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贡嘎机场旱季沙尘天气特征及预报初报

拉萨贡嘎机场旱季沙尘天气特征及预报初报

一、拉萨贡嗄机场干季风沙、浮尘天气特征及预报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张核真,周刊社,多杰桑珠,格桑,郭艺楠[1](2018)在《1981-2016年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沙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文中指出利用1981-2016年雅鲁藏布江流域11个气象站大风、浮尘、扬沙和沙尘暴日数观测资料,分析风沙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雅江流域风沙日数以大风为最多,其次是扬沙和沙尘暴,浮尘最少。流域内有两个风沙天气的高值区,一个位于上游的拉孜,另一个位于中游的浪卡子,年风沙日数都在50天以上;近36a年雅江流域风沙日数明显减少(11.2d/10a),且呈逐年代减少趋势;风沙日数春季减幅最大,其次是冬季;冬季降水量与风沙日数为正相关,其他时段年、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与风沙日数反相关。雅江流域气候的暖湿化趋势,在抑制大风、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同时,又使浮尘天气有所增多。

李婷[2](2017)在《基于气象数据的高高原签派放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高高原机场所在地地形特殊,较平原机场海拔高度更高,使得大气密度较小,对人员和航空器都存在很大问题。四周多山,导致机场的净空环境较差,高高原地区的天气多变,航空器运行难度大,恶劣天气出现频率较高,严重影响航空器的正常起降,给出行旅客带来很大的不便。正因如此,高高原机场的签派放行较平原机场显得尤为困难,也尤为重要,怎样确保飞高高原机场的航班正常是公司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本文以建立一个高高原辅助放行系统为目标,重点研究分析了高高原机场天气放行的决策因素和高高原辅助放行系统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在航空公司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对比了签派员在放行高高原机场航班和放行一般平原机场航班时的程序以及需要考虑的因素,从机组尤其是机长、高高原机场起降标准和起降时限、飞机、MEL、气象信息等方面分析了高高原放行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总结得出了高高原的放行规则。其次,利用NECP数据,通过Grads软件绘制流场图和急流位置图,分析气旋和反气旋在不同月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影响,以及急流对高高原航班运行的影响;统计并分析青藏高原上高高原机场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特殊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确定了高高原天气放行决策模型的输入神经元为修正海平面气压值、能见度、高吹的沙、顺风风速、云底高、降水情况、雷暴情况、风切变、急流影响和道面污染情况等,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天气放行决策模型,并以拉萨-成都航线一年的放行情况为样本进行训练、预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最后,本文运用MATLAB软件在BP神经网络天气放行模型的基础上完成了气象报文分析功能,设计实现了由用户登录模块、航线选择模块、气象报文分析模块和气象图动态显示模块构成的高高原辅助放行系统。

