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减弱的原因及防治

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减弱的原因及防治

一、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减弱原因与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李艺铭[1](2021)在《树脂橡胶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耐候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丁苯橡胶(SBR)改性沥青自从被发现及使用以来一直以较好的低温性能而着称,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荷载及频次的不断增加,SBR改性沥青高温抗变形能力的不足以及老化后性能劣化严重的问题逐渐在使用中突显出来,影响SBR改性沥青的使用与发展。为提高SBR改性沥青高温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使其应用于夏炎热冬寒冷地区的气候环境,开展SBR改性沥青的进一步综合改性研究。采用物理共混法,在基质沥青中加入丁苯橡胶(SBR)和热塑性酚醛树脂(PF)进行综合改性,制备成树脂橡胶改性沥青(PSBR)。通过物理性能试验,研究两种改性剂的掺配比例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PSBR的制备工艺参数。采用动态力学分析法(DMA)结合CAM模型分析PSBR在宽温度域内的流变特征,研究PF对SBR改性沥青抗永久变形能力的影响;通过线性振幅扫描试验(LAS)研究PSBR的耐久性及抗老化能力。利用旋转薄膜烘箱(RTFOT)室内模拟沥青不同程度的老化,对比研究老化作用对沥青物理及流变性能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凝胶渗透色谱仪(GPC)、荧光显微镜(FM)在微观尺度下研究沥青结合料的热稳定性,探究其行为机理。在此基础上,对PSBR混合料原样及经短期、长期老化后的混合料分别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老化、水侵蚀以及冻融循环作用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并基于Logistic损伤模型研究不同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损伤行为特征。此外,分别对PSBR混合料原样、短期及长期老化后的混合料进行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5/10/15、50/100/150)作用,利用半圆弯拉疲劳试验(SCB)研究老化、温度变化、冻融循环等气候环境因素作用对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影响,研究PSBR混合料的耐候性,考虑环境因素研究PSBR混合料疲劳寿命规律。研究结果表明:PF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SBR改性沥青的物理及流变性能,拓宽使用温度范围,使其适用于更高的交通荷载等级。SBR与PF的掺配比例及制备工艺参数对PSBR的性能影响较大,综合考虑PSBR性能及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改性剂的最佳掺配比例为3%PF+4%SBR(S4P3),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剪切温度175℃、剪切时间45min、剪切速率为3500rpm。PSBR不但高低温性能良好,同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PSBR在长期老化过程中,羰基及亚砜类化合物生成少且生成速率较低,丁二烯键裂解速率低,化学体系保持稳定性。PSBR、SBR和基质沥青中大分子(LMS)的含量与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nr)及蠕变恢复率(R)具有较好的相关性。LMS的含量越高,不可恢复蠕变柔量越小,蠕变恢复率越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越小。PF加入后的SBR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明显改善,与SBR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动稳定度能提高74%、累积变形量可降低25%;冻融损伤发展速度和冻融损伤程度更低,且老化作用对水稳定性的影响更小。建立了考虑老化和冻融作用的PSBR混合料疲劳寿命方程。SCB疲劳试验结果表明PSBR混合料具有更加良好的耐久性,加入PF可以有效减缓老化、冻融及水分侵蚀等气候因素对混合料耐久性产生的影响。与SBR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PSBR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在10℃、15℃、20℃下分别提高了 65.7%、65.2%、75.7%;疲劳寿命损失率更小,且损失率曲线斜率低,具有更加良好的耐候性。综上所述,PSBR及其混合料具有较好的高低温性能及耐候性能,并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性能的稳定,适用于夏炎热冬寒冷地区的沥青路面。研究结果可为耐久性路面的建设提供技术性能优良、耐候性强的新型路面材料。

陈帅[2](2020)在《寒冷地区无砟轨道覆盖道砟保温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超过1/2国土面积为寒冷地区,在寒冷地区修建无砟轨道是必不可免的。长期运营实践发现,寒冷地区无砟轨道出现混凝土表面开裂、混凝土面层脱落、骨料外露、混凝土粉化、钢筋锈蚀等,影响无砟轨道稳定性和耐久性的温度病害。为保证寒冷地区无砟轨道稳定性和耐久性,有必要对寒冷地区无砟轨道采取表面保温措施。目前常规的保温材料多为各种保温泡沫及矿渣、干砂类保温被。泡沫保温材料质量轻、强度低,在列车高频振动下易脱落。干砂保温被易吸水,吸水后保温性能大大降低。根据高速铁路复杂的运营环境,提出在无砟轨道表面覆盖道砟层的保温措施,本文主要针对道砟保温层的保温机理及其适用性进行研究。首先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建立无砟轨道温度场模型,对寒冷地区无砟轨道温度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寒冷地区无砟轨道表面温度波幅大、里表温差大、降温速率快。然后进行道砟层温度监测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发现,开放界面、无风状态下道砟层内主要以热传导为主;高温时道砟层能有效减少热量进入,低温时减缓热量流失,具有保温隔热效应;根据温度波幅衰减公式反算得到道砟层热性能参数。最后,结合无砟轨道表面保温计算理论公式,分析无砟轨道保温效果。计算结果表明,道砟层能有效减小气温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无砟轨道表面温度波幅;减小寒潮期间无砟轨道表面降温幅度,减缓降温速率。

刘海权[3](2019)在《路面快速修补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文中认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材料的研究备受关注,虽然目前修补材料众多,但是对于其材料本身耐久性和修复体系耐久性的研究还很少,影响了修补水泥混凝土的应用和推广。为此,本文着重研究快速修补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修复体系的疲劳粘结耐久特性。首先,根据修补材料的功能需求确定了快速修补用水泥混凝土原材料,通过性能试验分析确定了硫铝酸盐-硅酸盐复合水泥体系的比例,外加剂种类和掺量;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快速修补水泥混凝土进行配合比优化,确定了基准配合比,优化后,其4h抗折强度达到4.0MPa以上。其次,展开了修补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通过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盐冻剥蚀量等宏观指标的分析,明确了不同配合比对抗冻性能的影响;分析得出,引气剂的加入可以显着改善快速修补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最大可提高125%;含气量相同时,硅灰掺量为2.5%时的抗冻性最佳。采用核磁共振扫描系统对材料冻融的微观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冻融损伤过程实际上是孔结构变化的过程;分析冻融150次的T2谱情况,冻融前后T2谱面积变化最小为124%。分析了硅灰掺量和含气量对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收缩性能的影响;硅灰掺量为7.5%时,6h电通量最低为732C;含气量为5%时的收缩最小。对耐久性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基于熵权法提出综合耐久性指数,作为耐久性评价参数,发现典型配合比的综合耐久性指数为0.9402,较之同等级混凝土材料提高了2.4倍。然后,通过设计试验分析和研究了修复体系的粘结性能,发现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受粘结界面的处理方式、修补模式、配合比,以及冻融循环次数影响,其劈裂粘结强度可达到2.4MPa,抗折粘结强度可达到4.3MPa;另外,引气剂不仅可以改善修补混凝土本身的抗冻性,也能减小修复体系经冻融循环后的粘结强度损失,减少约为50%,其贡献显着。最后,对冻融和疲劳荷载耦合条件下修复体系的寿命进行研究,发现半对数S-N曲线可很好地拟合寿命的期望值,其相关系数在0.98以上;同一应力水平下,材料的冻融前后的曲线接近;同一应力下,冻融前的疲劳寿命要高于冻融后的疲劳寿命;各应力水平下的寿命均服从威布尔分布,最终得到了90%和95%保证率下的P-S-N曲线。

