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饼”的民俗与方言

晋北“饼”的民俗与方言

一、晋北有关“糕”的民俗与方言词(论文文献综述)

刘佳乐[1](2021)在《《宛署杂记》疑难词语考释》文中研究说明沈榜《宛署杂记》是万历年间记载明代北京宛平县历史沿革、自然风貌、社会经济、风土民情、方言地理、内政街巷等的志书,是研究明代北京实际状况和风俗面貌的重要资料。《宛署杂记》的词语大都简单质朴,但亦存在不少的疑难词语。本文的目标是考释被确定为研究对象的疑难词语的释义,使用训诂学、语言学等方法对每个词语进行深入考察,探求疑难词语的确切含义,同时涉及到相关的历史背景等,用尽可能全面的材料对疑难词语进行解释,弥补《近代汉语词典》释义的欠缺,增进对明代社会文化的了解。本文包含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着重介绍《宛署杂记》的主要内容及编撰特色、作者简介和版本,并对宛平县及《宛平县志》进行简单概述。正文部分是对疑难词语进行考释,共分为三节:第一节是名词性词语,共10个,分别是由票、宸幄、操募、坐季者、猾蠹、明糖、薤菹、笋菹、宎奥、庖庾;第二节是形容词性词语,共6个,分别是剉衄、肩摩踵蹑、纤勤、覃渥、坚缜、屈噤;第三节是动词性词语,共14个,分别是刁措、举膳、开造、支办、搭支、拘扰、受比、投税、变染、耽勤、攘击、周旋、筑打、避绝。结语部分总结全文的内容,提出本文的创新之处,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需完善的地方。

邵霞,马会娟[2](2021)在《中国乡土小说中的文学方言英译与接受研究——以《到黑夜想你没办法》英译为例》文中认为乡土小说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文学方言,研究文学方言的翻译对中国乡土小说的对外译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曹乃谦的乡土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的英译为个案,基于民俗学理论和艾克西拉提出的12种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将原作中的文学方言分为4类,通过对小说中文学方言翻译的考察,发现译者主要通过绝对世界化译法、淡化译法和归化译法3种策略,使用英语读者熟悉的标准英语或俚俗语替换原作中的方言表达,使得译文无明显的乡土痕迹。同时指出文学方言对于中国乡土小说的对外翻译传播来说是个难点。中国乡土小说如果要进入英语世界并获得英语读者的广泛接受,以上3种策略应该是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

周怡帆[3](2020)在《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中国城镇快速一体化发展带来自然村落减少,使用汉语方言的人群在迅速递减,诸多少数民族语言随着族人老龄化而迅速消亡。方言(1)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和活化石,还是语言多样性的集中体现,更是语言生态发展的持续动力和重要保障。现阶段方言面临的困境实则是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大众对待方言的态度从“不敢说”到“不愿说”到现在的“不会说”,形成当代人虽拥有乡愁却难正乡音的现状。因此,如何能够有效地将方言进行传播、保护和传承是本文的研究起点。本文立足于方言传播的现状与事实,采用跨学科研究视角将语言学与传播学相结合,从全媒体视域对方言传播图景、方言传播模式和方言传播省思及启示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全面审视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的逻辑演进,提出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理论,旨在为保护和传承方言提供新路径、建立新范式。全文共五章分三个层次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层次:研究问题和相关概念的确立,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理清思路,确立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指出本文的价值意义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则在此基础上,探讨全媒体与方言传播联合共生的关系,对方言传播的内涵、外延、性质、属性进行阐述,对全媒体方言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现实动因和挑战进行考察。第二层次:传播形态和传播模式的解构,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二层次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从方言节目、方言电影、方言微平台、方言短视频、方言出版五个方面进行了详尽调查和研究,探寻不同形态下方言传播的特征、规律和问题。同时,就现阶段方言传播的模式进行总结,提出语言资源保护模式和参与传播模式。第三层次:方言传播机制和范式的建构,包括第五章;基于前四章的研究和梳理,对全媒体方言传播进行省思并创新性地提出全媒体方言传播的新机制和新范式,为后人研究提供新思路。通过详尽的调查数据和分析,阐明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的缘起、现状、困境和对策。运用三个层次的逻辑递进,拓展方言学和传播学的研究视角,为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献策助力。

