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教学,调动学习兴趣

激活课堂教学,调动学习兴趣

一、激活课堂教学 调动学习兴趣(论文文献综述)

张芮[1](2021)在《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化学教学要求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运用知识在不同情境下解决问题。关于教学情境的研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并且意义重大,而知识加工机制也是认知心理学不断发展进步的产物。掌握知识加工不同阶段及其内在机制,对于高效率的教学与学习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将这一智慧结晶融入到化学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将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研究引入化学教学领域,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创造性地对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了理论建构;然后结合实际教学,设计单元教学案例;最后进行实证研究,选择了两个无显着性差异的同一教师执教的平行班为研究对象,以验证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本论文的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确定选题。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了解知识加工机制和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内容和成果,阐述其国内外研究现状。从课程改革、认知心理学发展和师生发展等方面阐述选题的意义。第二部分: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该部分首先对知识、知识加工机制、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创设五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以认知同化理论、学习迁移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和脑科学理论为依托,对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进行了理论分析,为整个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部分: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建构。这部分研究基于理论梳理,从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和类别出发并进行详细阐述,首先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要遵循逻辑性、知识性、经验性、目标性、趣味性和整体性原则,然后,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情境类型主要有生活化教学情境、化学史教学情境、新闻事件教学情境、化学实验教学情境和科技前沿教学情境。最后,根据知识加工机制的三个阶段提出了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第四部分:对于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案例开发。这部分研究内容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常见的酸和碱》和《生活中常见的盐》等单元,设计出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化学教学情境,并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设计用于实证研究。第五部分: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该部分将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案例用于无显着性差异的由同一教师执教的两个班级开展教学实证。实证结束后,以期末测试卷、学生问卷和师生访谈的形式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检验,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知识加工机制创设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学习氛围浓厚。(2)基于知识加工机制创设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3)基于知识加工机制创设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认同。第六部分:研究总结。针对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并从教师角度对创设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提出相关建设性的意见,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黄肖迪[2](2020)在《趋避动机视域下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行为研究 ——来自河南省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下降,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相关文件,加强大学生的体育课开设,增强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实习中,发现大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学习行为呈现两种状态即:消极的学习行为和积极的学习行为。学生在体育课堂两种学习行为表现与趋避动机下的回避行为表现和趋近行为表现相一致,用趋避动机分析学生产生不同学习行为的动机,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回避行为表现、趋近行为表现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行为为研究对象。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分为倾听行为、观察行为、互动行为、练习行为、展示行为、问题行为六个维度,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行为中的倾听行为、观察行为、互动行为、练习行为、展示行为,学习行为正态分布呈偏态分布,整体学习行为偏向于趋近行为表现。学习行为中倾听行为、观察行为、互动行为、练习行为、展示行为的趋近行为表现多于回避行为表现;而问题行为的行为表现整体偏向于回避行为表现,问题行为的回避行为表现多于趋近行为表现。学习行为中的倾听行为、观察行为、互动行为、练习行为、展示行为,两两相关性显着,其中一项学习行为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学习行为。(2)大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行为受课堂学习动机影响较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动机越强,倾听行为、观察行为、互动行为、练习行为、展示行为的学习趋近行为表现越明显;课堂回避动机越强,学生的课堂学习回避行为表现越明显。(3)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行为中的学习行为中,练习行为的激活受外界的刺激和内部需求动力影响较大。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在体育课上有期待学习的内容或技能、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体育课上的愉悦体验与追求越高,学生的学习趋近行为表现越明显,回避行为表现越少。(4)对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积极性影响最大的是学生的个人因素,影响较大的人为因素是课堂趣味性、课堂学习氛围、老师的教学方法。建议:(1)在大学生体育教学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更多的体育知识,可以改变学生对现学体育项目的了解,试图改变学生知识体育课程考核及格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下,并在体育课程结束后能够掌握运动技能。(2)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年级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的布置课程内容;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趋近行为表现,减少学生的学习回避行为表现。(3)在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安排时,适当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增加娱乐性强的教学内容,如游戏、比赛、生生间相互教学等,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重复、单调的技能练习和活动形式。(4)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能够得到学生的反馈,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进行指导,让学生体验在练习中进步,同时了解自己进步的程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及学习效果。