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19981~19996)

非洲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19981~19996)

一、非洲地区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19981~19996)(论文文献综述)

庄雅红[1](2021)在《疫苗转换后福建省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株变化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人群和外环境监测,阐明2016年5月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免疫策略改变后福建省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的流行株变化特征,评估新免疫策略是否完全阻断2型脊灰病毒(PV2),为我省维持“无脊灰”状态及在消灭脊灰后期阶段制定相关免疫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cute Flccid Paralysis,AFP)常规监测基础上,增加健康儿童和环境污水监测。对人群中采集的粪便标本及外环境污水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将病毒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并测序。应用Excel 2007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并利用SPSS 19.0对脊灰病毒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利用Bio Edit 7.0.9.0、Sequencher 4.1.4对测得的脊灰病毒序列进行拼接、比对,应用MEGA X_10.2.4、Simplot 3.5.1等生物信息软件对脊灰病毒VP1区基因特征和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计算脊灰病毒与Sabin疫苗株的核苷酸序列差异性,并分析减毒位点、抗原位点变异及重组等情况。结果:1.福建省AFP监测系统始终维持着高敏感性及高及时性,报告病例分布在疫苗转换前后,9个地市间存在差异,但均达到各要求指标;在年龄组分布中,疫苗转换前以<3岁小年龄组为主,疫苗转换后以3~14岁AFP病例数增多;性别构成比及免疫史等分布均无差异。3956份AFP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PV分离阳性数62株(1.6%),疫苗转换前后分离率分别为1.9%(38/1986)和1.2%(24/1970),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疫苗转换后不同阶段开展健康儿童带毒率调查,PV分离率为2.3%(27/1161)。2013~2020年环境污水监测标本中PV阳性率为43.1%(196/455),疫苗转换前后分别为27.5%(39/142)和50.2%(157/313),转换后明显高于转换前。提示污水中脊灰病毒分离率最高。2.三个不同来源监测到的脊灰病毒株共516株,其中AFP病例62株,健康儿童27株,污水427株,经鉴定均为疫苗相关脊灰病毒(Vaccine-associated Poliovirus,VAPV)。疫苗转换前于AFP病例分离到的38株PV中6株PV1,13株PV2,19株PV3;除3株PV1和1株PV3为高变异株外,其余34株PV的VP1区核苷酸变异数均<6个;疫苗转换后AFP病例分离到的24株PV中7株PV1,17株PV3;其中5株3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其余19株VP1区核苷酸变异数均<6个。健康儿童中分离到27株PV,均为PV3型,变异数均<5个,涉及17个位点。污水中分离到427株PV,均为脊灰疫苗株病毒;疫苗转换前74株中,分别为5株PV1,49株PV2,20株PV3;疫苗转换后353株中,56株PV1,297株PV3;疫苗转换前后共61株PV1的VP1区核苷酸变异数均<5个;PV3在疫苗转换前监测到1株高变异株和1株重组株,转换后监测到1株高变异株和1株VDPV,其余变异均<5个,且大部分变异<2个。可见疫苗转换后,福建省未再监测到PV2型病毒,提示PV2型疫苗株已被阻断。疫苗转换后PV3型成为了绝对优势血清型,发现的高变异株和VDPV也均为PV3型。3.46株代表性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16株PV1代表株中,疫苗转换前代表株与Sabin1疫苗株的核苷酸序列平均差异性(0.47%)大于疫苗转换后(0.11%);30株PV3代表株中,疫苗转换前代表株与Sabin3疫苗株的平均差异性(3.43%)较疫苗转换后(4.00%)无差别。3株PV1(3/16,18.6%)及23株PV3(23/30,76.7%)发生重组,无论PV1还是PV3,疫苗转换前的共12重组株中10株(83.3%)与PV2型重组;而疫苗转换后,所有14株重组株均未发现与PV2的重组,再次证实,福建省内已经阻断了PV2型循环。16株PV1代表株中共有4例(62.5%,4/7例AFP)残留麻痹病例,其分离株(5株)均出现1~3个减毒位点回复突变,而无减毒位点回复突变的其他3例均无残留麻痹,提示减毒位点的回复突变可能和病例严重程度关系密切。30株PV3代表株中共有10例(52.6%,10/19例AFP)残留麻痹病例,其分离株(10株)均发生1~4个回复突变,但无残留麻痹的P19-120-2病例分离株也有1个减毒位点回复突变;且所有残留麻痹病例分离株中均发生两种以上变异(重组、减毒位点回复突变、抗原位点变异),可见单一减毒位点的突变可能还不足以使其致残,尚需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结论:1.疫苗转换前后,PV在人群及环境中的分离率没有发生变化,疫苗转换对PV的分布没有造成影响。2.疫苗转换前PV2为PV血清型优势株,疫苗转换后PV3代替PV2成为优势血清型,各监测数据提示福建省已阻断PV2型疫苗株循环,实现了PV2型的消灭。3.重组在脊灰分离株中是常见的,关键毒力位点和抗原位点的变异和病毒致病力有关。4.在常规AFP病例监测基础上,污水和健康儿童监测可以进一步提高脊灰监测敏感性。人群及外环境监测相结合,能够全面阐释福建省脊灰病毒流行变异情况,为我省维持“无脊灰”状态及在消灭脊灰后期阶段制定相关免疫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焦艳梅,揣征然,赵雅琳,闫晶晶,孙志杰,张云辉,王永怡,Quanjian Yan,王福生[2](2021)在《2020年全球传染病重要疫情事件回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8000万人患病,170万人死亡。脊髓灰质炎疫情继续扩大,阻碍了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非洲埃博拉疫情被扑灭。登革热疫情较上一年明显缓解。年底欧洲和亚洲暴发H5N8禽间禽流感疫情。本文对2020年重要传染病疫情事件进行回顾。

