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区域产业升级

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区域产业升级

一、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 推动区域工业产业升级(论文文献综述)

南平市人民政府[1](2021)在《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指出南政综[2021]5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王亚男[2](2021)在《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策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金川工业园区为例》文中提出国家经济水平的日益发展,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手法推陈出新,但大部分工业城市的街道景观风貌还停留在上世纪的景观形象。工业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不同的是,其主要功能为工业生产、物流运输、仓储等,在一定程度上忽略街道景观对于城市风貌的提升作用以及对城市内适用人群的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经济水平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对工业园区内的景观风貌有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在满足工业生产的防护景观需求外,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表现要更多考虑人的使用需求。城市街道是最先向来往人群展现城市面貌的场景,工业园区街道景观肩负展现城市形象,为使用人群提高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列分析、三维模拟、实例例证等方法,结合理论知识,探究工业园区城市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的总目标和具体策略,将策略运用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金川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的设计实践当中,论文具体内容如下:(1)国内外理论知识研究。对国内外关于工业园区、城市街道景观风貌理论研究历程进行归纳,对相关的理论概念进行分析,界定工业园区的相关概念以及总结风貌提升设计原则与方法。(2)实践案例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工业园街道以及与金川工业园区有共同点的城市街道景观进行景观风貌现状分析,总结其不足之处和设计要点,在对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进行策略研究时提供经验借鉴。(3)对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现状问题以及工业园区景观设计原则进行研究,总结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的目标,以此为基础探寻影响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具体方法,对沿街绿地、夜间景观、沿街建筑、道路交叉口等景观风貌进行具体策略和方法的探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展现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的生态性、地域性、游憩性和安全性,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4)金川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现状分析。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对金川工业园区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三维模拟、实地调查等手段对城市地形地貌、道路交叉口、街道建筑色彩等方面进行专项研究,总结归纳各类研究要素的现状特征和风貌提升方向,为金川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的设计实践提供依据。(5)通过实例验证策略。对金川工业园区内两条城市主干道和三条城市次干道的人行道路进行整体规划,增设活动停留空间;结合金川区当地地域特色以及历史文化,打造夜景文化,丰富夜间生活,优化改善园区环境;提升街道两侧建筑外貌景观,进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滕泰[3](2021)在《地方特色产业园发展过程中县(区)级政府作用问题研究 ——以R市L区钢铁配套产业园为例》文中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园飞速发展,迅速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要求,自此,国内围绕产业园发展也更多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来审视。特色产业园通常作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区中园”的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具有特色产业明显、产业链条完善、公共设施齐全、创新要素集聚的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园以其产业定位明确、专业化程度高、支撑带动力强等特有优势,逐渐成为了各地政府承接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平台。然而,随着特色产业园发展的不断深入,各地政府在推进产业园发展过程中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如何正确有效发挥政府作用,促进特色产业园健康快速发展,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广泛研究国内外特色产业园发展过程中政府作用发挥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L区钢铁配套产业园为例,运用实地调查、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分析了产业园发展过程中L区政府作用发挥的具体表现,指出了产业园发展过程中L区政府在引导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协同治理、政府监管等方面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运用服务型政府和协同治理相关理论,从做好顶层设计与政府智力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构建特色协同治理体系、制定科学的监管追溯考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县(区)级政府作用的对策建议。目前国内对特色产业园的政府作用研究大多在宏观层面,针对县(区)级政府作用发挥情况的研究寥寥可数,对基于产业集群建设的特色产业园更是少之甚少。该论文的写作将有助于丰富县(区)级政府在地方特色产业园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成果,并将对L区政府促进特色产业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胡汪琪[4](2021)在《产城融合视角下小城镇工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以景谷威远镇林产工业园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快速建设并广泛展开,政府为其提供相应优惠政策支持,并对其进行制度化管理,有效提高了工业园区整体发展速度与质量,与此同时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相互之间发生了摩擦。最先从大城市的工业园区发现越来越容易出现产业与城镇发展分离、城市功能不完整、产业聚集效应弱、环境问题凸显等现象,而这些现象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并尝试去解决问题,针对大城市工业园区的规划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其中的部分问题。城镇化进程中受大城市优先发展倾向,小城镇的发展较为缓慢,但小城镇依然是城镇体系的组成部分,有其作为产业承载、人口承载、区域中心的重要功能;同时,小城镇依然是联系城乡的基础环节,是城之尾、乡之首。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完善对小城镇的发展具有卓越成效,当前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也出现类似大城市工业园区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不同情况的问题,园区与小城镇布局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小城镇工业园区与城镇之间协调发展成为本文所需要规划研究的关键。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产城关系与空间布局理论,本文基于产城融合视角对小城镇工业园区布局规划策略进行研究,旨于以规划角度解决产城空间发展不协调所产生的问题并对园与城之间区域统筹规划。

