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山水电站区域构造稳定性及水库诱发地震分析

大朝山水电站区域构造稳定性及水库诱发地震分析

一、大朝山水电站区域构造稳定及水库诱发地震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余松,吴建超,蔡永建[1](2019)在《统计预测模型在汉江孤山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研究汉江孤山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收集了国内外309座已建大型水库资料,应用统计预测模型对孤山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进行了预测分析。针对水库具体地质条件,选用库水深度、区域构造应力状态、断层活动性等8个诱震因子,将诱震因子划分为5种不同状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库诱发地震统计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孤山水电站第一库段(孤山水电站坝址—胡家村)发生微震(震级<3.0)概率为0.017,不发震概率为0.983;第二库段(胡家村—白河电站)发生4.5—6.0级、3.0—4.5级地震概率较小,发生微震概率为0.234,不发震概率为0.741。结合类比法、灰色聚类分析法以及其他预测方法综合评价,认为孤山水电站存在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最大震级在3.0左右,震中烈度为Ⅴ度。建议水库建成后加强地震监测和抗震措施的落实工作,把可能的地震损失降到最低,充分发挥水库的最大综合效益。

李黎[2](2018)在《大朝山水电站大坝强震监测系统改造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强震监测是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强震监测成果对大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分析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大朝山大坝的特点对大坝强震监测系统改造设计开展研究,对改造背景、设计原则、测点布设、主设备选型、现场安装要求等进行全面的阐述,同时也对如何做好强震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做了思考,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

阮祥,韩进,谢蓉华,龙锋[3](2017)在《大岗山水库天然地震活动本底特征》文中认为大岗山水库位于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上,北西向的鲜水河活动断裂带南段的磨西断裂以及近南北向的大渡河断裂穿过库区,天然地震活动背景强烈。本文主要利用历史和现今中强震目录、大岗山水库地震台网观测数据,通过对库区附近地震活动性的分析,讨论蓄水前库坝区及其周围天然地震活动背景,为蓄水后的地震活动跟踪研判提供依据。区域历史强震活动显示,历史上大区域内7级以上大震频发,其中1786年磨西7级地震震中距坝仅54km,且破裂延伸至水库蓄水区,震中烈度超过X度;现今地震能量释放则主要集中在水库东北方的龙门山断裂带,水库蓄水影响区内则主要以5级以下中小地震为主。水库地震监测区内,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库区西侧的两个小区域,一个位于泸定与康定交界附近,另一个则在水库水域西侧的磨西地区,呈NW—SE条带展布;地震活动性参数a、b值以及最大期望震级Mmax都反映库区以西和西北边地震危险性较高。水库地震监测区与水库蓄水影响区地震活动水平在时间趋势变化上有较好一致性,表明水库蓄水前已有显着的中小地震活动,可能影响到未来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判定。

李宝全,陈靖辉[4](2016)在《糯扎渡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初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糯扎渡水电站水库区天然地震活动特征入手,收集了蓄水前后多年的地震监测资料,分析在不同的蓄水时段、不同库段的地震活动,并且同有关的科研成果进行比对,形成了初步的认识,为工程枢纽和库区防灾提供建议。

潘颖,张晓东,付虹[5](2015)在《糯扎渡水库地区地震活动和震源参数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利用糯扎渡水库台网和景洪水库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反演震源谱,计算了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糯扎渡水库附近143个1.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参数。分析研究发现:1糯扎渡水库蓄水后,库区内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尤其是在水位上升34个月后;2水库开始蓄水后,库区内地震震源深度变浅,一段时间以后则与库区外的差别减小;3地震拐角频率随地震矩增大而减小,且蓄水以后,库区内地震拐角频率的对数与地震矩的对数线性关系更明显;4应力降、视应力与地震矩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相同地震矩时库区内的应力降与视应力低于蓄水前和库区外的地震应力降与视应力值;5蓄水对库区内地震的影响可延伸至库底10km深度处,且在36km深度内影响最大、库区内外地震频度与视应力均值差异最显着。

