        3.1.3《科学画报》
        3.1.4《新科学》
        3.1.5《科学类杂志》
    3.2 专门的学科杂志
        3.2.1《地学季刊》
        3.2.2《数学杂志》
        3.2.3《化学世界》
    3.3 实用科学类杂志
        3.3.1《科学图解月刊》
        3.3.2《大众科学月刊》
        3.3.3《科学趣味》
        3.3.4《实用科学》
        3.3.5《科学园地》
        3.3.6《科学大众》
        3.3.7《科学生活》
    3.4 大学学报类科学类杂志
        3.4.1《科学丛刊》
        3.4.2《约翰科学》
        3.4.3《科学通讯》
第四章 民国时期上海地区科学类杂志的作用与影响
    4.1 科普与科学启蒙
        4.1.1 世界新科学引介
        4.1.2 科学新闻报导
        4.1.3 趣味科学
        4.1.4 大众实用科学
    4.2 科学教育
        4.2.1 传播科学教育思想
        4.2.2 科学教材研究
    4.3 科学研究成果交流的平台
        4.3.1 科学研究成果的发表
        4.3.2 学术交流活动
    4.4 科学与时事
        4.4.1 科学与战争
        4.4.2 协助政府生产和参加国防建设
    4.5 上海科学类杂志对全国的辐射影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高中数学中的学困现象剖析与解决途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注学前预习, 筑牢知识基础
二、关注课堂教学, 把握基本方法
三、关注及时复习, 提升学习效率
四、关注独立作业, 深化知识技能
五、关注疑难问题, 呈现点睛之笔
六、关注系统总结, 建立知识体系

(9)数学开放性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学开放性教学的作用
    1.数学开放性教学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
    2.数学开放性教学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3.数学开放性教学有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数学开放性教学的实施
    1.数学开放性教学的要求
    2.数学开放性教学的环境
    3.数学开放性教学的操作
三、实施数学开放性教学的效果
    1.学生的知识水平
    2.学生的能力水平
    3.教师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
四、实施数学开放性教学后的思考
    1.教学过程中放与收的关系
    2.教学过程中学生发展的量与质的关系

(10)明清之际东传科学与儒家天道观的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利玛窦对儒家天道观理解的前见
    第一节 利玛窦来华前的精神与境
        1. 基督教人文中理性与信仰的张力
        2. 利玛窦时代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第二节 耶稣会简介
    第三节 利玛窦教育背景中的知识框架
        1. 童年和少年的知识经历
        2. 加入耶稣会前后的知识经历
        3. 利玛窦的记忆法及在华的应用
        4. 丁先生对利玛窦的科学塑造
        5. 动身来华途中的知识经历
        6. 利玛窦来华前的知识积累总结
第二章 利玛窦来华后知识结构的体现与应用的一个案例
    第一节 《山海舆地全图》之前
        1. 范礼安钦点利玛窦来华传教
        2. 利玛窦对中国文化的初次印象
    第二节 利玛窦世界地图的风采
        1. 利玛窦第一版世界地图的绘制缘起
        2. 利玛窦世界地图的版本及影响
    第三节 由浑天说的比喻而引发的问题
    第四节 浑天说思想的形成及其儒家文化元素
        1. 浑天说思想的初期形成要素
        2. 张衡浑天说的要点及思想
    第五节 浑天说与儒家经典中天道观的融合与协调
        1. 陆绩对浑天说论证中的儒经模式
        2. 葛洪对浑天说论证中的儒家文化元素
        3. 朱熹新浑天说中的理学注入