刘硕[3](2020)在《脊髓灰质炎Ⅲ型病毒D抗原及其检测试剂盒的研究》文中指出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引起的重大急性传染病,上个世纪50年代成功研制了 Salk灭活疫苗和Sabin 口服活疫苗,有效地降低了脊灰发病率。随着脊灰的流行得到很好的控制并接近根除阶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从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ral polio vaccine,OPV)转向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的接种策略,并建议新的疫苗生产厂家采用弱毒性的Sabin株生产IPV疫苗,以达到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PV有三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病毒均由两种不同病毒颗粒组成:一种是致密(Density,D)抗原,为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另一种是无核心(Coreless,C)抗原,为一种未成熟的空心病毒颗粒,IPV疫苗中有效性成分主要是D抗原。本研究对脊髓灰质炎Ⅲ型病毒Sabin株C抗原和D抗原在形态、感染特性、核酸含量和结构基因核苷酸序列、不同结构蛋白质含量及两种抗原免疫原性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观察,并建立定量检测脊灰Ⅲ型病毒D抗原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体系。将脊髓灰质炎Ⅲ型病毒Sabin株灭活或未灭活的病毒纯化液经过超滤浓缩及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分离的C抗原和D抗原。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到C抗原呈空壳状态,D抗原呈实壳状态,并观察到C抗原群体中存在混杂的D抗原颗粒;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结果表明,C抗原外壳蛋白由VP0、VP1和VP3蛋白组成,D抗原外壳蛋白由VP1、VP2、VP3和VP4蛋白组成,同质量的D抗原VP1含量是C抗原近1.7倍,C抗原的VP3含量是D抗原近3倍;采用D抗原特有的VP2条带为检测指标,对影响超离分离的C抗原纯度因素进行了观察,发现超速离心的原液蛋白浓度与收获的C抗原纯度具有负相关性,降低上样浓度可提高C抗原收获纯度;超速离心分离的C抗原经二次超速离心后,可提高抗原纯度。对二次分离的两批未灭活C、D抗原进行病毒滴度和核酸检测,结果表明每微克C、D抗原病毒滴度差值约为4个对数值。这个结果和电镜观察结果相近,在近万个C抗原组成群体中可发现2颗疑似D抗原颗粒。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C抗原和D抗原核酸含量,结果发现每微克C抗原经RT-PCR扩增后核酸含量与1/64微克D抗原扩增后核酸含量相当,因此评估C抗原VP1基因的有效核酸模板量仅为D抗原的1/64。对C抗原和D抗原结构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显示,C抗原和D抗原结构基因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将sPVⅢC抗原与D抗原分别按每只免疫2μg和8μg分组,并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初免和加强免疫大鼠,观察C、D抗原的免疫原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初免第一周是抗体高峰,随后3周抗体逐渐降低,C抗原下降更快。C抗原诱导的中和抗体仅为D抗原的1/10~1/50。C抗原和D抗原加强免疫后,一般1到2周达到抗体峰值,较加强免疫前高出10~40倍。同剂量的D抗原较C抗原诱生的中和抗体高20~40倍,显示了 D抗原对IPV疫苗有效性的重要作用。采用灭活的sPVⅢD抗原分别免疫家兔和山羊,制备多抗血清,并对采集的血清分别与不同型脊灰病毒及sPVⅢC、D抗原的识别情况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抗血清具有良好的型特异性和D抗原识别特异性。采用辛酸-硫酸铵沉淀法纯化多抗血清,过碘酸钠法对纯化后的多抗进行HRP的标记,采用夹心法用纯化抗血清组装检测试剂盒能够在2~16μg/mL抗原浓度范围内特异性检测PVⅢ型病毒,采用不同试剂盒检测了相同浓度的sPVⅢD抗原和C抗原,结果显示结合D抗原大大高于C抗原,检测差值大于2.0 OD值。试剂盒检测D抗原浓度和相应OD值的线性段相关系数大于0.99。建立了以羊多抗为捕获抗体,3#兔多抗-HRP为检测抗体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验证。该组合线性相关系数R2>0.99,线性检测范围为0.25~8 DU/mL,特异性良好,与sPVⅢD抗原之外抗原均无交叉反应。本实验对脊髓灰质炎Ⅲ型病毒Sabin株C抗原和D抗原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为脊髓灰质炎疫苗C、D抗原的检测、鉴定及进一步的疫苗效力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可应用于疫苗生产过程中sPVⅢD抗原含量的测定,为进一步建立完整的疫苗抗原检测体系奠定了基础。