邓忠文,李思嘉[6](2015)在《大岗山水电站关键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岗山水电站地震地质环境复杂,大坝抗震设防烈度高。坝址区以花岗岩为主,穿插辉绿岩岩脉,辉绿岩岩脉及其破碎带发育,岩体风化强烈。在地质调查、勘探、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域构造稳定性、坝基岩体质量分类、岩体稳定性、混凝土人工骨料勘察等关键工程地质问题的深入研究,查明了大岗山水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关键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准确评价。

潘颖[7](2015)在《糯扎渡水库地区地震活动和震源参数特征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随着世界各地大型水库的修建,水库蓄水对地震活动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一些大地震的发生是否与附近的水库有关成为讨论热点。2011年11月开始蓄水的糯扎渡水库是我国为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减轻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压力兴建的重要工程之一,但是其所在的云南省也是我国地震高发的地区。研究糯扎渡水库地区的地震活动和震源参数特征不但具有科学研究意义,也能在实际工作中为当地经济建设和防震减灾工作参考。本文以糯扎渡水库附近东经98.5°102.0°、北纬21.0°24.5°作为研究区域,使用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之间糯扎渡水库、小湾水库、景洪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记录的地震事件波形作为研究数据,研究糯扎渡水库附近的地震活动特征和震源参数特征。首先运用双差定位法获得15110个ML0级以上地震的精定位结果,然后计算出114个地震的震源参数,包括地震矩、拐角频率、应力降和视应力。具体计算过程为:(1)考虑地震波在传播和记录过程中受到的几何扩散、非弹性衰减、场地效应和仪器响应的影响,对地震的观测谱进行校正得到震源谱;(2)根据Brune圆盘模型的震源谱表达式,运用遗传算法反演零频极限和拐角频率;(3)对速度谱进行积分,计算地震波辐射能量,并对高频部分进行衰减校正;(4)根据公式代入已求得的量,计算出地震矩、应力降和视应力。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计算时要求地震震级ML≥1.0,地震事件记录的信噪比要大于2,且一个地震至少有三个台站的记录。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分析了蓄水前后水库库区内(距离库边10km范围内)与库区外的地震频度、震级和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以及拐角频率、应力降、视应力与地震矩、震级之间的关系和视应力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糯扎渡水库蓄水后,库区内地震活动大幅度增多,最大震级由蓄水前的ML2.2级上升至ML4.5级,ML1.0级以上地震明显增多。水位变化与地震活动增加存在13个月的时间延迟。2.蓄水之前,库区内的地震活动很少;蓄水后,库区内地震多呈丛集分布于断裂带附近。蓄水后库区内地震震源深度变浅,04km深度内地震活动显着增多。3.糯扎渡水库蓄水对周围地震活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水平方向距离库边10km、深度10km以内的区域内,其他区域影响较小。4.不同库段的地震活动特征存在差异,总体上与水位变化有关,具体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岩石渗水性有关,不能一概而论。5.对于震源参数间的关系,无论蓄水前后、库区内外,总体上拐角频率随地震矩、震级的增大而减小,应力降、视应力随地震矩、震级的增大而增大。蓄水后库区内的震源参数关系有别于蓄水前和库区外:相同地震矩或震级,库区内10km深度内地震的拐角频率、应力降和视应力偏低,且与震级的线性关系更显着;应力降与视应力的比值也略偏低。6.蓄水后库区内视应力在深度上的分布有以下趋势:(1)同一时间段内,浅部的视应力小于深部;(2)同一深度上,蓄水时间越长视应力降低;(3)库区内与库区外的视应力差距在4km深度内最大,且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到10km深度以外这种差距消失。与之相比,库区外的地震活动和震源参数特征与蓄水前相差不大,受到水库蓄水的影响很小。

