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新运动妇女委员会”与战时广东妇女界抗日救国工作

“省新运动妇女委员会”与战时广东妇女界抗日救国工作

一、“省新运妇委会”与战时广东妇女界的抗日救亡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李阳雪[1](2021)在《抗战时期四川妇女抗敌后援组织研究(1937-1945)》文中指出

唐宇彤[2](2021)在《《妇女生活》视域下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研究(1937-1941)》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妇女在传统社会中一直生活在家庭的底层,须恪守三从四德的传统礼教。近代以来,多数妇女解放运动由男性知识分子领导,旨在为妇女谋取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妇女主体性意识的缺失,妇女并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妇女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部分妇女开展了对日本侵略行径的抗争。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妇女的主体意识开始大幅度地提升,更多妇女投入到抗战救亡,保家卫国的斗争中。战争改变了中国多数妇女的传统生活,促使她们走出家门,作为国民展开利于抗战的工作。同时在战争生活中,她们将“抗战高于一切”作为日常活动的准则,尽可能将抗战工作同自身的日常活动联系起来,将促进自身解放的运动同民族解放运动联系一体,以求在抗战中实现个人解放。创办妇女刊物是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一大进步,通过近代妇女刊物的研究有利于理解中国近代妇女在战时的地位变化。本文选取的《妇女生活》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宣传妇女抗战的喉舌,是妇女参与抗战救亡工作的指南和促进妇女解放思想,改善生活的重要读物,是抗日战争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妇女刊物之一。本文将通过《妇女生活》来探究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进程及时代特点。本文由引言、正文、结语组成。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正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妇女生活》创刊背景、发展情况、作者群体、读者群体、栏目内容、封面及广告。第二部分,梳理1937年至1941年《妇女生活》的相关内容,探究该刊视角下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妇女新的生活状态及其运动特点。第三部分,讲述了该时期中国妇女的实际抗日活动,从而形成笔者对抗战时期中国妇女抗战活动的思考。结语部分,对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妇女运动作出了一定的评价。

王欣欣[3](2020)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工作——以广东省“三八”妇女节纪念为视角》文中研究表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工作主要是开展妇女运动,"三八"妇女节纪念则成为推动妇女运动的重要途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妇女运动与形式各样的"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得到了有效结合,既激发了民族意识和抗战激情,推动了党组织的建立,又动员了妇女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极大地促进了广东妇女运动的发展和广东妇女的解放,也极大地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庄细细[4](2020)在《近代中国妇女团体慈善活动研究(1890-1949)》文中提出近代妇女团体慈善活动是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同时也是妇女解放的一种实践方式。妇女解放运动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妇女“国民责任”,成为了她们从事慈善事业的动力。同时,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女性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使其初步具备从事慈善活动的物质基础。而公共空间的扩大为妇女团体开展慈善活动创建了有利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近代中国战乱频发和灾荒饥馑,具有善心的近代妇女积极结成团体从事慈善活动。众所周知,近代中国是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思想意识与社会环境也发生变化,这亦推动了妇女团体慈善活动的发展。维新变法至清末新政时期是近代妇女团体慈善活动的萌芽阶段,中国近代妇女在妇女解放思潮中觉醒,开展了有别于传统的妇女慈善活动。在慈善观念上,由传统的“福报”观念转为“女国民”责任;而在慈善组织上,由妇女个体慈善向妇女团体慈善转变;慈善方式上,从“捐款捐物”走向“筹款筹物”。到了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运动的高涨使得近代妇女团体的力量得到壮大,这一时期慈善活动开始多样化;在慈善救济理念上,由“养”转变到“教”;在慈善组织上,基督教妇女团体开始出现。到了抗战时期,受到民族精神的激发,妇女团体把慈善事业与民族救亡联系起来,慈善活动重心由筹款赈灾转向“民族救亡”。这一时期也是近代妇女团体慈善活动的鼎盛时期,各妇女团体在慈善活动中的合作关系更为密切。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妇女团结一致,开展全国性的慈善活动,而这时基督教妇女团体慈善活动也更加活跃。抗战结束后到新中国成立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近代妇女团体慈善事业的重心转向以经济复员为中心的战后救助,寡弃妇女成了重要救助对象,而举办廉价托儿所成了新的慈善内容。由近代妇女团体慈善活动的发展演进所知,近代中国妇女团体慈善活动内容极为丰富,主要有赈济灾荒、抗敌后援、慈善教育、儿童保育和戒除烟瘾、法律援助等。透过其慈善活动的内容,亦可窥探出近代妇女团体慈善活动的特点。首先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近代妇女团体慈善活动的特点进行探究,发现近代妇女团体更擅长通过娱乐活动为慈善事业筹款,更加关注儿童保育。其次,引入社会阶层理论对近代开展慈善活动的妇女团体进行研究,发现上层阶级妇女引领近代妇女慈善。最后,分析妇女的生理特质、性格特征与社会角色,指出近代妇女团体逐渐从辅助男性开展慈善活动的配角转变为组织开展慈善活动的主体,逐渐撑起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半边天。同时,通过考察近代妇女团体慈善活动的内容与特点,亦可看出近代妇女团体慈善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她们开展的慈善活动宣扬了妇女解放思想,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战争中的募捐救济活动还为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一定贡献。当然,受到近代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近代妇女团体慈善活动亦有一定的局限性。

