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粉针剂不良反应

双黄连粉针剂不良反应

一、双黄连粉针剂的不良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李城[1](2020)在《双黄连组分中药干预结肠癌增殖和转移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结肠癌(colon cancer,CC)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在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临床观察发现,结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属于晚期,现有的治疗方案,预后和结局均较差。因此,探究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预防及早期干预措施,是结肠癌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ysyloxidase-like2,LOXL2)参与肿瘤的发生及演进过程,并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LOXL2最初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分泌蛋白,分布于细胞外,主要功能是催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共价交联,对生理上维持ECM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以及病理上促进纤维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研究发现,LOXL2也参与了细胞内的反应,可以调控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影响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缺氧等,在肿瘤进程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但是目前LOXL2在结肠癌的研究还比较少,为了进一步确认LOXL2在临床结肠癌样本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结肠癌演进过程中所发挥的确切作用与具体机制,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我们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LOXL2在结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使用结肠癌组织微阵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显示,LOXL2在结肠癌患者的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通过LOGpc在线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提示,LOXL2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不良预后相关,其表达水平可用于对处于Ⅱ期~Ⅲ期的患者进行临床分级。接下来,我们对LOXL2与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肠癌组织微阵列IHC检测和公共数据库分析显示,结肠癌组织中LOXL2与CAFs的表达分布呈正相关;应用肿瘤细胞或重组LOXL2蛋白(rLOXL2)刺激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观察发现,普通成纤维细胞被激活为CAFs;同时Transwell结果提示,肿瘤细胞或rLOXL2激活的CAFs可以进一步促进结肠癌CT26细胞在体外的迁移和侵袭。在结肠癌防治方面,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发现双黄连所含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与抗肿瘤密切相关,最终筛选得到“黄芩苷、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三个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最强,并配伍组成双黄连组分中药。在本研究中,我们以此为研究基础,先是基于均匀设计试验法,应用CCK-8实验、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对双黄连组分中药各组分进行剂量和比例的优化,得到抗肿瘤活性最强的配方;然后通过肿瘤小鼠模型,进一步证实双黄连组分中药的抗肿瘤活性。双黄连组分中药抗结肠癌作用机制方面,我们制备皮下荷瘤小鼠和肺损伤合并肿瘤血转移小鼠模型,通过对皮下肿瘤组织和肺转移灶的Western Blotting和IHC染色发现,双黄连组分中药可以抑制肿瘤微环境中CAFs的表达;我们收集双黄连组分中药孵育的CAFs的培养上清,将其制备条件培养基用于培养CT26细胞,通过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发现,双黄连组分中药能够显着抑制CAFs诱导的CT26细胞迁移和侵袭;应用分子对接技术,我们发现双黄连组分中药与LOXL2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在体内实验中,对荷瘤小鼠皮下移植瘤的IHC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也提示,双黄连组分中药能够显着抑制肿瘤组织中LOXL2的蛋白表达;在体外细胞水平,双黄连组分中药对与CAFs共培养的结肠癌细胞中LOXL2蛋白表达水平也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LOXL2在结肠癌中呈阳性表达,并与肿瘤生长增殖及不良预后相关;肿瘤细胞来源的LOXL2能够激活CAFs,活化的CAFs又可以反馈作用于结肠癌细胞,显着促进其迁移和侵袭能力。而双黄连组分中药不仅可以在体内、外直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还可以通过干预肿瘤微环境中CAFs的活化间接地影响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LOXL2表达有关。本研究的结果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和新思路。

郭洁,宋殿荣[2](2017)在《双黄连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双黄连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等多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20余年,已开发出多种剂型,临床使用范围已由呼吸系统疾病扩展到消化、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且对妊娠妇女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显示出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着双黄连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加。本文就双黄连的药理学、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荣光,谢晴宇,孟庆刚[3](2017)在《双黄连注射剂文献关键词图谱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识别双黄连注射剂国内研究的热点及热点的演变趋势。方法:检索中国期刊论文全文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绘制了1992年—2015年双黄连注射剂期刊文献的关键词图谱,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共现关键词网络结构特征、主要聚类、类标签命名及代表性关键词。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关键词网络模块结构显着(Q=0.712 7),聚类结果的可信度较高(Mean Sihouette=0.671 7),主要聚类包括:生物热活性图谱(#0),瞳孔等大(#1),医院制剂室(#2),呼吸困难(#3),肠蠕动(#4),丹参粉针(#5),采用tf*idf算法命名聚类标签。从频次、突发性指标评估得到的代表性关键词有:双黄连粉针剂,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绿原酸,黄芩苷,影响因素。结论:注射用双黄连的文献研究,探讨的主题集中在不良反应研究领域。结合目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现状和对网络突变性节点的定量分析结果,预测注射用双黄连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将是未来的新兴趋势。

