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化肥煤代油改造项目开工

湖北化肥煤代油改造项目开工

一、湖北化肥煤代油改造工程开工(论文文献综述)

张爱红[1](2019)在《记忆中的湖北化肥》文中指出至1999年,湖北化肥厂成为全国大化肥行业唯一连续15年达标企业,跻身世界同类装置先进水平之列。湖北化肥公司前身为湖北化肥厂。自1979年建成以来,始终秉承"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初心和使命,承担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44年征程里,湖北化肥步履铿锵、涅盘重生,质朴的情怀、绵长的回忆,成为时间长河里闪亮的繁星。

刘来平[2](2012)在《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文中提出石油化工是一个全球化特点十分鲜明的产业,又是一个资源依赖性非常强的产业。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石油跨国公司就是以全球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全世界石油资源的开采、加工和销售而发展起来,至今仍掌握着全球产业的主导权。中国石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有所不同,是在国内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基本封闭和独立的生产体系。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个独立的体系与外部世界发生了越来越广泛的联系。本文用全球化的视角研究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以下简称TCC公司)1970—2008年间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这个企业的研究,分析中国石化产业是如何从一个独立体系逐渐参与到世界生产体系过程中的。近代石油产业19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不久即成为一个全球性产业。从美国、委内瑞拉、墨西哥、荷属东印度、俄罗斯等地开采的石油经过美国、英国、荷兰石油公司的加工提炼成各种油品,在世界各地销售。一战后跨国石油公司联合起来垄断了中东石油的开发权,二战以后开始大规模开发。凭借中东的“廉价石油”,以“七姊妹”为代表的大石油公司在生产技术和销售市场方面取得了绝对优势,控制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石油化工产业。产油国为了石油利益持续抗争,四次中东战争是石油资源矛盾的集中爆发。中国的石油化工产业是建国后完全在国内资源的基础上独立发展的,70、80年代通过大规模引进技术形成了一个基本封闭和独立的体系。TCC公司就是在中国原油勘探开采取得历史性突破后,大规模发展炼油和化工生产的背景下组建的。公司依托大型石化项目的建设,到90年代初期发展成为大型石化建筑企业。90年代中期中国面临经济体制转变、内需不足的形势,受此影响石化产业发展缓慢,乃致亏损。在这种宏观背景下,虽然TCC公司想方设法承揽工程,涉足多种业务,但一直难以摆脱困境。为扩大总需求,中国开始采取出口导向政策。由于石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还缺乏竞争力,出口政策对石化产业的影响短期内并不明显。从企业内部来说,TCC公司90年代后期在集团统一政策安排下采取大力减员下岗、脱离社会职能等措施,企业负担有所减轻。不过企业状况真正有所好转、效益逐渐提高是进入21世纪后。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促进出口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到21世纪初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出口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大多是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和以初级石化产品为原料的制造品,大量的纺织、服装、玩具、电子等产品使石化原料需求猛增。为满足这些产品需求,中国加速扩大石化生产能力。大量石化项目的投资建设使TCC公司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是企业形式好转的根本原因。虽然如此,不过从全球石油化工产业分工形势来看,TCC公司与其他的中国石化企业一样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位置。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增长放缓。不过从全球来看,只是消耗资源多的产业环节转到了中东、南亚、印度等后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增长迅速,导致石油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竞争更加激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加紧了对石油资源的控制。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直至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中都含有争夺石油资源控制权的因素。在政治、军事力量的保护支持下,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占据产业链高端,通过历史形成的技术垄断优势继续保持产业主导权。由于石油化工产业鲜明的资源依赖特点,且石油作为能源又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石油化工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尤为需要政府的扶助与支持。目前的全球石化产业分工体系主要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起来的。西方国家一方面凭借军事武力控制世界石油资源,另一方面又借助其在石油勘探、开采和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垄断石油产业链条的高端。中国石化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无疑受到这个分工体系的制约,一方面缺少外部石油资源供应的可靠保障,另一方面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等技术方面又落后于西方,处于石油生产加工链条的低端。历史上和今天,很多国家都曾经通过采用贸易保护和幼稚工业辅助等经济政策,支持和推动自己国家的各种产业发展,以期提高它们的国际竞争力。而对于石化产业这种资源依赖性特别强的产业来说,西方国家在过去和今天采用的不仅仅是经济政策,有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和发动战争,为自己国家的石油工业抢占国际石油资源。中国是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那么在当今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用国家力量来支持中国的石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汪家铭[3](2009)在《Shell煤气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前景展望》文中提出简要介绍Shell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及目前国内引进装置的建设和投产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杨华章[4](2009)在《在创新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文中研究指明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对此,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湖北化肥厂党政班子深有体会。

汪家铭[5](2009)在《Shell煤气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概况及前景展望》文中研究指明煤气化技术是一种最洁净的煤炭综合利用技术,能够避免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污染,采用该技术主要是将煤炭转化为含有H2和CO的粗合成气,然后作为工业原料,最终加工成各种化工产品。从煤气化技

付玲,付长亮[6](2007)在《壳牌煤气化技术及其在国内的应用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壳牌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工艺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特点,并对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作了简要评述。

