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闽南词坛一瞥

宋代闽南词坛一瞥

一、宋代闽南词坛一瞥(论文文献综述)

Xu Lingling[1](2021)在《On the Ci Poets and their works in Eastern Fujian in Song Dynasty》文中提出

李敏[2](2021)在《“末五子”与晚明文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末五子”是后七子派领袖王世贞命名的一个文学群体,成员包括赵用贤、李维桢、屠隆、魏允中、胡应麟。他们文学交游活动广泛,文学主张和文学创作的辐射面广,影响者众。“末五子”处在七子派与公安派的过渡地带,在晚明文坛由复古向新变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对七子复古派的文论主张多有矫偏救弊之举,同时不断调和“师古”与“师心”的矛盾,发挥了扭转文学流弊的作用。他们坚守文学有益于世用的原则进行创作,与晚明作家宣传人性解放的文风有根本性的差别,起到了对晚明世风振起的作用。本论文分为八个部分,绪论部分说明“末五子”命名的缘起及作为群体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一章探讨王世贞命名“末五子”的意图及二者的依违离合。通过对“末五子”排序问题的分析,探讨王世贞的排名意图。第二章分析晚明文学思潮嬗变下,“末五子”的文学观念及其对晚明文学思潮的纠偏和折衷。第三章讨论“末五子”对明代博学思潮的接受及推进,聚焦李维桢、胡应麟诗文创作的博学特性。第四章第一节讨论晚明儒释道思潮对“末五子”的影响,从李维桢《续藏书序》两个版本的文字差异入手,分析他对狂禅派代表李贽的真实态度;第二节着重阐述屠隆的“三教合一”思想,屠隆与李贽的差异性特质,指出屠隆不属于狂禅派,从所掌握的材料出发,论证屠隆纵欲之说不成立,屠隆在生活上克欲寡欲,在作品中宣扬情欲的危害性,他是晚明世风的振起者。第三节重点讨论儒释道思想影响下的屠隆诗文创作。第五章分析在晚明复古文学思潮下,赵用贤、魏允中诗文创作中复古与新变的特点。第六章从文学交游的角度讨论胡应麟、屠隆、李维桢的文坛地位及影响。重点围绕他们的诗社活动、文坛盟主地位及对公安派、竟陵派的影响展开分析。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

王艳芳[3](2018)在《丁炜及其《紫云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丁炜(1635—1700?,字澹汝,号雁水)是清初福建泉州回族文人。“开八闽风气”的《紫云词》作为最能反映丁炜参与士大夫文学创作的成果,却又因其“金台十子”的诗名成就而被忽视。与清初汉族词人一样,丁炜以词为载体书录宦游生涯,因而《紫云词》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京华时期、江西时期、湖北时期三个创作阶段。不同时期的词作在内容和题旨上各不相同,反映了词人生平遭际和思想的变化。丁炜的制词路径深受清初词坛影响,故其《紫云词》表现出强烈的择调意识、字工句巧的“苦吟”精神、严守声律的词乐态度以及师采多家的总体风貌。清代词人对《紫云词》有“艳而不佻”“丽而有则”的综合评价,丁炜词风与浙西词派较为接近。《紫云词》内容风格与清初政治的契合,丁炜积极的宣传作用以及当时开阔的传播渠道,尤其是浙西词风的兴起,都有利于丁炜当选“清初名家”。但因《紫云词》内容题旨和创作技法较为保守的根本原因,丁炜在整个清代词史仅能列为“清词中流”。

朱尧[4](2017)在《清遗民词人林葆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清遗民林葆恒及其词学活动为研讨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研究意义、现状及本文研究方法。本文以词人身份研究林葆恒,遵循词体发展规律,综合时代特徵(社会政治、经济因素,晚清民国词坛总体风貌)及地域特色,系统考察词人生态、心态、形态。力求论人、论史、论词统一。第二部分:第一章至第六章。第一章论林葆恒家世。涉及其籍贯、宗祖、妻室、其他亲属。梳理家世,意在阐明家学渊源,昭示家族因素对林葆恒词学的影响,故将三位影响较为显着者,即林芳、林绍年、林葆炘,单列一节作个案研究。末节结合林葆恒家族的生存状况及时代因素,分析其遗民思想的形成。第二章作林葆恒生平研究。对其名、字、号加以辨析,以区别於同时代同姓名者。着作考一节,对林葆恒1、着专书逐一勾勒(6廓,究厥要旨。生平一节,概述林葆恒一生经历重要事件及其遗民思想的发展。其中的交游活动则因内容较多,於第三章单独讨论。第三章探察林葆恒词学交游。作为遗民词人,林葆恒与遗民词社关系紧密,词社活动成为其主要交游途径。此外,本章将衆家题《訒盦填词图》及林葆恒与晚清民国闽籍词人群间的交游分别讨论,以期从多角度鸟瞰林葆恒的交游情况。第四章从訒盦词与《集宋四家词联》考绎林葆恒创作。重点论析的问题包括訒盦词中的遗民词作,訒盦词的艺术特色及其与民国词坛风貌、词学团体的关系,訒盦词对张炎等宋词名家的学习等。集词联一节,简述此种特殊的词学创作形式。第五章为《闽词徵》研究。本章先从藏书家角度,论林葆恒藏词与《闽词徵》《词综补遗》两部词选编纂的关联。後两节分别从历时研究、共时研究层面切入,论比《闽词徵》与叶申芗《闽词钞》及晚清民国时期其他郡邑词选,试图总结《闽词徵》的选本特色、得失及其在民国郡邑词选中之地位。第六章核考《词综补遗》及其相关内容。重在探抉其与前代词综关系及选词异同,彰显《词综补遗》“知人”“存事”“精择”“博取”优长。另从词选文本着手,分析林葆恒《词综补遗》体现出的遗民思想。末节从版本、文献角度对前人关於《词综补遗》的不切评价加以辩正。第三部分:结论。力求客观、准确评价词人在晚清民国词坛的贡献及词史地位。评价标准包括填词与词选编纂,涉及訒盦词的成就、词人在交游过程中对词的推动与发展作用、《闽词徵》《词综补遗》对於民国词坛及词史的贡献。