赵倩倩[4](2019)在《基于MEPDG的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水泥混凝土路面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和交通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会出现各种类型的病害,低温多雪和极端气候的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有其特殊性。气候变化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影响的研究已有诸多报导,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状况评定也已形成规范,但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状况评定的研究成果却鲜有报道。为了体现极端气候特点,补充完善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适用于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管理系统,选定了 7条季冻区典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公路,对其技术状况进行了检测分析,并调查了路段交通量、气候状况、路面使用性能和结构性能,分析了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存在的不足,研究提出适用于季冻区的评价指标;利用有限元分析了路面板脱空位置、脱空面积和脱空深度对混凝土板变形的影响,研究不同传荷能力和脱空面积下,板边与板中弯沉差、板角与板中弯沉差,分析弯沉差与路面板底脱空的关系,利用室内模拟试验和现场钻芯取样进行验证;用MATLAB创建SOM神经网络,以季冻区典型路段路面技术状况指标作为SOM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及识别样本,将样本进行归一化处理,调整包括训练步数和学习速率在内的网络各项参数,研究确定评价指标最佳权值;以MEPDG理论为基础,将气候和交通量作为重要参数对IRI预测模型权值进行修正,拟合因变量DBL与自变量CRK、SF的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利用HTML、CSS、javaScrip和jQuery等语言研究开发具有数据输入、路面性能预测、路面技术状况评价、养护和报表处理等功能的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PCI、RQI和SRI中的一个或几个指标评价结果处于次时,说明路面结构破损严重,仅用使用性能指标无法反映实际的路面技术状况,在已有评价系统基础上,增加板底脱空、传荷能力和结构强度三个结构性能指标进行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状况评定,更加符合实际状况;针对水泥混凝土板不同的传荷能力,提出了利用落锤式弯沉仪检测结果判定季冻区水泥混凝土板底脱空的标准;利用SOM神经网络训练确定了增加结构性能评价指标后的季冻区路面技术状况评定模型各指标的权值,PCI 的为 0.36、RQI 的为 0.29、SRI 的为 0.08、PSSI 的为 0.08、TK 的为 0.07 和 KJ的为0.12;利用SPSS软件,建立了 IRI修正预测模型和DBL预测模型,模型的决定性系数方差贡献率均在90%以上,说明拟合程度高,两个模型的经验值残差和回归标准化残差都符合正态分布,新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优于已有模型。开发了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功能齐全的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管理系统,可确定合理的养护时机、适用的养护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方灶生[5](2018)在《除冰盐条件下疏水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泥路面因其具有稳定性好、刚度大、施工简便、维修费用低、原料丰富易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建设中。在我国北方冬季,为保证交通顺畅,人们普遍采用撒除冰盐手段清除路表积雪,但在长期使用除冰盐情况下,路面耐久性变差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超疏水防护材料应用于路面水泥混凝土,制备了一种疏水性路面水泥混凝土(Hydrophobic Pavement Cement Concrete,以下简称 HPCC),并研究了其在除冰盐环境下的耐久性能。同时借助SEM和XRD等微观试验,对其表面微观形貌及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且分析了其防护机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依据超疏水理论研制了一种用于水泥路面的超疏水防护材料,然后用其处理普通混凝土试件表面,制备出了 HPCC模型试件;(2)相比普通路面水泥混凝土(Ordinary Pavement Cement Concrete,以下简称OPCC)试件,HPCC试件表面接触角高达150.7°,超疏水防护材料具有良好的疏水、自清洁及渗透性能,其渗透深度达2~3mm;(3)盐冻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浓度,3.5%NaCl中OPCC试件表面破坏程度最为严重,而相同浓度中HPCC试件质量损失率及强度损失率均比OPCC试件低。相同浓度Na2SO4中HPCC试件质量损失率在200次盐冻循环时仅为OPCC试件的40%。NaCl与Na2SO4的共同作用加速了混凝土的破坏,但3.5%(NaCl+Na2SO4)中HPCC试件强度损失率仅为OPCC试件的48.9%。相比OPCC,HPCC具有较优异的抗盐冻性能;(4)微观试验结果表明,OPCC试件与HPCC试件表面晶体结构种类相同,且由超疏水防护材料形成的微-纳米二级粗糙结构正是HPCC抗盐冻破坏的关键所在;(5)对水泥路面进行疏水化处理对其强度影响甚微;当磨耗厚度达3mm时,其表面接触角依然达到96.7°,表明疏水性路面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相比普通路面,疏水性路面的抗滑性稍有降低,但依然满足要求。此外,疏水性路面具有可观的长期经济效益。