曹颖,叶建庆,李丹宁,付虹,李涛,周青云[8](2015)在《云南省糯扎渡水库蓄水前后地震活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糯扎渡水库地震台网记录的6 300个地震,对水库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库区蓄水后,地震频度与水位同步增长,地震活动显着增强,表明库区有水库诱发地震发生。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图像显示,澜沧江上景谷、双江交界处的小震活动增加最为显着,采用Hypodd双差相对定位方法对该震群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后地震在空间上更为丛集,地震震源深度从020 km都有分布。该震群发生在窝拖寨断裂上,该断裂历史上曾发生过5.3级地震,因此分析认为,该震群的发生时间虽与水位相关,但可能是触发了构造地震,所以震源深度显现的是构造活动的特征。

王自高[9](2015)在《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研究》文中认为第四纪大型松散堆积体是一种成因多样、组分复杂、结构无序、土石混杂堆积的特殊地质体,与岩(土)体相比,构成堆积体的物质成分变异性很大,且空间结构较为复杂,其衍生地质灾害具有多发性、复发性和随机性特点,受到了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新的重要研究对象。西南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山区河谷地带地质灾害发育,大型堆积体分布广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包括水利水电资源开发、矿山开采、交通建设等)越来越强烈,其强度已超过国内、外其他地区,与堆积体相关的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是工程开发建设中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对西南地区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特性、稳定性及其成灾特点与防治措施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具有探索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研究、探索西南山区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特征、地质灾害问题及其预防治理措施,作者先后参与了20几个涉及大型堆积体问题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及堆积体稳定性专题研究工作,参与了野外地质调查、现场试验、成果审核、处理方案评审及堆积体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同时,结合研究课题,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大型堆积体分类研究。结合西南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特征对堆积体进行系统分类。(2)大型堆积体成因机制分析。结合西南地区河谷堆积体发育分布特征,对堆积体的成因机制及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3)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综合勘察技术研究。结合大量工程实践,对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实验手段与方法、以及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与分析。(4)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特性研究。包括堆积体界面形态、物质构成、结构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及强度特征等。(5)大型堆积体变形破坏特征研究。包括堆积体变形破坏特征、失稳模式及堆积体变形的时空效应等。(6)大型堆积体稳定性分析研究。包括堆积体稳定性特征、堆积体工程边坡稳定、库岸再造稳定、地基稳定分析评价及堆积体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探讨等。研究紧密结合西南地质环境特征及深切河谷地区水电工程建设实际,以堆积体工程地质分类为基础,以工程地质勘察及试验研究为手段,以大型工程地质特性研究为核心,以大型堆积体稳定问题分析为主线,依托已建、在建或正在进行前期勘测设计的大型水电工程,对20几个典型的大型堆积体工程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来研究大型堆积体在工程建设活动(如工程开挖、地基处理、水库蓄水等)条件下的变形稳定性、地质灾害成灾特点及及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对30余项西南河谷地带大型堆积体专题研究资料、150余项技术文献资料和相关规程规范及学术交流资料的广泛收集、整理和分析,在堆积体工程地质分类、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分析、勘察技术方法、工程地质特性、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分析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近年来西南地区水电工程(包括边坡工程、地基工程及水库工程)典型堆积体地质灾害成灾特点、处理措施及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总结,提出了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措施建议。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和总结,取得了具有一定理论创新,并能指导大型堆积体工程勘察与试验、变形稳定性分析及进行有效工程处理的经验方法和成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根据西南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堆积体地质特征,按堆积体要素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粒度组成、结构特征及空间形态特征等进行的工程地质分类,并从工程实际需要出发,按照“简明实用、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首次提出了河谷型大型堆积体三级分类及基于稳定性评价为基础的工程地质综合分类方案。(2)结合对西南地区河谷堆积体空间发育分布规律及动力地质作用的分析与总结,首次提出了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灾变成因、多期成因及混合成因机理与时空演化特征。(3)基于对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勘察与试验的实例总结与分析,提出了水电工程不同设计阶段及不同成因大型堆积体勘察技术要求,以及“3S”等新技术为指导,地质测绘为基础,工程物探为辅助,工程勘探为重点,试验研究为支撑、各种手段相互验证”的综合勘察技术方法。(4)对不同成因大型堆积体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及渗透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堆积体物质成分多样性、结构特征不均一性、力学性质差异性及材料介质非连续性等土石混合堆积物特点,提出了堆积体物理力参数选取的综合比较分析方法及典型堆积体抗剪参数参考值,并分析和探讨了堆积体强度特征。(5)在总结不同成因的大型堆积体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开挖牵引型、加载推移型、库水作用型、暴雨渗透型、地震促发型、洪水冲刷型及综合诱导型”等七种大型堆积体诱发变形失稳的基本模式,并结合典型工程实例,提出了堆积体变形空间效应与时间效应。(6)对堆积体稳定性影响因数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堆积体具有天然稳定性、潜在不稳定性、动态稳定性及空间稳定性特征;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堆积体工程边坡、库岸再造及地基稳定的安全控制标准及分析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成灾特点,探讨了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措施。本文研究成果不仅对西南山区河谷水利水电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及矿山工程建设中大型堆积体的勘察、设计、治理与灾害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西北乃至东南亚目前正在开发或即将开工建设的大量类似工程也具有参考或借鉴价值。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研究意义,更具有广泛的实践指导意义。

