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catenin 和annexin-1 与肿瘤

β-catenin 和annexin-1 与肿瘤

一、β-连接素和膜联蛋白-1与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詹铭锋[1](2021)在《钙结合蛋白S100A11在胆固醇合成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胆固醇在生命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还是多种重要物质的前体。生物体内的胆固醇需要维持在稳态状态,一旦胆固醇代谢失调,将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及生理变化。本项研究从之前建立的树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发现钙结合蛋白S100A11可能参与到胆固醇的代谢调控中。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发现S100A11能够响应胆固醇并且促进肝脏胆固醇含量的增多。进一步研究发现,S100A11是通过经典的胆固醇合成通路SREBP2上调肝脏中胆固醇的。SREBP2通常由INSIG、SCAP蛋白调控其成熟,我们发现S100A11并不调控INSIG、SCAP,而是通过入核转运蛋白importinβ而使SREBP2成熟入核。但是,我们发现S100A11并不直接和importinβ相互作用,所以还存在着其他中间分子来调控importinβ。通过质谱分析、免疫共沉淀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报道,我们发现S100A11能够和膜联蛋白A1相互结合,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肝脏中ANXA1能够和importin-SREBP2复合体相互结合,这些结果提示我们S100A11是通过ANXA1来连接importinβ进而导致SREBP2的入核。总的来说,我们发现了钙结合蛋白S100A11能够调控经典的SREBP2通路导致肝脏胆固醇的合成增多,这为揭示胆固醇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和完善胆固醇代谢调控网络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理论基础。

曹润[2](2021)在《PDX1在宣威女性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宣威地区非吸烟女性肺腺癌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重大区域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尽管大量的研究表明宣威肺癌的高发病率与室内燃煤使用密切相关,然而国家炉灶改进后,宣威肺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并没有明显下降。有研究发现,宣威女性肺腺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且其基因突变图谱与普通肺腺癌存在差异。为了研究宣威女性肺腺癌独特的遗传学基础,我们前期对宣威女性肺腺癌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分析,发现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在宣威非吸烟女性肺腺癌中表达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DFS)呈负相关,提示PDX1可能在宣威非吸烟女性肺腺癌中发挥促癌作用,是这一具有独特遗传学基础的宣威区域性高发肺癌潜在的特异性靶点。但目前PDX1在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不明确,尤其有关PDX1在肺癌中的研究更少。该研究旨在探索PDX1在宣威非吸烟女性肺腺癌组织及同一病人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比较PDX1表达变化对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凋亡能力及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方 法]1、收集35对宣威非吸烟女性患者的肺腺癌组织标本和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比较这两种组织中PDX1蛋白的表达水平。2、以Beas-2b细胞为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比较PDX1在不同人肺腺癌细胞A549、XWLC-05、H838的表达水平。3、选择PDX1表达最高的细胞株采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PDX1基因。设计4个sgRNA,构建PDX1-sgRNA载体,通过U6测序对比检测敲除质粒是否构建成功。对构建成功的敲除质粒经质粒提取后,采用三质粒包装系统(lentiCRISPR v2、psPAX2、PMD2G)通过239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收集病毒液后加入至肺腺癌细胞,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最后通过Western Blot实验验证敲除效率,从4个sgRNA所引导的CRISPR-Cas9敲除PDX1基因的肺腺癌细胞株中选择敲除效率最高的2个进行后续的表型研究。4、选择PDX1表达水平最低的肺腺癌细胞株用于PDX1过表达。将购买的PDX1过表达质粒psin-ef 1-puro-PDX1经过质粒转化、质粒提取、慢病毒包装后感染肺腺癌细胞,经Puromycin筛选Western Blot验证过表达,对过表达成功的细胞进行功能实验。5、通过CCK8实验观察PDX1敲除及过表达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评估PDX1基因水平变化对肺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DX1基因水平变化对肺腺癌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能力的影响。[结 果]1、PDX1在宣威非吸烟女性肺腺癌组织和配对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42%(11/35)、2.86%(1/35),有统计学差异(P<0.05)。2、肺腺癌细胞株A549、XWLC-05、H838中PDX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Beas-2b,其中A549的表达最高,H838次之,XWLC-05最低,因此选择A549细胞株进行CRISPR-Cas9技术敲除PDX1基因,选择XWLC-05细胞用于过表达PDX1。3、4个PDX1-sgRNA敲除质粒均成功构建,慢病毒感染A549细胞后,与对照组 A549-NC 相比较,敲除组 A549-sg1、A549-sg2、A549-sg3、A549-sg4细胞中PDX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以A549-sg2、A549-sg4最低,将细胞A549-sg2、A549-sg4作为敲除细胞株用于后续细胞表型实验。4、相较XWLC-05-NC细胞,过表达组XWLC-05-PDX1细胞中PDX1蛋白水平显着升高。5、PDX1基因敲除组细胞A549-sg2和A549-sg4增殖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DX1过表达细胞XWLC-05-PDX1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XWLC-05-NC无明显变化(P>0.05)。PDX1基因敲除后,A549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划痕时细胞的迁移速度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下降;PDX1基因过表达后,XWLC-05细胞穿至Transwell小室外侧的细胞数以及划痕时细胞的迁移速度均无明显改变(P>0.05)。敲除A549细胞中PDX1基因后,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细胞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CCK8增殖实验的结果,提示敲除PDX1基因可使A549细胞生长周期被阻滞于S期;同时PDX1基因敲除的A549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过表达XWLC-05细胞中PDX1基因后,细胞各周期比例及凋亡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 论]1、PDX1在宣威非吸烟女性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肺组织升高,不同肺腺癌细胞株A549、XWLC-05、H838中PDX1蛋白的表达水平不同,说明不同来源肺腺癌细胞PDX1表达水平不同。2、敲除PDX1基因可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导致肺腺癌细胞S期阻滞,并促进其凋亡,过表达PDX1基因未能改变XWLC-05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表明PDX1可能是肺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曹润,叶联华,王维,杨继琛,饶孙银,肖寿勇[3](2021)在《PDX1在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型基因1(PDX1)又称为胰岛素促进因子1,是胚胎消化道发育分化和维持胰岛功能的关键转录因子。尽管目前国内外关于PDX1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糖尿病,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PDX1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如: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凋亡,加快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抑制胃癌的增殖转移等。在不同肿瘤甚至同一肿瘤不同阶段PDX1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肿瘤诊断、治疗、监测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PDX1作为恶性肿瘤的治疗靶点、诊断标志物及预后监测指标等方面综述其最新研究进展。

