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丙肝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

乙肝、丙肝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

一、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董芳[1](2020)在《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胰岛功能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新发糖尿病是实体器官移植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与未患糖尿病的患者相比,患有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肾移植受者发生致命和非致命心血管事件及其他不良后果的风险有所增加,包括感染、患者存活率降低、移植物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损伤加速等。识别高危患者并采取措施减少PTDM的发展可能改善患者和移植物的长期预后。本实验旨在研究引起肾移植后高血糖患者最终血糖出现不同结局的影响因素,为预防肾移植后糖尿病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3-2018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的患者549名,密切随访1.5年。根据术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选取肾移植术后血糖稳定后出现糖代谢异常的患者178例。根据术后空腹血糖是否恢复正常,分为一过性糖尿病组68例和移植后糖尿病组11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原发病为多囊肾、术前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急性排斥反应、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史、EB病毒感染史、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史。由于存在较多自变量,因此对所有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自变量,然后将筛选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难以恢复的影响因素。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进行随访,血糖不恢复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者共40例,为PTDM组,血糖恢复者共18例,为一过性PTDM组。监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浓度,利用稳态模型(HOMA)计算两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HBC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两组间空腹C肽浓度、空腹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的差异。结果:(1)在549名肾移植患者中,共178名患者出现移植后糖代谢异常,发病率为32.4%,其中血糖恢复正常者68名,发生率12.4%,发展为移植后糖尿病者110名,发生率2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术前空腹血糖、急性排斥反应、多囊肾、糖尿病家族史在移植后糖尿病组均高于一过性糖尿病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空腹血糖、急性排斥反应、多囊肾、糖尿病家族史是肾移植后高血糖无法恢复的影响因素。(3)PTDM组空腹C肽和空腹胰岛素浓度均低于一过性PTDM组(P<0.05),PTDM组HOMA-HBCI低于一过性PTDM组(P<0.05),HOMA-IR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肾移植术后1.5年内糖尿病发生率20%,一过性糖尿病发生率12.4%。(2)肾移植后高血糖难以恢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年龄、术前空腹血糖、急性排斥反应、多囊肾、糖尿病家族史是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无法恢复的影响因素。(3)胰岛素分泌不足是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血糖难以恢复的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与移植后高血糖恢复无相关性。

冯成[2](2020)在《直接抗病毒药物在肾移植丙型肝炎病毒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ntiviral agents,DAAs)的研发以及部分中心报道的无干扰素全口服抗病毒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患者的预防以及治疗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以及易感染等特殊性,使得这类药物在肾移植患者中的使用逐渐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行肾移植术患者,包括术前患有丙型病毒性肝炎、未感染HCV接受HCV-IgG抗体(+)供肾及未感染HCV接受HCV感染供肾术后相关指标,评估使用DA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9年间于我院器官移植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术前均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对于HCV抗体阳性患者完善HCV核酸检测及基因分型。所有的患者术后均接受无干扰素全口服DAAs治疗,期间每周复查1次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抗排斥药的血药谷浓度,每4周复查血清HCV RNA定量,且接受HCV感染及HCV-IgG(+)供肾患者每四周复查一次HCV-IgG。通过对比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抗排斥药物谷浓度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的记录来评估抗病毒药物的安全性,同时通过HCV RNA定量的变化及血清转氨酶下降水平来评估药物的有效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例患者,其中9例为HCV感染的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1例为接受HCV-IgG(+)供肾,2例为接受6a型HCV感染的肾脏。(1)9例HCV感染接受肾移植手术患者,肾移植术后约250月(中位时间33月)开始DAAs治疗,治疗前病毒载量为4.74×1053.20×107IU/mL、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1.73㎡)且移植肾功能稳定。抗病毒治疗后8例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1例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血清转氨酶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肌酐水平在治疗前后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疗程内药物浓度未见明显变化。其中一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肺孢子菌肺炎导致血肌酐升高,予以抗感染治疗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到感染前水平;一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头晕不适,排除其它疾病导致后予以对症处理后好转。(2)1例为未感染HCV的患者接受HCV-IgG(+)供肾且术后2周后口服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抗病毒治疗,术后HCV RNA及HCV-IgG未出现阳性表达,期间血清肌酐未见明显异常。(3)2例接受6a型HCV感染的肾脏,术后第一周开始口服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抗病毒治疗,持续检测HCV RNA未出现阳性表达,术后第4周出现HCV-IgG阳性,期间血清肌酐未见明显异常,血清转氨酶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我中心临床经验得出以下结论:1.我们的研究是一个小样本的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DAAs方案仅限于索非布韦及包含索非布韦的药物,其结果不具有普遍性。2.由于基因型也较局限,所以这个结果否适用于其他基因型患者,仍然需要通过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来确定。3.对于HCV感染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选择移植前或移植后HCV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需要仔细考虑和监测药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4.根据我中心临床结果得出在术后及时使用DAAs治疗的前提下接受HCV感染的肾脏是相对安全的。

