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树种选择与综合效益分析

造林树种选择与综合效益分析

一、造林树种选择与综合效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1](2021)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的通知》文中认为海政发[2021]15号各镇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区内各市属公园、林场: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特此通知。2021年6月26日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前言森林城市建设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创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方向。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2019年,森林城市建设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城市建设,要求全市具备条件的区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要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为首都更好履行"四个服务"职责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2021)在《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第三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吉政办发[2021]11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驻吉中直有关部门、单位:《吉林省第三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2021-203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将开展绿化美化吉林行动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举措,细化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协调配合,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持续增加绿色资源总量,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生态支撑。2021年3月9日吉林省第三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2021-2030年)

张昕[3](2021)在《新河沣西新城段河堤林带种植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河沣西新城段河堤林带种植设计是在满足河道防护安全的基础上,将生态修复理念与林带植物景观设计相融合的实践项目,旨在通过混交林带的设计途径达到河岸安全防护和河岸带原生动植物生态系统的营造,促进自然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打造一条属于沣西新城的生态绿道。本文基于项目实践所提出的规划设计问题,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视角出发,利用不同的植物组合搭配和植物景观空间的塑造,来进行新河沣西新城段河堤林带种植设计研究。本文将新河河堤林带分为迎水坡侧植物景观空间和背水坡侧防护林空间两部分。迎水坡侧植物景观空间以保留老河堤滩面上的毛白杨为主,种植混播草甸进行河堤迎水坡滩面的快速覆绿,在河滩面较宽区域,设计人工生境岛。基于不同目标导向的背水坡侧防护林空间,根据场地条件和现状问题设计了规则或不规则的混交林植物组合:基于新城形象展示目的的新河城市段,设计了两种规则式块状混交林植物组合,在防护林空间形成了满足河流生态防护需要的规则式混交林带;基于生态和景观目的的新河郊野Ⅰ段,通过不同树种的组合配置设计了两种风景林和三种生态林等五种不规则团状混交林植物组合,在背水坡侧防护林空间形成了具有丰富场地生境条件和风景观赏游憩功能的自然式针阔叶混交林带;基于生态修复目的的新河郊野Ⅱ段,河道右岸防护林带设计沿用郊野Ⅰ段生态林带的植物组合,并在林带中嵌入具备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功能的“宫胁林”植物组团。将八种混交林植物组合在新河防护林带设计范围内进行布局,并根据设计实践中所面临的场地问题对特殊节点位置进行详细的种植设计。在进行林带施工时,根据树种的苗源和造价问题来确定每种乔灌木的栽植规格,并参考混交林的栽植实践经验和相关造林规范解决造林密度的问题。综上,在新河沣西新城段河堤林带种植设计研究中,总结当前河流防护林带建设现状和基于多目标需求的混交林带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结合新河场地的实际情况,在新河河道迎、背水坡侧合理设计和塑造富有自然、野趣和地域特色的针阔叶混交林带景观,也期望可以为其他河道的河堤林带景观设计提供更多的设计思路和借鉴。

孙瀚博[4](2021)在《科尔沁右翼前旗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经营对策》文中指出为了对科尔沁右翼前旗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林场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分析、现地调查和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结合林场201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2016-2018年林地变更资料,分析森林资源现状和相应的森林资源经营技术,结果表明:(1)国有林场包括水源保护、防风固沙、用材林、经济林4个经营区,有林地面积244227.9 hm2,灌木林面积95401.4 hm2,森林覆被率94.12%;活立木蓄积6574488m3,平均蓄积量26.87m3/hm2,仅为第中国八次森林资源清查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的29.93%;天然起源幼龄林占明显优势,均为同龄纯林,蒙古栎林和黑桦林面积占47.89%和39.88%;7个林场有防护林和用材林,3个林场有经济林。森林绝大多数处于“健康”、“亚健康”状态,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为“中”。(2)各林场均规划增加了经济林及其面积,林种结构由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3个一级林种及5个相应的二级林种构成,形成了与水源保护区、防风固沙区、用材林区、经济林区对应的林种结构。(3)制定龄组调整实施方案,按三种情况分步骤提出了幼龄林占明显优势、中龄林和过熟林占一定优势,不平衡龄组结构进行调整的操作步骤和调整时间节点,经过5个龄级期的调整,可使林场森林各龄组林面积基本均衡。(4)制定了树种组成调整方案,水源涵养林和防风固沙林逐渐提高林分非优势树种的混交比例形成混交林,进而改善林分结构,提高防护功能。(5)针对宜林荒山荒沙立地条件较差、土层瘠薄、风沙灌草地、位置偏远、比重很小、人工造林的难度较大的特点,提出以封山(沙)育草灌为主,辅以雨季穴状补播锦鸡儿恢复灌丛草场植被恢复方案。(6)明确了林场森林抚育目标、原则、对象,针对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和水源保护、防风固沙经营需求,落实了幼中龄林抚育间伐、公益林成熟林抚育间伐和更新采伐和补植更新的具体措施。(7)制定了坡度平缓、土层深厚肥沃、背风向阳防护林林地。通过更新采伐更换沙果、苹果、蓝莓,营建经济林方案。

王楚博[5](2021)在《扎赉特旗神山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经营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对扎赉特旗神山林场森林经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该林场森林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分析、现地调查和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结合林场201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2016-2018年林地变更资料,分析林场森林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和相应的森林资源经营技术,结果表明:(1)林场包括水源保护、生态旅游、用材林3个经营区,有林地面积54940.9 hm2,灌木林面积5887.8 hm2,森林覆被率92.46%,活立木蓄积1280813 m3,平均蓄积量仅为23.3m3/hm2,仅为中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的25.95%;天然起源幼龄林占绝对优势,均为同龄纯林,蒙古栎林和黑桦林占78.68%和18.98%。森林绝大多数处于“健康”、“亚健康”状态,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为“中”。(2)增加了特种用途林中的风景林,林场林种体系由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3个一级林种及7个相应的二级林种构成,形成了与水源保护区、生态旅游区和用材林区对应的林种体系。(3)制定龄组调整实施方案,分步骤提出了将占绝对优势的幼龄林龄组结构进行调整的操作步骤和调整时间节点,经过5个龄级期限的调整,可使林场森林达到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面积基本相等。(4)制定了树种组成和景观改造方案,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逐渐提高林分非优势树种的混交比例形成混交林。风景林和护路林采用景观树种丰富和改善现有森林植被的森林景观,增加观景台周围可视范围森林景观美景度,改善道路内湾通透度和通直道路绿植单一状况,丰富植物科普园和“接待处”的植物种类和观赏价值。(5)针对宜林荒山荒地提出以封育草灌为主,辅以雨季穴状补播锦鸡儿灌丛草场植被恢复方案。(6)明确了林场森林抚育目标、原则、对象与措施,落实了幼中龄林抚育间伐、公益林成熟林抚育间伐和更新采伐抚育间伐技术,提出了林分改造和补植更新的具体措施。

