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温床育苗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地热温床育苗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地热线温床育苗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垢志霞[1](2020)在《冀东地区甘薯育秧方式优化及生产中商品薯形成的调控》文中认为鲜食甘薯作为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场上对鲜食甘薯薯块形状、单薯重量提出了严格要求,生产薯形好,薯块大小合适的商品薯显得更为重要;高效、环保的育秧方式是甘薯种植的基础,传统火炕育秧由于用工量大、环境污染重在生产上受到限制,创建高效环保育秧方式成为当前甘薯种植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本试验开展电热育秧技术优化及薯形控制技术的相关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薯炕育秧。研究电热丝、稻草+电热丝、稻草和冷炕四种育秧方式对甘薯生长的影响,本试验研究表明,电热丝薯炕和稻草+电热丝薯炕的床体温度最高,冷炕的温度最低,最低温与最高温差13.4℃。在早春温度低的地区,采用电热丝,稻草+电热丝进行薯炕育秧比冷炕和稻草育苗提前15天出苗。通过研究不同的育秧方式对不同品种的甘薯秧苗性状的影响,其中卢选一号的差异显着,烟薯25差异不显着,北京553差异显着;四种育秧方式对不同品种的甘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有明显的影响,卢选一号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在不同育秧方式下差异更明显,烟薯25号在四种育秧方式间差异较小,北京553差异显着。2.薯形控制试验。以烟薯25号普通秧苗为供试材料,设计4个不同的插秧期、6个不同的秧苗入土节数,研究烟薯25农艺性状、总产量、商品薯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研究不同入土节数、不同插秧期的植株性状与产量及中型薯产量的相关性,得出甘薯的地上部分对甘薯块根生长的影响间接作用较大,而单株结薯数、单株薯质量直接影响产量,单株结薯数直接影响中型薯产量。通过对不同入土节数、不同插秧期的植株性状与产量及中型薯产量的研究,在4个不同插秧期内,随着插秧期的推迟,地上部分性状、单株结薯数、单株薯质量逐渐下降,在5月下旬插秧时产量最高;在6个不同的薯秧入土节数条件下,地上部分的性状差异显着,薯秧入土节数3节为最佳。本次研究认为5月下旬插秧节数3节时能够有效的协调各产量相关性状的关系,可以达到高产。

张译木[2](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研究》文中指出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农民群体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加强农民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民群体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道德素质,是助力新时代农民养成正确价值观、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路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民群体层次呈现多样化趋势,农民的价值观念日趋复杂多元,现行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难以实现其有效性。因此,从自主性视角出发,在顺应农民群体自主意识日渐强烈的趋势下,有效引导其发挥自主性,建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机制,积极引导农民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是创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农民主力军作用的必要保证。本文依循在历史研究中梳理问题、在文本阅读中提炼观点、在现实反思中建构体系的研究理路,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绪论。包括选题缘起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主要阐述自主性视角下乡村振兴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机制研究的相关概念。通过对概念的梳理界定,有针对性的挖掘到了研究的理论、历史、现实依据。第三章,阐述自主性理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基础。分别从三个历史阶段:革命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萌芽、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及实践,循序渐进阐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心路历程。第四章,从农民自主性角度透视从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第五章,阐述乡村振兴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支撑,深度描写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典型教育模式及运行机制。第六章,深度剖析乡村振兴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阻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于乡村振兴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机制的建议。

赵越[3](2019)在《马哈利扦插生根机理及外源褪黑素诱导吉塞拉6号不定根发生的效应》文中研究指明马哈利CDR-1属马哈利樱桃(Prunus mahaleb L.)种,选自自然杂交种的实生苗,因其极少生根蘖苗,一般采用实生繁殖,但实生繁殖的周期长,出苗整齐度不统一,影响苗木繁育的效率。扦插繁殖的周期短,成本低,操作简单,且扦插苗能够保留母体的优良性状,适合生产上大量繁殖苗木。吉塞拉6号砧木与甜樱桃嫁接能表现出显着的矮化效果,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其属于无性系砧木,一般采用扦插和组培的方式繁育,组培繁育增殖系数高,苗木生长健壮。褪黑素是当今生命科学界研究的热点,植物中存在天然褪黑素,褪黑素已被证实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诱导植物不定根的发生。本研究中扦插试验以马哈利CDR-1为试材,通过嫩枝扦插与硬枝扦插的方式,采用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并设置不同的浓度梯度,研究各处理下马哈利CDR-1插条的生根情况,并探究其生根机理;组培试验以吉塞拉6号为试材,通过单一激素和复合激素处理,探究外源褪黑素对其不定根的诱导情况。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IBA和NAA处理均能提高马哈利插条的愈伤率和生根率,两种激素促进插条生根效果的强弱可表示为IBA>NAA>CK。1000mg/L激素处理插条的愈伤率、生根率和单株生根条数最高,其中嫩枝扦插以1000mg/L NAA处理插条的愈伤率达68%,1000mg/L IBA处理插条的生根率达61%,单株生根条数为9.33条(p<0.05);硬枝扦插以1000mg/L IBA处理插条的愈伤率为31%,生根率为28%,单株生根条数为4.3条(p<0.05),即1000mg/L IBA为最佳处理;马哈利插条的生根类型为混合生根型。2、马哈利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POD、PPO活性先升高后降低,IAAO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组织含水量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POD、PPO活性以及组织含水量呈‘升-降-升’的趋势,IAAO活性呈‘降-升-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趋于稳定后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升高。3、褪黑素可以诱导吉塞拉6号不定根发生。单一激素试验中,1.0μM MLT生根率最高,达50%,诱导的不定根最长,达11.83cm(p<0.05),5.0μM MLT根系最粗,达1.75mm(p<0.05),0.05和0.5μM MLT单株生根条数约2.67条。复合激素试验中,0.6mg/L IBA+1.0μM MLT组合处理的生根率达100%,根系最长,达8.00cm(p<0.05),根系最粗,达1.93mm,单株生根条数6条(p<0.05);0.6mg/L NAA+5.0μM MLT组合处理的生根率达100%,单株生根条数约10.67条(p<0.05),0.6mg/L NAA+1.0μM MLT组合处理的根长达5.33cm,根粗约1.85mm。即单一激素处理以1.0μM MLT处理的生根效果最好,复合激素以0.6mg/L NAA+5.0μM MLT组合以及0.6mg/L IBA+1.0μM MLT组合的生根效果最好。

