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一、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指标系统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英[1](2021)在《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文中指出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产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地区经济。棉花产量从2000年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到2010年的“半壁江山”再到2019年的“一枝独秀”(张杰,2019),“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的基本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目前国内棉花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种植品种杂乱,库存积压皮棉数量多,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缺乏价格竞争优势,棉花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大部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作为国内最大的棉花主产区的新疆,同时,新疆高品质棉花生成的市场协调机制尚未建立、目标价格补贴面临“转箱”压力、目标价格补贴资金的质量导向作用不强、棉花品种多乱杂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新疆棉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在面临降成本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下,探讨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有利于提高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保障我国棉花产业安全和纺织业转型升级。基于此,本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个棉花种植地州为研究对象,从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分析了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现状,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素投入、产出指标、市场评价、棉花品质等六个维度构建了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法测度了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分析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序差异性和空间分异,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总结归纳出新疆棉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能够推进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从测算的综合指数来看,2014年和2018年的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波动较大,2009年综合指数变动最小。从整体趋势来看,北疆地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整体呈现2009年的值大于2014年大于2018年,南疆地区的整体呈现2014年大于2009年大于2018年,南疆棉花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高于北疆。(2)新疆的南部地区棉花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北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略高于东部地区,地州间的棉花高质量发展水平在东西方向上差距在缩小,南北方向上先减小后增大。(3)新疆的北疆和南疆部分地州都表现出相似的(“高-高”和“低-低”)空间关联性,由此得出,新疆南疆的部分地州高-高集聚和北疆的部分地州低-低集聚主导着新疆十三个地州的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全局空间自相关。(4)在影响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中,十三个地州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素投入、产出指标、市场评价和棉花品质指标的综合得分都不高,说明十三个地州在棉花产业高质量方面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王盼[2](2020)在《兵团南疆特色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与实现路径研究》文中提出由于肩负特殊使命和承担特殊功能,兵团城镇化与其它地方的城镇化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能简单效仿已有城镇化发展模式。而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兵团南疆城镇化发展更为缓慢。城镇化既是兵团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又是集聚人口产业,加强民族团结与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堡垒。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兵团现阶段城镇布局呈现明显的“北强南弱”态势,很难适应新时期维稳戍边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因而加强兵团南疆城镇化建设,对于实现兵团社会经济的区域均衡发展,促进南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履行兵团职责使命、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的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述评,从研究对象等方面指出了本文与已有研究的不同。第二章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城镇规划理论的基本思想以及特色城镇化、城镇规划等概念的内涵,并对兵团南疆城镇化的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为全文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了兵团南疆城镇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并分别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角度阐述了兵团南疆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第四章运用特色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四个方面对兵团南疆四个“师市合一”城市的特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单项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出各城市的综合评价结果,为兵团南疆特色城镇化发展的功能定位提供了依据。第五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兵团南疆特色城镇化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了制约兵团南疆特色城镇化的主要因素,为兵团南疆特色城镇化统筹发展规划与实现路径提供了依据;第六章根据兵团南疆城镇化发展的现状、问题、综合评价和制约因素,分别对兵团南疆“师市合一”城市与团场城镇发展进行了功能定位与统筹规划;第七章在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兵团南疆特色城镇化的实现路径,并提出了相应措施与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1)由于兵团南疆城镇肩负特殊使命与特殊功能,因而必须走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2)根据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经济发展等差异以及综合测评结果,将兵团南疆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十四师分别定位为政治文化中心+农产品加工型城镇、生态宜居型+物流集散中心型城镇、边境贸易型城镇+民族特色旅游型城镇、维稳戍边型城镇+兵地融合型城镇。(3)构建“师市城镇—重点城镇”的城镇体系,优先发展师部所在的城镇以及重点城镇,形成“以点带面”发展模式,以第一师阿拉尔市为中心,以兵团南疆三个其他师市为支点,以八个重点城镇为依托,形成环塔里木盆地的城镇群,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大与地方城镇协作和共同发展,为兵团南疆的特色城镇化提供发展动力。(4)结合国内外特色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以及兵团南疆的实际情况,提出“民族融合、特色发展,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发展经济、共同进步”的发展思路,以及健全城镇管理体制、优化城镇产业布局、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内对外宣传等具体发展措施。

蒙芳园[3](2020)在《兵团十三师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十三师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着进展。2017年,兵团全面深化改革正式启动,兵团各级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重塑。2020年10月,召开了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新时期兵团履行“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离不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研究新时期十三师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对十三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兵地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十三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以兵团第十三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兵团十三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简要归纳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城镇化理论和实践研究情况,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城镇化进程研究理论,对城镇化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明晰。随后本文从兵团第十三师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和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等多个角度,对十三师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总结十三师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十三师城镇化发展存在三大优势、四大劣势、面临五大机遇以及四项威胁,并SWOT分析模型组合了优势-机会(SO)、劣势-机会(WO)、优势-威胁(ST)、劣势-威胁(WT)四种不同的策略思路,从而补足短板避开威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选择最佳的城镇化发展路径。最后本文从十三师城镇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功能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多维度,提出了推进十三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通过不断完善城镇管理职能,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十三师城镇化向高质量发展,满足十三师各族职工群众不断升级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希望为十三师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思路和方向,同时也希望提供一些思路供兵团其他师市城镇化建设和发展借鉴。