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5](2021)在《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拉萨市开发园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25)》《拉萨市开发园区管理办法(试行)》《拉萨市开发园区综合考核办法(试行)》《拉萨市开发园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拉政办发[2021]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拉萨市开发园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25)》《拉萨市开发园区管理办法(试行)》《拉萨市开发园区综合考核办法(试行)》《拉萨市开发园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6](2021)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宁政发[2021]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2021年2月26日(此件公开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刘洋[7](2021)在《新时代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研究 ——基于对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作为一种经济功能区,是我国学习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进行体制设计的产物。作为国家体制改革和制度设计的科技特区,高新区的发展,关键在于其管理体制。作为新旧体制碰撞与改革创新之结果的现行管理体制,经过30年的探索和实践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推动着高新区功能日益丰富完善,实现了承载的功能作用,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成为了—种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共生的经济、社会现象。但高新区现行管理体制也面临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困境,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高新区的发展。当前,我国高新区已逐渐进入由“政策驱动”向“体制驱动”的转型期,正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新时代迫切需要高新区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阶段中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管理体制转型,为高新区下一步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体制支撑。新时代,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已然在此背景下悄然发生。实践探索让现阶段的行政体制改革更加丰富多彩,一定程度也产生倒逼力量,引发我们的思索。而这种思索之逻辑起点是“为什么转”?就目前学术研究上的回应而言,要么聚焦于高新区的宏大叙事,要么沉迷于管理体制的细枝末节,却不能给我们系统而清晰的答案。因此,本文试图从新时代背景切入,框定高新区这一特殊对象,研析高新区管理体制,聚焦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动态过程,以弥补高新区管理体制研究中的缺憾。全文沿着“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的脉络,围绕高新区管理体制这一特殊对象,确定研究的分析框架和整体脉络设计,梳理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与高新区设立背景及沿革,研判高新区发展阶段,总结高新区特点。回答“为什么转?”的问题后,逻辑演绎的进程自然而然地延伸出“转什么?”。通过对个案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描述分析和价值判断,发现可行性经验;通过对高新区和行政区管理体制的结构、功能、成效以及二者运行机制的深入对比、分析,结合案例研究得到一些启示;通过总结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成就,分析存在的困境及成因,得到了“转什么?”的答案。在“怎么转?”的关键环节,通过对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变量提取,确定转型的目标和内容,并从新时代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层面建构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路径,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最终目标。本文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坚持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相结合,以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视角,用整体性政府理论、政府职能理论和治理理论作为理论研究工具,深入分析我国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管理体制存在的困境,探讨转型的目标、内容和路径,思路与方略,以期建立起—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反映高新区发展客观规律,符合高新区自身发展状况的管理体制,为我国高新区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体制机制改革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翁煜[8](2020)在《杭州市临安区西部农村工业园区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工业园区作为推动产业集聚的一种发展模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依托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农村工业园区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集中,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的大力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升村镇的综合实力。因此,建设和发展农村工业园区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了产业集群理论、区位理论、产业发展理论等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二手资料收集、实地调查法、描述性统计法等方法,分析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的发展优势与现状,剖析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建设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找出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具有良好的区位及生态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截止2018年年底,已累计开发土地面积2867亩,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3亿元,已累计工业性投入14.96亿元,拥有入区企业63家,投产企业40家。