陈俊晔[3](2020)在《ABO血型不合肝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与胆道并发症 ——844例病人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但是肝源需求和供肝数量之间的差距却逐渐在扩大,肝源的短缺造成许多患者在等待肝源的过程死亡。将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纳入常规移植可以有效地扩大肝源池。日本与韩国近年来广泛地开展ABO血型不合的活体肝移植,显示血型不合的活体肝移植受者生存率与血型相合的活体肝移植生存率无明显差距。我国肝移植供肝主要来自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国际有关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研究较少,国际的有关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免疫抑制经验也不能直接用于国内。此外,近几年来韩国有学者提出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只需解决弥漫性肝内胆管损伤,似乎吹响了将血型不合肝移植纳入常规肝移植的号角,然而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甚少。基于此,本研究意在探索我国背景下ABO血型不合肝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与弥漫性肝内胆管损伤的关系,有助于找到进一步改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预后的方法和对策。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接受肝移植的手术的患者,共纳入844例。首先,根据供受者ABO血型是否相合分为2组:即ABO血型相合组(721例)与ABO血型不合组(123例)。首先比较两组信息,并得到2组生存曲线,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Cox分析,获得移植物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次,将所有资料纳入划分成肝移植后院内再移植或死亡组(99例)与存活组(745例),进行组间比较,多因素Logistic分析获得肝移植后院内再移植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后,将肝移植后院内存活组(745例)分成ABO血型相合组(660例)与ABO血型不合组(85例),进行组间比较,并得到2组生存曲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获得肝移植后院内存活移植物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对肝移植后院内存活组作胆道并发症与ABO血型不合的生存分析。最后将肝移植后院内存活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组(85例)分成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组(12例)与非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组(73例),进行组间比较,多因素分析获得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844例肝移植案例显示ABO血型不合组更高CHILD评分(P=0.035)、更高MELD评分(P=0.002)、更多移植前接受人工肝支持(P=0.009)、更少自身免疫性肝病(P=0.028)、更少肝硬化(P=0.007)、更长冷缺血时间(P=0.001)、更多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P<0.001)、更多移植后住院期内院内感染(P=0.002)、更多移植后住院期内器官再移植或患者死亡(P<0.001)、更多胆道并发症(P=0.013)、更多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P<0.001)。ABO血型相合组与血型不合组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93.2%-71.7%、89.2%-65.7%、86.5%-59.4%、81.3%-50.0%、73.8%-46.5%、69.2%-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44例肝移植受者移植物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型不合(HR=2.612,95%CI:1.949,3.501,P<0.001)、移植前人工肝系统应用(HR=1.452,95%CI:1.033,2.040,P=0.032)、术中失血量(HR=1.000,95%CI:1.000,1.000,P=0.006)、移植后院内感染(HR=2.923,95%CI:2.157,3.961,P<0.001)。844例肝移植案例显示院内死亡或再移植组有更多血型不合(P<0.001)、更多再移植(P=0.010)、更高CHILD评分(P<0.001)、更高MELD评分(P<0.001)、更多移植前接受人工肝支持(P<0.001)、更多药物性肝病(P=0.007)、更少肝硬化(P=0.004)、更长手术时间(P=0.017)、更多术中失血量(P=0.026)、更多移植后接受人工肝支持(P=0.010)、更多移植后住院期内肝血管血栓事件(P=0.032)、更多移植后住院期内院内感染事件(P<0.001)。844例肝移植院内死亡或再移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型不合(OR=4.689,95%CI:2.826,7.782,P<0.001)、再移植(OR=2.932,95%CI:1.142,7.526,P=0.025)、移植前接受人工肝支持(OR=2.658,95%CI:1.555,4.545,P<0.001)、术中失血量(OR=1.000,95%CI:1.000,1.000,P=0.039)、移植后院内感染(OR=4.868,95%CI:2.948,8.038,P<0.001)。745例院内存活(远期存活)肝移植案例显示ABO血型不合组有更多丙型肝炎(P=0.03)、更长冷缺血时间(P=0.011)、更多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P<0.001)、更多胆道并发症(P<0.001)、更多胆道吻合口狭窄(P=0.023)、更多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P<0.001)。ABO血型相合组与血型不合组的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97.1%-95.9%、94.3%-87.1%、88.8%-73.2%、80.6%-68.2%、75.5%-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745例远期存活肝移植受者移植物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热缺血时间(HR=1.059,95%CI:1.027,1.092,P<0.001)、移植后院内感染(HR=2.692,95%CI:1.638,4.424,P<0.001)、胆道吻合口狭窄(HR=1.719,95%CI:1.058,2.793,P=0.029)、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HR=4.009,95%CI:2.004,8.020,P<0.001)。652例远期存活、排除胆道吻合口狭窄案例的肝移植案例ABO血型相合组与血型不合组移植物存活率无显着性差异(Log-Rank检验:P=0.214,Breslow检验:P=0.148)。