李雄[4](2020)在《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新征程。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起点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找准着力点,走“四化”同步发展道路是逐渐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基于此,本文以新疆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对新时期兵团经济快速运行和农牧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及“三农”问题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首先,论文在系统梳理“四化”协调发展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适合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的经验方法和理论基础,同时对“四化”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和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将为后续的研究夯实了坚硬的基础。其次,对南疆兵团“四化”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描述分析,并通过构造“四化”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极值法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同时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而计算出南疆兵团“四化”协调综合发展指数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对南疆兵团“两化”、“三化”、“四化”进行评价。然后运用灰色GM(1,N)及驱动力模型从中挖掘出南疆兵团“四化”发展的短板及影响各师“四化”协调发展的驱动性和阻碍性因素,从而得出以下结论:(1)南疆兵团的“四化”综合发展指数水平处于上升趋势,但各师的发展不够平稳、差距较大;(2)经过十年的发展变化,南疆兵团“四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从勉强协调状态发展到中级协调状态,上升了两个发展阶段。但从空间角度来看,耦合协调度具有东高西低的现象,且各师之间的差距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在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过程中,“四化”对系统发展均起着不同程度的驱动作用,其中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驱动力度高于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短期内有效提升信息化对系统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是推动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最后,结合南疆兵团目前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如何促进“四化”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1)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强“四化”驱动力度;(2)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拓宽“四化”融合空间;(3)转变农业现代化模式,夯实“四化”发展基础;(4)发挥信息化引领作用,促进“四化”协调发展。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论文认为新疆南疆兵团应彰显绿色发展要求,促进“四化”协调发展,着力培育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多方位不同途径地提高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同时还应注重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相互协调,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常玉柱[5](2021)在《新疆阿拉尔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三农”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农业产业化直接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出来成为新市民,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城镇化的推进,城镇生产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城镇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更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这部分农民不再依赖于“土地”而生活,越来越多“包产到户”的土地被闲置,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已经成为推动发展的引擎,领跑农村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对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以阿拉尔为例,研究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关系,以期对当地发展提供借鉴。本文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问题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问题研究的研究方法和创新分析,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技术结构。第二章阐述了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探讨了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作用,介绍了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况。第三章对阿拉尔农业产业化水平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第四章对阿拉尔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阿拉尔城镇化水平分析的方法、过程,对阿拉尔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第五章分析了阿拉尔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现状,同时,分析对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测算进行了分析。第六章对发挥农业产业集群作用、协调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以期为推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阿拉尔的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都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说,城镇化发展进程越快,经济和科技发展越快,农业产业化的效果越好。农业现代化自身具有反向作用,城镇化对自身具有加强作用。第二,从分析后指标上来看,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随着阿拉尔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越高,资金就越多,农民通过进城、购物、购买房地产等方式,进而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发展。第三,阿拉尔的城镇化发展相对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王平[6](2020)在《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新疆棉花面积264.4万公顷,占全国棉花面积的74.3%,棉花总产量511.1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83.8%,新疆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但与新疆棉花产业迅速发展的态势不匹配的是,新疆棉花质量在国际市场仍处于劣势。特别是机采棉迅速发展后,仍沿用手采棉时期以高产为目标的技术集成体系,适宜机采的棉花技术集成体系没有配套建立,表现在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未大面积推广应用,种植模式仍然以“矮密早丰”模式为主,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程度较低,残膜对棉花质量的影响难题尚未解决。在采收环节由于田间堆放原因导致的棉花二次污染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在加工环节由于机采棉杂质、异性纤维较多,导致籽棉和皮棉的清理次数偏多、棉花纤维长度减短、强度降低、短纤维含量增加和棉结数量比率偏高。以上技术环节的问题是导致新疆棉花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制约着新疆棉花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由于机采棉化学脱叶工序的需要,导新疆棉花生长期缩短、棉花自然吐絮率降低,棉花生产条件劣势更加突出。因此,新疆棉花在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上存在的问题,必然要依靠构建和推广配套的技术集成体系来解决。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新疆棉花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探索建立适宜新疆棉花产业现状的配套技术集成体系,发挥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力作用,解决技术集成过程中的评价体系构建、技术集成评价、技术集成体系的优化、技术集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技术集成体系的推广路径等一系列问题。本研究通过发放专家意见征询表、发放调查问卷、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数据和资料,采取理论研究与调查研究、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系统研究。本文提出了技术集成体系的不配套是制约新疆棉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这个假设,并运用技术进步、技术集成、快乐植棉和技术变迁等相关理论,对假设进行科学、系统论证。首先对新疆棉花质量和技术集成现状进行分析,并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对比,找出了新疆棉花在质量和技术集成方面存在的差距,分析提出了新疆棉花要走“高质量、高效益”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的观点。通过组织国内棉花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运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来进行构建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新疆棉区的南北疆、六个流域棉区的64个县团单位进行棉花的技术集成和质量评价,对比找出不同棉区间的技术集成和质量差异,并检验技术集成和质量的相关性。通过评价结果筛选技术集成体系的指标值,并结合美国、澳大利亚和兵团技术集成的经验,对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进行优化。通过分析政府宏观层面的产业定位和产业政策对技术集成影响作用,采用TAM框架及理论设计了棉农技术集成采纳意愿分析方案,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对棉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找出这两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对技术集成的影响程度。