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和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相关性

p16和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相关性

一、乳腺癌组织p16与nm23-H1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操榜[1](2021)在《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iR-146a表达特点及与分子分型相关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在早。期乳腺。浸润导。管癌患者中,microRNA-146a(miR-146a)表达特点与分。子分型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实验检测265例石。蜡组。织标本,且所有标本已经病。理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运用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标本组织中miR-146a表达情况,并依据不同分。子分型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做生存分析,计算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位无。瘤时间。结果:在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iR-146a阳性表达率差异与淋巴结状态相关(P<0.05),与年龄、月经、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不同分子分型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iR-146a表达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uminal A型中miR-146a表达率最高,在三阴性中miR-146a表达率最低。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iR-146a阳性表达与中。位无。瘤时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46a表达组比不表达组中位无瘤时间长。依据分。子分型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显示,在her-2阳性/HR阳性组中,miR-146a阳性表达组中。位无瘤时间较不表达组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HR阴性型、三阴性组中miR-146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iR-146a表达差异与不同分子分型存在关联,her-2阳性/HR阳性型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miR-146a阳性表达率高,提示更好的预后生存时间,miR-146a有望为评价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提供参考,成为乳腺癌新靶点。

汪丁建[2](2021)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鼻咽癌生物标志物识别及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风险预测模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缺乏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许多鼻咽癌患者在被诊断时已经处于鼻咽癌的晚期。因此,有必要为鼻咽癌识别候选生物标志物,从而找到有效的诊断指标并制定更好的治疗策略。方法在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了关于鼻咽癌的3个微阵列数据集GSE12452,GSE53819和GSE64634,并使用R 3.6.0软件识别出了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分析、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差异基因火山图和热图的绘制。通过STRING在线网站构建差异基因的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进行后续网络模块的分析及确定枢纽基因(hub gene)。此外,对筛选出来的枢纽基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根据ROC曲线下面积的大小(Area under the curve,AUC)来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纳入的3个微阵列数据集(GSE12452,GSE53819和GSE64634)包含61例鼻咽癌样本及32例健康对照样本。在这3个微阵列数据集中识别出了83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349个上调基因和487个下调基因。用STRING在线网站结合Cytoscape3.7.1软件中的MCODE工具识别出了4个重要的基因模块。根据Cytoscape 3.7.1软件中的cytohubba工具在这4个基因模块中,鉴别出六个枢纽基因(CDK1,CCNB1,CCNB2,CCNA2,BUB1B和KIF11)。ROC曲线显示这六个基因作为联合诊断指标的AUC值是0.958,95%CI:0.926-0.973,灵敏度值为0.951,特异度值为0.813,表明这6个基因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鉴别出6个枢纽基因(CDK1,CCNB1,CCNB2,CCNA2,BUB1B和KIF11),其可作为鼻咽癌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该6个基因在NP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NPC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目的我们旨在使用人类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构建一个预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预后的多基因预测模型,并分析多基因预测模型与HNS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TCGA数据库里含有502名HNSCC患者的转录组数据。我们将502例患者按照固定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70%,N=352)和测试集(30%,N=150)。通过R 3.6.0软件在HNSCC组织样本和癌旁正常组织样本中识别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单因素Cox回归筛选出与患者预后相关的DEGs,并根据Lasso回归及多元Cox回归构建多基因预测模型。每位HNSCC患者是根据已构建的预测模型计算其预后风险得分,训练集中352例HNSCC患者的中位风险得分作为临界值,高于此临界值的HNSCC患者被分为高风险组,低于临界值的则分为低风险组,用R 3.6.0软件分别绘制训练集的生存曲线及ROC曲线,并在测试集中予以验证。然后将这502例HNSCC患者的临床信息(主要是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肿瘤分期、HPV状态、放射治疗、总生存-OS及无复发生存-RFS)结合风险得分做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卡方检验和Kaplan-Meier(KM)方法分别探索多基因预测模型风险得分与HN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评价多基因预测模型在各亚组HNSCC患者预后中的预测效果。结果经过差异表达分析之后识别出1842个DEGs,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和Lasso回归最终选择了18个DEGs以构建多基因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生存曲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训练集中ROC曲线中的AUC值为0.816,在测试集中AUC值为0.724。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均显示HN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含预测模型风险得分、病理分期和放射治疗。卡方检验显示预测模型风险得分与HNSCC患者的年龄、病理分期及HPV状态相关。此外,在各亚组中预后风险得分为低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整体高于高风险组(P<0.05)。这进一步提示多基因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较好。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的研究有望为HNSCC提供新的见解。在临床特征和治疗基础上,本研究构建的十八个基因的预测模型可能有利于指导HNSCC患者的临床个体化治疗和促进预后。

