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进展

一、老年痴呆症药物治疗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达[1](2021)在《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医证素与精神行为症状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医证素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根据纳排标准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东直门医院,诊断为痴呆症的患者共60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采集,如性别、年龄、病程、烟酒史、既往病史等,并进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测定与记录、相关量表的评分收集。应用的量表包括: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痴呆证候要素量表(PES-D/11)。对调查数据进行核对与整理后录入数据库,应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应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卡方检验、Shapiro-Wilk(S-W)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及线性分析等,探讨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Hcy水平、中医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 一般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痴呆患者60例,其中年龄最小者50岁,最大者97岁;男性患者28人,平均年龄为75.57± 10.97岁;女性患者32人,平均年龄为77.62±7.13岁,男女比例约为1:1.14。60例痴呆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0人,血管性痴呆患者23人,混合性痴呆患者15人,其他类型痴呆2人。相比于血管性痴呆和混合性痴呆,妄想、淡漠及刻板运动更多发生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P<0.05)。60例痴呆患者中,轻度痴呆患者12人,中度痴呆患者33人,重度痴呆患者15人。重度痴呆组的NPI总分显着高于轻度痴呆组(P=0.03),且更容易出现幻觉症状(P=0.02)。患者既往史中伴高血压史42人,脑血管病史30人,高脂血症史26人,糖尿病史25人,冠心病史17人。伴糖尿病的患者可能有较低的Hcy水平(P=0.02)和较低的激越攻击症状发生率(P=0.03)。患者的年龄、性别、烟酒史、病程长短与患者出现精神行为症状及Hcy水平无明显相关。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精神行为症状关系分析:本研究中精神行为症状条目共12项,分别为妄想、幻觉、激越攻击、抑郁低落、焦虑、欣快、淡漠、脱抑制、易激惹、刻板运动、夜间行为、进食障碍。每项12分,总分共144分。对Hcy水平与NPI总分进行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痴呆患者的Hcy水平越高,NPI得分越高,在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中,这种正向影响关系更紧密。在12项症状条目中,出现淡漠症状的痴呆患者有更高的Hcy水平,二者呈正相关(P=0.03)。3同型半胱氨酸与中医证素的关系分析:本研究纳入中医证素共11个,包括阳亢、毒盛、阴虚、脾虚、阳虚、髓减、血虚、肾虚、气虚、血瘀、痰浊。其中伴有阳亢证素的痴呆患者有更高的Hcy水平(P=0.01)。4精神行为症状与中医证素:通过分析中医证素与NPI总分分布,发现伴有阳亢证素的患者NPI评分更高(P<0.01),且会出现更多症状条目表现(P<0.01)。在具体症状条目中,伴脾虚证素者更可能伴有进食障碍症状(P=0.02);伴血虚证素者更可能伴有夜间行为症状(P=0.01);伴阴虚证素者更可能伴有妄想症状(P=0.01);伴阳亢证素者更可能伴有激越攻击症状(P=0.01)以及易激惹症状(P=0.01);伴毒盛证素者更可能伴有夜间行为症状(P=0.03)。结论:1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出现和加重可能与其Hcy水平相关。2伴有淡漠症状表现的痴呆患者可能有更高的Hcy水平,且其淡漠程度可能与Hcy水平呈正相关。3伴有阳亢证素表现的痴呆患者可能有更高的Hcy水平、更多的精神行为症状类型及更严重的精神行为症状表现。4痴呆患者的中医证素与精神行为症状间存在相关性:伴脾虚证素的患者更可能伴有进食障碍症状;伴血虚、毒盛证素的患者更可能出现夜间行为症状;伴阴虚证素的患者更可能伴有妄想症状;伴阳亢证素的患者更可能伴有激越攻击症状以及易激惹症状。

刘改枝,朱奕林,许杜娟,刘萌芽,蔡邦荣[2](2021)在《山药活性成分抗老年痴呆症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探讨》文中认为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山药活性成分抗老年痴呆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收集并筛选山药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标蛋白。利用Uniprot数据库获取山药活性成分对应的靶标基因,并与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所获得的老年痴呆症疾病基因做映射,获得山药调节老年痴呆症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山药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String平台构建作用靶点之间的互作关系,并导入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靶蛋白互作关系网络(PPI)。通过Metascape分析平台,对山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作用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山药中筛选出12个有效活性成分,包括薯蓣皂苷元、海风藤酮、豆甾醇、荜拔明宁碱等;74个作用靶点,与老年痴呆症有关的作用靶点48个,关键靶点6个,包括AKT1、VEGFA、PTGS2、NOS3、TP53、ESR1;涉及6条主要信号通路,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癌症途径、血清素能突触、长寿调节途径、雌激素信号途径、可卡因成瘾。这些作用通路可能是山药活性成分防治老年痴呆症的活性依据。结论初步探讨了山药活性成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作用机制,为山药抗老年痴呆症活性成分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思路并指明了方向,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

