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医药工作新进展

2002年中医药工作新进展

一、2002年中医药工作取得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意[1](2021)在《活血化痰息风方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及药物经济学评价》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活血化痰息风方对风痰瘀阻证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神经功能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评价活血化痰息风方治疗ACI的临床疗效,从炎症角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1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风痰瘀阻证ACI患者174例。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符合标准的174例风痰瘀阻证ACI患者被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痰息风方,每次200 m L,2次/天。以14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m RS(改良Rankin量表)、BI(Barthel指数)、中医临床证候量表,以及炎性因子IL-1β(白介素-1β)、IL-6(白介素-6)以及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血清学水平。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出院时的费用,并在试验结束后进行成本效果比(CER)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的计算分析。结果:本试验计划纳入174例符合纳排标准的ACI患者,共剔除、脱落13例。观察组剔除4例,脱落1例;对照组剔除5例,脱落3例。最终纳入161例,观察组82例,对照组79例。1.疗效分析:(1)有效率比较:根据NIHSS评分在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测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82.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4%,两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NIHSS评分比较:对患者用药14天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4(2,7)分,对照组为6(3,9)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3)m RS评分比较:对患者用药14天后,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所测定的m 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4)BI评分比较:患者服药14天后,观察组BI评分为71.16±23.48分,对照组为60.38±26.16分,两组治疗前后指数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5)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用药14天后,观察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为6.71±3.03分,对照组为9.18±4.06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进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2.血清炎性因子比较:用药14天后,两组在调节炎性因子(IL-1β、IL-6以及TNF-α)方面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两组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在降低炎性因子(IL-1β、IL-6以及TNF-α)方面较对照组效果更好。3.药物经济学分析: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相比较,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的CER为2738.46元/分,对照组的CER为4064.04元/分,两组之间的ICER为383.88元/分。即对照组较观察组NIHSS评分每减少1分,需多花费383.88元。4.安全性评价:治疗期间,观察组有2例出现胃部不适,1例轻微腹泻;对照组有1例出现胃部不适。两组患者的安全性相关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大便常规、心电图等指标。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果表明,活血化痰息风汤配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风痰瘀阻证ACI是安全的。结论:1.活血化痰息风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改善风痰瘀阻证ACI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ACI的中医证候量表总积分;2.活血化痰息风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改善风痰瘀阻证ACI的炎症反应的程度要优于西医常规治疗;3.活血化痰息风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于风痰瘀阻证ACI患者具有一定的药物经济学优势;4.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活血化痰息风方的安全性较高,推荐在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毛和荣[2](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及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系统梳理,总结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征、历史影响、历史地位及发展规律;通过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各历史发展阶段的梳理及传播学分析,以及中国-阿尔及利亚中医中心(中阿中医中心)建设过程回顾及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实践分析,揭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规律,为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提供有益参考,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更好“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方法1.通过查阅地方志、卫生志、文化志、医学史、学术论着、政策文件等文献资料,并通过实地考察蕲春、荆州、神农架等地,对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及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考证。2.通过深度访谈荆楚中医药文化专家、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医疗援外项目负责人、医疗援外翻译、医生等,获取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对外交流传播的第一手数据、信息,弥补纯文献资料的不足,为提出有针对性论点和建议提供参考。3.通过河南、江西、荆楚等地域性中医药文化的比较研究及荆楚本地各次区域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的对比,归纳总结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色、历史地位及发展规律,为地域性中医药文化发展与对外交流传播提供借鉴。4.通过中阿中医中心这个重要平台建设的过程回顾与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案例分析,透视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规律,剖析“一带一路”战略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逻辑关联。5.通过将预设的理论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实践相结合,剖析相关理论对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实践的指导意义,为当下及未来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有益的思考。结果1.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经历了孕育发展期(远古时代-商朝)、发展定型期(西周-秦朝)、快速发展期(西汉-南北朝)、继承发展期(隋朝-元朝)、发展高峰期(明朝-清朝)、发展徘徊期(民国-解放前)、恢复发展期(解放后-20世纪末)、全面发展期(21世纪以来)。荆楚中医药文化在每个时期都产生了较重要的历史影响。2.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经历了孕育发展期(明朝以前)、黄金发展期(明清时期)、发展滞缓期(民国-改革开放前)、全面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每个阶段都留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传播学特征。3.“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了中阿中医中心的建设进程。中阿中医中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面临体制不畅、缺乏长远规划、存在潜在传播风险等现实困境。从传播学视角看,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反馈与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4.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五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五大要素又自成体系,构成了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完整体系。结论1.荆楚文化和传统中医药文化为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荆楚中医药文化反过来也为荆楚文化和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荆楚中医药文化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域特色,集中体现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汇通南北、开拓创新、内涵丰富等特征,同时存在地域、科目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未来发展应对相关问题给予关切和处理,以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的良性和全面发展。2.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进步、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对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在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史上,李时珍中医药文化特别是《本草纲目》一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以自发为主。随着文化软实力重要性的日益提高,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越来越紧密地与国家外交战略和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3.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证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效果不仅与文化自身的影响力有关,而且与国家的战略规划、政策支持,特别是中医药临床疗效等因素息息相关。4.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五大要素自成体系,五大要素体系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完整体系对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意义。5.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还取决于各级政府在相关事务上的顶层设计,取决于荆楚中医药文化自身内涵尤其是其普适价值的挖掘和现代话语体系的构建。另外,培养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在中医药学、外语、跨文化交际、国际政治、当地法律、传播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亦显得尤为重要。