投产企业中有坚果炒货企业23家,规模以上企业有19家。2018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3.5亿元。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坚果加工为主,机械加工、木器工艺、精密元器件、化工等为辅产业的格局。(2)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的建设及发展,促进了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及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当地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的建设与发展也给当地农村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当地的环境污染,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3)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运营主体困难、园区竞争乏力、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待加强、招商引资难、入园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园区环境污染存在监管缺失等问题,急需改善当前的发展状况。(4)针对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做大做强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促进园区和当地农村和谐快速发展提出几点建议:政府要通过司法途径收回园区的运营权力,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扶持、招才引智等措施提高园区竞争力,完善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加强园区企业发展后劲,强化园区生态环境管理等举措。

张敏[9](2020)在《地方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J市Y区食品产业集群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产业集群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特色组织形式,日益受到各地政府的关注和重视。一方面,集群由地理位置相近的中小企业自发形成,在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发展当地民营经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囿于市场资源配置的局限性,政府部门需要积极“补位”,采取有效行为引导支持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中央、省、市近年来不断推出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产业集群化对于小微企业在一定空间内获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各地政府要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发展壮大小微企业、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地方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也就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本文首先整理了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发展的文献,基于政府职能理论、治理理论阐述地方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职能,指出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要加强战略规划、提供公共产品、制定公共政策、引导创新创业。以J市Y区地方政府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发放问卷、电话访谈等形式,分析了Y区食品产业集群案例,解读了Y区在推动食品产业集群中的做法措施,以及产业集群建立起来的成效。Y区政府在推动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统筹规划引领不到位、食品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部门多头管理效率低下、多元参与机制未形成、政府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治理理念还未贯彻深入、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等三个方面剖析了原因。深入思考对策,希望能够助推Y区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当地政府要转变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扶持引导、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增强集群发展的公共服务、引导多元主体参与集群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以促进共建共享。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产业集群发展以形成规模效益,必须坚持治理理念,促进多方参与;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服务能力;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支持引导。通过当地政府不断改进提升以促进集群做大做强,带动当地就业创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黄玲燕[10](2020)在《杭绍甬经济带工业用地时空演变与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时期新阶段我国工业发展正处在空间重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双重转型过程中。工业用地布局是否合理、产业结构是否协调、利用程度是否高效集约,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亟需对城市工业用地时空演变与绩效水平进行综合研究,为工业用地管理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依据。针对发展转型时期工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变化快,传统调查评价时效性不高、客观性可靠性难保障的问题,本研究选择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杭绍甬经济带为研究区,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地图兴趣点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建立工业用地动态监测与产业结构识别的方法,并探索2005-2018年城市工业用地时空演变规律。然后从宏观尺度上分析区域工业用地绩效演变情况,并建立微观地块尺度的工业用地绩效评价方法,测算地块尺度的工业用地综合绩效水平,同时进一步揭示不同工业集聚区和分行业绩效水平的差异性。通过建立全面客观调查评价工业用地利用状况的方法,在研究区加以应用,并提出针对性的提升对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遥感监测建设用地时空变化与POI动态反映利用类型信息的优势,以多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POI为主要数据源,提取2005-2018年杭绍甬经济带工业用地扩张与退出的变化信息。引入自然语言处理法,通过中文分词、词向量化和TF-IDF特征提取,充分挖掘公司名称信息,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文本分类模型,筛选出表现最优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文本分类模型用于2005-2018年杭绍甬经济带工业产业结构的预测与分类,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2.8%,实现了不同类型工业用地的有效识别。