马耀飞[4](2020)在《大同数来宝传播研究》文中指出大同数来宝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山西省大同市,是一种新型的地方曲艺。大同数来宝主要以说表为主,表演生动活泼,笑料百出,深受大同人民的喜爱,被评为大同城市的十大名片之一。大同数来宝在语言、表演和文化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通过文献分析法、直接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大同数来宝目前的传播现状,包括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同时指出了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小剧场传播成本高、传播内容创新不足、传播渠道多元化不足、潜在受众数量较少、方言的传播效果惹争议等,并从坚守传播初心、创新内容题材与形式、拓展传播渠道、整合传播资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传播策略。

吕晓红[5](2019)在《《山西民俗摭拾》的翻译实践报告 ——地域文化中文化限定词的翻译方法》文中研究表明地域文化因其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发展而形成特有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而独具特点。因此,在翻译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文本时如何把握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色文化词并且准确对等转换至关重要。本文是对有典型地域文化特色的《山西民俗摭拾》的汉译英实践报告。在此报告中,笔者重点对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一类词汇,即文化限定词的翻译方法进行探索和分析。所谓“文化限定词”(culture-bound words),是指那些长时间受到历史文化因素渗透而积淀的带有独特文化气息的词语,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文化产物。文化限定词自身所附带的独特文化内涵,使其在外译的过程中不易实现文化对等,所以翻译起来有较大的困难。本实践报告试图对地域文化中的文化限定词做个分类,从异化,归化的角度探索更适合的翻译标准,利用多元综合的翻译策略加以阐释和说明,尽量实现文本信息的对等。另外,文化限定词是特定地域环境下长期形成的带有独特历史文化特征的文化产物,所以有着明显不同的文化印记,这与它特定的地域环境和民族风情息息相关,我们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如果能够把这种民族性特色考虑进去,在“信,达,雅”的原则之下更多的表现出源语言特有的文化内涵,让目的语读者能够更好的领略和感受源语文化的特色与精华,那么所得译本就会更加原汁原味。因此,探索出一种适合翻译文化限定词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实践报告重点就此类文本中文化限定词中的专有名词的翻译方法,民谚的翻译方法,以及成语的翻译方法,结合笔者的地域文化翻译文本进行实例分析和探索,在总结翻译此类文本的实践经验和借鉴相关主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旨在探究适合翻译此类文本中文化限定词的一些方法,并做出相应文化限定词在不同类型的语境下翻译的几种策略的归纳总结:即专有名词主要采用直译、意译、释义法等常规的翻译策略,根据不同的语境选取适当翻译方法;民谚的翻译主要通过意译和采取文化空缺弥补策略尽可能的弥补自身所带的文化特征,翻译重在神似;成语的翻译需要应用文化背景补偿原则,采用释义型翻译策略完善文化意象的理解。

吴婷婷[6](2019)在《定边方言词汇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定边方言词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定边方言内部各点的一手语言材料,旨在宏观、微观层面能够较为全面地描写定边方言词汇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和周边其他不同的方言片进行了构词语素、构词词缀以及方言文化词的对比,试图探求处在过渡带上的定边方言词汇系统受周围其他方言片的渗透影响以及自身所具有的某些个性特征。论文除绪论部分外共分为四章,各章节概要如下:绪论部分对定边县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定边县位于陕西西北部,是四省交界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当地较为复杂的语言环境。还就定边方言的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进行了分析。定边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研究目前来看尚未系统深入,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价值,本文以方言词汇对比研究为主要方法,目的是为了能够整体把握定边方言独有的词汇特点。第一章对定边方言词汇的特点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从宏观角度来看,定边方言词汇的主要特点是拥有较多的方言词重叠类型和丰富的词缀,除此之外还有变调构词、分音词、合音词、脱落词、羡余词等几种少量但特殊的构词方式;从微观角度来看,定边方言虽受到周边其他方言片的某些影响,内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上仍具有一致性。第二章将定边方言词汇与周边其他方言词汇进行了构词方面的对比。构词语素、构词词缀是最能体现方言之间在构词差异的两个方面,通过这两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周边各方言与定边方言的亲疏关系以及它们分别对定边方言的影响程度。第三章从能够体现出习俗文化的方言习俗词切入,以婚俗词、丧葬词、节日习俗词为主要考察内容,通过内外比较的方法来考察周边方言习俗文化对定边习俗文化的影响程度,总结出定边方言习俗词条折射出的定边习俗文化的特征。第四章对引起定边方言周边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的原因作了几点分析,除了社会历史、人际通婚往来等因素外,人口迁移、历史行政划属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尾对定边方言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合理预测。

