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积极会计研究的理解

我对积极会计研究的理解

一、我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几点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吴俞玲[1](2012)在《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诞生。为了保证国有经济的绝对控股地位,为了让中国资本市场顺利诞生,我们采取了股权分置制度,这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建立资本市场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股权分置就如同中国资本市场出生时带的胎记一样逐渐扩大,负面效应日益凸显。为了能够让中国资本市场健康成长,我们对于股权分置这一制度的改进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后,于2005年4月29日启动了以对价为理论基础,以“统一组织、分散决策”为操作原则的股权分置改革,被誉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二次革命”。股权分置改革以解决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格局为出发点,不仅要消除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分置的二元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一股独大”现象,更要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完善。股改革一方面革除了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的格局,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证券市场的股权结构,从而能进一步的推动了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另一方面加快了资本市场的机制转换,强化了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约束机制,从而让投资者之间不再呈现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酬尴尬局面。本文从现金股利角度来检验股改的效果,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股权分置改革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相关性分析来研究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效果。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三个方面(股权分置改革本身、由股改带来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上市公司治理体系和效率的变化)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两个阶段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变动进行实证分析,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经过假设的提出和变量的设计、样本的挑选整理、模型的选择、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股改降低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股权集中度,但是并未改变股权集中度与每股现金股利的负相关关系;股改提高了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在股改后表现出了合谋而非制衡;股改明显提高了流通股比例,显着降低了流通股与每股现金股利的相关关系,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关系类型仍为负相关。最后,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为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阳岭峰[2](2010)在《价值创造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得十分恶劣,企业对风险的防范,对价值的追求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预算管理作为工商企业有效协调内部生产经营的工具,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对未来市场的把控能力。但是传统型预算管理没有很好地与外界环境变化相结合,只着力于企业内部成本费用的节约,没有很好的体现其对价值增值的追求。因此,对传统型预算管理进行改进,建立价值创造导向的预算管理变得更为迫切。价值创造导向的预算管理从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出发,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内部的生产运营,提高预算对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内部的运行达到一个准市场高效运行价值创造状态。文章主要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对价值创造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详细分析了传统型预算管理在预算目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和预算考评四个方面的不足,论证了建立价值创造导向预算管理的必要性,系统阐述了价值创造导向预算管理的内涵和特征,初步提出了价值创造导向预算管理的基本框架。然后从目标层面和运行层面论述价值创造导向预算管理。目标层面论述了预算目标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关系,预算目标的影响因素,预算目标指标的确定以及预算指标值的确定途径,特别强调预算指标中应融合价值驱动因素的指标来反映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导向。运行层面分别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考评三个环节进行阐述。价值创造导向的预算编制强调将企业组织平台改造为一个响应顾客的横向流程式价值创造系统,选用科学民主的上下结合式预算编制程序以及具备价值管理理念的作业预算方法,形成多维度的预算表格体系。价值创造导向的预算执行控制方面强调建立预算预警机制,权变选择预算控制模式和及时预算反馈报告,增强对预算偏差和风险的前瞻性管控能力。价值创造导向的预算考评方面通过科学的考评原则和融合价值驱动因素多维度指标来全面考评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行为,而不仅仅只注重财务上费用的节约。总之,价值创造导向的预算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能力,是预算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阳岭峰,吴俞玲[3](2009)在《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几点认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证会计研究已成为西方财务会计研究中的主流且硕果累累,但在我国这方面的探讨才刚刚开始,研究成果不丰富,研究资料匮乏,研究范围狭窄。通过分析发现,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在认识论上理论要经受得起实践的检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从新的视角解释事物的需要。在我国开展实证会计研究,应注意遵循大胆借鉴西方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拓宽实证会计研究的领域、发展实证会计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注重实证会计研究与规范会计研究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鲁娜[4](2009)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效果的实证检验 ——基于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的角度》文中研究说明新会计准则颁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迈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是国际趋同的结果。当然也是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并发生了许多变革。具体如下:存货管理办法变革,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革,债务重组方法变革,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变革,合并报表基本理论变革和金融工具准则变革,这些变革的核心都是为了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抑制盈余管理。那么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效果如何,本文做出了探讨。本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检验一下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效果。而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根据新会计准则制定的会计报表所反映出的会计信息质量是否提高了呢?这可以主要从相关性与真实性这两个重要的标准来看,所以本文选择了价值相关性角度和盈余管理角度进行实证检验。来验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是否与制定的初衷一致,是否实务上也达到预期水平。即新会计准则的变化是否抑制了盈余管理程度,使报表提供的信息更加真实,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使报表提供的信息更具有相关性。文中的第一章分析了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创新点,并回顾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演变历程,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研究状况以及价值相关性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会计准则提供了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界定与评价标准,及选择盈余管理与价值相关性两个角度的原因,并介绍了与盈余管理及其价值相关性有关的理论,包括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的计量方式,价值相关性的计量方式。第三章从价值相关性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检验样本中选择了深A股的上市公司,样本区间为2002-2007,并利用Ohlson的价格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既选择了资产负债表上的信息,又选择了利润表上的信息作为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新会计准则提高了价值相关性。第四章是基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文中选择了制造业上市A股公司,样本区间是2001-2007。文中利用扩展Jones模型,并结合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利用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第一,对估算出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直接进行比较分析,看总体的变化;第二,对估算出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分类比较进行分析;第三,对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加绝对值进行比较分析,看可操控性的应计利润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分析结果表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提高了盈余管理空间。第五章是对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提高了价值相关性但是加重了盈余管理程度的解释,进行补充检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中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差,无形资产提高了与股价的价值相关性;股价与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是负相关的且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2007年实施新会计准则后,虽然盈余管理程度提高了,但是报表使用者能识别出这个信息,所以不会影响其做经济决策。第六章是针对实证分析做出总结,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最后指出本文的不足,及对未来的发展作出展望。