同时,借助住宅小区、宾馆酒店、行政机构和公园广场等多种类型的POI,对工业用地退出后的更新类型进行追踪。研究初步建立了适合城市工业用地动态监测与产业结构识别的方法体系,能够满足快速高效的工业用地调查与评价研究。(2)基于2005-2018年工业用地扩张和产业结构分类信息,揭示杭绍甬经济带工业用地扩张的格局:(1)工业用地由快速扩张阶段进入控制扩张阶段,2005-2009、2009-2014年分别新增工业用地16051.1公顷、26770.1公顷,2014-2018年下降至仅7040.4公顷。(2)2005-2018年,工业用地呈现显着的集聚发展,78.2%的新增工业用地落实在各类工业集聚区内。国家级工业集聚区中,宁波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工业用地2162.7公顷,居所有工业集聚区的首位。各省级工业集聚区的新增工业用地面积差异较大,浙江绍兴滨海工业园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和浙江余姚经济开发区的新增工业用地面积位居前列。市级及以下工业集聚区的数量多、规模小,扩张规模较大的主要分布在萧山区、北仑区、镇海区和慈溪市等。(3)工业用地出让的产业结构方向在逐步改变,食品轻纺业和原材料加工业的比例下降,现代制造业的比例上升。高新技术工业的年均增长率普遍较高,是各城市的重点发展领域。(3)基于2005-2018年工业用地退出与更新类型识别信息,揭示杭绍甬经济带工业用地退出与更新的格局:(1)工业用地退出持续推进,退出面积由2005-2009年的685.6公顷增加至2014-2018年的2851.9公顷。早期工业用地退出主要分布在各个城市的主城区,如杭州的江干区、下城区、拱墅区和上城区,宁波的三江口沿岸,以及绍兴的越城区和柯桥区,随着“腾龙换鸟”措施和“三改一拆”行动在浙江省的推进,工业用地退出逐渐蔓延至下辖县(市)区的老城区。(2)2005-2018年,住宅用地凭借其短期收益高、资金回笼快等优势,成为工业用地退出后最主要的更新路径,比例达36.4%;其次转换为交通运输用地和商服用地,比例分别为12.8%和12.1%。公园与绿地及林地、河流等生态用地的比例较小,分别仅为3.6%和6.3%。(4)结合2005-2018年工业用地信息提取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宏观尺度探究区域工业用地绩效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随着建设用地“节流减量”供应计划的实施和存量建设用地挖潜行动的开展,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得到了有力控制,杭州、宁波的工业用地比例在2014-2018年呈下降态势。(2)经济绩效分析结果表明,杭绍甬经济带的亩均工业总产值在2005-2014年显着增加,但在2014-2018年有所下降,其中绍兴在这一时期的下降幅度达32%,这是由于绍兴大力推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削减污染物、淘汰落后产能、搬迁集聚等整治提升措施,降低了产能、减少了产出。2005-2018年,杭州滨江区、上城区和江干区的亩均工业总产值增加较为明显,这是由于近年来杭州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视频安防等电子信息产业,这些行业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污染少、土地利用强度低,有效提升了经济效益。(3)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地区万元工业总产值用电量呈下降趋势,节能降耗成效良好。(5)构建工业用地“经济-社会-生态-用地结构”四维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微观地块尺度的工业用地绩效评价方法,测算工业用地的综合绩效水平,并揭示不同工业集聚区和分行业的绩效水平差异,全面客观地反映当前工业用地利用状况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2018年,工业用地的综合绩效参差不齐,一级综合绩效的工业用地比例较小,仅为13.3%,二级综合绩效水平的工业用地占28.5%,工业用地的绩效水平有待提高。(2)典型工业集聚区绩效比较分析发现,在国家级工业集聚区中,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的绩效水平最高,其次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绍兴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浙江宁波出口加工区,而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最低。在省级工业集聚区中,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的绩效水平最高,其次为前进工业园、浙江余姚工业园区、浙江绍兴滨海工业园区和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宁波望春工业园区最低。(3)分行业绩效比较分析发现,电子信息业的绩效水平最高,其次为汽车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表明这些行业在经济、社会、生态和用地结构方面发展较为均衡,而造纸印刷业的绩效水平最低。(6)对比国际大都市,杭绍甬经济带的工业用地总量大、占比偏高,市级及以下工业集聚区多、小、散,工业用地绩效偏低、差异大,分行业绩效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实施工业用地减量化、促进工业用地集聚集群发展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三个方面的提升对策与建议。

二、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 推动区域工业产业升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 推动区域工业产业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2)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策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金川工业园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案例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工业园区
        2.1.2 街道景观
        2.1.3 风貌提升策略
    2.2 工业园区街道景观的特点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内研究现状
        2.3.2 国外研究现状
    2.4 案例研究
        2.4.1 怀柔科学城
        2.4.3 上海杨浦滨江景观
        2.4.4 苏州工业园区
        2.4.5 西安兴善寺东街街道景观
        2.4.6 澳大利亚堪培拉宪法大道
        2.4.7 小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策略
    3.1 工业园区与街道景观风貌的现状问题
        3.1.1 植物空间结构缺乏层次感
        3.1.2 季节性景观不明显
        3.1.3 生态防护效果差
        3.1.4 街道景观色彩协调性差
        3.1.5 缺乏地域特色
    3.2 工业园区街道景观设计原则
        3.2.1 以人为本原则
        3.2.2 生态性原则
        3.2.3 地域性原则
        3.2.4 游憩性原则
        3.2.5 安全性原则
    3.3 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目标
        3.3.1 提高绿化景观品质
        3.3.2 提升街道活力
        3.3.3 优化街道功能结构
        3.3.4 传承城市历史文脉
    3.4 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影响要素
        3.4.1 街道绿化景观
        3.4.2 城市基础设施
        3.4.3 街道夜景观
        3.4.4 门户景观节点
        3.4.5 沿街建筑
        3.4.6 地形地貌
    3.5 工业园区街道的分类
        3.5.1 风景型街道
        3.5.2 产业型街道
        3.5.3 生活型街道
        3.5.4 商业型街道
        3.5.5 城市门户型街道
    3.6 工业园区街道的分类提升策略和方法