姚勤智[7](2019)在《山西方言谚语中的面食文化信息解读——山西面食文化研究系列之四》文中指出文章主要针对谚语中留存的面食文化信息进行解读,从方言和民俗的角度对山西的面食文化给予挖掘和阐释。山西方言谚语蕴含着丰富的区域文化,深刻反映着区域之内形成的文化。这些谚语积淀了山西人关于面食的思维、习惯和情感认知。其中面食和饺子类谚语、祭祀类面食谚语、有关糕类谚语、有关馍的谚语更是集中反映了山西面食文化的精髓,通过对这些谚语的解读,可以深入了解山西的面食文化现象。

黄沙[8](2018)在《陕西省方志中的方言词研究》文中提出论文以2015年前陕西县级以上行政志和独立成书的方言志中的方言词汇为研究对象。在收集、整理方志方言词汇,建立方志方言词汇数据库的基础上,展开方志方言词汇研究。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材料的来源,从时间和空间上对研究对象、研究材料加以限定。对国内已有的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阐明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及方法。第二章介绍了陕西方志中方言资料编纂的基本情况,将李荣《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中的陕西方言分区与陕西方志中的方言分区进行比较,并指出他们之间的异同。第三章统计陕西旧志中的复现方言词,多方面探索导致方言词复现的原因;从音节结构、词性分析、义类分析等角度对陕西旧志中的1041个方言词、173个复现方言词进行初步探析;对陕西旧志中的16个“圪”头词的词性、语义特点、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从历时角度对陕西新旧志中的方言词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了方志方言词中的44个承传词、5个变异词,重点讨论了词义的演变情况;共时角度则通过陕西新旧志中方志方言词同《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比较,补正词典的罅漏。第五章以关中方言区的天文类、动物类、亲属人品类、植物类、饭食类、身体类等6类方志方言词中的部分方言词为样本,绘制了19幅方志方言地图,从方志方言词的地理分布,来考察关中方言区的内部关系。

张韡琦[9](2017)在《以地域文化为视角的大同方言特种词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同方言属于晋语大包片,一直以来其词汇研究大多关于构词法、具体词类和词汇中的语音变化,有关特种词汇(如四字格、人物词)、民俗词、文化词的讨论只有单篇论文且数量十分有限。为了补充和丰富大同方言的词汇研究,深入了解方言词汇的地域特点,探究方言词汇所反映的民俗文化,本文选取了大同方言四字格、人物词和食品类词汇,以地域文化为视角作专题性的研究。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大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及人口,包括本文论题的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及材料来源、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说明大同方言语音和词汇概况,重点是通过与普通话的对比,说明大同方言的词汇特点。第三章是方言四字格专题。本章以马文忠《大同方言四字格释例》中的700余条四字格为语料,进行穷尽式地分析,先说明它们在结构和语义上的特点,然后考察了方言四字格与大同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第四章是方言人物词专题。根据笔者亲自调查收集的100多个人物词,本章先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作具体分析,说明这类特种词汇的特点,然后通过与其他方言的比较,说明人物词在不同方言中存在很大的差异,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第五章是食品类方言词汇专题。首先结合大同地区的自然环境、饮食习惯、制作过程和方法,对不同原料制作的食品及相关方言词进行描写,接着又考察了有关当地节日习俗、人生礼俗的食品类词汇,并挖掘其中蕴含的地域文化,以此来尽可能多地展现大同方言食品类词汇与食文化关系。

