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子宫颈抹片检查的对话(英文)

关于子宫颈抹片检查的对话(英文)

一、关于Pap smears的对话(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马宝琰[1](2021)在《面向异常宫颈细胞检测的深度学习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第四大癌症。根据WHO2018年全球癌症观测数据库显示,在2018年全球大约有570000例宫颈癌病例与311000例死亡病例,死亡率达到54.56%。提前筛查宫颈癌,可以使得该癌症得以提前发现。这有助于宫颈癌的治疗以及降低死亡率。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已经成为筛查宫颈癌的主要方法。由于单个薄片上的细胞数量有成千上万个,具有丰富经验的病理专家在阅片时会出现不少漏检与误检的情况。自动阅片技术可以辅助医生完成宫颈癌筛查过程,不但可以减少漏检率和误检率,而且可以提高检测效率。精确的筛选出异常宫颈细胞是自动阅片的关键技术。筛选异常宫颈细胞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检测方法、卷积神经网络与目标检测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达到一定的筛查精度,但是仍然有一些检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幅图像中,异常细胞核的尺寸与正常细胞差异较大,而现阶段的目标检测方法没有在分类阶段保持宫颈细胞统一的尺寸特征。正常宫颈细胞与异常宫颈细胞都属于宫颈细胞的子类,它们之间的相似度较大,因此宫颈细胞分类任务属于细粒度分类。对于单个细胞,不易判断它是否异常,需要通过与同一幅图像上的周围细胞对比后才易判断它的类别,而目前的分类方法一般每次只输入一个细胞图像,并没有利用与周围细胞对比的方式。本文重点用深度学习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并且从目标检测、细粒度分类和多输入网络等三个方面来提高宫颈细胞的分类准确率。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1.设计了一种基于Mask R-CNN的深度神经网络MACD R-CNN,解决了Mask R-CNN在分类分支中没有统一保持细胞的大小与形态等特征这一问题。首先在Mask R-CNN的分类分支中,它从不同大小的Ro I生成与输入相同大小的特征图。这部分特征图的细胞核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形变。我们设计了一个固定的提议模块,以生成固定大小的细胞核特征图,从而可以将新的细胞核特征用于分类。然后我们使用注意力机制来融合原始Ro I和固定大小的Ro I特征。最后我们增加了卷积层的深度,以进一步提高细胞分类的准确性。实验表明,MACD R-CNN可以有效提高异常细胞检测的性能。2.提出了弱监督分类模型MNTNet,解决了因宫颈细胞变化多样、环境复杂且异常细胞与正常细胞相似度较大这样的困难分类问题。目前的细胞分类方法性能仍然不够理想,而MNTNet引入了细粒度分类思想对于上述问题有较好的效果。我们采用了反二叉树设计方式,首先在左右子节点上分别使用空间注意力机制与通道注意力机制学习不同的特征,再通过父节点的合并操作融合左右子特征,最后利用根节点的特征实现细胞分类。在Herlev数据集与SIPa KMe D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MNTNet方法的准确率超越了目前先进的方法。3.提出了MINDDR-CNN-Shortcut多输入细胞分类网络,解决了普通分类网络不能利用整幅图像中宫颈细胞的特征对比与联系的问题。MINDDR-CNNShortcut网络是一个多输入单任务网络,用来检测异常宫颈细胞。MINDDRCNN-Shortcut的主要贡献为:首先适应多幅图像同时输入;其次增加CBAMNDDR模块,使子网络的特征融合更为平滑;最后将各个子网络CBAM-NDDR输出的特征图连接到一起,并进一步融合各个子网络的特征。实验表明,我们提出的MINDDR-CNN-Shortcut网络能够学习一幅图像中多个细胞的特征,比单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深度神经网络是实现计算机辅助自动判别诊断技术的重要工具。在使用深度学习技术解决宫颈细胞分类问题时不仅需要了解宫颈细胞类别与特点,而且要结合一定的病理知识。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的异常宫颈细胞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将深度学习技术与宫颈细胞的特征和病理知识相结合,提出了一些新的检测方法。这些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宫颈癌细胞的检测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其检测精度。

刘宇春,蔡澍,杜雪平,张志娟,丁静,丁兰[2](2021)在《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和残疾人对残疾人签约服务效果评价的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残疾人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的人群,如何为残疾人群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残疾人的获得感及满意度,家庭医生团队的人员如何有针对性地为残疾人服务,以达到双方共赢的服务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了解残疾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签约残疾人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办法和建议,为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管理和服务签约残疾人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9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6个焦点小组,其中3个由25名残疾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组成,另外3个由21名签约的5类不同残疾人组成。