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运动技能、知识;使得课堂中的内容安排、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氛围对学生产生的正价刺激,激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增加学生的学习行为趋近表现。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曲平[4](2020)在《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文中认为教学需要创新,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我国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提倡从20世纪80年代起延续至今,教师教学中依旧存在未有效落实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意识淡漠、理念不足,创新素质欠缺等诸多问题,这使得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持续深入研究尤为必要。且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又是小学教学基础中的基础,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综合性教学内容与特点,这些也使得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相关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以创新教学为出发点,探究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的梳理与分析,确定采用访谈法、课堂观察以及问卷调查法探究Q市M小学和J市D小学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首先,通过教师访谈,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现行的课堂教学方式;他们对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其认为的语文创新教学的应然;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实然;影响他们创新教学的因素;他们对未来语文教学中想要做出的创新努力以及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期望等。其次,通过课堂观察,进一步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他们是否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真正落实于实际的教学施行中。最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方面,通过教师问卷再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动机、创新教学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具体的创新教学行为,以更全面地探析他们进行创新教学的影响因素、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以及他们对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学生问卷再更客观地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学生对其语文教师实际课堂创新教学表现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有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误解与不足;未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落实于教学实践;缺乏创新教学实效甚至未有教学创新等诸多问题。本研究进行相应的归因分析:一是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包括国家宏观方面教育教学政策与制度,教学改革与要求等与创新教学相关的具体教学指导;学校方面创新教学氛围的营造、条件的供给等的缺失;二是教师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欠缺;三是教学主体——学生,其个体差异、创新学习能动性方面的不足等,影响了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由此,本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优化策略与建议:一是国家宏观教学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更多的创新教学指导;二是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的环境氛围条件;三是教师多方面自主提升创新教学专业素质,优化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本研究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积极探索与重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切实优化落实创新教学实践,营造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提升教师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的能力等,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普晓晓[5](2020)在《基于图式理论的泰国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课教学设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图式理论教学在语言教学领域中深受青睐,不仅在英语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在汉语教学中也开始展露锋芒,北京语言大学的图式理论对外汉语教学就是最成功的教学案例。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教学设计与分析法对泰国留学生的汉语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结合笔者自身在云南师范大学教学经历,将图式理论与泰国留学生阅读课相结合,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希望能对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通过问卷调查详细分析了图式理论与泰国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课相结合的可行性,发现图式理论的运用有以下优势:符合泰国留学生的思维趋势,连接新旧知识,扩展中华文化,提高阅读兴趣和教学效率;第二部分基于图式理论,在分析体裁特点和教学要素的前提下,设计出了新型的阅读过程,即图式的激活、图式的学习和图式的巩固。第三部分以图式理论为框架,选取了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体裁的文章进行具体的案例设计,并分析了各个环节的设计理念。第四部分提出了以人为本、情境创造、合作学习、少讲精炼的图式理论教学原则,倡导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丰富的图式、语言输入和输出相结合、阅读技巧训练多元化、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旨在通过以上研究,为更多教授泰国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课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叶灵洁[6](2020)在《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在“四点突破”教学范式中的运用研究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点突破”教学范式立足基础教育实际,分析教育现状,聚焦课堂教学,结合时代特征对当下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路径进行积极探索。“四点突破”教学范式的核心内涵是把兴趣打开,强调兴趣来源于知识本体。在其视域下,知识本体有着丰富的内涵,由此兴趣蕴藏其中,在知识的连续生成中实现兴趣引领。其中知识本体的结构关系是知识本体所具有的核心内涵之一,具有生发兴趣的潜在力量。基于“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对于兴趣来源的整体挖掘,现聚焦知识本体的结构关系,认识到知识的结构化倾向,认识到知识相互关联的兴趣价值,提出知识结构化的兴趣研究。知识结构化站在整体和联系的角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形成认知关联时,兴趣得以发生,并且在知识不断综合、认知不断开发的过程中兴趣深化,上升为旨趣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动力由内而生。本研究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从“四点突破”教学范式的核心内涵出发,回归知识本体,聚焦兴趣来源,提出知识结构化是兴趣的重要来源,而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尝试从理论层面整体认识知识结构化的内涵及其在化学学科领域的涵义,探索其运用于“四点突破”教学范式时与兴趣的关联。