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系统的降阶正态观测控制器和双互质分解

广义系统的降阶正态观测控制器和双互质分解

一、广义系统降阶正常观测-控制器与双互质分解(论文文献综述)

李兵兵[1](2020)在《考虑饱和影响的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区域间的低频振荡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制约着电网的传输能力,甚至有可能导致电力系统失稳。广域测量技术的发展,使得采用广域信号设计广域阻尼控制器应运而生,相比传统基于本地信号的电力系统稳定器,广域阻尼控制器采用远方机组的反馈信号进行阻尼控制,因此更能有效抑制区间低频振荡。实际上,大多数物理系统中都存在饱和现象,它将全局渐进稳定转化为局部渐进稳定,是控制系统中比较常见的控制约束。如果不考虑饱和问题设计控制器,则会导致执行器的输出与控制器的输出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对电力系统而言,控制器的饱和不仅对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产生不良影响,还有可能对电力系统产生干扰,影响其静态稳定。因此设计抗饱和补偿器以补偿控制器的饱和环节对维持控制器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保证控制器即使在发生饱和时,也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本文围绕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器的饱和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建立了电力系统非线性模型然后将其进行线性化,得到系统的线性化状态空间方程,在此基础上考虑饱和环节,建立了考虑饱和影响的电力系统模型。基于留数矩阵法,确定了广域阻尼控制器的安装位置以及选取了合适的广域信号。选取合适的权函数对被控电力系统进行整形,使得整形后系统的开环增益满足期望值,基于鲁棒控制器理论设计广域H∞控制器,提高电力系统阻尼,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能。针对回路成形权函数选取困难的问题,本文采用智能优化算法对权函数进行优化。在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局部和全局的搜索能力,引入了模拟退火算法的操作以及遗传算法的交叉变异操作,进而提出了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以整形后所期望的系统性能为目标函数,对权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仿真证明采用本文方法选取的权函数相比传统的权函数选取方法,更能满足期望的性能要求,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最优的控制效果,能显着提高系统阻尼。针对控制器的饱和环节,本文基于Lyapunov稳定理论,采用“两步法”设计抗饱和补偿器。在理想情况下设计的线性控制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抗饱和环节,设计抗饱和补偿器并以控制器发生饱和后的实际输出信号与没有发生饱和时的理想输出信号之间的误差为补偿器的输入,来补偿饱和环节对控制器性能造成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涉及的抗饱和补偿器可以有效补偿饱和环节,使得控制器的控制性能与理想控制器性能相差不大,有效提高控制器的控制性能。