郑巧芬[5](2014)在《唐宋闽南岁时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任何社会都以某种具有文化意义的时间框架规定着人们的生活节律,岁时就是中国传统社会所特有的时间表述。唐宋时期作为闽南文化的发轫与初步繁荣期,在岁时民俗上正在逐步建立自身的系统,而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则留存下来一批可观的岁时诗歌。本文拟以岁时节日为关捩,以唐宋时期闽南文学中的岁时诗为文本,据此以期对其创作背后所蕴涵的文化机制和心理机制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包括其时的物质生活情趣、思维模式、审美趋势、文学导向、日常习惯等等。本文对唐宋时期闽南岁时诗的解读,主要从民俗文化视角出发,采用综合观照的方法,力图复原闽南岁时诗中的社会民俗,探讨诗歌中民俗描写的美学价值与艺术作用。绘制图表和定量分析也是本文尝试使用的方法,如此以便更为直观地表示某些具体情况。基于此,全文共分五章,行文安排上,首先是对唐宋时期闽南岁时诗的创作背景进行研究及归整,并厘定相关的概念与范畴;其次是通过文化底蕴、民俗活动与饮食表达三个方面来全方位论述唐宋闽南岁时诗中的民俗文化;最后则是在诗学意义上对唐宋闽南岁时诗的创作形式进行艺术观照。考虑到研究者钩索唐宋闽南岁时诗的过程不啻于披沙沥金,而它们不仅是本文立论的基础,乃至作为唐宋文学的组成部分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因而特别将唐宋时期闽南的岁时诗创作以目录方式呈现,作为附录列于文后,较为明晰地提供唐宋闽南岁时诗歌创作与其所体现的岁时民俗纵向的线索。

杨艳香[6](2013)在《明代中后期海疆诗研究》文中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在海患甚为严重的明代中后期,东南海疆一时成为明人关注的焦点。明代将领的能文善诗和文人的知兵尚武促成了明代文武并重的时代风貌。戚继光武功卓着,其诗亦自有体。徐渭诗文堪称一绝,其于兵法亦精审有识。武将不仅操笔弄诗,亦好延致文士,供之军中,伴其左右。而文人不仅亲自撰辑大量有关海疆的着述,而且投笔从戎,奔赴海疆,甚至亲临战场,为消除海患尽一己之力。文人武将在共同的抗倭斗争中,相互鼓舞、相互慰藉,相互援荐,结成患难之交、生死之谊,形成以关注海患为中心的诗人群体。他们在战争中随事赋咏,吟诗酬唱,构成了以诗剑之交为基础的公共关系。海疆诗的创作由此产生和繁兴。汪道昆与戚继光的交往既是文人与将领的诗剑之交,亦是诗歌与武学的相互渗透,这种渗透既改变了诗歌的气格,也影响了当时诗坛的风气。在复古与革新思潮的相互论争中,它所代表的是另一种诗学诉求。但是,由于部分海疆诗人又同时属于明代复古派或革新派的阵营,如吴国伦、欧大任、汪道昆、唐顺之,这样就造成他们所创作的海疆诗,既有他们所属诗派的特征,同时又有自己专属的个性。而独立于这两大阵营之外的海疆诗人,则形成了自成一格的诗风。以诗歌来考察和判定战争属性的问题,是对诗史结合论证方式的尝试。之所以作此论证,是因为只有明确了诗人对海患,特别是嘉靖年间倭患的基本认识和态度,才能对诗人的心态变化和情感倾向有本质上的认识。而从实际论证的结果来看,当时的海疆诗人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海寇的复杂成分,如真倭、从倭、流民、西洋夷等,是有着细致的划分和辨析的,因而对他们各自也表达了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是,诗人对嘉靖年间发生的倭患,其立场是基本保持一致的,即视其为异族的侵略,中国的抗倭斗争是正义的自卫战争,而非封建社会内的阶级斗争。因此反映在诗中,海疆诗的夷夏之观十分鲜明。但是,毕竟海寇中掺杂了大量的华人群体,诗人在对待这部分敌寇势力时,往往充满着矛盾的情感,既对他们勾结日本人的行径表示愤慨,同时又对这些下层百姓给予一定程度的同情。反映在诗中,则表露为诗人细腻多重的情感表达。以南方文化的影像来观照海疆,势必造成明代的海疆诗有着浓重的江南文化的依托,给明代的海疆诗铺以明丽、温婉的色彩。同时,海疆诗人又无法割舍唐代边塞诗的远古影像,给海疆诗着染北方凝重、刚健的文化气息。明代海疆诗以融合南北边塞诗的意象构成方式,塑造了别具一格的审美意境。同时,诗人以诗史互证的书写方式增强了对海患现实的描写力度和诗歌的历史维度,开创了诗史同步的创作模式。对于长期处于动乱状态的明朝来说,倭乱不仅给诗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而且增添了哀婉的情思和深刻的反思,从而淡化了个人的英雄主义色彩,而强化了回肠往复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明代海疆诗深致的审美特质。由于对异域文化的向往和渴望,诗人在试图展现丰富的纪实内容的同时,希冀呈现更多的对异域文化的认识,而不仅仅停留在过往的扶桑影像之中。明代海疆诗试图反映异族和汉族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展示出一种多元的互动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中构架自身的文化体系。以夏子阳、郭汝霖、胡靖为代表的海上使臣,他们不仅观海、阅海以考察海疆形胜,同时也在航海中赋诗,在海洋中实践自我的人生美学。明代海疆诗的发展并非昙花一现,在国家海疆形势更为严峻的清朝,它的创作甚为丰富,堪称诗史,不仅分门别类载录于总集之中,还出现了专门之别集,甚至是专门之诗话。清代海疆诗充分展现了诗歌的讽谕功能和诗史的社会功用。