在形成整体理论认识的基础上深入至具体的高中化学知识,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进行应用研究,从而更好地回归课堂教学本质,加深“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对于兴趣的认识,实现兴趣引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本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对核心概念进行清晰界定和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具体阐述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理论、学科结构理论、认知结构理论、格式塔理论、兴趣发展四阶段理论以及哈贝马斯兴趣理论,并挖掘其对于本研究的启示,从而为后续的理论解读奠定基础。第二,结合理论基础深入解读知识结构化内涵,在形成整体认识后深入到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分析其内涵。第三,尝试探索知识结构化的兴趣内涵以及与“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兴趣来源于知识本体的内在关联,深化“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兴趣来源于知识本体的观点。第四,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以高中化学重要知识体系“氧化还原反应”为例,运用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构建兴趣引领的教学设计。本研究既有理论层面的分析,又有应用层面的构建,两者紧密结合形成研究成果:第一,在“四点突破”教学范式核心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知识结构化是兴趣的重要来源,并在理论层面论证其科学性;第二,整体认识知识结构化与兴趣的关联,进一步印证“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兴趣来源于知识本体认识的合理性和教育价值;第三,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依托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以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为例,利用知识结构化构建兴趣引领的教学设计案例。

赵田[7](2020)在《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期望能够解决一线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利用电影资源时面临的疑惑与困境,为语文教师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以及具体的、可供实践操作的教学策略。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访谈交流法,来探究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从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现状调查与分析、原则与策略、作用及展望四个角度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即依据一定的原则与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利用电影资源,能够对教师的语文教学以及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积极意义。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研究的缘起及意义、研究现状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并对课程资源与语文课程资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电影资源的概念进行界定;最后阐述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所应用的理论基础,重点介绍建构主义、接受美学、大语文教育观三种理论。正文部分由四章内容构成。第一章主要论述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先阐述电影与文学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所具有的艺术特性,通过归纳电影以及文学艺术的特性,探究电影与语文的关系,明确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以便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与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利用电影资源有利于满足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顺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广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满足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多元性的需求。而互联网与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影艺术与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密切关系、读图时代的来临都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利用电影资源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条件与环境。第二章主要对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一方面设计针对高中学生的调查问卷,探究电影资源对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影响的现状;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吸收一线教师的智慧,对高中一线语文教师进行访谈。最后,整理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现存的问题,以便更好提出解决策略。第三章主要论述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的原则与策略,从电影资源开发、利用的两个维度分别论述原则与策略。首先基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对相关电影进行开发;其次阐述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的原则与策略。而对于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利用,则从不同的文学体裁入手,结合课文内容,分别论述电影资源如何在诗歌、文言文、散文、小说、戏剧、新闻、科普文教学中具体利用,然后再分别阐述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的原则与策略。第四章探讨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的作用,具体从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打造生命与情感在场的语文课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五个方面出发。并且提出研究的不足以及关于未来研究的展望。结论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概括总结,以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电影资源的实践提出建设性策略。

王蔚[8](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知识爆炸时代,学习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深度学习是以学习者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为目标,包含认知、人际、个人三个领域。它强调了学习者在内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下,整合多元信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理解性、批判性的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并实现有效迁移,解决真实情境下的复杂问题。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建立与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的化学概念覆盖面广,知识点众多,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对此,本研究着力探讨如何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对深度学习和化学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和综述的基础上,本研究分别阐述了化学概念和深度学习的相关内容,并从化学学科特征和概念学习这两方面建立两者的联系,进而阐释化学概念深度学习的内涵及特征。在现状调查部分,本研究根据化学学科背景和现有深度学习量表,编制了高中化学深度学习量表,并结合访谈提纲调查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现状。