        3.6.1 风景型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策略和方法
        3.6.2 产业型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策略和方法
        3.6.3 生活型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策略和方法
        3.6.4 商业型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策略和方法
        3.6.5 城市门户型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策略和方法
    3.7 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3.7.1 街道绿地景观风貌提升
        3.7.2 夜间景观风貌提升
        3.7.3 沿街建筑风貌提升
        3.7.4 道路交叉口景观风貌提升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呼和浩特市金川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现状分析
    4.1 金川工业园区概况
        4.1.1 区位概况
        4.1.2 街道类型
    4.2 金川工业园区历史背景
    4.3 地形互动性分析
        4.3.1 高程分析
        4.3.2 坡度分析
        4.3.3 坡向分析
    4.4 街道交叉口景观分析
        4.4.1 环岛交叉路口
        4.4.2 丁字形交叉路口
        4.4.3 转角形交叉路口
        4.4.4 十字形交叉路口
    4.5 沿街建筑色彩分析
        4.5.1 沿街建筑色彩总体分析
        4.5.2 沿街居住建筑色彩分析
        4.5.3 沿街商业建筑色彩分析
        4.5.4 沿街办公建筑色彩分析
        4.5.5 沿街工业建筑色彩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川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设计实践
    5.1 设计目标与总体规划策略
        5.1.1 设计目标
        5.1.2 总体规划策略
    5.2 重塑
        5.2.1 城市门户街道交叉口景观风貌提升
        5.2.2 沿街建筑景观风貌提升
    5.3 激活
        5.3.1 沿街绿地景观风貌提升
        5.3.2 城市基础设施风貌提升
    5.4 连接
        5.4.1 夜景观风貌提升
        5.4.2 城市街道慢行系统升级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地方特色产业园发展过程中县(区)级政府作用问题研究 ——以R市L区钢铁配套产业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1)学术价值
        (2)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1)对特色产业园的研究
        (2)对特色产业园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
        (1)对特色产业园的研究
        (2)对特色产业园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研究
        3.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创新之处
一、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一)基本概念
        1.特色产业园
        2.钢铁配套产业
        3.政府作用与政府职能
    (二)基础理论
        1.服务型政府理论
        2.协同治理理论
    (三)县(区)级政府在地方特色产业园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1.引导作用
        2.服务作用
        3.协调作用
        4.监管作用
二、钢铁配套产业园发展过程中L区政府作用调查研究
    (一)L区钢铁配套产业园定位
    (二)L区钢铁配套产业园概况
        1.产业园发展的四个阶段
        2.产业园发展总结
    (三)钢铁配套产业园发展过程中L区政府作用的具体表现
        1.合理引导特色产业发展
        2.优化园区运营服务
        3.协调多元主体参与
        4.规范园区内部监管
三、钢铁配套产业园发展过程中L区政府作用发挥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钢铁配套产业园发展过程中L区政府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
        1.引导产业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2.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3.重政府主导轻协同治理
        4.政府监管有待完善
    (二)钢铁配套产业园发展过程中L区政府作用发挥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1.顶层设计和政府智力水平与产业发展要求不匹配
        2.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3.尚未完全形成权力让渡、多元协同治理的意识
        4.缺乏科学的监管追溯考评机制
四、优化地方特色产业园发展过程中县(区)级政府作用的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和政府智力建设
        1.优化园区规划布局
        2.制定精准特色产业政策
        3.构建完善的智力保障体系
    (二)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1.建立园区服务大部门机构
        2.完善公共设施配套
    (三)构建特色协同治理体系
        1.优化部门联动协调机制
        2.建立多主体协同治理框架
        3.创新多元联动的投融资机制
    (四)制定科学的监管追溯考评机制
        1.强化产业用地管控
        2.完善园区运营监管追溯机制
        3.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调查问卷
    (二)访谈记录
致谢

(4)产城融合视角下小城镇工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以景谷威远镇林产工业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层面:产城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建设需求
        1.1.2 空间层面:功能各异、协调互补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形成诉求
        1.1.3 建设层面:产城融合是小城镇工业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方向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问题、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关于小城镇工业园区相关理论实践研究概述
    2.1 国内外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城融合
        2.1.2 工业园的空间布局
        2.1.3 小城镇与主城区
    2.2 产城融合与小城镇工业园发展相关理论
        2.2.1 增长极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强调突出产业集群效应
        2.2.2 紧凑城市理论阐释用地混合重要作用
        2.2.3 精明主义和新城市主义理论主张居住与人文环境的塑造
    2.3 产城融合与小城镇工业园区相关综述
        2.3.1 产城融合相关研究
        2.3.2 小城镇工业园区相关研究
        2.3.3 产城融合理念下小城镇工业园区空间布局的相关研究
    2.4 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分析
        2.4.1 丹麦卡伦堡成功案例研究
        2.4.2 上海金桥产业园区成功案例
        2.4.3 凤翔县产业园区规划案例研究