728例远期存活、排除弥漫性胆管狭窄案例的肝移植案例ABO血型相合组与血型不合组移植物存活率无显着性差异(Log-Rank检验:P=0.459,Breslow检验:P=0.189)。666例远期存活、排除院内感染案例的肝移植案例ABO血型相合组移植物存活率优于血型不合组(Log-Rank检验:P=0.012,Breslow检验:P=0.004)。85例远期存活、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案例显示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与无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组移植物存活率显着性差于无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组移植物存活率(Log-Rank检验:P<0.001,Breslow检验:P<0.001)。12例远期存活患有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受者,平均随访时间16.0±11.8月(3.3-40.9月),随访截止时间内存活1例(8.3%),诊断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平均时间3.4±1.5月(0.7-6.9月)。结论:基于我中心在2015年起的844例死亡供体肝移植研究数据分析,受者全期移植物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型不合、移植前接受人工肝系统支持、术中失血量与移植后院内感染。对于移植后住院内发生再移植或死亡的受者,发生再移植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型不合、再移植、移植前接受人工肝系统支持、术中失血量与移植后院内感染。对于移植后住院内未发生再移植或死亡、安全出院的受者,其移植物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热缺血时间、移植后院内感染、胆道吻合口狭窄与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受者当前仍应重点关注围术期,因其在院内有更高的再移植或死亡率,而重中之重是预防移植后院内感染,从而能提高我中心全期移植物存活率。对于出院后的血型不合肝移植受者,则应在移植后至少6个月内重点关注胆道并发症尤其是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的发生。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的发生率为14.1%,但最终再移植或死亡发生率为91.6%。利妥昔单抗突破了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藩篱,扩大了肝源池,有利于挽救更多肝衰竭等待肝移植的患者,在患者肝移植术安全出院后,除外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与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移植物存活无显着性差异。目前仍需解决较高的住院内再移植或死亡事件,探究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李雪[4](2019)在《移植肾肾小球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探索》文中认为移植肾肾小球病(transplantglomerulopathy,TG)是以移植肾肾小球基底膜分层伴寡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点的一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肌酐升高和高血压,是影响移植肾远期预后的重要原因。TG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认为与慢性、反复的内皮细胞损伤有关。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chronic active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cABMR)是导致 TG 的最主要原因,其它原因包括自身抗体、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 cell-mediated rejection,TCMR)、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等。目前国内外TG相关研究较少,且多数研究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本课题依托本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病理资料,对TG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影响TG患者移植肾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指导治疗。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inary retinol-binding protein,urRBP)是近曲小管损伤的无创性生物标志物,已有研究证实urRBP是多种肾小球疾病的预后标志物;我们中心常规检测urRBP的优势使我们能够研究TG患者urRBP与移植肾预后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究urRBP在TG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由于TG常出现于肾移植中后期,而移植后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logy,IgAN)的发病率也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因此在临床上TG常与IgAN合并存在。但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TG合并IgAN患者的相关报道。本课题对TG合并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这类患者的诊断治疗水平。由于cABMR是导致TG的最主要原因,TG是cABMR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因此硼替佐米等去抗体药物是TG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有多项研究认为硼替佐米对肾移植后早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cABMR的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对硼替佐米治疗cABMR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探讨。研究一:移植肾肾小球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目的:旨在探究TG患者的临床病理、预后及影响移植肾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影响蛋白尿严重程度的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行移植肾活检明确诊断为TG且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15 ml·min-1,(1.73m2)-1的180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Banff2017标准对移植肾活检病理进行评分。随访终点定义为eGFR<15 ml·min-1·(1.73m2)-1或再次接受肾脏替代治疗。使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研究临床和病理学参数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80例TG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5.0(2.6-8.2)年。在多因素生存分析中,Banff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ci+ct)评分(风险比[hazard ratio,HR]3.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0-4.9),Banff 移植肾肾小球病(cg)评分(HR 1.7;95%CI 1.1-2.8),eGFR(HR 2.1;95%CI 1.4-3.2)和蛋白尿(HR2.4;95%CI 1.6-3.7)是影响TG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发现,Banff cg和Banff小球炎和管周毛细血管炎评分(g+ptc)是影响蛋白尿严重程度的病理指标(调整后R2=0.46)。