何立斌[6](2016)在《寒冷地区硫铝酸盐基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飞速增长,机动车数量成倍增加,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快速,公路交通中路面损伤日益严重。尤其是对于身处自然环境恶劣的寒冷地区,路面损伤更加严重,这不但影响路面的美观,同时还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交通事故。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公路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及车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路面损伤,亟待修补养护。因此,研究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硫铝酸盐水泥(Sulphate Aluminium Cement简称SAC)因具有快硬早强的优点,用其来制备路面修补材料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本课题开展以SAC为胶凝材料的缓凝型聚丙烯纤维增强砂浆(Retarding polypropylene fibers reinforced mortar简称RPFRM)的研究。主要包括RPFRM的配合比优化,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的研究。并对RPFRM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损伤修补模拟及实际工程应用研究。研究得出修补材料RPFRM在硫铝酸盐水泥中加入0.6%硼砂,6%硅灰,14%矿渣粉,0.9kg/m3聚丙烯纤维(Polypropylene Fibers简称PFs)时,流动性能良好。此时RPFRM 3d抗压强度44MPa,抗折强度5.6MPa,粘结强度3.8MPa、修补后新旧材料间抗剪切破坏力4.5KN;28d抗压强度45.6MPa,抗折强度6.2MPa,粘结强度5.2MPa、修补后新旧材料间抗剪切破坏力4.9KN。可见RPFRM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并且其修补后试件的干缩率为0.334×10-3与被修补材料的收缩相近。氯离子渗透试验后RPFRM试件的总电通量为1435(C);经过150次干湿循环,RPFRM试件的耐蚀系数为98.7%;经过300次冻融循环,RPFRM试件的质量损失率1.59%,声速损失率30.79%。证明RPFRM具有良好的抗Cl-渗透,抗SO42-腐蚀和抗冻能力。将研究得出的RPFRM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损伤修补的实际工程应用并进行经济分析。经历气候环境及车载的耦合影响作用,证明RPFRM具有价格低廉,修补效果良好的优势。

徐媛[7](2013)在《乳化沥青改性水泥砂浆在寒冷地区裂缝修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我国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在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在车辆荷载以及长期自然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结构会逐渐恶劣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国寒冷地区,冬季寒冷且漫长,气温极低加上冻融循环及除冰盐的作用,破坏形势更加严峻,裂缝是主要的破坏形式。针对寒冷地区路面破坏的特点及对修补材料的要求,本文在对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材料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用SBR改性乳化沥青对水泥砂浆进行改性,旨在研发出适合寒冷地区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修补材料。研究中,首先分析了混凝土路面的破坏现状及机理,然后选择水灰比、聚灰比(P/C)、减水剂掺量及成型方式作为影响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材料性能的四个关键因素,分别选取三个水平,同时以砂浆的初始流动度、3天及28天压折比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直观分析,对原材料的范围进行探寻,在此基础上确定SBR改性乳化沥青砂浆的初始配合比。对不同聚灰比条件下SBR改性乳化沥青砂浆的性能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了SBR改性乳化沥青掺量对裂缝修补材料的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收缩以及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①在P/C≤20%的范围内,SBR改性乳化沥青可提高砂浆流动度,当P/C=15%时改善效果最明显;流动度为275mm时可作为5mm左右裂缝的可灌性临界值。SBR改性乳化沥青对砂浆的凝结时间有滞缓作用,且随着SBR改性乳化沥青的增加滞缓效果越明显。②P/C=15%~20%时,SBR改性乳化沥青可有效地改善砂浆的柔韧性,提高砂浆的变形能力;同时降低砂浆的收缩性,在P/C=15%时出现微膨胀。③当P/C=10%-20%时,SBR改性乳化沥青可有效地改善砂浆的抗冻性、渗透性以及耐磨性。④SBR改性乳化沥青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砂浆与旧基体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且在P/C=15%-20%时,SBR改性乳化沥青砂浆与基体材料的界面粘结效果最好。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及孔结构测试,分析了SBR改性乳化沥青对裂缝修补材料的影响,揭示了材料的微观结构与路用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最终推荐出了满足各项路用技术性能要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缝修补材料。

李梁[8](2013)在《高寒地区连续梁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防裂耐久性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桥面铺装的开裂不仅影响交通顺畅,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效益。桥面的开裂破坏是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在高寒地区,严峻的低温条件和短期的骤降温度会使得沥青桥面铺装产生低温缩裂。此外,高寒地区广泛使用的氯盐类融雪剂造成桥面混凝土的剥蚀和桥面内的钢筋的锈蚀,这些加速了桥面铺装的破坏,减弱了桥梁结构的使用性和耐久性。首先,本文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了桥面沥青铺装层的低温开裂致因及原理,慨括国内外学者针对沥青路面及桥面开裂的分析和抗裂设计方法。根据路面抗裂常用的玻璃格栅防裂方法、连续配筋混凝土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加筋沥青混凝土抗裂研究方法等,提出玻璃筋增强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的抗裂设计方法。其次,根据高寒地区特有的环境条件,分析桥面体系在长期的低温条件和骤降的温度条件下的桥面温度场概况,建立桥面体系周期性低温条件温度场模型和骤降温度场模型,分析桥面体系温度发展状况。除了温度环境条件,越来越繁重的交通荷载也是桥面开裂破坏的主要原因。本文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桥面体系的实体模型,对桥面结构进行静力分析。主要分析桥面体系横纵向的受力最不利位置及超载作用、桥面各层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第三,针对高寒地区桥面易于开裂造成耐久性不足的状况,提出桥面耐久性设计的概念。材料的耐久性和合理的结构设计及先进的防裂措施是提高桥面耐久性的主要措施。本文主要分析GFRP筋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的耐久性问题,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GFRP筋这类材料的优良的耐寒、抵抗水及盐离子腐蚀的性能。最后,采用ABAQUS实体建模的方法,建立GFRP筋沥青桥面的实体模型。分析调平层有开缝时桥面铺装的温度应力情况;分析在汽车荷载作用下,GFRP筋的层位设置问题,GFRP筋的合理配置问题,面层有裂缝时桥面应力状况。本文得到结论,骤降的的温度作用和不利的交通荷载作用会使得桥面产生较大的应力,进而产生开裂。调平层的开裂会使得桥面沥青层产生反射裂缝,GFRP筋能承担桥面较大拉力和阻止表面裂缝和反射裂缝的扩展,增强桥面铺装耐久性能。

