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拟制定重型车辆车载诊断系统(OBD)全球统一技术法规

美拟制定重型车辆车载诊断系统(OBD)全球统一技术法规

一、美国提出制定重型车车载诊断系统(OBD)的全球统一技术法规(论文文献综述)

危红媛,周华,颜燕,郭勇,王涛[1](2020)在《我国重型柴油车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文中提出从2000年我国实施重型柴油车国一排放标准开始,逐步经历了国一至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国重型柴油车排放标准已相对完善,污染物排放控制限值日益严格,测试方法也趋于完善,目前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梳理了我国重型柴油车新车和在用车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重型柴油新车排放标准主要内容的发展及其与国外标准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重型柴油车排放标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污染物排放限值仍需进一步加严、缺乏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要求、排放控制装置耐久性要求仍未得到保证等,这也是下阶段排放标准升级时需考虑的问题。

张超[2](2020)在《基于监控平台重型车氮氧化物排放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动车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我国机动车的排放测试标准不断更新,但是在排放监管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改善的空间。当前车辆的排放测试法规对发动机和整车的排放测试方法都采用固定的循环工况,易导致实际道路工况与型式认证工况的污染物排放差异较大的问题,法规能否对车辆污染物的排放发挥监管作用,很大程度取决于测试工况与实际道路工况的相关性;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搭建一套可以实时远程监控车辆工况和排放的监控平台,它能够实时监测并储存车辆的工况与排放数据,实现“一车一况”精确定位,并基于监控平台设计算法,自动查询并记录排放较高的车辆,实现自动监控。本研究首先设计试验,验证了平台数据的准确性,以一辆国五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车为试验对象,分别对整车进行底盘测功机排的放测试验和基于实际道路工况的PEMS测试,试验同时,监控平台同步采集车辆的实时工况信息和氮氧化物排放数据,试验结果表明:监控平台监测的氮氧化物排放与标准的试验测试设备之间误差较小,三次C-WTVC循环中,氮氧化物排放有两次误差在10%以内;PEMS测试时,监控平台与PEMS设备之间的氮氧化物相关系数达到0.936,因此本研究认为基于监控平台的排放数据可以作为有效数据使用。基于监控平台分析第五、六排放阶段重型车的速度、加速度、SCR系统温度和VSP模态下氮氧化物排放规律,结果表明:第五、六排放阶段的重型车在排气温度分别高于300℃和180℃时转换效率可达到90%以上,第五排放阶段车重型车的SCR转换效率与排气温度拟合曲线呈抛物线;随速度的增加,氮氧化物排放出现先增长后减小的趋势;第五排放阶段车辆的加速度对高、中、低车速区间氮氧化物的排放影响较大,第六排放阶段低速区间内对氮氧化物排放速率影响较大。同时,基于某市的公交车工况和排放数据,分析第五排放阶段的柴油公交车和天然气公交车在实际运行中氮氧化物排放随道路交通状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燃油类型的公交车氮氧化物排放受交通状况影响较大;柴油公交车和天然气公交车的氮氧化物排放与车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和0.24;加速度对柴油公交车的影响大于天然气公交车;并针对公交车氮氧化物排放规律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

刘阳[3](2020)在《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也随之上升,机动车排放污染逐渐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影响人们身体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管控好在用车的排放污染是削减机动车排放污染的关键环节,需要政府、企业及机动车车主等引起重视。通过借鉴国外机动车排污治理的立法经验及在用车排放污染的多种治理手段,其中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作为公认的控制在用车辆排放污染的有效手段,经定期检验、抽检,对筛查出的高排放车辆进行维护,规定超标机动车经复检合格才能再上路,形成对在用车排放管控的闭环管理。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在我国的机动车污染防治法律中早有体现,并且和国内早期汽车维护制度中的“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有很大相似性。在我国机动车排放污染法律法规中,也一直都有规定。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也逐渐成为我国在用车排放监管的主要法律手段。但一直以来,我国在用车的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在实践中也面临了不少问题,如立法依据不足、监管体制多元等影响了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实施效果。本文以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作为治理在用车排放污染的切入点,系统论述了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主要内容、法律规定、法律关系,分析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在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通过完善我国现有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来更好的削减我国在用车的排气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本文第一章,介绍了我国在用车排放污染的现状,实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必要性,简要论述了涉及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法律释义及理论依据。第二章,梳理了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法律关系、法律规范及制度体系主要内容。第三章,针对我国现有实施情况,借鉴并总结域外立法经验。第四章分析了我国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存在的立法、监管、机构建设等问题。第五章,根据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实践情况及问题,从完善法律体系、监管体制、检验维护单位管理等方面提出加强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建设的对策。