农青芳,陈国英,谢兴,柳书仪,李先锋,潘晓艳[3](2020)在《老年痴呆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综述虚拟现实技术、认知刺激疗法、多感官刺激疗法、音乐疗法、怀旧疗法、机器宠物疗法、创造性故事疗法、舞蹈治疗、园艺疗法、桌面游戏10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在老年痴呆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陈旭飞[4](2020)在《基于组合中药分子化学设计的川芎嗪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胆碱酯酶抑制和细胞保护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阿尔茨海默症(AD)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多发于老年前期和老年、以进行性记忆丧失和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伴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加深的认知及记忆能力下降、失语及行为改变等。AD病理学特征有老年斑、神经元损伤、神经元纤维缠结和和大脑皮层突触改变等。目前,AD的病因存在争议,普遍认为A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胆碱能损伤和能量代谢平衡紊乱等。治疗手段匮乏,临床一线用药较少。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具有多阶段多靶点的优势,上千年的时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本论文运用组合中药分子化学研究策略,以川芎嗪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30个川芎嗪酯和川芎嗪查尔酮衍生物。通过对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评价,以期获的显着抑制活性的化合物,采用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模型,考察活性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通过分子模拟对接,阐释活性化合物的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机制。全文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内容,作者的主要贡献如下:1.对老年痴呆的现状包括中西医的发病症候、发病机制、临床用药、现阶段进展中临床实验药物情况进行系统综述。阐释组合中药分子化学研究策略在药物分子设计的重要作用。2.基于组合中药分子化学研究策略,以传统治疗老年痴呆的活血行气中药川芎中的活性成分川芎嗪为出发点,在其结构中引入具有益智作用的红景天苷元设计合成出川芎嗪酯类化合物A1-A20;或引入具有明显的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查尔酮结构片段设计合成出了川芎嗪查尔酮类化合物A21-A30。所有化合物经核磁与质谱表征,其结构正确。3.运用改良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活性。其中,化合物A12、A24、A27和化合物A29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药加兰他敏,化合物A2、A26、A27和A28对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优于阳性药加兰他敏。运用谷氨酸诱导SH-SY5Y细胞神经损伤模型评价活性化合物A12和A27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化合物A12和A27在不同浓度下均能显着降低谷氨酸的细胞毒性,提高细胞的生存率,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化合物A12和A27对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使用Discovery Studio 2019软件进行化合物的分子模拟对接,结果显示其化合物与多个氨基残基具有氢键作用、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

王方[5](2019)在《安神补心丸对正常小鼠及APP/PS1转基因老年痴呆模型小鼠记忆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安神补心丸对有记忆获得、巩固和再现障碍的正常小鼠及APP/PS1转基因模型小鼠学习能力的影响,旨在证明药物具有改善记忆的作用。方法:1.正常小鼠记忆获得、巩固和再现障碍病理模型实验设计:选用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安神补心丸高(1.56 g/kg)、中(0.78 g/kg)、低(0.39 g/kg)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哈伯因组(石杉碱甲,0.05 mg/kg)。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其余各组分别用相应药物灌胃,每天1次,持续12天。第13天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注射造模药物,24小时后采用跳台法和Morris水迷宫法(仅用于东莨菪碱障碍模型)测试小鼠学习成绩。2.APP/PS1病理模型实验设计:64只小鼠随机均分为6组,即阴性对照组(C57,11只),模型组(APP/PS1,11只),安神补心丸高(APP/PS1,10只)、中(APP/PS1,11只)、低(APP/PS1,10只)剂量组和哈伯因组(石杉碱甲,11只),剂量同上。除阴性对照组及模型组每天蒸馏水灌胃一次,其他各组均用相应的药物灌胃,持续11周,以MT-200型的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成绩,然后酶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清中的SOD和MDA、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HE染色海马区病理组织、观察Aβ染色免疫组化CA1区脑组织老年斑沉积。实验结果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跳台实验中,与正常组相比,给予氢溴酸东莨菪碱、亚硝酸钠和乙醇后小鼠的跳台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0.01)。与各模型组相比,安神补心丸中、高剂量组的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Morris水迷宫定航实验,东莨菪碱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小鼠游泳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延长(p<0.05或p<0.01),说明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安神补心丸中、高剂量组小鼠的潜伏期和游泳路程均显着缩短(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东莨菪碱模型组小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时间缩短(p<0.05),第1次到达平台的时间延长(p<0.01),穿梭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安神补心丸中、高剂量组小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时间有明显延长的趋势(p<0.05),小鼠第1次到达平台的时间缩短(p<0.05),穿梭次数增加(p<0.05)。2.实验中,各组小鼠体重增加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水迷宫的定向航行实验中,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延长(p<0.05),表明模型组小鼠具有学习记忆障碍。与模型组相比,安神补心丸低、中、高剂量组和哈伯因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程有明显缩短的趋势,中、高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时间明显缩短(p<0.05),穿梭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安神补心丸中、高剂量组和哈伯因组小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穿梭次数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MDA水平显着增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显着增高(p<0.01),海马CA1区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带狭窄,间质疏松水肿明显,尼氏小体减少或消失,Aβ40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5),平均灰度值染色加深(p<0.05)。与模型组比较,安神补心丸中、高剂量组及哈伯因组MDA水平显着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增加(p<0.05);ACh E活性明显降低(p<0.05);HE染色镜下可见海马CA1区细胞排列较好,大部分细胞核仁明显,细胞膜清晰,染色质丰富,部分细胞固缩,染色加深,体积减小,部分间质疏松水肿;Aβ40阳性细胞计数,安神补心丸低、中剂量组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和哈伯因组小鼠降低最为显着(p<0.05),低、中剂量组小鼠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同模型组相比无差异(p>0.05),高剂量组和哈伯因组平均灰度明显增加、染色变浅(p<0.05)。结论:安神补心丸在临床剂量和高剂量下对氢溴酸东莨菪碱、亚硝酸钠和乙醇所致的正常小鼠记忆障碍模型有效,同时该药在中、高剂量下也能提高APP/PS1转基因老年痴呆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表明安神补心丸具有益智作用。