张河兰[4](2019)在《政府购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存在整体总量不足,在各城乡及社区分配不均衡以及区域性的分配失当等问题,政府出台了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医疗服务购买的政策,用于改善我国城乡社区医疗资源缺乏的状况以及医疗水平低下、医疗服务质量不佳的现状。结合我国当前国情,这是比较合理的解决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以上所提到的实际问题,而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政府的医疗资源购买服务也无法做到十全十美,经笔者的调查与分析,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河北省A市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为调查案例,通过分析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现状,研究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提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策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最终为我们的政府进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购买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案与意见。

张颖[5](2018)在《伊春地区棚室蔬菜生产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黑龙江省棚室结构多样化,保温性、采光性参差不齐,影响了棚室蔬菜的发展和蔬菜产量。调查报告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调研地区,针对伊春地区的6个主要的棚室种植区进行调查,就其现有的所涉及到的温室大棚的结构、棚室规模、种植的蔬菜种类及蔬菜的栽培制度等问题进行调查、整理分析,并对伊春市棚室蔬菜种植提出合理化、建设性的建议。旨在科学化、规范性地指导伊春地区的棚室建设,提高棚室蔬菜种植产业的稳定性、健康性及可持续发展性,对促进伊春市棚室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调研结果表明:(1)棚室蔬菜种植规模情况:伊春地区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先进技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棚室蔬菜种植,以此提高土地附加值。蔬菜自给率从64%提升至80%近年来,伊春地区响应“大力发展绿色蔬菜和有机农产品”的安排部署,大力发展低农药残留、有机的蔬菜的种植,栽植作物的90%是蔬菜,10%是花卉、水果和食用菌等新兴作物。(2)棚室蔬菜种植模式:在伊春地区,一般包括6种种植模式:“尖椒/青椒+黄瓜”模式;“春提早油豆角—秋延后黄瓜”模式;“春提早尖椒—秋延后油豆角”模式;“春提早西芹—秋延后番茄”模式;“越夏长季节番茄”模式;“早春叶菜+番茄”模式。(3)棚室蔬菜种植种类:六个调查点蔬菜种植包括茄果类、瓜类、叶菜类和豆类等4类,其中叶菜类和瓜类的种植占比相近且最多、茄果类次之,豆类最少。近年来,随着棚室蔬菜的发展,也出现了木耳等食用菌的种植。在棚室蔬菜种植过程中,农户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包括确定栽培季节、茬口安排、间作套作等空间利用、病虫害防治等。(4)棚室蔬菜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配套设施不健全,棚室的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冬季棚室生产的热情低下,欠缺专业技术支持;种植品种受限且更新比较慢;多茬口种植等不良的栽培制度导致的病虫害,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大棚管理跟不上,栽培制度单一。(5)提出的建议:因地制宜,合理的规划和建设蔬菜大棚的类型和结构;加大大棚配套设施的投入,提高机械化;合理安排种植茬口,根据市场需求创不断新种植模式,克服连作障碍;提高大棚的管理制度和水平,加强统一管理,建立合作社;引进专业的技术和人才。

张守仕,谢克英,石明生,张娜[6](2015)在《根系加温技术对温室观赏桃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以2年生观赏桃"迎春"、"元春"为试材,以不加温处理为对照,将根系加温技术引入温室观赏桃生产中,研究了根系加温对温室观赏桃花期、花质等的影响,以解决目前观赏桃温室生产中先叶后花,影响花期、观赏效果的问题。结果表明:根系加温处理提高了观赏桃栽培基质温度,对温室内气温没有明显影响;使花期提前10d以上,缩短花期2d,延长了可观赏期1d以上,花朵直径增大,且始花期、花期、观赏期、花朵直径指标差异极显着;减少了单株花期新梢数量,降低了新梢总长度;促进了根系生长,新根数量和长度显着增加,根系活力提高。试验表明根系加温有效解决了温室观赏桃生产中先叶后花的问题,提高了观赏桃的观赏效果,根系加温技术值得在温室观赏桃生产中推广应用。

曹凡[7](2015)在《美国山核桃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是一种重要的多用途树种。针对美国山核桃扦插繁殖极难生根的现状,本研究以美国山核桃当年生休眠枝为材料,运用电热温床控温技术开展了硬枝扦插试验,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探索出了美国山核桃硬枝扦插生根的最佳组合;在此基础上,从不定根形成过程中解剖学观察及插穗内部营养物质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分析入手,利用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结合质谱技术探讨了不定根形成过程中差异表达蛋白及其功能,旨在为美国山核桃无性快繁技术提供技术支撑,为美国山核桃扦插生根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当外部环境温度控制15℃,扦插基质温度控制在2530℃时,美国山核桃硬枝扦插30d后开始生根,最佳生根组合是,用浓度为500mg/L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浸泡6h后扦插,生根率可达87.8%。2.美国山核桃硬枝扦插的生根过程可以分为5个时期:1020d为插穗愈伤组织形成诱导期、2030d为插穗愈伤组织形成期、3040d为插穗不定根形成初期、4050d为插穗不定根大规模形成期、50d以后为插穗不定根伸长期。3.美国山核桃硬枝插穗不定根的形成属愈伤组织生根型,愈伤组织主要起源于形成层和维管射线薄壁细胞。4.经NAA处理后的插穗韧皮部在生根过程中的营养物质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以及相关酶活性变化明显与清水处理不同,结果表明:插穗不定根形成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利用NAA等植物生长素可提高插穗韧皮部内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较高浓度的IAA有利于促进不定根形成;较高浓度的ZR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根的伸长生长;较高浓度GA抑制不定根的形成;在不定根形成时期,ABA含量越低对生根越有利。高活性的SOD有利于提高插穗抗逆性;高活性的POD促进插穗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根的形成;高活性的PPO有利于插穗不定根的形成和伸长生长。5.利用MALDI-TOF-MS技术对美国山核桃插穗不定根发育关键时期差异蛋白进行鉴定分析,发现48个相对差异表达蛋白点,并选择其中18个差异蛋白进行肽质谱指纹分析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山核桃不定根形成的多个生理过程中产生了差异蛋白质,其中包括了能量代谢相关蛋白、逆境胁迫相关蛋白和信号传递相关蛋白等差异蛋白质。

