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声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声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蔡凤萍[1](2021)在《试论高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文中研究指明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声乐教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学生音乐素养有一个整体的提升和促进。尤其是如今高职声乐课堂中融入了传统音乐文化,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但是与此同时,在高职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尚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应该理性看待,积极解决。

韩梅[2](2021)在《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表达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声乐演唱艺术是表达情感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演唱者要想完美的诠释作品,就要解决演唱中最重要的一环,即情感表达。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表达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和协调,才能将其实现。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感不同于生活当中的情感,它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作者思想,以及审美情趣等角度,通过声乐中表达情感的方式以及运用声音技巧传达出来。本文从笔者对于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理解去进行展开论述,简述了对声乐艺术中情感表达的理解以及情感表达的作用,然后探索了在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方式,最后笔者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对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进行了全面总结。

吕玉聪[3](2021)在《“新课标”背景下原阳县初中合唱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深入人心,音乐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为音乐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2020年10月15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更加凸显了国家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视程度,合唱作为音乐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对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还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都至关重要。在经济建设与文化事业发达的城市,合唱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很多合唱队经常活跃在演出的舞台上,受教学生在声音表现上更加和谐、在情感抒发上更能引发心灵共振,学生人格也更加完善。但在一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县区学校,由于各方面的实际问题,合唱教学没有更好的落实下去,很多学校甚至没有开展合唱教学活动,这严重阻碍了县区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关注县区合唱教学,并采取必要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是当今县区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本文立足《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原阳县初中合唱教学的开展策略研究从以下五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首先阐述了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初中合唱教学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整理,为正文的实践研究提供帮助。第二章总结了“新课标”对初中合唱教学的理念诉求、初中合唱教学的价值、合唱教学对学生艺术人文素养的提升作用、合唱教学的教育功能,深入探讨了原阳县初中合唱教学的理论依据。第三章,通过对原阳县初中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以及笔者在原阳县某学校从教的亲身感受,总结出影响原阳县初中合唱教学发展的因素,为下文推广合唱教学的策略构想提供数据基础。第四章阐述了原阳县初中开展合唱教学的优势以及有利条件,总结了国内外合唱教学的丰富经验,从现实的角度论证了原阳县开展合唱教学的可行性。第五章总结出在原阳县初中开展合唱教学的策略构想,首先通过丰富的合唱教学手段让学生受到系统正规的学习;其次,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第三,为了更好的促进合唱教学的发展,积极开展课外合唱活动,让学生从中受益;第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并结合课例展开分析。结语是对原阳县初中合唱教育事业的展望与思考,希望能够为原阳县和其他地区的合唱教育改革提供有利的信息与价值。