结论:eGFR、蛋白尿水平、Banff ci+ct和Banff cg是影响TG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Banff cg和Banff g+ptc的组织学严重程度与蛋白尿程度显着相关。研究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移植肾肾小球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目的:探究urRBP在TG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行移植肾活检明确诊断为TG且eGFR>15 ml·min-1·(1.73m2)-1的180例患者的urRBP对预后的影响,以及urRBP与TG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的关系。随访终点定义为eGFR<15 ml·min-1·(1.73m2)a或再次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结果:18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年,其中117例(65.0%)患者达到随访终点。在COX回归中,urRBP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rNAG)与终点事件呈正相关。然而,在调整了 eGFR、蛋白尿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等临床指标后,仅urRBP是与移植肾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2.85比<2.85 mg/L)(OR 2.13;95%CI1.21-3.75,P=M0.0091)。另外,将 urRBP、urNAG 与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Banffci+ct)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urRBP与Banffci-+ct显着相关(ρ=0.61,P<0.001),而 urNAG 与 ci+ct 无明显关系(ρ=0.24,P=0.06)。结论:urRBP与ci+ct显着相关,是与移植肾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作为一项简单有效的检测手段,urRBP对TG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研究三:移植肾肾小球病合并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目的:总结分析TG合并IgAN(TG+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搜集南京总医院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诊断为TG+IgAN的肾移植受者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和转归。随访终点定义为eGFR<15 ml·min-1·(1.73m2)-1或再次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理确诊TG+IgAN的患者49例,移植肾活检时年龄42.6±10.5岁,移植肾活检距肾移植中位时间为85月。对照组TG患者131例,两组患者移植肾活检时年龄、性别比例、免疫抑制方案均无统计学差异。临床表现方面,TG+IgAN患者移植肾活检时中位血清肌酐水平为1.98mg/dl,中位尿蛋白定量为1.45g/24h,16.3%的患者表现为肾病范围蛋白尿,镜下血尿的发生率为40.8%,平均血色素为10.5 g/dl;与不合并IgAN的TG患者相比,TG+IgAN患者eGFR、尿蛋白、urRBP、urNAG、血色素以及血淋巴细胞CD4、CD8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病理方面,与不合并IgAN的TG组相比,TG+IgAN组患者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的程度明显较重(P=0.004),小动脉透明变性的程度较轻(P=0.043),其它病理表现,如间质炎症和小管炎(i+t)、动脉炎(v)、肾小球炎(g)、肾小管周毛细血管炎(ptc)程度及C4d阳性的比例均无明显差异。经Kaplan-Meier法计算,49例TG+IgA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6.9月,与不合并IgAN的TG组相比移植肾生存率无显着差异。结论:TG+IgAN患者与不合并IgAN的TG患者相比,镜下血尿发生率高,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的程度明显较重,小动脉透明变性的程度较轻,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别。TG+IgAN患者的预后与不合并IgAN者无显着差异。研究四:硼替佐米对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治疗探索目的:研究硼替佐米治疗cABM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7年7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符合Banff 2017 cABMR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硼替佐米组和对照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随访终点定义为eGFR<15 ml·min-1·(1.73m2)-1或再次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预后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理确诊的cABMR患者136例,其中硼替佐米组29例,对照组97例。两组患者移植肾活检时的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比例、免疫抑制方案、活检距移植时间、血清肌酐、eGFR、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色素、HC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项病理指标(g、i、t、v、ah、mm、ci、ct、cv、ptc、c4d)的Banff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Kaplan-Meier法计算,硼替佐米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0.7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36.9月,两组相比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倾向性评分调整后,两组移植肾存活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29)。不良反应方面,硼替佐米组恶心、腹泻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硼替佐米并未改善cABMR的预后,且会增加恶心、腹泻及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Edoo Muhammad Ibrahim Alhadi[5](2019)在《肝移植后糖蛋白130多态性与新发糖尿病风险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开发,肝移植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肝移植后新发糖尿病的发病率仍然很高,这已成为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目的是研究GP13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与NODAT相关。方法:本研究纳入了 2009年至2014年我中心接受肝移植的469例患者,分为两组:NODAT组和非NODAT组。我们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筛选了 NODAT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进一步构建了两个包含风险因子的NODAT预测模型。最后,我们通过单变量分析分析了生存时间和存活率。