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国企改革的关键

并购:国企改革的关键

一、并购重组:国企改革的关键(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葛佳鑫[1](2021)在《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风险控制分析——以汤臣倍健并购LSG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跨国并购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推向了高潮。然而跨国并购过程复杂、风险丛生,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文章以汤臣倍健跨国并购LSG为例,追溯了汤臣倍健从2018年高溢价收购LSG到2019年受到电商法冲击,公司业绩因计提巨额商誉减值惨遭"滑铁卢"的全过程。分析汤臣倍健首次海外并购所遭遇的行业政策风险以及控制措施,旨在为其他有意跨国并购的企业提出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建议。

王言[2](2021)在《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对国有企业并购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要素市场化配置在发展中被视为重点。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改革逐步加快,并购重组成为实现国企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但我国国企具有受政府干预的特殊属性,国企并购也同样受到政府推动的影响。经过实践发现,与民企相比,国企并购较多,但并购绩效仍然有待提升,故研究国企并购可能性及效果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国企改革中,越来越需要股东做出科学决策,机构投资者股东作为国企引入的重要股东类型,其对国企并购的影响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但现有相关研究大多只关注机构投资者股东个体,如持股比例高低,不能充分说明机构投资者股东为什么会对国企并购产生影响。本文进一步对机构投资者股东个体研究进行突破,考虑机构投资者股东间的关联关系,认为由同一机构投资者投资不同企业和同一企业受不同机构投资者持股相互交错会逐渐形成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机构投资者股东拥有更多的资源,可能会对国企并购产生更强的影响。论文在传统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复杂网络理论,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对国企并购可能性、并购完成率及并购绩效是否发挥了作用、为什么能够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本文通过归纳总结现有学者对并购可能性、并购完成率、并购绩效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机构投资者网络类型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和机构投资者股东影响企业并购等相关研究文献,根据复杂网络、委托代理、股东积极主义、信息不对称、资源和要素市场等相关基础理论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在构建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及界定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的基础上,从其参与国企治理的角度,研究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与国企并购可能性、并购完成率和并购绩效的关系,并找到国企并购动机、并购行为作为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影响国企并购可能性、并购完成率和并购绩效的作用路径,从融资约束、市场行情、内控有效性、信息不对称程度、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域金融发展程度等视角分析了其对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与国企并购可能性、并购完成率和并购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根据硏究结论,从机构投资者、其他投资者、上市国企、政策制定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并对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做出阐述。本文从定性方法入手,逐渐展开模型建立、实证分析等步骤,数据来自于国泰安(CSMAR)、同花顺i Fin D以及Wind数据库,指标变量经手工整理、计算得到,综合使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倾向值得分匹配(PSM)、Heckman两阶段自选择修正、工具变量、替代变量等方法对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大样本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降低了国企发生并购的可能性。相比于银行和保险,证券和基金网络中心性对国企并购发生的抑制作用显着;相比国企作为出售方式发起的并购,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更能显着降低国企作为买方发起并购的可能性。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通过减少第一、二类代理成本以及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从而降低国企并购发生的可能性。融资约束程度越小的国企,越有利于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抑制国企发起并购的可能性;不同市场行情对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降低国企并购可能性的影响较不明显。(2)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提高了国企并购的完成率。证券、基金、银行、保险网络中心性都对国企并购完成率产生显着正向影响,且相较于银行和保险,证券和基金网络中心性更有利于提高国企并购完成率;相较于中央国企,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有利于提高地方国企并购完成率。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主要是通过降低并购溢价实施行为从而增加国企并购的完成率,而不能通过减少关联并购决策行为对国企并购完成率的提高发挥作用。在内控存在缺陷的环境下,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对国企并购完成率提高作用将受到抑制;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的国企,越有利于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对国企并购完成率提高作用的发挥。(3)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提高了国企并购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相比于银行和保险,证券和基金网络中心性更有利于提高国企并购财务绩效;证券、基金、银行、保险网络中心性都有利于提高国企并购市场绩效;在中央国企样本中,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对并购财务绩效的提高作用不再显着。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通过降低国企行业同群并购决策行为和高杠杆并购实施行为,从而增加了国企并购财务绩效,而没有证据表明增加了国企并购市场绩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进一步提高国企并购绩效;相对于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可以更有效的提高金融发展程度低地区的国企并购财务绩效,相对于金融发展程度低的地区,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可以更有效的提高金融发展程度高地区的国企并购市场绩效。本文的研究意义和贡献在于:(1)理论意义。本文以国企并购和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为切入点,丰富了机构投资者股东参与国企治理、国企并购的相关理论。1)从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特征探讨机构投资者股东与国企并购可能性、并购完成率和并购绩效的关系,拓展了现有相关研究范围。2)以国企并购动机和并购行为的中介效应为视角,研究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与国企并购可能性、并购完成率和并购绩效的关系,对现有机构投资者股东参与国企并购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3)围绕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与国企并购可能性、并购完成率和并购绩效关系的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进行探讨,丰富了现有相关研究内容。(2)现实意义。