熊江峰[3](2013)在《PMC项目管理模式在西藏气象部门项目建设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以《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藏气象部门项目建设主要采用传统项目建设模式,这种模式在实际建设中日益显示出其不足。西藏气象部门项目建设领域急需一种符合现代项目建设管理要求、同时能适应西藏特殊环境的新型项目管理模式,以适应西藏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通过将项目管理承包商/项目管理承包项目管理模式(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模拟应用于《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建设,研究比较传统设计-招标-建造管理模式(Design-Bid Method)和PMC项目管理模式在项目建设方面的优缺点,探讨适合西藏气象部门的项目管理模式。本文从国内外各种常用的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入手,在充分研究了《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开展了PMC项目管理模式模拟管理《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的研究,通过将该项目管理模式模拟代入上述项目建设中,具体研究了项目建设各阶段的划分,项目建设中甲方和乙方所承担的管理责任、义务、和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对项目各阶段的控制,对所需完成工作任务的逐级分解,提出了具体的项目阶段任务及实施细则;分析了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以及PMC项目管理模式下《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的优缺点,提出了适合西藏气象部门项目建设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为气象部门项目管理在项目建设的范围、质量管理和进度控制提供参考。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提高西藏气象部门建设项目中人员、资金等的统筹集约和资源优化配置,缓解西藏台站基础设施建设与气象观测环境等方面相矛盾的问题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对于全国气象部门项目建设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参考,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李海东[4](2012)在《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沙化土地遥感监测与植被恢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沙化土地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技术监测风沙化土地现状分布及动态变化,结合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分析流域内风沙化土地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调查研究几种主要沙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种群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联,及其对高寒流动沙地植被恢复的启示作用。通过人工模拟飞播试验研究,筛选和确定高寒流动沙地人工模拟飞播植物种和最佳播种时间,探讨高寒河谷生境胁迫对人工模拟飞播的影响。以期为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风沙化土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雅鲁藏布江流域现有风沙化土地273697.54hm2,以马泉河宽谷风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占流域风沙化土地总面积的50.28%,其它依次为日喀则宽谷(25.52%)、山南宽谷(19.11%)和米林宽谷(5.08%)。1975—2008年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沙化土地呈缓慢增长趋势,近34年间共增长了10.5%,年均增长率为764.71hm2/a。其中,2008年拉萨和日喀则机场周边风沙化土地共有42462.38hm2和49871.61hm2。流域内风沙化土地进一步扩展,是高原特殊气候条件下的缓慢的自然沙漠化过程,是由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相互激发、相互促进所形成的人为加速与加剧过程。(2)雅鲁藏布江中游近51年来气温倾向率为0.27℃/10a,高于西藏地区平均值。其中,1961—2007年为0.34℃/10a,气温升高速度高于1961—2007年西藏地区平均值0.32℃/10a。1961—1983年气温属于偏低期,以1983年最小,1984—1994年累积距平曲线呈波动状态,气温增加或减少趋势不明显,1995年累积距平曲线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开始显着上升,气温进入偏高期。近51年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着。(3)几种沙生植物种群以集群分布为主的空间分布格局的揭示,可以更好的说明其优越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性能。集群分布阻挡了地表砂粒被水力、风力的侵蚀搬运,流沙在植株根茎部形成丘状聚沙体。幼龄体的集群生长可以抵御沙埋和风蚀等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有利于成活,是种群适应沙地恶劣条件的一种自然策略。(4)北方优良沙生植物种的人工模拟飞播效果优于西藏乡土沙生植物种。籽蒿、花棒、沙拐枣、杨柴和砂生槐高寒河谷流动沙地的适应性较好。籽蒿在第2年便有花序和种子出现,花棒和沙拐枣在第3年开花结实,籽蒿、花棒和沙拐枣均能完成生活史。但籽蒿的再繁殖能力较弱,花棒和沙拐枣的再繁殖能力较强。不同类型沙丘、沙丘部位对人工模拟飞播效果影响较大。降水状况、沙丘地温、土壤水分含量和风沙运动等生境条件,影响着人工模拟飞播植物的种子发芽、出苗和生长情况。选择6月下旬前后作为最佳飞播期,既能满足新播植物种子发芽和出苗对水分的需求,亦能提供相应的生长期,保证新播苗顺利越冬。

岳谭谭[5](2011)在《基于决策支持理论的特殊高原机场签派放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特殊高原机场最多的国家,这些机场大多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及国内市场需求的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投入到西部特殊高原航线运营中。然而,特殊高原机场大多地处山区,地形环境复杂,气候环境恶劣,给航空公司签派放行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本文主要从签派放行的角度,结合特殊高原机场运行特点及特殊要求,建立了签派放行指标体系,并借助决策支持理论提出了一种特殊高原机场签派放行辅助决策方法。首先,本文从气象环境、地理环境、进离场程序环境三个方面完成对特殊高原机场运行环境特点的分析总结,并对签派放行评估项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然后将特殊高原机场运行环境的特点与放行签派员的能力要求相结合,建立层次体系模型,对放行签派员的能力要求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航空公司特殊高原机场运行特殊要求及运行统计资料,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影响特殊高原机场航线签派放行的重要因子。最后,基于决策支持理论,采用模糊决策与层次分析相关理论知识,建立特殊高原机场签派放行综合评判模型,并借助MATLAB完成数据的分析处理,最终得出航班落地概率,达到辅助签派员放行特殊高原机场航班的目的,为今后签派放行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提供模型参考与理论支持。

陈德贤[6](2011)在《高原复杂机场RNP运行条件下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高原复杂机场的运输量和交通流量日益增加,进入高原机场运营的航空公司也不断增多。但由于高原复杂机场空气稀薄,地形、气象条件复杂,高原缺氧对机组影响大等多方面因素,大大增加了高原机场和航线运行的难度。2004年,中国民航开始在高原机场引进了RNP飞行程序,与传统飞行程序相比,RNP飞行程序用于高原机场运行突出的优势就是降低对飞机性能的要求,提高了运行的安全性。随着RNP在高原机场的普遍应用,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安全评估和保证体系。本课题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民航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资助“高原机场终端区安全飞行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批准号:60832012)的一部分。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我国高原飞行的安全现状和形势,了解存在的问题;运用风险辨识方法和系统分析法对高原复杂机场RNP运行条件下的危险源进行全面和系统地辨识,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归纳、分类形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等调研方式,对高原复杂机场RNP运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价,从人、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确定了林芝机场RNP运行条件下的风险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原复杂机场RNP运行条件下的风险控制与预防建议和措施。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高原复杂机场RNP运行条件下事故、事故征候和不安全事件的诱发因素进行预先控制,保障高原复杂机场RNP的安全运行。建构高原飞行的安全评估体系,探索和建立高原机场RNP运行条件下的风险评估方法,为未来的设计和开发高原复杂机场飞行风险识别分析系统奠定基础。