刘岗[4](2021)在《前列腺癌中SPOCK2基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前列腺癌目前是发达国家男性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导致男性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虽然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也在逐年增加。早期前列腺癌表现为慢性无症状病程,预后良好,大多数局部或区域性前列腺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90%。同时,由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的广泛使用,使得早期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也得到大大提高。然而,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仍较高,5年生存率仅为30%。因此研究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原因,对改善前列腺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SPOCK2是SPOCK家族成员之一,又称为睾素2(Testin-2),该基因编码蛋白与糖胺聚糖结合,是细胞外基质的组成部分。SPOCK2基因的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有研究发现,该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导致SPOCK2基因表观失活与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并认为此结论对于三种肿瘤的早期诊断有应用价值,该报道首次揭示了SPOCK2基因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同时,在脑胶质瘤的相关机制研究中发现SPOCK3可通过与MT1-MMP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MT1-MMP介导的MMP2活化进而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而脑胶质瘤中高表达的SPOCK2可通过与SPOCK3结合使SPOCK3对MMP2的抑制作用丧失,进而增加胶质瘤的侵袭性,首次阐述了该基因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而SPOCK2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SPOCK2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与MT1-MMP/MMP2表达及相关活性的影响,探索SPOCK2基因在前列腺癌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一、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二、检测SPCO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行为的影响。1.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及LNCaP转染SPOCK2过表达载体;2.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SPOCK2基因的表达;3.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SPOCK2蛋白表达;4.CCK8试剂盒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情况;5.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周期;6.通过流式细胞仪结合膜联蛋白V-FITC/PI双染色分析技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7.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侵袭能力改变;8.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迁移能力;9.细胞粘附实验检测细胞粘附能力。三、检测SPCO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MT1-MMP/MMP2表达和活化的影响1.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及LNCaP转染SPOCK2过表达载体;2.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SPOCK2基因的表达;3.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SPOCK2、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4.明胶酶谱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活性MMP2及MMP9表达。结果:一、前列腺癌组织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SPOCK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前列腺癌组SPOCK2基因mRNA表达(2.14±1.26)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6.58±1.97),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二、检测SPCO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行为的影响。1.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转染后DU145及LNCaP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均显着增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转染重组SPOCK2片段,有效增加了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及LNCaP中SPOCK2基因mRNA的表达。2.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转染后DU145及LNCaP细胞中SPOCK2蛋白表达均显着增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转染重组SPOCK2片段,有效增加了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及LNCaP中SPOCK2蛋白表达。3.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DU145和LNCaP细胞中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增殖率均从转染24小时后开始显着下降,两种前列腺癌细胞转染组增殖率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及LNCaP增殖。4.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DU145及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细胞转染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S期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可以改变细胞周期,使前列癌细胞停滞于G0/G1期,抑制细胞增殖。5.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结合膜联蛋白V-FITC/PI双染色分析技术检测DU145及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DU145转染组凋亡率要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细胞及阴性对照组细胞,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而LNCaP细胞转染组凋亡率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可以促进DU145细胞凋亡。6.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DU145及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细胞侵袭能力改变。结果表明,DU145及LNCap细胞转染组侵袭能力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表达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细胞DU145和LNCaP细胞侵袭能力。7.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检测DU145、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迁移能力改变。结果表明,DU145及LNCap细胞转染组迁移能力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表达可以降低DU145和LNCaP细胞迁移能力。8.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粘附实验检测DU145、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粘附能力改变。DU145及LNCap细胞转染组粘附能力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表达可以降低DU145和LNCaP细胞粘附能力。三、检测SPCO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MT1-MMP/MMP2表达及MMP2/MMP9活化的影响1.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转染后,DU145及LNCaP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均显着增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蛋白表达情况转染后,DU145及LNCaP细胞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均显着增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3.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中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中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均分别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可以抑制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4.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MMP2及MMP9活性蛋白表达情况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中MMP2及MMP9活化蛋白表达均分别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可以抑制MMP2及MMP9蛋白激活。结论:1.前列腺癌组织中SPOCK2基因表达降低,SPOCK2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2.SPOCK2基因表达上调能够抑制细胞增殖、粘附、侵袭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并通过上述作用在前列腺癌中发挥作用,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靶点。3.SPOCK2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调控MMP2及MMP9活化实现的。