1)为降低国企盲目并购、提升国企并购完成率和并购绩效提供解决路径,从而有助于国企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进一步改革实践;帮助国企高管层判断是否引入机构投资者股东、怎样引入机构投资者股东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2)试图引导广大投资者更好的理解机构投资者股东及其网络位置对国企并购的作用以及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的角色,有助于投资者知晓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特征对国企并购动机、并购行为和并购发生及效果的影响,为投资者进行有效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建议。本文创新性在于:(1)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是否影响国企并购可能性、并购完成率和并购绩效,并对机构投资者股东异质性进行划分,进一步丰富了本文研究结论。(2)实证研究了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与国企并购动机和并购行为的关系,找到了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影响国企并购可能性、并购完成率和并购绩效的作用路径,解释了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为什么能通过国企并购动机和并购行为影响国企并购发生及效果的问题。(3)提出融资约束、市场行情、内控有效性、信息不对称程度、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域金融发展程度是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对国企并购可能性、并购完成率、并购绩效的内在和外在影响因素,解决了如何通过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进一步降低国企盲目并购、提高国企并购完成率和并购绩效的问题。(4)系统、全面、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国企并购动机和并购行为分类问题,为今后机构投资者股东参与国企并购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同时提供了相关研究的数据支撑。

李璐[3](2021)在《国药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路径及绩效研究》文中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混合所有制经济确定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制度表现形式,鼓励多种所有制交叉融合,标志着国企混改进入了“深水区”。国企混改的形式经过实践的探索不断完善,主要包括引入民间资本、并购重组、发展员工持股以及与之相关的市场化治理机制改革等。医药行业具有充分竞争性,在新医改政策的影响下,行业增速一度放缓,因此在混改工作中充当着排头兵。虽然近年来研究医药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文章很多,但多是针对单一混改行为,综合性与可借鉴性较差,对某一企业系列混改活动的研究并不多见。国药控股是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样本企业,混改工作充分而全面,混改成果显着,研究该典型企业系列混改动因、路径及绩效对深入理解混改政策演变、帮助有混改意向的企业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工作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选择国药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案例,对其混改的政策背景、行业发展背景及动因进行分析,梳理其自成立以来主要的混改路径,并依据竞争性国企绩效评价的方法从五个维度对其混改绩效进行评价。通过研究发现:(1)国药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主要有混改政策的支持、医药流通行业改革及企业内部持续发展需要;(2)国药控股混改的主要路径为引入民间资本、并购重组及引入员工持股。此外,国药控股还完善了配套的现代治理机制;(3)国药控股混改活动从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管理绩效,促进了经营增长和资产质量的提升,但仍存在混改活动中过于依赖债务融资导致资产负债率过高、财务风险偏大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引进战略或财务投资者、加强应收账款与现金流的管控、完善公司的信用与应收账款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对策,希望能够对国药控股接下来完善混改措施,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提供有益帮助。也希望通过对国药控股混改案例的研究为同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其他国有企业后续开展混改活动,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施文婧[4](2021)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企并购民企动因及绩效的案例研究》文中指出自十八大提出积极发展“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企业改革的政策文件,旨在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发展,促使企业内部效率提升,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在混合所有制政策引导下,中央地方国有企业围绕“引入战投、员工持股,并购重组等”方式先后进行改革,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从经营业绩和产业布局看,混合所有制贡献突出。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并购已经成为优化国有企业布局、产业结构,提高资产利用率,开展战略投资的有效手段。目前,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多集中于民营资本参与国企,而针对涉及重要资源的领域,国企入股民企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国企混改框架确定后,民营企业在经历了国资控股后,产生的控股效果已经显现。因此,本文以“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为切入点,结合有关改革、并购的相关文献和理论知识展开研究。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企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索出并购与改革的关系,分析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的动因及所产生的绩效。为涉及重要经济产业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完善了混合所有制经济领域的案例研究。在具体研究中,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上海国资委旗下的一家大型国企S公司,它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拥有完整产业链的核电装备公司。从主并方角度,分析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S公司并购民企T科技公司的动因、绩效以及整合效果。借助事件分析法分析得到S公司并购T科技短期超额收益提高,实现了正的并购绩效。采用传统的财务指标法对并购前后的财务成果及经营状况进行对比。通过功效系数法研究S公司并购T科技前后的财务综合绩效发现,并购后S公司财务绩效整体处于上升趋势。通过分析并购完成后的整合效果,发现S公司通过并购T科技,在市场份额、发展战略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但在人力资源整合方面有所欠缺。最后,探明此次的并购是基于S公司本身的战略目标和产业发展需求,更是政策方面的引导与支持。由于国内制造业大多企业存在资源配置、产能过剩等问题,在降杠杆的背景下,未来这种并购现象仍会增加。本文通过总结混改背景下,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国企并购民企的经验,提出相关建议,为接下来涉及国家重要资源,重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国企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吴梦琦[5](2020)在《云南旅游央企化债务风险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国企负债率居高不下,债务风险日益严重。2017年11月底,国企负债额已超过百亿,总计为100.08万亿元,且其增速迅猛,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国企负债已高达430亿元。短短两年内,国企负债总额翻了两番。国企高负债率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而体制问题是造成国企高负债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国企改革进程。随着深化国企改革政策的推行,我国再度掀起国企股改浪潮。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随后国家提出精简央企数量,对国有企业进行“瘦身健体”,通过淘汰一部分“僵尸企业”,提升国企整体运营效率。基于此,央企与地方国企进行战略化合作成为企业普遍接受的改革方式。