黄璐[4](2020)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艺术歌曲是中国作曲家学习西方作曲技术理论结合民族风格创作的一种声乐体裁。1920年,青主创作的《大江东去》(苏轼词)是第一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它开启了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百年历史。中国优秀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演出不断,常演常新。本文选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题目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是演唱的理论阐释,下篇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现代演绎。上篇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对中外艺术歌曲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梳理和概括,中国艺术歌曲在西方艺术歌曲内涵基础上,外延有所拓展。有些非艺术歌曲,通过某些条件转换具备了艺术歌曲这一体裁的品质。介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点,如技法多样,题材丰富,演唱考究。列举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三种类型:古曲、近代经典和当代新作。第二部分,分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词与乐”的关系,介绍中外艺术歌曲普遍的词曲关系、文中重点在音乐与歌词意象的关联。介绍中国声韵字调与行腔布调的三种处理方式,如曲从文、文从曲、文曲自由三种。这部分还论述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如何通过演唱处理来表达意境,如分节歌意境的赋予,气口连线的处理等,通过合理的演唱处理,来传达歌词、塑造意象、再现意境。第三部分,探讨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唱法与风格的关系。其中包括科学唱法、民族风格以及两者的结合。科学唱法包括声带闭合、呼吸共鸣等介绍。民族风格包括字义字音、声韵字调及依字行腔、润腔等介绍。论述了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既要有唱法的科学性,又要有中国的民族风格。指出唱法与风格的有机结合,是建立中国声乐学派应秉持的方向。第四部分,提出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新思路。本文总结了前人学术研究成果和演唱经验,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原则并加以论述。概括为“字从音、声入腔,腔咬唇饰”。字从音,即强调演唱要遵从乐谱,讲究音准;声入腔,即强调咽腔共鸣,讲究现代声乐的专业性;腔咬唇饰,即强调韵母咬在咽腔内,声母发挥唇的校正和修饰作用,以达到中文唱字准确清晰、完整饱满。第五部分,以《黄璐中国艺术歌曲百校巡演》为实践依据,结合本人演出和交流,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当下传播价值,包括不同受众的反应,不同剧场声效,以及多样演出形式的尝试。下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现代演绎,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分为古曲、近代经典和当代新作三种类型,每一类型精选三首。所选作品既是声乐教学曲目,也是舞台上常演作品。留下了许多歌唱家的演唱版本。所选演唱版本,皆是具有代表性的演唱家,有的已经故去,有的正活跃在国内或国际舞台上,还包括世界着名的外国歌唱家。用于比较的演唱版本,涉及不同性别、不同唱法、不同声部、不同处理,也包括不常见的高男高音。这些演唱版本,用以鉴赏,作以范式,展现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多样的呈现方式和演绎特色,同时,又共同形成了中国古诗词歌曲现代演绎新特点,比如,科学的发声方式,清晰的咬字吐字,注重歌词意境表达,富有个性特色的声乐表演等。古曲,择有《阳关三叠》《杏花天影》《老渔翁》。选用了郭淑珍、姜嘉锵、张立萍、雷佳四位演唱家的演唱版本。近代经典,择有青主《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和黄自《点绛唇·赋登楼》,选用了张权、温可铮、德·达姆娆、戴玉强、廖昌永、沈洋、石倚洁等七位歌唱家的演唱版本。当代新作,择有敖昌群《江城子》、周易《钗头凤》、赵季平《关雎》,选用了方琼、贺磊明、廖昌永、李秀英、肖玛、石倚洁等六位演唱家的演唱版本。每首作品都包括作品分析和演唱比较。作品分析,包括古诗词今译、词曲作者介绍,音乐作品分析。演唱比较,包括歌唱家介绍,歌唱家演唱处理,歌唱家的演唱特点。下篇不仅是作品分析和演唱比较,还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当代演绎的归纳与总结。

魏慧莉[5](2019)在《高校声乐教学对传承与发展徽州民歌的作用》文中提出在全球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冲击下,徽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与民歌传播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高校声乐教学,可以借助其专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承担起抢救与传承徽州民歌的重要责任,充分挖掘徽州民歌的艺术价值和深刻内涵,从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兴趣出发,实现高校声乐教学与徽州民歌之间的有效衔接,既增强了学生了解徽州民歌又能为其培养更多的专业传承人才奠定基础,实现徽州民歌的长效传承与保护机制。

梁燕,涂蓓[6](2019)在《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声乐是必不可少的专业,它和钢琴是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两大主要学科。目前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曲目和教学理念基本与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学一致,忽略了外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教学。本文从我国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入手,对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的应用展开研究。

李敏[7](2019)在《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声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声乐教学改革的推进,传统音乐文化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应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通过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声乐教学中,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文章主要围绕传统音乐文化的特征、传统音乐文化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融入途径等方面展开讨论,结合声乐教学实际情况,提出教学改进措施,以便将传统音乐文化充分体现在声乐教学中,为教学开展注入活力,进而实现高职声乐教学模式的完善构建。

蒋东平[8](2019)在《个人音乐会设计与演唱分析》文中指出论文在阐述本人讲座音乐会准备、构思、设计及演出过程的基础上,对三年研究生声乐学习进行了一个较全方位的概述与总结。本人在讲座音乐会中选取了内蒙古、西藏、新疆三个不同地域的十首声乐作品作为演唱曲目,其中包含了歌唱家乡、歌唱爱情、歌唱民族大团结等五种不同情感表现和风格特征。作品演唱中,运用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假声位置真声唱”的声乐演唱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对每首作品进行了较为详尽和准确的二度表现。论文既是对本人多年来声乐学习上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同时也是对今后继续学习、不断提高的一次鞭策。