何佳[6](2019)在《小组工作介入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服务与评估 ——以武昌福利院老年人为例》文中认为我国是人口老龄化国家之一,随着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老龄人口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地增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中老年痴呆症就是常见的老年疾病之一。在药物治疗短期无法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形下,非药物治疗老年痴呆症成为了另外的途径。社会工作作为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之一,在国外老年痴呆症的预防与治疗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综合我国的老龄化现状,从预防方面入手能够缓解我国目前面临的困境。近两年有部分国内的学者开始尝试将社会工作的方法运用到老年痴呆症的预防领域,但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痴呆症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实务经验处于缺乏的阶段,社会工作的介入有较大的可发展空间。综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笔者尝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介入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服务。笔者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了解了福利院的多数高龄老人存在认知下降的问题并且存在较高的患病风险。因此,笔者通过招募和筛选组员选取了武昌区福利机构的8名具有较大患病几率但符合小组要求的高龄老人作为服务对象,运用小组工作的形式,从了解老年痴呆症的表现与症状、有效预防知识的学习、记忆力的训练、新技能新技巧的学习与获得、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来减小老年痴呆症发生的概率,从而达到预防的效果。运用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方法来评估成效:在过程评估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来调整活动的内容,通过组员的回馈来评估每节活动的效果;通过整体分析计算目标达成情况、量表的前后测平均值的变化、对小组成员进行访谈以及后期的跟进回访来进行结果评估。在服务后,组员对老年痴呆症的表现与症状已经掌握;小组活动中学习到的预防知识也得到了掌握和运用;小组目标的达成达到了预设值;量表的前后测数据也有了变化,大部分组员在后测中分数得到了提高。通过对本次服务的整个过程的观察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痴呆症的预防领域有助于加强老人对老年痴呆症基础知识的了解,科学地认识老年痴呆症,树立正确的认知;2.通过小组工作的方法介入预防老年痴呆症,可以增强老人的记忆力,提升老人的活动水平以及改善老人的认知情况;3.健脑操和手语操作为新型的活动方式对老人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值得继续挖掘使用并推广。

王瑾[7](2019)在《苯基吡拉西坦的合成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苯基吡拉西坦,通用名卡非多,是一种可以促进认知能力,增强记忆力的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研究认为该药可以增加脑细胞的能量供应,提高脑细胞活性,促进脑代谢和血液循环,并且可以选择性作用于脑内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通路,从而达到改善学习记忆功能。该药对于老年痴呆症有明显的恢复和改善作用,因此收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简单介绍了老年痴呆症以及治疗其药物的概况,综述了苯基吡拉西坦及重要中间体4-苯基-2-吡咯烷酮的合成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研究,设计了苯基吡拉西坦的合成工艺路线。在合成中间体4-苯基-2-吡咯烷酮时,研究运用了两条合成路线,路线一是以苯乙腈为原料,以无水碳酸钾为催化剂,与氯乙酸乙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3-氰基-3-苯基丙酸乙酯,收率为90.60%。然后以镍为催化剂,3-氰基-3-苯基丙酸乙酯加氢还原氰基后合环生成中间体4-苯基-2-吡咯烷酮,收率为89%。此路线避免了使用氢化钠一类强碱,避免氢气的产生,催化加氢还原的产物在高压釜中合环,将三步反应缩短为两步操作。路线二是以4-氨基-3-苯基丁酸盐酸盐为原料,以甲醇为溶剂,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和甲醇反应生成4-氨基-3-苯基丁酸甲酯,加入三乙胺中和盐酸和催化剂,然后加热发生胺酯交换,合环生成中间体4-苯基-2-吡咯烷酮,收率为94.08%,反应简单而且收率较高。随后4-苯基-2-吡咯烷酮在氢化钠作用下与溴乙酸乙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4-苯基-2-吡咯烷酮-1-乙酸乙酯,收率为90.02%。最后4-苯基-2-吡咯烷酮-1-乙酸乙酯和氨水发生胺酯交换生成苯基吡拉西坦,收率为93.34%。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以上反应的关键影响因素,得到了较优的工艺条件,两条路线的总收率分别为67.74%和70.58%。产物和中间体经过IR、1H NMR进行结构表征与分析。