程慧彦[5](2020)在《O-GlcNAc糖基化通过修饰c-Jun调控MUC1促进卵巢癌增殖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UC1在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情况、MUC1在卵巢癌不同分期中的表达,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在组织及细胞水平验证MUC1的表达差异。2.探讨MUC1基因表达与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并验证在高糖处理下MUC1的表达水平及其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3.阐明O-GlcNAcylation通过修饰c-Jun调控MUC1促进卵巢癌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UC1在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差异表达(m RNA和蛋白水平)、不同分期中MUC1表达情况以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UC1与卵巢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2.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MUC1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的差异。3.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五株卵巢癌细胞(SKOV3、OVCAR3、UWB1.289、Caov-3、HO-8910)和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80)的m RNA和蛋白表达的差异。4.通过细胞转染技术,将MUC1干扰序列和过表达序列转染卵巢癌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5.高糖处理卵巢癌细胞,对照组为无高糖处理,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MUC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对卵巢癌细胞进行高糖及高糖+敲减MUC1处理,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O-GlcNAc糖基化酶标记实验和免疫共沉淀法(Co-IP)检测MUC1糖基化水平。6.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MUC1的上游转录因子c-Jun;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证实转录因子c-Jun是否与MUC1启动子区域结合;将c-Jun干扰序列和过表达序列转染卵巢癌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MUC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7.高糖处理卵巢癌细胞,对照组为无高糖处理,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卵巢癌细胞中c-Jun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使用糖基化促进剂PUGNAc和GlcNAc处理卵巢癌细胞,未处理做为阴性对照,检测c-Jun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放线菌酮(CHX)追踪实验检验c-Jun蛋白的稳定性;糖基化酶标实验和Co-IP检测c-Jun糖基化情况;使用糖基化促进剂PUGNAc和GlcNAc处理卵巢癌细胞,同时敲减c-Jun,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过表达c-Jun和MUC1,western blot检测O-GlcNAc糖基化水平。8.在卵巢癌细胞中过表达c-Jun,western blot检测O-GlcNAc糖基化相关蛋白(OGT、GUCY1A3、UAP1及SGLT1)的变化;过表达c-Jun后,再敲减SGLT1,western blot检测c-Jun蛋白的O-GlcNAc糖基化水平;敲减SGLT1后,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卵巢癌细胞MUC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生物信息学网站挖掘MUC1在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不同分期的表达情况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UC1与卵巢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1)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MUC1在卵巢癌组织中m 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着增高。(2)MUC1在不同分期的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具有显着差异,且在IV期肿瘤中表达量最高。(3)高表达MUC1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MUC1低表达组。2.MUC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MUC1在卵巢癌组织中m RNA和蛋白的表达升高。3.MUC1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与正常卵巢癌上皮细胞(IOSE80)相比,MUC1在卵巢癌细胞(SKOV3、OVCAR3、UWB1.289、CAOV-3、HO-8910)中m 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4.MUC1在卵巢癌细胞中增殖、凋亡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UC1可促进细胞增殖(CCK-8)和细胞克隆集落的形成(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而敲减MUC1可降低细胞增殖和细胞克隆集落的形成;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UC1细胞凋亡减少,而敲减MUC1细胞凋亡增加。5.高糖和MUC1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MUC1的糖基化水平检测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处理后的细胞中MUC1的m 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2)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处理后的卵巢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克隆集落形成能力增加,凋亡减少;与高糖处理组相比,高糖+敲减MUC1处理组卵巢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克隆集落形成能力均减弱,凋亡增加。(3)MUC1蛋白在卵巢癌细胞中未发生O-GlcNAc糖基化修饰。6.MUC1上游转录因子c-Jun对其调控的机制研究(1)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找到MUC1的上游转录因子c-Jun。(2)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证实转录因子c-Jun可与MUC1的启动子结合。(3)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c-Jun,MUC1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升高,敲减c-Jun后,MUC1表达量均降低。7.c-Jun和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中的作用以及c-Jun对O-GlcNAc糖基化的影响(1)高糖处理卵巢癌细胞,c-Jun的表达变化在高糖环境下,卵巢癌细胞中c-Jun m RNA水平无显着变化;c-Jun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2)糖基化促进剂处理卵巢癌细胞,c-Jun的表达变化使用糖基化促进剂PUGNAc和GlcNAc处理卵巢癌细胞后,细胞中c-Jun m RNA和蛋白水平均显着升高。(3)糖基化促进剂处理卵巢癌细胞,CHX实验检测c-Jun蛋白的稳定性糖基化促进剂处理细胞后c-Jun蛋白的稳定性增加。(4)在卵巢癌细胞中,检测c-Jun的O-GlcNAc糖基化c-Jun可以发生O-GlcNAc糖基化修饰。(5)c-Jun和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中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糖基化促进剂(PUGNAc和GlcNAc)可显着增加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凋亡减少;而敲减c-Jun后可部分逆转O-GlcNAc糖基化促进剂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作用。(6)c-Jun对O-GlcNAc糖基化的影响c-Jun水平的上调会引起O-GlcNAc糖基化水平的升高,而MUC1水平的上调对O-GlcNAc糖基化修饰影响不大。8.c-Jun促进O-GlcNAc糖基化修饰的相关蛋白检测(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c-Jun基因后,O-GlcNAc糖基化相关蛋白SGLT1升高最明显。(2)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c-Jun基因后,O-GlcNAc糖基化水平升高,而在过表达c-Jun同时敲减SGLT1后,O-GlcNAc糖基化水平降低。(3)在卵巢癌细胞中,敲减SGLT1后,MUC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结论:1.MUC1在卵巢癌中高表达(组织和细胞水平),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MUC1可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2.O-GlcNAc糖基化修饰促进MUC1基因的表达,作用机制是增加其转录因子c-Jun蛋白的O-GlcNAc糖基化修饰。同时,c-Jun蛋白的表达增加也可促进O-GlcNAc糖基化水平的升高。O-GlcNAcylation/c-Jun可形成一个正反馈环路,进而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3.O-GlcNAcylation/c-Jun轴通过SGLT1正向调节O-GlcNAc糖基化,反过来,SGLT1下调可降低O-GlcNAc糖基化水平和MUC1的表达。