常春平,原立峰[7](2010)在《拉萨河下游河谷区风沙灾害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拉萨河下游河谷实地调查和IKONOS、QuickBird的影像解译结果,查明了该区沙尘源地具有沿河谷及河谷两侧分布、分布地貌部位多样且呈小面积零星分布的特征,并对城市环境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风沙危害。通过分析表明高原气候条件下脆弱的生态环境、沙源特征和植被条件,以及近年来强烈人类活动的干扰是风沙灾害的主要原因。从气候和人类活动变化趋势分析表明,未来15年内气候变化不利于削弱风沙灾害强度;人类活动尽管对风沙灾害强度的加强作用会逐渐降低,但总体上仍起强化作用,如果不采取人工治理,拉萨河谷风沙灾害就趋于加强的态势。

黄仪方,肖焕权,李积富[8](2009)在《高原重要机场航班延误的气象因素分析》文中认为通过对四川航空公司20052006年高原特殊机场航班延误的气象资料分析,得出影响高原机场最大的气象要素为低云、低能见度以及顺风超标等。并针对航班延误比较多的高原机场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以及气象特征分析,为排班工作提供参考。

何晓红,次仁德吉,林志强[9](2007)在《拉萨一次浮尘天气过程分析》文中指出2007年1月15—17日拉萨地区出现了一次浮尘天气,造成空气质量污染,能见度下降;拉萨地区的生产、生活及交通运输受到了较大影响。应用欧洲中心客观分析场资料和逐日观测资料,主要从天气形势和气候特征分析了拉萨浮尘天气形成的原因和空气污染的局地气象条件。结果表明,由于冷暖空气在高原地区对峙,温度梯度和锋区加强;以及200hPa高空西风急流的影响,引发西藏地区大风,使干燥、疏松的地表形成扬沙、沙尘暴,大量的细小沙尘粒子随高空偏西气流携带至拉萨。加之拉萨本地低空处于弱辐合区,大气层结稳定,风速较小或静风,导致了拉萨浮尘天气形成。最后,给出了拉萨浮尘天气预报的思路,为拉萨浮尘天气的准确预报提供了一些参考信息。

常春平,邹学勇,张春来,黄永梅,程宏,赵延治,全占军,邱玉郡,房志玲,王升堂[10](2006)在《拉萨河下游河谷风沙源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文中提出根据IKONOS和Qu ick B ird影像解译和实地调查,对拉萨河下游河谷区风沙源分布特征、沙源粒度特征、植被特征以及人类活动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受大中小尺度风场的影响,风沙源地沿河谷两侧呈小面积零星分布在多个地貌部位;河流冲积物是最主要的沙源,沙源粒径90%以上分布在0.25 mm以下,以细沙、极细沙和粘粒成分为主,平均含量占60.69%,易于发生风沙活动;风沙活动是影响沙生植被的主导因素,植物种类和盖度能很好反映沙源地的稳定程度;特别在流动沙地和半流动沙地上,植被演替朝着有利于风沙活动发展的方向进行,是风沙活动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也是风沙活动不断加剧的产物。尽管自然因素是该区域风沙活动的主要成因,人类活动对其发展起到了强化作用。