李文红[8](2010)在《沛县蔬菜生产的问题分析与发展对策》文中认为蔬菜作为江苏省最大的经济作物,种植效益非常显着。沛县地处江苏北部,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具备生产蔬菜良好的自然条件。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江苏省特菜生产基地”这一资源优势,审时度势,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随着蔬菜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因此,研究沛县蔬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对促进沛县蔬菜产业持续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沛县蔬菜生产现状的调研和多年生产资料的纵向比较分析,发现蔬菜生产中存在着产区土壤养分失衡,肥力水平偏低;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大棚设施档次和育苗组织化程度低;主体品种少,后备种源不稳定;综防意识淡薄;施肥结构不合理;蔬菜加工转化能力较弱: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运用蔬菜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种子生产技术、农业经济与管理等相关知识,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蔬菜生产、安全保障等先进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沛县应抓紧实施扩“基”保“土”工程,调整种植模式,增施有机肥,偏施缺素肥料,促进耕地尽快恢复肥力。积极申报相关产业类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按照自然、生产条件和当地种植习惯,突出地方特色,分区域建设10个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特色基地,构筑“特菜长廊”和“十个现代蔬菜精品标准示范园”经济板块。抓好基地防渗渠道改造和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建造工作,积极推广高效“非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同时从硬件、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做文章,走出一条具有沛县特色的蔬菜节水生产的路子。组建育苗服务中心,着力打造蔬菜育苗产业,使其成为蔬菜产业现代化的先导。调整蔬菜生产设施建造类型,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完善已建设施的装备配套,促进蔬菜生产的规模化、特色化、标准化、高效化和可控设施的高档化,形成周年生产、操作可控的装备系统,实现资源优势最大程度的转化。实施品种优质化工程,为蔬菜可持续发展备足种源。以蔬菜茄子生产为例,分析提出了科学施肥的配方,制定了创汇蔬菜常用农药使用标准,该县应全面开展防虫网、杀虫灯、生物农药、测土配方施肥等生态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活动,建立健全蔬菜生产的各种保障体系,促进蔬菜产品的提档升级。抢抓机遇,逐步完善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县镇农贸市场为核心、田头市场为补充、以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为窗口的蔬菜产品市场销售体系,实行“网络种菜”模式、“网上经营蔬菜”销售方式,主动经营市场,把沛县的蔬菜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丁晓蕾[9](2008)在《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近代,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陆续得到阐明和运用,实验科学逐步取代经验科学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农业科技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近代蔬菜科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萌芽,并随着科技革命的浪潮或快或缓地向前发展。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中国蔬菜科技经历了清末民初的萌芽,民国时期学科体系的初步构建与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历程。在以育种和农业化学为主体的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以及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中国蔬菜科技取得了重要进步,并获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蔬菜的综合生产供应能力。到20世纪末,我国的蔬菜科技赶上并在部分领域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本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五章。首先在回顾中国传统蔬菜科技历史传承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历程,并依据其发展的阶段特征将发展进程分为萌芽(晚清-1911)、初创(1911-1949)、繁荣发展(1949-1966)、曲折发展(1966-1977)、快速发展(1978-2000)五个阶段;然后对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以及百年中我国在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蔬菜作物遗传育种、蔬菜作物栽培、蔬菜作物保护、蔬菜贮藏加工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国家政策、制度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资源与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蔬菜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结语部分对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总结,对21世纪的蔬菜科技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20世纪我国的蔬菜科技完成了由传统经验科学向现代实验科学的历史转型。中国蔬菜科技教育、科研与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曾受到多个国家的影响,如20世纪前20年的日本、1920至1940年代的美国及西欧、1950年代的苏联等,1970年代后,基本形成了我国自己的蔬菜科技教育、科研、推广体系。在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家政策、科研投入的大力扶持,科研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协作研究的广泛开展,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等因素共同成就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压力决定了蔬菜科技在20世纪后20年及21世纪的发展方向。

赵瑞香[10](2008)在《莎尔沁地区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副食品,它为人类提供丰富而又廉价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生产、储藏过程中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产品的大量使用,虽然对蔬菜的产量增加、产品保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严重污染了蔬菜产品。如何让城乡居民长期吃上“放心菜”,是新阶段生产者追求的目标,是消费者消费的热点,也是蔬菜发展的方向。论文通过走访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莎尔沁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发展情况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对该地区发展无公害蔬菜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莎尔沁地区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区域特色不突出,农产品雷同现象比较严重;(2)缺乏优质生产意识,尤其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意识不强烈;(3)投入相对较少;(4)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低下;(5)产业化经营水平低;(6)信息系统建设滞后;(7)市场建设短缺,管理不善;(8)市场占有额低;(9)农药、化肥污染问题;(10)连作引起的病虫害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分析、归纳,结合莎尔沁地区无公害蔬菜发展的实际,提出了莎尔沁地区无公害蔬菜发展对策:产业化经营,具体包括:(1)政府部门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2)土地流转到种菜能手中;(3)强化科技示范,增强无公害意识;(4)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5)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6)发展保护地生产,建立活动小棚;(7)种植绿色蔬菜,提高区外及国际市场占有额;(8)发展蔬菜观光旅游业;(9)充分利用“三沼”。并总结出了适合莎尔沁地区生产无公害蔬菜的主要技术措施,诸如轮作、合理密植、病虫害防治等。