最后研究提出技术集成推广路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从经济学研究视角,首次在新疆棉花实现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对新疆棉花技术集成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包含技术集成现状和差距分析、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构建、典型棉区技术集成评价、技术集成体系优化、技术集成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技术集成体系的推广路径和对策建议,以此形成了高质量发展战略下的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的系统理论体系。2.在全国范围组织权威专家,构建了以质量为核心的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疆典型棉区进行了全面评价,实证了新疆典型棉区技术集成和质量水平,并创新性的对棉花技术集成水平与质量水平进行相关性检验,论证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优化了技术集成的体系,提出了技术集成的影响因素、推广路径和对策建议,为新疆棉花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了解决方案。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新疆棉花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新疆棉花要发挥自身的优势,走“高质量、高效益”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通过生产高质量的棉花产品实现高价格和高效益,弥补生产高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劣势,并以此占领世界棉花中高端市场,从而带来棉花产业的转型升级。结论二,技术集成体系不配套是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新疆棉花目前处于机采棉的成长阶段,但仍依赖以手采棉的“矮密早丰”、追求产量为目标的技术集成体系,适宜机采棉的技术集成体系尚未建成,从而导致机采棉整体质量较低。技术集成严重制约着新疆棉花质量的提升。结论三,构建技术集成评价体系奠定评价基础。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来进行构建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最终确定了包括了品种、种植技术、采收技术、加工技术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结论四,对新疆典型棉区的技术集成和质量实证评价,实证了不同棉区的技术集成和质量水平。通过对新疆南北疆六个流域棉区的64个县团级单位发放调查问卷,运用技术集成评价体系对样点棉区组织实施技术集成和质量评价,并验证了技术集成和质量两个变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实证了技术集成水平是影响棉花质量的关键因素。结论五、优化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是新疆棉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本研究最终优化构建了包含品种、种植技术、采收技术和加工技术4个一级技术指标,包含优质棉品种、主栽品种、种植技术等14项二级技术指标,并对二级技术指标内容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赋值。结论六,政府和棉农行为是影响技术集成的关键因素。研究得出政府在产业定位和产业政策两个方面对技术集成产生影响,棉农对技术集成体系的采纳意愿行为受到年龄、家庭人均纯收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结论七,确定了技术集成推广路径和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确定以“政府主导型”的推广路径,以政府牵头组织农业部门、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加工企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棉农开展技术集成体系的推广应用。二是提出了对策建议。新疆棉花产业要建立“高质量高效益”高质量的发展观和产业定位,产品定位于国内高端棉花产品,并建议在目前国家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制定质量为先的产业政策和配套措施。

班博洋[7](2019)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色小城镇规划研究 ——以新湖农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住建部公布的第一、二批特色小镇的成果建设及取得的较好的发展成果,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也随着全国的这股热潮不断推向前进。当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响应中央对兵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示,发展有兵团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之路,实现垦区经济发展的大规模提升。首先,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兵团走特色小镇发展的特殊背景,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色小城镇、兵团特色小城镇、兵团特色小城镇规划的概念进行解读并从兵团的历史发展历程、区位分布的不完整性、体制的特殊性、人口及文化的多元性、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及其空间布局特征等角度总结了兵团的基本特征,这些共性与差异性特征的分析不仅明晰了研究兵团特色小城镇规划体系对于兵团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普适性意义;同时,针对于兵团特殊性分布特征,也可依据兵团小城镇规划体系结合各个团场的具体特色资源,具有设计各团场特色小城镇的现实意义。接着,笔者分析总结了特色小城镇构成要素及基本要求并结合兵团特色小城镇的构成要素及特殊要求,构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特色小城镇规划体系,以产业及空间两大体系进行构建。产业规划分别从农业现代化及特色产业建设两方面构建。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层面: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兵团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标体系,并基于该体系对现状兵团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对于特色产业设计,笔者构建了特色产业选择的AHP分析模型,同时对特色产业的发展战略方向以战略SWOT分析模型构建出了四种可能的战略发展路径。对于空间规划结合产业、生态、文化三大影响因素提出了响应的设计要点及设计策略。兵团特色小城镇规划体系的研究及构建是为指导具体兵团各师及团场建设特色小城镇发展的规划设计框架,针对兵团小城镇体系具有普适性意义。最后,承接上述兵团特色小城镇规划体系的研究,以第六师新湖农场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为例,以兵团特色小城镇规划体系为规划框架结合新湖农场自身特殊的资源及文化,分别从产业、空间、机制体制三个方面实证探索了兵团特色小城镇建设。工程实践将本论文理论研究运用实际项目的最终成果,实现了兵团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图38幅,表27个,参考文献81篇。

刘秋垒[8](2018)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奇台农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现代化质和量的提升,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减少农业生产活动中人力的依赖,大量劳动力脱离土地后,促使农场工业、服务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职业化的农民对精神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饥饿和贫困的困扰不复存在。虽然我国农业现代化在整体上稳步推进,但地域之间的差异仍然较为明显,影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近年来,奇台农场农业发展缺乏后劲,产品质量不高,竞争优势也不明显;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民可接受的技能培训较少,难以实现真正的农民职业化;农业效益低下导致农民对发展农业积极性不高;农场二、三产业缺乏发展活力;发展农业上缺乏长远规划,农业集约化程度较低,农业污染造成生态破坏,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等潜在风险。基于此背景,本文拟对奇台农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进行研究,同时对奇台农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定位,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对推进奇台农场农业发展水平和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奇台农场为案例进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并结合文献法、归纳总结法、层次分析法进行定性定量的方法,有效的对奇台农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交代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其次对农业现代化进行概述,包括农业现代化及基本特征、农业现代化的意义与作用、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为全文的写作提供理论基础;之后对奇台农场农业发展现状及评价进行阐述,包括奇台农场生产经营概况、农业投入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依据评价结果分析了奇台农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和手段指标、农业组织建设与经营管理指标、农民文化技术素质指标、农业资源与环境指标;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奇台农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策,具体如下:第一、优化农业产业现代化布局;第二,建立健全农业体系,提升农场经营管理水平;第三,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第四,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

