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土壤系统中放射性钴的迁移动力学

小麦-土壤系统中放射性钴的迁移动力学

一、放射性钴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迁移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远[1](2017)在《潮土中钴的生物有效性调控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提出在土壤重金属工程治理手段中原位化学固定具有投入低、见效快、操作简便的优点,能更好的满足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需求。本文以钴(Co)为目标污染物,选用碳酸钙、胡敏酸、牛粪3种调控剂,通过小白菜温室种植实验研究了调控剂对土壤中Co的生物有效性调控效果,同时对施加调控剂后土壤理化性质和Co元素赋存形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碳酸钙、胡敏酸和牛粪的施加(0-12 g·kg-1)均可以抑制重金属Co在小白菜植株内的富集,显着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同时增加小白菜的生物量。随碳酸钙和胡敏酸用量的增加,小白菜体内Co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回归分析表明当碳酸钙用量在5.8-7.2g·kg-1、胡敏酸用量在5.4-7.2g·kg-1的范围内时,小白菜体内Co含量最低,降低幅度分别为41.3%-55.3%和28.8%-59.4%。随牛粪用量的增加,小白菜体内Co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降低幅度为31.6%-57.5%。交换态Co含量与小白菜体内Co含量极显着正相关(P<0.01),碳酸钙、胡敏酸和牛粪都可以降低土壤中交换态Co的含量。碳酸钙用量小于6g·kg-1的情况下,土壤中交换态Co的含量随碳酸钙施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交换态Co向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转化,随着碳酸钙用量的持续增加(6-12g·kg-1),交换态Co的含量又出现下降趋势,回归分析表明碳酸钙施加量在5.0-7.8g·kg-1时交换态Co含量达到极小值;胡敏酸的作用效果和碳酸钙类似,在施加量为5.4-8.5g·kg-1时,土壤中交换态Co含量达到最低水平,交换态Co向有机结合态转化;而在牛粪的作用下,交换态Co的含量逐渐降低,并向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转化。综上所述,施用碳酸钙、胡敏酸和牛粪可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使交换态Co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了Co向植物迁移的风险,同时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生物量。当采用碳酸钙和胡敏酸作为调控剂使用时,其用量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5.8-7.2g·kg-1,5.4-7.2g·kg-1),以达到最佳的综合改良效果。

范馨[2](2017)在《八棱海棠对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富集和降解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八棱海棠属于蔷薇科苹果属,是落叶小乔木,原产于中国。八棱海棠花多色艳,果实鲜红色,可以作为苹果砧木。由于八棱海棠具有根系比较发达、生物量比较大、抗胁迫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在环境中具有非常强的生存能力。已有研究表明,八棱海棠具有非常强的耐盐碱能力,对其他恶劣的土壤环境中也具有非常强的抗性。由于八棱海棠适应性强,能够抵抗环境胁迫。因此我们推测八棱海棠可能对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同样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为了研究八棱海棠作为苹果砧木是否对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进入食物链行了过滤和代谢作用,本论文拟研究八棱海棠对环境中残留的2,4,6-三硝基甲苯(TNT)、氯化钴、丙烯酰胺的吸收、代谢以及富集。主要结果如下:1.八棱海棠对氯化钴、TNT、丙烯酰胺均有一定耐受能力,当氯化钴、TNT和丙烯酰胺浓度分别为0.46mmol/L、0.84mmol/L、12.32mmol/L时,八棱海棠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叶片尤其是幼嫩叶片出现黄化、叶稍顶端干枯的现象。2.通过检测八棱海棠体内不同部位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含量,分析八棱海棠对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是否具有富集作用。结果表明,八棱海棠能够吸收富集氯化钴、TNT和丙烯酰胺,氯化钴主要分布在根系,TNT主要分布在地上部分,根系和茎叶中的含量随着处理浓度(氯化钴、TNT)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吸收量和增加量都有所不同。当50μmol/L和500μmol/L的氯化钴处理八棱海棠幼苗1天时,分别吸收了 23.44%和34.89%的氯化钴,之后吸收速率逐渐下降;处理7天后,八棱海棠分别了吸收了 54.42%和52.95%,根系中分别含有其中的86.57%和81.70%。当TNT溶液浓度为 0.1mmol/L、0.2mmol/L、0.5mmol/L 和 1mmol/L 时,分别用 20mL 处理八棱海棠幼苗,6天后能够吸收70%-80%的TNT。当丙烯酰胺浓度为0.01mmol/L、0.05mmol/L和0.5mmol/L时,被八棱海棠完全吸收分别需要1天、4天和7天;当浓度为5mmol/L时,7天一共吸收了 31.25%。3.通过检测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动态变化过程来研究八棱海棠对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代谢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八棱海棠的根系和茎叶都能够降解TNT,但是不能降解氯化钴。当TNT浓度为0.1mmol/L和1mmol/L时,处理7天后,八棱海棠分别吸收了溶液中100%和76.348%的TNT,其中根系中含有23.012%和18.532%,茎叶中含有的49.593%和39.053%,植物体降解了 27.396%和18.763%。4.通过测定各项生理指标来分析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对八棱海棠的影响。结果表明,八棱海棠的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处理浓度(氯化钴、TNT和丙烯酰胺)的增加而不断减少,根系活力也显着下降。随着氯化钴浓度的增加,叶片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先降后增,SOD活性显着增加,POD、CAT活性都是先增后降。随着TNT和丙烯酰胺浓度的增加,叶片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不同程度增加,三种酶活性显着增加。