结果表明,多数学生的化学学习处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过渡状态,不能多渠道的收集和整合化学学习信息,对化学概念仅停留在简单理解层面,缺乏质疑和批判精神;化学概念的建构能力薄弱,只能发生表层迁移,问题解决缺乏技巧性和灵活性。此外,化学概念教学现状也不甚理想,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情感支持,课堂教学节奏过快,概念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结合概念生成过程和Jensen、Nickelsen提出的深度学习路线,融入化学概念深度学习的内涵和特征,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生成路径,并针对概念生成的不同阶段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概念引入阶段,教师需要探查学生的前概念,依据课程标准及预评估来确定概念深度学习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概念形成阶段,教师需要多渠道提供学习资源,辅助学生的信息整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概念的批判性理解;概念深化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多重问题链,驱动概念的建构和转化;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实现学生概念的迁移与应用;概念评价阶段,教师要落实贯穿式评价,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性反思。围绕着概念生成路径和促进化学概念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本研究以高中化学必修1中《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为例,选取实习学校的两个班级进行化学概念教学实践,并收集前后测的研究数据。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后测总成绩及深度学习部分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班,且存在显着差异。同时,反思清单和课后访谈的调查结果进一步佐证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化学概念,促进化学概念的建构整合和迁移应用,实现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王玉[9](2020)在《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数学优质课动机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推动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扮演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角色,所谓动机策略就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或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方式。动机策略的有效使用不仅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近年来对于教师动机策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ARCS动机模型也在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教师培训等领域有了广泛应用,但是关于教师动机策略在数学教学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故从动机策略的角度来分析数学课堂教学,以ARCS动机模型为理论基础和编码框架,进行课堂教学视频分析。主要研究问题包括三个方面:(1)“一师一优课”高中数学部级优课中教师使用了哪些动机策略?(2)“一师一优课”高中数学部级优课中教师动机策略的使用特点?(3)“一师一优课”高中数学部级优课中教师动机策略的运用模式是怎样的?研究以ARCS动机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搜集相关的资料和文献,确定了相关的概念以及动机策略编码系统。以“一师一优课”中20节高中数学部级优课作为研究对象,借助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并采用课堂录像编码分析法对课例进行编码分析,为保证编码结果的可靠性,特别进行了二次随机编码核验,各个课例的编码一致性都居于88.46%100%之间。在编码所得到的原始数据基础上,又借助Excel数据整理和SPSS聚类分析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其中包括宏观整体分析、微观案例的密度分析、动态曲线分析、课例以及动机策略维度的聚类分析等。通过对20节课例进行的研究和分析,结合编码带密度分析和动态曲线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注意策略贯穿课堂始终,变化幅度最大,其中以问题策略和变化策略为主;2.课堂的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不同的动机策略交叉使用;3.部分动机策略的使用与课题内容密切相关;4.教师越来越注重多媒体呈现方式;5.教师倾向于使用反馈和表扬作为辅助策略。根据对课例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把课例类型分为三类:强化类、变化类、多元类;根据对动机策略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把动机策略重新归类为四类:最受重视、次受重视、次轻视和最轻视。对高中数学教师动机策略的运用模式从新知引入、合作探究、知识应用三个环节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三种模型框架。通过以上研究结论的分析,结合三位高中数学教师的访谈内容,对教师动机策略的使用提出几点启示:1.重视动机策略的价值,赋予课堂生命力;2.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动机策略;3.把握学生的情绪状态,适时激发学习动机;4.及时转换动机策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5.关注相关性策略的使用,指明目标匹配动机;6.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

缪万庆[10](2020)在《交互阅读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GD小学为例》文中认为阅读能力是衡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指标,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既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文章主旨,也能引导学生融合新旧知识,从而提升英语的综合语用能力。目前的小学阶段,许多教师对于交互阅读模式的理解还比较片面,阅读教学策略还有待提高。本研究从交互阅读模式的角度出发,运用行动研究,结合文献查找、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等方式,试图探究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正确运用交互互阅读模式进行授课。自1977年Rumelhart提出交互阅读模式后,国内外对交互阅读模式的教学应用做了多方面研究,但具体对象多为大中学学生,针对小学生、尤其是对学生阅读能力转段提升至关重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则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课堂中正确运用交互阅读模式进行授课。本文分成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内容、意义与方法。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对阅读教学、交互阅读模式、交互阅读模式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同时分析了交互阅读模式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进行了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通过研究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基本情况和小学高年级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找出原因,从而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交互阅读模式理解并不十分正确,从而导致了课堂效率较差。第四部分笔者基于GD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实际情况,在实践基础上梳理出适合GD小学高年级学情的交互阅读模式下的阅读教学设计流程,从多个方面进行了交互阅读模式下阅读教学设计的分析,并进行了交互式阅读模式教学框架的设计。第五部分是笔者的行动研究,选择了一篇阅读文本进行了两轮的交互阅读模式下的阅读课堂实践,每一轮教学中都有相应的教学设计思路、根据教研员与其他教师意见整理的教学反思以及对教学方案的改进,同时笔者对两轮的行动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希望能给予其他教师一些关于运用该模式教学的借鉴。最后是本研究的总结,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这次行动研究,能更好地促进交互阅读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课堂上的运用,助力教师提高阅读教学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提高阅读水平,从而为学生阅读能力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二、激活课堂教学 调动学习兴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活课堂教学 调动学习兴趣(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深化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