二、地热线温床育苗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热线温床育苗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冀东地区甘薯育秧方式优化及生产中商品薯形成的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甘薯研究概述
    1.2 甘薯育秧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3 甘薯生产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1.3.1 商品薯的要求
        1.3.2 商品薯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不同育秧方式比较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薯炕建造
        2.2.2 育秧
    2.3 指标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四种育秧方式温度的比较
        2.4.2 不同育秧方式下烟薯25、卢选一号和北京553的秧苗生长动态
        1.株高
        2.茎粗
        3.叶面积
        2.4.3 同品种不同育秧方式下秧苗性状差异
        1.株高
        2.茎粗
        3.叶面积
        2.4.4 同一育秧方式下不同品种秧苗性状差异
        1.株高
        2.茎粗
        3.叶面积
    2.5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生产中商品薯形成的调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条件
        3.1.2 供试品种
    3.2 试验设计
    3.3 调查方法
    3.4 数据分析
    3.5 结果分析
        3.5.1 叶面积动态变化
        3.5.2 不同插秧期不同处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3.5.3 不同入土节数对小区甘薯产量差异比较
        3.5.4 不同入土节数对小区中型薯产量差异比较
        3.5.5 不同处理间农艺性状与产量的方差分析
    3.6 讨论与结论
        3.6.1 叶面积对甘薯生长影响
        3.6.2 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
        3.6.3 插秧期对烟薯25产量的影响
        3.6.4 入土节数对烟薯25产量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4.1 甘薯育秧方式的选择
    4.2 增加商品薯率的调控措施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概述
    2.1 乡村振兴战略
        2.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涵义
        2.1.2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特征
        2.1.3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作用
    2.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2.2.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2.2.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2.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2.3.1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乡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2.3.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实施的抓手
        2.3.3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柱
        2.3.4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为乡村民主化建设提供群众基础
    2.4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理论依据
        2.4.1 自主性理论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性
        2.4.2 自我效能理论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性
第3章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历程
    3.1 革命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萌芽
        3.1.1 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1921-1924)
        3.1.2 大革命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1924-1927)
        3.1.3 土地革命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1927-1937)
        3.1.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1937-1949)
    3.2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3.2.1 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
        3.2.2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基层实践及效果
    3.3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及实践
        3.3.1 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
        3.3.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
    3.4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经验及教训
        3.4.1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经验
        3.4.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教训
第4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基本元素
    4.1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支撑
        4.1.1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需求
        4.1.2 乡村振兴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要求
        4.1.3 乡村振兴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需求