云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截至2019年底,云南省已有多家地方国有企业与央企进行了战略合作,主要合作形式为央企并购地方国企。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对自身增长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并购是企业进行快速扩张的方法之一。而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化解与国有企业改革乃一体两面,降低国企杠杆率、减轻企业债务负担,改革方能稳健推进;同时国企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又恰是债务风险产生的根源,两者紧密相关。因此通过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途径可为国企债务风险化解赢得缓冲时间。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云南旅游央企化前后债务风险变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地方国企央企化是否有利于缓解地方国企的债务风险。本文从债务总额、债务来源以及期限结构三个角度直观地分析云南旅游债务风险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央企化后云南旅游的债务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具体表现为债务总额下降;债务来源趋于多元化,分散了债务风险;债务期限结构也得以优化,长期借款比例增加,短期借款比例减少。其次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累计超额收益率(CAR)来度量市场反应,研究考察自发布与央企合作公告这一事件以来,云南旅游前后10天的市场反应。研究表明,CAR在云南旅游央企化后10天内均显着为正,可见资本市场对于云南旅游成为央企后的表现抱着积极态度,更加看好企业今后的发展。同时云南旅游向外界传递了利好信息,以此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也有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营运能力指标分析云南旅游央企化前后的财务情况,研究表明云南旅游在大型央企华侨城的管理模式下,其财务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转,特别是在偿债能力方面,通过一系列的资本手段,云南旅游获取了大量资金,为其偿还了大量债务。为进一步检验结论,本文采用综合指标分析法,利用Bathory模型和Z值模型衡量债务风险,研究云南旅游央企化前后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研究表明,云南旅游在央企化后债务风险有所降低,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也在减小,这表明云南旅游央企化后债务风险的整体情况有所缓解。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现状的分析,阐述高债务风险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危害,继而从地方国企央企化的治理角度出发,探讨国企债务风险化解问题。通过案例研究,深入分析了地方国企央企化后的债务风险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央企化缓解地方国企债务风险的具体路径,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文献参考,并为国企改革过程中如何防范及缓解债务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史佳祎[6](2020)在《国企改革背景下宝钢并购武钢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钢铁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投资拉动作用大、吸纳就业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钢材市场需求下降,2015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仅为67%,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尤为突出。为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我国政府在国企改革中提出要通过业务重组,吸收合并等方式进行专业化整合,以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国务院提出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钢铁产业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利用效率。在此背景下,宝钢于2016年6月26日对武钢开始实施并购,并购后的宝钢股份绩效是否提升有待研究。本文以宝钢并购武钢为案例,对其并购绩效进行评价。首先介绍并购双方基本概况,分析了宝钢并购武钢的背景及动因,并介绍了双方并购的历程和方案,然后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对宝钢并购武钢的绩效进行分析,一是通过事件研究法对宝钢股份并购前后的市场绩效进行评价,发现宝钢股份的股价波动不大,其市场绩效并不显着;二是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宝钢股份并购前后的财务绩效进行横向分析,发现并购当年绩效显着上升,之后有所下降,接着采用财务指标法纵向分析宝钢股份并购前后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与偿债能力;三是从创新能力和产销情况分析宝钢股份的非财务绩效,发现宝钢股份并购后产销情况良好,无库存积压。研发投入在并购后大幅增加,但是研发产出却不升反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结论与建议,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并购提供参考价值。

董少明[7](2020)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文中研究指明并购重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从过去国有企业激发活力,实现扭亏为盈和发展壮大,到当下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购重组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演进的大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规律,在历史演进的分析中重新认识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意义和作用,以更好的指导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改革实践。基于此,本论文尝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遵循“理论分析——历史演进——实证研究——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研究。论文首先梳理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相关文献、理论,从而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着重从历史演进的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发展的起步阶段(1984—1991)、转型阶段(1992-2002)和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剖析各个阶段的背景、特点和成效;其次,论文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实证检验和绩效评价,总结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成绩,剖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进一步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影响因素;最后,论文借鉴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原则、目标和模式,厘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体定位和政府作用,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提升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对策建议,尤其要加强“顶层设计”,强调“法治企业”,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和破产清算体系,以及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和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古智荣[8](2020)在《混改背景下兖州煤业跨国并购动因及经济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各行业国企纷纷响应政策号召进行体制经济的改革,并富有成效,然而对于资源型国企而言,市场化机制改革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原因在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国际舞台中适应不同的经济环境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也是长期以来摆在资源国企面前的现实问题。