以4种障碍(身体、态度、专业和系统障碍)为理论框架,结合《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手册》(《手册》)中残疾人接受服务的内容分别进行了深度访谈。进行实地笔记、录音和转录,编码提炼主题。结果家庭医生团队成员都对《手册》的内容和实用性给予了肯定,同时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和残疾患者针对目前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出不同的需求和建议。经过比对分析,家庭医生团队方面共析出3个主题:诊疗时间长,包括残疾的身体,沟通和认知;对医生、护理进行残疾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特定的学习需求;残疾人的服务部分超出初级保健范畴,需要再次培训学习。残疾患者方面共析出残疾人在与医疗保健系统的交互过程中存在身体、态度、专业和系统四种障碍4个主题。结论制定完善合理的签约服务内容手册有较好的实用性,为残疾人基层医疗实践提供了工作方法,揭示了签约服务内容手册在指导特殊人群的基层卫生保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马玉[3](2020)在《人工智能(TS)技术在基层宫颈癌人群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了解TS检测技术在基层宫颈癌人群筛查中的筛查效果,为TS检测技术是否适合我国基层宫颈癌人群筛查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同时,探索不同宫颈癌筛查方案在我国基层宫颈癌人群筛查中的效果,为我国基层宫颈癌人群筛查选择适宜的筛查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本研究在全国东、中、西三个地区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各选择一个国家级宫颈癌筛查项目县作为研究县开展了以基层宫颈癌筛查人群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效果的横断面研究,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9972名妇女均进行了 TruScreen(TS)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cytology,LBC),任一筛查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结果异常者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得到最终的病理学诊断结果。此外,本次研究模拟了 HPV检测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方案,采用HPV初筛,然后TS检测和LBC检查两种筛查方法分流的分流策略;同时还模拟了 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TS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以及HPV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三种联合筛查策略。比较三种筛查方法单独筛查、两种分流策略以及三种联合筛查策略识别CIN2+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the areas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等指标综合分析各种筛查方案的筛查效果。结果 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5.16±5.40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和炎症689例,CIN1有164例,CIN2有29例,CIN3有42例,原位腺癌2例,癌4例。单独筛查时,TS检测的灵敏度为40.3%,明显低于HPV检测(94.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检测的灵敏度与LBC检查的灵敏度(57.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S检测的特异度为88.0%,低于HPV检测(93.1%)和LBC检查的特异度(97.4%),TS检测的特异度与其他两种筛查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51~54岁年龄组,TS检测的特异度和HPV检测的特异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S检测的AUC为0.641,小于HPV检测(0.940)和LBC检查的AUC(0.773),TS检测的AUC与其他两种筛查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中部和西部地区,TS检测的AUC与LBC检查的AUC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且在46岁~和51~54岁年龄组,TS检测的AUC与LBC检查的AUC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HPV初筛阳性,TS检测分流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33.3%和82.4%,与LBC检查分流的灵敏度(53.8%)和特异度(86.