樊仲光,梁家荣,肖剑[2](2010)在《不确定奇异系统的Terminal滑模控制》文中认为针对一类不确定奇异系统,研究其Terminal滑模控制问题。通过非奇异线性变换把不确定奇异系统变换成受限等价形式,利用Lyapunov函数方法,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Terminal滑模控制策略,给出了特殊的Terminal滑模超曲面,设计了相应的滑模控制器,实现了滑模运动,保证了系统状态变量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平衡点。给出数值算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王建宇[3](2008)在《舱外航天服关节力学特性测试机器人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航天服是载人航天必不可少的防护装备,是航天员个人生命保障系统中最重要的分系统。随着载人航天的深入,我国航天员将实现舱外行走。舱外航天服既要为航天员提供基本的生命保障,还应具有高的活动性能,尤其是上肢的活动性能,是航天员能够有效地完成各种舱外作业的保证。目前我国舱外服的设计加工工作已基本完成,为了能够检验和评价自行研制的舱外航天服,迫切需要航天服性能检测系统。本文结合国家“载人航天”工程项目“舱外航天服关节力学测试系统”的研制,提出新的航天服关节力学特性测量方法,研究和发展基于新的测量方法的理论体系,搭建测试系统平台,通过具体实践检验理论体系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舱外航天服关节力学特性的测量包括航天服手臂关节力学特性测量和航天服手套关节的力学特性测量。舱外航天服手臂关节力学特性测量装置是利用现有的舱内航天服手臂关节力矩测试装置,在保持其机械和电路部分不变,解决舱外航天服手臂的运动学和静力学算法问题,并对软件部分进行扩展,使其同时具备对舱外航天服手臂的测试能力。本文还提出基于机器人理论的舱外航天服手套关节力学特性测量方法,并针对这一测量方法,研制了外骨骼三指测量机器人测试系统。研制的新型外骨骼手指利用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使手指关节在旋转的同时能够伸长,可实现对手套的包络运动避免了干涉情况。单手指关节之间利用齿轮-连杆组合机构实现运动的耦合,减少了系统自由度,降低了设计的复杂性和成本,减轻了系统的重量。外骨骼手指的多连杆系统对其运动学研究带来困难,利用其运动特点,通过建立虚拟手指,很好的解决了正运动学问题。外骨骼三指测量机器人集机构、驱动、传感、控制为一体,基于FPGA的从控制器,不仅实现各手指传感器信息的采集、电机的驱动还完成与主控制器间的点对点高速串行通讯高速通讯。作为主控制器DSP/FPGA控制卡完成手指的轨迹规划和控制算法,机器人的这种分级控制结构满足实时控制和力学特性测量精度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扰动观测器(DOB)和鲁棒反馈控制器的双回路控制策略。DOB作为内环补偿器,通过估计系统的干扰来减小其对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外骨手指动力学研究基础上,对系统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和不确定分析,并基于结构奇异值理论设计了外环反馈控制器,对系统的不确定性仍可实现系统性能要求。这种控制策略不但可以保证系统的鲁棒性能,而且可以克服外界的强干扰,对于系统动力学的不确定都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本文分别建立了舱外航天服手套和手臂的数学模型并对逆运动学算法进行了研究。针对舱外航天服手臂的特殊软关节结构和多自由度的特点,提出基于最近邻的快速逆运动学解法,能够保证在任何测量位置都会得到航天服关节角度的近似解。提出的空间分块二步搜索策略解决了基于最近邻方法求解舱外航天服手臂逆运动学,内存占用量大和效率低的缺点。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最近邻的快速逆运动学解法在计算精度和实时性上均能满足测试系统的要求。本文最后在实际的测试系统平台上进行舱外航天服手套和手臂关节力学特性测试实验,并对航天服手臂的测量提出了卡具重力补偿和关节重力补偿,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实验结果证明舱外航天服手套和手臂力学特性测试系统完全能够满足航天服上肢关节力学特性测量的要求。

石建红[4](2008)在《广义离散系统的状态反馈鲁棒H∞控制》文中提出针对一类范数有界参数不确定性的广义离散线性系统,研究了该系统的状态反馈鲁棒H∞控制问题。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方法,得到了问题可解的条件,并给出了相应的状态反馈控制律。在一定条件下,所得的状态反馈鲁棒H∞控制律使广义离散线性系统对所有容许的不确定性参数,能够保证闭环系统正则、具有因果关系并且渐进稳定,同时其传递函数矩阵能够满足给定的H∞性能指标。正常离散线性系统的相对应结果可作为本文结果的特殊形式。

方晨[5](2007)在《广义离散系统的状态反馈鲁棒H∞控制及仿真》文中指出针对一类范数有界参数不确定性的广义离散线性系统,研究了该系统的状态反馈鲁棒H∞控制问题。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方法,得到了问题可解的条件,并给出了相应的状态反馈控制律。在一定条件下,所得的状态反馈鲁棒H∞控制律使广义离散线性系统对所有容许的不确定性参数,能够保证闭环系统正则、具有因果关系并且渐进稳定,同时其传递函数矩阵能够满足给定的H∞性能指标。正常离散线性系统的相对应结果可作为论文结果的特殊形式。仿真例子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方晨[6](2007)在《广义连续系统与广义离散系统的鲁棒控制》文中研究说明广义系统由于其深刻的实际背景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许多正常系统的有关结论被相继成功的推广到了广义系统。本文针对当前广义系统理论的研究现状,在深入研究广义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的研究了广义系统的鲁棒控制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一)针对广义连续系统,研究了其鲁棒控制和鲁棒H∞控制问题。利用了“广义二次稳定”及“广义二次可镇定”的概念,得到了所考虑系统鲁棒镇定的输出反馈控制律;设计了鲁棒H∞状态反馈控制律,分析表明,对所有容许的不确定性,所设计的鲁棒H∞状态反馈控制律保证闭环系统正则、无脉冲、稳定且满足一定的H∞性能指标。(二)针对广义离散系统,研究了其鲁棒控制和鲁棒H∞控制问题。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得到了该系统鲁棒镇定的状态反馈控制律;设计了鲁棒H∞状态反馈控制律,分析表明,对所有容许的不确定性,所设计的鲁棒H∞状态反馈控制律保证闭环系统正则、因果、稳定且满足一定的H∞性能指标。(三)应用MATLAB软件,对所研究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通过仿真证明了本文中所得结果的正确性。