    4.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4.2.1 理想信念教育
        4.2.2 民主法治教育
        4.2.3 道德观念教育
    4.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点
        4.3.1 面对文化多元化与价值冲突
        4.3.2 经济利益多元化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挑战
        4.3.3 社会结构分层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影响
    4.4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
        4.4.1 “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及运行机制
        4.4.2 “主体弱位式”思想政治教育及运行机制
        4.4.3 “融入式”思想政治教育及运行机制
第5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现实考量
    5.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势及成就
        5.1.1 “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势及成就
        5.1.2 “主体弱位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及成就
        5.1.3 “融入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优势及成就
    5.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中的问题
        5.2.1 群众个体能力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发挥
        5.2.2 思想政治教育脱嵌于农民的日常需求
        5.2.3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机制不完善
    5.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中存在问题的根源
        5.3.1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需求脱节
        5.3.2 制度设计限制了农民主动性的发挥
        5.3.3 农民自身局限削弱了自主行动能力
第6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路径选择
    6.1 发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作用
        6.1.1 形成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认知
        6.1.2 完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活动
        6.1.3 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能力
    6.2 丰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实践
        6.2.1 在学习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
        6.2.2 在劳动中提高农民的光荣感
        6.2.3 在业余生活中强化农民的兴趣感
    6.3 强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机制
        6.3.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吸纳农民主体需求机制
        6.3.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吸纳农民兴趣机制
        6.3.3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马哈利扦插生根机理及外源褪黑素诱导吉塞拉6号不定根发生的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马哈利砧木研究概述
        1.1.1 马哈利砧木的生物学特性
        1.1.2 马哈利砧木的研究现状
    1.2 吉塞拉砧木研究概述
        1.2.1 吉塞拉砧木的生物学特性
        1.2.2 吉塞拉砧木的研究现状
    1.3 植物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机理的研究进展
        1.3.1 植物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1.3.2 植物扦插生根机理研究进展
    1.4 褪黑素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
        1.4.1 褪黑素的发现与应用
        1.4.2 褪黑素对樱桃砧木生根的影响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马哈利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及其生根机理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指标测定
        2.2.1 生根评价指标的测定
        2.2.2 生根生理指标的测定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植物激素对马哈利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2.4.2 马哈利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2.4.3 马哈利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
        2.4.4 马哈利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的变化
        2.4.5 马哈利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2.4.6 马哈利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2.4.7 马哈利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组织含水量的变化
    2.5 讨论
第三章 马哈利硬枝扦插繁殖技术及其生根机理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指标测定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植物激素对马哈利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3.4.2 马哈利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3.4.3 马哈利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
        3.4.4 马哈利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的变化
        3.4.5 马哈利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3.4.6 马哈利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4.7 马哈利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组织含水量的变化
    3.5 讨论
第四章 外源褪黑素诱导吉塞拉6号不定根发生的效应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指标测定
    4.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单一激素诱导‘吉塞拉6 号’不定根发生的效应
        4.4.2 复合激素诱导‘吉塞拉6 号’不定根发生的效应
    4.5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扦插试验研究结论
    5.2 组培试验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政府购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调查研究法
        1.3.2 归纳总结法