蒲玉娇[3](2019)在《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是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中医药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引领我国新时代中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本文梳理、分析以习近平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振兴发展中医药的实践,概括、总结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前提是人民要拥有健康的体魄。中医药被称为中国的国粹,在历史长河的慢慢积淀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蕴含了丰富的实现美好生活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振兴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指明了方向,为满足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迫切需求提供了方案,对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全面发展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中医药事业正在走向全面振兴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喜欢上中医药,人民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获得感增强。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对于解决当代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在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的引领下,新时代中医药卫生事业逐渐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论文主要从六个方面加以论述,首先是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对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评述,之后介绍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一部分主要从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两个方面分析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二部分主要揭示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重点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医药卫生与人类健康思想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领导人的中医药思想;第三部分主要阐释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习近平的中医药评价与传承的思想,通过制度和法律保护中医药的思想,从技术和文化双重视角推动中医药当代发展的思想,挖掘中医药的思想精髓并进行当代转化的思想等;第四部分归纳总结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的理论特征,分别从人民立场、全球视野、战略思维、辩证思维以及问题意识等方面进行阐述,体现出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的理论深度和方法论智慧;第五部分主要结合当前中医药的发展现状,分别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总结论证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对于中国特色医疗卫生理论发展及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意义。

郭妍[4](2018)在《中医药期刊史研究》文中认为中医药期刊是记录和保存中医药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药学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媒介。研究中医药期刊的总体发展史,既能够反映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某些特点,又能够揭示中医药学术交流的特征和趋势。鉴于此,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医药期刊在发展进程中呈现的各种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总体趋势,对中医药期刊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并尝试探寻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方向。本研究搜集从1897年至2017年出版的中医药期刊共568种,考察期刊创刊数量,并按照中国近现代历史分期作为参照系,将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历程分为七个阶段,即萌发期(1897年-1920年)、数量上的繁盛期(1921年-1937年6月)、低谷期(1937年7月-1949年9月)、恢复期(1949年10月-1959年)、曲折发展期(1960年-19 75年)、复兴期(1976年-1995年)、平稳发展期(1996年至今)。本研究从形式特征、类别分布特征、刊名特征、内容特征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期刊的发展特征。其中形式特征从中医药期刊生存状态、刊期情况、地域分布情况和文章合着情况等方面进行论述,类别分布特征从中医药期刊的总体类别情况和中医药学术类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论述,刊名特征从中医药期刊刊名的变迁和深刻寓意等方面进行论述,内容特征通过考察各个发展阶段的栏目设置情况予以呈现。在阐述中医药期刊发展历程和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本研究对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阐述了中医药期刊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助力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指出中医药期刊在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鼓励学术评论与争鸣、促进中医药知识普及推广、保障文章质量和专题策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探寻中医药期刊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中医药期刊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更好地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

王国强[5](2014)在《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政策机制 着力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文中指出201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中医药工作,分析中医药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部署2014年中医药重点工作,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求真?

詹洪春,刘志学[6](2012)在《王国强:中医药工作的八大“关键词”》文中指出2012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于1月10日在京开幕,会议全面总结了2011年的中医药工作,并对2012年的中医药工作进行了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专门对本次会议作出批示,卫生部部长陈竺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讲话,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国强[7](2010)在《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扎实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形势回升转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情况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李克强副总理作出了重要批示。李克强副总理在批示中指出:“2009年,全国中医药系统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参?