夏露花[3](2020)在《nm23表达在NSCLC中的研究及PET/CT对其分期与放疗计划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和探讨nm23基因与其他基因(EGFR,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为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疾病选取最有效的药物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靶向逆转nm23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在放疗敏感性中的影响研究,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探讨使用PET/CT与增强CT两种检查方法对nm23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及对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1)选取180例nm23表达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将其列为研究组。选取上述研究组中的53例非小细胞癌标本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nm23和EGFR、VEGF基因的表达,对比其差异。对上述1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在不同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方面nm23、EGFR、VEGF三者表达的差异及其相关性。2)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细胞株H1299中nm23 mRNA中表达水平;对照组细胞株A549给予照射处理,实验组则将过表达nm23重组质粒转染A549后给予照射处理;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集落形成情况;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各组nm23 mRNA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PI3K和AKT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的差异。3)选取213例nm23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图像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PET/CT组与增强CT组。在PET/CT组中,对比nm23表达强阳性(>++)组nm23表达阳性(≤++)组的SUVmax及GTVPET/CT。观察对比PET/CT组与增强CT组两组图像下,肿瘤分期改变情况、靶区勾画的体积大小、危及器官靶区的照射剂量,评估其对放疗靶区勾画的差异,对分期及放疗计划的影响。结果:1)EGFR、VEGF和nm23在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非小细胞癌组中的EGFR、VEGF阳性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而nm23阳性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GFR、VEGF和nm2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1)在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方面:EGFR、VEGF、nm23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病理类型方面:腺癌组EGFR阳性表达率高于鳞癌组;VEGF、nm23阳性表达率在腺癌、鳞癌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肿瘤分期方面:EGFR阳性表达率在肿瘤分期为Ⅲ—Ⅳ期组高于肿瘤分期为Ⅰ—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nm23在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淋巴结转移方面:EGFR、VEGF阳性表达率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高于无淋巴转移组;nm23的阳性表达率有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非小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EGFR不存在明显相关性;VEGF和nm23之间也不存在明显相关性,但EGFR与nm23与之间呈负相关性。2)A549和H1299非小细胞癌细胞株中nm23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549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m23表达水平较低;实验组与对照组MLD值和SF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放疗剂量下,细胞存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放疗剂量下,nm23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放疗剂量下,PI3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PET/CT组中,nm23表达强阳性组SUVmax与GTVPET/CT均低于nm23表达阳性组。PET/CT组与增强CT组两组图像相比,两组在非小细胞癌分期改变、大体靶区体积(GTV)、危及器官的放疗照射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nm23、EGFR和VEGF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临床了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变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及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靶向逆转nm23可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3)了解nm2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能够为放疗靶区的制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有助于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使患者获益。