在这个背景下,一个值得探索的实践性问题由此产生,即如何帮助海外资源国企实现自身脱困提质增效从而强化竞争力,其中的核心问题便是,海外实施混改能为国企带来什么?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海外缺乏政策支持情况下是否适用?海外国企实施混改能否借鉴国内的有效模式?通过实施混改的海外国企能否实现预期的改革效果?当前国内外专家研究更多围绕本土国企改革进行讨论,对海外实践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向指引。基于此,本文结合兖州煤业跨国并购实施混改的案例,通过梳理有关文献和理论,构建适合具体情况的分析框架,究其动因、改革模式及带来的经济效果,试图从实践行为中总结当前国企海外实施混改的相关借鉴。首先,本文从研究背景出发,提出论文研究的主体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通过梳理海内外研究学者有关混改的相关文献,结合相关理论基础,从而奠定本文多角度的经济效果分析框架;接着,针对兖州煤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剖析其海外实施混改的动因,通过分析其海外混改的路径评价其可行性,并应用分析框架评价兖州煤业由此带来的经济效果;最后,基于前文分析结果得出相关结论,以期赋予类似国际化经营企业启发性思考,从而以点到面引出针对国企混改的相关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探索资源国企海外实施混改的动因及经济效果,对潜在风险进行揭示,并依据前文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旨在丰富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资源国企海外落实改革工作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其实现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王紫薇[9](2020)在《国企借壳上市的动因与交易设计研究 ——以越秀金控借壳广州友谊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实务届和理论界的热点。自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掀起了国企改革的浪潮,地方政府也愈加意识到资本市场对于国企改革的重要性,纷纷围绕现有上市平台开展国资整合。国企借壳上市方案层出不穷,却并非所有的重组上市都实现了其预期目标,不少案例在改革的过程中受阻失败或是偏离行动初衷导致最终效果不佳。在此背景下,广州市国资委下属的越秀金控却不仅成功地实现了借壳上市,成为了首家地方金控上市平台,还在借壳过程中一箭三雕地完成了推动国企改革、助力地方经济的多重目标。因此,本文想通过“目标-行动-结果”的分析框架全面地剖析越秀金控借壳案,发现其成功经验、挖掘其方案亮点、完善其不足之处,进而补充相关研究,为拟上市国企和地方国资改革提供启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越秀金控借壳案是在实控人广州市政府推动下完成的,因此其在计划之初就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扩大品牌区域优势的微观目标外,明确了推进国企改革、提升地方金融实力的宏观目标。并在交易结构设计时利用国企特殊的关联方规定和实控人权力有倾向性地选择借壳对象和融资对象,压低交易对价和新股发行价格,同时抽离实业搭建控股平台和无偿划转延长控制链,进而确保借壳初衷的实现。而正是国资委的统筹规划和越秀金控对交易方案的巧妙设计,造就了此次借壳案的成功,使其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并且在上市当年财务绩效表现优异,行业排名迅速上升。但主业广州证券的战略失误抵消了其他金融业务的快速增长,拖累了17年后的业绩,也提示了国有企业应将资本运作和经营战略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化地实现资本运作的初衷。最后,本文在尾章就上述分析和发现,总结了2个层面、6大启示,提出了“政府的适当干预对于国企资本运作目标的实现有积极作用”的结论,并就本文不足之处为后续研究方向提供了建议。

魏瑶[10](2019)在《神华国电合并重组的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两年,我国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途,中央工作组明确提出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掀起了兼并重组的浪潮,然而这些企业进行合并重组却面临重重困难,特别是合并重组后资本运营水平一直是困扰合并绩效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合并重组的效果。能源行业是国企改革的重点,尤其是煤炭和电力行业问题突出,因此,解决好煤炭和电力两者间的矛盾就成了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做好合并重组工作对国企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神华国电合并重组作为国企能源改革第一例,研究其合并重组前后的财务绩效具有重要价值,对国企改革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推动企业重组有关键的实践指导作用。在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财务指标法和杜邦分析法,对神华国电合并重组这一案例进行分析,系统归纳了合并重组的动因和过程;通过收集整理2016年第一季度到2019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数据,对两家企业合并重组前后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进行财务指标分析;再结合杜邦分析法进行比较,探究合并重组前后两家企业财务绩效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企业在合并重组后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因此,从整体上看此次两家央企的合并重组是成功的,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经营实力,促进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也给未来其他企业的合并重组提供了良好的标杆。

二、并购重组:国企改革的关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并购重组:国企改革的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1)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风险控制分析——以汤臣倍健并购LSG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案例介绍
    1.1 并购双方简介
    1.2 并购动因
    1.3 并购过程
    1.4 并购后业绩变脸
2 政策风险控制分析
    2.1 电商法的颁布对汤臣倍健跨国并购所带来的行业政策风险
    2.2 汤臣倍健未能成功防范行业政策风险的原因
    2.3 汤臣倍健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3 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应如何应对行业政策风险
    3.1 跨国并购前密切关注与标的企业相关行业政策
    3.2 签订对赌协议
    3.3 加强并购整合
4 结束语

(2)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对国有企业并购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
        1.2.2 并购可能性、完成率及绩效
        1.2.3 并购动机和并购行为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创新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创新点
    1.5 文章结构安排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并购可能性、完成率及绩效的相关研究
        2.1.1 并购可能性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2.1.2 并购完成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2.1.3 并购绩效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2.2 机构投资者网络类型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
        2.2.1 机构投资者网络类型分析
        2.2.2 机构投资者网络产生的经济后果
    2.3 机构投资者股东与国企并购的相关研究
        2.3.1 机构投资者股东与一般企业并购
        2.3.2 机构投资者股东与国企并购
    2.4 文献评述
3 理论基础
    3.1 复杂网络理论
    3.2 委托代理理论
    3.3 股东积极主义理论
    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3.5 资源和要素市场理论
4 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的构建及分析
    4.1 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形成机制
    4.2 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二模网络构建