    第六节 利玛窦世界地图中的地球观及天文内容详解
        1. 利玛窦的地球观
        2. 世界地图的作图原则及地球经纬度的标示
        3. 两种测量地理纬度的方法
        4. 直观演示天球和地球的关系的《天地仪图》
        5. 亚里士多德的固体同心球的宇宙体系的介绍
        6. 介绍四元行及气之三际说
        7. 日食、月食图及其说明
        8. 《范天图》及绘制节气线的方法
第三章 《天主实义》中利玛窦对儒家天道观的理解与调适(Ⅰ)
    第一节 《天主实义》成书背景及其对儒学的整体理解
        1. 《天主实义》成书背景
        2. 利玛窦对儒学的定位及综合理解
        3. 《天主实义》成书时间考
    第二节 利玛窦对儒家天道观调适的原则
    第三节 天主的移植及其文化意义
        1. 天主是天地万物的主宰
        2. 天主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
        3. 天主唯一性的论证
        4. 利玛窦对天主论证的文化意义
    第四节 利玛窦对宋明儒学天道观的批评与改造
        1. 对佛家、道家本体论的批评
        2. 对宋儒“太极”说的界定和批评
    第五节 天主的嫁接:“吾天主,乃古经书所称上帝也”
第四章 利玛窦对儒家天道的理解与调适(Ⅱ)
    第一节 利玛窦对“性”的规定与调适
        1. 对“性”及“人性”的规定
        2. 对天主赋性论的解释与论证
        3. 对儒家复性说的质疑与拒斥
        4. “良善”与“习善”的区分对儒学思想的意义
    第二节 利玛窦论“为己之学”
        1. 论学及认识事物的机制与过程
        2. 对儒家仁学的补充与改造
    第三节 对儒家“万物一体”命题的分析与拒斥
        1. 儒家“万物一体”命题的内涵
        2. 对“万物一体”的误读及拒斥
第五章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儒家文化功能
    第一节 观象授时之儒家文化功能的延伸
        1. 沟通天人及体察天道
        2. 《论语》案例:“历数”与为政及知命的关联
    第二节 礼与政皆以天道为根本
    第三节 孔子以历书考察礼的案例分析
    第四节 儒家天算观念中改正朔的文化意义
    第五节 司马迁儒家天道观念中对律历的看法
    第六节 司马迁之后诸名士对天文历法的儒家文化功能的素描
    第七节 周易象数与历法的关联性案例:《大衍历》历议解析
    第八节 欧阳修、程颐对历法的儒家文化功能的理解
        1. 欧阳修对历法的儒家文化功能的理解
        2. 程颐对历法的儒家文化功能的理解
第六章 关于程朱格物穷理的几点解析
    第一节 二程从穷理知天道到穷致物理
    第二节 对自然的格物穷理在二程理学思想中的位置
    第三节 二程体察天道的两种方式
    第四节 朱子的“格物致知”补传及其说明
        1. 朱子的“格物致知”补传
        2. 朱子“格物致知”补传的说明
    第五节 朱子格物学说中的知识主义取向及问题
        1. 朱子格物学说中的知识主义取向
        2. 知识与道德:儒学框架内的一种相互协调
        3. 与徐光台先生商榷:自然知识在朱子格物穷理中的地位问题
    第六节 儒家传统中知识论元素的两点说明
        1. 早期儒经中的天算知识
        2. 朱子对孔子“游于艺”观念的解析
    第七节 朱子格物致知实践中的天文历法研究
        1. 朱子对历法的研究
        2. 朱子的天文思想
第七章 《几何原本》与格物穷理
    第一节 中国传统数学的儒家文化源头及功能
    第二节 《几何原本》的翻译过程和目的
        1. 《几何原本》的翻译过程
        2. 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的目的
    第三节 徐光启对《几何原本》的“艺用”定位
    第四节 徐光启对《几何原本》的形式思维方法的定位
    第五节 徐光启之格物穷理之学中的儒家传统象数观的变迁
        1. 儒家传统象数的含义
        2. 中国古代数学的象数学传统
        3. 徐光启所领悟的东传科学的象数观
第八章 从《几何原本》至《崇祯历书》的中西天算会通
    第一节 《几何原本》之后的数学会通
        1. 徐光启的数学会通工作
        2. 李之藻的数学会通工作