南小兵[10](2017)在《子长方言语音词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子长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为延安市所辖。《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子长方言划归晋语五台片。文章记录的是子长城关瓦窑堡镇方言,主要以田野调查获取的语料为基准,重点考察了晋语子长方言的语音和词汇系统,在记录描写的基础上分析方言特征。语音部分通过调查分析声韵调及其组配关系从中概括语音系统,与北京音系、中古音系进行比较进而归纳子长方言音系特点,并整理出子长方言同音字汇,同时对子长方言中塞音塞擦化、元音高化、舒声促化等语音现象做了初步补充探讨;词汇部分从音节形式、语素构成、词缀、重叠等方面比照普通话对子长方言词汇特征进行阐释,并对子长方言中遗留的古语词及地方特色词语条目如称谓词、婚丧词及地理词进行概览式的整理与描写。分类词条的调查以《方言调查词汇表》为底本,为突出地方特色,在部分词汇条目下有所扩充;长篇语料部分主要包括《汉语方言语法调查例句》以及调查所得的民间故事传说、童谣民歌和地方熟语(包括歇后语、俗语、绕口令、谚语、谜语)等,主要以记音转写的方式描写辑录。文章附录部分旨在了解农村家庭语言生活的实际状况,通过实地入户问卷发放与问询采访式的调查方式,主要从受访者家庭内部成员间的语言使用、受访者社会交际活动中的语言使用、受访者对方言与普通话的印象、态度及语言意愿等方面进行了考察。

二、晋北有关“糕”的民俗与方言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晋北有关“糕”的民俗与方言词(论文提纲范文)

(1)《宛署杂记》疑难词语考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宛署杂记》概况
        1.1.1 主要内容及编撰特色
        1.1.2 作者简介
        1.1.3 版本
        1.1.4 宛平县简介及《宛平县志》
    1.2 研究现状
        1.2.1 方志的研究
        1.2.2 《宛署杂记》研究现状
    1.3 研究过程及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考证说明
2 《宛署杂记》疑难词语考释
    2.1 名词性词语
        2.1.1 由票
        2.1.2 宸幄
        2.1.3 操募
        2.1.4 坐季者
        2.1.5 猾蠹
        2.1.6 明糖
        2.1.7 薤菹 笋菹
        2.1.8 宎奥
        2.1.9 庖庾
    2.2 形容词性词语
        2.2.1 剉衄
        2.2.2 肩摩踵蹑
        2.2.3 纤勤
        2.2.4 覃渥
        2.2.5 坚缜
        2.2.6 屈噤
    2.3 动词性词语
        2.3.1 刁措
        2.3.2 举膳
        2.3.3 开造
        2.3.4 支办
        2.3.5 搭支
        2.3.6 拘扰
        2.3.7 受比
        2.3.8 投税
        2.3.9 变染
        2.3.10 耽勤
        2.3.11 攘击
        2.3.12 周旋
        2.3.13 筑打
        2.3.14 避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中国乡土小说中的文学方言英译与接受研究——以《到黑夜想你没办法》英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小说中文学方言的英译策略统计
2. 小说中文学方言的英译策略分析
    2.1 物质民俗类方言词
    2.2 精神民俗类方言词
    2.3 社会民俗类方言词
    2.4 语言民俗类方言词
3. 小说英译本的接受与方言翻译对译本接受的影响
4. 小结