霍禹如[6](2021)在《内蒙古武川县人工林造林适宜性研究》文中指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不仅存在水土流失,而且风蚀和旱地荒漠化也十分严重,由于不合理的耕作、过度放牧等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严重。本研究以武川县典型人工林(油松纯林、沙棘纯林、柠条纯林、油松+樟子松+山杏混交林、油松+柠条+山杏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 10.2软件,研究武川县不同林龄、郁闭度阶段纯林和混交林的林地空间分布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和其适宜性评价,比较不同人工林造林适宜性的差异性,探究如何将武川县人工林效益最大化。对此,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比五种代表性的人工林,油松林的长势较好,覆盖面积大于其余四种林地,其林地在坡度0~5°的范围内覆盖面积最高,属于幼龄林组,适合位于阴坡上,其郁闭度在[0-10]区间内。该地区林分类型分布不均,林地质量参差不齐,林地结构单一,油松纯林面积较高,沙棘林地面积以及覆盖地区跨度相对较少。(2)在不同林分类型下的土壤理化性质中,油松+樟子松+山杏的全部指标比较含量大,其次是油松纯林,说明樟子松,油松更容易积累土壤的有机质,混交林的土壤结构相比其他纯林地的土壤更有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纯林中土壤速效氮含量最大的是油松林,对土壤改良启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不同林分类型下枯落物蓄积量与最大持水率呈显着负相关,与枯落物自然持水率、自然持水量、最大持水率、蓄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无明显相关关系。(3)武川县五种人工林综合评价指数处于中等水平,说明这五种人工林适宜性一般,其中综合综合指数大小为油松+樟子松+山杏混交林(0.7402)>油松+樟子松+山杏混交林(0.7222)>油松林(0.6972)>柠条林(0.6846)>沙棘林(0.6806)。说明混交林适宜性更强,其次是乔木油松,然后还是灌木柠条和沙棘。

张肇良[7](2021)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树种的选择与造林质量控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前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保护生态环境更加迫切。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不仅可以实现经济效益,还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树种的选择与造林质量控制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针对树种的选择与造林质量控制,要分析存在的制约因素,采取可行的措施,以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效果。

齐元勋[8](2021)在《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乡村绿化现状调查与建设策略》文中研究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甘肃省武威市受腾格里沙漠干旱少雨多风等气候条件的影响,栽种的绿化植物存活率不高,乡村绿化水平较低,为建设大美河西走廊的生态与人居生活环境,本文选择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目前的绿化现状,提出了绿化的策略,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经实地调研,洪祥镇绿化使用的植物有15科26属34种,其中,蔷薇科5属7种,该科的数种最多,主要栽种于庭院、宅前屋后、公共空间等区域。2、通过对8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发现,16%的调查对象对绿化效果不满意,建议应以本土植物为主;96%的调查对象对绿化工程满意;94%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增加绿化面积,99%的调查对象认为绿化后有人管护,以确保绿化取得实际成效。3、根据洪祥镇“一心、三轴、三片区”整体功能布局以及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庭院、道路、公共空间、防护林建设四个方面的绿地方案和绿化植物配置模式。

彭昭[9](2020)在《常德鼎城区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指标权重分析与专项规划》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灰色空间不断扩增,生态环境也随之遭受严重破坏。但社会文明的进步促使人们对良好的绿色人居环境有了更高的向往与要求,建设结构合理、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的生态化城市,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热潮。而森林城市的建设则是实现生态化城市的关键,它对改善城市自然条件、提高环境质量、优化生态格局、统筹城乡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4年起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的评定程序,越来越多的城市正积极投身于森林城市建设队伍中来。本文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森林城市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背景,对鼎城区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与资源概况、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城市建设现状并总结其森林城市建设的潜力;通过对比省级评价指标要求,得出能否成功创森的硬性指标;以森林生态学、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参考,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据现有的湖南省地方标准《森林城市评价指标》(DB43/T1315-2017)中5大体系28项指标内容,形成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各项指标权重以及综合评价分值,分析总结出影响鼎城区森林城市建设的关键性指标,并根据硬性指标与关键性指标来确定重点项目建设,以此进行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森林城市理论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基于研究地城市建设实际情况,分析出其在森林城市建设中的建设潜力,包括市域森林覆盖率有待提高;城市绿地系统有待完善;森林网络连接度不够、树种结构单一且缺乏层次;特色林业产业有待提升;生态旅游及生态文化有待发展等5个方面。(2)通过对比湖南省地方标准《森林城市评价指标》(DB43/T1315-2017)中指标要求,结合鼎城区实际,得出森林城市建设28项指标中,已有11项达到指标要求,10项指标还有待建设,另有7项暂未达标。该7项指标也是鼎城区能否成功创森的硬性指标,分别为:市域森林覆盖率、城镇绿化覆盖率、休闲游憩绿地建设、村庄绿化、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休闲旅游。(3)依照现有的指标体系,构成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森林城市指标体系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每项指标的权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得出系统层指标权重城市森林网络B1>城市森林健康B2>城市林业经济B3>城市生态文化B4>城市森林管理B5,权重值分别为:0.3801、0.2881、0.1712、0.1041、0.0565,其中城市森林网络指标最为重要,其次是城市森林健康指标,两者之和约占总体的67%。在28项指标层中共有7项权重值超过0.05,是影响鼎城区森林城市建设的关键性指标。