韩冰[3](2016)在《硒、钴肥对紫花苜蓿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利用最广泛的优质豆科牧草,在我国饲料生产与加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硒、钴对提高苜蓿的产草量和品质、促进光合和抗氧化作用、促进其根部微生物的生物固氮有着其他微量元素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紫花苜蓿对硒的吸收和贮存能力不容小觑,故其是将无机硒进行有机化的优良载体。但北方牧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苜蓿生产基地,土壤中硒的含量和钴的有效性并不高,易造成苜蓿的硒、钴缺乏。本试验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vc.Gannong No.3)为材料,通过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硒、钴元素对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情况及对贫瘠土壤中紫花苜蓿的地上部分生长特性、产草量、品质、根系的影响,了解硒、钴肥的施用效果并确定最佳施肥量,以期为西北地区紫花苜蓿种植过程中硒、钴肥的施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⑴硒、钴溶液可促进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硒、钴溶液浓度增大,各指标数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在10℃条件下,以LT-15处理的萌发情况最好,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为68.00%、85.33%、132.87和3.33;在20℃条件下,以NT-12处理的萌发情况最好,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为79.67%、91.67%、140.21和3.61。⑵硒、钴单施试验中,随硒、钴肥施用量增加,首年种植的紫花苜蓿的产草量、营养成分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均体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以硒2.5 mg/pot的S3处理干、鲜草产量最高,分别为11.79 g/pot和49.96 g/pot,以硒3.5 mg/pot的S4处理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为最高,分别为19.97%、5.74%、9.29%;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也S4处理是最低的,分别为34.93%、27.08%。若以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高和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为苜蓿品质优良的评价标准,则以S4处理为最好,C6处理为最差⑶在硒、钴配施试验中,首年种植的紫花苜蓿的株高、生长速度、草产量、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地下生物量和根系形态指标的数值均为随施肥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茎叶比、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变化规律为先降低后升高。以两茬苜蓿各指标的均值来看,S3C2处理和S3C3处理的茎叶比相同均为1.02,均为最优;S3C2处理的地下生物量、相对饲用价值、根体积、分叉数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分别为2.6258 g、186.06%、2.05 cm3、34.28%、26.23%;S3C3处理的株高,生长速度,鲜、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主根长度,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最高,分别为51.56 cm、1.04 cm/d、172.88 g/pot、43.88 g/pot、19.98%、6.09%、25.33 cm、137.68 cm2、1.16 mm。根系性状、根系干重和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表明三者间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若以提高品质为主要目的,推荐S3C3处理的施肥量,即硒,5.0 mg/pot,钴0.8 mg/pot。