黄文伟[4](2019)在《高温高湿地区柴油商用车有害物排放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最新的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布的源解析结果,深圳移动源排放占细颗粒物(PM2.5)的贡献率为52.1%。深圳作为港口运输城市,对柴油商用车的依赖性大,尽管柴油车只占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的10.93%,但是其排放的NOx、PM2.5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92.41%、86.77%,柴油商用车排放成为深圳市大气环境治理的关键难题。本文对高温高湿典型地区深圳市的重型柴油商用车的实际道路行驶进行了排放测试和理论研究,研究对深化在典型环境下柴油商用车排放机理和建立本土化国产柴油车排放模型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可为开展柴油商用车的尾气排放治理及其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利用便携式汽车污染物测试仪器SEMTECH-DS和ELPI以及多种辅助设备搭建了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完成了柴油商用车在实际道路运行过程中各类污染物排放量的测试。利用功基窗口法对所测得的柴油商用车实际道路排放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测试路线包括市区工况、市郊工况和高速工况。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柴油商用车的CO排放总体低于法规限值,在启停较多的市区工况下,燃料燃烧不完全,CO排放相对较高。NOx和PM排放远大于法规限值,不受行驶工况的影响,PM的排放在市区工况偏高。本研究中针对柴油商用车颗粒物排放的理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在城市道路工况下,颗粒物数量浓度在粒径为20-30nm之间达到峰值,在高速公路工况下,数量浓度在40nm左右达到峰值。此粒径范围的颗粒物主要是以核模态的形式存在,受到速度和加速度共同影响。分布于100nm以下粒径段的颗粒物数量占全部粒径数量浓度的90%左右。粒径小于100nm的颗粒物数量主导着整个颗粒物的数量浓度,粒径大于100nm的颗粒物质量主导着整个颗粒物的质量浓度。颗粒物微观形态呈现不规则的形状,由外观光滑的基本粒子聚集而成。整体观察发现,它们大多以聚集体的形式呈现,很少有单个粒子的存在,呈现出块状、絮状或链状结构。经过超声震荡后得到的基本颗粒外观呈现近似球状的结构,其粒径基本上在50nm左右。进一步超声萃取及超声震荡后可以看出,基本粒子呈现出更好的分散性,微观形状更加近似于球形,其粒径范围变化不大。柴油商用车在高速路上行驶采集的颗粒物中金属元素含量按照质量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a>Al>Mg>Zn>Fe>Cu>Mn。其中Ca、Al、Mg和Zn的含量占据金属元素的绝对比例,Fe的含量相对较少,Cu和Mn的含量相比较之下更少。本研究中对MOVES模型的微观层次中重要参数进行本土化修正,得出以下结论:在用MOVES模型模拟小型客车的排放因子时,在城市高速路上,除HC的模拟值远小于实测值,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因子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可以反映小型客车在该类型道路上的实际排放水平。在城市主干道上只有CO2和NOx的模拟值接近实际排放值。在用MOVES模型模拟大型柴油商用客车的排放因子时,在城市快速路上,污染物NOx、HC和PM的排放因子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可以表征大型柴油商用客车在该类型道路上的实际排放水平,在城市主干道上只有CO2和CO的模拟值较能反应其实际排放值。在用MOVES模型模拟重型柴油商用货车的排放因子时,在城市快速路上其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在城市主干道上只有CO、NOx和HC等部分模拟值接近实际排放值。另外,针对深圳市柴油商用车的现状,提出了经济鼓励老旧车提前淘汰、对柴油商用车执行OBDⅢ远程监控和构建深圳市柴油车绿色积分体系三种柴油车排放控制策略途径。

张雅洁[5](2019)在《轻型车车载诊断二阶段(OBDⅡ)的中国适应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机动车和驾驶人数迅猛增长,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2010年以来,机动车年均增量1500多万辆,驾驶人年均增量2000多万人。截至2017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其中汽车2.17亿辆,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给我国能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自2000年以来,中国实施了国Ⅰ排放标准。经过15年的发展,全国实施了国Ⅳ排放标准,重点地区实施了国五排放标准。2017年国内刚刚开始执行国五标准,美国的Tier3和LEVIII排放标准严于欧洲排放标准,特别是在OBD标准要求和管理方法方面,比欧洲和中国现行汽车OBD排放标准都更为完善和全面,对车辆故障造成的排放增加的控制都优于欧洲和中国现行标准。所以对中国汽车排放标准特别是OBD标准的升级优化是极为必要的。本论文将美国车载诊断二阶段(OBDⅡ(On Board DiagnosticsⅡ))与欧洲以及中国OBD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找到了不同标准的优缺点;分析了不同标准对车辆排放影响的差异;综合美国、欧洲和中国OBD标准的特点,提出了六阶段中轻型汽车OBD项目的试验规范和评价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美国OBDII、欧洲EOBD(European On Board Diagnostics)汽车排放标准,分析了不同标准体系的试验项目、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和管理办法等具体法规内容,研究了目前中国现行轻型车OBD标准的缺点以及与美国、欧洲OBD汽车标准的差异,为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和修订标准的方向。其次,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试验车辆(美标车、欧标车、国五车)进行了美国OBDII、欧洲EOBD汽车排放标准要求的试验,详细分析了不同标准的差异,并为项目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再次,研究了在中国现行轻型汽车OBD排放标准中加入美国OBDII中要求的燃油系统、蒸发泄漏、持久故障码、失火、催化器、氧传感器、实际监测频率IUPR(In-Use Performance Ratio)、废气再循环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柴油颗粒捕集器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等诊断试验项目的可行性方案。最后,研究了在中国轻型汽车OBD标准中参照美国OBDII修改OBD项目管理办法的可行性方案;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并提出更为完善的六阶段轻型汽车OBD试验规范,并验证了可行性;提出的轻型汽车OBD项目的试验规范和评价方法,在六阶段标准的文本中得到了应用。