石园园[6](2020)在《PTEN缺失通过损害溶酶体功能增加外泌体分泌进而促进胆管癌转移》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胆管癌是起源于胆道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虽然胆管癌的整体发病率较低,但我国和东南亚国家是胆管癌的高发地区,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胆管癌具有恶性程度高、临床预后差的特点,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发生转移,且术后极易复发。因此,关于胆管癌的病因和复发转移的机制研究,对胆管癌的诊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是1997年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其中文名为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PTEN在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肺癌等多种肿瘤中存在突变、缺失或表达减少的情况。PTEN表达的改变可以通过负向调控PI3K-AKT-m TOR信号通路,从而在肿瘤的发生进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对PTEN在胆管癌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索时已经发现,胆管癌中存在较高比例的PTEN突变或缺失情况,且PTEN表达与胆管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直径在30到150纳米的细胞外囊泡,可通过输送蛋白质、脂质、多糖和核酸分子等物质介导细胞间的通讯。据报道,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胶质母细胞瘤、乳腺癌、白血病、鼻咽癌和胰腺癌等多种肿瘤的进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外泌体能够通过上调多种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促进肿瘤微环境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转移和出芽。高侵袭性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介导靶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此外,外泌体还能通过长距离的信号转导,介导转移前生态位的形成,进而促进播散肿瘤细胞的定植和存活。目前,关于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胆管癌进展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重要肿瘤驱动基因对该生物学过程的精细调控也少见报道。而我们发现,抑癌基因PTEN缺失的促肿瘤转移功能与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高度重合,这促使我们思考两者之间的可能关联。明确PTEN表达与胆管癌细胞外泌体分泌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胆管癌转移中的作用,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外泌体的生成源于细胞内吞途径,细胞的溶酶体功能与外泌体的分泌密切相关。已有文献报道,AKT和m TOR分子可以通过调节Mi T-TFE基因影响溶酶体的新生和功能。PTEN作为PI3K-AKT-m TORC1上游的信号分子,是否也能对溶酶体的功能产生重要调节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能够影响外泌体的分泌,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明确这一问题,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PTEN影响胆管癌复发转移的原因和机制。本课题将基于PTEN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建立PTEN差异表达的胆管癌细胞,深入探究PTEN对胆管癌细胞的溶酶体功能和外泌体分泌的影响,并通过体外细胞和动物体内实验,进一步明确其在胆管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为胆管癌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胆管癌临床样本中PTEN表达水平对胆管癌临床预后和复发转移的影响。2、应用慢病毒、腺病毒感染或质粒、干扰RNA转染的方法建立PTEN差异表达的胆管癌细胞,包括PTEN过表达、PTEN干扰、PTEN敲除及对照细胞。3、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成球实验测定PTEN差异表达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4、建立经尾静脉肺转移和经脾肝转移小鼠模型,体内验证PTEN差异表达对胆管癌转移的影响。5、超速离心法提取PTEN差异表达胆管癌细胞的外泌体,通过电镜、NTA检测、Western-blot实验检测PTEN差异表达对外泌体分泌的影响。6、检测PTEN差异表达胆管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胆管癌细胞迁移、平板克隆形成的影响。7、回顾性分析胆管癌临床样本中外泌体特异性标志蛋白CD63与PTEN表达的相关性,以及CD63表达与胆管癌复发转移的关联。8、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TEN差异表达细胞中CD63和HGS的表达,明确PTEN对细胞中MVB数量的影响。9、电子显微镜观察PTEN敲除和对照胆管癌细胞中多囊泡体(Multivesicular Body,MVB)和管腔内小泡(Intraluminal vesicle,ILV)的结构和数量。10、Lysosensor和Lysotracker染色检测PTEN差异表达胆管癌细胞中溶酶体的数量和功能。11、Western-blot和RT-PCR实验检测PTEN差异表达细胞中组织蛋白酶成分的表达变化。12、探针法检测PTEN差异表达胆管癌细胞中溶酶体的p H值。13、RT-PCR检测PTEN差异表达胆管癌细胞中V-ATPase各组分表达的变化。14、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TEN差异表达胆管癌细胞中转录因子EB(Transcription factor EB,TFEB)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研究结果1、PTEN在胆管癌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突变缺失,PTEN缺失的胆管癌患者临床预后较差;PTEN缺失与胆管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2、降低PTEN表达促进胆管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克隆形成和自我更新。3、PTEN敲除促进胆管癌细胞的体内转移。4、降低PTEN表达促进胆管癌细胞的外泌体分泌,增加胆管癌细胞中MVB的数量。5、PTEN低表达胆管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更能促进胆管癌细胞的生长、迁移。6、抑制溶酶体的功能可以增加细胞中MVB的数量,促进外泌体的释放。7、PTEN通过自身蛋白磷酸酶活性对TFEB进行去磷酸化,从而介导TFEB的核转位,促进溶酶体的新生和功能。8、PTEN通过介导V-ATPase组分ATP6V1A的表达上调,促进溶酶体的酸化。9、PTEN缺失可以通过抑制溶酶体功能,阻碍MVB在溶酶体中的降解代谢,促使其与质膜融合增加外泌体的释放,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结论本研究发现在收集到的108例胆管癌样本中,有将近一半存在PTEN的突变或缺失,表现为PTEN的低水平表达;PTEN低表达与胆管癌的恶性进展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并且能够预示胆管癌患者的不良预后;PTEN的表达降低不仅可以通过抑制TFEB的核转位,影响溶酶体的新生,还能通过下调V-ATPase组分,特别是ATP6V1A的表达,损害溶酶体的酸化功能;溶酶体的数目减少和功能受损能够通过抑制MVB在溶酶体中的降解代谢,促使其与质膜融合发生外排,增加外泌体的分泌,从而促进胆管癌细胞的存活、迁移和转移过程。总之,本研究通过深入探讨PTEN表达、溶酶体功能和外泌体分泌三者之间的关联,首次系统性地阐述了PTEN调节胆管癌转移的确切机制,为胆管癌的诊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任博[7](2021)在《1,3-二芳基吡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吡唑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杂环片段,如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结核和抗菌活性等,在药物化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通常将它与其他活性片段对接可以得到高活性的小分子如硫代海因,α,β-不饱和化合物,苯并咪唑等。本论文以具有低抗菌活性的吡唑-苯并咪唑小分子以及具有抗癌活性的吡唑酯片段为关注点,对其进行分子杂交,以期获得具有抗癌或抗菌活性更为优异的小分子。研究内容包括:1.合成了1,3-二芳基吡唑-N-取代苯并咪唑类以及1,3-二芳基吡唑酯类衍生物共计77个,使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体外使用SRB法对三种癌细胞系(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人肝癌细胞系Huh-7)的抗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吡唑-苯并咪唑系列化合物在体外能选择性的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的增殖,且对人肝癌细胞系Huh-7无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大部分化合物对于HCT116细胞的IC50值都低于阳性对照依托泊苷(IC50=15.6μM),并通过初步的活性分析,得到了该骨架的优选化合物带有4-三氟甲基取代的苄基的化合物17,并选取化合物17用于活性机制的研究。