刘远征[10](2014)在《水库诱发地震与孔隙压力扩散系数研究 ——以紫坪铺水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从1945年第一次提出Mead湖水库诱发地震的事实以来,全球报道蓄水引起地震的水库超过150座。水库诱发地震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中国有100m以上的高坝114座,其中32座蓄水后地震活动显着增强。为了解决电力供应问题,中国的水库由少震的东部扩展到地震活动强烈的西部地区。2008年汶川地震的发生,使得紫坪铺水库在汶川地震中的作用问题受到关注。由此,强震活跃地区中水库的作用和机理的研究被提上日程,研究具有现实意义。荷载与孔隙压力是目前公认的两个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机理。其中,荷载对诱发地震的作用已经有过很多的研究,但普遍认为孔隙压力的作用可能更重要。由于直接观测孔隙压力扩散过程很困难,有关孔隙压力作用的讨论久久未能深入。深入探讨孔隙压力的作用,探索测算孔隙压力扩散系数的方法,寻找其时空演化过程是深化认识孔隙压力在水库诱发地震中作用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从分析国内外水库地震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开始,进而研究了在考虑不同因素条件下荷载引起的库伦应力变化。最后聚焦到孔隙压力作用和孔隙压力扩散系数的研究上。本项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1在不同条件下研究水库荷载造成库伦应力变化的分布,分析了区域应力,断层产状,水库相对断层的位置等对库伦应力的影响。强调了水库位于断层上盘或是下盘,对逆断层的作用不同,前者抑制,后者促进断层活动。进而,结合紫坪铺水库,考虑了孔隙压力和地形影响等约束条件,得到的库伦应力比较符合汶川地震的实际情况。2以紫坪铺水库为例,讨论了分析扩散系数分布对水库地震研究的重要性。通过不同的模型计算说明孔隙压力扩散系数与所在地的介质、结构、相对断层的方向有关,列举了不同深度,沿走向,沿倾向等对扩散系数的影响。说明了孔隙压力扩散系数存在不均匀性,各向异性以及随变形过程而变化的特点。3论证了水头增量变化率是影响地震发生和停止的最重要的因素。比较了深溪沟和水磨震群诱发地震发生、增强和停止的过程与水头增量(压力)和水头增量变化率(导数)的变化的关系后,得到了不论水头增量是否处于高值,影响地震发生和停止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水头增量变化率的初步结论。水头增量变化率上升时地震活动开始,变化率达到峰值附近地震活动随之增强,变化率下降则地震活动减弱或停止。4扩展系数中蕴含了地震成因类型的信息。Shapiro S. A.(Shapiro,2005)注水触发地震的实验表明,地震的空间分布有瞬时扩展阶段、抛物线型扩展阶段和收缩阶段。利用注水地震时空展布过程求孔隙压力扩散系数的方法,分析了三峡和小浪底库区的地震活动,进而探讨了中强地震和强震的余震的扩展系数。发现这些不同类型的地震时空分布均存在这3个阶段。不同的是它们的扩展系数有很大的差别。注水地震和水库地震扩散系数很小,中强地震余震扩展系数较小,而强天然地震的扩展系数大。5深入剖析紫坪铺水库蓄水后的地震扩展过程,计算了与四次水位抬升伴随的地震范围扩大的扩展系数。四次水位升高均伴随瞬时扩展、抛物线型扩展和收缩过程。此外,发现其扩展系数逐次提高,其中2007首次峰值和2008二次峰值引起扩展系数突升为158m2/s。探讨了引起扩展系数增大的可能原因。由此推测,根据扩展系数的演化可以判断断层协同化程度。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利用地震的时空分布提取注水地震和水库地震的扩散系数,也可以利用这个方法计算天然地震的扩展系数。从扩展系数的差异中可以发现地震的不同成因,这个结果有助于分析地震类型。对紫坪铺水库地震扩展系数的演化过程分析,揭示了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动经历了以孔隙压力扩散为主转变为以断层段相互作用和连结为主的过程。反映了紫坪铺水库在汶川地震孕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不同行为与作用机理。

