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小儿管圆线虫病误诊2例

广州市小儿管圆线虫病误诊2例

一、小儿广州管圆线虫病误诊二例(论文文献综述)

凌业生,李秋颖,陈嘉杰,纪经智,陈奋华[1](2018)在《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一例及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特征,加深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对1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 Med收集并分析相关文献作复习讨论。结果该例患儿以反复头痛伴发热、多次查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点,使用抗生素期间热退、头痛缓解,但易激惹、攻击行为明显,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仍偏高,不能用细菌性脑膜炎来解释。结合脑脊液迈格吉染色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将脑脊液送检行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检查后,确诊为广州管圆线虫所致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停用抗生素并使用阿苯达唑驱虫、醋酸泼尼松后病情得以改善。分析文献显示该病易被误诊,部分病例死亡后经尸检才确诊,及早确诊后采用驱虫治疗可获良好效果。结论广州管圆线虫病相对少见,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完善头颅MRI、脑脊液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抗体及分子基因测序有助于诊断,阿苯达唑辅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本病有良好疗效。

赵世丹,王慧,刘翠丽[2](2013)在《阿苯达唑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阿苯达唑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常见严重不良反应,为指导临床和广大公众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中阿苯达唑不良反应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和分析。结果阿苯达唑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害、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常见严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脑炎/脱髓鞘脑病、肝脏损害、贫血、白细胞减少。结论阿苯达唑治疗寄生虫病临床疗效肯定,但应重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卢会秀[3](2010)在《嗜酸性粒细胞及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皮肤科的日常工作中经常可以见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患者或皮肤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相关的因素包括变态反应、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病、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病、遗传病等,因此皮肤科医生了解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在皮肤科见于哪些疾病及各种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程度会对该组疾病的深入、全面的认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了2009年一年内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住院患者,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患者的病种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一年内皮肤科住院患者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患者的分析,以初步的揭示皮肤科住院患者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患者的病种分布情况和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程度。方法:查阅2009.1.1.-2009.12.31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病历,记录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数及绝对数,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6%,且嗜酸细胞绝对数≥0.6×109/L为标准,按照嗜酸性粒细胞的绝对数分为轻度(0.6-1.5×109/L)、中度(>1.5且≤5.0×109/L)、重度(>5.0×109/L)升高,从而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疾病进行分析,包括病种、升高的程度及可能的病因。结果:2009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住院患者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共67例,占入院患者的11.9%(67/565);其中重度升高者占10.4%(7/67),中度升高者占40.3%(27/67),轻度升高者占49.3% (33/67) ;按疾病来分湿疹患者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占35.4%(17/48)、红皮病患者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占45.8%(11/24)、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占33.3%(4/12)、药疹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占15.9%(7/44)。经统计学分析得出湿疹、红皮病、大疱性类天疱疮、药疹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率之间无差别。结论:1一年内(2009.1.1-2009.12.31)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住院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67例患者中以湿疹患者为主(17/67);2一年内的我科住院患者中,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以湿疹、红皮病、大疱性类天疱疮、药疹等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3一年内的我科住院患者中,湿疹、红皮病、大疱性类天疱疮、药疹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率无差别。

陈国琪[4](2007)在《《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年第25卷主题词索引》文中提出说明:①主题词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②冠有阿拉伯数字、西文字母、西文姓氏的主题词,按其后汉字的拼音排序,如汉字相同,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③缩略词及未译出的原文英文字母顺序排在各(字母)部之后;④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

陈国琪[5](2007)在《《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年第25卷作者索引》文中研究指明本索引仅收录第一作者姓名,并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白菡胎盘滋养层细胞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宫内感染机制(11):669白敬羽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检测(10):617蔡丽敏62例伴糖尿病的甲型副伤寒的临床分析(2):124曹明耀邯郸市2002至2005年梅毒患者合并其他性传播

陈晓光,李华[6](2007)在《广州管圆线虫病》文中研究说明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于1935年由我国学者陈心陶教授发现并命名,是人体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Eosinophilic meningitis)的重要病原体。我国大陆1984年才发现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1996年前国内(除台湾)仅3例患者报道。近年来随着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的扩大,尤其是人们膳食结构的改