罗源[6](2019)在《基于国六标准的重型柴油车远程排放监控系统研发》文中提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研究表明,2017年我国占汽车保有量7.8%的柴油货车,排放了 57.3%的NOx和77.8%的PM。重型柴油车的排放居高不下与环保部门缺乏对排放超标汽车的监管渠道有关。为此,2018年发布的重型车国六标准中首次提出了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远程OBD)。因此,研究满足国六标准的重型柴油车远程排放监控系统将有利于提升环保部门对重型柴油车排放的监督管理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满足国六标准的重型柴油车远程排放监控系统。系统主要分为车载终端和远程平台,车载终端采用STM32F105V芯片作为主控芯片,在keil MDK的开发环境下采用C语言进行开发,在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的多任务调度机制的基础上,通过CAN采集模块连接OBD接口,获取排放相关的车辆行驶数据和部分OBD故障信息,利用AT指令控制GPS模块获取位置信息,以RSA算法加密后存储并打包为TCP协议格式的数据包,利用AT指令控制GPRS模块将数据包通过GSM网络上传至远程平台。远程平台分为车载终端检测演示平台与远程排放服务与管理平台,基于LabVIEW进行开发,其中涉及状态机模型、TCP多连接通信技术、ACCESS数据库访问技术和基于ActiveX控件的百度地图API技术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等。检测演示平台负责车载终端的配置、登记以及数据检测,搭建于阿里云平台上。远程排放服务与管理平台应具备接收、展示数据和管理车辆的功能。采用C/S架构,服务器主要负责底层数据接收与转发、维护终端与客户端连接以及数据库维护等,客户端采用TCP协议与服务器通信,解析后显示车辆排放相关数据以及故障信息,便于环保部门进行排放监管。最后,将车载终端安装到国六试验样车上进行实车试验,试验表明,系统采集功能与远程通信功能运行正常,并且验证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陈婷,倪红,谷雪景,林赫,湛日景[7](2018)在《中国移动源下阶段排放法规综述和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简要介绍了中国轻型车国6、重型发动机及车辆国Ⅵ、非道路移动机械第四阶段及船机第一和第二阶段法规内容,总结了下一代排放法规的主要更新内容:加强实际运行中的排放控制,用法规来推动"最好的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通过与欧洲、美国相关法规的对比分析及对中国最新法规的解读,提出中国移动源排放法规的发展趋势和若干建议。

王鑫[8](2018)在《电磁驱动直线泵液体计量装置的OBD方法和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严格,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被认为是当前解决柴油机NOx排放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在国V排放阶段,SCR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与之相对的车载诊断系统(OBD)技术同样不可或缺。2008年环保部颁布的HJ437-2008《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技术要求》中对SCR系统中的车载诊断提出了强制要求。目前的SCR-OBD系统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保证诊断的准确使得系统复杂、成本高昂、降低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甚至难以准确诊断出全部的计量系统故障。电磁驱动直线泵液体计量装置,即FAI液体计量装置,采用电磁脉冲间歇喷射技术,其SCR后处理系统(以下简称FAISCR)具有喷射量控制精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FAISCR计量喷射系统依靠T3计量理论进行线性喷射控制,其反馈参数T3与喷射量呈一定线性关系。本文基于T3计量理论对几种典型计量喷射系统故障与T3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通过流量测试台进行试验测试,总结其实验结果,证明假设的准确性。结果表明,T3反馈数值对计量单元的实际喷射量变化表现比较敏感,可以准确反映实际喷射量在短时间内的变化,证明了计量单元利用自身特性进行故障检测的可行性。本文依据上述实验结果总结出的诊断方法,在保证可以准确判断故障的前提下,确定T3在各种不同故障状态、不同电压、不同驱动脉宽下以及空气辅助式SCR系统辅助空气气压突然变化问题的故障阈值,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计量喷射系统的机械故障诊断策略。以飞思卡尔MC9S12G128单片机为基础,搭建OBD系统的硬件平台,通过硬件电路的设计诊断喷射驱动、空气电磁阀开路短路等电器故障。随后利用CodeWorrior软件开发工具,完成上述诊断控制策略C代码的编写,利用软件诊断空泵、堵泵、卡泵、气压降低等机械故障,最后通过DATAVIEW软件,以发送CAN帧的形式,反映出系统诊断的结果。在完成硬件平台搭建,软件的编程、调试后,以JAC2.7L柴油机为基础样机,搭建OBD功能测试台架,人为模拟市场上常出现的故障形式,对设计好的OBD故障诊断逻辑进行试验验证。通过对机械故障诊断策略的进一步调试和优化,制定了属于FAISCR尿素计量喷射系统的完整的计量系统OBD诊断方法、策略及DO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Motor Vehicle Pollution Prevention Technique,CAEPI;[9](2017)在《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2016年发展综述》文中指出综述了2016年我国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发展概况,介绍了行业主要企业,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刘嘉[10](2017)在《中国在用车排放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我国的机动车排放控制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对机动车的排放控制,除不断提高排放标准,降低新生产车辆的排放外,对在用车的排放控制更不容忽视。有效的在用车排放测试方法是发现高排放车辆,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本文研究基于我国正在实施的在用车排放标准,结合各地方各省市检测结果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出了在用车检测标准的修改建议。