    4.3 机构投资者一模网络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对国企并购可能性的影响
    5.1 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2 模型构建、变量选择与说明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主回归结果与分析
        5.3.4 内生性分析
    5.4 异质性分析
    5.5 机制作用分析
    5.6 拓展性分析
    5.7 稳健性检验
    5.8 本章小结
6 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对国企并购完成率的影响
    6.1 研究假设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2.2 模型构建、变量选择与说明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1 描述性统计
        6.3.2 相关性分析
        6.3.3 主回归结果与分析
        6.3.4 内生性分析
    6.4 异质性分析
    6.5 机制作用分析
    6.6 拓展性分析
    6.7 稳健性检验
    6.8 本章小结
7 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对国企并购绩效的影响
    7.1 研究假设
    7.2 研究设计
        7.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7.2.2 模型构建、变量选择与说明
    7.3 实证结果与分析
        7.3.1 描述性统计
        7.3.2 相关性分析
        7.3.3 主回归结果与分析
        7.3.4 内生性分析
    7.4 异质性分析
    7.5 机制作用分析
    7.6 拓展性分析
    7.7 稳健性检验
    7.8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性建议
    8.3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国药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路径及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的相关研究
        1.3.3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的相关研究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2.1.2 战略投资者
        2.1.3 股权激励
        2.1.4 国有企业分类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所有制改革理论
        2.2.2 产权理论
        2.2.3 公司治理理论
        2.2.4 激励理论
3 国药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环境及动因分析
    3.1 国药控股基本情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主营业务
        3.1.3 行业地位及主要竞争者
    3.2 国药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环境
        3.2.1 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发展
        3.2.2 医药流通行业改革
    3.3 国药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
        3.3.1 调整股权结构,引资增效
        3.3.2 并购重组,扩展市场
        3.3.3 员工参与共治,保留优秀人才
        3.3.4 共同治理,缓解利益冲突
4 国药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分析
    4.1 变革所有制结构
        4.1.1 引入战略投资者复星医药
        4.1.2 上市融资,加深股权混合度
        4.1.3 引入战略投资者沃博联
    4.2 并购与资产重组
        4.2.1 对外并购
        4.2.2 对内资产重组
    4.3 激励员工
        4.3.1 国药控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概述
        4.3.2 限制性股票授予及解锁情况
    4.4 混改关键配套措施——构建现代治理机制
        4.4.1 改变传统国企治理架构
        4.4.2 战略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
        4.4.3 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
5 国药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评价
    5.1 盈利能力很强
        5.1.1 营业收入与利润
        5.1.2 净资产收益率
    5.2 管理水平较高
        5.2.1 管理费用率
        5.2.2 治理层及高管层背景
        5.2.3 行业影响
    5.3 经营增长
    5.4 资产周转顺畅
        5.4.1 存货周转率
        5.4.2 总资产周转率
    5.5 债务风险较高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4)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企并购民企动因及绩效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存在的不足
    1.5 国内外文献综述
        1.5.1 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1.5.2 企业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5.3 国有企业并购的研究
        1.5.4 文献总结评述
2 企业并购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企业并购概述
        2.1.1 企业并购的概念
        2.1.2 企业并购的类型
        2.1.3 企业并购绩效的概念
    2.2 企业并购的相关理论
        2.2.1 市场势力理论
        2.2.2 协同效应理论
        2.2.3 代理理论
        2.2.4 资源基础理论
        2.2.5 多元化理论
    2.3 企业并购动因与并购绩效
        2.3.1 规模效应动因与并购绩效
        2.3.2 资源基础动因与并购绩效
        2.3.3 代理问题与并购绩效
        2.3.4 多元化并购动因与并购绩效
3 国企改革和资本市场并购状况分析
    3.1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历程
    3.2 国内并购市场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3.2.1 产业结构矛盾凸显
        3.2.2 资本市场开辟并购融资渠道
        3.2.3 政策支持并购重组
    3.3 并购重组与改革的内在联系
    3.4 国内资本市场上并购特征分析
        3.4.1 并购交易数量及金额概况
        3.4.2 并购行业分析
4 S国企并购T科技的案例介绍
    4.1 案例公司选取及案例公司的背景介绍
        4.1.1 选取S公司并购T科技的原因
        4.1.2 S公司和T科技的背景介绍
    4.2 S公司并购T科技公司的并购过程
    4.3 案例分析方法的选择
        4.3.1 绩效评价方法
        4.3.2 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5 S国企并购T科技的案例分析
    5.1 S公司并购T科技的动因分析
        5.1.1 规模效应:依托优势资源,做大做强
        5.1.2 战略指引:T科技光热发电项目有助于S公司战略转型
        5.1.3 协同效应:优化资源配置,带来产业协同
        5.1.4 政策导向: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国企改革
    5.2 事件分析法下S公司并购T科技的绩效分析
        5.2.1 确定事件日、事件窗口期
        5.2.2 建立市场预期收益率模型
        5.2.3 计算收益率
    5.3 财务指标法下S公司并购T科技的绩效分析
        5.3.1 偿债能力分析
        5.3.2 营运能力分析
        5.3.3 盈利能力分析
        5.3.4 发展能力分析
    5.4 功效系数法下S公司并购T科技的财务综合绩效分析
        5.4.1 评价方法
        5.4.2 评价标准
        5.4.3 基础指标、修正指标计分与评价
    5.5 S公司并购T科技后的整合效果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S国企并购T科技实现协同效应
        6.1.2 S国企并购T科技实现战略转型
        6.1.3 S国企并购T科技为国企并购提供借鉴
    6.2 研究启示
    6.3 相关建议
        6.3.1 加强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
        6.3.2 科学制定并购重组规划
        6.3.3 加强研发与人才队伍建设