王策[9](2012)在《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了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科学的耐久性评定方法,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杨旭东[10](2012)在《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具有充分利用旧混凝土面板,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资源,且行车舒适等一系列优点,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已成为一种旧路改造常用的技术措施。湿热地区常年潮湿多雨、气候炎热且夏季持续时间长,因此,对于湿热地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除了反射裂缝以外,实施加铺改造中将还会遇到水损坏和车辙等更多的技术难题。本文以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以及试验路和实体工程连续多年的跟踪观测为基础,围绕湿热地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结构与材料展开研究,取得了较为系统的结论:(1)对湿热地区典型路段半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与评价,通过分析其病害形式、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发现,板底脱空为湿热地区半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典型病害类型。为避免浪费及局部评价不合理情况的发生,充分考虑车辆的运行特点,推荐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分车道路面性能评估方法。(2)对湿热地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路面温度场进行了测试,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发现,无论是夏季高温季节还是冬季寒冷季节,路表2cm处温度都是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区。根据一次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得出路表下2cm处最高温度的预估公式,并采用灰关联度分析了该处最高温度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3)分析了轴载大小、沥青层厚度与模量、抗裂结构层厚度与模量以及基础模量变化对车辆荷载、温度荷载以及两者的耦合作用下路面结构受力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各结构层参数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后,分别推荐出基于应力吸收层和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的沥青加铺层合理厚度,以及抗裂结构层的合理厚度与模量。(4)对设置应力吸收层和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的沥青加铺层结构反射裂缝扩展路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发现,设置抗裂结构层后反射裂缝扩展路径从裂缝尖端开始,扩展角度增大,以“之”字形相似逐渐扩展,直到到达面层表面,但是二者的防裂机理略有差异。(5)根据湿热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损情况,提出了加铺结构各结构层的材料组成设计和性能要求。对于应力吸收层加铺结构,在确保集料质量的基础上,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结合料,依据Superpave设计理论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以贯入试验检验其高温抗剪性能;根据直接拉伸试验测试结果,建立了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指标。对于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采用大马歇尔法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着重从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渗水性三方面检验其性能。为提高沥青加铺层的抗车辙功能,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加铺层的中下面层,以单轴压缩连续加载试验方法测定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分析级配、沥青用量、温度对动态模量的影响。为了检验加铺结构的合理性,开发出基于应力吸收层或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的沥青加铺结构室内疲劳试验,分析弯拉型和剪切型疲劳试验结果发现,设置抗裂结构层可明显延缓弯拉型和剪切型反射裂缝的形成。(6)从湿热地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结构典型破坏形式的机理出发,对各结构层材料的选取进行了讨论,并推荐了合适的材料类型。通过分析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结构反射裂缝扩展机理提出加铺层结构设计指标,并对设计指标的详细计算方法进行了论述,推荐出详细的设计流程。

二、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减弱原因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减弱原因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树脂橡胶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耐候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制备工艺对树脂橡胶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
        2.1.1 沥青
        2.1.2 改性剂
    2.2 树脂橡胶改性沥青(PSBR)的制备
    2.3 掺配比例对PSBR性能的影响
        2.3.1 PSBR的物理性能分析
        2.3.2 PSBR的温度敏感性分析
        2.3.3 PSBR的稳定性分析
        2.3.4 PSBR最佳掺配比例的确定
    2.4 PSBR制备工艺参数的优化
    2.5 本章小结
3 树脂橡胶改性沥青的流变特性及耐久性
    3.1 试验方法
    3.2 PSBR主曲线的建立及粘弹特性分析
        3.2.1 频率扫描试验(FS)
        3.2.2 时间-温度等效原理
        3.2.3 CAM模型拟合
        3.2.4 主曲线分析
    3.3 温度对PSBR流变性能的影响
        3.3.1 温度扫描试验(TS)
        3.3.2 弯曲流变试验(BBR)
        3.3.3 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
    3.4 基于线性振幅扫描的PSBR耐久性分析
        3.4.1 线性振幅扫描试验(LAS)
        3.4.2 PSBR耐久性的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树脂橡胶改性沥青的热稳定性
    4.1 试验方法
    4.2 老化时间对PSBR性能的影响
        4.2.1 老化时间对PSBR三大指标的影响
        4.2.2 老化时间对PSBR流变性能的影响
    4.3 老化时间对PSBR微观结构特征的影响
        4.3.1 FTIR结果分析
        4.3.2 GPC结果分析
        4.3.3 FM结果分析
    4.4 树脂橡胶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分析
    4.5 微观结构特征与沥青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树脂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
    5.1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5.1.1 矿料
        5.1.2 最佳沥青用量
    5.2 PSBR混合料路用性能
        5.2.1 高温稳定性
        5.2.2 低温抗裂性
        5.2.3 水稳定性
    5.3 混合料的老化及水稳定性试验方法
        5.3.1 短期老化(STOA)
        5.3.2 长期老化(LTOA)
        5.3.3 浸水马歇尔试验
        5.3.4 冻融循环试验
    5.4 老化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5.5 冻融作用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5.5.1 常规多次冻融循环作用(CFT)