沈辉[5](2007)在《基于职业伦理和商务伦理的二维会计伦理理论体系》文中提出当前会计信息质量状况催生了对以往会计理论研究重实证轻规范、重正式约束轻非正式约束倾向的反思,会计伦理视角由此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适当切入点。本文摈弃“将既成的伦理学套用到会计上”的会计伦理研究模式,尝试“运用伦理理论与方法研究会计伦理”,寻求具有伦理理论指导的、系统的研究框架。本文主要有两个突破方向:一是重视对伦理理论与方法及其在会计伦理研究中的运用的研究,致力于伦理与会计的内在关联,力求逻辑严谨的推导过程和具有逻辑必然性的研究结论,避免“硬性规定”之缺陷;二是深入到会计领域具体、独特的伦理问题,避免拘泥于会计和伦理的基础理论领域的表面对接。会计道德实践中,会计伦理问题集中体现为会计信息失真,本文始终以会计信息失真为宏观的、基本的问题导向。本文认为,会计伦理并非是“一般伦理学”在会计领域的具体应用,而是一种会计和伦理内在融合的全新理论体系、一种全新的伦理范式。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会计伦理是会计行为者的伦理;会计行为者包括职业个人和企业,会计行为也包括职业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两个维度,从而会计伦理也包括会计职业伦理和会计商务伦理两个维度;会计伦理是一种包含会计职业伦理和会计商务伦理及这两者的冲突和融合的二维理论体系;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职业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均违背了伦理道德的共同结果,会计职业伦理和会计商务伦理是抵御会计信息失真的两道直接防线,只有当这两道防线均有效地构筑,并和谐共存、互相支持,会计信息失真才能得到遏制。论文的基本内容框架是先分维度对会计职业伦理和会计商务伦理进行独立研究,然后再综合研究会计职业伦理和会计商务伦理的融合和冲突。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梳理元伦理、伦理方法和伦理理论流派这三种会计伦理研究的伦理理论工具,探索它们在会计伦理研究中如何合理运用。在此基础上,论证基于职业伦理和商务伦理的二维会计伦理理论体系研究的逻辑根据、基本研究框架及相应研究内容。(2)从伦理方法视角差别的角度界定职业伦理和经济伦理的内涵区别,认为两者的内涵区别不在于适用领域,而在于内在的逻辑特质,即对职业多重内涵的价值优先性的认肯不同。这种全新的阐释奠定了基本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会计职业伦理的独特内涵,并分析了其表达长处、局限性及现实功用。然后,我们运用元伦理的推导逻辑得出会计职业伦理的最高伦理规则(如实反映)和理想道德原则(客观)。(3)以经济伦理的内涵特质和企业道德地位的特殊性为逻辑源头来厘清商务伦理的内涵,以商务伦理的内涵为基础推导出会计商务伦理的概念,并具体阐释会计商务伦理与会计职业伦理的重要区别。结合企业的伦理特性阐述适合于会计商务伦理的伦理方法视角,并研究会计商务伦理表达的长处、局限性及现实功用。在研究商务伦理的伦理规则(互利)和道德原则(诚信)的基础上,从企业财务会计是“互利”所内在要求的信息机制、是了解企业真实财务画面的帮助者的角度,推导出会计商务伦理的基本伦理规则(有用)和基本道德原则(诚实)。(4)对于会计职业伦理和会计商务伦理的综合研究,构建了一个会计职业伦理和会计商务伦理二维融合的会计道德规范体系,同时深入研究了会计师的角色冲突与道德行为选择问题。(5)本文将造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较为严重的伦理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其一是道德结构失衡;其二是社会正义缺失从而德行无用;其三是伦理道德缺乏包容性,忽视道德义务的层次性。论文分别从这三个方面阐释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伦理成因并设想了能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出路。