排除标准患有家族性糖尿病史,多器官移植,不到6个月的随访或急性排斥反应结果:肝移植6个月后新发糖尿病的总发生率为31.3%(147/469)。男性414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45.7±11.1岁。使用单变量分析,年龄(P<0.001),BMI指数(P=0.029),GP130 rs1800796 和 rs10941411 与 NODAT 显着相关。rs1800796和rs10941411的显性模型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风险因素。NODAT组患者和移植肝脏的总生存时间和存活率显着低于非NODAT(P<0.05)。结论:NODAT代表移植的主要代谢并发症。根据这一声明,所有前瞻性移植患者都应该被告知移植后患糖尿病的潜在风险,并且应该鼓励他们在LT之前采取适当的生活方式措施,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此外,葡萄糖失调的筛查应该是系统性的,应该在移植过程的所有阶段进行。由于高血糖的程度可能因NODAT受试者而异,因此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治疗以实现可接受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基于移植器官的恢复功能和抗糖尿病药物的毒性特征,应针对每位患者定制抗糖尿病治疗。因此,优化NODAT的预防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与此病症相关的急性和长期风险.本研究首次证实GP130 rs1800796和rs10941411基因多态性与肝移植术后NODAT的发生密切相关。它揭示了年龄是NODAT的风险因素。进一步证实NODAT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比非NODAT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更差。

杨进,张美霞,闫沛,程乔,李建珍[6](2019)在《肾移植后新发糖尿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背景:研究显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丙肝感染、免疫抑制药物和糖尿病家族史等是肾移植后新发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但危险因素对肾移植后新发糖尿病的影响尚存争议。目的:荟萃分析近10年来影响肾移植后新发糖尿病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为肾移植后新发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与肾移植后新发糖尿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的文献,检索的数据库包括PubM 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检索时间限定为2005年1月到2018年5月,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参考Newcastle-OttawaScale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 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提取影响肾移植后新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①21个研究被纳入,纳入研究的总病例数为8 206例,其中1 489例发生肾移植后新发糖尿病,总发病率为18.15%;②经过荟萃分析,共有7个因素对肾移植后新发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年龄≥50岁、供肾来源;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依次为:体质量指数≥25 kg/m2、急性排斥反应、使用他克莫司、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多囊肾;③不能确定是否为肾移植后新发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④结果提示,年龄> 50岁、供肾来源、体质量指数≥25 kg/m2、急性排斥反应、使用他克莫司、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多囊肾7个因素是肾移植后新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家族史尚不能确定是否为肾移植后新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庄杰,代波,巫丽娟,周英,陆小军,应斌武,林涛[7](2017)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肾移植术后肝、肾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以116例HBV感染肾移植患者及348例同期无HBV感染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18、24、36、60个月的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肾功能[血清肌酐(Scr)]指标。比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与HBs Ag(–)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根据术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术前HBV DNA定量、术前肝功能检查结果,分别将116例HBs Ag(+)肾移植患者再分为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HBV DNA(+)组与HBV DNA(–)组、术前肝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不同亚组间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1)术前HBs Ag(+)组患者的ALT、AST均高于HBs Ag(–)组,肾移植术后36个月内,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术后60个月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Bs Ag(+)与HBs Ag(–)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60个月内的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及HBV DNA(+)组与HBV DNA(–)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60个月内的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术前肝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的A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其他时间点的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肾移植术前和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其他时间点的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60个月内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HBV感染对肾移植患者术后5年内的肾功能不会有显着影响,但会影响术后短期肝功能。