        1.3.3 案例分析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
        2.1.1 社区卫生服务
        2.1.2 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
        2.1.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2.2 理论分析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合同治理理论
第三章 我国当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分析
    3.1 我国当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分析
        3.1.1 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总量不足
        3.1.2 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不均
    3.2 我国政府购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必要性分析
第四章 当前我国政府购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政府对购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不严
        4.1.1 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约束性
        4.1.2 合同理解不清,缺乏精准性
        4.1.3 民众监督不足,缺乏客观性
        4.1.4 主体工作外包,工作主体赋闲
    4.2 政府对购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投入不够
        4.2.1 .购买缺乏动力,重视程度不高
        4.2.2 需求日益增大,投入力度滞后
        4.2.3 补偿办法偏差,补偿机制不完善
        4.2.4 资金使用单一,购买结构不合理
    4.3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有待改善
        4.3.1 服务站点缺乏,服务内容单一
        4.3.2 购买形式单一,买方竞争不足
        4.3.3 机构职能分散,权力职责不清
        4.3.4 服务缺乏动力,激励机制不足
    4.4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有待提高
        4.4.1 工作制度缺失,约束规范欠缺
        4.4.2 人员素质不齐,培训力度不够
第五章 改进我国政府购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购买的监督管理
        5.1.1 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5.1.2 规范合同制治理的服务购买方式
        5.1.3 增强社区民众的参与监督力度
        5.1.4 加大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力度
    5.2 加大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购买的投入力度
        5.2.1 增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购买的重视程度
        5.2.2 提高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购买的价格水平
        5.2.3 完善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购买的补偿方式
        5.2.4 充分考虑群众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5.3 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5.3.1 建设服务网络,改善服务质量
        5.3.2 拓展购买形式,重视市场职能
        5.3.3 明确机构定位,强化清单意识
        5.3.4 合理确定价格,建立激励机制
    5.4 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建设
        5.4.1 健全规范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制度
        5.4.2 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
    5.5 国外政府购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启示
        5.5.1 国外政府购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
        5.5.2 国外政府购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关于政府社区卫生服务购买情况的问卷调查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伊春地区棚室蔬菜生产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1.2.1 国外棚室蔬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2.2 国内棚室蔬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2.3 黑龙江省棚室蔬菜发展现状
        1.2.4 棚室蔬菜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
2 调查内容和方法
    2.1 调查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棚室蔬菜种植的基本信息调查
        3.1.1 伊春地区自然环境及蔬菜种植简介
        3.1.2 伊春地区棚室的主要类型及规模的调查分析
        3.1.3 伊春地区棚室蔬菜种植种类调查与分析
    3.2 棚室蔬菜种植制度调查与分析
        3.2.1 棚室蔬菜种植时间调查与分析
        3.2.2 棚室蔬菜茬口特性调查与分析
        3.2.3 棚室蔬菜种植模式的调查分析
        3.2.4 棚室蔬菜配套栽培技术调查与分析
        3.2.5 棚室蔬菜生产效益的调查分析
    3.3 伊春地区棚室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3.1 配套设施存在不健全的问题,机械化程度较低
        3.3.2 冬季棚室生产的热情低下,欠缺专业技术支持
        3.3.3 种植品种受限且更新比较慢
        3.3.4 栽培制度不完善,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3.3.5 管理跟不上,栽培制度单一
4 伊春地区棚室种植的建议
    4.1 加大配套设施的投入,提高机械化
    4.2 合理规划种植结构,提高保温性能
    4.3 合理安排种植茬口,克服连作障碍
    4.4 合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加强统一管理
    4.5 引进专业的技术和人才
    4.6 与时俱进,引入互联网+概念,提高棚室管理水平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根系加温技术对温室观赏桃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项目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系加温技术对观赏桃栽培环境温度的影响
    2.2 根系加温技术对观赏桃开花品质的影响
    2.3 根系加温技术对观赏桃新梢生长的影响
    2.4 根系加温技术对观赏桃根系生长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7)美国山核桃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美国山核桃简介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2.1.1 插穗的选择
        2.1.2 插穗处理技术
        2.1.3 扦插环境控制
    2.2 扦插生根机理研究
        2.2.1 形态发生研究
        2.2.2 生理生化研究
        2.2.3 分子机制研究
    2.3 美国山核桃扦插研究进展
3 材料与方法