石颉[7](2007)在《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力系统阻尼控制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制约大型互联电网跨区域送电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区域间低频振荡问题,在考虑广域信号传输时延的前提下,提出了几种基于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及广域测量系统(Wide-Area Measurement/ Monitoring System,WAMS)的广域阻尼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为提高大型互联电力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策略的广域电力系统稳定器(PSS)设计方法。较为详细的分析了时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时延的处理方法,使闭环系统变为不显含时延项的控制系统,并应用进化策略整定PSS参数。所得PSS控制器使系统的最大允许时间延迟增大,增强了系统对时延的鲁棒性。该方法能使控制系统不显含时延,从而可用无时延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2)提出了基于H∞回路成形技术的广域H∞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由于实际电力系统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多种不确定性,提高电力系统控制器的鲁棒性能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在考虑广域信号传输时延的情况下,对开环电力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应用回路成形技术使线性化的开环电力系统模型具有期望的特性,采用规范互质分解理论对成形后的摄动系统模型进行鲁棒镇定控制器设计。与不考虑时延设计的控制器相比,该控制器不仅具有很好的阻尼特性及鲁棒性能,同时能使闭环系统容忍更大的时延。(3)提出了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理论的电力系统广域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考虑到时滞系统控制精度的要求,有必要建立精确的显含时延项的数学模型(时滞系统模型)。另一方面,权函数的选择一直是H∞控制器的设计难点。文章根据实际电力系统的特点构造了部分状态含时延的广域状态反馈控制器,应用线性矩阵不等式理论提出了时滞依赖的稳定性条件,并对该问题进行了求解。根据该条件不仅能得到一组保证系统稳定的控制器,而且可以得到保证系统稳定的最大允许时间延迟。与H∞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相比,此方法克服了权函数的选择这一难题,在方法上更具优越性。

金哲[8](2006)在《高速电液比例控制系统H∞控制器的研究》文中提出油压减振器是列车减振的关键部件之一。特别是在我国铁路实行全面提速以后,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成为了提速的一大难题。针对高速列车的需求,我国正在研发各种高速铁路油压减振器,但是由于现有测试设备和试验方法的限制,不能进行高速铁路油压减振器的综合性能测试,从而限制了减振器的进一步开发和性能指标的提高。 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J95型减振器性能测试试验台采用了机械式驱动装置,但是由于运动机构的限制,机械式试验台只能进行低频简谐振动测试,无法满足高速铁路油压减振器的高频响应性能测试要求。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电液比例阀、液压缸等液压元件的生产制造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因此为基于高速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减振器试验台研制提供了可行性平台。但是,基于经典控制算法的高速电液比例系统无法满足系统的平稳性和跟随性要求。究其原因是:经典控制算法完全依赖于描述被控对象动态性能的精确数学模型,但是液压脉动,系统阻尼,摩擦以及油温等随着高速运行不断变化,无法确定精确的数学模型。另外,实际的比例阀一般均有较大的零位死区,所以稳态工作点不在零位平衡点,导致高速运行下的严重抖动。 相比之下,H∞鲁棒控制理论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而且通过H∞性能指标,可以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因此高速电液比例控制系统H∞控制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本文建立了高速电液比例阀与高速电液比例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及状态空间表达式,分析了跟踪补偿和不确定性补偿对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求解混合灵敏度H∞控制器、H∞/H2混合参数化控制器、具有LMI区域极点约束的H∞控制器,以及时滞不确定高速电液比例系统的H∞控制器的算法,而且分析了不同性能指标、不同加权函数情况下鲁棒控制器对高速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通过H∞控制算法,可以设计出带宽为300Hz以上的位置反馈型高速电液比例阀和带宽为100 Hz以上的高速电液比例控制系统,而且在不同性能指标下都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为高速列车油压减振器性能测试系统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首次在高速列车油压减振器性能测试系统中采用了H∞鲁棒控制理论,并提出了适用于高速电液比例阀与高速铁路油压减振器性能测试试验台的各种