        5.5.2 快速多次冻融循环作用(RFT)
    5.6 冻融循环过程中损伤特性
        5.6.1 Logistic损伤模型
        5.6.2 损伤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气候条件对树脂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影响
    6.1 疲劳试验方法
        6.1.1 试件制备
        6.1.2 试验过程及参数
    6.2 温度对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影响
    6.3 冻融作用对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影响
        6.3.1 冻融后试件破坏形式分析
        6.3.2 CFT对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影响
        6.3.3 RFT对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影响
    6.4 老化作用对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影响
        6.4.1 短期老化对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影响
        6.4.2 长期老化对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影响
    6.5 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预估模型的建立
    6.6 混合料耐久性与沥青耐久性的相关性分析
        6.6.1 失效破坏
        6.6.2 疲劳寿命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寒冷地区无砟轨道覆盖道砟保温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寒冷地区无砟轨道应用及冻害现状
        1.2.1 无砟轨道在寒冷地区应用研究
        1.2.2 寒冷地区无砟轨道病害研究
    1.3 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研究现状
        1.3.1 混凝土结构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研究
        1.3.2 块碎石类温度场研究
        1.3.3 土工结构表面保温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寒冷地区无砟轨道温度场研究
    2.1 寒冷地区气候特性分析
        2.1.1 气温
        2.1.2 太阳辐射
        2.1.3 风速
    2.2 无砟轨道温度场模型
        2.2.1 无砟轨道温度场理论
        2.2.2 计算模型建立
        2.2.3 计算模型验证
    2.3 寒冷地区无砟轨道温度特性
        2.3.1 无砟轨道温度时间变化特性
        2.3.2 无砟轨道温度空间变化特性
        2.3.3 无砟轨道温度与气温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3章 道砟层温度特性试验研究
    3.1 道砟层传热过程分析
        3.1.1 道砟内的热传导过程
        3.1.2 道砟层内的对流换热过程
        3.1.3 道砟层的有效导热系数
    3.2 道砟层温度特性试验
        3.2.1 试验设计
        3.2.2 试验过程
    3.3 道砟层温度特性试验数据分析
        3.3.1 气象数据分析
        3.3.2 道砟层温度变化特性
    3.4 道砟层热学参数研究
        3.4.1 道砟层导温系数研究及反演
        3.4.2 道砟层表面放热系数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砟轨道覆盖道砟保温层计算分析
    4.1 无砟轨道保温计算原理
        4.1.1 边界条件近似处理
        4.1.2 气温周期性变化对无砟轨道温度影响的理论计算公式
        4.1.3 寒潮对无砟轨道温度影响的理论公式
    4.2 气温周期性变化时道砟保温层对无砟轨道温度特性的影响
        4.2.1 覆盖道砟保温层对无砟轨道温度波幅的影响
        4.2.2 覆盖道砟保温层对无砟轨道日均温度的影响
    4.3 寒潮期间道砟保温层对无砟轨道温度的影响
        4.3.1 寒潮对未保温无砟轨道的影响
        4.3.2 寒潮对保温无砟轨道的影响
    4.4 道砟保温层设计原则及建议措施
        4.4.1 道砟保温层材料的选择
        4.4.2 道砟保温层厚度的确定
        4.4.3 道砟保温层铺设方案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路面快速修补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修补混凝土材料的研究现状
        1.2.2 修补材料的耐久性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试验用原材料及试验
    2.1 试验用原材料及性质
    2.2 试验方法
        2.2.1 水泥及胶砂强度试验
        2.2.2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
        2.2.3 抗冻性试验
        2.2.4 收缩试验
        2.2.5 抗氯离子渗透试验
        2.2.6 粘结性能试验
        2.2.7 疲劳性能试验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胶凝材料体系和配合比设计
    3.1 胶凝体系比例确定
    3.2 缓凝剂掺量确定
    3.3 配合比设计
        3.3.1 配合比设计初步确定
        3.3.2 正交配合比设计
        3.3.3 正交试验结果和分析
    3.4 试验用配合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修补混凝土耐久性分析
    4.1 修补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分析
        4.1.1 混凝土抗冻性理论
        4.1.2 相对动弹性模量分析
        4.1.3 质量损失率分析
        4.1.4 表面剥落状况分析
        4.1.5 核磁共振T2 谱及谱面积分析
    4.2 抗氯离子渗透试验
        4.2.1 氯离子渗透破坏机理
        4.2.2 试验数据及分析
    4.3 收缩试验
        4.3.1 混凝土收缩机理
        4.3.2 试验数据及分析
    4.4 耐久性综合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修复体系粘结耐久性分析
    5.1 劈裂粘结强度分析
    5.2 抗折粘结强度分析
    5.3 冻融—荷载耦合条件下的粘结寿命
        5.3.1 疲劳寿命试验及结果
        5.3.2 S-N疲劳曲线
        5.3.3 基于威布尔分布的P-S-N曲线
    5.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基于MEPDG的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2.1 评价指标要求
    2.2 调查路段
    2.3 调查路段区域气候条件
    2.4 调查路段交通状况
    2.5 路面技术状况调查
        2.5.1 使用性能调查
        2.5.2 结构性能调查
    2.6 调查结果分析
        2.6.1 使用性能的分析
        2.6.2 结构性能的分析
    2.7 评价指标的确定
    2.8 评价指标相关性检验
    2.9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10 本章小结
3 路面结构性能评价标准建立
    3.1 脱空模型建立
        3.1.1 计算模型
        3.1.2 计算参数
    3.2 混凝土板变形分析
    3.3 脱空评价判定标准
    3.4 室内试验验证
        3.4.1 试验条件
        3.4.2 试验加载过程
        3.4.3 应变片和位移计的布置
        3.4.4 试验结果分析