唐伟,石庆平,马涛,姜晓东,刘诗娴,王永新[4](2016)在《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系统评价双黄连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和WanFang Data,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3.2.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终纳入56篇文献,双黄连注射剂用药者共计11 001例,累计发生不良反应58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95%CI(0.051;0.082)]。亚组分析显示:儿童和成人发生率分别为4.8%[95%CI(0.032;0.067)],8.1%[95%CI(0.054;0.112)];5%10%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发生率分别为7.2%[95%CI(0.049;0.095)],6.6%[95%CI(0.036;0.104)];粉针剂和注射液发生率分别为6.3%[95%CI(0.047;0.082)],7.0%[95%CI(0.044;0.099)];≤7 d和﹥7d发生率分别为5.8%[95%CI(0.043;0.075)],8.9%[95%CI(0.049;0.140)];单用药和联合用药发生率分别为4.2%[95%CI(0.027;0.059)],8.4%[95%CI(0.059;0.113)]。不良反应症状报道最多的3个表现类型依次为皮肤及粘膜、消化系统、体温中枢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95%CI(0.03;0.04)],3%[95%CI(0.02;0.03)],1%[95%CI(0.00;0.01)]。该系统评价提示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与年龄、溶媒、使用时间和联合用药等存在关联性,且不同损害类型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临床使用时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尽量单独使用,勿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严格按说明书合理用药,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应按体重计算给药;加强用药后不良反应监测,评估长期使用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并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其安全使用。