衣娜[9](2006)在《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的H∞控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系统理论研究领域的扩大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应用,离散控制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非线性广义系统能更自然更一般地描述客观系统,因此对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的研究是有必要的。但是关于该系统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本文主要研究了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的H∞控制,其主要内容如下: (1)研究了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的状态反馈H∞控制问题。利用广义Lyapunov函数和Lyapunov方程,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零解渐近稳定且具有H∞范数约束的充分条件,并给出了状态反馈H∞控制器的设计,使得闭坏系统是零解渐近稳定且具有H∞范数约束。 (2)研究了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输出反馈H∞控制问题。首先对系统零解E-渐近稳定性进行了讨论,并在此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E-渐近稳定且具有H∞范数约束的充分条件,然后设计了输出反馈H∞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具有同样的性能。 (3)研究了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在有界能量外部输入作用下的无源控制问题。首次将“无源”概念引入到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中,基于前面对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的分析,给出了系统零解渐近稳定且无源的充分条件,之后设计了状念反馈无源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零解渐近稳定且无源。 (4)研究了滞后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的H∞控制问题。利用广义Lyapunov函数和线性矩阵不等式,先对系统的零解渐近稳定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系统零解渐近稳定且具有H∞范数约束的充分条件,然后设计了系统的状态反馈H∞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具有同样的性能。 在每一部分均给出了数值算例来说明设计的有效性。

陈跃鹏,张庆灵,翟丁,徐天群[10](2004)在《具有乘法式摄动的广义系统H∞控制器设计》文中提出研究基于观测器的广义系统H∞控制器设计问题。对所给的广义系统模型设计具有乘法式摄动的广义控制器,并给出H∞控制器的定义。用广义代数Riccati不等式(generalizedalgebraicriccatiinequality,GARI)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matrixinequality,LMI)两种方法,给出闭环广义系统存在具有乘法式摄动的H∞控制器的3个等价命题,同时也给出了具有乘法式摄动的H∞控制器的两种设计方法,并对这两种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用一个数值例子演示了设计过程并说明此方法的有效性。

二、广义系统降阶正常观测-控制器与双互质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义系统降阶正常观测-控制器与双互质分解(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饱和影响的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广域阻尼控制研究现状
        1.2.2 抗饱和补偿器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考虑饱和影响的电力系统模型
    2.1 电力系统线性化模型
        2.1.1 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
        2.1.2 励磁系统数学模型
    2.2 饱和的相关定义
    2.3 饱和非线性环节处理
        2.3.1 扇形条件
        2.3.2 线性微分包处理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广域H_∞控制器设计
    3.1 线性矩阵不等式概述
        3.1.1 LMI定义
        3.1.2 LMI标准问题
        3.1.3 LMI在控制问题中的应用
    3.2 基于留数矩阵法的广域控制回路选择
        3.2.1 电力系统中的留数指标
        3.2.2 电力系统广域控制回路选择
    3.3 H_∞回路成形控制技术
        3.3.1 H_∞控制原理
        3.3.2 回路成形控制技术
        3.3.3 改进粒子群算法选取权函数
        3.3.4 H_∞控制器设计
    3.4 仿真算例
        3.4.1 系统分析
        3.4.2 广域H_∞控制器设计
        3.4.3 非线性仿真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Lyapunov稳定理论的抗饱和补偿器设计
    4.1 抗饱和控制策略
        4.1.1 抗饱和控制思想
        4.1.2 抗饱和控制的框架
        4.1.3 吸引域分析
    4.2 抗饱和补偿器设计
    4.3 仿真验证
        4.3.1 执行器饱和环节对控制器性能的影响
        4.3.2 考虑饱和影响的广域H_∞控制器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不确定奇异系统的Terminal滑模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预备知识
2 主要结果
3 数值算例
4 结束语