        2.4.4 成功案例经验
    2.5 研究评述小结
第三章 小城镇工业园区空间布局的产城融合策略研究
    3.1 小城镇工业园区与主城区空间布局关系
        3.1.1 园区与主城区空间关系影响因素
        3.1.2 小城镇工业园—城及园区内部空间布局关系
    3.2 小城镇工业园区空间发展呈产城分离趋势及原因
        3.2.1 园区产城分离的现象
        3.2.2 产城分离趋势的空间布局原因
    3.3 小城镇工业园区产城融合总体布局思路
        3.3.1 园—城区域要素协调发展
        3.3.2 产业协调,发展产业集群化
        3.3.3 功能复合,用地分布多元化
        3.3.4 生态融合,注重自然和谐化
        3.3.5 职住平衡,保障生活品质化
        3.3.6 文化彰显,突出园区地方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城镇工业园区产城空间融合发展评价
    4.1 工业园区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4.2 小城镇工业园产城融合实现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4.2.1 小城镇工业园区评价步骤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2.3 构建小城镇工业园区产城融合程度评价体系
    4.3 小城镇工业园区产城融合程度评价标准
        4.3.1 评价指标的取值根据
        4.3.2 确定小城镇工业园评价指标的理想值
    4.4 小城镇工业园区指标权重的计算
        4.4.1 构造判断矩阵
        4.4.2 计算各特征向量及一致性检验
    4.5 小城镇工业园区评价体系的构建
        4.5.1 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4.5.2 小城镇工业园产城融合程度的评价方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城融合视角下景谷县林产工业园案例研究
    5.1 景谷县威远镇林产工业园概况
        5.1.1 景谷县威远镇基本介绍
        5.1.2 林产工业园区概况
        5.1.3 园区发展SWOT分析
        5.1.4 相关规划解读
    5.2 林产工业园区总体空间布局
        5.2.1 园区与威远镇主城区的空间关系
        5.2.2 园-城区的空间统筹
        5.2.3 园区内部空间布局分析
    5.3 林产工业园区产城融合总体策略
        5.3.1 林产工业园区与威远镇主城区融合策略
        5.3.2 园区内部产城融合策略
    5.4 林产工业园区功能多元布局
        5.4.1 园区总体分区,统筹规划
        5.4.2 功能融合整体布局形式
        5.4.3 功能融合单元内部构建
        5.4.4 园区突出产业,形成集聚
    5.5 林产工业园区融合布局规划
        5.5.1 园区人口规模预测
        5.5.2 用地多元,合理混合布局
        5.5.3 道路通畅,对外联系密切
        5.5.4 突出地域特色,融合工业文化
    5.6 林产工业园区综合生态可持续性规划
        5.6.1 生态防护治理
        5.6.2 走向循环经济
    5.7 林产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度评价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6.1.1 主要结论
        6.1.2 创新点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后续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图片索引
附录C: 2018年部分规模以上入园企业情况
附录D: 评价体系中B2-C、B3-C等判断矩阵结果

(7)新时代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研究 ——基于对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个案价值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成果评述
    第三节 研究视角、创新及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创新
        四、研究不足
第一章 本研究基本分析框架
    第一节 概念解读
        一、新时代
        二、高新区
        三、管理体制
        四、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
    第二节 理论工具
        一、整体性政府理论
        二、政府职能理论
        三、治理理论
    第三节 逻辑建构
        一、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动因
        二、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目标
        三、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策略
        四、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重点
第二章 基本概况
    第一节 地方政府体制改革与高新区设立
        一、地方政府体制改革
        二、高新区设立背景分析
        三、我国高新区的特点分析
    第二节 我国高新区沿革
        一、探索初创期(1988-2000)
        二、巩固提升期(2001-2012)
        三、转型发展期(2013年至今)
    第三节 比照
        一、国外高新区管理体制及特点
        二、我国高新区管理体制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三、研究启示
第三章 个案研究: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
    第一节 常州国家高新区概况及现行管理体制
        一、常州国家高新区概况
        二、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现状及特点
        三、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下取得的成就
    第二节 常州国家高新区与一般国家高新区的异同分析
        一、常州国家高新区与一般国家高新区的共同点
        二、常州国家高新区与一般高新区的差异性
    第三节 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探索及其价值
        一、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的转型之路
        二、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方式创新
        三、常州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价值
第四章 高新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比较分析
    第一节 高新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比较
        一、高新区与行政区比较
        二、高新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比较
        三、高新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比较的启示
    第二节 高新区与行政区运行机制比较
        一、高新区与行政区运行机制的模式比较
        二、高新区与行政区运行机制的特点解读
        三、高新区与行政区运行机制比较的启示
    第三节 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成效、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高新区管理体制取得的成效
        二、高新区管理体制面临的困境
        三、高新区管理体制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影响因素、目标及内容
    第一节 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因素分析
        二、影响管理体制转型的变量提取