宋祖英[9](2012)在《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是在一批才华卓越、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艺术家领衔扛鼎之下,我国优秀艺术家群体自觉融入社会建设与时代进步大潮,主动参与世界文化交流碰撞,从而造就的中国声乐艺术的辉煌。本文结合社会现实,深入阐述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社会价值。文章通过我本人在这一体系指导下的民族声乐表演实践分析,证明了该体系的科学合理性,同时展望在金铁霖民族声乐体系推动下,中国声乐的发展方向与前景。本文第一章分析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形成发展的历程,它是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在近现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下,在步履维艰中逐渐完成现代化嬗变与转型的过程。进入当代以来,本文从当前经济文化全球化视野着眼,分析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时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继承传统、借鉴西方,全新发展的现状以及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应运而生。第二章主要阐述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我认为,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是金铁霖教授几十年勤勉钻研、准确把握时代脉膊和人民需要而建立起的关于中国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理论体系。它以中国民族声乐表演艺术为对象,综合运用美学、教育学、表演学、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规律和表现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和理论总结。它是金铁霖教授以及学生们共同努力、综合实践的成果。该体系提出的“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原则,是金铁霖教授在研究中、西方声乐艺术宏观发展史的过程中,总结发现的艺术发展的本质和基本规律。金铁霖教授以此为出发点,将它运用于指导当代中国民族声乐的表演实践,并用以解决民族声乐的技术功能、社会功能、存在价值等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同时,将它作为民族声乐表演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标准,赋予了中国当代民族声乐鲜活的艺术生命力。其中,“科学性”是共性,民族性是个性,艺术性是审美需要,时代性是与时俱进,四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统一体,并通过“声、情、字、味、表、养、象”七字标准具体呈现出来。金铁霖民族声乐理论体系的形成,创造出我国民族声乐人才百花齐放的奇迹。同时推动了中国民族声乐在学术研究、艺术造诣、社会影响力等多方面的跨越式发展,使中国民族声乐作为时代主旋律,在国民政治文化生活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而为实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阶段过渡到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阶段,构建中国声乐学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第三章通过回顾我近二十年来的民族声乐艺术表演历程,结合我的演唱作品和表演实例,具体阐述我在金铁霖民族声乐体系指导下,对具体声乐表演方法--“声、情、字、味、表、养、象”七字标准的理解和实践。七字标准虽然语言概括极其精练,其含义却无比丰富,七个方面环环相扣,彼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深度和广度上体现了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整体面貌。“声”指混合声,是掌握科学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下,符合中国民族语言、民族情感、民族审美的声音形象。“情”是体现作品内涵、表现表演情感的“真与美统一”。“字”是歌唱中的体现汉语特点的吐字方法。“味”是对作品风格韵味的把握与展现。“表”是歌唱中的形体表演,“养”是歌唱者的综合素养,“象”是歌唱者的舞台形象气质。七个方面应当在歌唱者的二度创作中实现协调统一,带给观众美的艺术享受。除对了声乐表演技艺的努力锤练,我同时在歌唱实践中致力于中国民族声乐的推广和传播。文中以我的儿场国外音乐会为例,分析我对于中国民族声乐走向世界的探索,阐述“走出去”的紧迫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期待更多艺术家能将承载中国文化的民族声乐艺术推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文中结合当前文化全球化形式,以我近年的国内音乐会为例,通过我对民族声乐产业化之路的尝试,探讨打造民族声乐表演优质品牌、创新民族声乐表演内容和形式的途径,为推动中国民族声乐走上健康的产业化之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作一份贡献。

戴勇[10](2016)在《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中华民族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在众多优秀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就是民族声乐文化。民族声乐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从而变得更加的具备魅力。民族声乐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其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的探索,并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为了促进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文章对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析。