高冬雪[4](2019)在《GOLIM4在人头颈部癌中的表达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GOLIM4(高尔基体整合膜蛋白4)在人头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人头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1.培养下咽鳞癌FaDu细胞和舌鳞癌Tca-8113细胞,根据实验目的对其进行相应的慢病毒感染,两种细胞中加候选基因shRNA慢病毒感染的细胞组是实验组,经sh-Ctrl阴性对照慢病毒感染的细胞组是对照组。2.通过高内涵筛选法选出阳性基因,并使用Celigo实验测试候选基因(包括GOLIM4)敲减后对FaDu细胞生长的影响,及GOLIM4敲减后对Tca-8113细胞生长的影响。3.利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慢病毒感染效率。4.使用PI染色后FACS分析检测GOLIM4敲减后FaDu细胞和Tca-8113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5.进一步应用BrdU实验来测试GOLIM4敲减后对两种细胞S期细胞数量的影响。6.最后使用Annexin V染色后FACS分析检测GOLIM4敲减后对两种细胞凋亡的影响。7.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GOLIM4为筛选出的增殖相关的阳性基因,根据Celigo实验数据分析显示,从第4天起,在两种细胞中shGOLIM4组的活性细胞比shCtrl组的低,活性细胞数量显着下降(P<0.001),证明GOLIM4可以维持细胞增殖活性,GOLIM4的低表达可以抑制人头颈癌细胞的生长。2.细胞在被慢病毒感染后,利用Real time PCR检测出,在FaDu细胞中shCtrl组的表达量为1.000±0.038,shGOLIM4组的表达量为0.180±0.000,表明GOLIM4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受到抑制(P<0.01),敲减效率达到82.0%;Tca-8113细胞中,shCtrl组的表达量为1.010±0.179,shGOLIM4组的表达量为0.431±0.051,表明GOLIM4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受到抑制(P<0.01),敲减效率达到56.9%;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出,在FaDu细胞和Tca-8113细胞中shGOLIM4组的GOLIM4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显着受到抑制(P<0.001)。3.使用PI染色后FACS分析发现,GOLIM4敲减后,在FaDu细胞中shCtrl组与shGOLIM4组G2/M期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5.45±0.382和10.51±0.1665,在Tca-8113细胞中shCtrl组与shGOLIM4组G2/M期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9.88±0.3214和10.77±0.4325,两种细胞的实验组G2期细胞数量均减少(P<0.01)。4.应用BrdU实验发现在FaDu细胞中,shCtrl组与shGOLIM4组day4的增殖倍数分别为1.412±0.007和1.076±0.059,在Tca-8113细胞中,shCtrl组与shGOLIM4组day4的增殖倍数分别为2.805±0.044和1.707±0.027,即敲减GOLIM4可以显着减少两种细胞S期细胞的数量(P<0.01)。5.使用Annexin V染色后FACS分析发现在FaDu细胞中shCtrl组与shGOLIM4组凋亡率分别是4.45±0.1684和17.97±0.4258,在Tca-8113细胞中shCtrl组与shGOLIM4组凋亡率分别是4.23±0.275和10.43±0.4965,两种细胞的shGOLIM4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着增加(P<0.01)。结论:GOLIM4的低表达可以抑制人头颈癌细胞的生长,提示GOLIM4可能具有促肿瘤作用,为人头颈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侯晓梅[5](2018)在《MTA-1和nm23-H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别检测并比较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组织、宫颈癌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1(MTA-1)与转移抑制基因23-H1(nm23-H1)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与宫颈癌某些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转移相关基因1(MTA-1)与转移抑制基因23-H1(nm23-H1)在宫颈癌组织中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初次收治120例患者的宫颈组织,30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组织、60例宫颈癌组织,经免疫组化染色后检测MTA-1和nm23-H1的表达水平,并运用χ2检验比较各组MTA-1、nm23-H1的表达水平以及两者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用Spearman法分析宫颈癌中MTA-1和nm23-H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MTA-1表达于细胞浆或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组织表达较低,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2)MTA-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组、宫颈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0%、68.3%,呈升高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53,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组中MTA-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5,P>0.05),宫颈癌组中的MTA-1的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组及正常宫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236、11.903,P均<0.05)。(3)在宫颈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42、5.640、15.674,P均<0.05),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和宫颈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χ2=1.627、4.235、0.000,P均>0.05)。(4)Nm23-H1同样主要表达于细胞浆或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组织中表达较高,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较低。(5)Nm23-H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组、宫颈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1%、86.7%、51.7%,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78,P<0.05)。CIN组中nm23-H1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宫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3,P>0.05),宫颈癌组中的nm23-H1的阳性表达率显着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组及正常宫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225、10.55,P均<0.05)。(6)在宫颈癌组织中,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44、7.033、8.450,P<0.05),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和宫颈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χ2=0.115、4.205、0.627,P均>0.05)。