杨树谊[5](2016)在《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评价双黄连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特点。3.探索中药注射剂临床研究新方法。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应用文献法回顾性分析双黄连注射剂近年的临床应用进展,对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对双黄连注射剂临床已有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评价。2. Meta分析全面、系统检索1979-2015年国内外中文、英文文献数据库收集相关的临床随机试验(RCTs),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使用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其方法学质量。提取研究的基本信息,采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的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用森林图呈现。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用漏斗图分析纳入的RCTs是否存在发表偏倚。3.数据挖掘法通过检索数据库,收集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详细病案。使用weka软件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决策树算法和关联规则算法挖掘规律,分析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研究结果对双黄连注射剂用于这8种疾病进行系统评价的结果如下:1.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小儿肺炎:纳入19篇[RCTs],共纳入患者3133例,实验组1635例,对照组1498例。双黄连注射剂未联用抗菌药及抗病毒药物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RR=1.02,95%CI (0.99,1.06), P=0.21]双黄连注射剂联用抗菌药或抗病毒药物或两者皆有联用的实验组对比对照组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14, 95%CI (1.10,1.19), P<0.00001] 。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对照组7例。2.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纳入25篇[RCTs],共纳入患者4204例,实验组2439例,对照组1765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21,95%CI (1.18,1.25), P<0.00001]。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42例,对照组10例。3.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纳入14篇[RCTs],共纳入患者1203例,实验组712例,对照组491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26,95%CI (1.20,1.32), P<0.00001] 。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对照组7例。4.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腮腺炎:纳入11篇[RCTs],共纳入患者1424例,实验组775例,对照组649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腮腺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9,95%CI (1.07,1.32), P=0.001]。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3例。5.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纳入6篇[RCTs],共纳入患者536例,实验组319例,对照组217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3,95%CI (1.05,1.21), P=0.0005]。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O例,对照组0例。6.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纳入5篇[RCTs],共纳入患者271例,实验组141例,对照组130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脑膜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33,95%CI(1.11,1.59),P=0.02],实验组与对照组都出现了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例数不明。7.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手足口病:纳入5篇[RCTs],共纳入患者603例,实验组307例,对照组296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手足口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3,95%CI (1.01,1.25), P=0.03],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0例。8.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乙型脑炎:纳入2篇[RCTs],共纳入患者410例,实验组274例,对照组136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乙型脑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39,95%CI (1.23,1.57), P<0.0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不明。9.对双黄连注射剂的529例不良反应病案进行分析可知:患者以小儿居多(21.25%);患者原患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居多(71.96%);联用青霉素类药物使用的病例居多(28.38%);不良反应以皮肤症状居多(54.91%)。研究结论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表明,双黄连注射剂单独使用或联合西药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对比抗菌药和抗病毒药物有一定优势,但其不良反应需要密切注意,需要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马冬梅[6](2016)在《双黄连粉针剂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双黄连粉针剂、双黄连粉针剂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在体外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效果分析,分析验证双黄连粉针剂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探讨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效果,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通过双黄连粉针剂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干预,以达到减少和延缓细菌耐药,为双黄连粉针剂以及中药在体内的抑菌作用机理和临床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从我院临床送检的痰标本中分离培养,取分纯的菌落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Phenix-100)进行鉴定药敏试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标准遵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 M100-S24执行,挑选出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配制不同浓度的双黄连和双黄连+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用药作用于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依照肉汤稀释法35℃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确定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双黄连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0mg/mL,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MIC为256ug/mL。双黄连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作用于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双黄连浓度7.5mg/mL时,再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浓度64ug/mL可抑制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双黄连浓度lOmg/mL时,再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浓度32ug/mL可抑制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比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浓度降低了8倍。双黄连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用药大大增强了单独使用双黄连或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抑菌效果。双黄连+头孢哌酮/舒巴坦同时作用于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两种药物用药间隔2小时、4小时、6小时作用于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结果显示:当双黄连浓度相同时,各间隔组使用的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同时组相比均为相同或降低,间隔4小时组头孢哌酮/舒巴坦使用浓度比其他组都明显降低,间隔4小时组与其他组比较抑菌效果更好。结论: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双黄连粉针剂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双黄连粉针剂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用药与单独使用双黄连粉针剂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比较,增强了单独用药的抑菌效果,并且双黄连粉针剂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用药间隔4小时与其他组比较抑菌效果最佳。双黄连粉针剂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使用可以降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使用量,以达到减少和延缓细菌耐药的目的。

颜莉[7](2015)在《双黄连粉针质量控制与工艺研究》文中指出双黄连粉针剂的现行质量标准收载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中,而该标准中仅有黄芩苷、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未制定连翘的含量指标以及指纹图谱。为了完善并提高质量标准的需要,本试验建立了双黄连粉针剂指纹图谱指标与连翘含量测定指标,新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测定双黄连粉针中绿原酸、连翘苷、黄芩苷3种成分的含量及指纹图谱的同时监测。确定了最佳流动相梯度洗脱系统、检测波长、检测色谱柱、柱温、流速及供试品溶剂,方法学研究表明,该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重复性、稳定性均较好,符合含量分析测试要求。本指纹图谱共确定11个共有峰,经试验证实,药材、中间体、成品三者指纹图谱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中间体和成品指纹图谱中的共有峰在药材色谱图中均可追踪到。同时对成品的指纹图谱色谱峰进行了峰归属,明确了发挥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均一,表明本实验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在制剂过程中需对药液进行超滤处理和加入活性炭来除去热原及大分子杂质,本试验采用上述色谱条件对活性炭、超滤处理前后三批药液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指纹图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前后绿原酸、连翘苷、黄芩苷含量几乎没有变化,药液固形物含量稍有减少,但影响不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9。表明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此项研究。本课题研究结果对提高双黄连粉针剂的质量标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刘宝丽[8](2015)在《双黄连粉针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双黄连粉针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能够找出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50例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应用双黄连粉针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病例分布、用药不良反应数据等进行分析。结果:50例原发病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有皮肤瘙痒、腹泻呕吐、血管刺激、头晕头痛、水肿及高热惊厥。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皮肤瘙痒,所占比例为70.00%,其次为腹泻呕吐。结论:研究表明,预防患者在应用双黄连粉针剂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必须严格注意双黄连药剂的配伍、用量、溶媒、滴速、体质情况、过敏史及饮食等应急对策。