二、大朝山水电站区域构造稳定及水库诱发地震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朝山水电站区域构造稳定及水库诱发地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统计预测模型在汉江孤山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库区地质构造背景
2 库区诱震坏境分区
3 统计预测模型的建立
    3.1 统计预测模型基本原理
    3.2 诱震因素的选择
    3.3 水库诱发地震震级分类
    3.4 统计预测模型
    3.5 水库诱发地震因素的确定
    3.6 计算方法与结果
4 水库诱发地震综合分析
    4.1 综合评价
    4.2 水库诱发地震的影响场及衰减规律
5 结 论

(2)大朝山水电站大坝强震监测系统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2 强震监测系统改造设计
    2.1 原强震监测系统概况
    2.2 改造原因
    2.3 设计原则
    2.4 设计方案
        2.4.1 系统组成
        2.4.2 系统布置
3 安装要求
    3.1 台面要求
    3.2 加速度计安装
    3.3 系统布线
4 台阵管理与维护
5 结束语

(3)大岗山水库天然地震活动本底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大岗山水库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2 区域地震活动特征
    2.1 历史中强地震活动
    2.2 现今地震活动特征
3 大岗山水库地震监测区本底地震活动
    3.1 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
    3.2 地震活动时间变化特征
4 讨论与结论

(4)糯扎渡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库概况
2 天然地震时空活动特征
3 水库诱发地震研究成果及监测布置
4 水库诱发地震监测成果分析
    4.1 地震频次分析
    4.2 地震发震时间序列分析
    4.3 地震震中分析
    4.4 双江/景谷库段分析
    4.5 库首及思茅、澜沧地带分析
5 结语

(5)糯扎渡水库地区地震活动和震源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研究区域及地震资料
2计算方法和原理
3结果分析
    3.1地震活动特征
    3.2震源深度特征
    3.3震源参数特征
        3.3.1拐角频率fc
        3.3.2应力降和视应力
4讨论
    4.1蓄水后地震活动性
    4.2蓄水后视应力变化
5结论

(6)大岗山水电站关键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关键工程地质技术问题研究
    2.1 区域构造稳定性
        2.1.1 区域构造研究
        2.1.2 水库诱发地震
    2.2 坝基岩体质量分类
        2.2.1 岩体风化卸荷特征
        2.2.2 坝基岩体质量分类
    2.3 拱坝右岸边坡稳定性
        2.3.1 研究成果
        2.3.2 边坡结构特征
        2.3.3 稳定性评价
    2.4 大跨度洞室群围岩稳定性
        2.4.1 围岩分类
        2.4.2 主厂房塌方段围岩稳定性评价
    2.5 混凝土人工骨料
3 结语