(3)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思路
        1.1.1 研究缘起
        1.1.2 方言现状
        1.1.3 研究思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及方法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价值及创新
        1.4.1 研究学术价值
        1.4.2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全媒体与方言传播的联合共生
    2.1 方言传播的历史与逻辑演进
        2.1.1 方言传播的内涵和外延
        2.1.2 方言传播的性质与功能
    2.2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理论建构
        2.2.1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界定
        2.2.2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动因考察
        2.2.3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现实挑战
第三章 全媒体方言传播图景解构
    3.1 方言节目的多元与统一
        3.1.1 方言节目的演化脉络
        3.1.2 方言节目背后的价值演进规律
        3.1.3 方言节目的文化本质与多元思考
    3.2 方言电影的固守与转变
        3.2.1 何谓“方言电影”与“方言元素”
        3.2.2 方言电影的创作流变
        3.2.3 方言电影的价值意义
        3.2.4 方言电影的文化透视
    3.3 方言微平台的融合与创新
        3.3.1 方言微平台全网数据呈现
        3.3.2 微博中方言传播的裂变和激增
        3.3.3 微信中方言传播的依存和互动
        3.3.4 客户端中方言传播的分享和叙事
    3.4 方言短视频的崛起与繁荣
        3.4.1 短视频中方言传播的延伸与突破
        3.4.2 短视频中方言传播的集中和力量
    3.5 方言出版的嬗变与革新
        3.5.1 EP同步构建纸电融合新平台
        3.5.2 大数据与AR建立跨域沉浸新互动
第四章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模式
    4.1 方言传播的决策力量:语言资源保护模式
        4.1.1 方言保护路径之单一的纸本记录
        4.1.2 方言保护路径之多角度的调查保存
        4.1.3 方言保护路径之全方位联动保护
    4.2 方言传播的推动力量:参与传播模式
        4.2.1 媒体近用:参与传播的切入口
        4.2.2 媒介参与:建构公众的主体性
        4.2.3 精英扩散:参与传播的突破点
        4.2.4 大众赋权:实现参与的关键点
第五章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省思与启示
    5.1 方言媒介化传播的文化省思
        5.1.1 传播主体价值偏离
        5.1.2 传播源始精准缺乏
        5.1.3 传播内容娱乐过度
        5.1.4 传播过程监管困难
    5.2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多维启示
        5.2.1 树立方言传播新观念,奠定语言资源根基
        5.2.2 打造方言传播新内容,弘扬传统文化内涵
        5.2.3 建构方言传播新机制,凸显语言多元魅力
        5.2.4 创建方言传播新范式,提供语言发展动力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方言节目一览表
附录二 :方言电影一览表
附录三 :方言表情包一览表
附录四 :方言短视频一览表
附录五 :乡音情怀公众号内容统计一览表
附录六 :山西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成果
附录七 :口述史(一)
附录八 :口述史(二)
附录九 :国际音标的动漫设计
附录十 :言途网APP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大同数来宝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新世纪大同市的经济转型
        三、大同数来宝的传播困境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创新点
        一、前人的研究成果
        二、前人研究的不足
        三、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目的
        一、探索新时代地方曲艺的传播和发展策略
        二、助推大同市的经济转型
        三、为大同市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直接观察法
        三、问卷调查法
第一章 大同数来宝的概况与特色
    第一节 概况
        一、大同数来宝简介
        二、大同数来宝发展历程
        三、大同数来宝演出及获奖情况
    第二节 大同数来宝的特色
        一、语言特色
        二、表演特色
        三、文化特色
第二章 大同数来宝传播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大同数来宝的传播主体
        一、柴氏兄弟与柴家班弟子
        二、大同市政府
        三、其他传播者
    第二节 大同数来宝的传播内容
        一、作品分类
        二、传播内容
    第三节 大同数来宝的传播渠道
        一、专业机构传播
        二、大众媒介传播
    第四节 大同数来宝的受众
        一、大同数来宝受众的特点
        二、大同数来宝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
    第五节 大同数来宝的传播效果
        一、大同数来宝的经济效益
        二、曲艺界大家的评论
        三、观众的满意度调查
    第六节 大同数来宝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小剧场传播成本高
        二、传播内容创新不足
        三、传播渠道多元化不足
        四、潜在受众数量较少
        五、方言的传播效果惹争议
第三章 大同数来宝的传播策略
    第一节 坚守传播初心
        一、坚守大同特色
        二、坚守曲艺匠心
        三、坚守文化之责
    第二节 创新内容题材与形式
        一、创新内容题材
        二、创新内容传播形式
    第三节 拓展传播渠道
        一、打破小剧场传播
        二、应用新媒体传播
    第四节 整合传播资源
        一、利用民俗传播
        二、加强政府传播
        三、扩大大众传播
        四、丰富人际传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5)《山西民俗摭拾》的翻译实践报告 ——地域文化中文化限定词的翻译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任务意义
第二章 任务过程
    2.1 准备阶段
    2.2 翻译阶段
    2.3 译后校改阶段
第三章 地域文化的特点与文化限定词的翻译原则
    3.1 地域文化的特点
    3.2 文化限定词的翻译原则
第四章 翻译策略与案例分析
    4.1 文化限定词之专有名词的翻译
        4.1.1 直译法
        4.1.2 意译法
        4.1.3 增译释义法
        4.1.4 释义注释法
    4.2 文化限定词中民谚的翻译
    4.3 文化限定词中成语的翻译
第五章 实践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定边方言词汇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定边方言的词汇特点
    第一节 定边方言词汇的一致性特点
    第二节 定边方言词汇的差异性特点
第二章 定边方言与周边方言词汇的构词对比
    第一节 定边方言与周边方言词汇的构词语素对比
    第二节 定边方言与周边方言词的词缀对比
第三章 定边方言习俗词内外对比研究
    第一节 定边方言内部不同片区的习俗词差异
    第二节 定边方言与周边方言的习俗词对比
第四章 基于定边方言词汇对定边方言的几点思考
    第一节 移民因素引起方言内部的差异
    第二节 历史行政划属带来语言上的趋同
    第三节 外方言是否会在定边逐步扩大优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定边方言内部存在较大差异的方言词条统计表
附录二: 定边方言词汇调查条目表
致谢
个人简介