刘妮雅[9](2018)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枣树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而枣产业已经成为全国两千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发展枣产业对于带动贫困山区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发展木本粮油的战略,枣产业作为五大木本粮油产业的代表产业之一,其还具有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作用。中国枣产业发展从迅速崛起到开始遭遇发展困境,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2000年后中国枣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枣受到了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被推升至历史最高点;随着产量迅速增加,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得到了扭转,价格也随之急速下降,至此枣产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解决枣产业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以中国枣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枣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找出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今后中国枣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枣产业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市场从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当前的供过于求本质上是供求结构性失衡,即低端产品供过于求、高端产品供不应求,而市场有效需求并未真正得到完全满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新疆枣产区带动下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使得消费者对枣产品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但是,随着产量继续增加,消费需求结构开始升级,中高端需求显着增加,而供给结构并未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为了解决枣产业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首先需要从供给侧层面解决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国枣产业生产情况看,生产呈现高度集中化和区域化的特点,生产重心已从传统枣产区转移至新兴枣产区新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枣产区的生产成本收益得出,新疆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但也存在品种结构单一、地区发展不均衡、人工成本偏高、土壤质量退化等问题。传统枣产区虽不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然而种植枣树仍具有比较优势,亟待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创新生产发展思路,通过特色发展实现传统枣产业生产的转型升级。另外,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枣产业的流通模式得出,当前枣产业存在组织化程度低、传统流通模式单一主导、流通效率不高、利润分配不均衡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创新流通模式提高流通效率和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不同流通主体间利润的合理分配。在当前流通模式下,本研究采用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深入剖析了枣的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得出市场价格呈现整体下滑、规律性波动的特征,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周期性波动规律呈现出波动频率逐渐增高而波幅逐渐减少的特点。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个体特征、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等需求特征,采用交叉因素法初步分析了消费者特征和偏好与枣产品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消费需求主要因素,得出消费者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均会影响其对枣产品的消费,而知名品牌产品、精深加工品和绿色有机产品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分别研究中国枣产业供给和需求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枣产业供给和需求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采用情景分析法预测了不同消费结构下未来市场需求量,将其与供给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枣产品消费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通过对枣产业市场供求关系的理论分析得出,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即为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而言,中国枣产业要通过“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增加供给”三步走的战略逐步实现长期供求均衡。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优化枣产业区域布局,各枣产区根据自身优势寻求特色发展;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发展生产,加大对科技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流通体制改革,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利润分配机制,大力支持企业的品牌建设;开拓国际市场,弘扬中国传统枣文化;强化枣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政策支持的效率。

方宾伟[10](2018)在《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研究》文中认为纵观我国60多年的防沙治沙的历史,期间国家投入了巨额资金,积累了大量的治沙经验,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从每隔五年左右的荒漠化和沙化统计数据来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沙漠化现象,整体生态还在不断的恶化。基于防沙治沙的可持续角度出发,1984年,钱学森提出了发展沙产业构想,指出了防沙治沙不仅仅在于治理,也要开发,要把治理蕴含于开发之中,关键在于改善经营和优化管理。自从提出沙产业的构想以来,全国各地沙产业蓬勃发展,早已实现了钱老上亿产业的目标。但是,沙产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中也存在问题,特别是产业持续性问题,为了解决沙产业经营过程中可持续问题,本文尝试从不同经营模式视角出发,找出阻碍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的因素,并提出对经营模式优化和创新的构想,保障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研究目标,本文主要分为十一个章节进行研究。具体如下:第一章,绪论。首先回顾国内外对沙产业经营模式的相关研究动态,并就国内外发展状态进行评述,为本文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针对研究中出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解决研究范畴问题;第三章,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系统理论构建。首先针对沙产业参与主体进行利益分析,构建沙产业绩效评价体系,提出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系统;第四,新疆沙产业发展概况及主要的经营模式。主要介绍新疆沙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主要沙产业的经营模式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五,第六和第七章分别针对政府主导型、公司主导型和家庭主导型经营模式分析。主要介绍模式经营特征、经营下沙产业经营绩效、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式缺陷及优化途径;第八章,新疆不同经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选取村庄为研究单位,以农户视角研究不同经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第九章,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经营借鉴及创新。首先介绍国内外沙产业经营模式先进经验,然后在上述章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模式,最后以第八师149团沙产业经营作为案例进行示范研究;第十章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创新的保障措施;第十一章,结论及展望。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新疆沙化现象依然严重,沙化土地扩展出现减缓趋势。据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统计数据来看,截止2014年底,新疆沙化土地面积为74.71万平方公里,占新疆国土总面积44.87%。而沙化土地扩展情况来看,2010-2014新疆沙化面积增加367.18平方公里,与上次沙化统计比较,减少了46.85平方公里。2.新疆沙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化程度低。从发展规模来看,据统计新疆南疆沙产业面积达到1288.98万亩,东疆89.98万亩,北疆39.92万亩。从新疆沙产业加工企业调研情况来看,加工企业分布较多的阿克苏也不过82家企业,并且这些企业多是原材料的初步加工,并不具备产品的深加工能力。3.政府主导经营模式的缺陷是高投入,低产出。针对这个问题,有三种解决思路:一、引入独立的监督机构,提高代理效率;二、缩短委托代理链条,实现中央政府与农户的直接对接。三、尝试寻找合作发展模式,提高经营效率。公司主导经营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利益的分配不均。针对这个问题,有三种解决思路:一、引入中介组织,强化公司和农户的关系;二、引入监督机构,促进公司和农户的融合。三、途径三:引入合作组织,外部问题内部化解决。家庭主导经营模式下存在规模小和资源不足两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思路:一、扩大规模,发展家庭农场形式。二、寻求合作制发展方式,解决资源不足现状4.沙产业经营中,影响经营者对不同经营模式选择有四个显着的影响因子。第一,经营者的文化程度对经营模式有显着影响。经营者文化程度越高,在选择模式是会选择效率比较高的经营模式,也会通过改变自身情况进入效率较高的经营模式。第二,沙产品商品率对经营者模式选择有显着影响。沙产品商品率越高,经营者越可能选择政府或者公司型经营模式。第三,融资效果影响经营者模式的选择。经营者融资能力越强,越倾向于自己经营沙产业。第四,政府扶持力度影响经营者模式的选择。政府扶持力度越高,经营者自我经营的意愿越大。5.新疆沙产业创新模式是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下,主要包括三种经营方式:一、政府+农户。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和农户按照股份进行合作,政府提供项目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而农户通过自己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进行入股,最终的产品收益按照股份进行分配。二、政府+公司。这种模式下,政府不仅仅作为投资方,也是监督方,主要是考虑到沙产业的特殊性,沙产业有公益性的特点,因此在实际的合作中,不能仅仅注重经济效益,要在政府的监督下保持平衡的发展。三、政府+公司+农户。这种形式是结合政府、公司和农户三方的力量形成的合作制模式。这种模式下公司控股,其他两个经营主体可选择代表进入董事会,形成了共同治理的局面,最大的发挥各个利益体的资源禀赋,促进沙产业的可持续经营。

二、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指标系统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指标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内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关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
        1.2.2 有关经济发展质量的研究
        1.2.3 有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1.2.4 有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1.2.5 有关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1.2.6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2 经济高质量
        2.1.3 农业高质量
        2.1.4 棉花质量
        2.1.5 棉花产业高质量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资源禀赋理论
        2.2.2 经济增长理论
        2.2.3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4 不平衡增长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现状
