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粘土中铁的化学形态变化

滑坡粘土中铁的化学形态变化

一、滑坡面黏土中铁元素的化学种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超,黎广荣,郭福生,郭超,戴加祺[1](2019)在《浙江江山五家垄断层泥的矿物组成及Fe化学种分布特征:对断层活动性质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房屋建设开挖,浙江省江山市五家垄出露6条新鲜小断层,属于江绍断裂的次级组成部分.结合野外地质勘查,运用粉晶X射线衍射和穆斯堡尔谱技术对五家垄断层的3条小断层(F1、F2与F3)的断层泥和断层围岩进行矿物组成和铁元素化学种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与研究发现:断层围岩与断层泥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和黏土矿物,还含有少量钠长石和方解石,其中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伊蒙混层和高蒙混层为主,还含有少量的绿泥石、高岭石和极少量的蒙脱石和蛭石;除采自F2断层的JS07样品外,断层围岩中造岩矿物含量高于断层泥,而断层泥黏土含量高于断层围岩;F1断层泥黏土矿物只有伊利石,显示断层带内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F2与F3断层泥中伊利石含量低于断层围岩,蒙脱石、伊蒙混层含量高于断层围岩,指示其处于一个潮湿、强氧化环境;F1断层围岩高含量的还原性铁指示断层围岩形成的过程中有还原性物质的参与或者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F1、F3断层泥与F3上盘高含量的氧化铁亦说明F1、F3断层近期不活跃或者是块体内断层;断层带内黏土矿物的类型及组合与断层带内的氧化还原环境显示五家垄断层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但断层带内伊利石含量较高,有利于断层活动,五家垄断层的活动性与发震可能性应引起重视.

王定伟[2](2018)在《大荣路边坡滑坡稳定性及抗滑桩处治效果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经济软着陆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明显拉动经济的发展,还能消耗过剩的产能,所以在十三五期间,国家不断完善和加密公路网,而西部地区将是我们公路建设的先锋队。虽然西部地区的政策令人欣慰,但受到地势的影响,西部地区的公路建设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在地形有限的情况下,选线经常出现在大山中。西部有许多山脉,层峦叠嶂的山峰,气候多变,再加上是高地,造成严重的山岩风化现象。山区复杂的地形,地质差,平面展线位置狭窄,所以在建造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出现高边坡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不能因地质条件复杂而大大降低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所以边坡这个问题的解决十分有必要。高边坡是人类活动或自然环境形成的一种工程地质体,呈斜坡形式,坡度较大。西部山区建设高速公路等项目,必然会遇到高边坡,高边坡就意味着出现了危险源,所以在施工中,我们会围绕边坡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密切的关注这些高边坡可能会带来危害及损失。重庆S309大荣路是连接大足、荣昌的主要干道,担负着荣昌至大足及宝顶石刻的旅游交通运输任务。大荣路公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夏季雨量充沛,发生了多处、多次滑坡,其中K66+100处边坡滑坡面积约3.7万平方米。本文为了保证边坡工程的稳定和安全,以该路堑边坡为依托研究了滑坡的原因及以抗滑桩为主的治理措施。本文对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通过钻井,试验,观测,结合工程经验获得了坡体形状和结构特征以及岩土力学特性;分析了滑坡形成条件,诱发因素和机制,得出滑坡是最后一次沉积滑坡石灰岩表层路基开挖影响下的滑坡,滑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下而产生的。然后,通过用不平衡推力系数传递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坡体的设计剩余下滑力。然后在经过对比后,选择了以抗滑桩为主的治理措施。最后,对抗滑桩的施工注意事项提出了相关要求。成桩后,还根据相关规范对抗滑桩进行了质量检测,保证了工程的可靠度。