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TS检测分流的AUC为0.579,小于LBC检查分流的AUC(0.700),两种分流策略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筛查策略中,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的灵敏度(100.0%)最高,明显高于TS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灵敏度(7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的灵敏度与HPV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灵敏度(96.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的特异度为82.3%,低于TS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特异度(86.1%)以及HPV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特异度(91.4%),三种联合筛查策略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东部地区,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的特异度与TS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特异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且在35岁~年龄组,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的特异度与TS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特异度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在51~54岁年龄组,TS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特异度与HPV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特异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S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AUC为0.788,低于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的AUC(0.911)以及HPV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AUC(0.93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的AUC与HPV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AUC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东部地区,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与HPV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35岁~和41岁~年龄组,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与HPV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AUC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独筛查时,在HPV检测不可及的地区可考虑将TS检测作为一种新的筛查方法用于宫颈癌的筛查。对于HPV初筛阳性者,由于TS检测分流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与LBC检查分流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LBC检查的AUC略大于TS检测,如果当地缺乏细胞学阅片人员和实验室检测条件,或阴道镜随访较困难,则可以考虑TS分流的策略。对于联合筛查方案,TS检测联合HPV检测的筛查效果与HPV检测联合LBC检查相当,若当地人力和物力都比较充足,鉴于TS检测无需细胞学阅片人员,相对客观准确,则可以考虑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策略。

林欢[4](2019)在《识解理论下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汉译 ——以A Manual for Cleaning Women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报告基于翻译实践项目——《清洁女工手册》,探讨如何应用识解理论提升第一人称叙事小说汉译的质量,增强其可读性和传播性,更好地促进英汉文学交流。该项目中的三篇第一人称叙事小说:《莫伊尼汉牙医》、《外遇》、《卡门》,选自美国当代小说家露西亚·柏林所着短篇小说集《清洁女工手册》。小说人物鲜明,行文简洁朴素,包含难以判断的叙述视角以及大量的非常规表达和文字游戏。经统计,国内目前对第一人称叙事小说汉译的研究较少,并且这些研究主要针对近代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汉译。