郭如贞[7](2012)在《宋人选闽词研究》文中指出闽词是宋词的重要组成之一,闽词研究的现状表现为浅层次的整体论述以及个案研究,其中有待深入发掘的地方还很多。从宋代词选这样的当代人对当代词的选择视角中,研究闽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通过定性以及定量研究,以发掘闽词在当时词坛地位,以及主流闽词风格面貌为主要目的。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主要将本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括性概述。接着通过对概念的厘定,研究对象的地域沿革概述,以指导对入选闽词研究的展开与深入。最后对五部词选从编者、版本、选词目的、选词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先从精英词人的概念界定入手,讨论词选中选入的词人是否为精英词人,能够代表主流词坛情况。其后从词选中以省为单位,统计分析各个地域词入选的情况,最后通过综合排名情况对闽词在词坛的地位进行了认定。第二章通过对入选闽词人在福建省内地域的统计分析,与整个宋代闽词人在省内的地域分布进行对比研究,找出闽词人的特点共性风貌。着重解决了闽词起源以及其整体特征问题。第三章主要从入选的闽词题材和风格进行研究,闽词题材与其他地域不同与其地域有独特的关系。闽词主流词坛的风格特点也是词人本体与整体都是处于风格多样,鲜有领袖统领的特点。结语主要对正文的结论进行了概括总结。

余晓莲[8](2011)在《《荔村草堂诗钞》校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谭宗浚(1846—1888),字叔裕,捕属(今广州西关一带)人,琼州府教授谭莹次子。他生于清道光末年,一生处在晚清时期。少年随从父亲谭莹读书于岭南名塾—粤秀讲院,受其父影响颇深。谭宗浚的诗歌创作较具特色,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诗歌作品集《荔村草堂诗钞》是儒家传统和时代特征的结合体,对其题材、思想和艺术分析将有助于窥探晚清岭南文人的思想状态和文学创作趋势。本论文对谭宗浚的《荔村草堂诗钞》进行注释研究。版本来自《续修四库全书》,据上海图书馆馆藏清光绪十八年廖廷相刻本的影印本。本文对诗歌的人名、地名、典故、疑难字词等进行注释。前言主要从谭宗浚的生平、交游、诗歌题材、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分析,力求客观反映谭宗浚的诗歌创作全貌,并对其诗歌给予准确的评价,以期对晚清岭南文学研究添砖加瓦。

叶玉琼[9](2011)在《赵睿荣和《悔木山房诗稿》研究》文中认为赵睿荣(1761-1826),浙江东阳人。东阳赵氏家族家学渊源深厚,赵睿荣幼承家学,在家族父辈们的精心栽培下,他才华早展,操翰成章,登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庚戌恩科进士。赵睿荣一生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出仕前曾在浙江永康、绍兴等地书院任教多年。嘉庆初出官闽中,初仕福建永春州德化县知县,后升任福建福清州海防同知、福州南台海防同知等职,嘉庆十二年(1807)辞官归里。嘉庆末道光初又再度出仕,历任江西南昌、广信、建昌、瑞州等地州府同知,道光六年(1826)正月病逝于瑞州府任。赵睿荣自幼善书法,工诗文,尤好吟诗,年仅“弱冠声鼎鼎侪辈”,并因诗赋出众而被素有“才子”之称的乾隆朝内阁学士窦光鼐赏识,选为金华府学廪膳生。赵睿荣着有《悔木山房诗稿》九卷,共收其诗作逾千首,作品内容丰富,诗风清新典雅、细腻婉转,诗艺浑圆,诗旨遥深,佳作频出。但诗集中也有一部分作品纯属应酬之作,言辞华丽却言之无物,导致整部诗集作品质量参差不齐,需要研究者和读者进一步细致甄选,去粗取精,可惜目前学术界尚未有人对赵睿荣其人其诗做过研究。本文正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赵睿荣的家世生平考,家世考主要考述了几位对赵睿荣有重要影响的家族人物,包括其先祖赵若恢、祖父赵仍祯、父亲赵鸣岐、叔父赵焕文,同时还简要介绍了赵睿荣子女的基本情况;生平考主要从读书科考、教书育人、两度出仕三个时期来论述赵睿荣的人生行迹。第二部分是《悔木山房诗稿》的版本和评注者考,版本考主要对刻本之前赵睿荣诗集的整理情况和《悔木山房诗稿》版刻的过程作了介绍;评注者考主要是对《悔木山房诗稿》中评注者们的生平及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情况作了相关考述。第三部分是赵睿荣的交往考,主要论述了他和学生林则徐,同年进士张问陶、张若采、辛从益,同乡文人楼上层、何豫、卢标等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第四部分是赵睿荣的诗歌创作研究,首先从思想内容上将《悔木山房诗稿》中的作品分为感怀、题画、亲情、咏物、酬唱赠答、写景记游、怀古咏史、政事民俗等几大类别进行评析。其次论述赵睿荣诗歌的艺术特色,总结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以清新温雅为主,杂有多种不同风格:善于用典,带有浓郁的书卷气:多种不同艺术手法的运用,体现了他丰富的诗歌创作技巧。最后对赵睿荣诗歌创作中的不足之处作了简要分析。正文后附有两个附录,附录一是笔者根据目前所收集和掌握的材料所作的《赵睿荣年谱》,附录二是《悔木山房诗稿》的序言及题诗。笔者希望通过以上考证和研究,使人们对赵睿荣和他的诗歌作品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为将来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价和定位他在诗歌文学领域中的影响和价值等方面提供参考。