谢洪科,邹朝晖,彭选明,邓钢桥,陈浩,黄敏,李先,张乐平[4](2013)在《重金属钴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土壤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修复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主要综述了重金属钴污染土壤的特性、危害及其治理的方法,分析了放射性钴污染及非放射性钴污染修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并对钴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辛宝宝[5](2012)在《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种质材料对重金属钴的耐性研究》文中指出(1)以27份多年生黑麦草和35份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钴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62份材料间的耐钴性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钴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影响不大,甚至有促进作用。随着钴浓度的增加,各品种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胚根/胚芽比都有明显下降趋势,当钴浓度增加到50mg/L或以上时下降速度极快。通过耐钴系数的计算,综合各个评价指标得出芽期耐钴性较好的材料有:来自于中国的中畜-1021、美国的德拜多年生黑麦草和美国的莫泊、克劳沃公司提供的赛迪10紫花苜蓿;耐钴性差的材料有:来自于美国的卓越和布费多年生黑麦草和中国的陕西苜蓿、墨西哥的圣米格利多苜蓿。(2)利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27份多年生黑麦草和35份紫花苜蓿材料的存活率、鲜重、株高、地上生物量、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了耐钴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耐钴性较强的材料为来自于荷兰的奥瓦逊、来自于苏联的莫桑斯克多年生黑麦草材料和来自于加拿大的博维、来自于甘肃的西峰紫花苜蓿材料;耐钴性弱的材料为:来自于澳大利亚的堪加鲁何谷、来自于英国的帕科尔多年生黑麦草材料和来自于澳大利亚的WF-101和来自于美国的曼丹紫花苜蓿材料;其他材料的耐钴性居于中间。(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钴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对重金属钴的富集特性。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材料各部位对钴的富集系数总体上随着土壤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耐钴性较弱的多年生黑麦草材料和紫花苜蓿材料对钴的的富集系数均明显大于耐钴性较强的多年生黑麦草材料和紫花苜蓿材料。在低浓度处理下,钴从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根部向地上部的转移随着土壤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高浓度处理下,钴向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地上部各部位的转移系数有减小趋势。

邱国华[6](2010)在《土壤—植物系统核素迁移研究进展及其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性能评价中的重要性》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土壤-植物系统核素迁移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了概括性的介绍与展望,并对开展土壤-植物系统核素迁移研究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性能评价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

胡欣欣[7](2010)在《土壤钴、镍向植物的转移及毒害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土培实验,研究了钴高敏感蔬菜(黄瓜)和镍高敏感蔬菜(蕹菜)和水稻对土壤钴和镍的吸收富集,土壤钴和镍对作物的毒害效应和毒害临界值,以及各种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钴和镍毒害临界值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黄瓜和水稻各部位对钴的富集系数总体上随着土壤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黄瓜各部位对钴的的富集系数均明显大于水稻。在低浓度处理下,钴从黄瓜和水稻根部向地上部的转移随着土壤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高浓度处理下,钴向水稻地上部各部位的转移系数有减小趋势。在黄瓜体内Co对Mn、Zn、Ca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地上部Co对Mg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对P的吸收有拮抗作用。在水稻体内,Co对Cu、N、P、K的吸收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2、蕹菜和水稻各部位对镍的富集系数均随镍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蕹菜各部位对镍的富集能力大于水稻。蕹菜中,镍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转移系数,随镍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水稻中,镍处理时各部位的转移系数随镍添加浓度增加先减小后有所增加,且均明显小于对照。在蕹菜中,Ni对Mn、Zn、Mg、N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对K的吸收有拮抗作用。在水稻中,Ni促进了根茎叶对Fe的吸收,却抑制了Fe向谷壳和糙米的转移;抑制了根系对Cu的吸收,却使Cu向地上部转移增大;促进了根系对P的吸收,却抑制P向茎叶的转移,增加了P向糙米的转移。3、在不同钴添加浓度下,黄瓜地上部生物量(鲜重)较对照下降21.97%95.36%,水稻产量较对照下降4.59%76.14%;不同镍添加浓度下,蕹菜地上部生物量(鲜重)较对照下降29.59%93.84%,水稻产量较对照下降4.24%77.49%。4、以黄瓜和蕹菜地上部生物量减产10%推算土培条件下钴和镍对作物毒害的临界值,得到土壤钴和镍的有效量(DTPA提取)临界值分别为2.74和2.20 mg/kg,相应土壤全量基临界值分别为97.98和43.67 mg/kg。5、土壤粘粒和游离氧化铁含量与钴全量基EC10的相关性最好,其次是交换Mg和CEC;土壤pH和交换Mg与钴有效量基EC10的相关性最好,其次是交换Ca和游离氧化铁。土壤有机质和镍全量基EC10的相关性最好,其次是交换Ca、CEC、游离氧化铁和交换Mg;土壤pH和镍有效量基EC10的相关性最好,其次是交换Ca和交换Mg含量。通过土壤中各理化性质与钴全量基和有效量基EC10的逐步回归分析得到: [钴全量基EC10] = 5.442*[游离氧化铁] + 0.329*[粘粒含量] + 0.028[钴有效量基EC10] = 12.765 - 1.642*pH–0.113*CEC