王筱啸[8](2014)在《临床肾移植若干重要问题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a-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肾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例肾移植术后1年以上、血肌酐稳定在正常范围的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佩乐能)5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同时口服利巴韦林400-600mg/d治疗。每月检测HCV-RNA, HCV-RNA转阴后继续巩固治疗3-9月。观测病毒学应答情况,同时观察肝肾功能、血常规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9例患者的总疗程为4-20月,其中6例(66.7%)获得满意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观查至停止干扰素治疗后6月未出现复发;2例在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后,于巩固治疗3月停止治疗后复发;1例在治疗8个月的过程中未见明显病毒学应答。治疗中所有患者血肌酐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未见急性排斥反应迹象。治疗过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流感样症候群(发热、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等)、一过性骨髓抑制以及贫血等。所有不良反应未经处理或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或耐受。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移植肾功能稳定的丙型肝炎患者有确切疗效,对移植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无严重不良反应,较为安全。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病程规律、治疗原则及影响转归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3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早期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病程进展规律、治疗措施及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29例于肾移植术后2-6月内发病,其病程进展具有较一致的规律性,整个病程时间平均34.9±7.5天,通过每周肺部CT检查,发现起病到病程高峰平均14.8±1.9天,病程达到高峰后一般维持7.3±3.6天,即会出现明显的病程好转。若病程高峰时的肺部CT表现严重,且维持时间长而未出现病程好转,则往往预后较差。病程恢复期平均13.1±3.7天。治疗上通过对激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优化调整,结合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以及大幅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等措施,病程高峰期胸部CT表现程度为较轻及中度的2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胸部CT表现较重的7例患者中3例治愈,4例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间质性肺炎具有比较规律的病程进展特点。对目前的大多数文献报道的治疗方案,包括甲基强的松龙的使用、抗生素的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使用、营养支持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在避免过度医疗的情况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目的探讨和比较相同浓度下即复宁和ATG-F杀伤淋巴细胞的效价。方法将相同浓度的即复宁和ATG-F倍比稀释,对正常受试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淋巴细胞毒试验(CDC),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相关检测。结果1.体外淋巴毒试验中即复宁和ATG-F对6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随着稀释滴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即复宁滴度为1:1时杀伤淋巴细胞比率最高,54.06%-82.49%(66.24±10.35),在1:128时杀伤比率<10%(5.59±2.59)。ATG-F滴度为1:1时杀伤效果最强,38.06%-70.38%(59.8±11.8),在1:64时杀伤比率<10%(6.31±4.80)。2.即复宁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杀伤比率平均为51.23%,ATG-F为49.84%。即复宁对B淋巴细胞杀伤比率平均为30.45%,ATG-F则为24.31%(P=0.0002)。结论即复宁和ATG-F均可显着清除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相同浓度下,即复宁的效价大约是ATG-F的2倍。此外,即复宁比ATG-F有更强的清除B细胞的作用。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长期服用五酯胶囊提高他克莫司(Tac)血药浓度的安全性和适应症。方法在Tac谷浓度相当的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中根据是否长期服用五酯胶囊分为五酯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比较两组间的Tac药代学参数,并比较五酯胶囊对不同CYP3A5基因型受者服用Tac剂量的影响。结果五酯组服用五酯胶囊平均31月,Tac平均谷浓度6.3μg/L;对照组Tac平均谷浓度5.9μg/L。五酯组Tac的平均峰浓度和曲线下面积均略高于对照组,达峰时间稍延迟,但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P3A5*1/*3型在二组都占60%,而五酯组受者的平均Tac剂量比对照组下降约36%(p<0.01)。*1/*1型受者在五酯组占30%,其服用五酯胶囊后Tac的平均剂量比*1/*3型受者减少更明显,几乎达到平均服药量最低的对照组*3/*3型受者的Tac服药量。结论肾移植后长期服用五酯胶囊提升Tac浓度的方法对大部分CYP3A5*1基因型受者安全有效,尤其对CYP3A5*1/*1型受者。

左富姐,冯小芳,闵敏,周梅生,王立明[9](2013)在《慢性移植肾失功的透析时机及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移植肾功能丧失后要及时转入透析以继续维持患者生命,并为部分患者的再移植作准备。目前国内有关移植肾功能丧失后透析时机的报道尚不多见。目的:探讨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开始透析的时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上海长征医院肾移植康复病房收治的肾移植后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毒症症状及并发症,比较不同血液透析时机患者间的差别,分析影响透析时机的因素。结果与结论:透析前87%的患者有明显尿毒症症状,78%出现心、脑并发症,31.6%需急诊透析。全部移植肾失功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时的内生肌酐清除率为(5.94±0.63)mL/min,9例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10 mL/min,51例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为5-10 mL/min,38例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5 mL/min。其中合并丙肝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治疗时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比非丙肝患者高(P<0.05)。结果显示,开始透析的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有明显尿毒症并发症,多数透析时机较迟,尤其是丙肝患者。健康宣教、医疗保健是影响透析时机的关键因素。