    3.1 区域概况
    3.2 新疆棉花生产环节指标变化特征分析
        3.2.1 新疆棉花单产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3.2.2 新疆棉花播种面积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3.2.3 棉花种植成本变动分析
        3.2.4 棉花风险情况
        3.2.5 新疆棉花品质变化特征分析
    3.3 棉花加工情况
    3.4 纺织业的现状
        3.4.1 纱布的产量
        3.4.2 纺织业科技活动
        3.4.3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业销售总额
        3.4.4 纺织业利润总额
        3.4.5 纺织业亏损企业占比
        3.4.6 棉纺业主要专用设备
    3.5 棉花棉纱出口流通情况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数据来源
    4.2 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4.2.1 科学性原则
        4.2.2 全面性与可操作性相适应
        4.2.3 系统性和层次性相适应
        4.2.4 可比性原则
        4.2.5 指标选取的方法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1 指标选取的依据
        4.3.2 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选取
        4.3.3 数据处理
    4.4 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及指标权重确定
        4.4.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4.2 评价模型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分析
    5.1 新疆棉花生产高质量发展整体水的变化特征分析
    5.2 新疆棉花高质量空间差异演化分析
        5.2.1 2009 年新疆棉花高质量的空间差异
        5.2.2 2014 年新疆棉花高质量的空间差异
        5.2.3 2018 年新疆棉花高质量的空间差异
        5.2.4 空间差异分类汇总
    5.3 棉花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变化趋势分析
    5.4 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自相关分析
        5.4.1 空间自相关理论及方法
        5.4.2 全局空间自相关
        5.4.3 局部空间自相关
    5.5 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六个二级指标变化趋势
        5.5.1 资源节约指标变化趋势
        5.5.2 环境友好指标变化趋势
        5.5.3 要素投入指标变化趋势
        5.5.4 产出指标指标变化趋势
        5.5.5 市场评价指标变化趋势
        5.5.6 棉花品质指标变化趋势
        5.5.7 六个二级指标平均变化趋势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北疆地区应大力提倡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
        6.2.2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6.2.3 适度规模经营,加大植棉科技投入,创新棉花社会化服务模式
        6.2.4 加强棉花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灾害预警机制
        6.2.5 制定精品名牌战略,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掺杂掺假行为
        6.2.6 补贴政策与质量挂钩,建立棉花质量培训体系
        6.2.7 发挥高水平地区辐射带动作用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6.3.1 研究不足之处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兵团南疆特色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与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特色城镇化研究
        1.2.2 城镇规划研究
        1.2.3 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
        1.2.4 城镇化路径与模式研究
        1.2.5 兵团城镇化研究
        1.2.6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
        1.3.1 城镇化评价模型
        1.3.2 多元线性回归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
        1.5.1 难点
        1.5.2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城市规划理论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城镇化
        2.2.2 特色城镇化
        2.2.3 城镇规划
第3章 兵团南疆城镇化发展历史、现状与问题
    3.1 兵团南疆城镇化发展历程
        3.1.1 初始阶段(1954 年—1965 年)
        3.1.2 缓慢发展阶段(1966 年—1981 年)
        3.1.3 加速发展阶段(1982 年—2003 年)
        3.1.4 全面推进发展阶段(2004 年—至今)
    3.2 兵团南疆城镇化概况
        3.2.1 兵团南疆城镇区位分布
        3.2.2 兵团人口城镇化概况
        3.2.3 兵团南疆城镇经济发展概况
        3.2.4 兵团南疆城镇的特殊地位
    3.3 兵团南疆城镇化发展问题与制约因素
        3.3.1 干旱的气候与脆弱的生态制约了城镇化发展
        3.3.2 人口数量有限与经济规模偏低限制了城镇化发展
        3.3.3 产业发展滞后延缓了城镇化进程
        3.3.4 兵团特殊体制制约了城镇化发展
    3.4 总结
第4章 兵团南疆特色城镇化发展的基础评价
    4.1 特色城镇化评价的相关理论
    4.2 评价方法与指标选取
        4.2.1 评价方法
        4.2.2 综合评价模型
        4.2.3 指标选取
    4.3 单项评价
        4.3.1 人口城镇化评价
        4.3.2 经济城镇化评价
        4.3.3 社会城镇化评价
        4.3.4 生态城镇化评价
    4.4 综合评价
    4.5 总结
第5章 兵团南疆特色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5.1 理论分析
    5.2 实证分析
        5.2.1 计量模型与研究方法
        5.2.2 数据来源
        5.2.3 变量选取
        5.2.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 回归结果分析
    5.4 结论
第6章 兵团南疆特色城镇的功能定位与统筹规划
    6.1 兵团南疆特色城镇化功能体系
        6.1.1 示范引领的体制功能
        6.1.2 维稳戍边的政治功能
        6.1.3 促进发展的经济功能
        6.1.4 实现民族交融的文化功能
        6.1.5 改善民生的社会功能
    6.2 兵团南疆“师市合一”城镇发展定位
        6.2.1 政治文化中心+农产品加工型城镇
        6.2.2 生态宜居+物流集散中心型城镇
        6.2.3 边境贸易+民族特色旅游型城镇
        6.2.4 维稳戍边+兵地融合型城镇
    6.3 兵团南疆重点团场城镇发展定位
        6.3.1 区域带动发展型和先进生产力示范型城镇
        6.3.2 现代特色农业型和电子商务示范型城镇
        6.3.3 环境友好的现代化旅游型和轻工业聚集型城镇
        6.3.4 以维稳戍边为使命的智慧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城镇
    6.4 兵团南疆特色城镇发展统筹规划
        6.4.1 “师市合一”城镇的统筹规划
        6.4.2 重点团场城镇的统筹规划
    6.5 总结
第7章 兵团南疆特色城镇化的实现路径
    7.1 国外特色城镇化经验借鉴
        7.1.1 美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7.1.2 德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7.1.3 以色列特色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7.1.4 经验总结与借鉴
    7.2 国内特色城镇化经验借鉴
        7.2.1 珠三角模式的城镇化路径
        7.2.2 温州模式的城镇化路径
        7.2.3 苏南模式的城镇化路径
        7.2.4 成都模式的城镇化路径
        7.2.5 经验总结与借鉴
    7.3 兵团南疆城镇的发展思路
        7.3.1 民族融合,特色发展
        7.3.2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7.3.3 发展经济,共同进步
    7.4 兵团南疆特色城镇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7.4.1 健全城镇管理体制
        7.4.2 优化城镇产业布局
        7.4.3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
        7.4.4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7.4.5 加强对内对外宣传
    7.5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兵团十三师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城镇化概念界定
        2.1.1 城镇与城镇化
        2.1.2 兵团城镇化
        2.1.3 城镇化发展战略
    2.2 城镇化相关理论
        2.2.1 新型城镇化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城镇空间布局理论
        2.2.4 特色小镇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十三师城镇化发展SWOT分析
    3.1 兵团十三师城镇化现状
        3.1.1 城镇体系
        3.1.2 空间分布
        3.1.3 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
        3.1.4 人口城镇化水平
        3.1.5 公共服务设施
    3.2 十三师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3 十三师城镇化发展SWOT分析
        3.2.1 优势分析
        3.2.2 劣势分析
        3.2.3 机会分析
        3.2.4 威胁分析
    3.4 十三师新型城镇化SWOT组合策略
    3.5 本章小结
4 十三师城镇发展定位与空间布局研究
    4.1 发展定位
        4.1.1 拟建新星市的发展定位
        4.1.2 各团场的发展定位
        4.1.3 城镇职能布局
    4.2 拟建新星市城镇空间布局战略
        4.2.1 中心城区空间规划设计要点
        4.2.2 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方向评价及策略
        4.2.3 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
    4.3 本章小结
5 十三师产业发展研究
    5.1 产业发展思路
    5.2 城镇产业布局
    5.3 产业发展策略
    5.4 本章小结
6 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研究
    6.1 道路交通体系
        6.1.1 道路交通体系发展思路
        6.1.2 交通体系发展路径
    6.2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6.2.1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
        6.2.2 引导空间布局,鼓励集中建设