二、声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声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试论高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声乐教学中渗透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
    (一)有利于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二)对于高职声乐教学来说也是一大促进
二、当下高职声乐教学中渗透传统音乐的现状
    (一)声乐教学偏重西方音乐,对于传统音乐文化渗透不足
    (二)声乐教学偏重技巧,缺乏对传统音乐文化与情感的重视
三、高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策略
    (一)及时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发挥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
    (二)完善课程设置,打造全方位的传统音乐文化体系
    (三)深入挖掘传统音乐文化内涵,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文化素养
    (五)适当增加本土化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本土、本民族特色音乐的理解
四、结语

(2)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表达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以及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一)声乐演唱艺术的情感简述
    (二)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表达的作用
        1.情感表达突出作品风格和民族、时代的内涵
        2.情感表达引起观众共鸣
二、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表达方式的探索
    (一)句法与语调
    (二)速度与节奏
    (三)音色与力度
    (四)特殊的音乐语言
三、情感表达的演唱实践心得
    (一)情感源自于生活
    (二)情感受制于技巧
    (三)感性与理性的平衡
    (四)情境激发情感
    (五)“神形兼备”中的情感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长相知》
    附录二 《孟姜女》
    附录三 《新媳妇回娘家》
    附录四 《不能尽孝愧对娘》
    附录五 《思儿》
    附录六 《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致谢