(7)在宫颈癌中,MTA-1、nm23-H1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0.592,P<0.05),表明MTA-1、nm23-H1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结论:(1)MTA-1蛋白高表达和nm23-H1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浸润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2)MTA-1与nm23-H1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浸润以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两者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辛国军[6](2013)在《Annexin A1和P19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胆囊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PCG)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膜联蛋白A1(AnnexinA1,ANXA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细胞增殖、失巢凋亡、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而P19蛋白是一种抑癌基因,能特异性抑制G1CDK4/6的激酶活性,阻止细胞由G1期向S期的转变,与细胞周期调控、增殖、凋亡、迁移、侵袭转移及血管生成等密切相关。检测ANXA1、P19基因在胆囊癌组织、胆囊良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及胆囊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胆囊癌发生发展的相关基因,找寻对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理论意义。方法1.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且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56例胆囊癌患者石蜡标本,另收集同期因结石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等胆囊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标本56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NXA1及P19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样本率的比较用四格表或行×列表的卡方检验,二因子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2.采用Western-blot法定量分析30例胆囊癌组织及30例非肿瘤胆囊组织中ANXA1, P19蛋白的表达,分析的结果以x士s表示,组间比较用SPSS11.5统计软件行t检验。结果1.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胆囊癌组织及56例胆囊良性组织ANXA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4%(39/56),12.50%(7/56), Pl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14/56),83.93%(47/56),经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ANXA1及P19的表达高低与胆囊癌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黄疽指数无明显关系,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ANXA1及P19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6)。2.Western-blot法定量分析30例胆囊癌组织标本及30例胆囊良性组织标本中ANXA1蛋白灰度扫描与内参照β-actin蛋白灰度扫描相对比值平均值分别为0.7442±0.0528,0.1570±0.0326,二组数据经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织中P19蛋白灰度扫描与内参照β-actin蛋白灰度扫描相对比值平均值分别为0.0976±0.0299,0.7299±0.0874,二组数据经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ANXA1在PCG组织的阳性表达率越高,则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患者预后相对较差,生存期较短。2.P19蛋白在PCG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越高,则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生存期越短。3.ANXA1、P19蛋白在PCG组织中表达有明显差异,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PCG临床病理发展的参考指标之一。4. ANXA1及P19蛋白的表达情况均为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且二者之间的表达呈负相关,联合检测ANXA1及P19蛋白可望成为PCG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陈亚民,宋蔚青[7](2011)在《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各地相继开展了一些乳腺癌的相关基因及蛋白的检测项目,如ER、PR、HER-2、p53、Ki67等。但各个地区、各个医院检测内容却不尽一致,且临床上

马淑梅,孙少华[8](2008)在《P16和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新型抑癌基因P16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乳腺癌手术标本和25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阴性对照组)中P16和nm23-H1的表达,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P16的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m23-H1的阳性表达率在阳性组和对照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乳腺癌中,nm23-H1的阳性率在各临床分期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P16和nm23-H1的阳性率在各组织学分级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nm23-H1和P16的阳性表达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16和nm23-H1的表达状况有助于判断预后。*