庞少哲[5](2020)在《“匹妇”有责:女性在抗战中的角色与作用——以湘桂抗战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军民奋勇抵抗,其中各阶层女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湘桂抗战中,上层精英女性扮演着组织者、号召者与领导者的角色,培养并带领妇女组建军队抵御侵略,同时积极号召女学生,宣传抗战思想;投笔从戎的女学生军是上层精英女性的追随者,她们奔赴前线战斗,协助其他女性参与抗战,体现出上层精英女性的抗战理念,并由此构筑起各阶层女性团结抗战的关键环节;普通家庭妇女与歌女、妓女等底层女性也在女学生军的号召与训练下积极组织抗战团体,慷慨捐献,协助抗战大局。湘桂抗战中各阶层女性的广泛参与,不仅挑战了旧社会不平等的两性权力关系,也为争取抗战胜利、实现民族解放创造了条件。

戴吴婷[6](2020)在《从“小我”到“大我” ——《妇女共鸣》的女性形象研究(1929-1944)》文中研究指明在传统的宗法社会中,女性的身份无外乎就是为女、为妻、为母,在“父权”、“夫权”的多重压制下,女性的地位愈发卑微。近代以来,随着妇女解放思潮的传播,女性形象开始有了质的转变。这种转变,既是近代妇女解放不断深入的表现,也是先进女性群体开始以女性为主体,通过去构建理想的女性形象来表达自身诉求的过程。然而,无论是妇女解放还是女性群体,在近代民族主义的影响下,在追求平等、表达女性诉求的同时,都会受到包括政治环境在内的外界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某一时期女性形象的考察,从中可以分析这一时期女性的成长与困境。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出于防共以及巩固统治的需要,在限制包括妇女运动在内的民众运动的同时,开始注重培养妇女的“母性”,并通过新生活运动使“母性论”得到进一步发挥。《妇女共鸣》作为国民党背景的妇女刊物,以追求男女平等为宗旨,努力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随着南京国民政府保守的妇女政策逐渐明显,《妇女共鸣》开始关注妇女与家庭的关系。新生活运动期间,《妇女共鸣》在反对妇女回家的前提下,提出妇女在家庭中应该做一个“贤妻良母”,同理男子也应该做“贤夫良父”的“新贤良主义”。这种整合家庭与社会的女性形象与国民政府想要塑造“入则治理家庭,出可服务社会”的女性形象基本一致。抗战的爆发使民族危亡再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在全民抗战的时代环境下,国民政府鼓励妇女积极参与抗战的同时,仍然没有放弃对于妇女应该具备“母性”的要求。《妇女共鸣》作为妇女刊物,不但热情鼓励妇女参与抗战,并且对于国统区内出现的“妇女回家论”多次给予批评,表明了知识女性在战时的成长与逐渐走向成熟。然而,不管是鼓励妇女抗战还是批驳“妇女回家论”,《妇女共鸣》的最终立场是民族解放,它想要塑造的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国民形象。《妇女共鸣》作为知识女性运营的妇女刊物,在南京国民政府保守的妇女政策下,为争取妇女平等权利而发声,并且面对国民政府的某些政策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表明了以知识女性为代表的女性群体在近代妇女解放过程中的发展与成长。与此同时,通过对《妇女共鸣》中女性形象的考察,可以看出在国家、民族、政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以女性为主体的发声仍然是有限的,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妇女解放始终难以得到真正独立的发展。

夏蓉[7](2019)在《新女性与抗日战争——以吴菊芳为例》文中指出吴菊芳是一位受五四新思潮影响的新女性,与李汉魂结婚后既负起对家庭的责任,又立志自立自强,为社会作贡献。全面抗战时期,吴菊芳担任广东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罗致各党各派各方面的妇女人才,领导妇女界抗日救亡的各项工作,特别是为妇女、儿童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解决了战争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力地支持了广东的抗战。不过,即便在战争环境下,吴菊芳的社会活动也为一些人不认同。而吴菊芳本人也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其身份、经历和作为充分体现了个人和时代的尴尬。