许家林,蔡传里[6](2007)在《论我国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学术规范建设》文中认为会计学是一门具有自身专属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学科,它是社会科学体系中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会计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学术规范建设与应用应作为会计科学体系的一个专门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文中以简要回溯中西方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的历史及现状为基础,评析了我国学界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学术观点,提出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运用应当以推动会计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建设作为基本目标。

许家林,蔡传里[7](2007)在《论我国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学术规范建设》文中指出会计学是一门具有自身专属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学科,它是社会科学体系中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会计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学术规范建设与应用应作为会计科学体系的一个专门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文中以简要回溯中西方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的历史及现状为基础,评析了我国学界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学术观点,提出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运用应当以推动会计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建设作为基本目标。

许家林[8](2007)在《论我国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专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学是一门具有自身专属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体系中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故会计科学研究方法也应作为会计科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以对我国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的评析为基础,提出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运用应当以推动其学术规范建设作为重点。

许家林[9](2007)在《论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学术规范建设》文中认为会计学是一门具有自身专属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学科,它是社会科学体系中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会计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学术规范建设与应用应作为会计科学体系的一个专门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文中以简要回溯中西方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的历史及现状为基础,评析了我国学界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学术观点,提出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运用应当以推动会计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建设作为基本目标。

章坤[10](2006)在《规范与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比较》文中提出

二、我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几点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几点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股利政策理论演进
    2.1 传统股利政策理论
        2.1.1 “一鸟在手”理论
        2.1.2 股利无关论
        2.1.3 税收差异理论
    2.2 现代股利政策理论
        2.2.1 顾客效应理论
        2.2.2 代理理论
第3章 我国股利分配的现状及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
    3.1 我国现金股利分配的现状
        3.1.1 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特征
        3.1.2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特征
    3.2 影响现金股利分配的相关因素
        3.2.1 国家政策对于股利政策的约束
        3.2.2 宏观经济走势
        3.2.3 资本结构
        3.2.4 企业规模
        3.2.5 盈利能力
第4章 股权分置改革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及研究假设
    4.1 股权分置改革对股权结构的影响
    4.2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
    4.3 股权分置改革对股东行权机制的影响
    4.4 研究假设
        4.4.1 股权集中度对现金股利的影响
        4.4.2 股权制衡度对现金股利的影响
        4.4.3 流通股对现金股利的影响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样本选择及变量设计
        5.1.1 样本选择
        5.1.2 变量设计
    5.2 回归模型的构建
    5.3 描述性统计
    5.4 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
        5.4.1 回归结果统计
        5.4.2 回归结果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进一步推进我国证券市场改革,建立并完善各种市场机制
        6.2.2 建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完善系统的监管机制
        6.2.3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6.2.4 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加强投资者队伍建设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价值创造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价值创造导向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企业性质理论
    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价值创造理论
第3章 价值创造导向预算管理的内涵及基本框架
    3.1 传统型预算管理的不足
    3.2 价值创造导向预算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3.2.1 价值创造导向预算管理的内涵
        3.2.2 价值创造导向预算管理的特征
    3.3 价值创造导向预算管理的基本框架
第4章 价值创造导向预算管理目标的确定
    4.1 预算目标的影响因素
        4.1.1 企业的生命周期
        4.1.2 股东利益与经理层利益
    4.2 价值创造导向预算目标指标的确定
        4.2.1 财务性预算指标
        4.2.2 综合性预算指标
    4.3 价值创造导向预算目标值的确定途径
        4.3.1 企业内部历史标准
        4.3.2 外部市场标杆标准
第5章 价值创造导向预算管理的运行
    5.1 价值创造导向的预算编制环节
        5.1.1 构建预算编制的流程式组织平台
        5.1.2 采用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程序
        5.1.3 选择作业预算编制方法
        5.1.4 形成多维度预算体系
    5.2 价值创造导向的预算执行控制环节
        5.2.1 建立预算预警机制
        5.2.2 权变选择预算执行控制模式
        5.2.3 及时反馈预算执行报告