(3)舱外航天服关节力学特性测试机器人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航天服关节力学特性测量技术综述
        1.2.1 航天服手臂关节力学特性测量方法与装置
        1.2.2 航天服手套关节力学特性测量方法与装置
    1.3 外骨骼机械手的研究综述
    1.4 外骨骼机器人控制方法
        1.4.1 干扰的观测和补偿
        1.4.2 鲁棒控制方法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关节力学特性测量机器人系统研究
    2.1 引言
    2.2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航天服手套关节力学特性测量原理
    2.3 航天服手套关节力学特性测量机器人研究
        2.3.1 外骨骼式机器人手指设计
        2.3.2 外骨骼手指正运动学分析
        2.3.3 外骨骼三指测量机器人
    2.4 外骨骼机器人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
        2.4.1 传感器系统
        2.4.2 基于FPGA 的数据采集系统
    2.5 外骨骼机器人数据处理与伺服控制系统
        2.5.1 基于FPGA 的多路电机驱动
        2.5.2 机器人DSP/FPGA 系统结构
    2.6 航天服手臂关节力学特性测量机器人简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舱外航天服逆运动学研究
    3.1 引言
    3.2 舱外航天服手套逆运动学研究
    3.3 舱外航天服手臂逆运动学研究
        3.3.1 舱外航天服简介
        3.3.2 基于最近邻的快速逆运动学求解算法
        3.3.3 样本特征空间生成
        3.3.4 空间分块二步搜索策略
        3.3.5 工作站仿真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外骨骼手指鲁棒反馈控制
    4.1 引言
    4.2 基于DOB 的鲁棒反馈控制结构
    4.3 扰动观测器的研究
        4.3.1 二自由度控制器
        4.3.2 扰动观测器
        4.3.3 DOB 灵敏度分析
        4.3.4 DOB 鲁棒稳定性分析
        4.3.5 扰动观测器设计
    4.4 基于μ综合的鲁棒反馈控制器
        4.4.1 外骨骼手指动力学
        4.4.2 系统模型线性化处理和不确定性分析
        4.4.3 鲁棒反馈控制器的μ综合
        4.4.4 反馈控制器设计
    4.5 手指轨迹跟踪控制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舱外航天服关节力学特性测试实验
    5.1 引言
    5.2 舱外航天服手套关节力学特性测试系统
        5.2.1 舱外航天服手套关节力学特性测试平台
        5.2.2 舱外航天服手套关节力学特性测试软件系统
    5.3 舱外航天服手臂关节力学特性测试系统
    5.4 关节力学特性测试实验
        5.4.1 手套关节力学特性测试
        5.4.2 手臂关节力学特性测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致谢
个人简历

(5)广义离散系统的状态反馈鲁棒H∞控制及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问题描述及主要引理
3 主要结果
4 仿真
5 结束语