赵希岳,蔡志强,潘剑波,王寿祥[8](2008)在《60Co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消长动态》文中研究指明采用模拟污染物的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60Co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并建立了其行为规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60Co由表土进入系统后即在系统中发生迁移,小麦主要经根部吸收60Co,然后向其他各部位转移和分配。小麦植株中60Co比活度起初随时间迅速增高,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开始下降。根中60Co比活度显着高于植株其他部位,小麦各部位中60Co比活度的大小顺序为:麦根>麦秸>麦壳>麦粒;(2)土壤中60Co主要滞留于表层6cm内,其比活度与距土表深度呈单项指数负相关;(3)60Co在小麦-土壤系统中比活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由多项指数描述;(4)小麦对土壤中的60Co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

钱娟,杨浩,杨九东,张明礼,王小雷,徐从安[9](2008)在《盆栽-自然土生长试验研究小麦对土壤中137Cs的吸收》文中指出利用环境放射性示踪剂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2种小麦对不同活度水平的纯自然江西红壤中137Cs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除林地土壤基本不含137Cs外,小麦植株中137Cs均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且小麦对137Cs的浓集能力(用转移系数TF表示)随土壤活度水平的提高而增强,大致为扬麦12号:草地(116.36)>水稻旱(47.22)>旱耕(27.33)>林地(几乎没有);扬麦158号:草地(194.92)>水稻旱(16.54)>旱耕(13.41)>林地(几乎没有)。小麦植株各组成部分137Cs积累量大致为:根>茎秆和籽粒外壳>籽粒。小麦吸收的137Cs对估算土壤侵蚀量有很大影响,可为今后示踪模型的修正提供依据。

刘立丽,华跃进,赵希岳,史建君[10](2008)在《放射性锆在小麦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和消长动态》文中认为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模拟降雨,研究了污染物95Zr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结果显示:95Zr由小麦地上部进入系统后,随即在系统中发生迁移,茎叶、颖壳和根系中95Zr的比活度均较高,但麦粒中接近于本底水平。土壤中95Zr比活度随时间累积逐渐升高,主要滞留在表层(06cm),为总土壤含量的97%以上,表明95Zr被表层土壤吸附,不易随水流向下迁移。经分析表明非线性回归方程较好地反应了95Zr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消长动态。

二、放射性钴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迁移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放射性钴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迁移动力学(论文提纲范文)