游海华,叶潘虹[8](2019)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东南区域的妇女动员与救亡》文中研究表明全面抗战时期,以闽粤赣皖浙毗连之国统区所组成的中国东南区域,是一块相对独立的抗战区域。这里既有国民党系统的妇女组织如妇女运动委员会、妇女会,也有政府系统的江西省妇女指导处,还有半官方的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东南各省分会,以及其他众多的民间妇女组织。东南区域各阶层的妇女在一定程度上被动员起来,在征募、慰劳、宣教、生产、组训、参军参战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抗日动员与救亡工作,不仅协助了东南前线政府和军队的抗战,也增进了东南区域的社会稳定和延续,为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贡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东南区域民众的组织和动员,确实存在诸多不足,但并非无所作为。

柳滔[9](2019)在《抗战时期广东地区荣誉军人救助研究》文中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旷日持久的战事造成了大量毁肢残体和积劳致疾的荣誉军人。救助、慰劳与安置荣誉军人,对前线将士士气、后方社会秩序及抗战建国的前途均有重要影响。因此,解决荣军问题成为战时政府与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抗战爆发后,广东军政当局及各界社会团体通过建立救助机构,广泛动员民众开展各种救助与慰劳活动,对广东地区的荣誉军人进行了积极的救助与慰劳,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因资金匮乏、机构繁杂等诸多因素,广东地区的荣誉军人救助工作也存在诸多不足。目前,学界关于广东抗日战争史及社会救助史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以往研究多关注于抗战时期的难民、难童及难侨等群体的救助,较少关注到荣誉军人群体。研究这一问题,不仅能管窥战时广东地区的民众动员,还能丰富和发展广东抗战史和社会救助史的研究,对当前伤残军人的管理与抚恤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和二晴[10](2019)在《《妇女新运》与抗战时期的妇女运动》文中认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统区妇女界开展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宋美龄召开庐山妇女工作座谈会,改组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为领导战时妇女工作的总机构,标志着国统区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统区妇女运动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的领导下,无论在前线还是后方,广大中国女性都积极投身于维护民族独立和争取自我解放的浪潮中,文章将通过《妇女新运》重温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的发展轨迹。妇女刊物的出现,成为宣传妇女运动的前沿阵地,同时也为近代妇女运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妇女新运》作为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的会刊,1938年12月于重庆创刊,致力于提高各界妇女的思想觉悟,引导妇女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通过探究其创刊与出版情况、分析其刊物栏目及主要内容,呈现全面抗战时期的妇女救亡活动:在动员妇女参战过程中,结合抗战局势,依托全国性妇女组织,加强妇女动员的宣传形式,借用妇女纪念日动员妇女,创作大量文艺作品、歌曲、戏剧等,传播抗日救国思想,激励国人抗战热情,鼓舞广大军民的抗战勇气及必胜的信心;在自我解放方面,国统区进步妇女力量先后组织妇女宪政运动、妇女职业运动,同时提倡妇女接受教育,并积极开展禁娼运动,从妇女参政、职业平等、女子教育及废除封建习俗等方面探讨妇女自我解放的途径,深入探析抗战时期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深层次关系。抗日战争时期的妇女运动基本实现了支援抗战、保家卫国的目标,并且在追求妇女解放过程中付出了相当的努力。虽然这一时期的自我解放让位于民族解放、个人权利服从于国家利益,但毕竟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迈出了重要一步,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妇女新运》作为战时重要的妇女期刊,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妇女运动的发展,因此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与史料价值。