二、拉萨贡嗄机场干季风沙、浮尘天气特征及预报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拉萨贡嗄机场干季风沙、浮尘天气特征及预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1981-2016年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沙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风沙天气的年变化
        2.1.1 风沙天气的空间分布
        2.1.2 风沙天气的空间变化
        2.1.3 风沙天气的年代际变化
    2.2 季节变化
        2.2.1 冬季
        2.2.2 春季
    2.3 气温、降水对风沙天气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2)基于气象数据的高高原签派放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高高原机场概述
        1.1.2 签派放行概述
    1.2 国内外放行系统研究现状
        1.2.1 高高原研究现状
        1.2.2 签派放行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工作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工作内容
第二章 高高原机场放行特点分析
    2.1 一般机场放行程序
    2.2 高高原机场放行特点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气象数据的高高原机场气象分析
    3.1 NECP数据概述
    3.2 高原地区气象特点分析
    3.3 高高原机场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天气放行决策模型
    4.1 神经网络概述
    4.2 网络设计
    4.3 案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BP模型的辅助放行系统设计
    5.1 总体设计
    5.2 各功能模块设计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神经网络模型设计程序
    附录二 放行系统设计程序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PMC项目管理模式在西藏气象部门项目建设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以《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项目管理模式发展综述
        1.1.1 国外项目管理模式发展现状
        1.1.2 国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现状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PMC项目管理模式介绍与分析
    2.1 PMC管理模式简介
        2.1.1 PMC管理模式定义
        2.1.2 PMC管理模式发展现状
        2.1.3 国内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2.2 PMC管理模式与其他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2.2.1 PMC模式与D-B模式的比较分析
        2.2.2 PMC模式与EPC模式的比较分析
        2.2.3 PMC模式与CM模式的比较分析
        2.2.4 PMC模式与PMT模式及IPMT模式的区别
    2.3 PMC项目管理模式的特点
    2.4 PMC项目管理模式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
    2.5 PMC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势
    2.6 PMC模式适用项目类型分析
第三章 《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建设概况及项目建设特征分析
    3.1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和要素
        3.1.1 项目的建设背景及发展概况
        3.1.2 项目建设内容与技术方案
    3.2 项目建设特征分析
    3.3 原项目管理模式下项目建设的不足之处
    3.4 在PMC项目管理模式下《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需要考虑的因数
    3.5 小结
第四章 PMC项目管理模式在《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方案
    4.1 PMC模式下《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4.1.1 PMC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4.1.2 PMC模式下《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信息处理组织机构
    4.2 PMC模式下的《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里程碑计划
    4.3 PMC模式下的《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工作结构分解及工作责任分配
        4.3.1 PMC模式下的《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工作结构分解
        4.3.2 PMC模式下的项目工作责任分配
    4.4 PMC模式下的《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建设各单位的逻辑关系确定
    4.5 PMC模式下的《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进度优化与总工期测算
    4.6 结果分析
    4.7 PMC模式下《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部分难点解析及应对措施
        4.7.1 PMC模式下《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难点
        4.7.2 PMC模式下《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应对措施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4)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沙化土地遥感监测与植被恢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土地荒漠化、沙漠化和风沙化的概念
        2.2 国外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
        2.3 国内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
        2.4 气候变化对荒漠化影响研究进展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寒风沙化土地遥感动态监测与驱动因素识别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遥感数据与预处理
        2.2 风沙化土地类型与遥感解译
        2.3 气象数据与分析方法
        2.4 动态度和灰色关联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2008 年风沙化土地现状分布
        3.2 1975—2008 年风沙化土地演变趋势
        3.3 风沙化土地演变的驱动因素
    4. 小结
第三章 江源区气候变化及风沙化土地动态响应
    1. 试验地概况
    2. 1973—2007 年气候变化特征
        2.1 研究方法
        2.2 气温变化
        2.3 降水变化
        2.4 日照时数变化
        2.5 风速变化
        2.6 小结
    3. 土壤侵蚀特征
        3.1 研究方法
        3.2 土壤侵蚀的类型与强度
        3.3 土壤侵蚀随高程的变化特征
        3.4 土壤侵蚀随坡度的变化特征
        3.5 土壤侵蚀随坡向的变化特征
        3.6 小结
    4. 风沙化土地演变趋势
        4.1 研究方法
        4.2 2008 年风沙化土地现状分布
        4.3 1975- 2008 年风沙化土地动态变化
        4.4 成因分析
        4.5 小结
第四章 中部流域气候变化和风沙化土地状况
    1. 研究区概况
    2. 1957—2007 年气候变化特征
        2.1 研究方法
        2.2 气温变化
        2.3 降水变化
        2.4 小结
    3. 山南宽谷风沙化土地演变趋势
        3.1 试验地概况
        3.2 研究方法
        3.3 2008 年风沙化土地现状分布
        3.4 1975—2008 年风沙化土地动态变化
        3.5 驱动因素分析
        3.6 小结
    4. 日喀则宽谷风沙化土地演变趋势
        4.1 试验地概况
        4.2 研究方法
        4.3 2008 年风沙化土地现状分布
        4.4 1975—2008 年风沙化土地动态变化
        4.5 驱动因素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中部流域几种主要沙生植物种群分布格局
    1. 试验地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调查
        2.2 种群点格局分析
        2.3 种群结构与生命表编制
    3. 几种主要沙生植物种群点格局分析