马汝飞,赵婷,李菁,杨净思[4](2020)在《单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研究和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Ⅱ、Ⅲ型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分别于2015年和2019年在全球宣布被消灭。为了根除WPV病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病例,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已停止使用三价OPV,改用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和二价OPV序贯免疫。由于中国仍存在较高的WPV输入和VDPV循环的风险,单价OPV(Monovalent OPV,m OPV)储备对于应对输入性WPV疫情、VDPV循环和迅速提高人群脊灰免疫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m OPV的免疫原性及其在应急补充接种活动中的优势。

李硕,张云辉,王永怡,李军,赵雅琳,闫晶晶,孙志杰,揣征然,姬军生[5](2020)在《2019年国内外传染病领域重要事件回顾》文中认为2019年全球传染病疫情仍不容乐观,刚果(金)埃博拉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南美洲、东南亚登革热病例数又创新高;欧美、非洲多国麻疹病例数继续攀升;脊髓灰质炎死灰复燃给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计划带来阴影;2019年末中国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再次引发全球关注。新发和再发传染病是人类永恒的挑战,人类须时刻做好准备。本文对2019年国内外传染病领域重要事件进行回顾。

王咪咪[6](2018)在《《非洲科学计划—健康与福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本文是一篇关于健康和人类福祉的英译汉实践报告。在目的论的指导下,作者介绍了有关健康和人类福祉方面的社科文本的一些英译汉方法和技巧,这有助于其他译者学习和借鉴相关的知识。同时,此类翻译文本也能增加人们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了解和意识。该翻译材料来源于国际科学理事会2017年5月5日发表的《非洲计划-健康与人类福祉》。本翻译报告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是任务描述,主要介绍了材料的来源、结构和特征,描述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和第三章是该翻译报告的主要内容。第二章是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质量控制。第三章是案例分析,主要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篇层面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翻译实践总结,点明了经验教训以及未解决的问题。作者希望通过对该计划的翻译实践,启迪人们注重健康和人类福祉,也给予其他译者一些翻译方面的建议和帮助。