    3.5 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
    3.6 室外钻芯取样验证
    3.7 FWD检测时判定标准的应用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SOM神经网络的路面技术状况评定模型
    4.1 SOM神经网络
        4.1.1 SOM网络结构
        4.1.2 算法设计
        4.1.3 归一化处理
    4.2 SOM网络训练及测试
        4.2.1 训练步数确定
        4.2.2 模型的权值确定
        4.2.3 SOM网络验证与分析
    4.3 模型验证
        4.3.1 评价结果对比
        4.3.2 评价对策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路面使用性能的预测
    5.1 MEPDG理论的参数
        5.1.1 气候参数
        5.1.2 交通量参数
        5.1.3 材料参数
    5.2 路面平整度预测模型
        5.2.1 IRI模型
        5.2.2 指标分析
        5.2.3 指标与IRI线性相关性
        5.2.4 SPSS回归分析
        5.2.5 模型的验证
    5.3 路面破损预测模型
        5.3.1 DBL影响因素
        5.3.2 构建模型分析
        5.3.3 SPSS回归分析
        5.3.4 模型的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路面养护管理系统
    6.1 系统的作用及功能
    6.2 系统模块的建立
        6.2.1 数据输入模块
        6.2.2 路面性能预测模块
        6.2.3 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模块
        6.2.4 养护模块
        6.2.5 报表处理模块
    6.3 程序的开发
    6.4 应用示例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除冰盐条件下疏水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除冰盐对路面水泥混凝土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超疏水材料及其在路面混凝土应用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超疏水表面相关理论
        1.3.2 超疏水材料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集料
        2.1.3 粉煤灰
        2.1.4 减水剂
        2.1.5 疏水材料及外加剂
        2.1.6 盐溶液
    2.2 HPCC制备
    2.3 试验方法
        2.3.1 超疏水防护材料基本性能试验
        2.3.2 盐冻试验
        2.3.3 微观试验
        2.3.4 疏水性路面路用性能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除冰盐环境下疏水性路面水泥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
    3.1 HPCC的制备及试验方案设计
        3.1.1 材料组成设计及制备
        3.1.2 超疏水防护材料基本性能研究
        3.1.3 试验设计
    3.2 NaCl盐溶液环境下冻融对HPCC耐久性影响研究
        3.2.1 混凝土质量损失
        3.2.2 强度损失分析
        3.2.3 外观形态
    3.3 HPCC在Na_2SO_4盐溶液冻融环境下耐久性影响分析
        3.3.1 质量损失影响
        3.3.2 强度损失
        3.3.3 表观现象分析
    3.4 NaCl和Na_2SO_4混合盐溶液环境中冻融对HPCC耐久性影响研究
        3.4.1 质量损失分析
        3.4.2 强度损失影响
        3.4.3 外观形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疏水性路面水泥混凝土表面微观结构及其防护机理分析
    4.1 除冰盐对路面水泥混凝土的破坏
        4.1.1 物理剥蚀破坏机理
        4.1.2 化学侵蚀作用机理
    4.2 HPCC表面微观分析
        4.2.1 微观形貌(SEM)观测
        4.2.2 晶体结构(XRD)表征
    4.3 HPCC防护作用机理分析
        4.3.1 水载有害离子对路面混凝土的损伤机理
        4.3.2 表面化学构造方面的防护作用机理
        4.3.3 表面物理改善方面的防护作用机理
        4.3.4 表面防护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疏水性路面路用性能测试评价及经济效益分析
    5.1 研究目的
    5.2 力学性能
        5.2.1 抗压强度
        5.2.2 抗折强度
    5.3 耐磨耗性能
        5.3.1 试验方法
        5.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抗滑性能
        5.4.1 试验方法
        5.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经济效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6)寒冷地区硫铝酸盐基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路面修补材料研究现状
        1.2.1 聚合物路面修补材料研究
        1.2.2 SAC系修补材料研究
        1.2.3 PFs水泥基材料研究
    1.3 路面修补工程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
    1.5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案
    2.1 试验目的
    2.2 原材料
    2.3 试验设备
    2.4 试验方法
    2.5 试验方案
第3章 RPFRM组成及配合比研究
    3.1 缓凝剂对SAC性能影响的研究
    3.2 矿物掺合料对修补材料力学性能影响
        3.2.1 矿物掺合料对SAC工作性能影响
        3.2.2 矿物掺合料对SAC砂浆力学性能影响
    3.3 PFs掺量对RPFRM力学性能影响
        3.3.1 PFs在RPFRM的掺量
        3.3.2 PFs掺量对RPFRM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RPFRM耐久性能研究
    4.1 RPFRM氯离子渗透性研究
        4.1.1 氯离子渗透破坏概述
        4.1.2 氯离子渗透研究结果
    4.2 RPFRM硫酸盐腐蚀研究
        4.2.1 RPFRM硫酸盐腐蚀概述
        4.2.2 硫酸盐腐蚀研究结果
    4.3 RPFRM冻融循环破坏研究
        4.3.1 冻融循环破坏概述
        4.3.2 冻融循环破坏研究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RPFRM工程应用
    5.1 现场勘查与试验路段的选取
    5.2 实验室模拟修补试验
    5.3 RPFRM在实际工程修补应用
        5.3.1 RPFRM试验路段应用准备
        5.3.2 施工现场准备
        5.3.3 RPFRM修补施工
        5.3.4 RPFRM修补路面的优越性
    5.4 RPFRM经济成本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乳化沥青改性水泥砂浆在寒冷地区裂缝修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研究概况
        1.2.2 国内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研究概况
        1.2.3 乳化沥青改性水泥砂浆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调查及分析
    2.1 混凝土路面裂缝现状调查
    2.2 裂缝的开裂机理
    2.3 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预防与处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材料的比选与配合比设计