2.流式细胞实验表明化合物17能够阻滞HCT116细胞周期的G0/G1期,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性。通过荧光染色实验验证了化合物17能明显地诱导癌细胞HCT116的凋亡。最后通过模拟计算,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口服吸收百分比值达到了93.5%~96.7%,明显高于阳性对照依托泊苷(53.51%)。3.体外抗细菌活性表明化合物C15对腊状芽孢杆菌(B.cereus)有一定的抑制能力,MIC值为32μg/m L,对其他细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大肠杆菌(E.Coli),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魔芋软腐(B.subtilis),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抑制能力差。综上所述,吡唑-N-取代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抗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的潜力,该类型分子丰富了抗癌候选先导化合物的种类,为后续的结构改造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基于吡唑-苯并咪唑骨架小分子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黄璐,戴杰,吴燕岷[8](2020)在《唾液生物标志物在口腔癌筛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唾液含有丰富的DNA、RNA、蛋白质、微生物及代谢产物。它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的来源,可以替代血液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随着微阵列技术、全基因组测序、全转录组测序等高通量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发现唾液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生物标志物储存库,已有多种疾病特异性唾液标志物被挖掘。本文整合了已报道的有关口腔癌及癌前筛查的唾液生物标志物,探讨了唾液作为该领域生物标志物的优缺点及改进策略,以期为将来口腔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樊怿辉[9](2019)在《CLEC3B调控肺癌细胞侵袭转移分子机制及其潜在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 C-型凝集素域家族3成员B影响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分子机制研究目的:研究C-型凝集素域家族3成员B(C-Type Lectin Domain Family 3 Member B,CLEC3B)在肺癌中的基因变化,研究该基因高表达对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并探究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挖掘该基因作为肺癌诊断标志物的潜在可行性,为寻求治疗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或临床病理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2017年1月到2017年8月收集肺癌组织30例,在冰上分离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检测肺癌组织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GO(Gene ontology)分析异常基因的功能与机制,利用Pathway分析进一步了解基因参与的代谢通路及具体的生物学功能。(2)分析CLEC3B在TCGA数据库中的表达情况(LUAD:肺癌腺癌,肿瘤组织样本总数(T):483例,癌旁组织样本总数(N):347例,LUSC:肺鳞癌,肿瘤组织样本总数(T):486例,癌旁组织样本总数(N):338例),并分析CLEC3B表达高低与肺癌患者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3)qRT-PCR检测CLEC3B在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4)免疫组化检测CLEC3B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患者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5)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常见肺癌细胞系(211H、95D、H441、A549)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内的CLEC3B的mRNA和蛋白水平。并建立CLEC3B过表达肺癌细胞系,使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验证构建成功与否。(6)CCK-8法和台盼蓝染色检测过表达CLEC3B对肺癌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7)克隆形成试验测定过表达CLEC3B的肺癌细胞增殖能力。(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过表达CLBC3B的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9)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考察过表达CLEC3B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10)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考察过表达CLEC3B对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11)把慢病毒载体构建好的CLEC3B稳定过表达A549细胞株以及其对应的空载体对照细胞株,通过与等体积Matrigel胶混合后接种裸鼠皮下进行成瘤实验,监测肿瘤大小(体积),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荷瘤组织关键信号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以进一步验证体外实验结果。综合上述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阐明过表达CLEC3B抑制肺癌进展、验证体外分子调控机制。结果:(1)肿瘤组织中共有3818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发生明显的改变,其中1530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5)(如AFAP1、RP11、GRP110、MMP13、TCN1、GLB1L3、KCNQ3、TOX3、HABP2、SGPP2、TMPRSS4、STK32A、MROH6、FAM83A、IL37等),2288个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显着降低(P<0.05)(如 RTKN2、CLEC3B(变化差异显着性第二)、UPK3B、GPM6A、BTNL9、AATK、MYRF、GKN2、ITLN2、ARHGEF26、CRYAB、EGFL7、KCNK3、HIF3A、RASIP1、FOXF1、GRASP、GRK5、CLIC3、RAMP2等),这提示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GO分析得出癌组织中的过表达基因主要参与调控细胞的生物过程和细胞组成,而肺癌组织中的下调表达基因主要参与调控细胞的分子功能。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1530个表达上调的基因中有94个基因参与调控代谢通路(metabolic pathways),35个基因参与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PI3K-Aktsignaling pathway),其次是细胞因子受体互作(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同时对2288个表达下调的基因中分析却发现54个基因调控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互作(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MAPK 信号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也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PI3K-Aktsignaling pathway)。表明在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可能通过激活细胞内容关键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肺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2)分析CLEC3B在TCGA数据库中的表达情况发现与癌旁组织相比,CLEC3B基因在肺癌组织的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CLEC3B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显着高于该基因低表达患者(P<0.01)。(3)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CLEC3B在肿瘤组织中显着降低(P<0.01)。(4)CLEC3B的表达高低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吸烟史没有显着相关性,但与患者的TNM分期、肿瘤大小具有显着性(P<0.05)。(5)在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内CLEC3B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其它肺癌肿瘤细胞系,而肺癌细胞系中A549的CLEC3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最低,本项目选择CLEC3B低表达的细胞系A549细胞进行功能研究和机制探索,并成功建立CLEC3B过表达的A549细胞系。(6)过表达CLEC3B 24 h和48 h时对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没有显着变化,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从72h开始过表达CLEC3B开始显着抑制A549细胞的活性(P<0.05)。