其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域森林覆盖率(0.1054)、林产基地(0.1052)、生物多样性保护(0.0991)、营造林面积(0.0933)、树种配置(0.0843)、森林保护(0.0569)、城镇绿化覆盖率(0.0521),其中市域森林覆盖率以及林产基地重要性最为突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综合评定,得出总体综合评价分值为VB=3.8410,评价结果为“森林城市建设基础较好”,即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森林城市建设基础较好,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而系统层中城市森林管理评价结果最好,属于Ⅰ级,其余四项评价结果均属于Ⅱ级。按照评分结果对各指标排序,从高到低为城市森林管理VB5=4.1840、城市生态文化VB4=3.8860、城市森林网络VB1=3.8730、城市林业经济VB3=3.8470、城市森林健康 VB,=3.7090。(4)鼎城区应在城市森林网络、城市森林健康两个方面进行重点规划,尤其是城市森林网络建设最为重要。而在城市森林网络中市域森林覆盖率权重值最大,建设紧迫性越强,且目前鼎城区森林覆盖率暂未达标,后续规划中应积极开展生态廊道建设,加强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的网络建设,增强网络之间的连接度,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同时山体造林绿化、植被恢复也是努力建设的方向。(5)本文森林城市的规划紧扣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硬性指标和关键性指标,以此来确定重点建设内容。以点、线、面布局理念为指导,构建“一心二核、二屏三网、百村千点”的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并进行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管理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的森林城市专项规划建设,以期为鼎城区森林城市发展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岑祚舟[10](2020)在《密度和施肥对香樟林的综合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是我国主要珍贵树种和造林优良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观赏价值,由于目前香樟资源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目前亟待加强香樟规模化人工造林与经营管理,从而使得香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得以协调发挥和可持续利用,其中密度和施肥是人工林培育和经营中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本论文以不同密度(D1:6990株/hm2、D2:8325株/hm2、D3:10095株/hm2、D4:12495株/hm2)和施肥配置(CK(未施肥)、复合肥(NPK≥30%)、有机无机复混肥(NPK≥15%)、有机肥(NPK≥5%))的不同林龄香樟林(1年生、2年生和3年生)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4×4析因设计,探索其不同组合处理下的生长特性,以及进行不同年限收益分析,开展香樟人工林经营及效益评价,为促进乡土树种发展提供技术借鉴和基础。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不同密度和施肥配置下,香樟林的树高、地径、冠幅和高径比差异显着。其中较小密度和施肥能有效促进树高、地径以及冠幅的增长,但在高径比方面,不同处理组合下的香樟高径比无明显规律。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选择D2F1的组合(即密度为8325株/hm2,施肥品种为复合肥),可使得树高、地径和冠幅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其中香樟1年生、2年生和3年生的树高最大值分别为78.01cm、131.00cm、144.25cm,地径最大值分别为11.60mm、21.13mm、27.87mm,冠幅最大值分别为62.33cm、99.05cm、109.10cm。(2)本研究采用年增长量来评价香樟树高、地径在不同密度和施肥配置处理下的年生长动态。研究结果表明,D2F1组合下的香樟树高、地径年增长量最高,其中香樟1年生、2年生和3年生的树高年增长量最大值分别为50.35cm、53.16cm、16.52cm,地径年增长量7.07mm、9.53mm、6.93mm,且树高和地径的年增长量均在第二年最高。(3)经济收益研究结果表明,香樟林在D2F1组合下的香樟鲜叶产量、香料收益、蒸油收益以及投资收益率(71.48%)最高,其中香樟1年生、2年生和3年生的鲜叶产量最大值分别为8.04t/hm2、14.51 t/hm2、16.41 t/hm2,香料收益最大值分别为18989.7元/hm2、34259.4元/hm2、38770.7元/hm2,蒸油收益最大值分别为9902.4元/hm2、20598.2元/hm2、23758.1元/hm2。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发现香樟人工林选择密度为8325株/hm2,施肥品种为复合肥的配置进行种植,其林木生长量均较高,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社会效益,以此为促进乡土树种发展提供技术借鉴和基础。

二、造林树种选择与综合效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造林树种选择与综合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
    1.1 海淀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背景
        1.1.1 国家层面
        1.1.2 京津冀区域层面
        1.1.3 北京市层面
        1.1.4 海淀区层面
    1.2 海淀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意义
2.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河流水系
        2.1.5 土壤条件
    2.2 社会经济条件
        2.2.1 历史沿革
        2.2.2 行政区划和人口
        2.2.3 经济发展概况
        2.2.4 交通条件
    2.3 自然资源
        2.3.1 土地资源
        2.3.2 水资源
        2.3.3 湿地资源
        2.3.4 动植物资源
        (1)植物资源
        (2)动物资源
        2.3.5 旅游资源
    2.4 生态环境状况
        2.4.1 空气环境质量
        2.4.2 水环境
        2.4.3 土壤环境
        2.4.4 声环境
        2.4.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2.5 特色文化
        2.5.1 皇家园林文化
        2.5.2 古树名木文化
        2.5.3 大运河文化
        2.5.4 红色文化
        2.5.5 高等教育文化
        2.5.6 中关村科创文化
3. 森林城市建设基础分析
    3.1 森林资源特征分析
        3.1.1 林地资源
        (1)总体情况
        (2)空间分布
        3.1.2 林种结构
        3.1.3 乔木林特征
        (1)林龄组成
        (2)林分起源
        (3)优势树种
        3.1.4 林木蓄积
        3.1.5 森林覆盖率
    3.2 城区绿地特征分析
    3.3 生态科普载体分析
    3.4 资源管护情况分析
        3.4.1 森林防火
        3.4.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3.4.3 林业信息化建设
        3.4.4 公益林管护
        3.4.5 绿地管护
        3.4.6 野生动植物保护
        3.4.7 林业队伍
    3.5 指标达标情况分析
        3.5.1 森林网络
        (1)林木覆盖率
        (2)城区绿化覆盖率
        (3)城区树冠覆盖率
        (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5)城区林荫道路率
        (6)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
        (7)乡村绿化
        (8)道路绿化
        (9)水岸绿化
        (10)农田林网
        (11)重要水源地绿化
        (12)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
        3.5.2 森林健康
        (1)树种多样性
        (2)乡土树种使用率
        (3)苗木使用
        (4)生态养护
        (5)森林质量提升
        (6)动物生境营造
        (7)森林灾害防控
        (8)资源保护
        3.5.3 生态福利
        (1)城区公园绿地服务
        (2)生态休闲场所服务
        (3)公园免费开放
        (4)乡村公园
        (5)绿道网络
        (6)生态产业
        3.5.4 生态文化