二、“省新运妇委会”与战时广东妇女界的抗日救亡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省新运妇委会”与战时广东妇女界的抗日救亡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2)《妇女生活》视域下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研究(1937-194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抗战期间的进步刊物——《妇女生活》
    (一)创刊背景及发展概况
        1.创刊背景
        2.刊物发展概况
    (二)作者团体及读者群体
        1.进步的作者团体
        2.广泛的读者群体
    (三)主要内容
        1.围绕妇女问题的栏目内容
        2.宣传妇女解放的封面及广告
二、《妇女生活》和全面抗战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
    (一)全面抗战时期的妇女参政议政活动
        1.扞卫妇女参政议政权利
        2.国民参政会的初试
        3.国统区妇女宪政运动的发展
        4.边区妇女的参政之路
    (二)全面抗战以来的女子教育
        1.发展适应抗战需要的女性教育
        2.妇女扫盲运动的发展
        3.战时妇女干部的培训
    (三)全面抗战局势下的妇女就业
        1.反抗妇女回家的浪潮
        2.争取职业妇女合理利权
    (四)全面抗战时期的女子婚恋
        1.全面抗战时期的女性恋爱观
        2.全面抗战时期妇女的婚姻与家庭
三、《妇女生活》视域下的妇女抗战
    (一)积极评论战事,开展妇女动员
        1.紧随战争时局,关注世界局势
        2.展开妇女动员,宣传抗战救亡
    (二)妇女界抗日统一战线的确立
        1.妇女抗日救亡组织的迅猛发展
        2.参与筹备妇女界抗日统一战线
        3.“新运妇指会”的工作与发展
    (三)妇女抗战救亡的具体工作
        1.奔赴前线,武装抗争
        2.保卫后方,支援抗战
    (四)全面抗战时期妇女抗战活动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工作——以广东省“三八”妇女节纪念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抗日战争时期广东省“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群众性的纪念大会
    (二)发表纪念文章
    (三)示威巡行
二、抗日战争时期“三八”妇女节纪念活动的功能与作用
    (一)激发妇女民族意识和抗战激情
    (二)推动妇女组织的发展
    (三)动员妇女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
结语

(4)近代中国妇女团体慈善活动研究(1890-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四、研究资料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近代妇女团体慈善活动兴起、发展的背景
    第一节 妇女运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公共空间的扩大
    第三节 政治诉求的表达
    第四节 灾荒饥馑的触动
    第五节 战乱频仍的环境
    小结
第二章 近代妇女团体慈善活动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维新变法至清末新政时期的妇女团体慈善活动
    第二节 辛亥革命时期至民国前期的妇女团体慈善活动
    第三节 抗日救亡时期的妇女团体慈善活动
    第四节 抗战胜利以后的妇女团体慈善活动
    小结
第三章 近代妇女团体慈善活动的内容
    第一节 赈济灾荒
    第二节 抗战后援
    第三节 慈善教育
    第四节 儿童保育
    第五节 其他内容
    小结
第四章 近代妇女团体慈善活动的特点
    第一节 擅长欢娱慈善
    第二节 关注儿童保育
    第三节 精英女性的引领
    第四节 从女性特质看其善举
    小结
第五章 近代妇女团体慈善活动的评价
    第一节 践行妇女思想解放
    第二节 提高妇女社会地位
    第三节 为战争胜利做出贡献
    第四节 妇女团体慈善活动的局限
    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匹妇”有责:女性在抗战中的角色与作用——以湘桂抗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上层精英女性的组织抗战
二、女学生“投笔从戎”的前线抗战与动员
三、普通家庭妇女的支持抗战
四、底层女性的协助抗日
五、结语

(6)从“小我”到“大我” ——《妇女共鸣》的女性形象研究(1929-194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 近代妇女史研究
        (二) 有关《妇女共鸣》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一、《妇女共鸣》的创办背景与概况
    (一) 清末以来女性形象的发展与变化
        1.清末民初:与男子同尽义务的女国民
        2.五四前后:走出家庭的“娜拉”形象
    (二) 《妇女共鸣》的创办背景
    (三) 《妇女共鸣》的概况
        1.发展历程
        2.编辑群体
        3.指导思想
二、平等且独立:创办之初《妇女共鸣》中的女性形象
    (一) 社会背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妇女政策
    (二) 追求男女平权
        1.争取妇女参政权
        2.争取女子的财产承继权
    (三) 追求人格独立
        1.追求经济独立
        2.《妇女共鸣》对旧礼教的反击
三、“新贤良主义”:新生活运动期间《妇女共鸣》的女性形象
    (一) “新贤良主义”的社会背景
        1.社会中的“花瓶”形象
        2.新生活运动时期国民政府的妇女政策
    (二) “新贤良主义”的内容:“贤妻良母”与“贤夫良父”
    (三) “新贤良主义”的社会反响
四、成就大我:抗战建国中《妇女共鸣》的女性形象
    (一) 社会背景:全民抗战
        1.社会对女性抗战的动员
        2.《妇女共鸣》的自身选择
    (二) 国家兴亡,匹妇有责:《妇女共鸣》与抗战救亡
        1.经济绝交
        2.政治救国
    (三) 关于妇女抗战的再讨论:《妇女共鸣》与“妇女回家”
        1.国统区重燃的妇女回家论
        2.《妇女共鸣》对“妇女回家论”的驳斥
结语
    (一) 国族主义下被弱化的性别问题
    (二) 女性知识分子的成长与困境
参考文献
致谢