(6)广义连续系统与广义离散系统的鲁棒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广义连续系统和广义离散系统的研究背景
    1.2 广义系统鲁棒控制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3 广义系统的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结构和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广义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1 广义连续系统的基本理论
        2.1.1 广义连续系统的基本特征
        2.1.2 广义连续系统的稳定性
    2.2 广义离散系统的基本理论
        2.2.1 广义离散系统的基本特征
        2.2.2 广义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章 广义连续系统的鲁棒控制
    3.1 符号及引理
    3.2 广义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
    3.3 广义连续系统的鲁棒镇定
    3.4 广义连续系统的鲁棒H_∞控制
    3.5 小结
第四章 广义离散系统的鲁棒控制
    4.1 广义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4.2 广义离散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
    4.3 广义离散系统的鲁棒镇定
    4.4 广义离散系统的鲁棒H_∞控制
    4.5 小结
第五章 广义系统的仿真
    5.1 广义系统仿真
    5.2 系统仿真的方法和发展
    5.3 系统仿真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力系统阻尼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力工业发展的趋势—电网互联
    1.2 广域测量系统在互联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2.1 WAMS的结构
        1.2.2 WAMS的发展及应用
    1.3 广域互联电力系统的低频振荡问题
        1.3.1 低频振荡产生的机理
        1.3.2 低频振荡的分析方法-----线性理论
        1.3.3 低频振荡的分析方法-----非线性理论
    1.4 区间低频振荡模式的抑制
    1.5 考虑模型不确定性的控制器设计方法
    1.6 电力系统广域控制中的时间延迟问题
    1.7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概述
    2.2 同步发电机
    2.3 负荷
    2.4 控制系统
        2.4.1 励磁系统
        2.4.2 电力系统稳定器
    2.5 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2.5.1 节点导纳矩阵
        2.5.2 机网接口
        2.5.3 发电机节点的处理
        2.5.4 负荷节点的处理
第三章 基于广域信息及进化策略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器
    3.1 概述
    3.2 进化策略
    3.3 广域信息传输时延的分析及处理
        3.3.1 广域控制系统时延的引入
        3.3.2 时延的处理
    3.4 电力系统稳定器的设计
        3.4.1 考虑时延的多机系统线性化模型
        3.4.2 广域控制回路的选择
        3.4.3 应用进化策略优化PSS参数
    3.5 仿真结果
        3.5.1 系统分析
        3.5.2 时延对控制器效果的影响
        3.5.3 考虑时延设计的控制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广域信息及回路成形技术的H∞阻尼控制器设计
    4.1 概述
    4.2 回路成形控制技术
    4.3 H_∞最优控制原理
        4.3.1 标准H_∞控制问题
        4.3.2 混合灵敏度问题
        4.3.3 权函数的选择
    4.4 互质分解
        4.4.1 RH_∞上的互质分解
        4.4.2 正规互质分解
    4.5 基于广域信息的电力系统模型
        4.5.1 不考虑信号传输时延
        4.5.2 考虑信号传输时延
    4.6 H_∞回路成形
        4.6.1 回路成形
        4.6.2 鲁棒镇定
        4.6.3 控制器的成形
        4.6.4 控制器的降阶处理
    4.7 仿真结果
        4.7.1 系统分析
        4.7.2 不考虑时延影响的控制器设计
        4.7.3 考虑时延影响的控制器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LMI理论的电力系统广域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
    5.1 概述
    5.2 线性矩阵不等式简介
        5.2.1 预备知识
        5.2.2 标准的线性矩阵不等式问题
        5.2.3 Lyapunov稳定性与LMI的转换
        5.2.4 μ分析问题
    5.3 应用LMI设计无记忆状态反馈H∞控制器
    5.4 考虑时延的电力系统广域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
    5.5 算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8)高速电液比例控制系统H∞控制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高速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研究意义
        1.1.1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概况
        1.1.2 高速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提出
    1.2 H_∞鲁棒控制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1.2.1 H_∞鲁棒控制理论的研究综述
        1.2.2 H_∞鲁棒控制理论的特点
        1.2.3 H_∞鲁棒控制理论在电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H_∞鲁棒控制理论基础
    2.1 不确定系统的描述
        2.1.1 基于系统结构的不确定系统描述
        2.1.2 基于控制方法的不确定系统描述
        2.1.3 基于系统特征的不确定系统描述
        2.1.4 基于匹配问题的不确定系统描述
    2.2 H_∞鲁棒控制理论基础
        2.2.1 Lyapunov稳定性理论
        2.2.2 泛函基础与范数计算
        2.2.3 函数空间及范数
        2.2.4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
        2.2.5 标准H_2控制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确定线性系统鲁棒控制理论的研究
    3.1 标准H_∞控制理论的研究
        3.1.1 H_∞鲁棒性能指标的提出
        3.1.2 标准H_∞控制问题
        3.1.3 混合灵敏度优化问题的输出反馈标准H_∞控制器设计
    3.2 H_2/H_∞混合参数化鲁棒控制理论的研究
        3.2.1 H_2/H_∞混合控制系统的描述
        3.2.2 H_2/H_∞混合参数化鲁棒控制器的设计
    3.3 基于LMI的H_∞鲁棒控制理论的研究
        3.3.1 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预备知识
        3.3.2 具有LMI区域极点约束的输出反馈H_∞控制器设计
    3.4 时滞不确定线性系统的H_∞鲁棒控制理论的研究
        3.4.1 时滞不确定系统的稳定性
        3.4.2 时滞不确定线性系统的描述