        6.2.3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制度,由政府“主体”变政府“主导”
    6.3 市政配套设施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内容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2章 “四化”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协同理论
        2.1.2 系统理论
    2.2 “四化”协调的理论内涵
        2.2.1 工业化是“四化”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
        2.2.2 信息化是“四化”协调发展的纽带
        2.2.3 城镇化是“四化”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2.2.4 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协调发展的基础
第3章 南疆兵团“四化”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3.1 南疆兵团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特征及主要问题
        3.1.1 南疆兵团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特征
        3.1.2 南疆兵团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3.2 南疆兵团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特征及主要问题
        3.2.1 南疆兵团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特征
        3.2.2 南疆兵团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3.3 南疆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特征及主要问题
        3.3.1 南疆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特征
        3.3.2 南疆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3.4 南疆兵团信息化发展现状特征及主要问题
        3.4.1 南疆兵团信息化发展现状特征
        3.4.2 南疆兵团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第4章 南疆兵团“四化”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
    4.1 “四化”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
        4.1.1 “四化”综合评价指标构建的主要依据
        4.1.2 “四化”综合评价指标构建的基本原则
        4.1.3 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
    4.2 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的测评方法
        4.2.1 原始数据处理
        4.2.2 指标权重确定
    4.3 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4.4 灰色GM(1,N)及驱动力模型
第5章 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5.1 南疆兵团“四化”协调综合发展水平实证结果分析
        5.1.1 “四化”协调各子系统二级指标权重分析
        5.1.2 “四化”协调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5.2 南疆兵团“四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5.2.1 子系统“两化”间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5.2.2 子系统“三化”间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5.2.3 “四化”协调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5.3 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GM(1,N)模型及驱动力结果分析
第6章 促进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强“四化”驱动力度
    6.2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拓宽“四化”融合空间
    6.3 转变农业现代化模式,夯实“四化”发展基础
    6.4 发挥信息化引领作用,促进“四化”协调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新疆阿拉尔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
    2.2 协调发展理论
    2.3 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作用
第3章 阿拉尔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分析
    3.1 阿拉尔基本概况
    3.2 阿拉尔农业产业化水平现状分析
    3.3 未来阿拉尔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分析
第4章 阿拉尔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其分析
    4.1 阿拉尔城镇化进程及发展现状
    4.2 阿拉尔城镇化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第5章 阿拉尔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分析
    5.1 阿拉尔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现状
    5.2 阿拉尔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
    5.3 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分析
    5.4 协调发展度测算分析
    5.5 结论
第6章 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6.1 紧抓龙头企业联动发展,促进农业产业与农村城镇协调发展
    6.2 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6.3 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农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
        1.2.2 农业技术进步相关研究
        1.2.3 农业技术集成的相关研究
        1.2.4 农业技术集成与质量关系研究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机采棉
        2.1.2 高质量发展
        2.1.3 农业高质量发展
        2.1.4 技术集成
    2.2 理论基础
        2.2.1 技术进步理论
        2.2.2 技术集成理论
        2.2.3 快乐植棉理论
        2.2.4 技术变迁理论
第三章 新疆棉花质量与技术集成现状
    3.1 新疆棉花产业概况
    3.2 新疆棉花质量现状
        3.2.1 新疆棉花质量现状
        3.2.2 新疆棉花提质增效现状
    3.3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现状
        3.3.1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阶段和特点
        3.3.2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现状分析
    3.4 新疆与世界棉花主产国的棉花质量与生产技术对比分析
        3.4.1 美国棉花质量与生产技术现状
        3.4.2 澳大利亚棉花质量与生产技术现状
        3.4.3 新疆与世界棉花主产国的棉花质量与生产技术对比分析
    3.5 新疆棉花质量和技术集成对比差距的解决思路
    3.6 小结
第四章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构建
    4.1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选取
        4.1.1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4.1.2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选取
    4.2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的指标筛选
        4.2.1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备选指标的考量
        4.2.2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权威专家的选定
        4.2.3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指标的筛选
    4.3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构造判断矩阵
        4.3.2 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4.4 小结
第五章 新疆典型棉区棉花技术集成和质量评价
    5.1 新疆典型棉区样点选择与调查问卷设计
        5.1.1 典型棉区样点选择
        5.1.2 调查问卷设计
    5.2 新疆典型棉区棉花技术集成评价
        5.2.1 技术集成标准值与计分方法确定
        5.2.2 典型棉区棉花技术集成评价
    5.3 新疆典型棉区棉花质量评价
        5.3.1 质量指标的确定与数据来源
        5.3.2 典型棉区棉花质量评价
    5.4 新疆典型棉区技术集成与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5.4.1 技术集成与质量的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5.4.2 技术集成与质量相关性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优化
    6.1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的优化原则与方法
        6.1.1 技术集成体系的优化原则
        6.1.2 技术集成体系的优化方法
    6.2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的指标筛选
        6.2.1 技术集成体系指标筛选的样点单位选择
        6.2.2 技术集成体系的指标值筛选
    6.3 新疆技术集成体系优化的经验借鉴
        6.3.1 国外棉花主产国的经验借鉴
        6.3.2 新疆兵团的实践经验借鉴
    6.4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的指标优化
        6.4.1 技术集成体系的指标构架优化
        6.4.2 技术集成体系的指标值优化
    6.5 小结
第七章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7.1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影响因素的选定
    7.2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政府层面影响分析
        7.2.1 产业定位的影响分析
        7.2.2 产业政策的影响分析
    7.3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棉农采纳意愿影响分析
        7.3.1 TAM框架及理论分析
        7.3.2 棉农采纳意愿的概念框架
        7.3.3 棉农采纳意愿的研究方法
        7.3.4 棉农采纳意愿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7.3.5 棉农采纳意愿的分析结论
    7.4 小结
第八章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的推广与对策建议
    8.1 新疆棉花技术集成体系的推广
        8.1.1 技术集成体系推广路径
        8.1.2 技术集成体系推广的具体措施
    8.2 对策建议