(7)与空白对照组(Vector)相比,过表达CLEC3B后能显着抑制A549细胞克隆形成数目(P<0.05)。(8)与空白对照组(Vector)相比,过表达CLEC3B能显着抑制A549细胞迁移能力(P<0.01),过表达CLEC3B能显着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侵袭能力,抑制率达到58%(P<0.01)。添加Matrigel胶后,过表达CLEC3B也能显着抑制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抑制率达到48%(P<0.01)。(9)过表达CLEC3B能显着抑制PI3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PI3K)(P<0.05),对PI3K总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t-PI3K);过表达CLEC3B能显着抑制Akt蛋白的磷酸化(p-Akt)(P<0.05),对Akt总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t-Akt)。对蛋白条件进行灰度分析显示,过表达CLEC3B显着抑制磷酸PI3K蛋白/PI3K总蛋白的的比率(p-PI3K/t-PI3K)(P<0.05),也能显着抑制磷酸化Akt蛋白/Akt总蛋白的比率(p-Akt/t-Akt)(P<0.05)。(10)在 A549 细胞中,过表达 CLEC3B 对磷酸化 JNK(p-JNK)、总JNK蛋白表达(t-JNK)、磷酸化p38(p-p38)和总p38蛋白的表达(t-p38)没有显着的影响;对蛋白条带进行灰度分析后也显示过表达CLEC3B对磷酸化JNK/总JNK蛋白的比率(p-JNK/t-JNK)、磷酸化p38/总p38蛋白的比率(p-p38/t-p38)没有显着的改变。另一方面,过表达CLEC3B能显着降低磷酸化ERK(p-ERK)的水平(P<0.05);对蛋白条带进行灰度分析后也显示过表达CLEC3B对磷酸化ERK/总ERK蛋白的比率(p-ERK/t-ERK)显着降低(P<0.05)。(11)在A549细胞中,与空白对照组(Vector)相比C,过表达的CLEC3B(Over-CLEC3B)能显着抑制肺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增殖能力,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与空白对照组(Vector)相比,过表达的CLEC3B(Over-CLEC3B)肿瘤组织的重量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Vector)相比,过表达的CLEC3B(Over-CLEC3B)裸鼠皮下肿瘤组织中ERK分子和Akt分子活性显着降低(P<0.05),即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1)CLEC3B基因在肺癌组织中低表达,与肺癌患者的TNM分级具有显着相关性,此外,CLEC3B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显着高于该基因低表达患者,这表明CLEC3B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影响肺癌患者生存期的一个重要预测标志物。(2)在肺癌细胞系A549中,过表达CLEC3B能显着抑制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侵袭和转移能力。(3)分子机制研究显示:过表达CLEC3B能显着抑制PI3K、Akt和ERK信号分子的磷酸化,进而抑制该PI3K/Akt和MAPK/ERK信号通路活性。(4)体内实验显示:过表达CLEC3B能够抑制裸鼠皮下肺癌肿瘤的生长、Akt和ERK信号分子的磷酸化水平。第二部分 血清CLEC3B作为评估局部晚期新辅助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肿瘤标志物目的:考察CLEC3B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比较CLEC3B与其他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纳入60例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初诊的TNM分期Ⅲ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受试对象,同时纳入5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为对照组。(1)对NSCLC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治疗,完成化疗后评估患者的短期疗效。(2)收集健康人及NSCLC患者行NACT治疗前后的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LEC3B。(3)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与血清CLEC3B水平的相关性。(4)ELISA法测定NSCLC患者血清 CYFRA21-1、CEA、NSE 水平,qRT-PCR 法检测 cfDNA 浓度。(5)建立 CLEC3B、CYFRA21-1、CEA、NSE 和 cfDNA 的 ROC 曲线。结果:(1)6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经NACT治疗后近期疗效为CR患者0例,PR患者32例,SD患者26例,PD患者2例。(2)ELISA法检测血清CLEC3B水平,结果显示局部晚期NSCLC患者经NACT治疗前血清CLEC3B水平为42.04±10.39 ng/ml,显着低于健康人(P<0.05),进行两个周期的NACT治疗后NSCLC患者的CLEC3B水平为68.26±15.53 ng/ml,较化疗前显着升高(P<0.05)。进一步统计不同疗效人群中CLEC3B水平的差异,发现PR患者CLEC3B水平为75.38±12.14 ng/ml,SD 患者 CLEC3B 水平为 67.21±13.59 ng/ml,PD 患者 CLEC3B 水平为 59.32±10.18 ng/ml,PD患者的血清CLEC3B水平显着低于PR患者(P<0.05)。(3)分析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血浆CLEC3B水平的相关性发现,无论是NACT治疗前或NACT治疗后,血浆CLEC3B水平与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类型、有无吸烟史、肿瘤大小及肿瘤位置均无显着相关性(P>0.05),而与NSCL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TNM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显着相关(P<0.05)。(4)检测CYFRA21-1、CEA、NSE、cfDNA水平,NSCLC患者经NACT治疗前的血清CYFRA21-1、CEA、NSE、cfDNA 水平显着高于健康人(P<0.05);NSCLC 患者经NACT治疗后血清CYFRA21-1、CEA、NSE、cfDNA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5)建立ROC曲线比较各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发现CLEC3B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较小,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结论:血清CLEC3B水平在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中显着降低,经NACT治疗后其水平显着提高,对于临床上监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经NACT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价值,有望成为局部晚期NSCLC患者疗效评估的生物指标,为后期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生存率提供辅助作用。

王艳辉[10](2017)在《胆碱对奶牛肝细胞脂质沉积中蛋白谱和代谢谱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围产期奶牛常处于能量负平衡(NEB)和免疫抑制状态,NEB期间体脂动员释放出大量非酯化脂肪酸(NEFA),肝脏吸收NEFA导致肝脏中脂蛋白代谢的损伤,大量甘油三酯蓄积在肝脏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反刍动物肝脏清除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磷脂、胆固醇脂以及甘油三脂是合成VLDL的主要成分,而胆碱是肝脏合成磷脂的重要前体物质。目前,在奶牛营养管理中常补充过瘤胃胆碱以改善围产期奶牛的肝脏脂质代谢和免疫功能。然而添加胆碱可影响肝脂代谢中哪些通路,目前尚不明确。据此,本项目用NEFA模拟能量负平衡环境建立犊牛肝细胞的脂肪沉积模型,在添加氯化胆碱的基础上,利用iTRAQ技术和GC/MS对牛肝细胞脂质代谢特征进行系统全面分析,阐明胆碱对能量负平衡所致的肝脂沉积的主要代谢的调节作用,为今后奶牛脂肪肝的防治奠定基础。本实验采用两步胶原酶灌流法对犊牛肝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细胞正常培养48 h后,饥饿培养6 h观察细胞状态良好,继续后续实验。1)采用时间梯度及密度梯度法,通过评价TG、TC、GLU、AST、GLO和NEFA等肝脂沉积敏感指标,确定NEFA诱导细胞最佳时间、氯化胆碱添加的最佳浓度及氯化胆碱添加的最佳时间。2)在确立NEFA诱导肝细胞脂肪沉积的时间及氯化胆碱添加的浓度及时间后,应用iTRAQ技术检测两组(NEFA vs.Con、N+CHO vs.NEFA)犊牛肝细胞样品,获得两组间的差异蛋白,再进行GO和KEGG分析,确定差异蛋白的代谢通路。3)应用GC/MS技术检测两组(NEFA vs.Con、N+CHO vs.NEFA)犊牛肝细胞样品,获得两组间的差异代谢物,再进行差异代谢物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通路。结果显示:1)NEFA诱导肝细胞12 h与6 h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TG、TC和NEFA水平较高,说明细胞处于肝脂沉积状态,且12 h为最佳时间;通过对NEFA诱导的肝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氯化胆碱孵育的肝细胞的结果显示细胞TG、TC、NEFA和GLO的水平有所下调,说明胆碱对NEFA诱导的肝脂沉积症状有所缓解,且10μm/dl胆碱孵育6 h效果最佳。2)通过iTRAQ检测和GO分析,NEFA vs.Con组共检测出143个差异蛋白,其中下调蛋白有88个,有L-乳酸脱氢酶A链、山梨醇脱氢酶、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磷脂转运ATP酶、氧固醇结合蛋白和己糖激酶等。上调蛋白有55个,有肌动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组蛋白、β-酪蛋白、精氨酸酶和线粒体丙酮酸载体等。筛选出的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糖酵解/糖异生、氨基酸的生物合成、RNA转运和碳代谢等代谢通路;N+CHO vs.NEFA组共检测出74个差异蛋白,其中下调蛋白有30个,有线粒体丙酮酸载体、线粒体输入内膜转位子亚基和跨膜蛋白等。