    5.3 价值创造导向的预算考评环节
        5.3.1 树立科学的预算考评原则
        5.3.2 建立全面的预算考评指标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效果的实证检验 ——基于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的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分析
    第一节 会计信息质量的界定与评价标准
    第二节 基于盈余管理实证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价值相关性实证分析的计量模型
第三章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提高了价值相关性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样本筛选
    第三节 模型的选择
    第四节 实证分析
第四章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提高了盈余管理的空间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样本选取
    第三节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式的选择与分析
    第四节 实证分析
第五章 相关性提高与盈余管理加重之间矛盾的解释
    第一节 股价与总应计利润的回归分析
    第二节 股价与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第三节 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股价的回归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第三节 本文的不足及对未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基于职业伦理和商务伦理的二维会计伦理理论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课题来源及内容概要
第2章 伦理理论工具研究及对会计伦理理论体系构建的启示
    2.1 伦理学体系及会计伦理学在伦理学体系中的方位
    2.2 会计伦理研究的逻辑和认识论:元伦理
        2.2.1 伦理术语的语义分析
        2.2.2 道德判断的意义确证
        2.2.3 正当概念辨析
        2.2.4 会计伦理研究运用元伦理的正确态度:“元会计伦理学”思想批判
    2.3 会计伦理研究的方法视角:伦理方法
        2.3.1 伦理方法的多元视角
        2.3.2 会计伦理研究的伦理方法精选
    2.4 会计伦理研究的理论体系安排:伦理理论流派研究的启示
        2.4.1 伦理理论流派概要
        2.4.2 会计伦理理论体系多维化安排的初步思考
第3章 基于职业伦理和商务伦理的二维会计伦理理论体系的研究框架
    3.1 研究范围设定
    3.2 研究的突破方向
    3.3 研究的基本思路
    3.4 研究的文献渊源及理论和现实依据
    3.5 研究的理论基石:职业伦理与商务伦理的逻辑分界
    3.6 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4章 职业伦理维度的会计伦理研究
    4.1 会计职业伦理内涵研究
        4.1.1 道德、伦理及职业内涵的深度剖析
        4.1.2 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内涵的常规阐释
        4.1.3 职业伦理和经济伦理内涵分野:逻辑特质和伦理方法视角的创新阐释
        4.1.4 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伦理:常规阐释和创新具体阐释
    4.2 会计职业伦理表达的长处和局限
        4.2.1 会计职业伦理表达的长处
        4.2.2 会计职业伦理表达的局限
        4.2.3 会计职业伦理的现实功用
    4.3 会计职业伦理的最高伦理规则和理想道德原则
        4.3.1 会计职业伦理的元伦理推导逻辑
        4.3.2 会计职业的社会角色定位
        4.3.3 会计职业伦理的最高伦理规则和理想道德原则
第5章 商务伦理维度的会计伦理研究
    5.1 会计商务伦理概念的提出和确立
        5.1.1 会计伦理与商务伦理的关系之谜
        5.1.2 商务伦理内涵辨析
        5.1.3 会计商务伦理概念的提出和确立
    5.2 会计商务伦理表达的长处和局限
        5.2.1 会计商务伦理适宜于表达的伦理方法
        5.2.2 会计商务伦理表达的长处和局限
        5.2.3 会计商务伦理的现实功用
    5.3 会计商务伦理的基本伦理规则及道德原则
        5.3.1 企业的伦理特性:企业的道德地位初探
        5.3.2 企业的伦理特性:道德行为者的道德义务辨析
        5.3.3 商务伦理的基本伦理规则和道德原则
        5.3.4 会计商务伦理的基本伦理规则和道德原则
第6章 会计职业伦理和会计商务伦理的综合研究
    6.1 会计职业伦理和会计商务伦理二维融合的会计道德规范体系研究
        6.1.1 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
        6.1.2 二维融合的会计道德规范体系框架设定
        6.1.3 二维融合的会计道德规范体系框架的具体阐释
    6.2 会计师角色冲突与道德行为选择
        6.2.1 角色理论与角色冲突
        6.2.2 职业忠诚与企业忠诚的内涵思考
        6.2.3 企业忠诚的道德限度及职业忠诚与企业忠诚的价值优先性排序
        6.2.4 会计师角色冲突及企业忠诚凌驾于职业忠诚的深刻根源
        6.2.5 会计师角色冲突条件下的道德行为选择
第7章 会计伦理现实问题研究:我国会计信
    7.1 道德结构失衡及可能的出路
    7.2 社会正义缺失及重构社会正义
    7.3 道德义务分层及会计职业伦理和会计商务伦理的和谐共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论我国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专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会计科学研究方法问题专门研究的提出:基于会计学科地位的客观认识
二、 我国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专门研究:历史回溯与现状评析
    (一) 会计科学研究方法问题研究的基本进程
        1. 20世纪70年代末期之前, 会计理论研究内容中尚少涉及会计科学研究方法问题
        2.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会计理论研究上仍关注不够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开始提出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专门研究问题
        4. 20世纪90年代初期, 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引起学界普遍关注
        5. 20世纪90年代中期, 召开了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专题研讨会
        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 会计科学研究方法问题研究的基本态势
        1. 会计科学研究方法专门研究论文的数量结构。
        2. 会计科学研究方法专门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结构。
        (1) 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在十五年间经历了一个逐渐升温又逐渐降温的反复过程
        (2) 比较重视对哲学方法和一般方法的研究而忽视具体方法的研究
        (3) 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的发展与会计理论研究发展水平相联系
    (三) 会计科学研究方法问题研究的基本评价
        1. 研究内容涉及面广但需进一步深入
        2. 会计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结构需进一步完善
        3. 开始注重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的结合但需加强相关具体方法的研究
        4. 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普及度不高尚需进一步加强专门教育
三、 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运用:推动我国会计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建设
    (一) 重视对会计科学研究学术规范问题的专门研究
    (二) 在研究生会计科学研究方法教学中增加学术规范教育与训练的内容
    (三) 倡导研究生导师注重学术规范的自律行为与示范效应
    (四) 充分发挥会计类学术期刊的发文导向作用
    (五) 有效利用会计学专业学术会议征文时的引导作用
    (六) 强化会计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制度建设与学术规范推广运用情况的监督