    第二节 《崇祯历书》之前的东传天文学会通
        1. 利玛窦的《乾坤体义》
        2. 阳玛诺的《天问略》
        3. 熊三拨、徐光启合着的《简平仪说》
        4. 熊三拔、周子愚合着的《表度说》
    第三节 《崇祯历书》编修过程中的几个文化因素
        1. 西法改历先声中的中西科学比较
        2. 徐光启改历筹划中的有关文化方针
        3. 改历过程中的中西历法斗争及其文化因素
第九章 薛凤祚对《崇祯历书》的研究及其儒家天道观
    第一节 薛凤祚正弦法原和《崇祯历书·大测》的关系
        1. 邓玉函之《大测》中的正弦法原
        2. 薛凤祚之《历学会通》中的正弦法原
        3. 薛凤祚正弦法原和《大测》的基因相似性与变异性
        4. 薛凤祚对《大测》的会通特征
    第二节 薛凤祚对《崇祯历书》的选要和重构
        1. 薛凤祚对《崇祯历书》的选要基调定位及选要文本的来源
        2. 薛凤祚对《崇祯历书·日躔历指》的选要和重构
        3. 薛凤祚对《崇祯历书·月离历指》的选要和重构
        4. 本节结语
    第三节 明末清初东传科学与薛凤祚的天道观
        1. 天道有定数之双层含义
        2. 自然的客观性和性命观的神秘性之比重问题
        3. 性命观的神秘性对自然的客观性之制约作用
        4. 自然的客观性对性命观的神秘性的制约作用
        5. 本节结语
第十章 游艺对儒家天道观的诠释和构建过程
    第一节 《前集》内容简介及卷一吸收西学的考证
    第二节 游艺天道观中西方天文学和儒家天文的互释与评析
        1. 中西天文学的关联与互释
        2. 西方天文学对儒家天文概念的界定和评析
    第三节 游艺天道观中的儒家文化意蕴
        1. 游艺天道观中的两重治历思想
        2. 游艺天道观中的儒家星象政治学之双层意蕴
        3. 游艺天道观中对西学解释的儒学前提
        4. 西方科学知识为儒家性命文化服务的一个案例
    第四节 游艺对儒家天道观的多维诠释和构建
        1. 中学与西学的探讨和交流
        2. 自然现象的物理解释
    第五节 游艺对“科学”和“伪科学”的划界
        1. 对天文观测和吉凶占候的划界
        2. 对地理观察和风水堪舆的划界
        3. 对“科学”之“数”和吉凶祸福之“数”的划界
        4. 对“科学”和“伪科学”划界的不彻底性
        5. 划界的思想基础和目的
        6. 本节结语
论文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发现数学问题的主要途径与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上)(论文参考文献)

  • [1]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与培养——2020年江苏省数学高考填空题评析[J]. 冯一成,黄荣. 中学教研(数学), 2020(11)
  • [2]初中生“统计素养”测评与发展策略研究[D]. 何勇刚. 陕西师范大学, 2020
  • [3]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D]. 金溪. 渤海大学, 2020(05)
  • [4]高中物理磁场部分与数学圆相关知识的衔接问题及教学对策分析[D]. 常超. 西南大学, 2020(01)
  • [5]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D]. 陈小波. 广州大学, 2018(01)
  • [6]培养低年级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能力的几点策略[J]. 尚鹰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02)
  • [7]民国时期上海地区科学杂志研究[D]. 蓝罗丹. 东华大学, 2016(06)
  • [8]高中数学中的学困现象剖析与解决途径探析[J]. 袁彩荣. 中学数学, 2016(01)
  • [9]数学开放性教学的实践研究[J]. 杨万东. 小学教学参考, 2015(32)
  • [10]明清之际东传科学与儒家天道观的嬗变[D]. 王刚. 山东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发现数学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