笔者在翻译实践中发现,在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视角判断和语言难点翻译的实践层面,Langacker提出的识解理论对于文学性强的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汉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报告以Langacker提出的识解理论为指导,选择翻译项目的中的译例,从识解五要素辖域、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出发,分析判断小说的叙述视角,还原人物的言语外观,巧妙解决非常规言语、文化缺省和文字游戏的翻译难题。在该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特点,可总结出:译者通过让译文的识解要素在最大程度上还原或接近原文中的识解要素,能够在保证译文可读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还原原文。本报告旨在丰富第一人称叙事小说汉译的理论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一人称叙事小说汉译的质量。

范峻池[5](2018)在《医学课堂口译策略 ——公共卫生硕士课程交替传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本实践报告是基于公共卫生硕士教学课程的课堂口译实践所进行的过程记录、案例分析和翻译策略总结。本报告展示在课堂口译现场译员遇到的具体问题,结合译员的职责、课堂口译的特点和临场情况,总结如何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进行口译,以帮助译员实现更好的口译效果。本实践报告对口译现场的源语和译语进行转写,并对口译过程中的问题和策略进行总结。首先,译员力求对信息进行等效处理,采取增译方法补全必要信息,采取直译方法保证信息的完整传递;其次,本次实践中讲者运用了幻灯片和讲义等可视化材料,源语的多模态呈现给译员的口译带来挑战,译员采取了辅助应用幻灯片和解释性应用讲义的方法,将可视化材料的内容传达给学员;再次,译员对自身译语过度冗余进行反思,从专业信息的解释和语言形式的处理两方面进行分析。本实践报告基于真实口译实践选取案例,口译策略更加贴合案例的特点,保障了本报告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对于译员遇到相关口译情况具有一定启发,为医学课堂口译实践提供借鉴。

罗玉婷[6](2016)在《《猎猪男孩》(1-12章)翻译项目报告》文中提出小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说可以愉悦身心,传播风俗文化,同时也应当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2011年,澳大利亚着名作家J.C.·伯克的着作《猎猪男孩》问世,跌宕起伏的情节让人们对这部小说爱不释手。《猎猪男孩》讲述的是一名正值青春年少的男孩被逐出校园后发生的事,主人公的遭遇让人不禁心生同情之感。小说中的故事同样在现实生活中演绎着。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原文节选自《猎猪男孩》。本报告首先对本翻译项目做出简要介绍和分析,其次简单描述笔者为完成该翻译项目所做的工作,然后重点介绍笔者如何处理在翻译中所遇到的词汇层面、句子层面和人物语言特色方面的难点和问题,最后做出总结。在项目翻译过程中,笔者在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词汇转换、词汇指代意义具体化、句型变换和音译等翻译技巧对文本进行分析和翻译。通过本次翻译,笔者发现小说根植于文化,语言的形式多种多样,译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才能将文本中的信息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同时,笔者得出以下启示:在翻译作品前,译者需了解文中人物的背景,全面理解原文意思。在翻译时,译者需把握文本的文体风格以及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学会灵活转换语言,才能展现各人物的原来风貌。《猎猪男孩》一书对现实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笔者希望通过此书启发读者思考。

史晨晨[7](2016)在《《穿越未知的亚洲》节选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翻译报告主要由笔者针对《穿越未知的亚洲》的翻译过程而撰写。《穿越未知的亚洲》(原名Through Unexplored Asia)是威廉姆·瑞德(William Reid) 1899年所着的游记类型作品。该书源自“中国记录”系列丛书,主要记录了19十九世纪威廉姆·瑞德一行人的考察探险之旅,他们不为艰难险阻穿越西藏时记录的所见所闻,其中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清末民国期间西藏地区的人文、风景、地貌以及风俗习惯。2013年12月译者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委托,签订协议翻译《穿越未知的亚洲》的部分章节,其翻译成果将应用于拍摄电视纪录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利用了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的理论支撑,同时结合了各种翻译技巧来完成翻译任务,并撰写成翻译报告。笔者在撰写翻译报告的之前参考了几部平行文本,如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S. Buck)的长篇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复旦大学教授冯正贺的《传教士在华活动》以及《马可波罗游记》;翻译过程中译者为增加译文的精准度借助了各种语言工具,并在功能对等的理论支撑下,使用了逆序译法、顺序译法以及综合译法的翻译技巧,同时利用分析策略来辅助长难句的翻译:最后,译者不断对译义进行修正并完成翻译报告。笔者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穿越未知的亚洲》进行案例分析,为游记题材作品的翻译提供理论参考,并提高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游记作品的指导作用。中国人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机械对应、搭配不合理、形式重于内容等问题,而功能对等理论恰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因此笔者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支撑来翻译原文。