(1)潮土中钴的生物有效性调控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土壤钴污染现状及危害
        1.1.1 土壤钴污染现状
        1.1.2 钴对植物的危害
        1.1.3 钴对动物和人体的危害
    1.2 土壤中钴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1.2.1 土壤中钴的赋存形态及有效性
        1.2.2 土壤中钴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
    1.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1.3.1 工程措施
        1.3.2 生物措施
        1.3.3 农艺措施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盆栽种植实验
        2.2.2 恒温模拟培养实验
    2.3 分析方法
        2.3.1 植株生物量分析方法
        2.3.2 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2.3.3 土壤中钴的形态分析方法
        2.3.4 植物和土壤样品中钴元素总含量分析方法
        2.3.5 数据分析方法
第3章 调控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钴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3.1 调控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1.1 调控剂对土壤pH值的影响
        3.1.2 调控剂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2 调控剂对小白菜生物量的影响
    3.3 调控剂对小白菜吸收钴的影响
        3.3.1 小白菜钴含量变化
        3.3.2 钴元素富集系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调控剂对潮土中钴赋存形态的影响
    4.1 外源钴和陈化时间对钴形态分配的影响
    4.2 不同调控剂作用下潮土中钴赋存形态的变化
        4.2.1 碳酸钙对钴的赋存形态影响
        4.2.2 胡敏酸对钴的赋存形态影响
        4.2.3 牛粪对钴的赋存形态影响
    4.3 调控剂最佳用量分析
    4.4 土壤钴赋存形态与生物有效性变化机理分析
        4.4.1 土壤钴赋存形态变化机理分析
        4.4.2 生物有效性变化机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2)八棱海棠对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富集和降解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1.1 土壤重金属的来源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1.3 果树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4 果树重金属污染存在的问题
        1.5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
    2. 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2.1 土壤有机污染物的来源
        2.2 土壤有机污染物污染的现状
        2.3 土壤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危害
        2.4 土壤有机污染物存在的问题
        2.5 土壤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
    3. TNT修复的研究进展
        3.1 TNT修复研究
        3.2 微生物对TNT的降解
        3.3 植物对TNT的降解
    4. 重金属钴修复的研究进展
        4.1 钴污染的来源与危害
        4.2 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3 植物修复钴污染的研究进展
    5. 环境污染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八棱海棠对氯化钴的富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其处理
        1.2 数据处理
        1.3 氯化钴含量的测定
        1.4 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
    2 结果分析
        2.1 氯化钴吸收分析
        2.2 各项生理指标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八棱海棠对TNT的富集和降解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其处理
        1.2 TNT含量的测定
        1.3 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
    2 结果分析
        2.1 TNT吸收和降解分析
        2.2 各项生理指标的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八棱海棠丙烯酰胺的富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其处理
        1.2 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
        1.3 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丙烯酰胺吸收分析
        2.2 各项生理指标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硒、钴肥对紫花苜蓿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苜蓿产业发展现状
    1.2 硒、钴元素的应用概况及其植物营养学研究进展
        1.2.1 硒元素的应用概况及其植物营养学研究进展
        1.2.2 钴元素的应用概况及其植物营养学研究进展
    1.3 硒、钴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及有效性
        1.3.1 硒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及有效性
        1.3.2 钴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及有效性
    1.4 硒、钴元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4.1 硒元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4.2 钴元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品种
        2.1.2 供试肥料
        2.1.3 供试土壤
        2.1.4 供试器皿
    2.2 试验设计
        2.2.1 发芽试验
        2.2.2 硒、钴单施试验
        2.2.3 硒、钴配施试验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发芽相关指标
        2.3.2 生长及生产性能指标
        2.3.3 营养指标
        2.3.4 根系相关指标
    2.4 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 硒、钴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3.1 硒、钴对 10℃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3.1.1 硒、钴对 10℃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3.1.2 硒、钴对 10℃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1.3 硒、钴对 10℃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3.1.4 硒、钴对 10℃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
    3.2 硒、钴对 20℃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3.2.1 硒、钴对 20℃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3.2.2 硒、钴对 20℃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2.3 硒、钴对 20℃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3.2.4 硒、钴对 20℃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
    3.3 硒、钴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硒、钴单施对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1 硒、钴单施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4.2 硒、钴单施对紫花苜蓿粗蛋白质的影响
    4.3 硒、钴单施对紫花苜蓿粗脂肪的影响
    4.4 硒、钴单施对紫花苜蓿中性洗涤纤维的影响
    4.5 硒、钴单施对紫花苜蓿酸性洗涤纤维的影响
    4.6 硒、钴单施对紫花苜蓿粗灰分的影响
    4.7 硒、钴单施对紫花苜蓿相对饲用价值的影响
    4.8 硒、钴单施对紫花苜蓿营养成分的比较
    4.9 讨论
第五章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5.1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株高的影响
    5.2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生长速度的影响
    5.3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茎叶比的影响
    5.4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5.5 讨论
第六章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
    6.1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粗蛋白质的影响
    6.2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粗脂肪的影响
    6.3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中性洗涤纤维的影响
    6.4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酸性洗涤纤维的影响
    6.5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粗灰分的影响
    6.6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相对饲用价值的影响
    6.7 讨论
第七章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根系的影响
    7.1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7.2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根系形态的影响
    7.3 硒、钴配施下紫花苜蓿地下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的相关性分析
    7.4 讨论
第八章 全文结论
    8.1 硒、钴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8.2 硒、钴单施对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
    8.3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生长及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8.4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
    8.5 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4)重金属钴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重金属钴污染土壤的特性和危害
2 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3 治理钴污染土壤的方法
4 展望