        8.2.1 确立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观
        8.2.2 确立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定位和产业政策
        8.2.3 建立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保障措施
    8.3 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不足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棉花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构建国内咨询专家名单
附录二: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
附录三: 技术集成评价体系指标权重专家意见征询表
附录四: 典型棉区棉花技术集成情况调查表
附录五: 棉花技术集成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六: 棉花技术集成农户需求与采纳意愿调查问卷
附录七: 全文图示及表格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色小城镇规划研究 ——以新湖农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2 绪论
    2.1 研究背景
        2.1.1 国家政策支持
        2.1.2 地方发展目标导向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研究
        2.2.2 特色小城镇理论研究
        2.2.3 城镇产业发展理论研究
        2.2.4 城镇空间发展理论研究
    2.3 研究意义、目的及方法
        2.3.1 研究意义
        2.3.2 研究目的
        2.3.3 研究方法
        2.3.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2.3.4.1 研究思路
        2.3.4.2 技术路线
    2.4 创新点
3 相关术语、概念及理论解析
    3.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其特性
        3.1.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3.1.2 兵团的特征性分析
        3.1.2.1 兵团的基本特征性分析
        3.1.2.2 兵团的空间特征分析
    3.2 特色小城镇的概念及特性
        3.2.1 特色小城镇概念
        3.2.2 特色小城镇发展历程
        3.2.3 特色小城镇特点
    3.3 兵团特色小城镇的概念及特性
        3.3.1 兵团特色小城镇的概念
        3.3.2 已建兵团特色小城镇分析
        3.3.3 兵团特色小城镇的特性
    3.4 兵团特色小城镇规划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3.4.1 兵团特色小城镇规划的概念
        3.4.2 兵团特色小城镇规划的相关理论基础
        3.4.2.1 田园城市理论
        3.4.2.2 产业集群理论
        3.4.2.3 特色小城镇产业培育和发展研究
    3.5 本章总结
4 兵团特色小城镇规划体系研究
    4.1 特色小城镇规划基本要求
        4.1.1 特色小城镇规划构成特征
        4.1.2 特色小城镇规划的基本要求
    4.2 兵团特色小城镇规划特殊要求
        4.2.1 兵团特色小城镇构成特征
        4.2.2 兵团特色小城镇规划的特殊要求
    4.3 兵团特色小城镇规划的技术路线
    4.4 兵团特色小城镇规划的重点内容
        4.4.1 兵团特色小城镇产业规划设计研究
        4.4.1.1 兵团现状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
        4.4.1.2 农业现代化发展
        4.4.1.3 特色产业规划设计
        4.4.2 兵团特色小城镇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4.4.2.1 空间规划设计要点
        4.4.2.2 空间规划设计策略
    4.5 本章小结
5 实践分析论证—新湖农场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
    5.1 规划背景
    5.2 规划定位与目标
        5.2.1 总体定位
        5.2.2 发展目标
    5.3 规划内容
        5.3.1 产业规划
        5.3.1.1 新湖农场产业发展现状
        5.3.1.2 新湖农场产业上位发展目标
        5.3.1.3 新湖农场农业现代化发展
        5.3.1.4 新湖特色产业规划
        5.3.2 空间规划
        5.3.2.1 生态渗透格局
        5.3.2.2 “点、线、面”空间要素设计
        5.3.2.3 节点文化传承——节点风貌设计
        5.3.3 体制机制创新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奇台农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理论基础
        1.2.2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研究
        1.2.3 农业现代化的对策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农业现代化概述
    2.1 农业现代化及其特征
        2.1.1 农业现代化概述
        2.1.2 农业现代化特征
    2.2 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意义与作用
        2.2.1 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意义
        2.2.2 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作用
    2.3 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2.3.1 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3.2 指标体系的确定
        2.3.3 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3.4 层次分析法与评价模型
第3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奇台农场农业发展现状及评价
    3.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奇台农场农业发展现状
        3.1.1 奇台农场生产经营概况
        3.1.2 农业投入水平
        3.1.3 农业科技水平
        3.1.4 可持续发展水平
    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奇台农场农业现代化评价
        3.2.1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评价
        3.2.2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分析
第4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奇台农场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
    4.1 优化农业产业现代化布局
    4.2 建立健全农业体系,提升农场经营管理水平
        4.2.1 构建健全的服务网络体系
        4.2.2 完善基础技术服务建设
        4.2.3 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4.3 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4.3.1 强化对农户的宣传培训
        4.3.2 提高农户技术水平
        4.3.3 利用新疆的教育资源
    4.4 完善奇台农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
        4.4.1 提高植保防灾减灾的能力
        4.4.2 建立灾情预警系统
        4.4.3 构建灾害应急处理系统
        4.4.4 构建灾后恢复重建系统
        4.4.5 建立高效的救灾资金监督管理机制
        4.4.6 建立完善农业减灾利益补偿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说明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3 中国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国枣产业发展概况
        3.1.1 发展历史
        3.1.2 产量和面积
        3.1.3 品种结构
        3.1.4 区域布局
        3.1.5 市场流通
        3.1.6 产品加工
        3.1.7 国际贸易
    3.2 传统枣产区发展现状分析
        3.2.1 产量波动增长
        3.2.2 种植面积稳定
        3.2.3 具有生产优势
        3.2.4 品种资源丰富
        3.2.5 栽培区域集中
    3.3 新兴枣产区发展现状分析
        3.3.1 新疆各地市发展现状分析
        3.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现状分析
        3.3.3 新疆各地市和生产建设兵团比较分析
    3.4 传统枣产区与新兴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3.4.1 资源禀赋优势比较分析
        3.4.2 专业化程度比较分析
        3.4.3 组织管理方式比较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枣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4.1 供大于求结构失衡
    4.2 缺乏科技创新引领
    4.3 品种结构单一,亟需更新换代
    4.4 加工产品初级,技术水平落后
    4.5 流通效率较低,利润分配不均衡
    4.6 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引领
    4.7 国际市场亟待开发
    4.8 本章小结
5 中国枣产业生产成本和收益分析
    5.1 调研设计与数据说明
        5.1.1 调研方法
        5.1.2 数据来源说明
        5.1.3 调研问卷设计
    5.2 不同枣产区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5.2.1 成本比较分析
        5.2.2 收益比较分析
    5.3 与其他农作物的比较分析
        5.3.1 新兴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5.3.2 传统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5.4 影响中国枣产业成本收益的因素分析
        5.4.1 自然因素
        5.4.2 技术因素
        5.4.3 经济因素
        5.4.4 政策因素
    5.5 案例分析:酸枣产业
        5.5.1 酸枣产业发展概述
        5.5.2 酸枣产业成本收益分析
        5.5.3 酸枣产业成本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中国枣产业的流通与市场价格分析
    6.1 中国枣产业的流通现状分析
        6.1.1 流通主体
        6.1.2 流通渠道
        6.1.3 流通模式
        6.1.4 主要流通模式对比分析
        6.1.5 主要流通模式案例分析
    6.2 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
        6.2.1 传统流通模式的利润分配
        6.2.2 “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利润分配
        6.2.3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利润分配
        6.2.4 网络平台模式的利润分配
    6.3 市场流通特征分析
    6.4 市场价格波动分析
        6.4.1 数据来源
        6.4.2 市场价格水平描述性分析
    6.5 基于HP滤波法的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6.5.1 研究方法
        6.5.2 季节调整法下的价格特征分析