(3)“新课标”背景下原阳县初中合唱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第二章 原阳县初中合唱教学的理论依据
    2.1 “新课标”对初中合唱教学的理念诉求
        2.1.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2.1.2 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2.1.3 关注学科综合
        2.1.4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发展
    2.2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合唱教学的价值
        2.2.1 审美体验价值
        2.2.2 创造性发展价值
        2.2.3 文化传承价值
        2.2.4 社会交往价值
    2.3 初中合唱教学对学生艺术人文素养的提升作用
        2.3.1 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2.3.2 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2.3.3 拓宽学生文化知识视野
    2.4 初中合唱在音乐教学中的教育功能
        2.4.1 丰富审美体验,塑造健全人格
        2.4.2 促进智力发展,激发创新精神
        2.4.3 培养协作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2.4.4 传承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2.4.5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艺术育人氛围
第三章 原阳县初中合唱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及内容
    3.2 问卷调查与分析
        3.2.1 学生调查问卷与分析
        3.2.2 教师调查问卷与分析
第四章 原阳县初中开展合唱教学的优势、有利条件及其可行性
    4.1 开展合唱教学的优势
        4.1.1 易实施,投资少
        4.1.2 易普及,收效快
        4.1.3 参与广,重实践
        4.1.4 既欣赏 又创作
    4.2 开展合唱教学的有利条件
        4.2.1 合唱教学有政策的支持
        4.2.2 歌唱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
        4.2.3 每个学生都有基本的歌唱基础
    4.3 国内合唱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4.4 国外合唱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
第五章 原阳县初中开展合唱教学的策略构想
    5.1 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实施合唱教学
        5.1.1 角色互换,深化音乐理解
        5.1.2 启发诱导,提升音乐创造力
        5.1.3 心理效应和体态律动,提高合唱教学效率
        5.1.4 感性与理性并重,提高合唱表现力
        5.1.5 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合唱教学开展
    5.2 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方法
        5.2.1 选择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合唱曲目
        5.2.2 通过合唱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5.2.3 在合唱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5.2.4 在合唱排练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5.3 通过课外音乐活动推动合唱教学开展
        5.3.1 校内定时开展班级合唱汇演
        5.3.2 教育行政部门广泛开展合唱比赛
        5.3.3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5.3.4 举办合唱音乐会
        5.3.5 组织课外学生合唱团
    5.4 提高音乐教师素养与专业技能
        5.4.1 提高合唱指挥技能
        5.4.2 丰富自身文化素养
        5.4.3 构建广博的知识体系
        5.4.4 增强合唱教学能力
        5.4.5 提高治学与研究能力
    5.5 初中合唱教学《踏雪寻梅》的教学实践案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新课标”背景下原阳县初中合唱教学的开展与策略研究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 B “新课标”背景下原阳县初中合唱教学的开展与策略研究调查问卷(学生版)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4)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整理状况与研究现状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文献整理
        1.专着类
        2.论文类
        3.分类统计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的现状
        1.现有研究成果
        2.研究缺憾
    三、本课题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
        (二)比较研究法
        (三)跨学科研究法
        (四)实践研究法
上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理论阐释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
        (一)中外艺术歌曲的界定
        1.西方艺术歌曲概念
        2.中国艺术歌曲特点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特点
        1.技术多样
        2.题材丰富
        3.演唱考究
        (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类型
        1.古曲
        2.近代经典
        3.当作新作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词曲关系及意境表达
        (一)艺术歌曲中的词曲关系
        1.音乐营造歌词气氛
        2.音乐凸现诗词意象
        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平仄与旋法
        (二)用演唱阐释歌词意境
        1.意象的赋予
        2.气口的处理
        3.意境的理解
    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唱法与风格
        (一)唱法的科学性
        1.声带闭合与声音集中
        2.横膈膜与呼吸
        3.共鸣与泛音
        (二)民族风格
        1.歌词的字义字音
        2.声韵字调
        3.依字行腔与润腔的传统
        (三)唱法与风格的结合
    四、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新思路
        (一)字从音
        1.12 平均律律制的音高规范
        2.西方艺术歌曲的体裁约定
        3.汉译歌曲演唱的影响
        (二)声入腔
        1.林俊卿的“咽音唱法”
        2.武秀之的“假位真声法”
        3.沈湘“贴着咽壁吸着唱”
        4.金铁霖的“U通道与支点”
        (三)腔咬唇饰
        1.腔咬
        2.唇饰
    五、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传播及价值
        1.不同受众及反馈
        2.不同剧场声效及调整
        3.多种演出形式的尝试
下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现代演绎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古曲
        (一)阳关三叠
        1.诗词分析及解读
        2.歌曲分析
        3.演唱版本比较
        (二)《杏花天影》
        1.诗词分析及解读
        2.歌曲分析
        3.演唱版本比较
        (三)老渔翁
        1.诗词分析与解读
        2.歌曲分析
        3.音乐演唱分析
        4.演唱版本比较
        小结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近代经典
        (一)《大江东去》
        1.诗词分析与解读
        2.歌曲分析
        3.演唱版本比较
        小结
        (二)《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诗词分析与解读
        2.歌曲分析
        3.演唱版本比较
        小结
        (三)《点绛唇·赋登楼》
        1.诗词分析与解读
        2.歌曲分析
        3.演唱版本比较
    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当代新作
        (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诗词分析与解读
        2.词曲作者简介
        3.作品分析
        4.演唱版本比较
        (二)《关雎》
        1.诗词分析与解读
        2.歌曲分析
        3.音乐演唱分析
        4.演唱版本比较
        (三)《钗头凤·红酥手》
        1.诗词分析与解读
        2.歌曲分析
        3.音乐分析
        4.演唱版本比较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本文中现代演绎的九首完整谱例
    附录二:中国艺术歌曲百场巡演高校邀请涵
    附录三:中国艺术歌曲百场巡演、欧洲巡演实录
    附录四:中国艺术歌曲学术讲座与交流
致谢
学术发表及活动
个人简历

(5)高校声乐教学对传承与发展徽州民歌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徽州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课程开发仍需较长时间探索与实践
    2.徽州民歌教学资源匮乏
    3.徽州民歌专业师资队伍存在短板
二、高校声乐教学对传承与发展徽州民歌的作用
    1.高校声乐教学有利于推动徽州民歌的创新发展
    2.高校声乐教学有利于音乐文化的融合发展
    3.高校声乐教学有利于促进徽州民歌的传播与发展
三、高校声乐教学传承与发展徽州民歌的路径
    1.培养徽州民歌教师专业队伍
    2.开发徽州民歌课程教材
    3.选择合适的徽州民歌声乐教学方法
四、结语