(7)糯扎渡水库地区地震活动和震源参数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水库地震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震源参数
    2.1 震源参数概念
        2.1.1 地震矩
        2.1.2 地震波辐射能量
        2.1.3 拐角频率
        2.1.4 应力降
        2.1.5 视应力
    2.2 震源参数计算方法
        2.2.1 震源谱
        2.2.2 获取震源谱
        2.2.3 震源参数提取方法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和数据说明
    3.1 糯扎渡水电工程简介
    3.2 地质构造环境
    3.3 糯扎渡水库地区地震背景
    3.4 地震监测台网
    3.5 研究数据和区域
第四章 数据处理
    4.1 地震精确定位
        4.1.1 双差定位法原理
        4.1.2 精定位过程
        4.1.3 精定位结果
        4.1.4 地震定位对研究的影响
    4.2 计算震源参数
        4.2.1 地震波形预处理
        4.2.2 反演震源谱
        4.2.3 提取震源参数
        4.2.4 计算结果
第五章 糯扎渡水库地区地震时空分布变化
    5.1 总体分布特征
        5.1.1 地震频度特征
        5.1.2 震级分布特征
        5.1.3 空间分布特征
    5.2 各个地震丛集特征
        5.2.1 库区内1号丛集
        5.2.2 库区内2号丛集
        5.2.3 库区内3号丛集
        5.2.4 库区内4号丛集
    5.3 小结和讨论
第六章 震源参数特征分析
    6.1 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
        6.1.1 地方性震级与地震矩
        6.1.2 地震矩、震级与拐角频率
        6.1.3 地震矩、震级与应力降、视应力
        6.1.4 应力降与视应力
    6.2 视应力深度分布特征
    6.3 小结和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 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文章

(8)云南省糯扎渡水库蓄水前后地震活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糯扎渡水库地质构造环境
2 糯扎渡水库蓄水前后地震活动分析
    2. 1 资料选取
    2. 2 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
    2. 3 地震频度和强度与水位分析
3 景谷双江小震群
4 结论与讨论