曹烁[3](2017)在《沿江强风化超高边坡工程施工保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西部地区山岭众多,层暖叠嶂,立体的气候加上高地势,造成山体岩石出现严重风化现象。山岭区地形复杂、沟壑纵横、不良地质众多、平面展线位置狭窄,又不能过于降低高等级公路的技术标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用高切坡。高边坡是指由人类活动或者天然环境形成的一类工程地质体,呈现出斜坡形式,并且斜坡的高度相对较大。西部山区在建设高速公路或者其他一些工程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高边坡,因而在进行建设时,围绕高边坡必将会产生一系列的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沿江岸坡形成过程和工程特性,总结出了影响岩质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提出超高边坡的力学行为与破坏模式。阐述了板岩的风化演变规律。然后对超高边坡未支护条件下施工过程采用控制变量思想,借助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运用强度折减法,建立参数化数值计算模型对边坡稳定系数、失稳滑动面进行分析,并进行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分析得到:不采取支护手段情况下超高边坡稳定性系数先期由于岩土的反压作用而增大,当开挖面到达岩体分界面后,坡体内部受力变化而开始呈下降趋势;施加锚索支护边坡塑性区域改善明显,锚固支护措施能够加强边坡的内应力,使边坡的稳定性增加,边坡破坏几率大大降低,防护作用显着。通过研究,可以使得沿江超高边坡的处治变得更加的简便,能够大大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同时还能够确保边坡稳定性满足规范的要求,节约后期养护费用。为山区沿江超高边坡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的设计指标,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保证沿江超高边坡的施工周期与长期运营安全,构建山区公路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与施工新理念。最后结合工程案例,研究了沿江超高边坡的施工保障技术,通过方案优化设计、施工监控、边挖边护以及棚洞技术,给出了一个较为安全、高效的超高边坡施工过程。

陆超[4](2016)在《沿江强风化超高边坡施工稳定性演变机理及处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高等级公路的建设继续向山岭地区扩展,而山岭区选线受限,沿江线是常见的布线形式之一。山体呈立体气候,在复杂的气候和环境综合影响下,表层岩体风化严重。山岭区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十分复杂,为了确保高等级公路的技术标准,局部路段不可避免地产生高切坡。研究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高等级公路超高边坡施工稳定性演变机理,以寻求合理的高切坡开挖处治技术,对减少变更次数、缩短建设周期、节约工程建设成本、保证施工安全,同时为类似风化岩体高切坡工程提供借鉴意义。论文依托德钦至香格里拉二级公路边坡工程开展研究。首先,研究沿江岸坡的形成过程与工程特性,并提出超高边坡的力学行为与破坏模式。接着,分析了板岩的风化演变规律,得到不同风化程度下板岩的物理、力学、水理性质指标。然后,采用控制变量思想,借助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选用Mohr-Coulomb材料模型,结合强度折减法,建立参数化数值计算模型对边坡稳定系数、失稳滑动面进行分析,并进行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分析。最后,选取典型的超高边坡路基横断面,模拟边坡处治前后的边坡开挖施工过程,分析边坡的应力应变、位移、整体稳定系数以及失稳滑动面的演变规律,并据此提出了沿江强风化超高边坡的处治措施建议。通过对参数化数值计算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得到:强风化板岩厚度会影响设计参数与边坡整体稳定性系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同时强风化板岩厚度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超高边坡失稳滑动面的形状与位置主要和强风化板岩厚度、岩体分界面与边坡坡面的相对位置有关。通过对超高边坡未支护条件下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边坡坡脚处的应力分布随着边坡开挖施工更加复杂;第二级边坡至第五级边坡坡脚处主应力变化幅度较小;坡面内发生较大总位移量的点位于第三级边坡范围之中,这主要受岩体分界面以及中风化板岩抗变形能力较强的影响。未支护条件下超高边坡稳定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其主要是由开挖岩体的减载反压作用引起的;未支护条件下边坡失稳滑动面受岩体分界面控制,从分界面与边坡坡面交接处剪出,后缘因拉裂从距离坡口线约30 m的坡顶处破坏,形成塑性贯通区域,而锚固方案下失稳滑动面沿中风化板岩内部滑动,从坡脚处剪出。

万龙,孙强,何环,张玉洁[5](2014)在《黄铁矿岩石微生物风化作用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岩石风化会造成岩体结构改变和物理力学性质恶化,造成工程失效和地质灾害。岩石风化尽管受到了岩土工程学家的关注,但对岩石生物-化学作用仍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富含硫化物的黑色岩石和煤系地层。以黄铁矿岩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物风化作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可使黄铁矿岩石的风化速率提高1个数量级,形成酸度更低,腐蚀性更强的水环境;在微生物作用下,黄铁矿硫化物等会加速风化,造成岩体结构破坏;黄铁矿风化形成的酸性水环境会腐蚀长石等岩石骨架矿物,恶化岩体完整性,降低岩体强度,从而导致很多工程事故和地质灾害。在进行岩体风化防治时,应注意控制水分和环境微生物,降低微生物繁殖速度和氧化还原电位。

