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中期读书报告

杜甫传中期读书报告

问:杜甫传的主要内容是?
  1. 答:冯至的杜甫传这部传记的目的是要把我们祖国第八世纪一个伟大的诗人介绍给读者,让他和我们接近,让我们认识他在他的时代里是怎样生活、怎样奋斗、怎样发展、怎样创作,并且在他的作品里反映了些什么事物。作者写这部传记,力求每句话都有它的散耐根据,不违背历史。由于史料的缺乏,空白的地方只好任它空白,不敢用个人的想象加以渲染。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几个伟大的诗人里的一个,由于他对祖国与对人民的热爱,写出许多反映与批判现实,信猜这是一套以作家的人格为中心的传记丛书,作家的人格,既表现在创作中,也表现在他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作家的理想追求、精神气度、个性气质、性情旨趣、文化选择、价值取向等,都是作家人格的外化,也正是我们在明晰地勾勒描述大师们的生命状态与生活经历全貌的同时,竭力要准确捕捉并细致描绘加以凸现的核心内容。
    此外,对作家创作心态的描述,无疑也是我们在这套作家传记写作过程中着意突出的一个方面。作家心态学或文人心态史,是近年来兴起的文学研究新领域;作为一种思辨色彩较强的宏观研究,它关注的显然是群体或时代的作家、文人心态。然而,这种宏观研究必须以大量的微观研究为前提,而微观滑掘型研究正是作家传记的长处和优势。
    这套丛书在写作主旨上,明确提出了对作品的分析阐释应力戒通行的那种“评传”式的八股文文凤,不要把作品当作一个封闭的客体文本由着自己的性子在庸俗社会学、政治学的路子上独断撒野,而要求将作品看作是作家心灵主体性的表现,多对作家在重要作品构思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做深入的探索和细致的描述。
  2. 答:把杜甫当作伟大的思想家,对其人生哲学,政治思想和文学思想, 美学思想进行了探讨
  3. 答: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里的一个,由于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写出许多反映,批判现实的、不朽的诗篇。在过去,无论在多么黑暗的统治下,这些诗都不曾停止放射它们的光芒;如今,人民获得了政权,祖国的前途呈现出无限辉煌的美键空景,更没有任何事物遮蔽它们的光芒的放射了。他出生在一个属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家庭里。他怎样从炫耀自己的家族转到爱祖国,从抒写个人的情感转到反映人民的生活,他怎样超越了他的阶级的局限体验到被统治、被剥削的人民的灾难,并因此使唐代的诗歌得到巨大的发展,这中间仿链他经过了不少艰苦备亮孙的过程和矛盾。
  4. 答:主要写了的生平经历。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枯搜咐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诗歌成就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 ,早佚。北宋漏茄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没纯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问:杜甫的介绍,200字左右
  1. 答: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友御、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蠢粗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带告镇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2. 答: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 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锋纳知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银消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茄大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3. 答:杜甫(712-770),字,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闹返银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拓展资料: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世慎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液宴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4. 答: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段胡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拓展资料
    代表作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握前拦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悔睁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 答: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搏缓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基卖模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配脊,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281 94
  6. 答: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带告镇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友御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三十五岁以蠢粗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7. 答: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具((今河南巩义市)人。
  8. 答: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埋搏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弯此祥首,扒老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问:杜甫传文言文
  1. 答:1. 冯至的《郑闷杜甫传》文言文翻译
    避乱与回归
    送走严武,杜甫在绵州逗留期间,成都军阀徐知道就造了反.杜甫不能回归,想到过去喊仔弯与自己相友善的汉中王在梓州(今四川三台 ),便欲动身前往投奔. 临行前作《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重提旧好,联络感情,途中作《光禄坂行》,记乱世旅行的艰辛 :"树枝有鸟乱鸣时,暝色无人独归客.马惊不忧深谷坠,草动只怕长弓射 ."读之令人凛然生畏. 寓居梓州时,虽得友人款待,却因思家情切,每每长夜失眠,《客夜》一诗写心甚细:"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计拙无衣食, 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颔联"月影","江(指涪江,涪江从三台县东流过)声"二句, 把长夜不眠之状作了形象的描写.此诗当是收到身居草堂的老伴来信后作 ,"未归情"即指寓居梓州的落拓生活和思家心情.
    到这年冬初,他叫弟弟杜占回成都把家属接到梓州来,一颗心才得安稳. 这年冬天杜甫曾往梓州城东60里的射洪县去游览,那里是初唐诗人陈子昂的故乡.射洪县城北有金华山,山上有金华观,当年陈子昂曾在这里隐居读书, 后来入京为官,适逢武则戚芦天执政,陈子昂对武则天的穷兵赎武和滥施酷刑深为不满,屡次上疏言政,触怒了武氏集团,终被害死于狱中.陈子昂不仅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还是一位开创盛唐诗歌的先驱诗人.杜甫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金华山观,瞻仰了他早年的读书堂,作诗凭吊.他还寻到了陈子昂的故居, 作《陈拾遗故宅》,诗中说 :"公生扬马后 ,名与日月悬. ……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对陈子昂一生做出高度的评价.
杜甫传中期读书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