李春娜,刘洋洋,李鹏收,时晓娟,徐暾海,刘铜华[9](2015)在《中药复方双黄连剂型研究》文中提出双黄连为中药抗菌抗病毒的着名方剂,由金银花、黄芩、连翘3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轻宣透邪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主要有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等作用。双黄连是中国药典收载的中成药,研究的比较深入,近年来被制成很多剂型,有双黄连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双黄连口服液、颗粒剂、片剂等。现对双黄连剂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双黄连的来源、成分及功能主治1.1来源及功能主治双黄连方剂由银翘散(《温病条辨》)精简化

韩飞,肖雄,李瑾,赵志冬,罗晓健[10](2014)在《双黄连粉针剂超声雾化吸入最佳参数的正交实验法优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优选双黄连粉针剂超声雾化吸入的最佳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绿原酸、连翘苷、黄芩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雾化参数。结果绿原酸、连翘苷、黄芩苷分别在进样量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的RSD均<2%,最佳雾化参数为雾化温度30℃、雾化时间20min、雾化频率1.7MHz,溶剂为纯水。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稳定性强,可控性好,可在临床上推广。

二、双黄连粉针剂的不良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黄连粉针剂的不良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双黄连组分中药干预结肠癌增殖和转移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赖氨酞氧化酶样蛋白-2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 LOXL2概述
        2. LOXL2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3. LOXL2与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的关系
        4.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双黄连制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双黄连制剂的化学成分研究
        2. 双黄连制剂的临床及药理作用研究
        3.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1. 组织样本
        2. 细胞系
        3. 抗体
        4. 试剂及耗材
        5. 常用溶液及配制方法
        6. 药物配制
        7. 实验动物
        8. 仪器设备
        9. 公共数据库
    二、实验方法
        1. 细胞实验
        2. 分子实验
        3. 动物实验
        4. 生物信息学分析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LOXL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1.1 生物信息学分析LOXL2在结肠癌及其他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
        1.2 LOXL2在结肠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
        1.3 LOXL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1.4 LOXL2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2. LOXL2的表达水平与与肿瘤微环境中的成纤维细胞之间的关系
        2.1 IHC染色观察结肠癌组织LOXL2表达与CAFs分布情况
        2.2 R2:Genomics Analysis andisualization Platform数据库分析结肠癌组织中LOXL2与CAFs相关蛋白的表达相关性
        2.3 LOXL2与CAFs的活化相关性研究
    3. LOXL2激活的CAFs对结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行为的影响
    4. 双黄连组分中药抗结肠癌的药效学及分子机制初探
        4.1 双黄连组分中药抗结肠癌的最优配比研究
        4.2 双黄连组分中药对结肠癌的体内抑制作用研究
        4.3 双黄连组分中药对肿瘤微环境中CAFs的影响
        4.4 双黄连组分中药对CAFs诱导的CT26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4.5 双黄连组分中药抗结肠癌的分子机制初探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双黄连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双黄连的药理作用
    1.1 抗菌作用
    1.2 抗病毒作用
    1.3 抗炎作用
    1.4 增强免疫力
2 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3 安全性
4 小结

(3)双黄连注射剂文献关键词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收集数据
    1.3 数据转换
    1.4 参数设置
    1.5 关键词图谱的生成
2 结果和结论
    2.1 网络基本特征分析
    2.2 网络聚类结果分析
    2.3 特征性节点分析本部分主要从节点出现频次、突发性、sigma值等指标,来评估节点在网络中的作用。
3 结语

(4)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概况
    2.3 Meta分析
        2.3.1 双黄连注射剂总不良反应发生率
        2.3.2 双黄连注射剂不同损害类型的Meta分析
        2.3.3 亚组分析
        2.3.3. 1 皮肤及粘膜不良反应的亚组分析
        2.3.3. 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亚组分析
    2.4 敏感性分析
    2.5 发表性偏倚
3 讨论
    3.1 纳入研究类型的证据强度
    3.2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3.3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3.4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年龄关联性分析
    3.5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与溶媒关联性分析
    3.6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剂型关联性分析
4 结论