苏志生(Soh Chee Seng)[8](2019)在《针灸治疗痴呆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及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痴呆的发病情况逐年增加,以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减退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目前对于痴呆病的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改善认知的药物以及一些非药物疗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不一。针灸作为传统的中医学疗法,从临床中观察在治疗痴呆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然而目前尚缺乏对针灸治疗痴呆病进行系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探究目前的研究现状,选穴规律以及择经规律,并且缺乏对某种证型的痴呆进行辨证针灸治疗,故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探究目前针灸治疗痴呆的研究现状,选穴择经规律,以为后续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运用针刺疗法,参考文献计量学分析的选穴规律,针对瘀血内阻老年痴呆进行针刺针刺治疗,观察其对认知功能以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文献计量学部分: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通过 Medline(ovi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七大中英文数据库对针灸治疗痴呆病进行相关的文献检索,进行阅读筛查符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将符合的文献进行文献特征分析(年份发表,录用期刊,期刊类型,第一作者单位,基金资助类型),临床试验研究特征分析(针刺方法,穴位选择,择经规律以及检测指标),最后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文献特征以及选穴规律和择经规律。临床研究部分: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信封法),将六十例瘀血内阻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针刺治疗组以智三针为主穴,参考文献计量学选穴依据以及辨证取穴,一日一次针刺治疗,连续治疗4周,药物对照组组则服用乙酰胆碱脂酶抑制剂安理申5mg,每日一次,连续4周,两组观察治疗前后简易精神量表(MMSE),ADAS-cog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文献计量学部分:1.文献特征:从年度发文曲线图分析可发现针刺治疗痴呆的研究的大致趋势是逐年增加,从1997至2019年这二十年期间出现了两个研究高峰期,第一个时间段出现在2006-2011年这五年期间(高峰点为2007),第二个高峰时间段在2013年至2017年(高峰点为2014 年);从课题基金的分布情况看,近年来国家对于针刺的临床研究也有较多的基金资助,从资助的类型看,省市级的课题占据主要部分,其次为国家级课题,确保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从纳入分析的临床试验研究来看,被收录的期刊类型大部分为国内期刊,SCI类型的国际期刊收录的较少;从第一作者单位的信息分布,可看出目前对于针刺治疗痴呆的临床试验研究主要分布在中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其中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在这方面的研究为多;2临床试验研究特征分析从纳入的研究对象类型看,主要是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其他类型的痴呆例如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等针灸在这方面的研究极少涉及。从选穴规律可发现,针刺治疗痴呆的研究主要选用的高频穴位为百会穴,其次运用频率较高的依次还有四神聪穴,神庭穴,风池穴,足三里穴,内关穴,水沟穴,三阴交穴,太溪穴和丰隆穴;从研究者选用的经络频次分布可发现,督脉的选用是目前针刺治疗痴呆病的高频选用经脉,其次为奇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少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阴肺经。针刺治疗瘀血内阻型老年痴呆的临床研究部分:1.两组痴呆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之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的整体认知mmse评分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同时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差异(P<0.05);3.治疗前两组的ADAS-cog评分两组比较未见明显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叫治疗前评分较低,针刺组较药物对照组ADAS-cog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中医证候学评分,治疗前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针刺治疗组在降低中医症状评分方面叫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组在治疗痴呆的总体有效率为66.7%,药物组为60%,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上述研究归纳了针刺在治疗痴呆病的临床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探究针刺治疗痴呆病的选穴规律和择经规律,对临床上指导针灸治疗痴呆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后续研究针灸治疗痴呆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选穴参考。另一方面,通过临床试验的研究,进一步证明针刺疗法能有效改善瘀血内阻型老年痴呆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减缓认知障碍,改善中医证候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上治疗瘀血内阻型痴呆提供临床证据。