马双[8](2010)在《2010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张茅发表重要讲话 王国强部署全面工作》文中指出2010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于1月14日和15日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总结2009年中医药工作,部署2010年中医药重

赵鹏[9](2008)在《2008年全国中医药会议聚焦——继承与创新将中医药推向世界》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前不久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7年工作进展,研究部署2008年工作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明确重点,狠抓落实,团结和谐,奋发有为,努力开创中医药工作新局面。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了200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由卫生部部长陈竺主持,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出席了会议。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作了题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卫生厅、局长出席了会议。

少谦,彦知[10](2008)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努力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王国强在200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讲话要旨》文中提出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200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2007年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提出要坚持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不断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开创中医药工作新局面;要求突出重

二、2002年中医药工作取得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中医药工作取得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活血化痰息风方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及药物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中风病分期标准
        1.5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与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随机分组
        2.3 盲法的设计和实施
        2.4 治疗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评定标准
        2.7 药物经济学指标
        2.8 统计学方法
        2.9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比较
        3.3 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3.4 药物经济学指标比较
        3.5 不良反应比较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2 风痰瘀阻证是ACI最常见的证型
    3 临床疗效分析
    4 中药干预ACI的炎性机制分析
    5 药物经济学分析
    6 活血化痰息风法治疗ACI的机理探讨
    7 活血化痰息风方的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
    8 活血化痰息风方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9 创新点
    10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基于知识图谱分析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附录2 随机入组顺序表
    附录3
    附录4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附录5 mRS评分量表
    附录6 BI评分量表
    附录7 中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8 Consort声明
    附录9 个人简历
致谢

(2)“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绪论
    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 选题缘起
        1.1.1 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凸显
        1.1.2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受到各方重视
        1.1.3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1.1.4 地域性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助推“一带一路”倡议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助于推动地域性中医药文化的深入研究
        1.2.2 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1.2.3 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
    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2.1 研究对象
        2.2 概念界定
        2.2.1 荆楚文化
        2.2.2 中医药文化
        2.2.3 荆楚中医药文化
        2.2.4 “一带一路”
        2.2.5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4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4.1 研究内容
        4.2 基本框架
    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5.1 研究重点
        5.2 研究难点
        5.3 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 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与发展特征
    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
    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历史影响
        2.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孕育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1.1 孕育发展期(远古-商朝)
        2.1.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定型期与历史影响
        2.2.1 发展定型期(西周-秦朝)
        2.2.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3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快速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3.1 快速发展期(西汉-南北朝)
        2.3.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4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4.1 继承发展期(隋朝-元朝)
        2.4.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5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高峰期与历史影响
        2.5.1 发展高峰期(明朝-清朝)
        2.5.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6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徘徊期与历史影响
        2.6.1 发展徘徊期(1912 年-1949 年)
        2.6.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7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恢复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7.1 恢复发展期(1949 年-20 世纪末)
        2.7.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8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全面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8.1 全面发展期(21 世纪以来)
        2.8.2 本阶段历史影响
    3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特征与发展规律
        3.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特征
        3.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规律
    4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理论基础
    1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论
        1.1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论的提出
        1.2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渊源
        1.3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内涵要义
        1.4 中医药文化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
    2 文化对外传播理论
        2.1 文化对外传播的内涵要义
        2.2 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价值
        2.3 文化对外传播与“一带一路”
        2.4 文化对外传播理论与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第四部分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与启示
    1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发展阶段与传播学分析
        1.1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孕育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1.1.1 孕育发展期(明朝以前)
        1.1.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1.2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黄金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1.2.1 黄金发展期(明清时期)
        1.2.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1.3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发展滞缓期与传播学分析
        1.3.1 发展滞缓期(1912 年-1978 年)
        1.3.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1.4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全面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1.4.1 全面发展期(1978 年以来)
        1.4.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2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经验启示
    3 本章小结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中阿中医中心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1 中阿中医中心建立背景
        1.1 历史基础
        1.1.1 中医药医疗实践基础
        1.1.2 中医药文化传播基础
        1.2 现实因素
        1.2.1 阿尔及利亚人民不断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
        1.2.2 中医药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
    2 中阿中医中心建设概况
        2.1 建设过程
        2.2 建设模式
        2.3 建设成效
        2.4 建设困境
    3 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实践分析
        3.1 传播主体分析
        3.2 传播内容分析
        3.3 传播媒介分析
        3.4 传播受众分析
        3.5 传播效果分析
    4 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反思
    5 本章小结
第六部分 构建“一带一路”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
    1 “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意义
        1.1 坚定荆楚中医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彰显荆楚中医药文化独特魅力
        1.2 增强荆楚中医药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1.3 服务“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助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2 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对接
        2.2 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普适价值
        2.3 增强多元传播要素的协同效应,构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
    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大事记
附录三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大事记
附录四 专家官员访谈录
    4-1 温长路教授访谈录(节选)
    4-2 吕文亮教授访谈录(节选)
    4-3 巴元明教授访谈录(节选)
    4-4 周仲瑜教授访谈录(节选)
    4-5 胡峰队长访谈录(节选)
    4-6 王莎主任电话访谈录(节选)
    4-7 胡海涛老师访谈录(节选)
附录五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编(译)着作
致谢