陈鑫苹,符生苗,邓立群,蔡俊宏,马志超,王一鸣,李冬娜,梁茱[9](2008)在《鼻咽癌p16、p130/Rb2、nm23-H1基因mRNA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测鼻咽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6、p130/Rb2、nm23-H1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探讨其与鼻咽癌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p16基因mRNA检测采用生物素标记RNA探针的原位杂交技术;p130/Rb2、nm23-H1基因先提取鼻咽癌及鼻咽慢性炎症患者鼻咽部活检组织的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130和nm23基因mRNA含量。结果30例NPC标本原位杂交阳性13例,p16mRNA阳性表达为43.3%,3个高发家系的NPC标本无阳性表达,20例对照(鼻咽炎患者的标本)全部有p16mRNA阳性表达。鼻咽癌组p130和nm23-H1基因mRNA含量显着地低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值<0.05,p130和nm23-H1基因mRNA在癌组织中表达与慢性咽炎组织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鼻咽癌有无转移者其表达也有显着性差异。结论表明p16、p130/Rb2、nm23-H1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均呈低表达,提示p16、p130/Rb2、nm23-H1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对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行为有重要意义。

陈晓峰[10](2008)在《E-cadherin和nm23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发展中国家肺癌发病率最高的是中东,其次就是中国。本世纪初肺癌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肿瘤。但在本世纪,特别是本世纪中叶以后先是发达国家,以后在发展中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增高。目前肺癌在多数发达国家中,在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在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三位。人们预期到本世纪末,肺癌将占多数发达国家和其他国家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一、二位。据美国癌症协会(ACS)统计,在1998年美国肺癌死亡将占癌症死亡总数的28%~29%,所以是一个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到2005年中国肺癌的世界调整发病率男性估计为49.0/10万,女性为22.9/10万,肺癌发病人数增加12万。英国着名肿瘤学家Peto预测如果我国吸烟和空气污染不及时控制,到2025年我国每年肺癌发病人数将超过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由于缺乏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的方法,肺癌患者五年生存期总的来说低于15%。因此,研究肺癌的分子致病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转移抑制基因nm23、钙粘附因子E-Cadherin的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肺癌的术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探讨E-cadherin基因和nm23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E-cadherin基因和nm23基因突变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38例人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并以20例正常肺组织作对照。采用RT-PCR方法总共测定59例肺部手术患者标本的E-Cadherin mRNA和nm23 mRNA表达量,肺癌标本取其中53例;肺部良性病变5例;(癌旁)正常肺组织46例。根据手术、病理和影像学结果判断有无转移并确定分期,就E-cadherin mRNA和nm23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参数之间进行分析。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53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肿瘤组织和5例肺部其他良恶性病变组织的E-cadherin基因和nm23基因突变的情况。本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38例人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并以20例正常肺组织作对照。肺癌中nm23、nm23-H1表达水平(71.23±5.19%,64.98±5.72%)均明显低于癌旁肺组织(89.00±7.21%)和正常肺组织(90.66±6.78%)(P<0.05),肺癌中nm23、nm23-H1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的细胞分化程度、是否存在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nm23-H1高表达组术后3年及5年(78.81%及55.73%)生存率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21.42%及17.83%)(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影响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前4种因素依次为nm23-H1表达水平、TNM分期、淋巴结受侵状况和原发肿瘤大小。肺癌E-cadherin表达水平(41.48%)明显低于正常肺组织(73.12%)(P<0.05)。E-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的程度与肺癌的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而与肺癌的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吸烟与否均无明显关系(P>0.05)。E-cadherin高表达组(>40%)术后5年生存率(51.43%)明显高于低表达组(≤40%)的5年生存率(21.67%)(P<0.05)。在研究的53例肺癌中:男性40例(75.5%),女性13例(24.5%);年龄58.28±9.38岁;肿瘤大小:3.85±1.63cm;病理类型:腺癌24例(45.3%),鳞癌18例(34.0%),腺鳞混合癌9例(17.0%),肺泡细胞癌2例(3.8%);分化程度:以1级和1-2级为高分化,24例(45.3%),2-3级和3级为低分化,29例(54.7%);病理分期:Ⅰ期14例(26.4%),Ⅱ期13例(24.5%),Ⅲ期23例(43.4%),Ⅳ期3例(5.7%)。所有患者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经过RT-PCR法检测,E-cadherin和nm23 mRNA在肺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和肺部良性病灶中的表达阳性率无显着差异(P>0.05)。定量分析显示高分化、早期及淋巴结未转移的肺癌组织中E-cadherin和nm23 mRNA的表达量较中低分化、晚期及淋巴结已有转移的肺癌组织有显着增高(P<0.05或0.01)。随访结果提不E-cadherin和nm23 mRNA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无显着相关性(P>0.05)。PCR-SSCP的研究实验现示,检测53例非小细胞肺癌中,鳞癌22例(41.51%),腺癌18例(33.96%),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9.43%),腺鳞混合癌8例(15.09%)。其中Ⅰa期5例(9.43%),Ⅰb期8例(15.09%),Ⅱa期4例(7.55%),Ⅱb期17例(32.08%),Ⅲa期14例(26.42%),Ⅲb期4例(7.55%),Ⅳ期1例(1.86%);17例(32.08%)未见淋巴结转移-NO,21例(39.62%)有同侧肺门淋巴结转移-N1,14例(26.42%)有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并有1例(1.89%)发生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3。5例其它病变分别为:错构瘤1例,炎性假瘤1例,神经肉瘤1例,类癌2例。经PCR-SSCP检测,53例非小细胞肺癌中共有3例发生E-cadherin基因的突变,而无1例nm23基因发生突变,所有的非肺癌病例均未发生突变。