郝丽[7](2007)在《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基因的克隆表达、蛋白纯化及免疫反应性研究》文中认为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是由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感染而引起的。作为一种新发的食源性传染性疾病,广州管圆线虫病在全球的流行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对人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广州管圆线虫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患该病后,绝大多数患者有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感觉异常、触摸痛、发热、畏光、视力模糊、嗜睡、颈硬等症状。其中以头痛最突出,患者自诉“头痛欲裂”或忍受不了;全身疼痛、皮肤过敏的现象也比较严重;个别病人还会出现精神病样症状。我国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主要流行区之一,近几年的发病数逐渐增多,甚至出现了爆发流行。如何有效地防治广州管圆线虫病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治工作中,诊断是关键。诊断明确,治疗及时,则病人的转归一般良好。但目前国内外都还缺乏敏感特异、能产业化生产、标准化的诊断试剂盒。针对目前这个难点问题,本论文进行了以下研究:一、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基因的获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EST策略,我们从广州管圆线虫脑期幼虫cDNA文库中克隆了半乳凝素基因(AcGal)的全长cDNA序列,并已在GenBank中登录(登录号为DQ384534)。AcGal基因与秀丽杆线虫半乳凝素-10高度同源。从保守结构域的搜索结果可知,AcGal具有半乳凝素结构域,该结构域能专一性地与β-半乳糖苷结合,如乳糖,而不需要金属离子的活化。半乳凝素以二聚体或三聚体结构域存在。二、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免疫反应性分析PCR扩增AcGal cDNA全长序列后克隆入pET32a(+)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包涵体经洗涤、变性、逐步透析复性,浓缩后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印迹。AcGal基因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表达产物与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血清有明显的免疫反应性,具有诊断用抗原的应用前景。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本室构建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cDNA文库首次筛选克隆了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的全长cDNA序列,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重组蛋白是一种具有诊断潜力的抗原。

陈晓光,李华[8](2006)在《广州管圆线虫病一种新发的食源性传染病》文中指出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1935年由我国学者陈心陶教授发现并命名,是人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Eosinophilic meningitis)的重要病原体。我国大陆1984年才发现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1996年前国内(除台湾外)仅有3例病人报道。近年来随着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的扩大,特别是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截止2003年12月,文献报道的确诊的患病人数已近100例,并且出现了两次爆发流行。国外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报道也逐渐增多。缘此,2004年国家科技部已将广州管圆线虫病列为一种重要的新发传染病进行重点研究。今年该病在北京的再次大规模爆发,同时广东、福建等地报道的散发病例也在不断上升。鉴于大多数人对本病缺乏相应的了解,本文对有文献报道的广州管圆线虫病在国内的流行及临床特点进行综述(2006年北京爆发的病例尚未统计),以引起广大医疗和卫生防疫工作者对此病的关注。

赵醒村[9](2006)在《广州管圆线虫cDNA文库的构建分析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疗效考核抗原的筛选鉴定》文中指出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是由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感染而引起的。作为一种新发的食源性传染性疾病,广州管圆线虫病在全球的流行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对人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广州管圆线虫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感染该病后,绝大多数患者有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感觉异常、触摸痛、发热、畏光、视力模糊、嗜睡、颈硬等症状。其中以头痛最突出,患者自诉“头痛欲裂”或忍受不了;全身疼痛、皮肤过敏的现象也比较严重;个别病人还会出现精神病样症状。我国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主要流行区之一,近几年的发病数逐渐增多,甚至出现了爆发流行。如何有效地防治广州管圆线虫病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治工作中,诊断是关键。诊断明确,治疗及时,则病人的转归一般良好。但目前国内外都还缺乏敏感特异、能产业化生产、标准化的诊断试剂盒。针对目前这个难点问题,本论文进行了以下研究:一、广州管圆线虫幼虫cDNA文库的构建与幼虫、成虫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鉴于广州管圆线虫在人体的感染和致病阶段主要为幼虫,本文构建了广州管圆线虫脑期幼虫的cDNA文库,并用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方法对其基因表达谱和成虫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初步分析,目的是对此新发传染病病原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解和为诊断性抗原的筛选提供库源。

林巍,王小同[10](2004)在《中国大陆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现状》文中研究指明

二、小儿广州管圆线虫病误诊二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广州管圆线虫病误诊二例(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一例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1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儿的资料收集
    二、文献检索
结果
    一、1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3.治疗及转归
    二、文献检索结果
讨论

(2)阿苯达唑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
2 方法
3 结果
    3.1 阿苯达唑致ADR的国内文献分析
        3.1.1 年龄与性别分布
        3.1.2 地区分布
        3.1.3 给药方式
        3.1.4 发生时间
    3.2 阿苯达唑致ADR的国外文献分析
    3.3 几种常见严重不良反应 (SADR) 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
        3.3.1脑炎/脱髓鞘脑病
        3.3.2 肝脏损害和肝酶升高
        3.3.3 贫血
4 讨论