柳寒星,肖映萱,陈晓明[8](2016)在《极简主义及其最小自我——卡佛《我打电话的地方》的创作意蕴》文中研究指明陈晓明:马尔克斯有一篇小说叫做《我只想来这打电话》,而今天我们将要讨论的小说是雷蒙德·卡佛的《我打电话的地方》。这两个题目有点接近,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篇小说。如果我们要以《我打电话的地方》为题来写作,大家会怎么做?我想大家的回答都是不同的。可以看出,不同的作家,不

赛娜[9](2015)在《《野丫头》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原文本《野丫头》(Wild girl)是一篇儿童小说,由美国作家帕特里夏·赖莉·吉芙(Patricial Reilly Giff)所写。该小说讲述了12岁小主人公莉迪飞往纽约与分离多年的亲人重聚的故事。纽约的新生活对她来讲是全新的挑战,莉迪通过努力得到了父亲和哥哥的认可,也融入到了新生活中。小说中穿插了小马野丫头的故事,爸爸买来的野丫头也和莉迪一样,开始了新生活。本次翻译实践中,笔者节选了《野丫头》九个章节。本次翻译实践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以儿童文学特点为根据,从儿童的角度和接受能力出发,力求译文满足儿童读者的阅读需求,符合儿童理解能力。在目的论三原则指导下,译文注重叠词、感叹气词的运用,采用了诠释法、加注法、换序法等翻译方法,力求让《野丫头》的译文符合中国儿童的知识水平及阅读习惯。通过《野丫头》的翻译实践,笔者体会到了翻译儿童文学的难度和趣味性,同时也认识到目的论对《野丫头》翻译过程中的指导意义。目的论将受众居于首位,这有助于译者注重儿童读者的需求,让译文符合儿童审美,译出更多儿童喜爱的译文。

周龙燕[10](2014)在《瞿秋白生平研究史(1921-2013)》文中认为本文是对中国90年来瞿秋白生平研究学术史的回顾与梳理、总结与评述,目的是为今后的瞿秋白生平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以促进瞿秋白生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本文的研究思路是:运用整体与个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瞿秋白生平研究的研究历程和研究成果作纵、横两条线的勾勒和铺陈,厘清瞿秋白生平研究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现瞿秋白生平研究的全貌;将学界的瞿秋白生平研究放置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深入探讨各个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和深层原因,特别探讨中国共产党对瞿秋白的历史性评价与瞿秋白生平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90年瞿秋白生平研究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对瞿秋白生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今后的瞿秋白生平研究进行展望。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评述民国时期的瞿秋白生平研究(1921年10月-1949年9月)。这一阶段属于瞿秋白生平研究的起步阶段。瞿秋白生平研究在中国最早开始于1921年10月10日《申报》上登载的一篇署名天我(江亢虎)的旅俄通讯,这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早有关瞿秋白报道的史料。该阶段的瞿秋白生平研究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瞿秋白生平事迹的报刊报道;第二类,悼念、纪念及回忆文章;第三类,瞿秋白的传记文章。总体而言,这段时期的研究成果相当有限,大都是悼念性、纪念性文章,仅有的几篇传记也相当的简明扼要。从总体特征考察,这一阶段在瞿秋白生平研究的发展历程中,还算不上真正自觉的研究,但其在研究史上的意义和价值却不能因此轻忽或低估。理由有三:第一,这段时期见诸于报刊的不带政治色彩的客观报道,是极其宝贵的原始资料,他们是瞿秋白生平研究赖以进行和深入的根本基础;第二,这一阶段距离瞿秋白牺牲的时间不太远,亲人、朋友、战友们撰写的悼念、纪念及回忆文章误记误忆的情况比较少,这些文章的记述真实可信,是瞿秋白生平研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第三,这段时期为瞿秋白写作简明传记的作者多与瞿秋白有着最直接的接触,对瞿秋白非常了解,他们传记中提供的史料都非常珍贵,对瞿秋白的评价也相对客观,他们的观点对后来者的研究或多或少都产生了影响。第二章评述建国后十七年的瞿秋白生平研究(1949年10月-1966年5月)。这一阶段属于瞿秋白生平研究的步入正轨阶段:由不自觉走向自觉,由分散、零碎走向有一定的体系和规模。1955年中国共产党给予瞿秋白政治生涯的公正、肯定评价给学界的瞿秋白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在此大背景下,学界的瞿秋白生平研究开始走上现代学术发展的正轨,进入到自觉研究阶段。