全国天然气化工信息站[7](2005)在《合成氨与尿素及其利用新技术动态》文中指出1尿素低压均相法MC工艺诞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山东省东营市康瑞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完成的尿素低压均相催化法生产氨基甲酸甲酯(MC)中试项目新近通过山东省科技厅鉴定。与传统MC生产方法相比较,新工艺所用原材料无毒、低腐蚀,设备简单,生产成本低,目前康瑞石油化工公司采用这一技术建设的均相催化法生产MC装置已平稳运行一年。据介绍,该工艺生产所用原料、催化剂和溶剂均匀一相,反应条件温和,有效解决了国际上尚未解决的尿素高温分解难题,产品收率较高;产品提纯采用减压气提蒸馏,提取率高,纯度达到99%以上,达到医药级水平,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目前,康瑞石油化工公司投资240万元采用该技术建成了年产1500吨的中试生产装置,齐鲁制药厂和寿光富康制药厂已使用该公司生产的MC。

王连勇,蔡九菊,冯杰,王爱华,刘汉桥,田红[8](2005)在《煤代油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从中国能源结构出发,阐述了煤代油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目前工业上用于煤代油的几种典型技术的发展状况及特点,指出了我国应大力开展和推广现实的、清洁的、可靠和安全的煤代油技术,且水煤浆代油燃烧技术和煤气化代油技术是我国目前研究开发和推广煤代油技术的优选技术。

胡勇[9](2004)在《湖北化肥煤代油改造工程开工》文中提出待到煤代油改造工程竣工之时,湖北化肥公司仅计算煤和油的差价,就可年降成本4亿元。

胡勇[10](2003)在《湖北化肥可望煤代油原料改造扭亏》文中认为一个时期来,化肥工业如何摆脱困境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企业要从厂情、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加快原料、产品、资本及营销结构调整步伐,以积蓄力量,营造优势,迎接日益严峻的挑战。专家称,我国煤多油少,全国每年锅炉烧掉的重油多达3000万吨,化肥原料?

二、湖北化肥煤代油改造工程开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北化肥煤代油改造工程开工(论文提纲范文)

(1)记忆中的湖北化肥(论文提纲范文)

15年达标夺冠
洋设备有了“中国心”

(2)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全球石油化工产业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近代石油产业在美、荷、英等国的产生和发展
        2.1.1 美国石油产业的形成
        2.1.2 荷兰和英国大石油公司的产生和扩张
        2.1.3 一战后美国石油产业的发展
        2.1.4 大石油公司对炼油技术的垄断优势
        2.1.5 大石油公司的矛盾和勾结
    第二节 二战后西方国家石油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
        2.2.1 “七姊妹”开发中东石油
        2.2.2 “七姊妹”成为石油巨头的原因
        2.2.3 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石化工业的发展
    第三节 石油输出国与国际石油公司的斗争
        2.3.1 1973 年以前石油输出国使用“石油武器”的失败
        2.3.2 1973、1978 年两次石油危机与石油输出国夺取定价权
    第四节 石油危机后世界石化产业的调整
        2.4.1 20 世纪 80 年代石油需求增长缓慢
        2.4.2 冷战结束后石油控制权对美国的意义
第三章 中国石化产业的大规模技术引进与 TCC 公司的早期发展(1970—1989)
    第一节 TCC 公司的组建和技术引进项目的建设
        3.1.1 20 世纪 70 年代 TCC 公司建设的主要工程
        3.1.2 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项目
        3.1.3 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的背景
        3.1.4 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对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TCC 公司建设大型乙烯工程
        3.2.1 第三次大规模技术引进的曲折
        3.2.2 大规模技术引进对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3.2.3 20 世纪 80 年代 TCC 公司建设齐鲁乙烯
    第三节 TCC 公司归并入中国石化总公司
        3.3.1 组建中国石化总公司的目的
        3.3.2 中国石化总公司的成立
        3.3.3 石化总公司成立对中国石化产业的意义
第四章 从繁荣到困难(1990—1997)
    第一节 TCC 公司的施工和效益状况
        4.1.1 20 世纪 90 年初期的繁荣
        4.1.2 90 年代中期以后效益下滑
    第二节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石化产业的变化
        4.2.1 产业体制的变革
        4.2.2 由原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
    第三节 宏观环境对石化产业和 TCC 公司的影响
        4.3.1 工业品市场从短缺到相对过剩的转变
        4.3.2 出口导向政策的实施
        4.3.3 中国石化产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第四节 国企改革对石化行业和 TCC 公司的影响
        4.4.1 企业承包制对 TCC 公司的成效
        4.4.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石化企业的作用
第五章 困境中的变革(1998—2002)
    第一节 1998 年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重组
        5.1.1 重组前石化产业的情况
        5.1.2 两大石油集团成立
        5.1.3 两大石油集团公司的重组和上市
    第二节 TCC 公司的减员与改制
        5.2.1 减员的宏观背景:国有企业“三年脱困”
        5.2.2 TCC 公司的下岗和减员
        5.2.3 改制分流与脱离社会职能
    第三节 20 世纪 90 年代末世界石化产业的状况
        5.3.1 大型石油公司的重组
        5.3.2 跨国石油公司经营战略的转变
    第四节 “入世”对中国石化产业的影响
        5.4.1 入世协议中有关石化市场承的承诺
        5.4.2 “入世”对中国石化业的影响
第六章 参与全球石油化工产业体系(2003—2008)
    第一节 TCC 公司经营状况的好转
        6.1.1 TCC 公司的施工任务和效益状况
        6.1.2 中国石化产业的产能扩张
        6.1.3 中国产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
    第二节 面向世界市场的 TCC 公司和中国石化
        6.2.1 TCC 公司在国外施工的情况
        6.2.2 全球产业链中的 TCC 公司和中国石化产业
        6.2.3 中国石油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
    第三节 21 世纪以来全球石化产业体系的变化
        6.3.1 发达国家石油化工产业的变化
        6.3.2 投机资本进入原油市场
        6.3.3 发达国家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和控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Shell煤气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历程
2 技术特点
    2.1 煤种适应性广
    2.2 单系列生产能力大
    2.3 气化温度高
    2.4 气化用氧耗量低
    2.5 运转周转周期长
    2.6 环境效益好
3 应用概况
    3.1 合成氨
        3.1.1 湖北双环
        3.1.2 广西柳化
        3.1.3 中石化装置
        3.1.3. 1 岳阳公司
        3.1.3. 2 湖北公司
        3.1.3. 3 安庆公司
        3.1.4 云南装置
        3.1.4. 1 大为制氨
        3.1.4. 2 天安化工
    3.2 甲醇
        3.2.1 永城煤电
        3.2.2 中原大化
        3.2.3 开祥化工
    3.3 制氢
4 前景展望