        1.1.2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1.1.3 学生发展的需要
        1.1.4 化学教师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现状
        1.2.1 知识加工机制的研究现状
        1.2.2 教学情境的研究现状
        1.2.3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1.3 选题的意义
2.理论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知识
        2.1.2 知识加工机制
        2.1.3 情境
        2.1.4 教学情境
        2.1.5 教学情境创设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同化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情境认知理论
        2.2.4 脑科学理论
        2.2.5 学习迁移理论
        2.2.6 情境教育理论
3.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方法
4.初中化学教学教学情境创设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4.1 调查目的
    4.2 问卷及访谈提纲的编制
        4.2.1 教师调查问卷
        4.2.2 教师访谈提纲
    4.3 调查问卷的分析
        4.3.1 问卷的信度分析
        4.3.2 问卷的效度分析
    4.4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4.4.1 调查对象的背景资料分析
        4.4.2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态度
        4.4.3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
        4.4.4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4.4.5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
        4.4.6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体会
    4.5 教师访谈分析
        4.5.1 受访教师背景分析
        4.5.2 访谈内容分析
    4.6 调查结果总结
        4.6.1 问卷调查结果总结
        4.6.2 访谈结果总结
5.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建构
    5.1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分类
    5.2 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5.2.1 教学情境创设遵循逻辑性原则
        5.2.2 教学情境创设遵循知识性原则
        5.2.3 教学情境创设遵循经验性原则
        5.2.4 教学情境创设遵循目标性原则
        5.2.5 教学情境创设遵循趣味性原则
        5.2.6 教学情境创设遵循整体性原则
    5.3 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5.3.1 知识激活启动阶段
        5.3.2 知识获得加工阶段
        5.3.3 知识巩固迁移阶段
6.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教学设计
    6.1 课题1《溶解度》
    6.2 课题2《常见的酸和碱》
    6.3 课题3《生活中常见的盐》
7.实验研究
    7.1 研究设计
        7.1.1 研究目的
        7.1.2 研究对象
        7.1.3 研究方法
        7.1.4 研究工具
        7.1.5 研究过程
    7.2 实证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
        7.2.1 学生成绩分析
        7.2.2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7.2.3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7.2.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8.研究总结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
    8.3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应用情况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3 教学实践后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教学实践后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科研及获奖情况

(2)趋避动机视域下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行为研究 ——来自河南省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课堂
        2.1.2 体育行为
        2.1.3 体育学习
        2.1.4 学习行为
        2.1.5 课堂学习行为
        2.1.6 动机
        2.1.7 趋避动机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 研究现状
        2.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2.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大学生体育课堂基本情况与动机调查
        4.1.1 大学生体育课堂基本情况
        4.1.2 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动机调查
    4.2 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行为的趋近调查与分析
        4.2.1 大学生体育课的倾听行为的趋近表现与分析
        4.2.2 大学生体育课的观察行为的趋近表现与分析
        4.2.3 大学生体育课的互动行为的趋近表现与分析
        4.2.4 大学生体育课的练习行为的趋近表现与分析
        4.2.5 大学生体育课的展示行为的趋近表现与分析
        4.2.6 大学生体育课的问题行为的趋近表现与分析
    4.3 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行为的回避调查与分析
        4.3.1 大学生体育课的倾听行为的回避表现与分析
        4.3.2 大学生体育课的观察行为的回避表现与分析
        4.3.3 大学生体育课的互动行为的回避表现与分析
        4.3.4 大学生体育课的练习行为的回避表现与分析
        4.3.5 大学生体育课的展示行为的回避表现与分析
        4.3.6 大学生体育课的问题行为的回避表现与分析
    4.4 影响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行为的归因分析
        4.4.1 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行为与课堂学习动机的相关分析
        4.4.2 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行为与趋避动机的相关分析
        4.4.3 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行为各个维度间的相关分析
        4.4.4 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行为的趋避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创新教学的要求
        2.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要求
        3.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创新教学的紧迫性
        4.个人的研究兴趣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特点及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
    (二)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特点
        1.创造性
        2.研究性
        3.智慧性
        4.生成性
        5.民主性