        3.1 种群结构与大小级划分
        3.2 种群空间分布与空间关联
        3.3 种群不同大小级空间分布与空间关联
        3.4 讨论
    4. 砂生槐种群结构与生活史特征
        4.1 种群年龄结构
        4.2 种群生命表
        4.3 种群存活曲线
        4.4 不同生境的种群点格局分析
        4.5 小结
第六章 高寒风沙化土地土壤养分和粒度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地选择
        1.2 土壤样品采集和测定
        1.3 风沙运动观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沙地的土壤养分状况
        2.2 不同类型沙地的土壤粒度特征
        2.3 土壤养分与粒度组成的相关性
        2.4 风沙运动对土壤粒度组成与养分含量的影响
    3. 小结
第七章 高寒风沙化土地土壤水分时空异质性
    1. 试验地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地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期间的降雨和水位状况
        3.2 土壤水分的均值和变异系数
        3.3 土壤水分的半方差函数分析
        3.4 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格局
        3.5 不同类型沙地土壤水分的剖面分布
        3.6 植被对不同类型沙地土壤水分状况的响应
    4. 小结
第八章 高寒风沙化土地飞播可行性分析
    1. 试验地概况
    2. 飞播可行性分析
        2.1 降水条件
        2.2 温度光照条件
        2.3 地形地貌条件
        2.4 风况条件
    3. 小结
第九章 高寒风沙化土地人工模拟飞播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选择
        1.2 供试植物种和播种方法
        1.3 地面处理措施
        1.4 试验观测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植物种的出苗和保存情况
        2.2 主要植物种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2.3 不同类型沙地的人工模拟飞播效果
    3. 讨论
        3.1 降水状况对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
        3.2 沙丘地温状况对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
        3.3 土壤水分状况对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
        3.4 风沙活动对人工模拟飞播期的影响
    4. 小结
第十章 总结与讨论
    1. 结论
    2. 讨论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5)基于决策支持理论的特殊高原机场签派放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特殊高原机场运行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外航空公司运行相关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决策支持理论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及技术路线
        1.4.1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特殊高原机场运行环境特点
    2.1 气象环境特点
        2.1.1 风
        2.1.2 云
        2.1.3 雷暴
        2.1.4 能见度
    2.2 地形环境特点
    2.3 进离场程序环境特点
    2.4 运行特点
    2.5 小结
第三章 典型特殊高原机场签派放行
    3.1 九黄机场运行特点
        3.1.1 气候特点
        3.1.2 地形特点
        3.1.3 进离场程序特点
    3.2 九黄机场签派放行评估
        3.2.1 航班信息
        3.2.2 评估过程
    3.3 小结
第四章 特殊高原机场放行签派员能力评估
    4.1 特殊高原机场放行签派员能力分析
        4.1.1 个人基本能力
        4.1.2 职业技术能力
        4.1.3 非职业技术能力
    4.2 签派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4.2.1 层次分析法介绍
        4.2.2 签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4.3 签派员能力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准则层评判矩阵
        4.3.2 方案层评判矩阵
        4.3.3 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4.4 小结
第五章 特殊高原机场签派放行模糊综合评判
    5.1 签派放行模糊综合评判指标
        5.1.1 签派员能力
        5.1.2 飞机系统
        5.1.3 飞行机组
        5.1.4 飞机性能
        5.1.5 天气
        5.1.6 运行环境
    5.2 签派放行模糊综合评判
        5.2.1 模糊综合评判
        5.2.2 模糊评判决策的数学模型
        5.2.3 签派放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5.3 实例验证
        5.3.1 隶属度
        5.3.2 一级综合评判
        5.3.3 二级综合评判
        5.3.4 评判结果分析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高原复杂机场RNP运行条件下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高原飞行相关研究的现状分析
        1.3.2 高原复杂机场RNP 运行相关研究的现状分析
        1.3.3 风险管理及民航风险管理相关研究的现状分析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原复杂机场 RNP 运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高原复杂机场及 RNP 运行的概念
        2.1.1 高原复杂机场的概念
        2.1.2 RNP 运行的概念
    2.2 风险的涵义
        2.2.1 风险的定义
        2.2.2 风险的特征
        2.2.3 风险的构成要素
    2.3 风险管理的过程
        2.3.1 风险分析和风险辨识
        2.3.2 风险评价
        2.3.3 风险控制
第三章 高原机场 RNP 运行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1 高原复杂机场 RNP 运行条件下的风险辨识
    3.2 高原复杂机场 RNP 运行条件下的风险因素分析
        3.2.1 高原机场RNP 运行条件下人的风险因素分析
        3.2.2 高原机场RNP 运行条件下设备的风险因素分析
        3.2.3 高原机场RNP 运行条件下环境的风险因素分析
        3.2.4 高原机场RNP 运行条件下管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3.3 构建高原复杂机场 RNP 运行条件下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3.3.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
        3.3.2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流程
        3.3.3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构成
第四章 高原机场 RNP 运行条件下的风险评价
    4.1 高原机场 RNP 运行风险评价方法介绍
        4.1.1 层次分析法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4.2 林芝机场 RNP 运行条件下风险评价
        4.2.1 林芝机场RNP 运行条件下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4.2.2 林芝机场RNP 运行条件下风险评价等级的计算
第五章 高原机场 RNP 运行条件下的风险控制与预防
    5.1 风险控制概述
    5.2 高原复杂机场 RNP 运行条件下风险的控制与预防
        5.2.1 人的风险因素的控制与预防
        5.2.2 设备的风险因素的控制与预防
        5.2.3 环境的风险因素的控制与预防
        5.2.4 管理的风险因素的控制与预防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7)拉萨河下游河谷区风沙灾害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拉萨河下游河谷区域背景
2 沙尘源分布特征与危害
    2.1 沙尘源分布特征
    2.2 风沙危害
        (1) 污染城市大气环境。
        (2) 危害农牧业生产和水利设施。
        (3) 威胁交通安全。
3 风沙灾害成因分析
    3.1 气候因素
    3.2 沙源因素
    3.3 植被因素
    3.4 人类生产行为
4 沙害发展趋势分析
    4.1 自然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
    4.2 人文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