张妮[6](2012)在《泄流坡滑坡滑带土地球化学与微观结构特征》文中提出滑带土是滑坡滑动的历史产物,记载着滑坡失稳滑动的大量信息。本文以泄流坡滑坡两个滑带剖面滑带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筛分法和光学法、XRD、XRF、穆斯堡尔谱和同步辐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其粒度、矿物成分、化学成分、铁和硫元素的赋存状态、微观结构等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泄流坡滑坡滑带土大于2mm的颗粒含量基本都在25%-50%之间,按土质分类命名为砾砂;两个滑带剖面上滑体、滑带、滑床样品的级配都不良。(2)Ⅰ号剖面上,滑体样品在矿物成分上与滑带样品具有相似的特征,铁白云石的含量较高,方解石被溶解,石膏伴随而生:滑床样品中方解石的含量较高。Ⅱ号滑带剖面上,滑体和滑床样品的方解石含量较高;滑带中铁白云石的含量较高,有少量的石膏。滑带中的方解石被溶解,降低了滑带土的抗剪强度,是泄流坡滑坡在滑带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3)铁和硫元素赋存状态显示:两个剖面滑体的赋存状态不同,Ⅰ号剖面上滑体样品具有与滑带相似的特征,处于还原环境中;Ⅱ号剖面的滑体以relax.+Para-Fe3+为主以及样品中只有硫酸盐态硫,说明滑体处于氧化环境。两个剖面上,滑带的赋存环境相似,都以Para-Fe2+为主和单质态硫的存在,说明其处于还原环境;滑床的赋存环境也一致,以Para-Fe3+为主以及样品中只有硫酸盐态硫,说明其处于较强的氧化环境中。滑带处于还原环境中有利于铁白云石的形成积累以及Fe3+/Fe2+的比值小于1是滑带土呈现灰黑色的主要原因。(4)滑体和滑床样品以方解石颗粒为骨架结构,滑带土颗粒主要是集粒的片状矿物,成层分布,使得滑带土容易顺层滑动失稳,是泄流坡滑坡失稳发生在滑带内的主要原因之一。(5)滑体样品的孔隙特征不同于滑带土的孔隙特征,而且滑带土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孔隙特征差别明显,平行滑面上孔隙多而大,形态呈近圆状;垂直滑面上的孔隙相对少而小,平面形态呈狭长状。Ⅰ号剖面上,滑带土的平面孔隙率变化复杂,反映了滑带多期演化过程的复杂性;Ⅱ号剖面上,滑带土的平面孔隙率随剖面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滑带土平面孔隙率的极小值出现在滑面附近,与频率曲线均值的极小值特征相吻合,揭示了滑带形成环境的相对单调性。

郑国东,徐胜,郎煜华,段毅[7](2006)在《日本富山县中田浦滑坡滑带内的黄铁矿》文中认为日本富山县境内的中田浦滑坡剖面中产出以立方体为主要晶形的微小黄铁矿颗粒,它们多沿滑带土中的细裂缝分布。黄铁矿的产出状况、晶体形态以及滑带土的岩矿和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这些黄铁矿是滑带岩石粘土化作用过程的伴生产物,揭示滑带内的还原性氧化还原条件,它们总体受滑带的发生和发展所控制。因此,滑带土中的次生黄铁矿对于滑带土的形成具有特别的指相意义,有可能作为备选指标用来判断滑带的产生历史和发展进程,从而估计滑坡的发展演化。

郑国东,徐胜,郎煜华,孟自芳[8](2002)在《滑坡面黏土中铁元素的化学种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Mossbauer谱和ICP-AES测试结果显示,在日本第三系地层型滑坡剖面上,铁的化学种以及全铁含量均呈现规律性变化.与其围岩相比,滑坡面黏土中相对高含量的低价铁以及黄铁矿的存在指示滑动带内以较强的还原条件为特征.随着滑坡的发生和发展,滑坡面内聚集了不同规模的黏土层,由于其柔软性并富含水分,极易发生塑性变形而导致滑坡活动.

二、滑坡面黏土中铁元素的化学种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滑坡面黏土中铁元素的化学种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浙江江山五家垄断层泥的矿物组成及Fe化学种分布特征:对断层活动性质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地质背景与断层特征
2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2.1 样品采集
    2.2 分析方法
3 分析结果
    3.1 矿物组成
    3.2 铁元素化学种的分布特征
4 讨论
    4.1 黏土矿物共生组合及其指示意义
    4.2 断层带内氧化还原环境
5 结论