    第二节 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目标确立
        一、动力: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二、方向:高新区行政区管理体制二合一
        三、目标:建立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
    第三节 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内容落定
        一、功能优化
        二、职能转变
        三、权力重构
        四、机构改革
第六章 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的路径研究
    第一节 转型目标
        一、紧扣为民宗旨,实现终极目标
        二、瞄准时代战略,提升功能定位
        三、立足自身职能,加强兼收并蓄
    第二节 转型策略
        一、上下结合的“渐进式”转型
        二、政社合作的“包容性”放权
        三、社会治理的“开放型”共建
    第三节 转型保障
        一、“法治型”高新区建设的有效实施
        二、“大部制”高新区改革的有序推进
        三、“合作式”府际关系的有力构建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8)杭州市临安区西部农村工业园区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特色与不足
        1.4.1 研究特色
        1.4.2 存在的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工业园区相关研究
        2.1.1 工业园区发展理论
        2.1.2 工业园区发展模式
        2.1.3 我国工业园区发展研究
    2.2 农村工业化发展相关研究
        2.2.1 不同国家的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
        2.2.2 农村工业化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2.3 我国农村工业园区发展相关研究
    2.4 综合评述
3 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发展优势与现状
    3.1 数据与资料来源
    3.2 临安区概况
    3.3 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发展优势及概况
        3.3.1 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发展优势
        3.3.2 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发展概况
    3.4 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发展现状
        3.4.1 开发面积进展情况
        3.4.2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4.3 入驻企业和工业性投入
        3.4.4 工业产值及纳税情况
    3.5 本章小结
4 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4.1 对当地经济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4.1.1 促进了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
        4.1.2 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4.1.3 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4.1.4 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
        4.1.5 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及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4.2 对当地经济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
        4.2.1 增加了当地的环境污染
        4.2.2 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4.3 本章小结
5 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5.1 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发展状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运营主体遇到困难
        5.1.2 园区竞争力缺乏
        5.1.3 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5.1.4 在招商引资上存在困境
        5.1.5 入园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5.1.6 园区环境污染问题存在监管缺失
    5.2 促进临安西部工业功能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5.2.1 收回园区运营权力
        5.2.2 切实加强园区竞争力
        5.2.3 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5.2.4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5.2.5 切实加强园区企业发展后劲
        5.2.6 强化园区生态环境管理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9)地方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J市Y区食品产业集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文献简评
    (三)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一、概念的提出及相关理论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产业集群的概念
        2.集群带动效应的概念
    (二)相关理论分析
        1.治理理论
        2.政府职能理论
    (三)产业集群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作用的分析
        1.加强战略规划
        2.提供公共服务
        3.制定扶持政策
        4.引导创业创新
二、Y区政府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一)Y区食品产业集群概况
        1.Y区地理人文概况
        2.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二)Y区政府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做法
        1.科学规划统筹食品产业集群发展
        2.加大公共服务并优化环境
        3.制定并落实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政策
        4.引导食品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三)Y区政府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成效
        1.食品产业集群规模集聚度上升
        2.品牌效应凸显
        3.大项目招引成果显着
三、Y区政府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规划执行不到位
        2.食品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
        3.部门多头管理效率低下
        4.多元参与机制还未形成
        5.政府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二)原因分析
        1.多元参与的治理理念还未贯彻深入
        2.“重管理轻服务”的思维还未转变
        3.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