谭翔宇[9](2019)在《预防老年痴呆症的社区小组工作研究 ——以太原市X社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医院、福利院及各个养老机构都开展了不同层次的老年痴呆症预防工作,但社区层面与老年痴呆症预防工作相关的实践和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篇论文是从小组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探索在社区层面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方法与途径。工作者主要选取年龄在55周岁至65周岁区间内、经测量未出现老年痴呆病症但患有慢性疾病的社区居民作为服务对象,以活动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开展小组活动,丰富组员在老年痴呆症预防领域的理论知识,锻炼组员的预防技巧,从而有效提升组员对老年痴呆症的预防能力。在实践与观察中可得知,小组是一个动态的、有生命的集合体,小组与外部环境之间、组员之间、组员与工作人员之间、组员与小组之间都会产生交互影响作用,包括人际影响、行为影响、情感影响及认知影响,因此,小组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组员之间搭建起互助支持网络,完善组员的社会支持体系。除此之外,小组成员通过与组外环境的互动,也可以将自己掌握的与老年痴呆症预防相关的知识与技巧向外传播,扩大小组影响范围。本论文运用了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和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观察小组前期、中期、后期的情况并进行记录,最后对组内服务对象的状态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来证明社会工作服务以项目的形式展开在社区老年痴呆症预防中确实具有积极作用,以期为社会工作更好地介入社区层面的老年痴呆症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庄舒婷[10](2019)在《老年痴呆并发症的家庭照护策略研究 ——以XM市D社区痴呆症家庭照顾项目为例》文中指出随着老龄化进程快速发展,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逐年增加,而随着老年痴呆症病程的发展,并发症也会相伴而来。老年痴呆并发症的出现加重了家庭照护负担。因此,如何有效应对老年痴呆并发症,忆成为缓解老年痴呆症患者家庭照护负担关键。然而,目前从家庭照护的角度去探讨老年痴呆并发症的应对策略的研究还较少,特别是站在家庭照顾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照护策略的研究更是无人问津。针对于此,本研究拟从家庭照顾者的角度出发考察他们应对老年痴呆并发症的照护策略,以期为家庭照顾者找到有效应对策略,缓解家庭照顾者的照护压力,为社会工作者开展老年痴呆患者的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指引。本研究以优势视角为研究的理论框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参与式观察法、深度访谈法等收集资料,针对X市D社区痴呆症家庭照顾项目开展研究,探索老年痴呆并发症的家庭照护策略。本研究发现:1.并发症的出现加重老年痴呆照顾者的家庭照护压力,照顾者的家庭照护的负担主要体现在心理负担、经济负担、照护负担、身体负担;2.面对并发症的家庭照护负担,老年痴呆家庭照顾者主要采取了以下5种应对策略:①“避开问题源”,注意风险预防;②“遇到再处理”,试错再调整;③“尽人事听天命”,放平心态;④“边做边学”,提高照护技能;⑤“懂得放松”,适当喘息;3.老年痴呆并发症的家庭照护策略的特征是:①以老年痴呆症患者为照护中心;②应对并发症滞后;③应对并发症的逐渐适应。4.老年痴呆并发症的照顾者遵循的照护原则是:①并发症更多的是应对而无法干预;②并发症能够激活家庭照护负担的应对机制。此外,本研究还讨论了以家庭照护负担为本的应对策略,从中发现社会工作者的协同作用,并对社会工作者改善老年痴呆并发症家庭照护服务提出几点建议:①调节护理人员的情绪减轻照护压力;②注意社会工作者的无形施压;③增强照顾者的自我照护能力;④拓宽家庭照护服务的延伸性。老年痴呆并发症的家庭照顾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院舍服务上,考察的重点在医学领域,而本研究为社会工作领域的老年痴呆并发症的家庭照顾策略研究提供了补充。由于研究者个人的能力、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上这方面的相关研究缺乏,特别是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存在一定条件的限制,使得本研究的个案数偏少,结论探讨也不够深入。