        (1)生态科普教育
        (2)生态宣传活动
        (3)古树名木
        (4)市树市花
        (5)公众态度
        3.5.5 组织管理
        (1)建设备案
        (2)规划编制
        (3)科技支撑
        (4)示范活动
        (5)档案管理
        3.5.6 总体情况
    3.6 森林城市建设潜力分析
        3.6.1 国土增绿潜力分析
        (1)林业用地
        (2)村庄驻地、四旁用地
        (3)城区绿地
        3.6.2 森林健康提升潜力
        3.6.3 森林服务提升潜力
        3.6.4 森林文化提升潜力
    3.7 优势与问题
        3.7.1 优势
        (1)生态区位重要,规划站位较高
        (2)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支持有力
        (3)生态格局完整,建设基础扎实
        (4)群众基础较好,爱绿氛围浓厚
        3.7.2 面临的问题
        (1)城市绿地空间分布与服务功能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
        (2)乡村绿化特色和乡愁生态景观还需进一步挖掘强化
        (3)生态场所服务和生态活动传播还需进一步发动扩散
4. 森林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4.1 指导思想
    4.2 建设原则
        4.2.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4.2.2 坚持服务首都核心功能
        4.2.3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绿化
        4.2.4 坚持近自然化理念
        4.2.5 坚持科学节俭绿化
        4.2.6 坚持人文生态融合
        4.2.7 坚持全民共建共享
    4.3 规划愿景
    4.4 规划依据
        4.4.1 法律法规
        4.4.2 标准规范
        4.4.3 国家、地方文件与规划
    4.5 规划范围
    4.6 规划期限
    4.7 规划目标
        4.7.1 总体目标
        4.7.2 阶段目标
        (1)近期目标(2021年—2023年)
        (2)中期目标(2024年—2025年)
        (3)远期目标(2026年—2035年)
        4.7.3 指标目标
5. 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
    5.1 上位规划衔接
        5.1.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1)规划分析
        (2)对本规划的指导
        5.1.2《北京市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
        (1)规划分析
        (2)对本规划的指导
        5.1.3《海淀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
        (1)规划分析
        (2)对本规划的指导
    5.2 总体布局
        (1)一屏四心
        (2)多廊多点
6. 森林网络体系建设
    6.1 城区绿地完善工程
        6.1.1 建设范围、人口数量
        6.1.2 建设目标
        6.1.3 建设内容
        (1)公园绿地建设
        (2)小微绿地建设
        (3)老旧公园升级
        (4)环境友好型社区改造
        (5)森林城市建设示范活动
        (6)森林城市科技主题公园建设
    6.2 两道绿隔扩展工程
        6.2.1 建设现状
        6.2.2 建设目标
        6.2.3 建设内容
        (1)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提质增绿
        (2)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优化扩绿
    6.3 道路景观提升工程
        6.3.1 建设现状
        6.3.2 建设目标
        6.3.3 建设内容
        (1)新建道路高标准绿化
        (2)已建道路绿化景观提升
        (3)林荫停车场建设
    6.4 生态水系打造工程
        6.4.1 建设现状
        6.4.2 建设目标
        6.4.3 建设内容
        (1)“水清岸绿”生态河渠建设
        (2)小月河生态廊道建设
        (3)北部生态湿地群营建
    6.5 绿色村镇建设工程
        6.5.1 建设现状
        6.5.2 建设目标
        6.5.3 建设内容
        (1)休闲场所建设
        (2)村庄绿化提升
        (3)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
    6.6 近自然片林营建工程
        6.6.1 建设现状
        6.6.2 建设目标
        6.6.3 建设内容
    6.7 自然保护地优化工程
        6.7.1 建设现状
        6.7.2 建设内容
    6.8 古树名木保护工程
        6.8.1 保护现状
        6.8.2 建设目标
        6.8.3 建设内容
7. 森林健康体系建设
    7.1 高质量森林经营
        7.1.1 林分抚育提质
        (1)建设现状
        (2)建设目标
        (3)建设内容
        7.1.2 生态公益林管护
        (1)建设现状
        (2)建设内容
    7.2 生境营建
        7.2.1 建设目标
        7.2.2 建设内容
        (1)完善生态廊道
        (2)划建自然保留区
        (3)营造鸟类栖息地
        (4)改善河道水生态系统
        (5)建设城市水鸟保护区域
        (6)海淀区城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建设
    7.3 绿地养护
        7.3.1 建设目标
        7.3.2 建设内容
        (1)绿地有机覆盖
        (2)城市林木近自然管理
    7.4 森林火灾防控
        7.4.1 建设目标
        7.4.2 建设内容
        (1)完善防火预警预测体系
        (2)提升防火调度水平
        (3)提升扑救火能力
        (4)开展常态化防火宣传
    7.5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7.5.1 建设目标
        7.5.2 建设内容
        (1)完善有害生物监测体系
        (2)提升有害生物防治能力
        (3)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宣传
    7.6 林业信息化建设
        7.6.1 建设现状
        7.6.2 建设目标
        7.6.3 建设内容
        (1)完善园林绿化资源管理体系
        (2)建设智慧林业信息系统
8. 生态福利体系建设
    8.1 绿道网络建设
        8.1.1 建设现状
        8.1.2 建设目标
        8.1.3 建设内容
        (1)三级绿道体系建设
        (2)绿道服务点建设
        (3)绿道管理养护
    8.2 生态休闲空间发展
        8.2.1 建设现状
        8.2.2 建设目标
        8.2.3 建设内容
        (1)郊野公园休闲空间建设
        (2)清河滨水休闲空间建设
        (3)生态田园休闲空间建设
        (4)森林康养休闲空间建设
    8.3 农林产业发展带建设
        8.3.1 建设现状
        8.3.2 建设目标
        8.3.3 建设内容
9.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9.1 生态文化体验基地建设
        9.1.1 建设目标
        9.1.2 建设内容
        (1)森林文化体验基地
        (2)湿地文化体验基地
        (3)古树文化体验基地
        (4)园林文化体验基地
        (5)义务植树基地
    9.2 全民自然教育网络构建
        9.2.1 建设目标
        9.2.2 建设内容
        (1)成立海淀区自然教育网络
        (2)成立海淀区自然教育中心
        (3)自然教育基地建设
        (4)自然教育驿站建设
    9.3 生态标识系统建设
        9.3.1 建设目标
        9.3.2 建设类别
        9.3.3 建设内容
        (1)海淀区生态标识系统设计
        (2)生态科普标识标牌布设
    9.4 生态文化传播
        9.4.1 建设目标
        9.4.2 建设内容
        (1)制作森林城市建设宣传物料,服务百姓生活
        (2)拍摄图文视频素材全方位展示森林海淀风貌
        (3)开展多种形式的森林城市建设宣传活动