    (三)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价值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的研究分析
    (一)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及内容
        3.研究工具
    (二)研究实施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分析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讨论
三、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问题
        1.教师对创新教学存在误解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不足
    (二)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与施行存在不一致的问题
        1.教师对创新教学准备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2.教师对教学资源创新利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3.教师对教学内容创新设计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4.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运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5.教师对创新教学评价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三)教师对创新教学的施行存在问题
        1.教师重教轻学,缺乏实质创新
        2.创新流于形式,缺乏教学实效
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
        1.国家宏观教学要求的偏失
        2.学校创新氛围条件的薄弱
    (二)教师创新教学素养的欠缺
        1.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后
        2.教师自我教学反思的淡漠
        3.教师创新教学素质的缺乏
    (三)学生个体能动性的不足
        1.学生个性差异的束缚
        2.学生学习能动性的缺位
五、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一)国家宏观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创新教学指导
        1.创新教学内涵的正确清晰定位
        2.新课改与新教材的切实明晰指引
        3.教育考试制度的适时有效调整
    (二)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氛围条件
        1.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
        2.完善教学资源条件的供给
        3.改善教师评价与奖励体制
        4.减轻教与学的双重压力
    (三)教师自主创新提升,优化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
        1.增强创新教学意识及理念
        2.提高教师的创新教学素养
        3.生成具体的创新教学实践
        4.强化教师的学生主体意识
        5.加强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
        6.形成个性的教学艺术风格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三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四 教师调查问卷
致谢

(5)基于图式理论的泰国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课教学设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的相关研究
        二、图式理论在阅读课中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课堂观察法
        三、教学设计与分析法
第二章 基于图式理论的泰国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课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图式理论的概述
        一、图式的概念
        二、图式理论的分类
        三、图式理论的信息处理模式
    第二节 泰国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要素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三、泰国留学生在汉语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图式理论与泰国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课相结合的可行性
        一、符合泰国留学生的思维趋势
        二、提高泰国留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吸收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
        四、扩展泰国留学生的中华文化知识
        五、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图式理论的泰国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课教学设计分析
    第一节 三种体裁阅读类型的文章分析
        一、说明文的特点及教学方法
        二、议论文的特点及教学方法
        三、记叙文的特点及教学方法
    第二节 教学要素分析
        一、教学对象分析
        二、教材选择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四、课堂教学方法分析
    第三节 基于图式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
        一、阅读前
        二、阅读中
        三、阅读后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不同体裁的阅读课教学案例设计呈现与分析
    第一节 “说明文”类型阅读课的教学案例设计呈现与分析
        一、教学案例设计思路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二节 “议论文”类型阅读课的教学案例设计呈现与分析
        一、教学案例设计思路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三节 “记叙文”类型阅读课的教学案例设计呈现与分析
        一、教学案例设计思路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图式理论下的泰国留学生中级阅读课教学建议
    第一节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原则
        一、以人为本
        二、情境创造
        三、合作学习
        四、少讲精炼
    第二节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建议
        一、采用丰富的图式
        二、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相结合
        三、阅读技巧训练多元化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图式理论与泰国留学生中级阅读课相结合的优势
        二、基于图式理论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案例设计与教学建议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 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在“四点突破”教学范式中的运用研究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提出
    1.1 选题缘由
        1.1.1 新时代深入认识课堂教学本质的需要
        1.1.2 新时代深入认识学习兴趣来源的需要
        1.1.3 新时代深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四点突破”教学范式
        1.3.2 “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兴趣来源
        1.3.3 知识结构化
        1.3.4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
        1.3.5 知识结构化的兴趣内涵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四点突破”教学范式研究综述
    2.2 国内外兴趣来源的研究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国内外知识结构化的研究综述
        2.3.1 国外相关研究
        2.3.2 国内相关研究
    2.4 国内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的研究综述
3 理论及分析
    3.1 建构主义理论
        3.1.1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要义