余卫星[10](2011)在《张景祁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张景祁是晚清词坛上一位颇为独特的词人,他在晚清词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力图以《新蘅词》为基点,对张景祁其人在清代历史上的地位及贡献作尽可能真实的还原;对其诗词创作的情况及在清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一番探讨。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张景祁的生平与词学活动。张景祁一生的行踪及词学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承平期,为避战祸、四处流离期以及宦游福建、台湾时期。相对应的是其词学创作的准备期、高产期与成熟期。张景祁的词学活动,一方面受时代影响,另一方面,也与他广泛的交游密切相关。第二部分论述张景祁的词学渊源。张景祁与浙派及晚清“稼轩风”均有渊源。他早年治词,由浙派入手,词风疏隽劲峭;后期宦台诸作,间有辛弃疾之遒劲笔力,“笳吹鲲洋”,悲壮激越,可视为晚清“稼轩风”的延续。第三部分针对张景祁词的题材内容将之分为四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张词对清词题材的开拓与创新,进而对张景祁题材构成背后的社会文化进行解读。张词题材的丰富与多样,与“经世”思想与夷夏之辨、词人的主体诉求及清代词学尊体观念的盛行密不可分。第四部分从深层次上分析评述张景祁词作所体现的深广的悲剧情感。其词作中“愁”与“恨”、“怨”与“泪”、“梦”与“隐”之类的字眼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在这些字眼背后,缠绕的是他的爱国之情、忧国之恨、伤世之感与飘零之哀。第五部分对张景祁及其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及贡献作一简单梳理。文章通过对张景祁其人其作的分析研究,以期对他的文学创作面貌和词史地位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二、宋代闽南词坛一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宋代闽南词坛一瞥(论文提纲范文)

(2)“末五子”与晚明文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末五子”命名缘起及其作为群体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王世贞命名“末五子”的意图及二者的依违离合
    第一节 王世贞命名“末五子”的继承与变革意图
    第二节 胡应麟、李维桢与王世贞的依合
    第三节 魏允中、赵用贤、屠隆与王世贞的依违离合
第二章 晚明文学思潮与“末五子”的文学观
    第一节 万历前后文学思潮的嬗变
    第二节 “末五子”的文学观念
    第三节 末五子对晚明文学思潮的纠偏和折衷
第三章 晚明博学思潮与李维桢、胡应麟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末五子”与明代博学思潮
    第二节 李维桢的诗文创作
    第三节 胡应麟的拟乐府诗创作
第四章 晚明儒释道思潮与屠隆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晚明儒释道思潮概说
    第二节 晚明儒释道思潮对“末五子”的影响
    第三节 屠隆的“三教合一”思想及践履
    第四节 佛道思想影响下的屠隆诗文创作
第五章 晚明政治复兴理想与赵用贤、魏允中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晚明政坛与“末五子”的政治复兴理想
    第二节 赵用贤的诗文创作
    第三节 魏允中的诗文创作
第六章 “末五子”的文坛地位及影响
    第一节 胡应麟的文坛地位及影响
    第二节 屠隆的文坛地位及影响
    第三节 李维桢的文坛地位及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李维桢年谱简编(1547-1626)
附录 2:赵用贤年谱简编(1535~1596)
附录 3:魏允中年谱简编(1544——1586)
附录:4:屠隆《吉道人传》为“唐伯虎点秋香”故事源头考论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丁炜及其《紫云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丁炜生平与词集版本
    第一节 丁炜其人
        一、丁炜的字号问题
        二、丁炜生卒年考辨
        三、丁炜家世考
        四、丁炜的生平经历
    第二节 丁炜词集版本考述
        一、丁炜词集现存版本
        二、丁炜词集散佚版本
第二章 《紫云词》的分期及各期主题特征
    第一节 京华时期
        一、兴游词
        二、闺情词
        三、怀古词
    第二节 江西时期
        一、羁旅词
        二、咏物词
        三、酬唱词
    第三节 湖北时期
        一、自适词
        二、丧乱词
        三、迁谪词
第三章 《紫云词》的创作路径和艺术特征
    第一节 词谱盛行与丁炜的择调意识
        一、体例均衡,择调广泛
        二、调名的选择:声情相涉
    第二节 清初“苦吟”之风与《紫云词》“字工句巧”
        一、词义不变,词句工巧
        二、修改字义,对仗工稳
        三、改变字句,增强词义
    第三节 “词乐不传”背景下的严守声律
        一、严守平仄四声
        二、声韵上的精益求精
        三、“音节流美”的声律追求
    第四节 清初词坛与《紫云词》的整体风貌
        一、《紫云词》对传统的效法借鉴
        二、《紫云词》对清初名家的博采兼收
        三、康熙盛世与《紫云词》整体风貌
第四章 丁炜《紫云词》的词学成就与价值
    第一节 清代词家对《紫云词》的评价
        一、艳词:上掩和凝,下追温尉
        二、雅词:艳而不佻,自是正声
    第二节 《紫云词》于闽词的意义
        一、“开八闽风气”
        二、词格所限,不足擅扬
    第三节 《紫云词》的词史地位
        一、清初名家
        二、清词中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紫云词》笺注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4)清遗民词人林葆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家世
    第一节 籍贯
    第二节 宗祖述略
    第三节 妻室、後裔及其他亲属
    第四节 家族因素对林葆恒的影响——以林芳、林绍年、林葆炘为个案
    第五节 时代背景下林家的生存状况与林葆恒遗民思想的形成
第二章 生平
    第一节 名、字、号辨析
    第二节 着作考
    第三节 生平及思想变化
第三章 词学交游
    第一节 林葆恒词社与游历交游概况
    第二节 林葆恒与遗民词社成员的交游——以须社、沤社、午社为个案
    第三节《訒盦填词图》及相关交游
    第四节 林葆恒与闽籍词人的交游
    附表:林葆恒社词收录情况互见表
第四章 词学创作
    第一节 訒盦词概说——名称、结集、存佚与题材内容
    第二节 林葆恒遗民词的对象选择、结构安排与语言运用
    第三节 訒盦词形式、内容风格与民国词坛的联系
    第四节“悲感苍凉,遇事发抒”——訒盦词对宋词的学习
    第五节 《集宋四家词联》论略
第五章 《闽词徵》及相关研究
    第一节 林葆恒藏词与词选编纂
    第二节 从文献价值看《闽词徵》与《闽词钞》
    第三节 《闽词徵》与其他晚清民国郡邑词选
第六章 《词综补遗》及其思想、文献价值研究
    第一节 《词综补遗》概述
    第二节 《词综补遗》与系列词综
    第三节 《词综补遗》与林葆恒遗民思想
    第四节 《词综补遗》评价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訒盦词1校
致谢