        (4)持续推动森林城市建设惠民活动
1 0. 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价
    1 0.1 估算依据
    1 0.2 工程总投资
        1 0.2.1 按照建设项目与费用构成分
        1 0.2.2 按照建设期限分
    1 0.3 资金筹措
        1 0.3.1 上级生态建设类项目资金
        1 0.3.2 地方财政投入
        1 0.3.3 社会性投入
    1 0.4 效益评价
        1 0.4.1 生态效益分析
        (1)涵养水源
        (2)保育土壤
        (3)净化大气环境
        (4)调节小气候
        (5)固碳释氧
        (6)保护生物多样性
        1 0.4.2 社会效益分析
        (1)美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
        (2)传播森林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4)增加就业机会
        1 0.4.3 经济效益分析
        (1)直接经济效益
        (2)间接经济效益
1 1.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 1.1 全面建立林长制
        1 1.1.1 分级设立林长
        1 1.1.2 建立工作机制
    1 1.2 严格考核反馈
    1 1.3 全面统筹,保障资金
    1 1.4 人才强林,科技兴林
        1 1.4.1 加强人才培养
        1 1.4.2 凸显科技创新特色
        1 1.4.3 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
    1 1.5 林政资源管理
        1 1.5.1 制定合理的林木采伐限额
        1 1.5.2 划定林地保护红线,统筹国土空间
        1 1.5.3 建立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体系
    1 1.6 森林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2)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第三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吉林省第三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2021-2030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重大意义
        第一节国家对吉林林草生态功能定位
        一、国家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
        二、国家重要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和生物种质资源库
        三、国家重要的农业基地和重要粮仓
        第二节林草生态建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主体支撑
        三、为推进绿色惠民提供重要途径
        第三节林草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
        一、我省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成效
        二、我省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加强林草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及影响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二、巩固发展我省生态优势和绿色品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需要
        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的需要
        四、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巩固和深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五、进一步巩固我省农业基础地位,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需要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系统治理
        二、坚持目标导向,突出重点难点
        三、坚持稳中求进,强化提质增效
        四、坚持绿色惠民,调整优化结构
        五、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建管机制
        第三节总体目标
        一、近期目标(2021-2025年)
        二、远期目标(2026-2030年)
        三、展望期目标
    第三章规划布局、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第一节规划布局
        第二节战略重点
        一、建设东中西三大生态主体功能区
        (一)东部高功能生态屏障区.
        (二)中部环长生态协同防护区.
        (三)西部重要生态恢复区.
        二、建设四大生态安全屏障
        (一)长白山森林生态屏障.
        (二)科尔沁防风固沙生态屏障.
        (三)黑土地保护生态屏障.
        (四)松嫩湿地保护修复生态屏障.
        三、建设公路、铁路、江河绿色通道
        (一)公路绿色通道.
        (二)铁路绿色通道.
        (三)江河绿色通道.
        四、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一大网络
        第三节主要任务
        一、着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
        二、着力提升森林质量
        三、着力开展城乡绿化美化
        四、着力加强青山草原湿地保护
        五、着力推进绿色富民产业发展
        六、着力深化林草改革创新
    第四章重大工程
        第一节长白山森林植被恢复工程
        一、建设范围
        二、建设内容
        三、建设任务
        第二节防护林建设工程
        一、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
        (一)建设范围.
        (二)建设内容.
        (三)建设任务.
        二、防风固沙林建设
        (一)建设范围.
        (二)建设内容.
        (三)建设任务.
        三、其他防护林建设
        (一)建设范围.
        (二)建设内容.
        (三)建设任务.
        第三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一、森林抚育
        (一)建设范围.
        (二)建设内容.
        (三)建设任务.
        二、退化林修复
        (一)建设范围.
        (二)建设内容.
        (三)建设任务.
        三、国家战略储备林
        (一)建设范围.
        (二)建设内容.
        (三)建设任务.
        第四节草原保护修复工程
        一、草原保护
        二、草原修复
        (一)草原改良.
        1.建设范围.
        2.建设内容.
        3.建设任务.
        (二)人工种草.
        1.建设范围.
        2.建设内容.
        3.建设任务.
        (三)草原围栏.
        1.建设范围.
        2.建设内容.
        3.建设任务.
        第五节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一、湿地保护
        (一)湿地分级管理.
        (二)湿地保护体系建设.
        (三)湿地管护.
        (四)保护能力建设.
        (五)生态效益补偿试点.
        二、湿地修复
        (一)长白山泥炭沼泽修复.
        1.建设范围.
        2.建设内容.
        3.建设任务.
        (二)生态补水.
        1.建设范围.
        2.建设内容.
        3.建设任务.
        (三)湿地植被恢复.
        1.建设范围.
        2.建设内容.
        3.建设任务.
        第六节自然保护地体系规范提升工程
        一、勘界立标
        (一)建设范围.
        (二)建设内容.
        (三)建设任务.
        二、标准化保护站建设
        (一)建设范围.
        (二)建设内容.
        (三)建设任务.
        三、监测体系建设
        (一)建设范围.
        (二)建设任务.
        (三)建设任务.
        四、研学宣教建设
        (一)建设范围.