(3)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国际背景
        (一)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产生影响
        (二)中医药对解决世界疾病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三)“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医药文化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
    二、国内背景
        (一)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技术的认同度大大提升
        (二)政府相关机构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的迅速传播与发展
        (三)新时期文化自信带动了社会的传统文化热、中医药文化热
第二章 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医药卫生与人类健康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医药卫生与人类健康思想
        (二)列宁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思想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领导人的中医药思想
        (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中医药思想
        (二)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中医药的思想
第三章 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通过科学评价对中医药进行科学定位
        (一)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和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二)中医药是维护人民健康的杰出代表
    二、通过继承和传播使中医药技术和思想延续下去
        (一)努力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
        (二)把中医药这一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三、通过制度和法律保护中医药
        (一)完善中西医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
        (二)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四、从技术和文化双重视角推动中医药的当代发展
        (一)发展前沿关键技术及创新方法
        (二)传播中医药文化,探索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合作模式
    五、挖掘中医药思想的精髓并进行当代转化
        (一)总结中医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并提炼中医药文化精髓
        (二)将中医药卫生理论转化为健康生活方式
        (三)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第四章 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的理论特征
    一、鲜明的人民立场
        (一)人民立场的含义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四)多谋民生之力,多解民生之忧
    二、广阔的全球视野
        (一)全球视野的含义
        (二)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的海外发展
        (三)中医药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三、系统的战略思维
        (一)战略思维的含义
        (二)“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
        (三)着眼于中医药未来,发展中医药事业
    四、突出的辩证思维
        (一)辩证思维的含义
        (二)全面地看待中医药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三)辩证地看待中医药的机遇和挑战
    五、强烈的问题意识
        (一)问题意识的含义
        (二)着眼于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问题、关键问题,提供应对策略
第五章 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医药卫生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二)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是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医药卫生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二、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中医药在国际医疗卫生领域的话语权
        (二)有利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三)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四)为解决世界疾病问题、缓和文明冲突、促进全球健康提供中国智慧
结语
参考文献
    1.专着类
    2.论文集类
    3.报刊、期刊杂志类
    4.学位论文类
致谢
论文着作