同时根据我国机动车发展现状、技术水平和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现状,提出了新增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的建议,以更好的满足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要求。通过对ASM和VMAS法检测结果的大数据分析发现:对于国Ⅰ前车辆,VMAS检测法对高排放车的识别率略高于ASM检测法。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趋于相同,两种方法对识别高排放车辆具有相同的效果。ASM方法中的两个测试工况ASM5025和ASM2540的测试结果呈现高度的一致性,因此两个测试工况可以简化为一种工况——ASM5025工况,以提高ASM法的检测效率。研究发现,使用遥感法测量实际道路上车辆VSP位于[-5,14]区间内时,各项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相对稳定,这与美国EPA标准中推荐的[3,22]有着相同的范围宽度,但对中国实际道路车辆,该范围比[3,22]的区间范围涵盖更多的车辆,拓宽了遥测车辆的适用范围。满足不同排放标准的车辆所对应的不同排放污染物,其VSP总排放稳定区间略有差异。随着排放水平的提高,总排放稳定VSP区间逐渐增加。根据研究结果,对遥感测量标准提出两种建议方案。一是对于所有待检车辆,采用统一的新VSP区间,即[-5,14]。这种方案不需要更改遥感设备,适用性强。二是对于满足不同排放标准的车辆和污染物种类,采取差异化的VSP判定区间,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最大化的提高遥感排放测试数据得有效性。实际道路驾驶排放测试(RDE)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汽油车,与实验室内测量相比,实际道路驾驶条件下的CO、NOx排放高于实验室认证实验结果,部分PFI发动机汽油车在实际道路条件下的PN排放高于认证实验结果,轻型柴油车实际道路驾驶条件下NOx排放与实验室测量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我国轻型车和重型车OBD系统的应用现状,结果表明我国已经基本具备将OBD测试纳入到在用车排放检测的条件,对210辆国Ⅲ国Ⅴ排放标准的在用轻型车,进行OBD检测结果和新车I型检测结果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OBD检测结果与新车I型检测结果相同的车辆数为174次,占总样本数的82.8%,目前的OBD系统信息基本能够反映出在用车的排放水平,可作为在用车排放检测的重要手段。基于我国在用柴油车实际NOx排放严重的现实,提出了对在用柴油车实施NOx排放检测的建议。柴油车整车实验和柴油机台架模拟实验结果都表明:在用柴油车加载减速测量工况适合进行在用柴油车的NOx排放检测。综合柴油机排放认证工况数据、检测场加载减速工况实测数据以及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排放的NOx测试结果,建议将国IV(及以上)柴油车的NOx排放限值设定在800-1000ppm左右。提出了对进行DPF改造后柴油车排放控制效果的检测方法和评价体系建议,提出采用功效系数法评价改造后的减排效果,无需对各项污染物指标分别制定限值,以便于进行测试和评价。

二、美国提出制定重型车车载诊断系统(OBD)的全球统一技术法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提出制定重型车车载诊断系统(OBD)的全球统一技术法规(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重型柴油车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我国重型柴油车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
    1.1 新车排放标准
    1.2 在用车排放标准
2 重型柴油新车排放标准主要内容的发展
    2.1 标准适用范围覆盖更全
    2.2 每升级一次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限值加严3 0%~50%
    2.3 测试循环更符合车辆的实际运行工况特征
    2.4 标准管理要求不断适应我国重型车排放监管的需求
3 新车排放标准与国外标准的对比分析
    3.1 欧洲标准具有灵活性
    3.2 我国排放标准限值与美国相比还存在差距
    3.3 我国排放标准缺乏温室气体控制要求
    3.4 整车进行实际道路排放测试的世界性要求
    3.5 我国在国际上首次提出OBD远程监控要求
    3.6 我国汽车排放缺陷召回制度亟需完善
4 结束语

(2)基于监控平台重型车氮氧化物排放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机动车污染现状
    1.2 柴油机主要污染物的生成
    1.3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
    1.4 氮氧化物的控制方法
        1.4.1 机内净化技术
        1.4.2 废气再循环技术
        1.4.3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1.5 重型车排放检测技术
        1.5.1 底盘测功机测试技术
        1.5.2 车载排放测试
    1.6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6.1 课题来源
        1.6.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监控平台
    2.1 概述
    2.2 远程监控的构成
        2.2.1 车载诊断系统
        2.2.2 车载终端
        2.2.3 监控平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一致性试验
    3.1 概述
    3.2 试验车辆
    3.3 试验设备和方案
        3.3.1 底盘测功机测试设备和方法
        3.3.2 PEMS测试设备及方法
        3.3.3 车载终端
    3.4 数据处理
        3.4.1 排放因子计算公式
        3.4.2 氮氧化物转换公式
        3.4.3 排气流量计算
    3.5 试验结果对比
        3.5.1 底盘测功机试验与平台数据对比
        3.5.2 PEMS试验与平台数据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排放阶段重型车氮氧化物排放分析
    4.1 概述
    4.2 试验车辆
    4.3 数据计算方法
    4.4 瞬时工况氮氧化物排放特征
    4.5 瞬时工况氮氧化物排放特征
        4.5.1 车速与氮氧化物排放的关联
        4.5.2 加速度与氮氧化物的关联分析
    4.6 微观运行模态下与氮氧化物排放规律
        4.6.1 概述
        4.6.2 比功率计算模型
        4.6.3 结果分析
    4.7 排气温度对氮氧化物排放影响
        4.7.1 排气温度对氮氧化物排放速率影响
        4.7.2 排温与SCR转换效率的关联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燃油类型重型车氮氧化物排放分析
    5.1 概述
    5.2 试验车辆
    5.3 工况分析
        5.3.1 车速