四、地方政府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转变政府理念加强顶层设计
        1.转变政府理念
        2.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执行
    (二)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扶持引导
        1.科学制定出台产业集群政策
        2.强化政策执行效力
        3.加大对集群小微企业的政策倾斜
    (三)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增强集群公共服务
        1.完善基础设施
        2.配套产业集群公共服务
        3.保障公共服务力量
    (四)引导多元主体参与集群建设
        1.引导企业参与构建产业集群
        2.在社会层面打造产业集群文化
        3.引导群众加入发挥主动性
        4.引导社会行业协会发挥作用
    (五)完善政府体制机制以促进共建共享
        1.完善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
        2.促进共建共享
结论和展望
附录 《Y区政府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10)杭绍甬经济带工业用地时空演变与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工业用地动态监测研究
        1.3.2 工业用地时空演变研究
        1.3.3 工业用地绩效评价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组织框架
        1.4.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1.3 工业集聚区概况
    2.2 基础数据介绍
        2.2.1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
        2.2.2 地图兴趣点数据
        2.2.3 工业普查数据
        2.2.4 其他数据
3 工业用地动态监测与产业结构识别研究
    3.1 工业用地扩张及其产业结构识别
        3.1.1 工业用地扩张监测
        3.1.2 工业用地产业结构识别
    3.2 工业用地退出及其更新类型识别
        3.2.1 工业用地退出监测
        3.2.2 工业用地更新类型识别
    3.3 讨论与小结
4 工业用地时空演变研究
    4.1 工业用地扩张格局
        4.1.1 数据介绍与分析方法
        4.1.2 扩张规模特征
        4.1.3 工业集聚区视角下的空间分布特征
        4.1.4 产业结构特征
    4.2 工业用地退出及更新格局
        4.2.1 数据介绍与分析方法
        4.2.2 退出规模特征
        4.2.3 空间分布特征
        4.2.4 更新路径分析
    4.3 讨论与小结
        4.3.1 工业用地扩张时空特征
        4.3.2 工业用地扩张结构特征
        4.3.3 工业用地退出时空特征
        4.3.4 工业用地退出后更新路径
5 工业用地绩效评价研究
    5.1 区域工业用地绩效演变概述
    5.2 工业用地绩效评价方法
        5.2.1 评价思路与数据介绍
        5.2.2 四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3 指标现状值测算与理想值确定
        5.2.4 数据标准化
        5.2.5 指标权重确定
        5.2.6 绩效评价模型确定
        5.2.7 工业集聚区的绩效比较
        5.2.8 分行业的绩效比较
    5.3 四维指标测算结果分析
        5.3.1 经济指标测算结果
        5.3.2 用地结构指标测算结果
        5.3.3 社会指标测算结果
        5.3.4 生态指标测算结果
    5.4 地块尺度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5.4.1 单一绩效结果分析
        5.4.2 综合绩效结果分析
    5.5 工业集聚区绩效比较分析
        5.5.1 单一绩效比较分析
        5.5.2 综合绩效比较分析
    5.6 分行业绩效比较分析
        5.6.1 单一绩效比较分析
        5.6.2 综合绩效比较分析
    5.7 讨论与小结
        5.7.1 区域工业用地绩效演变
        5.7.2 地块尺度工业用地绩效现状
        5.7.3 研究进展与不足
6 提升对策与建议
    6.1 工业用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6.1.1 工业用地总量大
        6.1.2 工业集聚区多、散、小
        6.1.3 工业用地亩均产出绩效偏低
        6.1.4 区域工业用地绩效差异大
        6.1.5 分行业绩效不平衡
    6.2 提升对策与建议
        6.2.1 推进工业用地减量化
        6.2.2 促进工业用地集聚集群发展
        6.2.3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6.3 讨论与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工业用地动态监测与产业结构识别
        7.1.2 工业用地时空演变规律
        7.1.3 工业用地绩效评价
        7.1.4 提升对策与建议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四、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 推动区域工业产业升级(论文参考文献)

  • [1]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南平市人民政府. 南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3)
  • [2]工业园区街道景观风貌提升策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金川工业园区为例[D]. 王亚男.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3]地方特色产业园发展过程中县(区)级政府作用问题研究 ——以R市L区钢铁配套产业园为例[D]. 滕泰.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产城融合视角下小城镇工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以景谷威远镇林产工业园为例[D]. 胡汪琪.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5]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拉萨市开发园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25)》《拉萨市开发园区管理办法(试行)》《拉萨市开发园区综合考核办法(试行)》《拉萨市开发园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的通知[J]. 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拉萨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3)
  • [6]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05)
  • [7]新时代高新区管理体制转型研究 ——基于对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的分析[D]. 刘洋. 苏州大学, 2021(07)
  • [8]杭州市临安区西部农村工业园区发展问题研究[D]. 翁煜.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7)
  • [9]地方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J市Y区食品产业集群为例[D]. 张敏.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10]杭绍甬经济带工业用地时空演变与绩效评价研究[D]. 黄玲燕. 浙江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区域产业升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