(7)新女性与抗日战争——以吴菊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组织家政会到继续求学
二、“中华妇女支持抗战之表现”
三、各方评价不一
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结语

(9)抗战时期广东地区荣誉军人救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抗战时期荣誉军人救助的背景
    第一节 抗战初期的荣军问题及其影响
    第二节 抗战时期荣军救助问题的探讨
第二章 抗战时期广东地区的荣誉军人救助体系
    第一节 全面抗战前广东地区的伤兵教养和遗属抚恤
    第二节 全面抗战后广东地区的荣军救助机构
    第三节 广东地区荣誉军人救助经费的来源
第三章 抗战时期广东地区荣军的救助与管理
    第一节 荣誉军人的收容救助
    第二节 荣誉军人的慰劳活动
    第三节 荣誉军人的管理与教育
    第四节 抗敌军人家属的抚恤与优待
第四章 战后广东地区荣誉军人的管理与安置
    第一节 战后荣誉军人的管理
    第二节 战后荣誉军人的安置
结语 关于抗战时期广东地区荣军救助的评价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10)《妇女新运》与抗战时期的妇女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关于《妇女新运》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抗战时期妇女运动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创新点及难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及难点
第一章 《妇女新运》的创刊与出版
    一、“新运妇指会”与《妇女新运》的创刊
        (一)“新运妇指会”的改组
        (二)《妇女新运》的创刊
    二、《妇女新运》的出版与发行
        (一)出版概况
        (二)刊物栏目
        (三)作者群体
第二章 《妇女新运》与抗战时期的妇女动员
    一、战时妇女的动员
        (一)动员理念的形成
        (二)动员组织的建立
        (三)战时国民政府的妇女动员
    二、《妇女新运》视域下妇女抗日救亡的动员
        (一)指导妇女的生产生活
        (二)报道国内外妇女的参战
        (三)加强各种妇女节日的纪念宣传
        (四)刊载反映社会现实的文艺作品
    三、《妇女新运》中妇女动员经验总结
        (一)融合抗战的时代局势
        (二)依托全国性的妇女组织
第三章 从《妇女新运》看抗战时期的妇女解放
    一、各界妇女运动的新高涨
        (一)上层女性的宣传与组织
        (二)中层女性积极参与民主宪政
        (三)广大劳动妇女的主力军作用
    二、《妇女新运》视角下的战时妇女解放运动
        (一)争取妇女政治参政权
        (二)寻求妇女职业平等权
        (三)把握学习与受教育的机会
        (四)反对公娼与救济私娼
    三、从《妇女新运》看战时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
        (一)妇女解放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统一性
        (二)妇女解放运动的复杂性
第四章 对《妇女新运》在战时妇女运动中的评价
    一、《妇女新运》在战时妇女运动中的积极进步性
        (一)促使广大妇女自我意识普遍觉醒
        (二)成为前线与后方战时讯息传递的桥梁
        (三)积极探索妇女解放运动的途径
        (四)关注国际妇女思想解放的动态
    二、《妇女新运》在战时妇女运动中的时代局限性
        (一)受政治因素影响显着
        (二)思想内容与对象影响方面的局限
        (三)妇女解放中义务大于权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妇女新运》目录
致谢

四、“省新运妇委会”与战时广东妇女界的抗日救亡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抗战时期四川妇女抗敌后援组织研究(1937-1945)[D]. 李阳雪. 西华大学, 2021
  • [2]《妇女生活》视域下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研究(1937-1941)[D]. 唐宇彤.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工作——以广东省“三八”妇女节纪念为视角[J]. 王欣欣. 党史博采(下), 2020(10)
  • [4]近代中国妇女团体慈善活动研究(1890-1949)[D]. 庄细细.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3)
  • [5]“匹妇”有责:女性在抗战中的角色与作用——以湘桂抗战为例[J]. 庞少哲.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0(03)
  • [6]从“小我”到“大我” ——《妇女共鸣》的女性形象研究(1929-1944)[D]. 戴吴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7]新女性与抗日战争——以吴菊芳为例[J]. 夏蓉. 广东社会科学, 2019(05)
  • [8]全面抗战时期中国东南区域的妇女动员与救亡[J]. 游海华,叶潘虹.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19(03)
  • [9]抗战时期广东地区荣誉军人救助研究[D]. 柳滔. 暨南大学, 2019(08)
  • [10]《妇女新运》与抗战时期的妇女运动[D]. 和二晴. 河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省新运动妇女委员会”与战时广东妇女界抗日救国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