        5.3.2 功率
    5.4 交通状况与氮氧化物排放的关联
    5.5 行驶工况对氮氧化物排放影响
        5.5.1 车速与氮氧化物排放的关联
        5.5.2 车速与氮氧化物排放的修正曲线
        5.5.3 加速度与氮氧化物排放的关联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3)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我国在用车排放污染及检验维护制度
    第一节 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相关概念
        一、机动车
        二、在用车
        三、机动车排放污染
        四、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
    第二节 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一、我国在用车排放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二、我国在用车排放污染治理手段
        三、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实施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三节 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法律释义
        二、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法律关系
        一、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法律关系的主客体内容
        二、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环境行政法律关系
        三、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环境民事法律关系
    第二节 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法律规制内容
        一、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法律规定
        二、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法规规章
        三、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地方性法规
    第三节 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实施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车辆维护制度及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
        二、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实施体系
第三章 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实践情况及域外立法经验借鉴
    第一节 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实践情况
        一、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实践背景与现状
        二、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试点城市的情况
    第二节 域外在用车检验与维护制度立法
        一、美国在用车检验与维护制度立法规定
        二、日本在用车检验与维护制度的立法规定
    第三节 域外在用车检验与维护制度的立法启示
        一、美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相关立法启示
        二、日本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相关立法启示
第四章 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环境规制问题
        一、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相关行政执法问题
    第二节 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实施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依据不足,标准体系不完善
        二、部门职能交叉,协同协作不顺畅
        三、检验机构经营不规范
        四、重检测、轻维修
        五、经济激励尚且不足
        六、公众参与较少
第五章 完善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法律对策
    第一节 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立法体系完善
        一、细化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相关法律法规
        二、制定专门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法规
        三、加强地方性法规中的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法律规范
    第二节 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管理体制完善
        一、树立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管权威
        二、完善部门分工、健全部门联动机制
    第三节 强化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规范
        一、加强检验机构监督管理
        二、强化维修单位建设,健全尾气治理体系
    第四节 完善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经济激励
        一、提高车辆淘汰补贴,完善机动车污染税费制度
        二、完善公民投诉举报奖励机制
    第五节 完善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公众参与
        一、完善环保组织参与机制
        二、强化社会监督员法律规定
        三、加强车主环保法律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高温高湿地区柴油商用车有害物排放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重型车及发动机的排放型式认证法规
        1.2.1 美国重型车型式排放法规分析
        1.2.2 欧洲重型车型式排放法规分析
        1.2.3 日本重型车型式排放法规分析
        1.2.4 中国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法规分析