二、老年痴呆症药物治疗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痴呆症药物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1.1 西医对BPSD的定义
        1.2 中医对BPSD的定义
        1.3 BPSD的流行病学
    2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表现
        2.1 BPSD的症状分类
        2.2 不同痴呆类型的精神行为症状分布
    3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发病机制
        3.1 BPSD的西医学发病机制
        3.2 BPSD的中医病因病机
    4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西医治疗
        4.1 BPSD的治疗原则
        4.2 BPSD的非药物治疗
        4.3 BPSD的药物治疗
    5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中医治疗
        5.1 BPSD的中医非药物治疗
        5.2 BPSD的中药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相关研究概况
    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1 Hcy的存在形式
        1.2 Hcy的代谢途径
        1.3 影响Hcy水平的因素
        1.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界定
        1.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
    2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痴呆症的研究现况
        2.1 Hcy水平与痴呆症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2.2 Hcy与痴呆发生和发展的机制探讨
        2.3 B族维生素的补充与痴呆的关系
    3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精神障碍的研究现况
        3.1 Hcy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
        3.2 Hcy水平与抑郁障碍的相关研究
        3.3 Hcy与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研究
        3.4 Hcy与其他精神疾病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患者痴呆类型及性别、年龄构成情况
        1.2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烟酒史分布情况
        1.3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痴呆程度分布情况
        1.4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痴呆病程分布情况
        1.5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既往病史分布情况
        2 Hcy水平相关分析
        2.1 Hcy水平分布情况
        2.2 不同年龄、性别与Hcy水平分布情况
        2.3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Hcy水平分布情况
        2.4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Hcy水平与烟酒史分布情况
        2.5 既往史患病情况与Hcy水平分布情况
        2.6 不同痴呆程度患者Hcy水平分布情况
        3 NPI量表相关分布情况
        3.1 NPI总分相关分布情况
        3.2 NPI各条目相关分布情况
        4 Hcy、NPI及中医证素相关分析
        4.1 Hcy水平与NPI总分相关关系分析
        4.2 Hcy水平与NPI各条目相关分析
        4.3 中医证素分布与Hcy水平相关分析
        4.4 中医证素与NPI总分分布情况
        4.5 中医证素与NPI条目数分布情况
        4.6 中医证素与NPI条目分布情况
    讨论
        1 患者资料分析
        2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精神行为症状相关性分析
        3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医证素相关性分析
        4 精神行为症状与中医证素相关性分析
结语
    1 主要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山药活性成分抗老年痴呆症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及软件
    1.2 山药活性成分及药物靶点的筛选
    1.3老年痴呆症疾病靶点的获取
    1.4 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图
    1.5 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的构建与分析
    1.6 GO功能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1.7 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图
2 结果
    2.1 山药活性成分及药物靶点的筛选结果
    2.2 老年痴呆症疾病靶点的获取结果
    2.3“药物-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图的构建
    2.4 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及分析
    2.5 GO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
    2.6“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3 讨论

(3)老年痴呆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非药物治疗概述
2 非药物治疗方法
    2.1 虚拟现实技术
    2.2 认知刺激疗法(cognitive stimulation therapy,CST)
    2.3 多感官刺激疗法(multisensory stimulaion,MSS)
    2.4 音乐疗法
    2.5 怀旧疗法
    2.6 机器宠物疗法
    2.7 创造性故事疗法
    2.8 舞蹈治疗
    2.9 园艺疗法
    2.1 0 桌面游戏
3 小结

(4)基于组合中药分子化学设计的川芎嗪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胆碱酯酶抑制和细胞保护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老年痴呆的症候和病因
        1.1.1 老年痴呆的中医症候及病因
        1.1.2 老年痴呆的西医症状和病因
    1.2 老年痴呆症治疗方法
        1.2.1 药物治疗
        1.2.1.1 传统中药
        1.2.1.2 现代化药
        1.2.1.3 中西药联合治疗
        1.2.2 其他治疗方法
        1.2.2.1 针灸疗法
        1.2.2.2 环境干预
    1.3 老年痴呆药物研发现状和发展
    1.4 组合中药分子化学研究策略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川芎嗪衍生物的设计和合成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2.3 合成步骤
    2.4 合成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SH-SY5Y神经细胞保护活性研究
    3.1 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检测
        3.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3.1.1.1 实验仪器
        3.1.1.2 实验试剂
        3.1.2 实验试剂的配制
        3.1.3 胆碱酯酶体外抑制活性检测
        3.1.3.1 实验原理
        3.1.3.2 实验步骤
        3.1.4 数据处理
        3.1.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 对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3.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3.2.1.1 实验细胞株
        3.2.1.2 实验仪器
        3.2.1.3 实验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2.2.1 细胞培养
        3.2.2.2 损伤模型的建立
        3.2.2.3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3.2.3 数据处理
        3.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 化合物A12和A27分子对接实验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安神补心丸对正常小鼠及APP/PS1转基因老年痴呆模型小鼠记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安神补心丸对有记忆障碍的正常小鼠学习能力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安神补心丸对有记忆获得障碍的小鼠学习能力的影响
        2 安神补心丸对有记忆巩固障碍的小鼠学习能力的影响
        3 安神补心丸对有记忆再现障碍的小鼠学习能力的影响
    讨论
第二部分 安神补心丸对APP/PS1 模型小鼠学习能力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安神补心丸对APP/PS1 小鼠体重及行为学的影响
        2 安神补心丸对APP/PS1 小鼠血清中SOD、MDA含量的影响
        3 安神补心丸对APP/PS1 小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4 安神补心丸对APP/PS1 小鼠海马区病理学组织及Aβ40 表达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6)小组工作介入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服务与评估 ——以武昌福利院老年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及相关实务回顾
    1.3 核心概念界定
    1.4 理论基础
    1.5 资料收集方法
2 服务设计
    2.1 服务对象
    2.2 服务思路
    2.3 小组目标
    2.4 小组特征
3 小组介入过程
    3.1 第一节小组活动:我了解它——痴呆症
    3.2 第二节小组活动:正确生活,健康你我
    3.3 第三节小组活动:爱“记”才会赢
    3.4 第四节小组活动:跃动指尖
    3.5 第五节小组活动:黏土也疯狂
    3.6 第六节小组活动:折纸小能手
    3.7 第七节小组活动:“美丽”的离别
4 小组工作介入结果分析
    4.1 过程评估
    4.2 结果评估
5 结论与反思
    5.1 结论
    5.2 反思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满意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MOcA量表