        6.3.4 合理发挥政府在国企并购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5)云南旅游央企化债务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目的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存在的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企改革
        2.1.2 企业债务风险
        2.1.3 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
        2.1.4 地方国企央企化
    2.2 基本理论
        2.2.1 并购动因理论
        2.2.2 杠杆效应理论
        2.2.3 债务期限结构理论
        2.2.4 债务风险评价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企业债务风险及影响因素
        2.3.2 国企债务风险化解研究
        2.3.3 并购对国企业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
        2.3.4 研究文献评述
第三章 案例介绍
    3.1 案例选择——并购参与方基本情况
        3.1.1 并购方——华侨城集团简介
        3.1.2 被并购方——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3.1.3 云南旅游被华侨城集团并购简介
    3.2 云南旅游央企化动因分析
        3.2.1 华侨城方
        3.2.2 云南旅游方
        3.2.3 云南政府方
    3.3 云南旅游债务情况分析
        3.3.1 债务总额分析
        3.3.2 债务来源结构分析
        3.3.3 债务期限结构分析
第四章 云南旅游央企化后债务风险分析
    4.1 事件研究法下云南旅游央企化后市场反应分析
        4.1.1 研究设计
        4.1.2 研究结果分析
    4.2 云南旅游央企化前后债务风险财务指标分析
        4.2.1 债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4.2.2 偿债能力分析
        4.2.3 盈利能力分析
        4.2.4 发展能力分析
        4.2.5 营运能力分析
    4.3 云南旅游央企化后债务风险综合指标分析
        4.3.1 Bathory模型法
        4.3.2 Z值模型法
    4.4 云南旅游央企化缓解债务风险的机制
        4.4.1 优化内部结构,整合企业资源
        4.4.2 缓解代理问题,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4.5 研究结论
第五章 防范及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建议
    5.1 企业应提高风险意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5.2 建立健全国企管理体制,积极引导企业战略改革
    5.3 严格把控国企债务救助标准
    5.4 债务化解可从央地合作角度考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6)国企改革背景下宝钢并购武钢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并购动因
        1.2.2 并购绩效研究
        1.2.3 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1.2.4 钢铁产业现状研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1.4.1 技术路线图
        1.4.2 可行性分析
    1.5 创新点及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协同效应理论
        2.1.2 代理理论
        2.1.3 市场势力理论
        2.1.4 规模经济理论
        2.1.5 交易费用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并购相关概念
        2.2.2 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第3章 宝钢并购武钢案例介绍
    3.1 并购双方概况
        3.1.1 并购方
        3.1.2 被并购方
    3.2 并购背景及动因
        3.2.1 并购背景
        3.2.2 并购动因
    3.3 并购历程及方案
        3.3.1 并购历程
        3.3.2 并购具体方案
        3.3.3 并购后的股权结构
第4章 宝钢并购武钢短期市场绩效评价
    4.1 研究步骤
        4.1.1 确定事件
        4.1.2 确定市场预期收益率
        4.1.3 计算超额收益率与累计超额收益率
    4.2 实证分析
        4.2.1 超额收益率
        4.2.2 累计超额收益率
        4.2.3 统计检验
第5章 宝钢并购武钢长期财务绩效评价
    5.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横向分析
        5.1.1 研究步骤
        5.1.2 实证分析
    5.2 基于财务指标法的纵向分析
        5.2.1 经营能力
        5.2.2 盈利能力
        5.2.3 发展能力
        5.2.4 偿债能力
第6章 宝钢并购武钢非财务绩效评价
    6.1 产销情况
    6.2 创新能力
        6.2.1 研发投入
        6.2.2 研发产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一、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范畴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基本概述
        一、研究范畴界定
        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动因分析
        三、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类型
    第二节 企业并购重组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资本流动与资本集中理论
        二、现代西方企业重组理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二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起步阶段(1984-1991)
    第一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现实背景——国有企业普遍亏损
        二、理论背景——对“两权分离”的认识突破
    第二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企业兼并的目标转向自觉优化经济结构
        二、交易的自发性与政府干预并存
        三、兼并方式以承担债务式和出资购买式为主
        四、局部产权交易市场开始兴起
    第三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地方探索
        一、成都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二、武汉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三、保定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第三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转型阶段(1992-2002)
    第一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中国经济制度环境的变迁
        二、企业重组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三、各类市场体系的建立
        四、国企脱困和国企改革任务
    第二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产权市场普遍兴起
        二、企业并购的规模逐步扩大
        三、政府积极参与引导
        四、上市公司并购成为热点
        五、部分中国企业开始参与跨国并购
        六、外商并购国有企业成为新景观
    第三节 转型阶段的并购重组成效
        一、国企成功脱困
        二、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利用国内国外资本市场
第四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
    第一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中国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
        二、鼓励混合所有制发展
        三、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第二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战略并购成为企业并购的重点
        二、国企大型跨国企业的出现
        三、以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为主
    第三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取得的成效