上调蛋白有44个,有异柠檬酸脱氢酶、脂滴包被蛋白、肉碱O-棕榈酰转移酶1、载脂蛋白C-III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等。筛选出的差异蛋白主要参与PPAR信号通路、RNA转运和剪接体等代谢通路。3)通过GC/MS检测和多元统计分析,Con vs.NEFA组共检测出21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下调代谢物有8个,有乳糖酸、O-磷酸乙醇胺、亚油酸、月桂酸、β-甘露糖基甘油酸酯、20α-羟基胆固醇、洋地黄毒糖、6-氨基青霉烷酸。上调代谢物有13个,有腺嘌呤、α-色氨酸、琥珀酸、十七烷酸、2-羟基吡啶、乙醇酸、十五烷酸、葡萄糖酸、丙二酰胺等。其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亚油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NEFA vs.N+CHO组中共检测出1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下调代谢物有4个,有3-羟基丙酸、磷霉素、胆甾烷-3,5,6-三醇、苏糖酸。上调代谢物有10个,有乳糖酸、硬脂酸、腺嘌呤、花生四烯酸、2-甘油-棕榈酸酯、丙二酰胺、β-甘露糖基甘油酸酯、水杨酸、胸苷和瓜氨酸。其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本研究首次应用iTRAQ蛋白质组学和GC/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技术,获得了NEFA vs.Con组和NEFA vs.N+CHO组差异蛋白和差异代谢物,揭示了NEFA诱导的肝细胞脂质沉积的组学机制和胆碱对肝细胞脂类沉积中差异蛋白和代谢物的调控作用,为今后深入探索奶牛脂肪肝发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二、β-连接素和膜联蛋白-1与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β-连接素和膜联蛋白-1与肿瘤(论文提纲范文)

(1)钙结合蛋白S100A11在胆固醇合成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胆固醇代谢的研究进展
        1.2.1 胆固醇的合成
        1.2.2 胆固醇的吸收
        1.2.3 胆固醇的外排
    1.3 胆固醇代谢紊乱相关疾病
        1.3.1 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
        1.3.2 胆固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1.3.3 胆固醇与阿尔兹海默症
    1.4 核输入蛋白相关研究进展
        1.4.1 importinα介导的核输入
        1.4.2 importinβ所介导的核输入
    1.5 S100A11相关研究进展
        1.5.1 钙结合蛋白S100A11简介
        1.5.2 钙结合蛋白S100A11的功能
    1.6 S100A11参与胆固醇代谢
    1.7 本研究的科学问题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常用细胞
        2.1.2 实验常用抗体信息
        2.1.3 实验常用仪器
        2.1.4 实验常用试剂及试剂盒
    2.2 常用配方
        2.2.1 10*transfer buffer
        2.2.2 10*running buffer
        2.2.3 10*TBS
        2.2.4 一抗稀释液
        2.2.5 IP裂解液
        2.2.6 IP清洗液
        2.2.7 Filipin储存液
    2.3 实验基本操作
        2.3.1 细胞复苏
        2.3.2 细胞冻存
        2.3.3 提取细胞蛋白
        2.3.4 Western blot
        2.3.5 Filipin染色
        2.3.6 核质分离实验
        2.3.7 免疫共沉淀(Co-ip)
        2.3.8 小鼠肝脏取样
        2.3.9 小鼠肝脏组织蛋白提取
        2.3.10 总胆固醇(TC)测定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胆固醇促进肝脏S100A11的表达
    3.2 S100A11促进肝脏胆固醇的积累
    3.3 S100A11 通过SREBP2 通路促进肝脏胆固醇积累
    3.4 抑制SREBP2影响S100A11所导致的胆固醇积累
    3.5 S100A11通过核转运蛋白Importinβ调控肝胆固醇积累
    3.6 S100A11通过Importinβ导致SREBP2入核增加
    3.7 在肝细胞中S100A11和ANXA1存在相互作用
    3.8 在肝细胞中可能存在S100A11-ANXA1-importinβ-SREBP2四元复合体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
    1.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2.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PDX1在宣威女性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DX1在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PDX1在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DX1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
    1.1 胰腺癌
    1.2 胃癌
    1.3 其他恶性肿瘤
2 PDX1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潜在靶标
    2.1 RNAi抑制PDX1并有效清除PDA细胞
    2.2 自杀基因靶向治疗PDX1阳性肿瘤细胞
    2.3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PDX1功能影响PDA细胞的增殖
3 PDX1是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标志物
4 PDX1是恶性肿瘤预后的判断指标
5 小结与展望

(4)前列腺癌中SPOCK2基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SPOCK2 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 研究对象和分组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SPOCK2 基因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
        3.2 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
        3.3 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
        3.4 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3.5 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
        3.6 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3.7 SPOCK2 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3.8 SPOCK2 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SPOCK2 表达上调对MT1-MMP/MMP2 通路表达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
        3.2 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蛋白表达情况
        3.3 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中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
        3.4 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MMP2及MMP9活性蛋白表达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与相关基因DNA异常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O-GlcNAc糖基化通过修饰c-Jun调控MUC1促进卵巢癌增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综述一MUC1蛋白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
        1.1.1 MUC1概述
        1.1.2 MUC1与肿瘤
        1.1.3 MUC1与卵巢癌
        1.1.4 总结
    1.2 综述二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1.2.1 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和O-GlcNAc糖基化修饰
        1.2.2 O-GlcNAc糖基化修饰与肿瘤
        1.2.3 O-GlcNAc糖基化修饰与卵巢癌
第2章 研究内容
    2.1 第一部分MUC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1.1 前言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方法
        2.1.4 实验结果
        2.1.5 讨论
    2.2 第二部分MUC1在卵巢癌细胞中增殖、凋亡的作用
        2.2.1 前言
        2.2.2 实验材料
        2.2.3 实验方法
        2.2.4 实验结果
        2.2.5 讨论
    2.3 第三部分高糖和MUC1 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MUC1 的糖基化水平检测
        2.3.1 前言
        2.3.2 实验材料
        2.3.3 实验方法
        2.3.4 实验结果
        2.3.5 讨论
    2.4 第四部分MUC1 上游转录因子c-Jun对其调控的机制研究
        2.4.1 前言
        2.4.2 实验材料
        2.4.3 实验方法
        2.4.4 实验结果
        2.4.5 讨论
    2.5 第五部分c-Jun和 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中的作用以及c-Jun对糖基化的影响
        2.5.1 前言
        2.5.2 实验材料
        2.5.3 实验方法
        2.5.4 实验结果