(3)嗜酸性粒细胞及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病例分析 皮肤科住院患者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67 例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7)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基因的克隆表达、蛋白纯化及免疫反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基因的获取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基因的表达、蛋白纯化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篇 广东部分地区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初步调查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I 缩写词
附录 II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广州管圆线虫cDNA文库的构建分析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疗效考核抗原的筛选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 前言 第一章 广州管圆线虫幼虫cDNA文库的构建与幼虫、成虫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1.1 材料
    1.1.1 菌株及质粒
    1.1.2 主要试剂
    1.1.3 溶液及培养基配制
    1.1.4 主要实验仪器
    1.1.5 实验动物
    1.1.6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
1.2 方法
    1.2.1 广州管圆线虫幼虫cDNA文库的建立
    1.2.2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表达模式的分析
1.3 结果
    1.3.1 广州管圆线虫总RNA的质和量
    1.3.2 所建文库的特性
    1.3.3 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和成虫cDNA文库表达谱的分析
1.4 讨论
    1.4.1 广州管圆线虫幼虫cDNA文库的评价
    1.4.2 GenBank中广州管圆线虫基因的数据情况
    附表1. 91个广州管圆线虫幼虫EST序列的BLAST分析
    附表2. 54个广州管圆线虫成虫EST序列的BLAST分析 第二章 广州管圆线虫新基因的发现
2.1 材料
    2.1.1 细菌菌株及质粒
    2.1.2 文库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全长基因和发现和鉴定
    
2.2.1.1 G40、G172克隆全长cDNA的序列测定
    
2.2.1.2 对全长ORF序列进行蛋白质功能预测
    
2.2.1.3 G40、G172全长cds cDNA序列登录GenBank
    2.2.2 目标基因的克隆、表达、鉴定、纯化及免疫反应性的评价
    
2.2.2.1 表达质粒的构建
    
2.2.2.2 目标基因的表达
    
2.2.2.3 目标蛋白的鉴定
2.3 结果
    2.3.1 G40克隆
    
2.3.1.1 G40基因序列所编码的蛋白质分析
    
2.3.1.2 G40基因同源性搜索结果
    
2.3.1.3 利用CD-Search程序对G40蛋白进行保守区域的搜索结果
    
2.3.1.4 G4D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产物的鉴定结果
    2.3.2 G172克隆
    
2.3.2.1 G172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
    
2.3.3.2 G172基因同源性搜索结果
    
2.3.3.3 利用CD-Search程序对G40蛋白进行保守区域的搜索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广州管圆线虫病疗效考核大鼠模型的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试剂、动物
    3.1.2 动物分组
    3.1.3 广州管圆线虫的人工感染
    3.1.4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的药物治疗
    3.1.5 大鼠血清的收集
    3.1.6 感染大鼠的治疗效果观察
3.2 结果
    3.2.1 大鼠的感染情况
    3.2.2 大鼠的体内广州管圆线虫检获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广州管圆线虫病疗效考核抗原的筛选与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仪器试剂与动物
    4.1.2 广州管圆线虫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4.1.3 治疗前后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的制备
    4.1.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4.1.5 Western-blot
    4.1.6 广州管圆线虫Mr 32 000抗原(AC32)的切胶纯化与鉴定
    4.1.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4.2 结果
    4.2.1 Western blot结果
    4.2.2 抗原纯化与活性鉴定结果
    4.2.3 ELISA结果
4.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表达序列标签注册用E-Mail通讯格式 附录2 EST序列整理 附录3 已登录的包含全长ORF的广州管圆线虫cDNA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 致谢 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10)中国大陆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间宿主和终宿主的调查
    1.1 广东省
    1.2 海南省
    1.3 浙江省
    1.4 福建省
    1.5 其他省、市、自治区
2 广州管圆线虫病调查
3 结 论

四、小儿广州管圆线虫病误诊二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一例及文献复习[J]. 凌业生,李秋颖,陈嘉杰,纪经智,陈奋华. 新医学, 2018(02)
  • [2]阿苯达唑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 赵世丹,王慧,刘翠丽. 中国药物警戒, 2013(05)
  • [3]嗜酸性粒细胞及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D]. 卢会秀. 河北医科大学, 2010(04)
  • [4]《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年第25卷主题词索引[J]. 陈国琪.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7(12)
  • [5]《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年第25卷作者索引[J]. 陈国琪.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7(12)
  • [6]广州管圆线虫病[J]. 陈晓光,李华.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7(10)
  • [7]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基因的克隆表达、蛋白纯化及免疫反应性研究[D]. 郝丽. 第一军医大学, 2007(02)
  • [8]广州管圆线虫病一种新发的食源性传染病[A]. 陈晓光,李华. 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
  • [9]广州管圆线虫cDNA文库的构建分析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疗效考核抗原的筛选鉴定[D]. 赵醒村. 第一军医大学, 2006(01)
  • [10]中国大陆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现状[J]. 林巍,王小同.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4(11)

标签:;  ;  ;  ;  ;  

广州市小儿管圆线虫病误诊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