        6.5.3 基于HP滤波法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分析
    6.6 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6.6.1 市场价格波动规律
        6.6.2 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中国枣产业的消费需求分析
    7.1 调研设计与数据说明
        7.1.1 调研方法
        7.1.2 数据来源说明
        7.1.3 调研问卷设计
    7.2 枣产品的消费现状与特征分析
        7.2.1 人口统计变量分析
        7.2.2 消费行为变量分析
        7.2.3 消费态度变量分析
    7.3 枣产品的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7.3.1 实证模型构建
        7.3.2 交叉因素分析
        7.3.3 变量选择说明
        7.3.4 模型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中国枣产业市场供求均衡分析
    8.1 有效需求分析
        8.1.1 市场需求现状与需求特征分析
        8.1.2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市场需求量预期
        8.1.3 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2 市场供给分析
        8.2.1 供给总量激增,增速呈放缓趋势
        8.2.2 低端初级加工品供应过多
        8.2.3 高端精深加工品供应严重不足
    8.3 市场供求均衡理论分析
        8.3.1 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分析
        8.3.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的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8.4 市场供求均衡路径分析
        8.4.1 市场供求的差距分析
        8.4.2 市场供求均衡的路径分析
    8.5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承担科研情况
作者简介
致谢
详细摘要

(10)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内容研究
        1.3.1 国内相关内容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沙产业
        2.1.2 沙地产业与沙产业
        2.1.3 沙区产业与沙产业
        2.1.4 沙产业经营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沙产业相关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4 博弈理论
        2.2.5 制度变迁理论
第三章 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系统理论构建
    3.1 沙产业经营中面临的问题
    3.2 沙产业经营中参与主体利益分析
        3.2.1 参与主体的利益取向
        3.2.2 参与主体利益冲突分析
        3.2.3 参与主体的利益均衡分析
        3.2.4 参与主体的利益驱动机制的构建
        3.2.5 参与主体的利益保障机制的构建
    3.3 沙产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3.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3.2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标的解释
        3.3.3 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3.3.4 确定指标权重
    3.4 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的本质
        3.4.1 沙产业经营可持续的特征
        3.4.2 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的基本原则
        3.4.3 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的三大目标的统一
    3.5 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系统
        3.5.1 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系统结构
        3.5.2 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系统基本特征
    3.6 小结
第四章 新疆沙产业发展概况
    4.1 新疆沙化现状
    4.2 新疆沙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
    4.3 新疆沙产业发展现状
        4.3.1 北疆地区沙产业发展
        4.3.2 南疆地区沙产业发展
    4.4 新疆沙产业实地调研数据分析
        4.4.1 指标说明
        4.4.2 数据来源
        4.4.3 结果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政府主导型经营模式
    5.1 政府主导经营模式
        5.1.1 模式界定及运营方式
        5.1.2 模式产生的诱因
        5.1.3 模式下沙产业经营现状
        5.1.4 模式特征
    5.2 政府主导型经营模式沙产业经营绩效评价
        5.2.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5.2.2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5.3 政府主导模式下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5.3.1 指标体系构建
        5.3.2 模型设定
        5.3.3 结果分析
    5.4 政府主导经营模式缺陷及成因分析
    5.5 政府主导型经营模式优化
        5.5.1 优化目标
        5.5.2 优化原则
        5.5.3 优化途径
第六章 公司主导型经营模式
    6.1 公司型经营模式
        6.1.1 模式界定及运营方式
        6.1.2 模式产生的诱因
        6.1.3 模式下沙产业经营现状
        6.1.4 模式特征
    6.2 公司型经营模式效益评价
        6.2.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6.2.2 结果分析
    6.3 公司主导型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6.3.1 数据来源及模型设定
        6.3.2 结果分析
    6.4 公司主导经营模式缺陷及成因分析
    6.5 公司主导型经营模式优化
        6.5.1 优化目标
        6.5.2 优化原则
        6.5.3 优化途径
第七章 家庭主导型经营模式
    7.1 家庭主导经营模式
        7.1.1 模式界定及运营方式
        7.1.2 模式产生的诱因
        7.1.3 模式下沙产业经营现状
        7.1.4 模式特征
    7.2 家庭主导经营模式效益评价
        7.2.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7.2.2 结果分析
    7.3 家庭主导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7.3.1 数据来源及模型说明
        7.3.2 结果分析
    7.4 家庭主导经营模式缺陷及成因分析
    7.5 家庭主导型经营模式优化
        7.5.1 优化目标
        7.5.2 优化原则
        7.5.3 优化途径
第八章 新疆沙产业不同经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8.1 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的影响因子的选取
        8.1.1 影响因子的界定
        8.1.2 选取原则
        8.1.3 选取影响因子
    8.2 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8.2.1 数据来源
        8.2.2 计量模型构建
        8.2.3 回归结果分析
    8.3 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选择的结果分析
        8.3.1 村庄特征影响因素
        8.3.2 经济影响因素
        8.3.3 社会影响因素
        8.3.4 政策影响因素
    8.4 小结
第九章 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经验借鉴及创新
    9.1 国内外沙产业经营模式经验借鉴
        9.1.1 以色列沙漠农业经营模式
        9.1.2 内蒙古沙产业经营模式
        9.1.3 甘肃沙产业经营模式
        9.1.4 宁夏沙产业经营模式
    9.2 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创新
        9.2.1 新疆沙产业股份合作制的现实需求
        9.2.2 股份合作制的特征
        9.2.3 新疆沙产业股份合作制的优越性
        9.2.4 新疆沙产业股份合作制的运行机制
        9.2.5 新疆沙产业股份合作制的合作途径
    9.3 新疆兵团八师149 团沙产业经营案例研究
        9.3.1 八师149 团经济基本概况
        9.3.2 八师149 团发展沙产业的背景
        9.3.3 八师149 团发展沙产业项目效益分析
        9.3.4 八师149 团沙产业经营模式分析
        9.3.5 八师149 团实现沙产业可持续经营对策建议
第十章 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创新的保障措施
    10.1 建立沙产业优惠政策协调机制
    10.2 建立沙产业发展的科学评估与考核机制
    10.3 建立科技与信息服务机制
    10.4 建立沙产业生态补偿机制
    10.5 健全管理体系
    10.6 健全技术保障体系
    10.7 健全金融保障体系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11.1 本文的主要结论
    11.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四、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指标系统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D]. 王海英.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兵团南疆特色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与实现路径研究[D]. 王盼. 塔里木大学, 2020(12)
  • [3]兵团十三师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 蒙芳园.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研究[D]. 李雄. 塔里木大学, 2020(12)
  • [5]新疆阿拉尔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关系研究[D]. 常玉柱.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6]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新疆棉花技术集成研究[D]. 王平. 石河子大学, 2020(04)
  • [7]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色小城镇规划研究 ——以新湖农场为例[D]. 班博洋.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奇台农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 刘秋垒.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刘妮雅.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4)
  • [10]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研究[D]. 方宾伟. 石河子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