惠增弟[7](2015)在《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V-1人二倍体细胞)临床前研究》文中指出1894年在美国爆发了有记载以来最大规模的脊髓灰质炎疫情。随后在美国流行的疫情更加速了人们对疾病传播的研究。Thomas Weller和Frederick Robbins在20世纪50年代成功地在活细胞上培养出脊灰病毒。基于他们的研究成果,Jonas Salk在次年成功开发了第一个Salk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以下简称IPV)。6年以后Albert Sabin开发了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以下简称OPV),因其价格低廉,更迅速的入选许多国家的计划免疫。中国从1970年将OPV纳入计划免疫,200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被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证实为无脊灰地区。但是因为OPV的接种引起脊灰疫苗衍生病毒株(以下简称cVDPVs)进而产生脊灰疫苗相关病例(以下简称VAPP),始终威胁人类的健康,有些甚至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社会稳定的问题。此外,在我国周边接壤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还存在野病毒的流行情况。极易发生脊灰病毒输入性病例,例如在2011年我国新疆地区发生了脊灰病毒输入性病例。如果不彻底根除,这种状况将迅速改变,因为脊灰是极易流行的疾病。由此,2012年5月26日,世界卫生大会宣布,消灭脊髓灰质炎是一项对全球公共卫生来说需要计划进行的紧急事项。世界卫生大会呼吁WHO进一步制定和完成一个综合性的消灭脊灰最后阶段战略。制定消灭脊灰和最后阶段战略计划(2013~2018)的目的是彻底消灭脊灰这一疾病。该计划同时追求两个平行目标:消灭脊灰野病毒和消灭cVDPVs,而我国作为WHO的一员,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公共卫生健康事业做出贡献。可是,目前在我国除了口服的OPV疫苗外,仅有昆明生物制品研究所2014年底上市销售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以下简称sIPV),培养基质为非洲绿猴肾(以下简称VERO)细胞。完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本课题将对人体危害风险低的人胚肺二倍体(以下简称SV-1)细胞作为培养基质,通过在SV-1细胞上接种Sabin株脊髓灰质炎三型病毒,扩增,待细胞病变后收获细胞上清液,经过滤澄清、超滤浓缩、超离脱糖、灭活,获得三型Sabin株脊灰病毒单价原液,再经过三型脊灰病毒单价原液的合理科学配比,最终获得sIPV疫苗。试验结果表明,三型脊灰病毒接种MOI为0.01-0.1,培养液为含有0.5%新生牛血清的199培养基,培养至出现75%~100%细胞病变时收获,收获液的抗原含量高,且产量稳定。收获液经四级滤器澄清过滤,300kDa膜包进行两级超滤浓缩,每级浓缩倍数5~10倍,再将超滤浓缩液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离心参数选择蔗糖1浓度为30%,蔗糖2浓度为55%,离心转速为30000 rpm,离心10小时后收集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所在区带。结果显示,3个型的平均蛋白质去除率均大于99%,平均D-抗原回收率均大于98.5%。灭活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甲醛终浓度为90μg/m和60 μg/ml均能在80小时内将sIPV (SV-1) Ⅰ型、Ⅱ型、Ⅲ型病毒完全灭活,甲醛终浓度为90μg/ml的灭活时间少于终浓度为60μg/ml,并确定灭活工艺为:灭活剂甲醛的终浓度为90 μg/ml,37±1.0℃条件下灭活6天,经0.2 μm过滤后继续灭活6天,共灭活12天。Ⅰ、Ⅱ、 Ⅲ型三价疫苗配比工艺和免疫原性研究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含甘氨酸的M199溶液作为保护剂,Ⅰ、Ⅱ、Ⅲ型三价单价原液剂量分别选择30/40/30DU/0.5 ml进行动物试验,Ⅰ/Ⅱ/Ⅲ型的中和抗体半数阳转稀释倍数分别为3.8/3.3/3.4,满足中和抗体半数阳转稀释倍数为3-9倍的剂量要求,按照确定的免疫剂量进行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V-1人二倍体细胞)长期免疫原性研究,结果表明3针基础免疫明显优于1或2针,且中和抗体水平在84天仍维持较高水平,并具有免疫保护效果。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V-1人二倍体细胞)经临床前研究表明生产工艺可行,稳定;疫苗纯度高,安全有效,并适宜规模化生产。

曲鹏飞[8](2015)在《非洲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成因探析》文中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传染病的传播速度空前加快,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都可能升级为全球性危机,遏制并根除传染病已经超出了一个国家乃至地区的能力范围,人类必须获得足够的全球卫生公共产品才能实现这一艰巨使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利用全球卫生公共产品成功地根除了盘尾丝虫病、天花等重大传染病,但在非洲地区,由于居民得不到足够的卫生公共产品,现有的卫生公共产品供给尚不足以彻底遏制艾滋病、疟疾等重大传染病的蔓延。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发达国家的健康水平较高,对向非洲地区提供卫生公共产品缺乏动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非洲国家能力不足所致,如在医疗基础设施、医疗人才储备、国民医疗常识等领域的欠缺。