(5)唐宋闽南岁时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唐宋闽南文学的生成及岁时诗的创作
    第一节 唐宋闽南文学的土壤
        一、 本文“闽南”概念的界定
        二、 唐宋闽南文学的创作背景
    第二节 唐宋闽南岁时诗的创作
        一、 唐宋闽南岁时诗的收录原则
        二、 唐宋闽南岁时诗的创作情况
第二章 唐宋闽南岁时诗的文化底蕴
    第一节 岁时节日之宗教信仰
    第二节 岁时节日之神话传说
    第三节 岁时节日之人文纪念
第三章 唐宋闽南岁时诗中的民俗活动
    第一节 岁时节仪——祀神祀祖的传统教育
    第二节 农事生产——以农为本的利民劝耕
    第三节 节事娱乐——开放身心的娱乐竞技
第四章 唐宋闽南岁时诗中的饮食表达
    第一节 尊罍惬心
    第二节 滋繁味异
第五章 唐宋闽南岁时诗的形式观照
    第一节 体式创造
    第二节 声律分析
    第三节 意象追求
    第四节 语汇构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唐宋闽南岁时诗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明代中后期海疆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海疆诗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明代中后期的海患
    第二节 文学发展的东南转向
    第三节 海疆武臣的文官制度
    第四节 文人对海疆的关注
第二章 从海疆诗论海疆战争的性质——以嘉靖年间倭患为例
    第一节 两种观点的论争
    第二节 以《龛山凯歌》为例
    第三节 抗倭诗中的倭寇成分
    第四节 另一种声音
第三章 海疆诗人群体研究
    第一节 以戚继光为中心的诗人群体
        1) 诗剑之交:汪道昆与戚继光
        2) 布衣幕客:陈第
        3) 山人游幕
    第二节 以胡宗宪为中心的诗人群体
        1) 布衣幕客
        2) 游幕文人:茅坤
        3) 胡宗宪开幕时期的唐顺之
    第三节 海疆诗人集群的家族传统
        1) 以万表为代表的万氏家族
        2) 以王世贞为代表的王氏家族
第四章 海疆诗的文学书写
    第一节 总体风貌:深致之美
        1) 以南方文化为依托的意象构成方式
        2) 诗史互衬的书写方式
        3) 缘事而发,不作闺音
        4) 回肠往复的情感表达
    第二节 海疆诗人个案研究
        1) 健婉而超然:戚继光的海疆诗
        2) 沉雄而整密:吴国伦的海疆诗
        3) 深宛而流离:欧大任的海疆诗
第五章 明代文人的海洋实践——以出使琉球为中心
    第一节 剑挂扶桑:文官使臣的武士形象
    第二节 乘桴于海:儒学的海洋实践——以郭汝霖为代表
    第三节 随处生诗境:布衣使节的观海之志——以胡靖为代表
第六章 海疆诗的价值和影响
    第一节 海疆诗与晚明文学思潮
    第二节 海疆诗在清代的发展
        1) 总集之辑录
        2) 别集之巨制
        3) 诗话之别传
附录 论郑怀魁《海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7)宋人选闽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概念厘定
    二、 闽中行政区划沿革
    三、宋词选本的基本概况及研究范围
第一章 从精英词人界定研究闽词地位
    第一节 精英词人概念
    第二节 入选闽词人地域分布
第二章 入选闽籍精英词人研究
    第一节 入选闽词人与总体闽词人地域分布对比研究
    第二节 闽词起源及闽词人特点风貌
第三章 闽词题材及主流风格研究
    第一节 入选闽词以及总体闽词题材风格对比研究
    第二节 入选闽词主流风格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荔村草堂诗钞》校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谭宗浚的生平、着述和交游
    第一节 谭宗浚的生平
        1. 少年时期
        2. 青年时期
        3. 壮年时期
    第二节 谭宗浚的交游
    第三节 谭宗浚的着述
第二章 《荔村草堂诗钞》研究
    第一节 《荔村草堂诗钞》题材内容
        2. 咏史诗
        3. 民俗诗
        4. 游仙诗
        5. 农事诗
    第二节 谭宗浚诗歌的思想内容
        1. 政治观
        2. 诗学观
        3. 读书观
        4. 人生观
    第三节 谭宗浚诗歌的艺术特征
        1. 风格特征
        2. 意象特征
结语
《荔村草堂诗钞》注释
    凡例
    卷一 入塾集(起咸丰丙辰十一岁迄辛酉)
        拟芳树
        读书粤秀讲院
        游灵洲山
        拟幽州马客吟(二首)
        拟前有一樽酒行
        秋夜简友人
        拟春思
        拟秋歌
        登拱北楼
        拟关山月
        张铁桥画马行
        读陈独漉集
        拟塞上曲
        拟塞下曲
        拟休洗红
        和梅宛陵禽言四首
        春雨
        问月
        月答
        咏王昭君
        拟高青邱十宫词
        拟长干行
        离明观
        拟临高台
        感事
        避乱
        江上望广州
        游大通寺
        拟横江词
        泊石门
        寓和顺乡何氏园林
        端午日观竞渡
        为问
        观田家刈获有赠
        乱定还广州作
        拟刘生
        拟古别离二首
        拟自君之出矣
        拟巫山高
        珠江行
        芭蕉
        登六榕寺塔
        拟望归吟
        登高