(5)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双黄连注射剂的基本情况概述
        一、组方药物
        二、药理作用
        三、化学成分
        四、临床应用
    综述二 双黄连注射剂系统评价现状分析
        一、系统评价概述
        (一) 系统评价的意义
        (二) 系统评价的分析方法与过程
        二、双黄连注射剂系统评价现状
    综述三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概述
        一、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机理和临床表现
        二、双黄连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三、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防治措施
第二部分 基于Meta分析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应用系统评价研究
    研究一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小儿肺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二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三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四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腮腺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五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六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七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手足口病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八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乙型脑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研究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双黄连粉针剂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综述一:中药双黄连抗感染机理研究与临床应用
        1. 抗感染药理研究
        2. 双黄连联合抗生素的抑菌作用
        3. 临床应用
        4. 双黄连应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综述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1.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2. 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3. 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4. 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
        5. 对氯霉素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6. 外膜蛋白的缺失
        7. 药物外排机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试验研究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与仪器
        2. 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3. 抑菌试验
        4. 技术路线
    结果
    小结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7)双黄连粉针质量控制与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双黄连粉针剂的研究进展
        一、双黄连粉针剂中各药材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 金银花
        1.1 来源及采收
        1.2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3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 黄芩
        2.1 来源及采收
        2.2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3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 连翘
        3.1 来源及采收
        3.2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3.3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二.双黄连粉针剂中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1. 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
        2. 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活性炭、超滤在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中应用的研究
        一. 活性炭在注射剂生产工艺中应用的研究
        二. 超滤技术在注射剂生产中应用的研究
第二章 实验研究
    一. 双黄连粉针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的研究
        1. 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
        1.1 试验方法
        1.2 试验仪器与材料
        1.3 流动相的选择
        1.4 供试品溶剂的选择
        1.5.最大紫外吸收波长扫描
        1.6 专属性考察
        1.7 线性范围考察
        1.8 精密度试验
        1.9 稳定性试验
        1.10 重复性试验
        1.11 回收率试验
        1.12 样品测定
        1.13 含量限度的制定
        2. 指纹图谱的建立
        2.1 试验方法
        2.2 试验仪器与材料
        2.3 供试样品溶剂的选择
        2.4 色谱条件的考察
        2.5 方法学考察
        2.6 样品指纹图谱的测定
        2.7 双黄连粉针剂药材中间体与成品指纹图谱的相关性
        2.8 指纹图谱指纹峰的归属
    二.双黄连粉针剂活性炭、超滤处理前后对比实验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2. 试验方法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 试验方法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 考察项目及试验结果
        3.1 双黄连粉针活性炭处理前后考察项目
        3.2 小结
        3.3 双黄连粉针超滤处理前后考察项目
        3.4 双黄连粉针超滤处理前后试验结果
        3.5 小结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8)双黄连粉针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类型: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3.1 个体因素:
    3.2 制剂因素:
    3.3 用量及用法因素:
    3.4 溶媒因素:

(9)中药复方双黄连剂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双黄连的来源、成分及功能主治
2双黄连各种剂型的研究进展
3制剂展望

四、双黄连粉针剂的不良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双黄连组分中药干预结肠癌增殖和转移的机制研究[D]. 李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双黄连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 郭洁,宋殿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21)
  • [3]双黄连注射剂文献关键词图谱分析[J]. 荣光,谢晴宇,孟庆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01)
  • [4]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J]. 唐伟,石庆平,马涛,姜晓东,刘诗娴,王永新. 中国中药杂志, 2016(14)
  • [5]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D]. 杨树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6]双黄连粉针剂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D]. 马冬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7]双黄连粉针质量控制与工艺研究[D]. 颜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1)
  • [8]双黄连粉针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J]. 刘宝丽. 内蒙古中医药, 2015(05)
  • [9]中药复方双黄连剂型研究[J]. 李春娜,刘洋洋,李鹏收,时晓娟,徐暾海,刘铜华.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5(01)
  • [10]双黄连粉针剂超声雾化吸入最佳参数的正交实验法优选[J]. 韩飞,肖雄,李瑾,赵志冬,罗晓健. 时珍国医国药, 2014(08)

标签:;  ;  ;  ;  ;  

双黄连粉针剂不良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