(7)苯基吡拉西坦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老年痴呆症的概述
    1.2 抗老年痴呆症药物的概述
        1.2.1 目前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种类
        1.2.2 抗老年痴呆药物的市场前景
    1.3 吡拉西坦概述
        1.3.1 吡拉西坦的研究历程
        1.3.2 吡拉西坦类促智药的结构修饰
    1.4 苯基吡拉西坦简介
        1.4.1 理化性质
        1.4.2 作用机理
    1.5 苯基吡拉西坦及其中间体的合成方法综述
        1.5.1 中间体4-苯基-2-吡咯烷酮的合成方法
        1.5.2 苯基吡拉西坦的合成方法
        1.5.3 本文采用的合成路线
第二章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 化学原料及试剂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分析方法简介
        2.3.1 定性分析方法
        2.3.1.1 红外光谱分析法
        2.3.1.2 熔点测定法
        2.3.1.3 核磁共振波谱法
        2.3.1.4 薄层吸附层析法
        2.3.2 定量分析方法
        2.3.2.1 气相色谱法
        2.3.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本实验采用的合成路线
    3.2 3-氰基-3-苯基丙酸乙酯(化合物1)的反应研究
        3.2.1 反应方程式
        3.2.2 反应机理
        3.2.3 反应步骤
        3.2.4 工艺框图
        3.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 4-苯基-2-吡咯烷酮(化合物2)的合成路线1
        3.3.1 反应方程式
        3.3.2 反应机理
        3.3.3 反应步骤
        3.3.4 工艺框图
        3.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4-苯基-2-吡咯烷酮(化合物2)的合成路线2
        3.4.1 反应方程式
        3.4.2 反应机理
        3.4.3 反应步骤
        3.4.4 工艺框图
        3.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 4-苯基-2-吡咯烷酮-1-乙酸乙酯(化合物3)的合成
        3.5.1 反应方程式
        3.5.2 反应机理
        3.5.3 反应步骤
        3.5.4 工艺框图
        3.5.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6 苯基吡拉西坦的合成
        3.6.1 反应方程式
        3.6.2 反应机理
        3.6.3 反应步骤
        3.6.4 工艺框图
        3.6.5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结构表征与分析
    4.1 3-氰基-3-苯基丙酸乙酯的表征与分析
        4.1.1 红外表征与分析
        4.1.2 核磁表征与分析
    4.2 4-苯基-2-吡咯烷酮的表征与分析
        4.2.1 熔点的测定
        4.2.2 红外表征与分析
        4.2.3 核磁表征与分析
    4.3 4-苯基-2-吡咯烷酮-1-乙酸乙酯的表征与分析
        4.3.1 红外表征与分析
        4.3.2 核磁表征与分析
    4.4 苯基吡拉西坦的表征与分析
        4.4.1 红外表征与分析
        4.4.2 核磁表征与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针灸治疗痴呆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中医对痴呆的认识
        1.1 中医的命名
        1.2 中医的病因病机
        1.2.1 髓海空虚
        1.2.2 气血不足
        1.2.3 肾精亏损
        1.2.4 痰瘀闭阻
        1.3 中医的辨证分型
        1.3.1 髓海不足
        1.3.2 脾肾两虚
        1.3.3 痰浊蒙窍
        1.3.4 瘀血内阻
        1.4 中医药对痴呆的治疗概况
        1.4.1 中药内服法
        1.4.2 针灸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痴呆的认识
        2.1 痴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2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2.2.1 痴呆的临床表现
        2.2.2 痴呆的诊断标准
        2.3 现代医学对痴呆的治疗
        2.3.1 非药物治疗
        2.3.2 药物治疗
第二部分 针刺治疗痴呆的文献计量学以及选穴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数据提取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文献特征
        2.3 临床试验研究特征
    3 讨论
        3.1 文献特征分析
        3.2 临床试验研究特征分析
第三部分 “智三针”治疗瘀血内阻型老年痴呆的临床观察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脱落、中止标准
        1.1.6 安全性评价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研究设计
        1.2.2 治疗方法
        1.2.3 不良反应观察
        1.2.4 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及解决方案
        1.2.5 观察方法
        1.2.6 统计方法
    1.3 研究结果
        1.3.1 般资料分析
        1.3.2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
        1.3.3 临床疗效比较
    1.4.不良事件观察
    1.5 讨论
        1.5.1 治疗老年痴呆的方案探讨
        1.5.2 以智三针为主的针刺治疗痴呆选穴依据
        1.5.3 研究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结语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详细摘要