(4)中医药期刊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1.1 挖掘中医药期刊的文献研究价值
        1.1.2 呈现中医药期刊的史学研究价值
        1.1.3 促进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和提高
    1.2 中医药期刊史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1 具有“期刊”的基本属性
        1.3.2 具有“中医药”的基本属性
        1.3.3 出版地区为中国大陆
    1.4 研究方法
        1.4.1 资料来源
        1.4.2 研究方法
2. 中医药期刊发展历程
    2.1 中医药期刊创刊的时代背景
        2.1.1 传统中医药学面临西方医学的严峻挑战
        2.1.2 西医学期刊率先出现
    2.2 中医药期刊的雏形--《吴医汇讲》
        2.2.1 《吴医汇讲》产生的时代背景
        2.2.2 《吴医汇讲》的编辑体例和内容
    2.3 中医药期刊发展的历史分期
        2.3.1 中医药期刊的萌发期
        2.3.2 中医药期刊数量上的繁盛期
        2.3.3 中医药期刊的低谷期
        2.3.4 中医药期刊的恢复期
        2.3.5 中医药期刊的曲折发展期
        2.3.6 中医药期刊的复兴期
        2.3.7 中医药期刊的平稳发展期
3. 中医药期刊形式特征
    3.1 期刊生存状态
        3.1.1 民间团体或个人主持办刊,生存状态以速生速灭为主
        3.1.2 政府参与办刊,仍未完全脱离速生速灭的生存状态
        3.1.3 期刊出版步入正轨,生存状态趋于稳定
        3.1.4 期刊办刊主体向系列化、集群化发展,生存状态稳定
    3.2 期刊刊期情况
        3.2.1 以月刊为主,出版周期不稳定
        3.2.2 刊期逐渐缩短,出版周期趋于稳定
        3.2.3 刊期再次延长,出版周期极不稳定
        3.2.4 以季刊和双月刊为主,出版周期趋于稳定
        3.2.5 以月刊和双月刊为主,刊期呈逐渐缩短的趋势
    3.3 期刊地域分布情况
        3.3.1 萌发自江浙沪地区
        3.3.2 以上海为中心,发展于东南沿海地区
        3.3.3 仍以上海为中心,有向西南地区转移的倾向
        3.3.4 办刊中心向北京转移,初现全国散发的趋势
        3.3.5 以北京为中心,呈现全国散发的态势
    3.4 期刊文章合着情况
        3.4.1 文章以独着为主,合着文章极为少见
        3.4.2 文章以独着居多,合着文章有所增加
        3.4.3 合着文章数量超越独着文章,跨机构、跨地域合着显着增加
4. 中医药期刊类别特征
    4.1 中医药期刊的主体--学术类期刊
        4.1.1 中医药学术类期刊总体情况
        4.1.2 中医药学术类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
    4.2 中医药宣传推广的重要媒介--普及类期刊
        4.2.1 中医药普及类期刊的初创
        4.2.2 中医药普及类期刊的发展
    4.3 中医药信息资源查找和利用的工具--情报检索类期刊
        4.3.1 中医药检索类期刊的兴起与衰落
        4.3.2 中医药情报类期刊的兴起与衰落
5. 中医药期刊刊名特征
    5.1 中医药期刊刊名的变迁
    5.2 中医药期刊的一般命名方式
        5.2.1 仅以“学科属性”命名
        5.2.2 以“地域名称+学科属性”命名
        5.2.3 学报类中医药期刊的命名
    5.3 中医药期刊刊名的深刻寓意
6. 中医药期刊内容特征
    6.1 刊载内容体裁丰富,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
    6.2 刊载内容向纯学术性过渡,中医药传统文体载文量下降
    6.3 以学术性内容为主,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内容激增
7. 中医药期刊发展总体情况、作用与展望
    7.1 中医药期刊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7.1.1 总体历程分析
        7.1.2 总体形式特征分析
        7.1.3 总体类别特征分析
        7.1.4 总体刊名特征分析
        7.1.5 总体内容特征分析
    7.2 中医药期刊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评价
        7.2.1 传播中医药文化,获取民众之认可
        7.2.2 普及中医药知识,解救民众之疾苦
        7.2.3 搭建中医药沟通平台,促进学术交流
        7.2.4 刊学相辅,助力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
        7.2.5 凝心聚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7.3 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方向探寻
        7.3.1 重视传统中医药栏目,发扬中医药特色
        7.3.2 鼓励学术评论与争鸣,发挥期刊学术导向作用
        7.3.3 栏目设置多样化,促进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推广
        7.3.4 加强约稿力度,保障文章质量
        7.3.5 重视专题策划,发展专栏专刊,鼓励专题专科的集中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医药期刊总目
    附录2: 当前持续出版中医药期刊目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6)王国强:中医药工作的八大“关键词”(论文提纲范文)

关键词之一“:十二五”党和政府对中医药高度重视
关键词之二:医改中央与地方落实扶持政策
关键词之三:《若干意见》中央加大财政投入
关键词之四:创新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并进
关键词之五:传播文化繁荣,国际交流合作活跃
关键词之六:创先争优涌现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党员
关键词之七:2012年针对重点工作提出十点意见
关键词之八:中医药法着力推动中医药法立法进程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四、2002年中医药工作取得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活血化痰息风方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及药物经济学评价[D]. 张雪意.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2]“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D]. 毛和荣.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习近平中医药重要论述研究[D]. 蒲玉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4]中医药期刊史研究[D]. 郭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政策机制 着力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N]. 王国强. 中国中医药报, 2014
  • [6]王国强:中医药工作的八大“关键词”[J]. 詹洪春,刘志学. 中国医药导报, 2012(05)
  • [7]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扎实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N]. 王国强. 中国中医药报, 2010
  • [8]2010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张茅发表重要讲话 王国强部署全面工作[J]. 马双. 中国当代医药, 2010(03)
  • [9]2008年全国中医药会议聚焦——继承与创新将中医药推向世界[J]. 赵鹏. 健康大视野, 2008(03)
  • [10]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努力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王国强在200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讲话要旨[J]. 少谦,彦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02)

标签:;  ;  ;  ;  

2002年中医药工作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