(2)大荣路边坡滑坡稳定性及抗滑桩处治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
    1.2 国内及国外的研究现状
        1.2.1 边坡失稳特性研究现状
        1.2.2 边坡失稳的治理措施及应用的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的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程背景以及主要的工程地质特性
    2.1 项目存在的地理位置
    2.2 滑坡地质条件
        2.2.1 地形和地貌
        2.2.2 气象和水文
        2.2.3 地层及岩性
        2.2.4 相关地质构造地震
        2.2.5 水文特征
        2.2.6 不良的地质情况
    2.3 滑坡工程概况
    2.4 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其破坏模式
        2.4.1 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
        2.4.2 边坡变形的形成机制以及破坏模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滑坡形成机理以及滑坡原因的分析
    3.1 滑坡常见诱发因素
    3.2 滑坡产生的机理
    3.3 滑坡发生原因的综合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边坡滑动的稳定性分析
    4.1 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基本原理
    4.2 地质的相关参数
    4.3 不同剖面不同工况的条件下稳定性计算
    4.4 稳定性计算结果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边坡滑坡的治理措施
    5.1 滑坡以及治理的认识
    5.2 治理滑坡常用的措施
    5.3 治理方案确定以及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抗滑桩质量检测及处治效果分析
    6.1 抗滑桩的检测依据
    6.2 检测原理
    6.3 仪器设备及现场检测
        6.3.1 仪器、设备
        6.3.2 现场检测
    6.4 成桩情况
    6.5 检测数据的处理与判定
        6.5.1 检测数据分析参量
        6.5.2 声参量异常临界值
        6.5.3 桩身完整性分类
    6.6 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及结论
        6.6.1 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
        6.6.2 抗滑桩检测结论
    6.7 滑坡处治效果分析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的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3)沿江强风化超高边坡工程施工保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3.2 岩体风化作用研究现状
        1.3.3 边坡处治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岩石强风化、高边坡作用和稳定性分析
    2.1 岩石强风化研究
        2.1.1 风化作用的类型
        2.1.2 风化作用的表现
        2.1.3 岩石风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2.1.4 风化作用下板岩性质指标
        2.1.5 岩石风化程度分级
    2.2 高边坡研究
        2.2.1 岩石高边坡变形破坏演化动力过程的三阶段理论
        2.2.2 影响高边坡稳定的因素
        2.2.3 降雨对岩石高边坡稳定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德香二级公路边坡工程概况及其工程特性
    3.1 项目地理位置
    3.2 项目区工程地质条件
        3.2.1 地形地貌
        3.2.2 气象水文
        3.2.3 地层岩性
        3.2.4 地质构造及地震
        3.2.5 水文地质特征
        3.2.6 不良地质情况
    3.3 边坡工程概况
        3.3.1 边坡设计基本概况
        3.3.2 边坡变更情况
    3.4 沿江岸坡的形成过程与工程特性
        3.4.1 沿江岸坡的形成过程
        3.4.2 沿江岸坡的工程特性
    3.5 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其破坏模式
        3.5.1 岩质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
        3.5.2 岩质边坡的变形特征与破坏模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强风化超高边坡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4.1 分级开挖未支护条件下数值模拟分析
        4.1.1 分级开挖未支护条件下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4.1.2 分级开挖未支护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2 锚固方案下分级开挖施工动态稳定性分析
        4.2.1 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4.2.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强风化超高边坡的施工稳定性控制
    5.1 高边坡优化设计
        5.1.1 高边坡优化设计思路
        5.1.2 基于坡面冲刷损失的优化设计
        5.1.3 重点高边坡支护优化设计
        5.1.4 过程控制技术
    5.2 高边坡施工监控
        5.2.1 施工期的边坡工程问题
        5.2.2 监测内容
    5.3 边挖边护
        5.3.1 边坡开挖施工方法
        5.3.2 开挖边坡保护措施
        5.3.3 边坡开挖质量控制
    5.4 棚洞设计
        5.4.1 棚洞的结构形式及适用条件
        5.4.2 棚洞的施工顺序及施工特点
        5.4.3 棚洞的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沿江强风化超高边坡施工稳定性演变机理及处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岩体风化作用研究现状
        1.2.3 边坡处治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德香二级公路边坡工程概况及其工程特性
    2.1 项目地理位置
    2.2 项目区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象水文
        2.2.3 地层岩性
        2.2.4 地质构造及地震
        2.2.5 水文地质特征
        2.2.6 不良地质情况
    2.3 边坡工程概况
        2.3.1 边坡设计基本概况
        2.3.2 边坡变更情况
    2.4 沿江岸坡的形成过程与工程特性
        2.4.1 沿江岸坡的形成过程
        2.4.2 沿江岸坡的工程特性
    2.5 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及其破坏模式
        2.5.1 岩质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
        2.5.2 岩质边坡的变形特征与破坏模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板岩风化规律研究
    3.1 岩石风化作用机制
        3.1.1 风化作用的类型
        3.1.2 风化作用的表现
    3.2 岩石风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3.2.1 岩体的性质
        3.2.2 地质构造
        3.2.3 气候因素
        3.2.4 地形
    3.3 风化作用下板岩性质指标
        3.3.1 岩石物理、力学、水理性质指标
        3.3.2 岩石风化程度分级
        3.3.3 板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沿江风化超高边坡稳定性一般分析
    4.1 FLAC 3D软件简介
        4.1.1 软件实现过程
        4.1.2 软件主要特点
    4.2 数值分析方法
        4.2.1 FLAC法的数学原理简介
        4.2.2 屈服准则
        4.2.3 岩体的材料模型
        4.2.4 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
        4.2.5 边坡失稳破坏判据
    4.3 几何设计参数稳定性影响分析
        4.3.1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4.3.2 几何设计参数影响分析
    4.4 沿江超高边坡失稳滑动面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强风化超高边坡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5.1 分级开挖未支护数值模拟分析
        5.1.1 分级开挖未支护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5.1.2 分级开挖未支护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2 锚固方案下分级开挖施工动态稳定性分析
        5.2.1 锚索结构单元
        5.2.2 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5.2.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风化岩体超高边坡处治措施建议
    6.1 风化岩体超高边坡处治方案设计原则
    6.2 风化岩体超高边坡处治措施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黄铁矿岩石微生物风化作用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设计与分析
2 黄铁矿岩石岩体结构风化破坏机理
3 结论