(5)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种质材料对重金属钴的耐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土壤中的钴
        1.1 土壤中钴的含量
        1.2 钴在土壤中的形态
        1.3 影响土壤中钴有效性的因素
    2 植物中的钴
        2.1 植物中钴的含量
        2.2 钴在植物中的分布和累积规律
        2.3 影响植物中钴含量的因素
    3 钴对植物的作用
    4 钴对动物的作用
第二章 多年生黑麦草种质材料耐钴性研究
    第一单元 芽期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指标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钴浓度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种质材料相对发芽率的影响
        2.2 不同钴浓度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种质材料相对发芽势的影响
        2.3 不同钴浓度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种质材料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的影响
        2.4 不同钴浓度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种质材料相对胚根/胚芽比的影响
        2.5 27个多年生黑麦草种质材料芽期的耐钻性综合评价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单元 苗期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钴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相对株高、相对地上生物量、相对电导率、相对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2 主成分分析
        2.3 多年生黑麦草材料苗期耐钴性综合评价
        2.4 钴胁迫下对富集系数的影响
        2.5 钴胁迫下对转移系数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紫花苜蓿种质材料耐钻性研究
    第一单元 芽期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钴浓度处理对紫花苜蓿品种相对发芽率的影响
        2.2 不同钻浓度处理对紫花苜蓿品种相对发芽势的影响
        2.3 不同钴浓度处理对紫花苜蓿品种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的影响
        2.4 不同钴浓度处理对紫花苜蓿品种相对胚根/胚芽比的影响
        2.5 35个紫花苜蓿品种芽期的耐钴性综合评价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单元 苗期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钴胁迫对紫花苜蓿相对存活率、相对株高、相对鲜重、相对地上生物量、相对电导率、相对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2 主成份分析
        2.3 紫花苜蓿材料苗期耐钴性综合评价
        2.4 钴胁迫下对富集系数的影响
        2.5 钴胁迫下对转移系数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4.1 钴处理下27份多年生黑麦草和35份紫花苜蓿材料的抗性评价
    4.2 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植株对钴的富集能力和转移能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土壤钴、镍向植物的转移及毒害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土壤中的钴和镍
        1.1.1 土壤中钴和镍的含量
        1.1.2 影响土壤中钴和镍有效性的因素
    1.2 植物中的钴和镍
        1.2.1 植物中钴和镍的含量
        1.2.2 钴和镍在植物中的分布和累积规律
        1.2.3 影响植物中钴、镍含量的因素
        1.2.4 钴和镍对植物中其他元素吸收的影响
    1.3 钴和镍对植物的作用及毒害效应
        1.3.1 钴对植物的作用及毒害效应
        1.3.2 镍对植物的作用及毒害效应
    1.4 植物中钴和镍限量和土壤毒害临界浓度的研究
    1.5 土壤理化性质对钴和镍毒害临界值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毒害临界值土培试验
        2.1.1 土培试验材料
        2.1.2 土培试验方法
    2.2 土壤理化性质对毒害临界值的影响试验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分析测定方法
        2.3.1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3.2 土壤全钴、全镍的测定
        2.3.4 土壤有效钴、镍的测定
        2.3.5 植株中元素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作物对土壤钴、镍的吸收及与其他元素的关系研究
        3.1.1 黄瓜对土壤钴的吸收及其与其他元素吸收的关系
        3.1.2 水稻对土壤钴的吸收及其与其他营养元素的关系
        3.1.3 蕹菜对土壤镍的吸收及其与其他营养元素的关系
        3.1.4 水稻对土壤镍的吸收及其与其它元素的关系
        3.1.5 小结
    3.2 土培条件下钴、镍对黄瓜和水稻的毒害效应
        3.2.1 土培条件下钴对黄瓜的毒害效应
        3.2.2 土培条件下钴对水稻的毒害效应
        3.2.3 土培条件下镍对蕹菜的毒害效应
        3.2.4 土培条件下镍对水稻的毒害效应
        3.2.5 土壤钴、镍的毒害临界值
        3.2.6 土壤理化性质对钴、镍的作物毒害效应及毒害临界值的影响
        3.2.7 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60Co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消长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60Co
        1.1.2 供试土壤
    1.2 试验方法
    1.3 采样
    1.4 实验仪器及测量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60Co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迁移和分配动态
    2.2 小麦对放射性钴的富集
    2.3 60Co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迁移模型
    2.4 60Co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动态
3 结论