    3.1 美国山核桃硬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美国山核桃硬枝扦插生根机理研究
        3.2.1 试验材料
        3.2.2 解剖学观察
        3.2.3 生理指标测定
        3.2.4 差异蛋白鉴定分析试验
4 结果与分析
    4.1 美国山核桃扦插技术研究
        4.1.1 综合处理对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4.1.2 不同激素处理对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4.2 不定根形成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4.2.1 形态观察
        4.2.2 插穗茎的解剖构造
    4.3 扦插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4.3.1 营养物质含量变化
        4.3.2 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4.3.3 相关酶活性变化
    4.4 不定根形成过程的特异蛋白分析
        4.4.1 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的蛋白差异表达
        4.4.2 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相关蛋白质的鉴定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硬枝扦插技术
        5.1.2 不定根形成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5.1.3 影响美国山核桃不定根形成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
        5.1.4 差异蛋白鉴定
    5.2 讨论
        5.2.1 促进插穗生根技术
        5.2.2 插穗形态解剖观察
        5.2.3 生理指标相关研究
        5.2.4 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5.3 展望
        5.3.1 生产上设备与技术改进
        5.3.2 扦插生根机理研究方向
        5.3.3 扦插苗木应用潜力分析
参考文献
附图

(8)沛县蔬菜生产的问题分析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技术路线
    1.3 国内外蔬菜生产现状
        1.3.1 国外蔬菜生产现状
        1.3.2 国内蔬菜生产现状
        1.3.3 徐州市蔬菜生产概况
第二章 沛县蔬菜生产现状
    2.1 沛县的区域概貌和生产概况
        2.1.1 沛县的区域概貌
        2.1.2 沛县蔬菜生产概况
    2.2 蔬菜种植制度调查
        2.2.1 蔬菜作物布局
        2.2.2 蔬菜复种方式
    2.3 蔬菜的设施类型、规格和数量
    2.4 蔬菜生产产地环境的分析
        2.4.1 蔬菜灌溉水的测定与分析
        2.4.2 蔬菜生产区空气质量的测定与分析
        2.4.3 蔬菜生产区土壤重金属的测定与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沛县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产区土壤养分失衡,肥力水平偏低
    3.2 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工程效益发挥不良
    3.3 设施档次不高,育苗组织化程度低
    3.4 主体品种少,后备种源不稳定
    3.5 综合防治意识淡薄,化学防治方法不当
    3.6 凭经验施肥现象普遍,施肥结构不合理
        3.6.1 施肥量偏大,施肥结构不合理
        3.6.2 施肥方法不合理
    3.7 蔬菜销售能力不强,品牌少价格偏低
    3.8 蔬菜生产技术体系不完善,保障体系不健全
        3.8.1 蔬菜生产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三品"蔬菜认证工作不到位
        3.8.2 蔬菜生产保障体系不健全
    3.9 小结
第四章 沛县蔬菜生产发展对策
    4.1 实施扩"基"保"土"工程
        4.1.1 科学规划,提高"三品"基地的比重
        4.1.2 调整模式,安全施肥,保护土壤资源
    4.2 实施"节水"、"非工程节水"灌溉工程
        4.2.1 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4.2.2 推广"非工程"节水技术
    4.3 实施设施资源优势转化工程
        4.3.1 建立育苗中心,创新发展蔬菜育苗产业
        4.3.2 提高设施档次,完善设施设备,发挥棚室生产效能
        4.3.3 调整补贴政策,倾向内涵建设
        4.3.4 探索利用网络视频系统监控蔬菜生产模式
    4.4 实施蔬菜品种优质化工程
    4.5 全面推广无公害综防技术
        4.5.1 建立健全预防机制
        4.5.2 大力推广无公害综防技术
    4.6 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4.7 实施市场开拓工程
        4.7.1 加快市场扩建步伐
        4.7.2 培壮龙头企业群体,提高加工能力
        4.7.3 培大新型专业合作组织,主动营造市场
    4.8. 健全蔬菜生产保障体系
        4.8.1 建立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4.8.2 建立蔬菜生产安全准入制度
        4.8.3 建立蔬菜安全生产追溯系统
    4.9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沛县蔬菜生产优势
    5.2 沛县蔬菜生产存在问题
    5.3 沛县蔬菜生产发展对策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重点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传承与发展分期
    第一节 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与面临挑战
        一、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
        二、中国传统蔬菜科技面临挑战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分期
        一、萌芽(晚清-1911)
        二、初创(1911-1949)
        三、繁荣发展(1949-1966)
        四、曲折发展(1966-1977)
        五、快速发展(1978-2000)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
    第一节 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园艺科技教育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第二节 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技人才状况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第三节 我国着名蔬菜园艺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研、成果推广与科技传播
    第一节 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一、1949年以前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二、1949年以后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蔬菜科研、推广活动的开展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第三节 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
        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
        二、专业学会的建立与发展
        三、蔬菜科技的国际交流
第四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主要成就
    第一节 蔬菜作物的种质资源研究
        一、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进步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保存和利用