        白莲
        拟日出入行
        拟游子吟
        泮塘晚步
        庚申杂述
        大树
        鹤舒台是安期生飞升处
        入白云寺酌九龙泉
        从蒲涧上石梁登景泰寺
        夜宿能仁寺
        读史杂感
        吕纪画鹰歌
        由花埭放船至汾江
        衮衮
        半帆亭夜坐
        秋夜杂诗
        送人之津门
        羊城新正乐府
        送蚕姑
        照田禾
        猜灯谜
        夺花炮
        书事
        罗六湖廉访(天池)枉顾并贻画箑赋谢
    卷二 出门集(起同治壬戌正月迄八月)
        将之京师述怀四首
        江上有怀
        波罗江谒南海神庙
        压门行
        虎门
        急水门
        舟中读诸家诗各题一绝
        晚眺
        大沽
        天津
        江亭
        访李文正公故居
        丰台
        春尽日独游郊外
        游天宁寺
        清明
        初食鹿尾
        黄金台
        百感
        出都门占
        北河鹿忠节公墓
        出门二首
        礠州
        邺中客舍醉歌
        渡黄河作
        过欧职文忠公墓
        郑子产祠
        闻盗
        冀州集
        谒光武帝庙
        至南阳
        柳色
        岘山怀孟公
        汉水书所见
        泊宜城
        过仙桃镇顺风行三百余里
        泊武晶
        汉口
        禹庙
        谒杜子美墓
        郴州江
        江雨
        折岭
        宜章县
        武溪
        舟中与诸子剧饮
        奔泷
        梅泷
        腰泷
        九成台
        浈江月夜
        香炉峡
        英德峡
        峡山寺
        出峡
        到家
        返里后仍读书粤秀讲院
    卷三 过庭集上(起癸亥迄丁卯)
        斋中读书二十三首
        寄怀冯越生舍人同年(拭宗)都中
        补元遗山王渔洋论诗绝句
        刘文成公琴歌
        咏鸜鹆
        谒慈元庙
        人日独游花埭
        赠梁庾生茂才(以塘)
        郑板桥书竹季平弟属题
        分和宋方孚若南海百咏(录九首)
        法性寺
        风旛堂
        浮邱山
        朝汉台
        葛仙翁炼丹石
        鲍姑井
        白云洞
        顺庵
        达摩石
        重修梁药亭太史墓
        珠江放灯词
        后珠江放灯词(有序)
        江上送客
        山行遇雨
        二十初度
        汉平津侯公孙宏印歌
        谒东莞袁督师祠堂
    卷四 过庭集下(起戊辰迄辛未五月)
        海山
        送吴晋壬兵部(唐林)入都
        和陈元孝怀古诗
        姑苏怀古
        燕台怀古
        楚中怀古
        咸阳怀古
        沛中怀古
        洛阳怀古
        蜀中怀古
        邺中怀古
        金陵怀古
        隋宫怀古
        题雁图
        邝湛若天风吹夜景砚歌
        苔客谈琼州风土
        抵石湾
        小游仙诗二十首
        送张芗谷茂才(麟寯)返梅州
        珠江竹枝词
        送人之梧州
        城上雀
        买书有作
        过邓啸筼茂才(维森)书斋
        读岑金纪戚将军剑歌和作
        西樵七胜诗
        华盖峰
        若谷
        白云岩
        云瀑
        应潮湖
        三湖书院
        巃嵸阁
        花架
        秋雨
        哭高子登编修(学瀛)五首
        论杜诗绝句
        读史记汉书后汉书小乐府一百首
        长歌行陈孝直(宗侃)邓啸筼(维森)两茂才
        尘尾
        钓艇
        光孝寺贯休画罗汉歌
        汉武
        公子
        天津健儿歌
        赠黎簴廷广文(维枞)
        饮酒
        无题
        (步蟾)诸孝廉率赋长歌一首
    卷五 谒京集(起癸酉十二月迄乙亥七月)
        先此奉寄
        后西樵七胜诗
        樵湖
        逍遥台
        喷玉岩
        云谷书院
        翠岩
        九龙岩
        大科峰
        泊舟花埭孝直诸君拏舟相送赋此娩谢
        晚泊芦苞
        翠屏峰
        二帝子读书台
        阮俞迳
        淙碧轩
        韦氏园
        东坡钓矶
        观音岩十韵
        棹歌三首
        度大庾岭
        路旁见梅花感赋
        赣州谒王文成公祠
        横弦滩
        欹枕
        天柱滩
        市汊待风
        登滕王阁
        游百花洲
        舟中梦亡友啸筼感赋
        泊舟南昌大雪作歌
        观打鱼歌
        途中寄故园兄弟
        止酒
        除夕泊龙游县城外
        游西湖杂诗十三首
        对酒怀孝直
        游灵隐寺
        飞来峰
        冷泉亭
        题奠禹玉长江万里图
        春草
        焦山
        玉钩斜吊古
        赵北口柳枝词
        抵都用途中寄故园兄弟韵
        都门晤冯越生同年赋赠
        寄孝直
        送膀