        (二)建设内容.
        (三)建设任务.
        第七节城乡绿化美化工程
        一、城市绿化
        (一)建设范围.
        (二)建设内容.
        (三)建设任务.
        二、县城绿化
        (一)建设范围.
        (二)建设内容.
        (三)建设任务.
        三、乡村绿化美化
        (一)建设范围.
        (二)建设内容.
        (三)建设任务.
        第八节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一、科技支撑
        二、信息化管理
        三、森林草原防火
        四、林草有害生物防治
        (一)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二)完善检疫御灾体系建设.
        (三)完善应急防控体系建设.
        五、林草种苗建设
        (一)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
        (二)强化林草良种基地建设.
        (三)保障林草种苗供应和产业发展.
        (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第一节投资估算
        一、估算依据
        二、估算指标
        (一)长白山森林植被恢复工程.
        (二)防护林建设工程.
        (三)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四)草原保护修复工程.
        (五)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六)城乡绿化美化工程.
        三、投资估算
        (一)长白山森林植被恢复工程.
        (二)防护林建设工程.
        (三)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四)草原保护修复工程.
        (五)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六)城乡绿化美化工程.
        四、资金来源
        (一)国家资金.
        (二)各级财政资金.
        (三)社会资金.
        (四)绿色融资.
        第二节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经济效益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领导,落实造林绿化责任
        第二节广泛发动,全民全社会参与
        第三节注重质量,提升造林绿化水平
        第四节依靠科技,提高造林绿化成效
        第五节加大投入,确保造林绿化需要
        第六节创新机制,激发造林绿化活力
        第七节加强管护,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3)新河沣西新城段河堤林带种植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河堤林带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1.1.2 我国河堤林带景观建设的不足之处
        1.1.3 风景园林学在河堤林带设计中承担重要角色
        1.1.4 新河沣西新城段河堤林带种植设计方法需要探索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3 相关概念
        1.3.1 河道与河岸
        1.3.2 林带、河岸林带与河堤林带
        1.3.3 沿河防护林
        1.3.4 混交林带
        1.3.5 河流廊道
        1.3.6 河流生态系统
        1.3.7 绿道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河堤林带建设
        1.4.2 防护林设计研究
        1.4.3 混交林设计研究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项目背景
    2.1 项目概况
        2.1.1 新河河道概况
        2.1.2 上位规划条件
        2.1.3 规划设计范围
    2.2 场地现状问题分析
        2.2.1 场地现状
        2.2.2 规划设计问题提出
    2.3 新河河堤林带定位
    2.4 新河河堤林带景观总体规划设计
        2.4.1 新河河堤林带分段
        2.4.2 新河河堤林带的种植规划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新城形象展示目的的新河城市段林带设计
    3.1 场地认知
        3.1.1 场地周边环境
        3.1.2 新老河堤现状条件
        3.1.3 新河城市段河堤林带功能定位
    3.2 规则式混交林带设计研究
        3.2.1 农田防护林带设计研究
        3.2.2 防浪林带设计研究
        3.2.3 道路防护林带设计研究
        3.2.4 设计研究小结
    3.3 新河城市段混交林带设计
        3.3.1 树种选择
        3.3.2 规则式块状混交林带设计
        3.3.3 城市段背水坡侧林带设计
        3.3.4 新河城市段林带栽植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生态和景观目的的新河郊野Ⅰ段林带设计
    4.1 场地认知
        4.1.1 场地周边环境
        4.1.2 新老河堤现状条件
        4.1.3 新河郊野Ⅰ段林带功能定位
    4.2 基于景观和生态目的的林带设计研究
        4.2.1 生态风景林带设计研究
        4.2.2 风景林带设计实践
        4.2.3 景观生态林带设计实践
        4.2.4 生态景观林带设计实践
        4.2.5 设计研究小结
    4.3 新河郊野Ⅰ段混交林带设计
        4.3.1 树种选择
        4.3.2 不规则团状混交林带设计
        4.3.3 郊野Ⅰ段背水坡侧林带设计
        4.3.4 新河郊野Ⅰ段林带栽植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生态修复目的的新河郊野Ⅱ段林带设计
    5.1 场地认知
        5.1.1 场地周边环境
        5.1.2 新老河堤现状条件
        5.1.3 新河郊野Ⅱ段林带功能定位
    5.2 “宫胁法”造林研究
        5.2.1 宫胁造林法
        5.2.2 宫胁法的造林步骤
        5.2.3 具体实践研究
    5.3 新河郊野Ⅱ段混交林带设计
        5.3.1 树种选择
        5.3.2 新河林带“宫胁法造林”设计
        5.3.3 郊野Ⅱ段背水坡侧林带设计
        5.3.4 新河郊野Ⅱ段林带栽植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相关工作及成果
附录-Ⅱ 图片索引
附录-Ⅲ 表格索引
附录-Ⅳ 苗木表索引
    表A 新河城市段河堤林带苗木表
    表B 新河郊野段河堤林带苗木表
    表C 新河公园段河堤林带苗木表

(4)科尔沁右翼前旗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经营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森林经营技术研究概况
        1.1.1 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
        1.1.2 生态系统管理技术
        1.1.3 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
        1.1.4 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
        1.1.5 森林生态采伐技术
        1.1.6 森林分类经营技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地概况
    2.1 科尔沁右翼前旗概况
    2.2 林场概况
3 研究方法
    3.1 资料收集
    3.2 资料分析
    3.3 现地调查
    3.4 归纳总结
    3.5 森林健康评价标准
    3.6 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方法
        3.6.1 评价指标
        3.6.2 森林生态功能指数计算方法
        3.6.3 森林生态功能及等级划分标准
4 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4.1 林地面积分析
    4.2 林木蓄积资源分析
    4.3 森林(林地)分类分析
        4.3.1 公益林(地)
        4.3.2 商品林(地)
    4.4 有林地资源分析
        4.4.1 树种起源
        4.4.2 林种结构
        4.4.3 龄组比例
        4.4.4 优势树种
    4.5 灌木林资源分析
        4.5.1 林种
        4.5.2 主要树种
        4.5.3 盖度等级
    4.6 森林资源质量分析
        4.6.1 森林健康
        4.6.2 森林自然度
        4.6.3 群落完整性
        4.6.4 林地生产力分析
        4.6.5 生态功能等级分析
    4.7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特点分析
        4.7.1 森林资源现状
        4.7.2 林种结构特点
        4.7.3 有林地资源龄组结构特点
        4.7.4 优势树种及树种组成特点
        4.7.5 宜林地资源的特点
    4.8 森林资源经营措施
5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经营对策
    5.1 完善林种结构