高凯[9](2010)在《从吴简看孙吴时期的性比例失调和疾病人口问题》文中研究说明1996年10月,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在市中心五一广场走马楼西侧发掘的22号古井里,出土了总数约14万余枚、两百余万字的三国孙吴纪年简牍。这批简牍作为公元3世纪上半叶孙吴嘉禾年间长沙郡的一批珍贵的档案文书,真实反映的正是东吴孙权政权最为兴盛时期的现实生活、经济关系、社会交往和风俗民情等,从而为研究东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税赋、户籍、司法、职官等方面的制度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档案资料。由于这批简牍的数量超过了以往中国各地出土简牍的总和,所以,这次吴简的发现还是20

温宁[10](2010)在《WHO消灭脊髓灰质炎计划实施与面临的困难》文中指出自1988年以来,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使全球脊髓灰质炎发病率减少了99%以上。目前,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遇到了新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分析了当前遇到的困难,制定了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的目标及实施策略。

二、非洲地区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19981~19996)(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洲地区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19981~19996)(论文提纲范文)

(1)疫苗转换后福建省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株变化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脊髓灰质炎
    2 脊灰病毒病原学特征
    3 脊灰疫苗
    4 全球消灭脊灰进展
    5 本课题研究目的
材料和方法
    1 主要试剂与耗材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耗材
        1.3 仪器设备
        1.4 课题研究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
    2 研究方法
        2.1 相关定义
        2.2 研究对象
        2.3 标本采集
        2.4 标本处理
        2.5 细胞复苏
        2.6 细胞传代
        2.7 细胞冻存
        2.8 病毒分离
        2.9 病毒鉴定
        2.10 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2.11 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脊灰病毒监测
        1 AFP病例监测情况
        2 健康儿童带毒率调查
        3 外环境监测情况
    二、脊灰病毒变异特征
        1 VP1 区特征分析
        2 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Ⅱ型脊灰野病毒消灭后脊灰疫苗株病毒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2)2020年全球传染病重要疫情事件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
2刚果(金)第十次埃博拉疫情年中结束,第十一次疫情年底结束
3登革热疫情较2019年明显减弱
4脊髓灰质炎病例数继续猛增,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目标受阻
5尼日利亚拉沙热疫情继续
6南美洲寨卡病毒病疫情仍呈较低水平流行态势
7欧洲和亚洲暴发禽间高致病性H5N8禽流感疫情
8 WHO发布《2020年世界疟疾报告》
9 WHO发布《2020年全球结核病报告》[79-80]
    9.1人群分布概况
    9.2地理分布概况
    9.3 HIV/结核分枝杆菌共感染概况
    9.4耐药结核病概况
    9.5中国结核病概况
    9.6新药和疫苗
10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2019年全球AIDS报告[81-82]
    10.1人群分布概况
    10.2地区分布概况
    10.3动态变化的数字
    10.4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覆盖率

(3)脊髓灰质炎Ⅲ型病毒D抗原及其检测试剂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技术路线
第一章 脊灰Ⅲ型病毒Sabin株D抗原及C抗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章 脊灰Ⅲ型病毒D抗原兔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三章 脊灰Ⅲ型病毒D抗原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四章 脊灰Ⅲ型病毒D抗原检测试剂盒组装、验证和初步应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全文总结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4)单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研究和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脊灰疫苗发展与消灭脊灰
    1.1 脊灰疫苗广泛使用与脊灰病例数迅速下降
    1.2 全球消灭脊灰现状
    1.3 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面临的挑战
2 免疫策略的改变
3 使用mOPV的必要性
4 mOPV免疫原性及其在应急免疫活动中的优势
    4.1 mOPV与tOPV的比较
    4.2 mOPV与bOPV的比较
5 mOPV的应用
6 结语与展望

(5)2019年国内外传染病领域重要事件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刚果(金)埃博拉疫情继续
2 全球登革热疫情再创纪录
3 全球麻疹疫情严峻
4 脊髓灰质炎死灰复燃
5 布隆迪暴发大规模疟疾疫情
6 尼日利亚拉沙热疫情严重
7 中国非洲猪瘟防控成效显着
8 中国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52-54]
9 WHO发布《2019年世界疟疾报告》[55]
1 0 WHO发布《2019年全球结核病报告》[56]
1 1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2019年全球AIDS报告[57]
1 2 中国AIDS疫情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