石韶华,王振兴,陈花,武政华,马永文,康彦,宿宇坤,武小桐[10](2012)在《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受者存活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对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 HBV和(或)HCV感染肾移植受者110例(感染组),其中HBV感染受者56例、HCV感染受者52例,HBV与HCV合并感染2例。非HBV与非HCV感染受者694例(非感染组)。感染组受者术前有病毒复制者予积极治疗,研究早期肝功能正常者可接受肾移植,后期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要求连续3~6个月HBV脱氧核糖核酸(DNA)0copy/ml,HCV核糖核酸(RNA)0copy/ml方可接受肾移植。术后定期检测HBV与HCV,定期检测感染组受者HBVDNA滴度、HCVRNA滴度。发现HBV复制,选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酌情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分别比较两组术后1、3、5年人、肾存活率,比较两组的肝功能衰竭病死率。结果非感染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年94.2%、91.4%,3年为86.4%、85.2%,5年为82.7%、78.9%;感染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年90.2%、88.1%,3年为88.9%、86.2%,5年为81.5%、76.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感染组中14例(12.7%)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中10例为HBV感染者,非感染组受者无1例死于肝衰竭。感染组术后肝衰竭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2.7%、0,P<0.05)。结论受者术前HBV和(或)HCV感染会明显增加肾移植术后肝衰竭死亡危险。患者术前处于病毒复制期应予积极治疗,在肝炎病毒停止复制6个月后再考虑肾移植。长期随访中应定期复查HBV与HCV感染指标,早确诊、早治疗,并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

二、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胰岛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肾移植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检测方法
        1.3 研究内容
        1.3.1 资料收集内容
        1.3.2 诊断标准
        1.3.3 研究分组
        1.3.4 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2.1 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
        2.2 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难以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肾移植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胰岛功能分析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检测方法
        1.3 研究内容
        1.3.1 临床资料收集
        1.3.2 研究分组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2.1 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比较
        2.2 患者术后的空腹C肽和胰岛素浓度比较
        2.3 患者术后的胰岛功能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器官移植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直接抗病毒药物在肾移植丙型肝炎病毒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肾移植患者中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ABO血型不合肝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与胆道并发症 ——844例病人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收集资料
    2.3 相关定义
        2.3.1 ABO血型不合肝移植与ABO血型相合肝移植
        2.3.2 肝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与诱导治疗,抗乙肝病毒治疗
        2.3.3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随访计划及诊断要点
    2.4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ABO血型分组临床资料
        3.1.1 ABO血型分组术前基线资料
        3.1.2 ABO血型分组术中资料
        3.1.3 ABO血型分组术后随访资料
        3.1.4 基于ABO血型是否相合分组的生存曲线
    3.2 肝移植受者移植物存活率影响因素
    3.3 住院内再移植或死亡的影响因素
    3.4 远期存活ABO血型分组资料
        3.4.1 分组资料对比
        3.4.2 排除肝移植后院内死亡或再移植案例的肝移植受者基于ABO血型是否相合分组的生存曲线
    3.5 远期存活肝移植受者移植物存活率影响因素
    3.6 远期存活、排除有关案例的肝移植受者基于ABO血型是否相合分组生存曲线
        3.6.1 远期存活、排除胆道吻合口狭窄案例的肝移植受者基于ABO血型是否相合分组生存曲线
        3.6.2 远期存活、排除弥漫性胆管狭窄案例的肝移植受者基于ABO血型是否相合分组生存曲线
        3.6.3 远期存活、排除院内感染案例的肝移植受者基于ABO血型是否相合分组生存曲线
    3.7 远期存活、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受者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分组资料
        3.7.1 分组资料对比
        3.7.2 远期存活、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受者基于是否患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分组生存曲线
    3.8 12例远期存活、患有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
4 附表
5 附图
6 讨论
    6.1 所有肝移植患者与ABO血型分组
    6.2 所有肝移植患者移植物存活率的危险因素
    6.3 所有肝移植患者住院内再移植或死亡的危险因素
    6.4 远期存活肝移植患者与ABO血型分组
    6.5 远期存活肝移植患者移植物存活率的危险因素
    6.6 ABO血型不合与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
7 研究局限性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综述 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移植肾肾小球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组织病理表现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及预后
    4 治疗
    5 小结
第二章 移植肾肾小球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引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移植肾肾小球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引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移植肾肾小球病合并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引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五章 硼替佐米对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分析
    引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肝移植后糖蛋白130多态性与新发糖尿病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
中文摘要
Abstract
Abbreviation
1 Introduction
2 Materials and methods
    2.1 Experimental materials
    2.2 Experimental method