    5.2 调整树种组成
    5.3 龄组面积平衡调整
        5.3.1 幼龄林优势林场各龄组面积平衡调整方案
        5.3.2 幼中龄林优势林场各龄组面积平衡调整方案
        5.3.3 幼中过熟林优势林场各龄组面积平衡调整方案
    5.4 宜林地植被恢复措施
    5.5 完善森林抚育措施
        5.5.1 森林抚育目标
        5.5.2 森林抚育原则
        5.5.3 森林抚育对象
        5.5.4 抚育间伐技术
        5.5.5 补植更新措施
    5.6 经济林营造措施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扎赉特旗神山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经营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森林经营研究进展
        1.1.1 森林分类经营技术
        1.1.2 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
        1.1.3 森林生态采伐技术
        1.1.4 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
        1.1.5 生态旅游经营技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1.1 扎赉特旗概况
        2.1.2 神山林场概况
    2.2 研究资料收集
    2.3 研究方法
        2.3.1 资料分析
        2.3.2 现地调查
        2.3.3 归纳总结
    2.4 森林健康评价标准
    2.5 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方法
        2.5.1 评价指标
        2.5.2 森林生态功能指数计算方法
        2.5.3 森林生态功能及等级划分标准
3 神山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3.1 林地面积分析
    3.2 林木蓄积资源分析
    3.3 森林(林地)分类分析
        3.3.1 公益林(地)
        3.3.2 商品林(地)
    3.4 有林地资源分析
        3.4.1 起源
        3.4.2 林种
        3.4.3 龄组
        3.4.4 优势树种
    3.5 灌木林资源分析
        3.5.1 起源
        3.5.2 林种
        3.5.3 主要树种
    3.6 森林资源质量分析
        3.6.1 森林健康
        3.6.2 森林自然度
        3.6.3 群落完整性
        3.6.4 林地生产力分析
        3.6.5 生态功能等级分析
    3.7 神山林场森林资源特点分析
        3.7.1 森林资源现状
        3.7.2 林种体系特点
        3.7.3 有林地资源龄组结构特点
        3.7.4 优势树种及树种组成特点
        3.7.5 宜林地资源的特点
    3.8 森林资源经营的特点
4 神山林场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4.1 生态旅游优势分析
        4.1.1 具有独特的花岗岩地貌
        4.1.2 具有神秘悠远的蒙元祭祀文化
        4.1.3 旅游资源丰富且结合性好
    4.2 生态旅游生物资源现状分析
        4.2.1 景观植物资源分析
        4.2.2 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4.3 生态旅游景区林种树种分析
        4.3.1 林种组成分析
        4.3.2 树种配置分析
    4.4 各景点基本情况分析
        4.4.1 石老爷峰景区分析
        4.4.2 博格达乌拉敖包景区分析
        4.4.3 情侣峰景区分析
        4.4.4 韶荣奥拉景区分析
    4.5 神山林场生态旅游特点分析
5 神山林场森林资源经营对策
    5.1 林种体系完善对策
    5.2 龄组结构调整对策
    5.3 树种组成和景观改造对策
        5.3.1 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改造对策
        5.3.2 风景林和护路林改造对策
    5.4 宜林地植被恢复对策
    5.5 森林抚育措施改善对策
        5.5.1 森林抚育目标
        5.5.2 森林抚育原则
        5.5.3 森林抚育对象与措施
        5.5.4 抚育间伐技术
        5.5.5 林分改造措施
        5.5.6 补植更新措施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内蒙古武川县人工林造林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
        1.2.2 生态服务功能的国内外进展研究
        1.2.3 适宜性评价研究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
        2.1.3 水文
        2.1.4 土壤
        2.1.5 植被
    2.2 社会经济状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1.1 武川县人工林下的林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1.2 主要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3.1.3 武川县人工林造林树种适宜性评价
    3.2 研究方法
        3.2.1 林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2.2 样地设置的选择
        3.2.3 土壤理化性质测试
        3.2.4 数据分析
    3.3 技术路线
4 武川县人工林下的林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4.1 不同坡度下的林地空间分布格局
        4.1.1 基于DEM的武川县坡度分析
        4.1.2 武川县不同坡度下主要人工林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4.2 不同坡向下的林地空间分布格局
        4.2.1 基于DEM的武川县坡向分析
        4.2.2 武川县不同坡向下主要人工林地空间分布特征
    4.3 不同坡位下的林地空间分布格局
        4.3.1 基于DEM的武川县坡位分析
        4.3.2 武川县不同坡位下主要人工林地空间分布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主要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5.1 枯落物层涵养水源功能
        5.1.1 枯落物蓄积量
        5.1.2 枯落物持水能力
        5.1.3 枯落物持水过程
        5.1.4 枯落物各指标相关分析
    5.2 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5.2.1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含水率研究
        5.2.2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特征
        5.2.3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容重与含水率
        5.2.4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持水量
    5.3 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5.3.1 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有机质
        5.3.2 不同林分类型的速效氮
        5.3.3 不同林分类型的速效磷
        5.3.4 不同林分类型的速效钾
    5.4 小结
6 武川县人工林造林树种适宜性评价
    6.1 武川县人工林造林树种适宜性评价
        6.1.1 评价指标的选取
        6.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3 评价指标的量化分级
        6.1.4 指标权重计算
        6.1.5 构造隶属度模糊关系矩阵
        6.1.6 评价
    6.2 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树种的选择与造林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强化树种的选择与造林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2 造林树种的选择
    2.1 基本原则
    2.2 造林树种的获取
    2.3 选择的要点
        2.3.1 要有利于水土保持
        2.3.2 选择树种要考虑到乔灌草的合理搭配
3 提高造林质量的路径
    3.1 结合林业生态工程
    3.2 整地技术的应用
    3.3 水肥管理
    3.4 除草松土
    3.5 加强管护工作
4 结语

(8)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乡村绿化现状调查与建设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乡村绿化景观的相关概念
        2.1.1 景观与乡村景观
        2.1.2 乡村绿化景观
    2.2 国外乡村绿化理论依据与实践
        2.2.1 国外乡村绿化理论研究成果
        2.2.2 国外乡村绿化实践与启示
    2.3 国内乡村绿化理论依据与实践
        2.3.1 国内乡村绿化理论研究成果
        2.3.2 国内乡村绿化实践与启示