(6)《非洲科学计划—健康与福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Task Description
    1.1 Source Material of the Task
    1.2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Material
    1.3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Chapter 2 Task Process
    2.1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2.2 Translation Process
    2.3 Quality Control
Chapter 3 Case Analysis
    3.1 Translation at Lexical Level
    3.2 Translation at Syntactic Level
    3.3 Translation at Textual Level
Chapter 4 Conclusion
    4.1 Translation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
    4.2 Problems to be Solved
References
Appendix Ⅰ: Target text
Appendix Ⅱ: Source text
Author's Resume
Acknowledgements
学位论文数据集

(7)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V-1人二倍体细胞)临床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脊灰疾病与疫苗开发历史和临床症状
        1.1.1 脊灰疾病与疫苗开发历史
        1.1.2 脊灰疾病的临床症状
    1.2 病毒学
        1.2.1 病毒结构和分型
        1.2.2 病毒传播
        1.2.3 病毒复制机理
    1.3 病毒流行病学
        1.3.1 野病毒的分布和流行趋势
        1.3.2 消除脊灰疫区的艰巨性和风险
    1.4 脊灰疫情的最新进展情况
        1.4.1 疫苗衍生株问题
        1.4.2 全球脊灰消灭行动
    1.5 已上市脊灰疫苗概况
        1.5.1 口服减毒活疫苗(OPV)
        1.5.2 灭活脊灰疫苗(IPV)
        1.5.3 Sabin株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sIPV)
        1.5.4 质量评价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6.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6.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SABIN株Ⅰ、Ⅱ、Ⅲ型病毒种子研究与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病毒种子与SV-1细胞
        2.2.2 原材料
        2.2.3 溶液
        2.2.4 检定方法
    2.3 实验方法
        2.3.1 Sabin株Ⅰ、Ⅱ、Ⅲ型病毒种子传代稳定性
        2.3.2 Sabin株Ⅰ、Ⅱ、Ⅲ型病毒工作种子批制备与检定
    2.4 实验结果
        2.4.1 Sabin株Ⅰ、Ⅱ、Ⅲ型病毒种子传代稳定性
        2.4.2 Sabin株Ⅰ、Ⅱ、Ⅲ型病毒工作种子批制备与检定
    2.5 小结
第三章 SIPV(SV-1)疫苗病毒培养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细胞及病毒种子
        3.2.2 原材料
        3.2.3 溶液
        3.2.4 检测方法
    3.3 实验方法
        3.3.1 病毒培养参数研究
        3.3.2 小试参数的验证
        3.3.3 中试生产验证
    3.4 实验结果
        3.4.1 病毒培养参数研究结果与分析
        3.4.2 小试培养参数的验证结果与分析
        3.4.3 培养工艺中试生产验证结果与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SIPV(SV-1)疫苗病毒纯化工艺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原材料信息
        4.2.2 主要溶液
        4.2.3 检测方法
    4.3 实验方法
        4.3.1 超滤浓缩工艺研究
        4.3.2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工艺研究
    4.4 实验结果
        4.4.1 超滤浓缩工艺研究实验结果
        4.4.2 超滤浓缩工艺验证结果与分析
        4.4.3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工艺研究实验结果
        4.4.4 糖密度梯度离心工艺验证结果与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SIPV(SV-1)疫苗病毒灭活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原材料信息
        5.2.2 溶液信息
        5.2.3 检测方法
    5.3 实验方法
        5.3.1 Sabin株脊灰病毒灭活动力学研究
        5.3.2 病毒灭活工艺的验证
    5.4 实验结果
        5.4.1 灭活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与分析
        5.4.2 灭活工艺的初步确定
        5.4.3 病毒灭活工艺的验证
    5.5 小结
第六章 SIPV(SV-1)疫苗制剂工艺与稳定性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
        6.2.1 原材料信息
        6.2.2 溶液信息
        6.2.3 检测方法
    6.3 实验方法
        6.3.1 选择两种制剂工艺处方进行研究
        6.3.2 两种制剂工艺成品的制备
        6.3.3 sIPV(SV-1)疫苗成品初步稳定性研究
    6.4 结果与分析
        6.4.1 两种制剂工艺处方稳定性研究D-抗原含量检测结果
        6.4.2 成品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与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SIPV(SV-1)疫苗纯度研究
    7.1 引言
    7.2 试验材料
        7.2.1 仪器设备
        7.2.2 原材料信息
        7.2.3 检测方法
    7.3 实验方法
        7.3.1 电镜观察试验方法
        7.3.2 SDS-PAGE电泳试验方法
        7.3.3 免疫印迹试验方法
        7.3.4 质谱试验方法
        7.3.5 HPLC试验方法
        7.3.6 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检测方法
    7.4 实验结果
        7.4.1 直接电镜观察的结果与分析
        7.4.2 SDS-PAGE电泳的结果与分析
        7.4.3 免疫印迹的结果与分析
        7.4.4 质谱结果与分析
        7.4.5 HPLC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7.4.6 纯化工艺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去除效果的结果与分析
    7.5 小结
第八章 SIPV(SV-1)疫苗免疫原性研究
    8.1 引言
    8.2 实验材料
        8.2.1 实验动物
        8.2.2 实验材料
    8.3 实验方法
        8.3.1 疫苗剂量的确定
        8.3.2 血清中和抗体测定方法
    8.4 实验结果
        8.4.1 疫苗剂量确定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8.4.2 长期免疫原性实验结果与分析
        8.4.3 不同剂量、不同针次Ⅰ型结果分析
        8.4.4 不同剂量、不同针次Ⅱ型结果分析
        8.4.5 不同剂量、不同针次Ⅲ型结果分析
    8.5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实验用相关仪器设备
    附录二 实验用溶液配制方法
    附录三 实验用检测方法
    附录四 成品稳定性研究实验数据
致谢
作者和导师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8)非洲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成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洲地区卫生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一)卫生公共产品的特点与意义
    (二)非洲地区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二、非洲地区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理论分析
    (一)匀质加总技术视角:理想模式下的卫生公共产品供给
    (二)最优注入技术视角:发达国家的领导动力不足
    (三)最弱环节技术视角:非洲国家的能力缺陷
结语