    1.3 国内外柴油车排放特性研究现状
        1.3.1 柴油车颗粒物特征研究现状
        1.3.2 柴油车排放因子及模型的研究现状
        1.3.3 温湿度与商用汽车排放相关性研究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论文的研究意义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及分析方法
    2.1 车载排放气体污染物测试方法
    2.2 车载排放颗粒物测试方法
        2.2.1 数量浓度的测定方法
        2.2.2 质量浓度的测定方法
    2.3 测试系统搭建
        2.3.1 测试系统组成
        2.3.2 测量设备的工作特点分析
        2.3.3 车载测试平台的搭建
    2.4 本章小结
3 高温高湿地区重型柴油商用车排放特性测试研究
    3.1 概述
    3.2 地区气候特征分析
        3.2.1 温度特征分析
        3.2.2 湿度特征分析
    3.3 测试车辆技术性能参数
    3.4 功基窗口法的排放特性分析
        3.4.1 CO排放特征
        3.4.2 NO_x排放特征
        3.4.3 PM排放特征
        3.4.4 功基窗口法的适应性分析
    3.5 排放因子统计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高温高湿地区柴油车排放颗粒物理化特性研究
    4.1 研究方法及思路
    4.2 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分析
        4.2.1 颗粒物排放数量浓度分析
        4.2.2 颗粒物排放质量浓度分析
    4.3 颗粒物理化特性分析方法
        4.3.1 颗粒物形貌分析方法
        4.3.2 颗粒物多环芳烃含量的分析方法
        4.3.3 颗粒物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
    4.4 颗粒物形貌特征分析
        4.4.1 颗粒物形貌结构特征的研究
        4.4.2 颗粒物的电镜图像分析
    4.5 颗粒物多环芳烃含量的分析
        4.5.1 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形成机理研究
        4.5.2 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和排放因子分析
    4.6 颗粒物中金属元素含量与排放源的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高温高湿地区柴油车排放因子模型及排放控制的分析研究
    5.1 高温高湿地区柴油车排放因子模拟计算
        5.1.1 MOVES模型现状的研究
        5.1.2 高温高湿地区模型的构建
        5.1.3 MOVES模型模拟值分析
    5.2 柴油车排放控制策略途径研究
        5.2.1 促进老旧车淘汰与效益评估
        5.2.2 柴油车辆执行OBD远程监控途径及方案
        5.2.3 柴油车尾气排放绿色积分制政策
    5.3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主要内容及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轻型车车载诊断二阶段(OBDⅡ)的中国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国内外OBD标准发展现状
    2.1 美国OBDⅡ标准发展现状
        2.1.1 美国OBD标准发展历史
        2.1.2 美国OBD标准要求
    2.2 欧洲EOBD标准发展现状
    2.3 中国汽车国五OBD标准现状及存在问题
    2.4 小结
第3章 汽车OBDⅡ诊断原理及软硬件配置
    3.1 催化器诊断原理及配置
    3.2 氧传感器诊断原理及配置
        3.2.1 连续型氧传感器(前氧)诊断原理
        3.2.2 阶跃型氧传感器(后氧)诊断原理
    3.3 失火故障诊断原理及配置
        3.3.1 OBDⅡ失火诊断标准要求
        3.3.2 OBDⅡ失火诊断原理及配置
    3.4 蒸发泄露诊断原理及配置
        3.4.1 被动式蒸发泄露诊断原理及配置
        3.4.2 主动式正压蒸发泄露诊断原理及配置
        3.4.3 主动式负压蒸发泄露诊断原理及配置
    3.5 燃油系统诊断原理及配置
        3.5.1 混合气浓或稀故障诊断原理及配置
        3.5.2 缸间混合气不均匀故障诊断原理及配置
    3.6 冷启动减排策略诊断原理及配置
    3.7 EGR故障诊断原理及配置
    3.8 VVT故障诊断原理及配置
    3.9 PCV故障诊断原理及配置
    3.10 冷却系统故障诊断原理及配置
    3.11 二次空气系统故障诊断原理及配置
    3.12 小结
第4章 汽车OBDⅡ认证测试程序及流程
    4.1 美国OBDⅡ的认证申请流程
    4.2 美国OBDⅡ的认证试验程序
        4.2.1 OBDⅡ中基本认证要求
        4.2.2 OBDⅡ中一些项目的具体诊断试验流程
    4.3 小结
第5章 OBDⅡ标准试验研究及中国适应性
    5.1 试验车辆及试验统计信息
    5.2 故障模拟及试验循环
    5.3 OBD排放试验结果
        5.3.1 氧传感器故障排放
        5.3.2 燃油系统故障排放
        5.3.3 冷启动减排策略故障排放
        5.3.4 VVT故障排放
        5.3.5 节温器故障排放
        5.3.6 失火故障排放
    5.4 小结
第6章 汽车OBDⅡ标准管理办法研究
    6.1 美国OBDⅡ量产车管理方法
        6.1.1 通讯功能验证要求
        6.1.2 监测诊断功能验证要求
        6.1.3 在用监测频率性能验证要求
    6.2 美国OBDⅡ在用车管理方法
    6.3 小结
第7章 总结及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基于国六标准的重型柴油车远程排放监控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排放污染物组成及生成机理
    1.2 排放法规及减排相关技术发展历程
        1.2.1 国内外排放法规发展历程
        1.2.2 减排技术发展历程
    1.3 排放监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研究方面
        1.3.2 产品方面
    1.4 本文研究意义与内容
2 需求分析与系统框架
    2.1 国六排放标准分析
        2.1.1 国六标准介绍
        2.1.2 基于国六标准需求分析
    2.2 系统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
        2.2.1 系统框架设计
        2.2.2 数据流关键技术
    2.3 本章小结
3 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车载终端设计
        3.1.1 软件开发环境
        3.1.2 车载终端设计方案
        3.1.3 功能模块设计
    3.2 远程监控平台设计
        3.2.1 平台硬件支持