        赐宴
        归第
        潘星齐太夫子(曾莹)惠示诗集赋此奉酬
        苦蚊
        送人入楚
        新轩早春待酒不至
        归里后逢陈十三孝直因集杜句赠之
        新会橙歌
        泊瓜步桥作
        晚行富溪
        结交吟寄孝直庾生
    卷六 散馆集(起乙亥八月迄丙子八月)
        过上海赠冯竹儒观察(煌光)
        题高丽金君画梅
        久旱得雨
        雨后看亭竹
        寿王石河封翁六十(集杜句)
        二哀诗
        冯伯蓉广文(葆廉)
        王念伯舍人同年(乃棠)
        不至
        谢徐小勿大令(干)赠墨
        连日求书者坌集戏成四绝句
        雨后由奉福寺度罗睺岭
        午抵潭柘寺
        妙严公主礼佛砖
        行石涧中闻泉声甚急
        夜坐延清阁
        姚少师庵
        由潭柘寺后二里抵龙潭
        潭柘寺侧有行宫故址
        歇心亭
        山行
        循狮子岭度十八盘
        洗心殿(在千佛殿阁之后)
        戒坛四松歌
        题徐节妇登舟誓志图
        旅寓京邸杂忆粤中旧游得诗二十首
    卷七 使蜀集上(起丙子八月迄戊寅十二月诗)
        出都口占
        驿马行
        梦舍弟
        过获鹿
        韩侯墓
        骊山秦始皇墓下作
        游具九咏
        笠
        屐
        扇
        剑
        琴
        葫芦
        杖
        梭拂
        砚
        谒西岳庙
        谭文卿前辈(钟麟)招饮节署奉赠
        咸阳客舍题壁
        马嵬
        观音堂
        过大散关
        凤岭
        南天门
        心红峡
        紫柏山留侯祠
        观音碥
        鸡头关
        宽川铺
        柳池驿
        咏园中草木
        卞梁怀古
        青齐怀古
        晋阳怀古
        平凉怀古
        豫章怀古
        钱塘怀古
        粤中怀古
        闽中怀古
        滇中怀古
        黔中怀古
        眉州谒三苏祠八首
        凌云山五咏
        大佛阁
        尔雅台
        洗墨池
        清音亭
        羊城大水歌
        复有
        口茅峡
        山行
        牛鼻箐
        酉阳
        梅子关
        桂子崖
        小雨
        雨过青棡坪
        水田坝十二韵
        二酉山藏书石室歌为州牧李郡侯同年(承邺)作
    卷八 使蜀集下(起己卯正月迄庚辰六月诗)
        哭幼弟一百四十韵
        法云庵诣亡弟棺处
        读陆务观出城至吕公亭按视修堤诗书后
        赠顾幼畊丈(复初)
        送粱荔圃大令同年(融)回粤
        中岩寺
        见余名日望峨并系以诗
        登衷山
        读史
        寄郝吟仙广文(云台)丹阳学舍
        唐孝子诗
        游甘露寺
        登琴泉寺放歌
        送方子箴前辈(浚颐)归里
        尊经书院十六少年歌(并序)
        送吴荆湄广文同年(铎)还楚
        题朱次民观察(在勤)诗卷并赠
        戏作诗三首
        将解任留别蜀中士子八首
        夜闻浣花江声甚壮
        甫登舟杨叔峤茂才(锐)等抵辥井相送赋谢
        由中兴场放船至彭山
        雨
        涪州对月
        读水经
        平都山
        食菜
        翠屏山陆宣公衣冠冢
        巫峡
        放舟下瞿唐峡作歌
        归州
        谒三闾大夫祠
        怀蜀中故友四首
        朱次民廉访(在勤)
        黄翔云观察(云鹄)
        顾幼畊参军(复初)
        钱徐山大令(宝宣)
        正月初三夜梦顾幼畊丈赠余画扇十数帧并云
        枝江县庾台相传子山故宅
        章华台
        望洞庭湖口怀仲兄(壬戌岁偕仲兄同泊此)
        上海客舍题壁
        题友人出关图
        灿然因取东坡语自署所居曰最堪隐斋
        送张瑞谷水部同年(嘉澍)还粤
    卷九 看山集(起庚辰八月迄辛巳九月)
        重到杭州
        灵隐寺晓起望西山寒雾遂行药至小桥
        翠微亭
        春淙亭
        韬光庵
        青莲洞(洞有周伯琦篆碑)
        纯阳洞
        登海潮寺楼
        入云栖寺
        循龙山行砅水至六合塔
        食蠏
        题庾生诗卷
        读白香山集
        赵吴与绘东坡黄州小像摹本崔夔典编修(舜球)属题
        将游罗浮由海珠放船至增江口
        泊石滩
        云母峰下有道姑田是何仙遗迹
        长沙陉
        蓝溪洞
        从分水坳至酥醪洞
        酥醪洞
        暮登斗台
        登浮山第一楼望上界三峰云气
        艮泉
        小蓬莱峰下有瀑泉三叠旁列横石可坐十人
        亦罕见矣感赋一首
        明福洞访邝湛若读书处
        冲虚观
        白鹤观后至五龙潭
        从延象寺上宝积寺望伏虎岩
        循令掌岩缒崖至雨花桥坐洗衲石
        攀藤上石洞小憩
        黄龙洞观瀑
        虾子潭
        罗浮杂咏
        铁桥
        瑶石台
        刘仙坛
        卓锡泉
        石洞
        梅花村
        龙王坑瀑
        卖酒田
        送人出洋
        晤饶辅星茂才(轸)奉赠