(6)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高师声乐教学现状
2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优势
    2.1 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音乐修养
    2.2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声音技巧
    2.3 有助于增强学生与伴奏的配合能力
3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4 结语

(7)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声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音乐文化的特征
    (一) 强调音色的性格化发展
    (二) 传统音乐文化注重润腔的创新
二、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职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 促进声乐教学多样化发展
    (二)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三)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声乐教学中的措施分析
    (一) 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二) 创新音乐教学方式
    (三) 改变声乐教学思想
    (四) 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8)个人音乐会设计与演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个人声乐学习的经历和音乐会前期的构思准备
    (一)个人声乐学习的经历
    (二)音乐会前期的构思准备
二、作品选取的主要特征概述
三、曲目分析和演唱技巧的运用
    (一)演唱内蒙古风格声乐作品的技巧运用
    (二)演唱西藏风格声乐作品的技巧运用
    (三)演唱新疆风格声乐作品的技巧运用
四、音乐会的反思与感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发展概述
    第一节 中国近现代民族声乐嬗变与转型历程
        一、“学堂乐歌”开启中国民族声乐的近代嬗变
        二、“土”“洋”碰撞推动中国民族声乐的现代化转型
        (一) 建国前后的“土”“洋”碰撞与对立
        (二) 1957年以后,“土”“洋”结合的探索
    第二节 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繁荣进步
        一、民族声乐教育蓬勃发展
        二、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突飞猛进
    第三节 金铁霖民族声乐理论体系形成
        一、金铁霖民族声乐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金铁霖民族声乐理论体系的构成
第二章 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节 关于金铁霖民族声乐理论体系的核心
        一、科学性
        (一) 科学性是建立中国音乐学派的必要条件
        (二) 科学性是一切声乐艺术的共性
        二、民族性
        三、艺术性
        四、时代性
        (一) 适应时代审美需求
        (二) 彰显时代精神
    第二节 关于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
        一、 新学思想
        (一) 客观性思想
        (二) 辩证法思想
        二、教学原则——因材施教
        三、教学方法——感觉式启发教学法
        (一) 歌唱气息训练
        (二) 声音位置的保持
    第三节 金铁霖民族声乐理论体系的价值
        一、学术价值
        二、艺术价值
        三、社会价值
第三章 我的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实践
    第一节 我的民族声乐表演成长道路
    第二节 我对“七字标准”的实践
        一、声
        二、情
        三、字
        四、味
        五、表
        六、养
        (一) 道德修养
        (二) 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三) 文化修养
        七、象
        (一) 仪表形象
        (二) 台风气质
    第三节 把握“四性”原则,探索民族声乐发展之路
        一、科学方法为中国民族声乐插上翅膀
        二、民族文化为中国民族声乐奠定根基
        三、艺术品质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提升审美
    第四节 时代发展为中国民族声乐拓展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宋祖英艺术简历

(10)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
二、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研究的内容与形式
三、民族声乐理论体系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四、加强民族声乐教学的课程建设
    1. 掌握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学史等知识理论
    2. 具备必要的生理解剖知识
    3. 通晓音乐、文学两个学科

四、声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论高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 蔡凤萍. 大众文艺, 2021(11)
  • [2]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表达的探索与实践[D]. 韩梅.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新课标”背景下原阳县初中合唱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 吕玉聪.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4]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D]. 黄璐. 中国音乐学院, 2020(08)
  • [5]高校声乐教学对传承与发展徽州民歌的作用[J]. 魏慧莉.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2)
  • [6]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 梁燕,涂蓓.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12)
  • [7]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声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李敏. 大观(论坛), 2019(07)
  • [8]个人音乐会设计与演唱分析[D]. 蒋东平. 河南大学, 2019(01)
  • [9]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 宋祖英. 中国音乐学院, 2012(07)
  • [10]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戴勇. 艺术研究, 2016(02)

标签:;  ;  ;  ;  ;  

声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