        3.1.2 建构主义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3.2 学科结构理论
        3.2.1 学科结构理论的基本要义
        3.2.2 学科结构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3.3 认知结构理论
        3.3.1 认知结构理论的基本要义
        3.3.2 认知结构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3.4 格式塔理论
        3.4.1 格式塔理论的基本要义
        3.4.2 格式塔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3.5 兴趣发展四阶段理论
        3.5.1 兴趣发展四阶段理论的基本要义
        3.5.2 兴趣发展四阶段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3.6 哈贝马斯兴趣理论
        3.6.1 哈贝马斯兴趣理论的基本要义
        3.6.2 哈贝马斯兴趣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4 资料与数据分析
    4.1 理论解读知识结构化
        4.1.1 知识的内在结构关系分析
        4.1.2 知识结构化的内涵分析
        4.1.3 知识结构化对“四点突破”教学范式育人价值的体现
    4.2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内涵分析
        4.2.1 高中化学知识的内在结构关系分析
        4.2.2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对“四点突破”教学范式育人价值的体现
    4.3 “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兴趣来源与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的关联研究
        4.3.1 知识结构化的兴趣内涵分析
        4.3.2 “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兴趣形成途径分析
        4.3.3 “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兴趣表达分析
        4.3.4 知识结构化下兴趣引领的育人价值分析
    4.4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在“四点突破”教学范式中的应用
        4.4.1 人教版化学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内在结构关系分析
        4.4.2 学生氧化还原反应认知结构分析
        4.4.3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下氧化还原反应课时兴趣引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读硕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7)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五、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 电影与语文的关系
        一、电影艺术的特性
        二、文学艺术的特性
        三、电影与语文的关系
    第二节 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满足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
        二、顺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满足高中语文教学自身的需求
    第三节 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的可行性
        一、互联网与教育技术的发展
        二、电影艺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密切关系
        三、读图时代的来临
第二章 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第一节 电影资源对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影响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四、调查结论
    第二节 电影资源对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的原则与策略
    第一节 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的原则与策略
        一、基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的相关电影资源开发
        二、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的原则
        三、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的策略
    第二节 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的原则与策略
        一、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利用
        (一)电影资源在诗歌教学中的利用
        (二)电影资源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利用
        (三)电影资源在散文教学中的利用
        (四)电影资源在小说教学中的利用
        (五)电影资源在戏剧教学中的利用
        (六)电影资源在新闻教学中的利用
        (七)电影资源在科普文教学中的利用
        二、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的原则
        三、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的策略
第四章 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的作用及展望
    第一节 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的作用
        一、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提升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三、打造生命与情感在场的语文课堂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五、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深度学习是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趋势
        2.深度学习是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现实需求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综述
        1.深度学习的研究综述
        2.化学概念教学的研究综述
        3.现有研究述评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2.建构主义理论
        3.情境认知理论
        4.元认知理论
    (六)研究设计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研究思路
二、化学概念和深度学习
    (一)化学概念
        1.化学概念的基本内涵
        2.高中化学概念的分类及特点
    (二)深度学习
        1.深度学习的内涵
        2.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关系
        3.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
        4.深度学习路线(DELC)
    (三)化学概念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1.在学科特征方面的联系
        2.在概念学习方面的联系
    (四)化学概念深度学习
        1.化学概念深度学习的内涵
        2.与化学概念浅层学习的关系
        3.化学概念深度学习的特征
三、高中化学深度学习和概念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研究设计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的选择
        3.调查工具的设计
    (二)高中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与分析
        1.认知领域
        2.人际领域
        3.个人领域
    (三)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现状与分析
        1.化学概念学习
        2.化学概念教学
四、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一)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生成路径
    (二)概念引入阶段
        1.探查学生前概念,关注个体差异