        3.2.2 平台软件支持
        3.2.3 平台总体设计
        3.2.4 平台软件设计
        3.2.5 检测平台界面展示
        3.2.6 管理平台界面展示
    3.3 本章小结
4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4.1 试验方案说明
    4.2 试验设备参数
    4.3 实验结果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

(7)中国移动源下阶段排放法规综述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概述
1 轻型车排放法规
2 重型发动机和车辆排放法规
3 非道路排放法规
4 船机排放法规
5 结论

(8)电磁驱动直线泵液体计量装置的OBD方法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字母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排放法规及技术路线
        1.2.1 排放法规
        1.2.2 技术路线
        1.2.3 典型尿素喷射系统SCR工作系统及原理
    1.3 OBD技术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1.3.1 OBD发展历程
        1.3.2 OBD法规
        1.3.3 OBD策略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及意义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FAI_SCR系统及典型SCR系统故障
    2.1 FAI_SCR空气辅助式喷射系统
    2.2 FAI_SCR无空气辅助喷射系统
    2.3 FAI_SCR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2.3.1 FAI计量单元
        2.3.2 计量控制单元
    2.4 几种典型SCR系统故障
        2.4.1 SCR计量喷射系统机械故障
        2.4.2 SCR计量喷射系统电气故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3检测计量系统故障的检测原理分析及试验验证
    3.1 T3 计量理论
        3.1.1 T3 计量理论基础
        3.1.2 T3 理论具体描述
    3.2 不同故障下的T3 检测原理分析
        3.2.1 空泵故障T3 检测原理分析
        3.2.2 堵泵故障T3 检测原理分析
        3.2.3 卡泵故障T3 检测原理分析
        3.2.4 气压降低故障
    3.3 流量试验台实验验证结果总结及解释
        3.3.1 流量试验台信息
        3.3.2 空泵故障流量试验台验证结果
        3.3.3 堵泵故障流量试验台验证结果
        3.3.4 卡泵故障流量试验台验证结果
        3.3.5 气压降低故障流量试验台验证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故障逻辑的硬件和软件实现及实机验证
    4.1 SCR计量系统故障诊断的一般策略
    4.2 FAI_SCR系统各种故障的诊断逻辑策略
    4.3 FAI_SCR故障诊断总体逻辑策略
    4.4 电气故障诊断的硬件软件实现
        4.4.1 计量喷嘴/计量泵电气故障诊断
        4.4.2 空气电磁阀连接电气故障诊断
    4.5 计量系统机械故障诊断的软件实现
        4.5.1 空泵故障诊断的软件实现
        4.5.2 堵泵故障诊断的软件实现
        4.5.3 卡泵故障诊断的软件实现
        4.5.4 气压降低故障诊断的软件实现
    4.6 台架试验验证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2016年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总体情况
2 国家及地方政策动态
    2.1《关于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公告》
    2.2《关于开展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工作的公告》
    2.3《关于进一步规范排放检验加强机动车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2.4《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
    2.5《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7年收尾, 环境保护部针对机动车的10项措施
        (1) 不断升级新生产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
        (2) 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
        (3) 加强机动车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4) 提升车用燃油品质
        (5) 构建机动车环保监管制度体系
        (6) 加快修订标准, 强化对新生产机动车的监管
        (7) 强化监督管理, 降低在用机动车排放水平
        (8) 实施清洁柴油行动
        (9) 推进油品升级
        (10)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2.6 2017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机动车环保
3 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技术发展
    3.1 排放后处理行业总体技术情况
    3.2 柴油车排放控制技术
        3.2.1 轻型柴油车排放后处理技术
        3.2.2 重型柴油车排放后处理技术
        (1) 壁流式颗粒物捕集器 (DPF)
        (2)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
        3.2.3 OBD车载诊断系统
    3.3 汽油车排放控制技术
        3.3.1 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ORVR技术
        3.3.2 汽油机颗粒捕集器新技术
    3.4 非道路工程机械排放控制技术
4 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主要企业发展情况
    4.1 后处理行业总体概况
    4.2 会员单位技术分布概况
    4.3 产业总体规模分布及技术研发情况
    4.4 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主要企业
        4.4.1 载体企业
        4.4.2 催化剂企业
        4.4.3 电控系统企业
        4.4.4 排放后处理系统企业
    4.5 国内机动车后处理装置市场规模
5 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排放后处理装置售后市场混乱