    3.1 原材料性能检验
        3.1.1 水泥
        3.1.2 聚合物乳液
        3.1.3 细集料
        3.1.4 高效减水剂
    3.2 配合比设计
        3.2.1 正交配合比设计
        3.2.2 初始配合比的确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BR改性乳化沥青砂浆性能研究
    4.1 新拌SBR改性乳化沥青砂浆性能研究
        4.1.1 工作性
        4.1.2 凝结时间
        4.1.3 密度及含气量
    4.2 硬化后SBR改性乳化沥青砂浆性能研究
        4.2.1 力学性能
        4.2.2 耐久性
        4.2.3 收缩性
        4.2.4 界面粘结性能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BR改性乳化沥青砂浆微观结构研究
    5.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5.2 孔结构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应用
    6.1 试验路基本情况
    6.2 裂缝修补施工工艺
    6.3 裂缝修补效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科研情况

(8)高寒地区连续梁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防裂耐久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和研究的意义
        1.1.1 桥面铺装的类型、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1.1.2 高寒地区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存在的问题及致因
        1.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和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高寒地区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防裂耐久性研究现状
        1.2.2 加筋沥青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构思及主要内容
        1.3.1 本文研究构思
        1.3.2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第2章 高寒地区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温度场研究
    2.1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温度场的概述
    2.2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温度场分析的相关理论
        2.2.1 研究温度场的常用方法
        2.2.2 沥青桥面铺装温度场影响因素
    2.3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温度场计算模型的建立
        2.3.1 连续梁桥结构及截面形式
        2.3.2 计算模型的假定
        2.3.3 模型材料及计算参数
        2.3.4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温度场模型
    2.4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温度场模型计算分析
        2.4.1 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
    2.5 骤变温度作用下桥面铺装的温度场分析
        2.5.1 连续降温温度曲线
        2.5.2 模型的骤变温度场计算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力学性能分析
    3.1 桥面铺装受力机理分析
    3.2 结构静力分析的基本理论
    3.3 沥青桥面铺装力学分析有限元模型
        3.3.1 基本假定
        3.3.2 有限元模型
        3.3.3 荷载模式
    3.4 荷载横向作用位置分析
    3.5 荷载纵向作用位置分析
    3.6 超载情况下桥面铺装层应力分析
        3.6.1 超载对沥青桥面铺装层面层拉应力影响分析
        3.6.2 超载对沥青桥面铺装层面层剪应力影响分析
    3.7 层间粘结性能对桥面铺装受力影响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寒地区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耐久性设计研究
    4.1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耐久性设计研究的概述
    4.2 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耐久性不足表现及致因
        4.2.1 沥青桥面铺装裂缝
        4.2.2 沥青桥面铺装的滑移、松散、坑洞
        4.2.3 沥青桥面铺装的车辙、推移
    4.3 沥青桥面铺装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4.3.1 规范要求
        4.3.2 沥青桥面铺装耐久性的建议要求
    4.4 沥青桥面铺装耐久性设计研究
        4.4.1 沥青桥面铺装低温开裂的影响因素
        4.4.2 沥青桥面铺装材料的优化选择
        4.4.3 沥青桥面铺装层结构设计
        4.4.4 沥青桥面铺装加铺增强塑料筋
    4.5 桥面铺装GFRP筋长期性能
        4.5.1 水浸环境对GFRP筋性能的影响
        4.5.2 盐化学因子对GFRP筋性能的影响
        4.5.3 低温条件对GFRP筋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寒地区GFRP筋沥青混凝土铺装防裂分析
    5.1 沥青桥面铺装材料的四种强度准则
    5.2 有限元分析模型
        5.2.1 GFRP筋-沥青桥面铺装模型的假定
        5.2.2 模型材料特性设定
        5.2.3 GFRP筋沥青桥面铺装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 GFRP筋-沥青铺装层结构温度应力分析
        5.3.1 连续降温温度场拟定
        5.3.2 GFRP筋-沥青铺装层结构温度场
        5.3.3 GFRP筋-沥青铺装层结构温度应力
    5.4 基层开裂对温度应力的影响及加铺筋抗裂效果分析
        5.4.1 基层开裂的影响
        5.4.2 裂缝宽度的影响
        5.4.3 GFRP筋夹层的影响作用
    5.5 GFRP筋-沥青铺装层结构荷载应力分析
        5.5.1 GFRP筋位置对沥青铺装层荷载应力分析
        5.5.2 GFRP筋模量对沥青铺装层荷载应力分析
        5.5.3 配筋率对沥青铺装层荷载应力分析
    5.6 面层有裂缝的GFRP筋-沥青铺装层结构荷载应力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9)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3 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3.1 干缩性
    3.2 抗渗性
    3.3 抗冻性
    3.4 耐磨性
        (1) 采用优质水泥和集料
        (2) 控制水泥用量, 选择适当的外加剂
        (3)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
4 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模糊评价

(10)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工程背景
    1.2 国内外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结构与材料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调查与评价
    2.1 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调查