(6)泄流坡滑坡滑带土地球化学与微观结构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滑带土的研究现状
        1.3.1 滑带(土)的类型
        1.3.2 滑带土的物质组成
        1.3.3 滑带土的力学性质
        1.3.4 滑带土的微观结构
        1.3.5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环境及泄流坡滑坡概貌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
    2.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5 水文气象特征
    2.6 人类工程活动
    2.7 泄流坡滑坡概貌
第三章 滑带土的分类
    3.1 滑坡的分类
    3.2 滑带土的分类
        3.2.1 已有的分类
        3.2.2 预分类
    3.3 泄流坡滑坡滑带土
        3.3.1 颗分试验
        3.3.2 结果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滑带土的地球化学特征
    4.1 采样
    4.2 实验
        4.2.1 制样
        4.2.2 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矿物成分
        4.3.2 化学成分
        4.3.3 铁元素赋存状态
        4.3.4 硫元素赋存状态
    4.4 小结
第五章 滑带土的微观结构
    5.1 采样
    5.2 实验
        5.2.1 制样
        5.2.2 方法
        5.2.3 预实验
    5.3 结果分析
        5.3.1 滑带土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
        5.3.2 孔隙
        5.3.3 化学成分
        5.3.4 其他特征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滑坡面黏土中铁元素的化学种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与滑坡特征
2 样品和实验
3 结果和讨论
    3.1 北山滑坡
    3.2 土仓滑坡
    3.3 向山滑坡

四、滑坡面黏土中铁元素的化学种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江山五家垄断层泥的矿物组成及Fe化学种分布特征:对断层活动性质的启示[J]. 王超,黎广荣,郭福生,郭超,戴加祺. 地球科学, 2019(02)
  • [2]大荣路边坡滑坡稳定性及抗滑桩处治效果研究[D]. 王定伟.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 [3]沿江强风化超高边坡工程施工保障技术研究[D]. 曹烁. 重庆交通大学, 2017(03)
  • [4]沿江强风化超高边坡施工稳定性演变机理及处治技术研究[D]. 陆超. 重庆交通大学, 2016(05)
  • [5]黄铁矿岩石微生物风化作用的试验研究[J]. 万龙,孙强,何环,张玉洁. 路基工程, 2014(06)
  • [6]泄流坡滑坡滑带土地球化学与微观结构特征[D]. 张妮. 兰州大学, 2012(09)
  • [7]日本富山县中田浦滑坡滑带内的黄铁矿[J]. 郑国东,徐胜,郎煜华,段毅. 地球化学, 2006(02)
  • [8]滑坡面黏土中铁元素的化学种变化[J]. 郑国东,徐胜,郎煜华,孟自芳. 科学通报, 2002(24)

标签:;  ;  ;  ;  ;  

滑坡粘土中铁的化学形态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