        一、国企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
        二、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三、国有企业治理规范化
第五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制度演进:绩效、问题与成因
    第一节 国企并购重组取得的辉煌成绩
        一、优化了产业布局,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二、提高了资产证券化率,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三、盘活了国有资产,提升了国有企业经营绩效
    第二节 国企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
        一、并购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二、并购支付方式和融资渠道单一
        三、盲目规模扩张与多元化转型并存
        四、标的公司资产质量差导致并购效率低下
        五、并购双方缺乏深层次整合
        六、海外并购重组困难重重
    第三节 国企并购重组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并购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政府“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
        三、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尚不发达
        四、企业自身条件缺乏
第六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国有企业并购下政府与国企高管的行为动机分析
        二、国企高管行为影响并购绩效的研究假设
    第二节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一、变量选择
        二、数据来源
    第三节 数据描述性分析
        一、主要变量统计描述
        二、变量趋势分析
    第四节 计量模型设定
        一、实证基本模型设定
        二、面板数据模型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面板数据模型形式检验
        二、计量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第七章 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二节 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一、日本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三节 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一、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及教训
        一、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教训
第八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目标与模式
    第一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时代特征
        一、通过调整结构来优化供给侧的重组方式
        二、在重组中解决亏损企业与多余的产能
        三、并购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步进行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
        一、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国有企业竞争力
        二、在国企并购重组中推进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在国企并购重组中促进产能的优化配置
    第三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目标导向
        一、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
        三、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第四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模式
        一、横向重组模式
        二、纵向重组模式
        三、混合重组模式
        四、策略联盟重组模式
第九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主体定位与政府作用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主体分析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不宜作为国企并购重组的主体
        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凸显优势
        三、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第二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一、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正面效应
        二、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负面效应
    第三节 政府在国企并购重组中的角色定位
        一、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政策引导者
        二、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宏观调控者
        三、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信息中介者
        四、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服务者
        五、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具体监督者
    第四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制度创新
        一、保持国有资产管理权的独立性
        二、完善法律制度
        三、营造公平竞争的并购重组环境
        四、制定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战略规划和指导政策
第十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指导思想
        一、深化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顶层设计
        二、强化并购重组的理念共识
        三、明确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第二节 强调“法治企业”,突出国企总法律顾问作用
        一、全面打造法治企业
        二、深化国有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第三节 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及破产清算体系
        一、建立健全产权保护体系
        二、构建破产清算体系
    第四节 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
        一、加快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二、完善资本市场退市制度
        三、健全资本市场推动并购重组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 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一、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发挥社会托底作用
        二、加大失业救助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三、完善再就业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再就业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混改背景下兖州煤业跨国并购动因及经济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及预期贡献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概述
        2.1.1 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概念界定
        2.1.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实施途径
    2.2 当前我国国企实施混改现状及跨国并购情况
    2.3 国有企业实施混改有关绩效的界定
    2.4 理论基础
        2.4.1 协同效应理论
        2.4.2 规模经济理论
        2.4.3 市场势力理论
        2.4.4 资源获取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改背景下兖州煤业跨国并购案例背景概述