(8)高原重要机场航班延误的气象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2005~2006年度川航高原机场航班延误统计
    2.1 航班延误的气象要素分布
    2.2 航班延误的季节分布
3 高原重要机场航班延误场的气象要素分析
    3.1 九寨/黄龙机场
    3.2 丽江机场
    3.3 攀枝花保营机场
4 小结

(9)拉萨一次浮尘天气过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天气过程概述
2 天气形势演变
3 浮尘气象条件分析
    3.1 前期降水少气温高大风天气多
    3.2 探空曲线分析
    3.3 湿度分析
    3.4 拉萨大气混合层厚度分析
4 小 结

(10)拉萨河下游河谷风沙源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遥感数据前处理
    2.2 野外调查
    2.3 遥感解译
3 结果分析
    3.1 沙尘源空间分布特征
        3.1.1 沿河谷及河谷两侧分布
        3.1.2 分布地貌部位多样
        3.1.3 呈小面积零星分布
    3.2 沙尘源机械组成
    3.3 不同类型沙尘源地的植被特征
    3.4 人类活动的影响
4 结论

四、拉萨贡嗄机场干季风沙、浮尘天气特征及预报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1981-2016年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沙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张核真,周刊社,多杰桑珠,格桑,郭艺楠.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12)
  • [2]基于气象数据的高高原签派放行研究[D]. 李婷.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7(08)
  • [3]PMC项目管理模式在西藏气象部门项目建设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以《贡嘎机场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项目为例[D]. 熊江峰.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3(08)
  • [4]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沙化土地遥感监测与植被恢复研究[D]. 李海东.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0)
  • [5]基于决策支持理论的特殊高原机场签派放行研究[D]. 岳谭谭.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1(04)
  • [6]高原复杂机场RNP运行条件下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D]. 陈德贤.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1(05)
  • [7]拉萨河下游河谷区风沙灾害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探讨[J]. 常春平,原立峰. 水土保持研究, 2010(01)
  • [8]高原重要机场航班延误的气象因素分析[J]. 黄仪方,肖焕权,李积富.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02)
  • [9]拉萨一次浮尘天气过程分析[J]. 何晓红,次仁德吉,林志强. 气象, 2007(09)
  • [10]拉萨河下游河谷风沙源分布特征及其成因[J]. 常春平,邹学勇,张春来,黄永梅,程宏,赵延治,全占军,邱玉郡,房志玲,王升堂. 山地学报, 2006(04)

标签:;  ;  ;  ;  ;  

拉萨贡嘎机场旱季沙尘天气特征及预报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