        2.1.1 错台
        2.1.2 裂缝
        2.1.3 基层使用状况
        2.1.4 弯沉
    2.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分车道使用性能评价
        2.2.1 分车道评价的必要性
        2.2.2 路面损坏状况调查评定
        2.2.3 接缝传荷能力和板底脱空状况调查评定
        2.2.4 分车道评价实例
    2.3 湿热地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方案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温度场研究
    3.1 路面温度场测试
        3.1.1 沥青加铺层路面温度场测试目的
        3.1.2 沥青加铺层温度场测试仪器
        3.1.3 沥青加铺层温度场观测路段及布置方案
    3.2 湿热地区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结构温度场测试结果分析
        3.2.1 夏季高温期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温度场规律
        3.2.2 冬季低温期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温度场规律
    3.3 路面温度场主要影响因素
        3.3.1 气温对路面温度场的影响
        3.3.2 太阳辐射强度对路面温度场的影响
        3.3.3 风速对路面温度场的影响
        3.3.4 湿热地区沥青加铺层温度场影响因素灰关联度分析
        3.3.5 湿热地区沥青加铺层温度场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设置抗裂层的沥青加铺层结构研究
    4.1 设置抗裂层沥青加铺层结构有限元模型
        4.1.1 湿热地区抗裂层加铺结构
        4.1.2 荷载应力计算模型
        4.1.3 温度应力计算模型
    4.2 反射裂缝扩展路径的数值模拟
        4.2.1 反射裂缝扩展路径计算模型
        4.2.2 设置应力吸收层的沥青加铺层结构反射裂缝扩展路径
        4.2.3 设置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的沥青加铺层结构反射裂缝扩展路径
    4.3 设置应力吸收层的沥青加铺层结构应力分析
        4.3.1 应力吸收层结构荷载应力
        4.3.2 应力吸收层结构温度应力
        4.3.3 应力吸收层结构耦合应力
    4.4 设置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的沥青加铺层结构应力分析
        4.4.1 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结构荷载应力
        4.4.2 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结构温度应力
        4.4.3 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结构耦合应力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功能的沥青加铺层材料研究
    5.1 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组成及路用性能
        5.1.1 应力吸收层沥青结合料技术性能
        5.1.2 应力吸收层混合料集料特性
        5.1.3 应力吸收层混合料中矿粉的性能要求
        5.1.4 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1.5 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特性
        5.1.6 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
    5.2 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材料组成及路用特性
        5.2.1 OLSM 组成设计
        5.2.2 OLSM 高温稳定性
        5.2.3 OLSM 渗水性
    5.3 抗车辙功能的沥青加铺层材料组成及路用性能
        5.3.1 抗车辙功能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
        5.3.2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5.4 基于不同加铺结构的室内疲劳对比试验研究
        5.4.1 疲劳试验结构模型及疲劳试验
        5.4.2 弯拉型疲劳试验及结果分析
        5.4.3 剪切型疲劳试验及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湿热地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
    6.1 基于功能要求的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
        6.1.1 设计指标
        6.1.2 设计步骤
        6.1.3 设计参数
        6.1.4 设计流程
    6.2 湿热地区沥青加铺结构合理结构推荐
        6.2.1 沥青加铺层
        6.2.2 抗裂结构层
        6.2.3 旧水泥混凝土板
        6.2.4 结构组合推荐
    6.3 本章小结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主要研究结论
    创新点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本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技论文
致谢

四、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减弱原因与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树脂橡胶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耐候性的研究[D]. 李艺铭.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寒冷地区无砟轨道覆盖道砟保温机理研究[D]. 陈帅.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3]路面快速修补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 刘海权.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4]基于MEPDG的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的研究[D]. 赵倩倩.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5]除冰盐条件下疏水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研究[D]. 方灶生.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7)
  • [6]寒冷地区硫铝酸盐基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及性能研究[D]. 何立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7]乳化沥青改性水泥砂浆在寒冷地区裂缝修补中的应用研究[D]. 徐媛. 重庆交通大学, 2013(04)
  • [8]高寒地区连续梁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防裂耐久性设计研究[D]. 李梁. 武汉理工大学, 2013(S2)
  • [9]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评价研究[J]. 王策. 中国科技信息, 2012(23)
  • [10]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 杨旭东. 长安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减弱的原因及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