发生E-cadherin基因突变的3例患者分别为:患者编号6:男性,48岁,鳞癌,T2N1MO;患者编号9:男性,62岁,鳞癌,T4N3MO;患者编号25:女性,58岁,腺癌,T2N2MO。在非小细胞肺癌与肺部其他病变之间,E-cadherin基因的突变无显着性差异。E-cadherin基因的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N分期越高者,发生E-cadherin基因突变的概率越高(P<0.005)。但与肿瘤的病理类型以及肿瘤的原发灶情况无关(P>0.05)。而nm23基因的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原发灶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等均无显着相关(P>0.05)。随访结果提示E-cadherin和nm23基因的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无显着相关性(P>0.05)。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得出结论nm23、nm23-H1在肺癌中起转移抑制基因的作用,它们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肺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E-cadherin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TNM分期呈负相关,其表达水平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经过RT-PCR法检测结论为E-cadherin和nm23基因mRNA的表达能够较好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但与预后及其他病理临床特征无显着相关性。PCR-SSCP的研究实验显示E-cadherin基因能够较好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相比之下nm23基因的突变较为少见,难以确定是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及其病理临床特征相关。

二、乳腺癌组织p16与nm23-H1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腺癌组织p16与nm23-H1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iR-146a表达特点及与分子分型相关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标本来源
    2 内容及方法
        2.1 随访
        2.2 实验内容和方法
        2.3 染色评分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MicroRNA-146a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2)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鼻咽癌生物标志物识别及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风险预测模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研究一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探寻鼻咽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的下载与预处理
        2.2 DEGs的识别
        2.3 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
        2.4 蛋白互作网络构建、模块分析及枢纽基因识别
        2.5 多个枢纽基因作为NPC联合诊断的ROC曲线
        2.6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DEGs的识别
        3.2 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
        3.3 蛋白互作网络构建、模块分析及枢纽基因识别
        3.4 多个枢纽基因作为NPC联合诊断的ROC曲线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疾病风险预测模型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的下载与预处理
        2.2 差异表达分析
        2.3 模型中自变量的筛选及多基因预测模型的构建
        2.4 多基因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中的验证
        2.5 探索HN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2.6 多基因预测模型风险得分与HN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7 多基因预测模型与各亚组HNSCC患者预后的关系
        2.8 统计分析
        2.9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502 例HNSCC患者的临床信息
        3.2 DEGs的识别及多基因预测模型的构建
        3.3 多基因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中的验证
        3.4 探索HN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3.5 多基因预测模型风险得分与HN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6 多基因预测模型与各亚组HNSCC患者预后的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鼻咽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nm23表达在NSCLC中的研究及PET/CT对其分期与放疗计划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nm23、EGFR、VEGF在 NSCL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仪器与试剂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靶向逆转nm23 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PET/CT对 nm23 表达的NSCLC分期和放疗计划的影响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实验观测指标
        1.4 统计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nm23 基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4)GOLIM4在人头颈部癌中的表达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MTA-1和nm23-H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和步骤
    1.3 实验结果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实验结果
    2.1 MTA-1在三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
    2.2 Nm23-H1在三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
    2.3 MTA-1、nm23-H1表达与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2.4 MTA-1、nm23-H1在宫颈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第三章 讨论
    3.1 MTA-1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3.2 .Nm23-H1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3.3 宫颈癌中MTA-1、nm23-H1蛋白表达相关性