(10)WHO消灭脊髓灰质炎计划实施与面临的困难(论文提纲范文)

1 消灭脊髓灰质炎计划面临巨大挑战
    1.1 4个国家仍有脊髓灰质炎流行
    1.2 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 (VAPP)
    1.3 OPV毒株变异
        1.3.1 循环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c VDPVs)
        1.3.2 免疫缺陷相关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i VDPVs)
2 WHO新的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11]
    2.1 目标一阻止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
        2.1.1 形势分析
        2.1.2 主要挑战
        2.1.3 针对以上问题的策略方针及主要活动
    2.2 目标二确保脊髓灰质炎病毒可持续监测
        2.2.1 形势分析
        2.2.1. 1 监测AFP病例
        2.2.1. 2 全球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 (GPLN)
        2.2.1. 3 环境监测
        2.2.2 主要挑战
        2.2.3 针对以上问题的策略方针
    2.3 目标三达到认证标准, 封存脊髓灰质炎病毒
        2.3.1 形势分析
        2.3.2 主要挑战
        2.3.3 针对以上问题的策略方针
    2.4 目标四
        2.4.1 形势分析
        2.4.2 关键挑战
        2.4.3 针对以上问题的策略
    2.5 目标5
        2.5.1 形势分析
        2.5.2 关键挑战
        2.5.3 针对以上问题的策略

四、非洲地区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19981~19996)(论文参考文献)

  • [1]疫苗转换后福建省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株变化及特征分析[D]. 庄雅红.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2020年全球传染病重要疫情事件回顾[J]. 焦艳梅,揣征然,赵雅琳,闫晶晶,孙志杰,张云辉,王永怡,Quanjian Yan,王福生. 传染病信息, 2021(01)
  • [3]脊髓灰质炎Ⅲ型病毒D抗原及其检测试剂盒的研究[D]. 刘硕.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2020(01)
  • [4]单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研究和应用进展[J]. 马汝飞,赵婷,李菁,杨净思.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0(03)
  • [5]2019年国内外传染病领域重要事件回顾[J]. 李硕,张云辉,王永怡,李军,赵雅琳,闫晶晶,孙志杰,揣征然,姬军生. 传染病信息, 2020(01)
  • [6]《非洲科学计划—健康与福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王咪咪.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7]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V-1人二倍体细胞)临床前研究[D]. 惠增弟. 北京化工大学, 2015(03)
  • [8]非洲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成因探析[J]. 曲鹏飞. 国际政治研究, 2015(02)
  • [9]从吴简看孙吴时期的性比例失调和疾病人口问题[A]. 高凯. 中国三国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10
  • [10]WHO消灭脊髓灰质炎计划实施与面临的困难[J]. 温宁.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03)

标签:;  ;  ;  ;  ;  

非洲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19981~19996)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