(7)山西方言谚语中的面食文化信息解读——山西面食文化研究系列之四(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面食和饺子的谚语
2 有关祭祀的面食谚语
3 有关糕的谚语
4 有关馍的谚语
5 余论

(8)陕西省方志中的方言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和范围
        1.1.1 陕西行政区划
        1.1.2 陕西地方志
    1.2 研究现状
        1.2.1 陕西方志研究概况
        1.2.2 陕西方言研究概况
        1.2.3 陕西方志方言研究
    1.3 研究意义
        1.3.1 方言研究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1.3.2 方志方言词是汉语词汇学的丰富材料
        1.3.3 方志方言词研究可为工具书的补充完善提供材料
        1.3.4 从新角度探析陕西当地民族、民俗文化
    1.4 研究方法
        1.4.1 实地考察法
        1.4.2 描写法
        1.4.3 比较法
        1.4.4 统计法
        1.4.5 溯源考证法
第2章 陕西方志方言资料概述
    2.1 方志的整理与编纂
        2.1.1 陕西旧志的着录与整理
        2.1.2 陕西新志的编纂
    2.2 方志方言资料概况
        2.2.1 旧志方言资料概况
        2.2.2 新志方言资料概况
    2.3 方志中的方言分区
        2.3.1 方言分区概况
        2.3.2 方言志中的方言分区
    2.4 方志方言词的地域分布
        2.4.1 旧志方言词的地域分布
        2.4.2 新志方言词的地域分布
第3章 陕西旧志中的方言词初探
    3.1 旧志中的复现方言词
        3.1.1 复现方言词的数量
        3.1.2 复现方言词的词性、词频和音节结构
        3.1.3 复现方言词的义类
    3.2 旧志方言词的音节结构
        3.2.1 旧志中的三音节词
        3.2.2 旧志中的四字格
    3.3 旧志方言词的词性
    3.4 旧志方言词的义类
        3.4.1 异实同名
        3.4.2 同实异名
    3.5 旧志方言词中的“圪”头词
        3.5.1 “圪”头词的概况
        3.5.2 “圪”头词的来源
        3.5.3 “圪”头词的分析
        3.5.4 “圪”头词的分布
第4章 陕西新旧方志方言词的比较研究
    4.1 新旧方志方言词之间的对应关系
    4.2 词形、词义相近或相同
        4.2.1 词形相同,词义范围大小不同
        4.2.2 新旧方志对应方言词数量不同,词义范围相同
        4.2.3 词形全同,词义基本相同
    4.3 形同义异
    4.4 义同形异
    4.5 《汉语方言大词典》词目、义项及方言区域的漏收
        4.5.1 漏收方言词条
        4.5.2 漏收方言词义项
        4.5.3 漏收方言词的方言区
第5章 关中方言区新志方言词的方言地理学分析
    5.1 方言地理学概说
        5.1.1 关中方言区
        5.1.2 方言条目选择依据及处理方式
    5.2 天文类方言词
        5.2.1 冰雹
        5.2.2 雷
        5.2.3 太阳
    5.3 动物类方言词
        5.3.1 蝙蝠
        5.3.2 老鹰
        5.3.3 蟋蟀
        5.3.4 麻雀
        5.3.5 松鼠
        5.3.6 蚂蚁
        5.3.7 猫头鹰
    5.4 植物类方言词
        5.4.1 玉米
        5.4.2 蒲公英
    5.5 亲属人品类方言词
        5.5.1 公公
        5.5.2 岳父
        5.5.3 婆婆
        5.5.4 男人
    5.6 食物类方言词
        5.6.1 馒头
        5.6.2 饺子
    5.7 身体类方言词
        5.7.1 膝盖
    5.8 余论:关中方言区方志方言词的一点思考
        5.8.1 周至方言的归属问题
        5.8.2 关中方志方言特征词
        5.8.3 关中方言区方志中的晋语方言词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明、清、民国旧志与今陕西行政区划地名对应表
附录2:方志文献版本信息表
附录3:新志方言材料信息表
附录4:陕西旧志方言词汇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以地域文化为视角的大同方言特种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大同市概况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对象及材料来源