(9)论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学术规范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科学的学科地位与研究方法问题的专门研究
    (一)客观认识会计科学的学科地位
    (二)会计科学研究方法应当专门研究
二、中西方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一)西方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阶段
        1、规范研究方法占主导地位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前):形成两大学术派别
        2、实证研究方法出现并占据主流地位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实证会计学派的形成
    (二)中国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现状
        1、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的进程与特点
        2、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的基本态势
    (三)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
    (四)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究内容涉及面广但需进一步深入。
        2、研究内容缺乏连贯性且需加强系统性研究。
        3、会计研究方法体系基本成熟但需进一步完善。
        4、比较重视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的结合但需加强实验研究、案例研究、调查问卷研究等方法的研究。
        5、会计研究方法的普及度不高尚需进一步加强开展会计研究方法教育。
三、深化我国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以推动会计学术规范建设
    (一)正确认识会计科学研究学术规范问题的学术价值
    (二)重视对会计专业研究生学术规范知识的教育与训练
    (三)积极倡导研究生导的学术规范自律行为
    (四)充分发挥会计类专业期刊按学术规范载文的示范效应
    (五)注重利用会计专业学术会议征文时的学术规范引导功能
    (六)强化会计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制度建设与学术监督

四、我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几点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D]. 吴俞玲. 湘潭大学, 2012(01)
  • [2]价值创造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研究[D]. 阳岭峰. 湘潭大学, 2010(05)
  • [3]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几点认识[J]. 阳岭峰,吴俞玲.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5)
  • [4]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效果的实证检验 ——基于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的角度[D]. 鲁娜. 山东大学, 2009(05)
  • [5]基于职业伦理和商务伦理的二维会计伦理理论体系[D]. 沈辉. 湖南大学, 2007(06)
  • [6]论我国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学术规范建设[J]. 许家林,蔡传里. 珞珈管理评论, 2007(01)
  • [7]论我国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学术规范建设[A]. 许家林,蔡传里. 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 2007
  • [8]论我国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专门研究[J]. 许家林.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7(04)
  • [9]论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学术规范建设[J]. 许家林. 会计师, 2007(07)
  • [10]规范与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比较[J]. 章坤.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23)

标签:;  ;  ;  ;  ;  

我对积极会计研究的理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