        3.4.3 基于LMI的H_∞鲁棒控制器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速电液比例系统的数学模型
    4.1 高速电液比例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4.1.1 高速电液比例系统的组成
        4.1.2 高速电液比例系统的工作原理
    4.2 电-机械转换元件的数学模型
        4.2.1 比例电磁铁的数学模型
        4.2.2 比例控制放大器的数学模型
        4.2.3 位置反馈型比例电磁铁数学模型
    4.3 液压元件的数学模型
        4.3.1 比例流量控制阀的数学模型
        4.3.2 对称液压缸的数学模型
        4.3.3 蓄能器的数学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速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5.1 高速电液比例系统的开环动态特性
        5.1.1 反馈型比例电磁铁的动态特性
        5.1.2 高速电液比例阀控缸系统的开环动态特性
    5.2 加权函数的研究意义与选择
        5.2.1 加权函数的研究意义
        5.2.2 加权函数的选择
    5.3 位置反馈型电液比例阀H_∞控制器的研究
        5.3.1 被控对象的确定
        5.3.2 电液比例阀H_∞控制器的研究
    5.4 高速电液比例系统H_∞控制器的研究
        5.4.1 混合灵敏度标准H_∞鲁棒控制系统的仿真
        5.4.2 H_2/H_∞混合参数化鲁棒控制系统的仿真
        5.4.3 具有LMI区域极点约束的H_∞鲁棒控制系统的仿真
        5.4.4 时滞不确定H_∞鲁棒控制系统的仿真
    5.5 被控对象的变化对高速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影响研究
        5.5.1 液压油的弹性模量、密度、流量系数的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5.5.2 液压缸粘性摩擦因数的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5.6 高速铁路油压减振器试验台H_∞控制器的研究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速铁路油压减振器试验台的实验研究
    6.1 高速铁路油压减振器试验台控制系统的研制
        6.1.1 高速铁路油压减振器试验台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性能指标
        6.1.2 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6.1.3 液压元件的选择
        6.1.4 控制系统的设计
    6.2 高速铁路油压减振器试验台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测试
        6.2.1 基于H_∞控制的位置反馈型比例电磁铁动态特性测试
        6.2.2 高速铁路油压减振器试验台开环动态特性测试
    6.3 空载情况下的实验研究
        6.3.1 基于传统PID控制理论的实验研究
        6.3.2 基于H_∞控制鲁论的实验研究
    6.4 带负载情况下的实验研究
        6.4.1 基于传统PID控制理论的实验研究
        6.4.2 基于H_∞控制理论的实验研究
    6.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9)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的H∞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的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的H_∞控制
        1.2.2 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的无源控制
        1.2.3 滞后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的H_∞控制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的状态反馈H_∞控制
    2.1 引言
    2.2 问题描述与预备知识
    2.3 主要结果
        2.3.1 稳定性分析
        2.3.2 H_∞性能分析
        2.3.3 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
    2.4 数值算例
    2.5 小结
第三章 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的输出反馈H_∞控制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与预备知识
    3.3 主要结果
        3.3.1 稳定性分析
        3.3.2 H_∞性能分析
        3.3.3 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
    3.4 数值算例
    3.5 小结
第四章 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的无源控制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与预备知识
    4.3 主要结果
        4.3.1 无源性分析
        4.3.2 无源控制
    4.4 数值算例
    4.5 小结
第五章 滞后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的H_∞控制
    5.1 引言
    5.2 问题描述与预备知识
    5.3 主要结果
        5.3.1 稳定性判定
        5.3.2 H_∞性能分析
        5.3.3 状态反馈控制律的设计
    5.4 数值算例
    5.5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10)具有乘法式摄动的广义系统H∞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问题的提出
3 准备知识
4 主要结论
5 例 子
6 结 论

四、广义系统降阶正常观测-控制器与双互质分解(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饱和影响的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D]. 李兵兵. 东北电力大学, 2020(01)
  • [2]不确定奇异系统的Terminal滑模控制[J]. 樊仲光,梁家荣,肖剑.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0(01)
  • [3]舱外航天服关节力学特性测试机器人系统的研究[D]. 王建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02)
  • [4]广义离散系统的状态反馈鲁棒H∞控制[J]. 石建红.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8(03)
  • [5]广义离散系统的状态反馈鲁棒H∞控制及仿真[J]. 方晨. 计算机仿真, 2007(09)
  • [6]广义连续系统与广义离散系统的鲁棒控制[D]. 方晨. 天津大学, 2007(04)
  • [7]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力系统阻尼控制器设计[D]. 石颉. 天津大学, 2007(04)
  • [8]高速电液比例控制系统H∞控制器的研究[D]. 金哲.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4)
  • [9]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的H∞控制[D]. 衣娜. 东北大学, 2006(12)
  • [10]具有乘法式摄动的广义系统H∞控制器设计[J]. 陈跃鹏,张庆灵,翟丁,徐天群.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4(06)

标签:;  ;  ;  ;  ;  

广义系统的降阶正态观测控制器和双互质分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