    卷十 僦屋集(起壬午正月迄甲申十二月)
        偕天如前辈游极乐寺看海棠
        苦热
        过天如前辈寓斋
        徐铁孙观察丈(荣)诗县令图令孙石甫农部属题
        天如前辈有卜筑西樵之约诗以要之
        偕诸公出城返天宁寺
        长歌送叶兰台前辈(衍兰)归里
        中年
        喜同乡诸子来京师即留小酌
        南河泡观荷
        蒙
        过□□镇
        泊瓜洲口
        抵金陵寓妙相庵凡五日
        诸寮属招饮莫愁湖赋呈五古
        由燕子矶放船至镇江
        对月
        大风游焦山得诗五首
        扬州
        梅花岭拜史阁部墓
        过露筋词
        哭蔡侣房农部(宗瀛)三首
        闻河决桃园一带感赋
        赠马通伯明经(其昶)即送其归桐城
        送姚馨圃前辈(协赞)之官巩秦阶道
        题倪云跃大令(鸿)湖楼间话图
        题邓子俊农部(平寿)诗卷
        对月有怀子俊芜湖
        九日登陶然亭送客
        移寓槐市斜街得诗六首
        偕同人集天宁寺
        悲北宁
        春日登楼杂感
        沈笔香铨部同年(锡晋)招游冶园看牡丹
        顾亭林先生词
        书事二首
        赤峤
        闻船厂被毁感赋
        夜宿碧云寺
        由寺傍石径抵洗心亭
        秘魔压
        龙泉庵
        坐龙泉寺池上
        灵光寺
        从香界寺上宝珠洞
        登翠微山绝顶望海淀三山诸园
        遥望淀园文侍郎(丰)殉难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赵睿荣和《悔木山房诗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赵睿荣家世生平考
    (一) 家世考
        1. 先祖赵若恢
        2. 祖父赵仍祯
        3. 父亲赵鸣岐
        4. 叔父赵焕文
        5. 赵睿荣之子女
    (二) 生平考
        1. 读书科考
        2. 教书育人
        3. 两度出仕
二、《悔木山房诗稿》版本及评注者考
    (一) 版本概述
        1. 刻本前赵睿荣诗集情况概述
        2. 《悔木山房诗稿》版刻情况概述
    (二) 评注者考
三、赵睿荣交往考
    (一) 与林则徐的交往
    (二) 与同年进士的交往
        1. 与张问陶、张若采的交往
        2. 与辛从益、吴云、张桓的交往
        3. 与黄钺、邢澍等其他同年的交往
    (三) 与同乡文人的交往
        1. 与楼上层的交往
        2. 与何豫的交往
        3. 与卢标、叶蓁等其他乡邦文人的交往
四、赵睿荣诗歌创作研究
    (一) 思想内容
        1. 感怀之作
        2. 题画之作
        3. 亲情之作
        4. 咏物之作
        5. 酬唱赠答之作
        6. 写景记游之作
        7. 怀古咏史之作
        8. 政事民俗之作
    (二) 艺术特色
        1. 以清新温雅为主,杂有多种不同风格
        2. 善于用典,带有浓郁的书卷气
        3. 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
    (三) 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赵睿荣年谱
附录二 《悔木山房诗稿》序言及题诗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张景祁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张景祁的生平与词学活动
    第一节:张景祁的生平与创作
    第二节:张景祁的词学活动
第二章:张景祁的词学渊源
    第一节:张景祁与浙派
    第二节:张景祁与晚清"稼轩风"
第三章:张景祁词对清词题材的开拓与创新
    第一节:金戈铁马事征战,屈辱辛酸几人知——论反映民族矛盾的战争词
    第二节:穷形尽相物态丰,别有寄托感慨深——论技巧高度成熟的咏物词
    第三节:赤县夷洲本一体,瀛壖奥府竞繁华——论独具特色的宦台词
    第四节:遍采风俗得与失,讽中纳谏良用心——其他题材词略论
    第五节:张景祁词题材构成背后的社会文化解读
第四章:《新蘅词》的悲剧情感概论
    第一节:"愁"与"恨"
    第二节:"怨"与"泪"
    第三节:"梦"与"隐"
结语:张景祁的词史地位与贡献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张景祁生卒年考
    二 张景祁文学活动简表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四、宋代闽南词坛一瞥(论文参考文献)

  • [1]On the Ci Poets and their works in Eastern Fujian in Song Dynasty[D]. Xu Lingling. 湖北师范大学, 2021
  • [2]“末五子”与晚明文坛研究[D]. 李敏. 兰州大学, 2021(09)
  • [3]丁炜及其《紫云词》研究[D]. 王艳芳. 暨南大学, 2018(01)
  • [4]清遗民词人林葆恒研究[D]. 朱尧. 苏州大学, 2017(04)
  • [5]唐宋闽南岁时诗研究[D]. 郑巧芬. 华侨大学, 2014(02)
  • [6]明代中后期海疆诗研究[D]. 杨艳香. 南京大学, 2013(04)
  • [7]宋人选闽词研究[D]. 郭如贞. 漳州师范学院, 2012(10)
  • [8]《荔村草堂诗钞》校注[D]. 余晓莲. 广西大学, 2011(07)
  • [9]赵睿荣和《悔木山房诗稿》研究[D]. 叶玉琼. 浙江师范大学, 2011(05)
  • [10]张景祁词研究[D]. 余卫星. 暨南大学, 2011(12)

标签:;  ;  

宋代闽南词坛一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