    3.4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综述
    1.宫颈癌的描述
    2.MTA-1蛋白
    3.nm23-H1蛋白
    4.MTA-1和nm23-H1的相关性
    5.总结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6)Annexin A1和P19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免疫组化法检测 ANXA1、P19 蛋白的表达
    2. Western-blot 检测 ANXA1、P19 蛋白的表达
结果
    1.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2. Western-blot 检测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论文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7)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1.1 原癌基因
        1.1.1 HER-2基因
        1.1.2 C-myc基因
        1.1.3 AKT2
        1.1.4 Int-2基因
    1.2 抑癌基因
        1.2.1 p53基因
        1.2.2 p16、p21WAF1基因
        1.2.3 nm23基因
2 增殖与凋亡相关标志物
    2.1 PCNA
    2.2 Ki67
    2.3 MCM7
    2.4 cyclinD1基因
3 与侵袭和转移相关的因子
    3.1 细胞粘附分子CD44
    3.2 血管生成因子VEGF
    3.3 Cath-D
4 激素受体
5 特异性蛋白
    5.1 端粒酶
    5.2 PS2

(8)P16和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结果判定方法 [1, 2]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P16和nm23-H1的表达情况 (见表1)
    2.2 乳腺癌中P16和nm23-H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表2)
3 讨论
    3.1 nm23-H1的表达及其意义
    3.2 P16的表达及其意义
    3.3 P16与nm23-H1间的内在联系

(9)鼻咽癌p16、p130/Rb2、nm23-H1基因mRNA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实验方法
        1.2.1 p16 m RNA应用生物素标记RNA探计的原位杂交技术,
        1.2.2 p130 m RNA
2 结果
    2.1 p16 m RNA
    2.2 p130 m RNA
    2.3 nm23-H1 m RNA
3 讨论

(10)E-cadherin和nm23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转移抑制基因nm23及钙粘附因子E-Cadherin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术后转移预后关系的研究
    一 摘要
    二 研究的内容及研究进展
        (一)、转移抑制基因nm23和nm23-H1
        1. 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结构及其功能
        2. 肿瘤中nm23蛋白表达异常
        (二)、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
        1. 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的结构和功能
        2. 上皮钙粘附素在临床肿瘤病理研究的进展
        3. 上皮钙粘附素在体外实验研究的进展
    三. 研究的内容及研究结果
        (一). 肺癌术后转移及预后与转移抑制基因nm23和nm23-H1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二). E-cadherin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远处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表
第二部分 E-cadherin mRNA、nm23 mRNA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转移及病理间的相关性研究
    一. 摘要
    二.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前言)
    三. 研究完成的内容及研究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2.实验研究部分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四. 参考文献
    附图表
第三部分 PCR-SSCP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E-cadherin基因、nm23基因突变的研究
    一. 摘要
    二.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前言)
    三. 研究完成的内容及研究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研究部分
        3. 结果
        4. 讨论
        5.小结
    四.参考文献
    附图表
全文总结
综述一
综述二
申请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四、乳腺癌组织p16与nm23-H1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iR-146a表达特点及与分子分型相关预后分析[D]. 操榜.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2]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鼻咽癌生物标志物识别及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风险预测模型中的应用[D]. 汪丁建.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nm23表达在NSCLC中的研究及PET/CT对其分期与放疗计划的影响[D]. 夏露花.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4]GOLIM4在人头颈部癌中的表达及其机制的研究[D]. 高冬雪.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5]MTA-1和nm23-H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侯晓梅. 青岛大学, 2018(12)
  • [6]Annexin A1和P19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 辛国军. 宁夏医科大学, 2013(03)
  • [7]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陈亚民,宋蔚青.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04)
  • [8]P16和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马淑梅,孙少华. 青海医学院学报, 2008(03)
  • [9]鼻咽癌p16、p130/Rb2、nm23-H1基因mRNA表达研究[J]. 陈鑫苹,符生苗,邓立群,蔡俊宏,马志超,王一鸣,李冬娜,梁茱. 中国医疗前沿, 2008(13)
  • [10]E-cadherin和nm23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陈晓峰. 第二军医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p16和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相关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