    1.4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同方言概况
    2.1 大同方言的语音系统
    2.2 大同方言的词汇特点
第三章 大同方言四字格
    3.1 大同方言四字格的结构形式
    3.2 大同方言四字格语义的构成方式及特点
    3.3 大同方言四字格所反映的地域文化
第四章 大同方言人物词
    4.1 大同方言人物词的结构形式
    4.2 大同方言人物词的语义构成方式及特点
    4.3 方言人物词的地域特点
第五章 大同方言食品类词汇
    5.1 关于莜面类食品的方言词
    5.2 关于黄米面类食品的方言词
    5.3 关于玉米面类食品的方言词
    5.4 关于小米类食品的方言词
    5.5 关于荞面类食品的方言词
    5.6 大同方言食品类词汇与地域民俗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子长方言语音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子长概况
        (一) 地理人口
        (二) 历史沿革
        (三) 行政区划
        (四) 语言使用状况
    二、子长方言的内部差异
    三、关于陕北晋语/子长方言的研究
        (一) 陕北方言研究现状
        (二) 晋语研究现状及成果
        (三) 子长方言研究现状及成果
        (四) 陕北民间曲艺对方言的传承
    四、音标符号
    五、发音合作人概况
    六、体例说明
第二章 子长方言语音
    一、语音系统
        (一) 声韵调分析
        (二) 声韵调配合关系
        (三) 音变
    二、语音特点
        (一) 音系特点
        (二) 异读
    三、同音字汇
    四、子长音系与北京音系比较
        (一) 声母比较
        (二) 韵母比较
        (三) 声调比较
    五、子长音系与中古音系比较
        (一) 声母比较
        (二) 韵母比较
        (三) 声调比较
    六、子长方言中特殊语音现象初探
        (一) 由[t]/[th]—(?)h]看塞音的塞擦化
        (二) 元音高化现象
        (三) 变体[u]的描写
        (四) 一等字的洪细转化
        (五) 促声舒化与舒声促化
第三章 子长方言词汇
    一、概述
        (一) 词汇特色
        (二) 词义差异
        (三) 特殊词语
    二、分类词表
第四章 子长方言语料记音
    一、语法例句
    二、故事传说
    三、童谣民歌
    四、熟语谜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晋北有关“糕”的民俗与方言词(论文参考文献)

  • [1]《宛署杂记》疑难词语考释[D]. 刘佳乐.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中国乡土小说中的文学方言英译与接受研究——以《到黑夜想你没办法》英译为例[J]. 邵霞,马会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02)
  • [3]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研究[D]. 周怡帆. 山西大学, 2020(02)
  • [4]大同数来宝传播研究[D]. 马耀飞.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5]《山西民俗摭拾》的翻译实践报告 ——地域文化中文化限定词的翻译方法[D]. 吕晓红. 山西大学, 2019(02)
  • [6]定边方言词汇对比研究[D]. 吴婷婷. 宁夏大学, 2019(02)
  • [7]山西方言谚语中的面食文化信息解读——山西面食文化研究系列之四[J]. 姚勤智.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 [8]陕西省方志中的方言词研究[D]. 黄沙.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1)
  • [9]以地域文化为视角的大同方言特种词汇研究[D]. 张韡琦.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7(08)
  • [10]子长方言语音词汇研究[D]. 南小兵. 武汉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晋北“饼”的民俗与方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