(9)预防老年痴呆症的社区小组工作研究 ——以太原市X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第一章 X社区老年痴呆症认知现状及预估
    第一节 X社区情况简介
        一、X社区基本情况
        二、X社区老年痴呆症患病情况
    第二节 X社区居民对老年痴呆症的认知情况
        一、访谈结果分析
        二、问卷结果分析
    第三节 对X社区开展老年痴呆症预防工作的预估
        一、必要性
        二、困难或影响因素
第二章 X社区老年痴呆症预防小组设计
    第一节 小组背景与理念
        一、小组背景
        二、小组理念
    第二节 小组理论基础
        一、活动理论
        二、社会支持理论
    第三节 小组活动目的及目标
        一、小组活动目的
        二、小组活动目标
    第四节 小组招募方式
    第五节 小组特征
        一、小组性质
        二、小组活动地点及时间
        三、小组活动计划总表
        四、风险预测及应对方案
第三章 X社区老年痴呆症预防的项目实施
    第一节 小组活动过程
        一、“初见面,我们讲故事”
        二、“学理论,我们涨知识”
        三、“玩游戏,我们练本事”
        四、“做分享,我们试一试”
        五、“笑离别,我们话心事”
    第二节 小组评估
        一、小组成效评估
        二、小组过程评估
    第三节 结案及跟进服务
        一、结案
        二、跟进服务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相关建议
        一、定期进行民意调查
        二、选择专业机构合作
        三、普及老年健康知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老年痴呆症”知多少?

(10)老年痴呆并发症的家庭照护策略研究 ——以XM市D社区痴呆症家庭照顾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重要概念介绍
        一、老年痴呆症
        二、并发症
        三、家庭照护
    第二节 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研究
        一、国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二、国内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第三节 老年痴呆症服务的相关研究
        一、有关老年痴呆症患者服务的相关研究
        二、有关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庭照顾者服务的相关研究
        三、有关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照护策略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有关老年痴呆症患者并发症家庭照护的相关研究
        一、有关老年痴呆患者并发症的研究
        二、有关家庭照顾者的负担的研究
    第五节 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痴呆症服务的相关研究
        一、有关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痴呆症服务内容的研究
        二、优势视角理论在老年痴呆症服务中运用的相关研究
    第六节 文献回顾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框架
        一、优势视角的历史演变
        二、优势视角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则
        三、优势视角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个案研究法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资料收集和处理
第四章 研究发现: 老年痴呆并发症家庭照护负担的应对策略
    第一节 并发症加重照顾者的家庭照护的负担
        一、心理负担
        二、经济负担
        三、照护负担
        四、身体负担
    第二节 老年痴呆并发症家庭照顾者的照护策略
        一、“避开问题源”,注意风险预防
        二、“遇到再处理”,试错再调整
        三、“尽人事听天命”,放平心态
        四、“边做边学”,提高照护技能
        五、“懂得放松”,适当喘息
    第三节 老年痴呆并发症家庭照护策略的特征
        一、以老年痴呆患者为照护中心
        二、应对并发症滞后
        三、应对并发症的逐渐适应
第五章 研究讨论: 以家庭照护负担为本的照护策略
    第一节 老年痴呆并发症家庭照护应对原则
        一、并发症只能应对无法干预
        二、并发症激活家庭照顾负担的应对机制
    第二节 改善老年痴呆并发症家庭照护策略的建议
        一、以家庭照护负担为本的照护策略
        二、社会工作者的位置和作用
第六章 总结和局限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总结
        二、服务建议
    第二节 研究局限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老年痴呆症药物治疗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D]. 李文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山药活性成分抗老年痴呆症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探讨[J]. 刘改枝,朱奕林,许杜娟,刘萌芽,蔡邦荣.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21(03)
  • [3]老年痴呆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农青芳,陈国英,谢兴,柳书仪,李先锋,潘晓艳. 护理研究, 2020(20)
  • [4]基于组合中药分子化学设计的川芎嗪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胆碱酯酶抑制和细胞保护活性研究[D]. 陈旭飞. 西北大学, 2020(02)
  • [5]安神补心丸对正常小鼠及APP/PS1转基因老年痴呆模型小鼠记忆的影响[D]. 王方. 青岛大学, 2019(02)
  • [6]小组工作介入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服务与评估 ——以武昌福利院老年人为例[D]. 何佳.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7]苯基吡拉西坦的合成工艺研究[D]. 王瑾.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8]针灸治疗痴呆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及临床研究[D]. 苏志生(Soh Chee Se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预防老年痴呆症的社区小组工作研究 ——以太原市X社区为例[D]. 谭翔宇. 太原科技大学, 2019(04)
  • [10]老年痴呆并发症的家庭照护策略研究 ——以XM市D社区痴呆症家庭照顾项目为例[D]. 庄舒婷. 厦门大学, 2019(12)

标签:;  ;  ;  ;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