    3.1 有关各方背景概况
        3.1.1 兖州煤业简介
        3.1.2 兖煤澳洲情况介绍
        3.1.3 嘉能可相关情况概述
        3.1.4 联合煤炭公司基本情况
    3.2 兖州煤业澳洲经营状况及困境分析
        3.2.1 行业高位连续并购质量欠佳的资产
        3.2.2 长期举债扩张致使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3.2.3 公司经营不善且财务费用高昂
        3.2.4 国有股权高度集中导致上市平台功能丧失
        3.2.5 补救措施不具有存续性
    3.3 兖州煤业以并购重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混改概述
        3.3.1 兖州煤业以并购重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海外实施混改过程
        3.3.2 兖煤澳洲实施混改后股权架构及相关安排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改背景下兖州煤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
    4.1 实现资产收购并促使产权优化和弥补市场化缺陷
    4.2 发挥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4.3 有助于拓宽销售渠道及满足市场环保需求
    4.4 通过资源整合提升亚太市场的话语权与定价权
    4.5 基于全球化布局的需要
第五章 混改背景下兖州煤业跨国并购经济效果分析
    5.1 短期市场反应分析
        5.1.1 股价变动分析
        5.1.2 超额收益率变动分析
    5.2 基于协同效应理论的指标体系分析
        5.2.1 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5.2.2 管理协同效应分析
        5.2.3 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5.3 基于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整体财务绩效分析
    5.4 非财务整合效益分析
        5.4.1 资源储备和市场占有
        5.4.2 基建设施及运输网络
        5.4.3 社区保障和潜在发展能力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案例启示和建议
    6.1 兖州煤业案例启示
        6.1.1 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帮助海外国企脱困提质增效
        6.1.2 以并购重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开拓海外市场的有效模式
        6.1.3 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均衡各方利益
        6.1.4 持续加强后续资源整合与经营协作带来的经济效果
    6.2 相关对策建议
        6.2.1 国有企业海外扩张应合理选择并购标的
        6.2.2 国有企业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创设混改途径
        6.2.3 恰当遴选引入的战略合作者
        6.2.4 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机制建立
        6.2.5 积极履行助力混改增益成效的社会责任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国企借壳上市的动因与交易设计研究 ——以越秀金控借壳广州友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2 资源流动理论
        2.1.3 终极产权理论
    2.2 文献回顾
        2.2.1 借壳上市动因研究
        2.2.2 借壳上市方式研究
        2.2.3 借壳上市绩效研究
        2.2.4 文献述评
3 案例介绍
    3.1 案例背景
        3.1.1 国资加速整合背景
        3.1.2 金融混业发展概况
        3.1.3 传统百货基本态势
    3.2 参与主体介绍
        3.2.1 越秀金控基本情况
        3.2.2 广州友谊基本情况
        3.2.3 金控百货规模对比
    3.3 间接上市过程介绍
        3.3.1 首轮资产注入
        3.3.2 并购后内部调整
        3.3.3 核心资产再收购
        3.3.4 资产置出
4 案例分析
    4.1 借壳上市动因分析
        4.1.1 市国资委:深入推进国企改革
        4.1.2 广州政府:提升地方金融实力
        4.1.3 越秀金控: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4.1.4 越秀金控:扩大品牌区域优势
    4.2 上市路径及交易设计分析
        4.2.1 越金上市路径优势分析
        4.2.2 资产注入方案特征分析
        4.2.3 定向增发方案特征分析
        4.2.4 组织结构调整特征分析
        4.2.5 本节小结及可推广性分析
    4.3 上市前后绩效分析
        4.3.1 短期市场反应分析
        4.3.2 长期财务绩效分析
5 启示与结论
    5.1 对于国企借壳上市的启示
    5.2 对于地方国企改革的启示
    5.3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神华国电合并重组的财务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合并重组
        2.1.2 财务绩效
        2.1.3 合并重组的财务绩效
        2.1.4 财务绩效的评价指标
    2.2 理论基础
        2.2.1 并购效率理论
        2.2.2 协同效应理论
        2.2.3 规模经济理论
        2.2.4 业务整合理论
3 神华国电合并重组的动因与方案
    3.1 合并重组前后企业概况
        3.1.1 合并重组前企业概况
        3.1.2 合并重组后企业概况
    3.2 合并重组的动因分析
        3.2.1 合并重组的外因
        3.2.2 合并重组的内因
    3.3 合并重组的过程及整合方案
        3.3.1 合并重组的过程
        3.3.2 合并重组业务整合内容
4 神华国电合并重组的财务绩效分析
    4.1 财务绩效指标分析
        4.1.1 盈利能力分析
        4.1.2 偿债能力分析
        4.1.3 营运能力分析
        4.1.4 发展能力分析
    4.2 基于杜邦体系的财务效应分析
        4.2.1 销售净利润率分析
        4.2.2 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4.2.3 权益乘数分析
        4.2.4 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5 神华国电合并重组财务绩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5.1 神华国电合并重组财务绩效存在的问题
    5.2 提升财务绩效的对策建议
        5.2.1 提升合并重组财务绩效的政策建议
        5.2.2 提升合并重组财务绩效的策略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并购重组:国企改革的关键(论文参考文献)

  • [1]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风险控制分析——以汤臣倍健并购LSG为例[J]. 张强,葛佳鑫. 当代会计, 2021
  • [2]机构投资者股东网络中心性对国有企业并购的影响研究[D]. 王言.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国药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路径及绩效研究[D]. 李璐.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4]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企并购民企动因及绩效的案例研究[D]. 施文婧.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5]云南旅游央企化债务风险分析[D]. 吴梦琦.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国企改革背景下宝钢并购武钢绩效研究[D]. 史佳祎.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7]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D]. 董少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0)
  • [8]混改背景下兖州煤业跨国并购动因及经济效果研究[D]. 古智荣.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9]国企借壳上市的动因与交易设计研究 ——以越秀金控借壳广州友谊为例[D]. 王紫薇. 暨南大学, 2020(04)
  • [10]神华国电合并重组的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 魏瑶.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并购:国企改革的关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