    2.4 洪祥镇乡村绿化现状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3.1 洪祥镇基本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候特征
        3.1.4 社会经济概况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分析
        3.3.2 实地调查
    3.4 研究技术路线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实地调查
        4.1.1 实地绿化环境调查
        4.1.2 实地人文环境调查
    4.2 问卷调查
        4.2.1 问卷组分分析
        4.2.2 绿化满意度分析
        4.2.3 绿化空间需求分析
        4.2.4 绿化树种需求分析
        4.2.5 绿化管护分析
        4.2.6 群众对乡村绿化的建议
    4.3 洪祥镇乡村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4.3.1 绿化设计缺乏特色
        4.3.2 群众缺乏绿化意识
        4.3.3 绿化建设资金缺乏
        4.3.4 绿化建设现状凌乱
    4.4 绿化建设策略
        4.4.1 绿化建设原则
        4.4.2 总体布局
        4.4.3 不同需求功能区绿化建设策略
        4.4.4 造林及管护配套技术
    4.5 洪祥镇美丽乡村绿化“斑块-廊道-基质”设计模式
        4.5.1 斑块——屏障
        4.5.2 廊道——骨架
        4.5.3 基质——核心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中央一号文件看中国“三农”变革之路
附录2:凉州区洪祥镇乡村绿化植物推荐品种
附录3:调查问卷
致谢

(9)常德鼎城区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指标权重分析与专项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国家政策背景
        1.1.2 湖南省政策背景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森林城市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森林城市研究概况
        1.2.2 国内森林城市研究概况
    1.3 基础理论
        1.3.1 森林生态学理论
        1.3.2 城市规划理论
        1.3.3 系统工程理论
        1.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对比分析法
        2.2.2 层次分析法
        2.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2.3 数据来源
    2.4 技术路线
3 研究区概况
    3.1 自然环境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貌形态
        3.1.3 母质母岩及土壤特征
        3.1.4 气候特征
        3.1.5 水文特征
    3.2 社会经济情况
        3.2.1 行政区划及人口概况
        3.2.2 社会经济概况
        3.2.3 交通条件
    3.3 自然资源状况
        3.3.1 森林资源
        3.3.2 湿地资源
        3.3.3 旅游资源
    3.4 生态环境质量概况
        3.4.1 水环境质量
        3.4.2 大气环境质量
        3.4.3 声环境质量
        3.4.4 土壤污染防治
    3.5 森林城市建设现状与潜力分析
        3.5.1 建设现状
        3.5.2 建设潜力
        3.5.3 与省级森林城市指标对比分析
4 鼎城区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研究
    4.1 规划思想
    4.2 规划原则
    4.3 规划范围和期限
    4.4 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4.5 指标权重的计算
        4.5.1 基本步骤
        4.5.2 结果分析
    4.6 综合评价
        4.6.1 基本步骤
        4.6.2 专家评价统计
        4.6.3 模糊评价矩阵
        4.6.4 综合评价与分析
    4.7 森林城市总体规划思路
        4.7.1 规划目标
        4.7.2 规划布局
5 鼎城区森林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5.1 森林生态体系
        5.1.1 城乡绿色人居环境建设
        5.1.2 郊野公园建设
        5.1.3 绿色多彩廊道建设
        5.1.4 生态安全与绿色屏障建设
        5.1.5 树种选择与配置建设
        5.1.6 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
        5.1.7 森林防控建设
    5.2 林业产业体系
    5.3 生态文化体系
    5.4 管理保障体系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图册
附录B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森林城市指标权重专家咨询表
附录C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森林城市综合评价咨询表
致谢

(10)密度和施肥对香樟林的综合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香樟的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1.2.2 香樟人工林经营研究进展
        1.2.3 人工林经营成本效益研究进展
        1.2.4 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设置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验设计
    2.3 数据收集及测定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香樟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3.1 不同密度与施肥配置对香樟地径的影响
        3.1.1 不同林龄香樟地径在不同密度与施肥作用下的差异比较
        3.1.2 不同密度和施肥配置对香樟幼林地径年生长动态的影响
    3.2 不同密度与施肥配置对香樟树高的影响
        3.2.1 不同林龄香樟树高在不同密度与施肥作用下的差异比较
        3.2.2 不同密度和施肥配置对香樟幼林树高年生长动态的影响
    3.3 不同密度与施肥配置对香樟冠幅的影响
    3.4 不同密度与施肥配置对香樟高径比的影响
第四章 香樟人工林综合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分析
        4.1.1 成本结构
        4.1.2 收益分析
        4.1.3 投资收益率分析
        4.1.4 风险分析
    4.2 生态社会影响
第五章 讨论
    5.1 不同密度与施肥配置对香樟生长特性的影响
    5.2 不同密度与施肥配置对香樟人工林收益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造林树种选择与综合效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的通知[J].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03)
  • [2]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第三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J].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吉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12)
  • [3]新河沣西新城段河堤林带种植设计研究[D]. 张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科尔沁右翼前旗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经营对策[D]. 孙瀚博.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5]扎赉特旗神山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经营对策[D]. 王楚博.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6]内蒙古武川县人工林造林适宜性研究[D]. 霍禹如.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7]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树种的选择与造林质量控制[J]. 张肇良. 林业科技情报, 2021(02)
  • [8]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乡村绿化现状调查与建设策略[D]. 齐元勋. 兰州大学, 2021(09)
  • [9]常德鼎城区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指标权重分析与专项规划[D]. 彭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1)
  • [10]密度和施肥对香樟林的综合影响研究[D]. 岑祚舟. 广西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造林树种选择与综合效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