(9)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堆积体成因与分类
        1.2.2 堆积体综合勘察技术
        1.2.3 堆积体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1.2.4 堆积体变形破坏模式
        1.2.5 堆积体稳定性分析
        1.2.6 堆积体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2章 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分类
    2.1 西南地质环境特征
    2.2 堆积体要素分类
        2.2.1 规模大小分类
        2.2.2 形成时间分类
        2.2.3 成因类型分类
        2.2.4 结构特征分类
        2.2.5 物质组成分类
        2.2.6 稳定状态分类
        2.2.7 堆积地点分类
        2.2.8 动力成因分类
        2.2.9 动力地质作用类型分类
    2.3 工程地质分类
        2.3.1 按粒度组成分类
        2.3.2 按结构特征分类
        2.3.3 按空间形态特征分类
    2.4 工程地质综合分类
第3章 大型堆积体成因机制分析
    3.1 堆积体空间发育分布特征
        3.1.1 河谷堆积
        3.1.2 断裂活动带堆积
        3.1.3 特殊岩性组合堆积
    3.2 大型堆积体成因机制分析
        3.2.1 动力地质作用分析
        3.2.2 大型堆积体综合成因分析
        3.2.3 大型堆积体时空演化特征
    3.3 典型堆积体成因机制分析
        3.3.1 河流深厚覆盖层(堆积体)
        3.3.2 大型冰水堆积体
        3.3.3 大型混合堆积体
第4章 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勘察与试验研究
    4.1 地质勘察内容与要求
        4.1.1 不同设计阶段堆积体勘察要求
        4.1.2 不同成因堆积体勘察要求
        4.1.3 不同地点堆积体勘察要求
    4.2 地质勘察技术手段与方法
        4.2.1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4.2.2 工程地质勘探
        4.2.3 工程物探
        4.2.4 3S技术
        4.2.5 综合勘察技术
    4.3 大型堆积体试验研究
        4.3.1 试验内容与要求
        4.3.2 工程实例分析
    4.4 大型堆积体工程勘察经验总结
第5章 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5.1 堆积体界面特征
        5.1.1 堆积体界面形态特征
        5.1.2 堆积体界面结构特征
    5.2 堆积体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
        5.2.1 不同成因堆积体
        5.2.2 不同地点堆积体
        5.2.3 典型堆积体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
    5.3 堆积体物理力学特性
        5.3.1 物理力学特性参数
        5.3.2 堆积体渗透特性
        5.3.3 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与选择
        5.3.4 工程实例分析
    5.4 堆积体强度特征
        5.4.1 堆积体强度影响因数分析
        5.4.2 堆积体剪切强度特征
        5.4.3 堆积体动力强度特征
第6章 大型堆积体稳定性分析研究
    6.1 大型堆积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6.1.1 堆积体变形特征与失稳模式
        6.1.2 典型堆积体变形特征与诱发机理分析
        6.1.3 大型堆积体变形的时空效应
    6.2 大型堆积体稳定问题分析
        6.2.1 堆积体稳定性影响因素
        6.2.2 堆积体稳定性特征
        6.2.3 堆积体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
        6.2.4 堆积体水库岸坡稳定性分析
        6.2.5 堆积体地基稳定性分析
    6.3 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探讨
        6.3.1.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成灾特点及危害
        6.3.2 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10)水库诱发地震与孔隙压力扩散系数研究 ——以紫坪铺水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意义与思路
    1.2 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已有震例的地质、地震及水库特征关系
    1.4 滞后时间( T)的影响因素
    1.5 关键科学问题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库诱发地震研究方法
    2.1 不同断层几何下水体荷载作用分析
    2.2 孔隙压力作用
    2.3 孔隙压力扩散系数估算
    2.4 孔隙压力扩散的地形约束条件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孔隙压扩散系数和水头增量变化的研究——以紫坪铺水库为例
    3.1 地质背景
    3.2 地震时空演化与断层结构分析
    3.3 孔隙压力扩散系数分析
    3.4 水荷载作用对汶川地震震源处库仑应力的影响
    3.5 水头增量和水头增量变化率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触发地震时空分布特征
    4.1 注水地震和水库地震中的扩散系数
    4.2 主震触发余震的扩展系数
    4.3 对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分布时空演化的解释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讨论
    5.1 地震活动范围扩大与收敛机制的讨论
    5.2 紫坪铺水库对汶川地震作用的讨论
    5.3 扩散系数与扩展系数的讨论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存在问题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大朝山水电站区域构造稳定及水库诱发地震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统计预测模型在汉江孤山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中的应用[J]. 余松,吴建超,蔡永建. 水利水电技术, 2019(10)
  • [2]大朝山水电站大坝强震监测系统改造设计[J]. 李黎.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18(03)
  • [3]大岗山水库天然地震活动本底特征[J]. 阮祥,韩进,谢蓉华,龙锋. 地震, 2017(03)
  • [4]糯扎渡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初步分析[J]. 李宝全,陈靖辉. 云南水力发电, 2016(06)
  • [5]糯扎渡水库地区地震活动和震源参数研究[J]. 潘颖,张晓东,付虹. 地震, 2015(03)
  • [6]大岗山水电站关键工程地质问题研究[J]. 邓忠文,李思嘉. 水力发电, 2015(07)
  • [7]糯扎渡水库地区地震活动和震源参数特征研究[D]. 潘颖.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15(02)
  • [8]云南省糯扎渡水库蓄水前后地震活动性研究[J]. 曹颖,叶建庆,李丹宁,付虹,李涛,周青云. 地震研究, 2015(02)
  • [9]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研究[D]. 王自高. 成都理工大学, 2015(04)
  • [10]水库诱发地震与孔隙压力扩散系数研究 ——以紫坪铺水库为例[D]. 刘远征.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4(06)

标签:;  ;  ;  ;  ;  

大朝山水电站区域构造稳定性及水库诱发地震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