(9)盆栽-自然土生长试验研究小麦对土壤中137Cs的吸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土壤采集
        1.1.2 小麦
    1.2 方法
    1.3 样品制备与测试
        1.3.1 土样
        1.3.2 小麦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各部分137Cs比活度的比较
    2.2 小麦植株对土壤中137Cs的转移和浓集
        2.2.1 土壤中137Cs的活度水平
        2.2.2 小麦对土壤中137Cs的转移
        2.2.3 小麦个体生长差异对吸收137Cs的影响
    2.3 农耕地侵蚀示踪研究中的模型应用问题
3 结论

(10)放射性锆在小麦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和消长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同位素引入
        1.2.2 土壤和小麦各部分的样品采集
        1.2.3 95Zr活度测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95Zr在小麦各器官的迁移与分布动态
    2.2 95Zr在土层中的分布
3 结论

四、放射性钴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迁移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潮土中钴的生物有效性调控及其机理研究[D]. 王梦远.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7)
  • [2]八棱海棠对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富集和降解的初步研究[D]. 范馨.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3]硒、钴肥对紫花苜蓿生长及品质的影响[D]. 韩冰.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8)
  • [4]重金属钴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J]. 谢洪科,邹朝晖,彭选明,邓钢桥,陈浩,黄敏,李先,张乐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3(07)
  • [5]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种质材料对重金属钴的耐性研究[D]. 辛宝宝. 扬州大学, 2012(07)
  • [6]土壤—植物系统核素迁移研究进展及其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性能评价中的重要性[A]. 邱国华. 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
  • [7]土壤钴、镍向植物的转移及毒害效应研究[D]. 胡欣欣.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4)
  • [8]60Co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消长动态[J]. 赵希岳,蔡志强,潘剑波,王寿祥. 核农学报, 2008(05)
  • [9]盆栽-自然土生长试验研究小麦对土壤中137Cs的吸收[J]. 钱娟,杨浩,杨九东,张明礼,王小雷,徐从安. 核农学报, 2008(05)
  • [10]放射性锆在小麦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和消长动态[J]. 刘立丽,华跃进,赵希岳,史建君. 核农学报, 2008(04)

标签:;  ;  ;  ;  ;  

小麦-土壤系统中放射性钴的迁移动力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