(4)在创新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论文提纲范文)

技术改造谱新篇
科技环保筑和谐

(5)Shell煤气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概况及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展历程
二、技术特点
    1. 煤种适应性广
    2. 单系列能力大
    3. 气化温度高
    4. 气化用氧耗量低
    5. 运转周期长
    6. 环境效益好
三、应用概况
    1. 合成氨
    2. 甲醇
    3. 制氢
四、前景展望

(6)壳牌煤气化技术及其在国内的应用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壳牌煤气化技术的发展
3 壳牌煤气化技术简介
    3.1 工艺原理
    3.2 工艺流程
    3.3 主要设备
4 壳牌煤气化技术的应用实践
    4.1 Demkolec电厂的煤气化装置
    4.2 湖北双环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系统
    4.3 安庆石化化肥原料“油改煤”工程
    4.4 巴陵石化尿素装置“煤代油”技改工程
    4.5 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节能挖潜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5 结束语

(7)合成氨与尿素及其利用新技术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1 尿素低压均相法MC工艺诞生
2 南京红宝丽投资4.6亿新建异丙醇胺项目
3 建峰化工等建设三聚氰胺项目
4 Lanexess公司在中国建立水合肼合资企业
5 尿素法生产可降解粘胶纤维
6 剑桥大学开发成功一步法己内酰胺工艺
7 辽河化肥厂合成氨改造
8 湖北化肥气代油
9 乌石化三项重点工程开工
1 0 新型氧化亚铁基预还原型型氨合成催化剂受青睐
11钌催化氨合成氨生产示范工程
12瑞星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工艺装置
13合成氨装置节能改造项目将实施
14赤天化与宏福合作发展煤化工
15合成氨原料气深度净化获重大突破
16柳化合成氨实施当今最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
17 GSP干粉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用于“双高”煤中试成功
18其他

(8)煤代油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煤浆代油燃烧技术
2 煤气化代油技术
3 煤层气代油技术
4 粉煤代油燃烧技术
5 煤炭液化代油技术
6 结 论

四、湖北化肥煤代油改造工程开工(论文参考文献)

  • [1]记忆中的湖北化肥[J]. 张爱红. 中国石化, 2019(02)
  • [2]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D]. 刘来平. 南开大学, 2012(07)
  • [3]Shell煤气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前景展望[J]. 汪家铭. 氮肥技术, 2009(02)
  • [4]在创新中落实科学发展观[J]. 杨华章. 学习月刊, 2009(08)
  • [5]Shell煤气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概况及前景展望[J]. 汪家铭. 化工管理, 2009(03)
  • [6]壳牌煤气化技术及其在国内的应用实践[J]. 付玲,付长亮. 河南化工, 2007(04)
  • [7]合成氨与尿素及其利用新技术动态[A]. 全国天然气化工信息站. 2005’天然气化工与一碳化工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 2005
  • [8]煤代油技术研究进展[J]. 王连勇,蔡九菊,冯杰,王爱华,刘汉桥,田红. 中国冶金, 2005(08)
  • [9]湖北化肥煤代油改造工程开工[J]. 胡勇. 中国石油石化, 2004(01)
  • [10]湖北化肥可望煤代油原料改造扭亏[N]. 胡勇. 中国石化报, 2003

标签:;  ;  ;  ;  ;  

湖北化肥煤代油改造项目开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