    2.3 statistical analysis
    2.4 Diagnostic criteria
3 Results
    3.1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NODAT group and Non-NODAT
    3.2 Association between gene polymorphism and NODAT
    3.3 Risk factors of NODAT
    3.4 Establishment of risk factors model for NODAT
    3.5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3.6 Comparison of overall survival rates and survival rates of liver graft after livertransplantation
4 Discussion
    4.1 Metabolic syndrom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4.2 New onset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4.3 GP130 and diabetes mellitus
    4.4 Hepatitis virus and NODAT
    4.5 Probable mechanisms of B-cell damage after HCV and CMV leading toNODAT
    4.6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of new-onset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livertransplantation
    4.7 Immunosuppresive Therapy
    4.8 Treatment for NODAT
    4.9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5 Conclusion
Reference
论文中文版
    1 介绍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Review
    Reference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肾移植后新发糖尿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文献筛选标准
        1.1.1 文献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文献质量评价
    1.4 数据提取
    1.5 统计学分析
        1.5.1 统计工具
        1.5.2 异质性检验
        1.5.3 亚组分析
        1.5.4 发表偏倚分析
        1.5.5 敏感性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文献筛选流程
    2.2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2.3 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2.4.2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2.5 发表偏倚的分析
    2.6 敏感性分析
3 讨论Discussion
    3.1 发病率
    3.2 肾移植后新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3.2.1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3.2.2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3.3 研究局限性
    3.4 小结

(7)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免疫抑制剂方案与抗HBV方案
    1.3 研究方法
    1.4 标准说明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HBs Ag(+)与HBs Ag(–)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比较
    2.2大三阳与小三阳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比较
    2.3 术前HBV DNA(+)与HBV DNA(–)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比较
    2.4 术前肝功能正常与异常组的HBV感染肾移植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分析
3 讨论

(8)临床肾移植若干重要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主要缩略词
前言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肾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引言
    资料与方法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肾移植术后早期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病程进展规律及治疗
    引言
    资料与方法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即复宁和ATG-F体外淋巴细胞杀伤效价的比较
    引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长期服用五酯胶囊减少他克莫司剂量对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慢性移植肾失功的透析时机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2 结果Results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2.2 基线资料比较
    2.3 进入首次透析时患者肾功能及相关并发症情况
    2.4 慢性移植肾失功组丙肝患者与非丙肝患者首次透析的生化指标比较
    2.5 不同内生肌酐清除率移植肾失功患者透析前就诊或准备情况
3 讨论Discussion
    3.1 透析时尿毒症并发症相关情况与分析
    3.2 透析时丙肝患者及非丙肝患者情况与分析

四、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胰岛功能分析[D]. 董芳. 青岛大学, 2020(01)
  • [2]直接抗病毒药物在肾移植丙型肝炎病毒患者中的应用[D]. 冯成.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1)
  • [3]ABO血型不合肝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与胆道并发症 ——844例病人回顾性研究[D]. 陈俊晔. 浙江大学, 2020(01)
  • [4]移植肾肾小球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探索[D]. 李雪. 南京大学, 2019(01)
  • [5]肝移植后糖蛋白130多态性与新发糖尿病风险分析[D]. Edoo Muhammad Ibrahim Alhadi. 浙江大学, 2019(03)
  • [6]肾移植后新发糖尿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 杨进,张美霞,闫沛,程乔,李建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15)
  • [7]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临床观察[J]. 庄杰,代波,巫丽娟,周英,陆小军,应斌武,林涛. 器官移植, 2017(01)
  • [8]临床肾移植若干重要问题探讨[D]. 王筱啸. 华中科技大学, 2014(07)
  • [9]慢性移植肾失功的透析时机及影响因素[J]. 左富姐,冯小芳,闵敏,周梅生,王立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53)
  • [10]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受者存活的影响[J]. 石韶华,王振兴,陈花,武政华,马永文,康彦,宿宇坤,武小桐. 器官移植, 2012(03)

标签:;  ;  ;  ;  ;  

乙肝、丙肝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