        2.基于课程标准及预评估,确定概念深度学习目标
        3.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4.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已有概念
    (三)概念形成阶段
        1.多渠道提供学习资源,完成信息整合
        2.引发认知冲突,促进理解批判
    (四)概念深化阶段
        1.设计多重问题链,驱动概念建构与转化
        2.注重多元教学方法,实现迁移应用和问题解决
    (五)概念评价阶段
        1.发挥评价的催化作用,落实贯穿式评价
        2.渗透元认知策略,形成习惯性反思
五、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实践
    (一)教学实践研究设计
        1.实验研究目的
        2.实验研究对象
    (二)教学实践研究过程
        1.《物质的量》教学实践
        2.《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实践
    (三)教学实践研究结果及反思
        1.教学实践结果
        2.教学实践反思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启示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化学深度学习和概念教学的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访谈提纲
附录3 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后测卷)
附录4 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课后访谈)
附录5 对照班化学成绩情况表
附录6 实验班化学成绩情况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数学优质课动机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2 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文献综述
    2.3 理论基础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思路
4 编码系统的改进与视频编码过程
    4.1 编码系统改进的依据
    4.2 编码系统的改进分析
    4.3 编码实施过程
    4.4 信效度检验
5 高中数学优质课动机策略使用情况的宏观整体分析
    5.1 动机策略使用类型比例分析
    5.2 不同课例的动机策略使用比例分析
6 高中数学优质课动机策略使用特点的微观案例分析
    6.1 高中数学教师动机策略的密度分析
    6.2 高中数学教师动机策略的动态曲线分析
7 高中数学优质课动机策略运用的分层聚类研究
    7.1 对教学视频进行聚类分析
    7.2 对动机策略进行聚类分析
8 教师动机策略运用模式研究
    8.1 新知引入环节——以问题策略为主,变化策略为辅的运用模式
    8.2 合作探究环节——以小组讨论策略为主,关注策略为辅的运用模式
    8.3 知识应用环节——以关注策略为主,展示策略为辅的运用模式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启示
    9.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翻译:动机策略清单(2010 版)
    附录2 高中数学教师动机策略研究访谈实录
致谢

(10)交互阅读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GD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与方法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阅读教学
        2.1.2 交互阅读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图式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3 关于交互阅读模式的研究
        2.3.1 交互阅读模式内涵研究
        2.3.2 交互阅读模式策略研究
    2.4 交互阅读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4.1 交互阅读模式在大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4.2 交互阅读模式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4.3 交互阅读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4.4 交互阅读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5 小结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3.1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情况
    3.2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3.2.1 阅读前阶段忽视对学生图式的激活
        3.2.2 阅读中阶段忽略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3.2.3 阅读后阶段缺少对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拓展
    3.3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3.3.1 英语阅读态度有待提高
        3.3.2 英语阅读习惯有待培养
        3.3.3 英语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有待解决
        3.3.4 英语阅读方法有待掌握
    3.4 师生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交互阅读模式下英语阅读教学的设计
    4.1 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教学目标的设计
    4.2 学情的分析与教学策略的选择
    4.3 阅读教学环节的设计
        4.3.1 阅读前阶段,激活学生已有图式
        4.3.2 阅读中阶段,指导学生获取信息
        4.3.3 阅读后阶段,鼓励学生大量输出
    4.4 交互阅读模式教学设计框架
第五章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阅读教学案例
    5.1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教学方案的设计
        5.1.1 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教学目标的设计
        5.1.2 学情的分析与教学策略的选择
        5.1.3 第一轮教学方案
    5.2 第一轮教学
        5.2.1 第一轮教学过程
        5.2.2 第一轮教学反思
        5.2.3 第一轮教学方案的修改
    5.3 第二轮教学
        5.3.1 第二轮教学方案
        5.3.2 第二轮教学过程
        5.3.3 第二轮教学反思
        5.3.4 第二轮教学方案的修改
    5.4 两轮行动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致谢
附件

四、激活课堂教学 调动学习兴趣(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知识加工机制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D]. 张芮. 西南大学, 2021(01)
  • [2]趋避动机视域下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行为研究 ——来自河南省的调查[D]. 黄肖迪. 河南大学, 2020(02)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D]. 曲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基于图式理论的泰国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课教学设计分析[D]. 普晓晓.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在“四点突破”教学范式中的运用研究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D]. 叶灵洁.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20(04)
  • [7]电影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赵田.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研究[D]. 王蔚.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9]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数学优质课动机策略研究[D]. 王玉.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10]交互阅读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GD小学为例[D]. 缪万庆.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激活课堂教学,调动学习兴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