    第二节 蔬菜作物的遗传育种
        一、蔬菜作物育种研究的进步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的良种选育
    第三节 蔬菜作物栽培
        一、蔬菜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进步
        二、蔬菜作物设施栽培科技
        三、蔬菜作物育苗与施肥科技
    第四节 蔬菜作物保护
        一、蔬菜作物病虫害调查、鉴定与测报
        二、蔬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第五节 蔬菜贮藏与加工
        一、蔬菜贮藏运输技术
        二、蔬菜加工技术
第五章 百年蔬菜科技进步动因分析
    第一节 相关学科发展对蔬菜科技进步的推动
        一、植物生理学为优化蔬菜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二、植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把蔬菜育种引向分子水平
    第二节 国家政策和社会组织制度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一、国家农业政策部署、制度改革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作用
        三、实施科技规划和加大科研投入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引导与支撑
    第三节 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一、蔬菜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蔬菜科技进步对社会需求的刺激与促进
    第四节 资源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
        一、提高菜地产出率是缓解蔬菜生产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对蔬菜产品安全提出新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课题研究
致谢

(10)莎尔沁地区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和特征
        1.1.1 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和特征
        1.1.2 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的区别
    1.2 国内外无公害蔬菜研究、发展概况
        1.2.1 国内无公害蔬菜研究、发展概况
        1.2.2 国外无公害蔬菜研究、发展概况
    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4 选题依据
第二章 莎尔沁地区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莎尔沁地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2.1.1 形成多品种、多茬次栽培格局
        2.1.2 突出早熟栽培和延后生产
        2.1.3 建起了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2.1.4 蔬菜产业化经营初见成效
        2.1.5 加工从无到有
        2.1.6 从事蔬菜贩运的农民人数增多
        2.1.7 保护地蔬菜效益高于露地
    2.2 莎尔沁地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2.2.1 区域特色不突出,农产品雷同现象比较严重
        2.2.2 缺乏优质生产意识,尤其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意识不强烈
        2.2.3 投入相对较少
        2.2.4 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低下
        2.2.5 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2.2.6 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2.2.7 市场建设短缺,管理不善
        2.2.8 市场占有额低
        2.2.9 农药、化肥污染问题
        2.2.10 连作引起的病虫害问题
第三章 莎尔沁地区无公害蔬菜发展对策和产业化措施
    3.1 发展思路
    3.2 实现途径—产业化经营
        3.2.1 规模化经营
        3.2.2 无公害生产
        3.2.3 龙头企业带动
        3.2.4 农民合作社
        3.2.5 外部环境包括政府发展规划、政策扶持、农业教育
    3.3 莎尔沁蔬菜产业化具体措施
        3.3.1 政府部门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
        3.3.2 土地流转到种菜能手中
        3.3.3 强化科技示范,增强无公害意识
        3.3.4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
        3.3.5 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
        3.3.6 发展保护地生产,建立活动小棚
        3.3.7 种植绿色蔬菜,提高区外及国际市场占有额
        3.3.8 发展蔬菜观光旅游业
        3.3.9 充分利用“三沼”
第四章 关于莎尔沁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主要技术对策
    4.1 无公害基地建设与管理
    4.2 栽培技术措施
        4.2.1 轮作倒茬,确定地块
        4.2.2 确定播期,适时播种
        4.2.3 品种选择
        4.2.4 合理密植
        4.2.5 育苗
        4.2.6 定植
        4.2.7 田间管理
        4.2.8 施肥技术
    4.3 病虫害防治技术
        4.3.1 防治方法
    4.4 几种主要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
        4.4.1 无公害黄瓜生产技术
        4.4.2 无公害番茄生产技术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地热线温床育苗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冀东地区甘薯育秧方式优化及生产中商品薯形成的调控[D]. 垢志霞.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6)
  •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研究[D]. 张译木. 吉林大学, 2020(08)
  • [3]马哈利扦插生根机理及外源褪黑素诱导吉塞拉6号不定根发生的效应[D]. 赵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4]政府购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研究[D]. 张河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5]伊春地区棚室蔬菜生产调查与分析[D]. 张颖.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6]根系加温技术对温室观赏桃生长的影响[J]. 张守仕,谢克英,石明生,张娜. 北方园艺, 2015(23)
  • [7]美国山核桃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D]. 曹凡. 南京林业大学, 2015(02)
  • [8]沛县蔬菜生产的问题分析与发展对策[D]. 李文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6)
  • [9]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D]. 丁晓蕾.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6)
  • [10]莎尔沁地区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赵瑞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地热温床育苗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