    (2) 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企业产品生产一致性存在问题
    (3) 外国公司在国内建立生产基地
6 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发展展望

(10)中国在用车排放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在用车排放检测技术现状
        1.2.1 怠速法与简易工况法
        1.2.2 遥感测试法
        1.2.3 实际道路排放(RDE)测试法
        1.2.4 车载诊断系统(OBD)测试法
    1.3 在用高排放车辆改造现状
        1.3.1 国外高排放柴油车改造
        1.3.2 我国高排放柴油车改造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在用汽油车简易工况法研究
    2.1 简易工况检测方法
        2.1.1 稳态工况法(ASM)
        2.1.2 简易瞬态工况法(VMAS)
    2.2 ASM方法的改进研究
        2.2.1 ASM测试工况改进研究
        2.2.2 ASM限值改进研究
    2.3 ASM和 VMAS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研究
        2.3.1 合格率分析
        2.3.2 排放均值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动车道路遥感检测法的应用研究
    3.1 遥测法原理及采集数据方案
        3.1.1 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原理
        3.1.2 北京市遥测数据采集
    3.2 北京市道路行驶车辆遥测法评估
        3.2.1 机动车比功率
        3.2.2 基于实际道路遥测结果的VSP分析
    3.3 遥感法与简易工况法的相关性研究
        3.3.1 遥测法与简易工况法合格率判别对比试验
        3.3.2 遥测法平均值与简易工况法对比
    3.4 遥感检测法的改进建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轻型车实际道路排放(RDE)研究
    4.1 RDE实验的基本要求
    4.2 RDE测试设备条件
    4.3 RDE测试车辆
    4.4 RDE的数据处理方法
        4.4.1 窗口划分
        4.4.2 窗口正常性的判定
        4.4.3 行程完整性和正常性判定
        4.4.4 排放因子的确定
    4.5 汽油车气态污染物排放结果分析
    4.6 柴油车气态污染物排放结果分析
    4.7 颗粒物数量排放结果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在用车OBD系统现状和应用研究
    5.1 OBD检测及排放测试设备
        5.1.1 OBD检测设备及测试方法
        5.1.2 整车排放测试设备及方法
    5.2 轻型车OBD应用状况
        5.2.1 轻型车样本情况
        5.2.2 轻型车OBD结果分析
    5.3 重型车OBD系统应用现状
        5.3.1 重型车样本情况
        5.3.2 重型车结果分析
    5.4 基于OBD信息进行检测排放的可行性研究
        5.4.1 OBD检测和新车I型检测合格率对比研究
        5.4.2 基于OBD信息进行排放检查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在用柴油车NO_χ排放检测的可行性研究
    6.1 在用柴油车NO_χ排放测量设备
        6.1.1 设备基本要求
        6.1.2 在用柴油车NO_χ排放测量设备可行性
    6.2 检测场的实际柴油车NO_χ排放测量研究
    6.3 柴油机台架模拟实验的柴油车NO_χ排放研究
        6.3.1 使用老化后的SCR催化器的实验
        6.3.2 使用新的SCR催化器的实验
    6.4 在用柴油车NO_χ排放检测限值研究
    6.5 重型柴油车OBD系统监督检查建议
    6.6 重型柴油车SCR系统尿素水溶液监管建议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在用柴油车DPF改造后的评价方法研究
    7.1 柴油车颗粒物减排技术
    7.2 基于PEMS的在用改造柴油车排放测试
        7.2.1 PEMS测试系统及评价方法
        7.2.1.1 PEMS测试系统
        7.2.1.2 在用改造柴油车改造效果评价方法
        7.2.2 公交车改造试验
        7.2.2.1 试验车辆及方案
        7.2.2.2 CDPF改造方案
        7.2.2.3 DOC+CDPF改造方案
        7.2.2.4 Burner+DPF改造方案
        7.2.2.5 总功效系数评价
    7.3 在用改造柴油车改造效果评价建议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本文的创新点
    8.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四、美国提出制定重型车车载诊断系统(OBD)的全球统一技术法规(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重型柴油车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J]. 危红媛,周华,颜燕,郭勇,王涛.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20(06)
  • [2]基于监控平台重型车氮氧化物排放特性分析[D]. 张超. 河北工业大学, 2020
  • [3]我国在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研究[D]. 刘阳. 武汉大学, 2020(04)
  • [4]高温高湿地区柴油商用车有害物排放特性研究[D]. 黄文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5]轻型车车载诊断二阶段(OBDⅡ)的中国适应性研究[D]. 张雅洁. 吉林大学, 2019(11)
  • [6]基于国六标准的重型柴油车远程排放监控系统研发[D]. 罗源. 浙江大学, 2019(08)
  • [7]中国移动源下阶段排放法规综述和分析[J]. 陈婷,倪红,谷雪景,林赫,湛日景. 内燃机工程, 2018(06)
  • [8]电磁驱动直线泵液体计量装置的OBD方法和策略研究[D]. 王鑫. 天津大学, 2018(06)
  • [9]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2016年发展综述[J].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Motor Vehicle Pollution Prevention Technique,CAEPI;. 中国环保产业, 2017(10)
  • [10]中国在用车排放检测方法研究[D]. 刘嘉.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美拟制定重型车辆车载诊断系统(OBD)全球统一技术法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