        2.5.5 讨论
    2.6 第六部分c-Jun促进O-GlcNAc糖基化修饰的相关蛋白检测
        2.6.1 前言
        2.6.2 实验材料
        2.6.3 实验方法
        2.6.4 实验结果
        2.6.5 讨论
第3章 结论
第4章 主要的创新点及展望
附件 1:实验研究流程图
附件 2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PTEN缺失通过损害溶酶体功能增加外泌体分泌进而促进胆管癌转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二、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一、PTEN缺失促进胆管癌的复发转移
    二、PTEN差异表达影响胆管癌细胞的外泌体释放
    三、PTEN缺失增加胆管癌细胞内MVB的数量
    四、溶酶体功能的抑制可以促进胆管癌细胞的外泌体分泌
    五、PTEN差异表达可以调节胆管癌细胞的溶酶体功能
    六、PTEN调控溶酶体功能的机制研究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外泌体在肿瘤进展和诊疗中的作用
    一、外泌体的发现和内容物组成
    二、外泌体的生物发生和释放过程
    三、外泌体在肿瘤发生进展中的作用
    四、外泌体促进肿瘤化疗抵抗
    五、外泌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7)1,3-二芳基吡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癌症概述
    1.2 含有吡唑环骨架的天然产物以及合成方法
    1.3 含有吡唑母核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3.1 吡唑的生物活性
        1.3.2 吡唑类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
        1.3.3 吡唑类衍生物的抗炎活性
        1.3.4 吡唑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1.3.5 吡唑类衍生物的抗癌活性
    1.4 含有吡唑以及苯并咪唑骨架的药物
    1.5 1,3-二芳基吡唑骨架小分子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
    1.6 论文设计思路
        1.6.1 选题的背景及依据
        1.6.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1,3-二芳基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癌活性
    2.1 引言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吡唑-苯并咪唑系列化合物体外抗癌活性
        2.2.2 吡唑酯系列化合物的抗癌活性
    2.3 Hoechst33258 染色法观察HCT116 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
    2.4 化合物17 诱导HCT116 细胞发生G0/G1 期阻滞
    2.5 吡唑-苯并咪唑衍生物的理化性质预测
    2.6 实验部分
        2.6.1 实验仪器
        2.6.2 试剂与溶剂
        2.6.3 合成部分
        2.6.4 体外抗癌活性测试方法
        2.6.5 化合物结构表征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3-二芳基吡唑类衍生物的抑菌活性
    3.1 引言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体外抗病原细菌活性测试结果
        3.2.2 优选化合物的最低抑制浓度测定
    3.3 实验部分
        3.3.1 实验仪器
        3.3.2 实验溶剂
        3.3.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创新点
    4.3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唾液生物标志物在口腔癌筛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唾液生物标志物简介
2 有关口腔癌及癌前筛查中潜在唾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1 样品的采集方法
    2.2 样品检测前的处理方式
    2.3 样品的检测方法
    2.4 研究对象的选择
    2.5 其他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6 唾液微生物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价值
    2.7 应用于口腔癌筛查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
3 唾液生物标志物的未来展望

(9)CLEC3B调控肺癌细胞侵袭转移分子机制及其潜在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C-型凝集素域家族3成员B影响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CLEC3B作为评估新辅助化疗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志物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肺癌早期发现的进展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博士生期间的科研活动
致谢

(10)胆碱对奶牛肝细胞脂质沉积中蛋白谱和代谢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胆碱生物学
        1.1.1 胆碱的合成与运输
        1.1.2 胆碱的生理功能
    1.2 胆碱在肝脏内代谢
        1.2.1 胆碱的缺乏
        1.2.2 胆碱在围产期奶牛肝脏中的代谢
    1.3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1.3.1 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研究进展
        1.3.2 代谢组学GC/MS技术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NEFA诱导的犊牛原代肝细胞脂肪沉积的最佳时间及氯化胆碱最佳添加浓度与时间
        2.1.1 试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基于iTRAQ技术的犊牛肝细胞脂肪沉积的蛋白谱与差异蛋白的筛选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基于GC/MS技术的犊牛肝细胞脂肪沉积的代谢谱与差异代谢组物的筛选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NEFA诱导的犊牛原代肝细胞脂肪沉积的最佳时间及氯化胆碱最佳添加浓度与时间
        3.1.1 NEFA 诱导的犊牛原代肝细胞最佳时间
        3.1.2 氯化胆碱添加的最佳浓度
        3.1.3 氯化胆碱添加的最佳时间
    3.2 基于iTRAQ技术的犊牛肝细胞脂肪沉积的蛋白谱与差异蛋白的筛选
        3.2.1 NEFA vs. Con组的差异蛋白
        3.2.2 N+CHO vs. NEFA组的差异蛋白
    3.3 基于GC/MS技术的犊牛肝细胞脂肪沉积的代谢谱与差异代谢组物的筛选
        3.3.1 代谢物总离子图(TIC)分析
        3.3.2 多元统计分析
        3.3.3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和代谢通路分析
4 讨论
    4.1 NEFA诱导的犊牛原代肝细胞脂肪沉积的最佳时间及氯化胆碱最佳添加浓度与时间
        4.1.1 NEFA诱导肝细胞最佳时间
        4.1.2 氯化胆碱作用最佳浓度及时间
    4.2 基于iTRAQ技术的犊牛肝细胞脂肪沉积的蛋白谱与差异蛋白的筛选
        4.2.1 NEFA vs. Con组代谢通路及差异蛋白
        4.2.2 N+CHO vs. NEFA组代谢通路及差异蛋白
    4.3 基于GC/MS技术的犊牛肝细胞脂肪沉积的代谢谱与差异代谢组物的筛选
        4.3.1 Con vs. NEFA组差异代谢物及其通路
        4.3.2 NEFA vs. N+CHO差异代谢物及其通路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β-连接素和膜联蛋白-1与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 [1]钙结合蛋白S100A11在胆固醇合成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 詹铭锋. 安徽大学, 2021
  • [2]PDX1在宣威女性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 曹润.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3]PDX1在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研究进展[J]. 曹润,叶联华,王维,杨继琛,饶孙银,肖寿勇.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1(03)
  • [4]前列腺癌中SPOCK2基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刘岗.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O-GlcNAc糖基化通过修饰c-Jun调控MUC1促进卵巢癌增殖的实验研究[D]. 程慧彦. 吉林大学, 2020(03)
  • [6]PTEN缺失通过损害溶酶体功能增加外泌体分泌进而促进胆管癌转移[D]. 石园园.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7]1,3-二芳基吡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任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8]唾液生物标志物在口腔癌筛查中的应用[J]. 黄璐,戴杰,吴燕岷.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01)
  • [9]CLEC3B调控肺癌细胞侵袭转移分子机制及其潜在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D]. 樊怿辉. 苏州大学, 2019(06)
  • [10]胆碱对奶牛肝细胞脂质沉积中蛋白谱和代谢谱的影响[D]. 王艳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β-catenin 和annexin-1 与肿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