这一阶段,杨之华为宣传、研究瞿秋白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瞿秋白生平研究当之无愧的重要开拓者;丁景唐从挖掘和考证瞿秋白生平史料和研究资料开始,逐步走上有系统的瞿秋白研究之路,他所从事的瞿秋白生平史料、资料的整理、研究和考证工作在整个瞿秋白生平研究史中属开创之举,有筚路蓝缕之功。丁景唐也因此而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瞿秋白生平研究的奠基人;这一阶段,温济泽撰写的传记文章较之前更为详细、具体,曹子西、上官艾明还开始了写作瞿秋白传记着作的尝试。凡此种种,说明此阶段的瞿秋白生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初具规模,但大陆尚未出现整部的、正规的瞿秋白传记。第三章评述“文革”时期的瞿秋白生平研究(1966年5月一1976年10月)。这一阶段属于瞿秋白生平研究的黑白颠倒的阶段。“文革”十年,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理论研究、学术研究也遭到破坏。瞿秋白因为一篇《多余的话》而被诬陷为“叛徒”,瞿秋白一生历史不断地被诬蔑和抹黑,学界逐步展开的瞿秋白生平研究遭受严重的干扰和破坏。在长达十年的“文革”动乱中,声讨瞿秋白的文章主要被收纳在以下材料中:《讨瞿》(彻底搞臭大叛徒瞿秋白资料汇编)(《讨瞿战报》1-14集汇编)(1967年10月由北京政法学院革命委员会出版);《瞿秋白批判集》(《讨瞿专号》汇编)(1968年北京师大革委会井冈红军出版);《讨瞿》1-4集(上海工总司轻工业局文体工业联络站宣传组等单位出版)。这些材料对瞿秋白的批判无非就是歪曲历史事实,对瞿秋白的文章断章取义,进行扭曲和误读,毫无学术价值可言。第四章评述改革开放时期的瞿秋白生平研究(上)(1976年10月一1989年12月)。这一阶段属于瞿秋白生平研究的重新恢复阶段。“文革”结束后的两年,在“两个凡是”的错误指导之下,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上的混乱并未消除。学术界也尚未形成健全、正常的学术氛围,瞿秋白研究依然属于学术禁区。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共中央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为瞿秋白平反昭雪并给予了新的历史评价。在思想解放的大环境下,瞿秋白生平研究开始逐步恢复并健康成长。在学者们打破思想禁锢、努力的探索和开拓下这一阶段的瞿秋白生平研究取得了较大成就:回忆、纪念瞿秋白的文字,开始整理成书,编印出版;瞿秋白研究资料集和研究论文集也相继出版;周红兴的《瞿秋白诗歌浅释》、王铁仙的《瞿秋白论稿》等专题研究专着出版;杨之华撰写、洪久成整理的长篇回忆录《回忆秋白》也得以面世;陈云志、王士菁、周永祥等还进行了瞿秋白传记、年谱写作的尝试。在众多学术成果中,陈铁健的《瞿秋白传》和王观泉的《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代表着这一阶段瞿秋白生平研究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这一阶段的瞿秋白生平研究主要还是处于推到“四人帮”强加在瞿秋白头上的污蔑不实之词,匡正是非,恢复瞿秋白真实的历史形象阶段。第五章评述改革开放时期的瞿秋白生平研究(中)(1990年1月-1999年12月)。这一阶段属于瞿秋白生平研究的蓬勃发展阶段。伴随着纪念瞿秋白英勇就义六十周年、瞿秋白诞辰一百周年等活动的展开,全国掀起一股研究瞿秋白的热潮。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研究基础上,随着大量原始资料的出版发行,特别是学界关于瞿秋白“左”倾盲动和《多余的话》的评价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瞿秋白生平研究也有了新的发展。这一阶段,学界在有关瞿秋白生平的专题性研究方面作出了不少新成绩,出版了多部专论着作,如《从天香楼到罗汉岭——瞿秋白综论》、《瞿秋白与他的同时代人》等;在瞿秋白传记写作方面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如叶楠的《瞿秋白评传》、鲁云涛的《瞿秋白评传》、许焕隆的《瞿秋白评传》、许京生的《瞿秋白与鲁迅》等;在瞿秋白年谱编纂方面也取得了大丰收,学界出版了两部瞿秋白年谱《瞿秋白年谱新编》、《瞿秋白年谱详编》,还有一本大事记《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瞿秋白大事记述》。但是,瞿秋白生平研究并未全面展开,尚有许多领域有待开发。第六章评述改革开放时期的瞿秋白生平研究(下)(2000年1月-2013年)。这一阶段属于瞿秋白生平研究的全盛阶段。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对瞿秋白“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性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给新时期的瞿秋白研究指明了方向。伴随着民国档案资料和其他各种史料被逐步地公布和挖掘,特别是联共(布)中央及共产国际绝密档案资料(二十一卷本《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的出版发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越发清晰、真实的被还原出来,学术界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站在最新的学术、思想前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瞿秋白生平展开全方位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史实考证方面,丁景唐、丁言模、丁言昭、梁化奎、周一平等一批学者作出了扎实的成绩;在佚文考辨方面,刘小中、丁言模编写的《瞿秋白佚文考辨》问世;在瞿秋白生平专题研究方面,吴之光、张秋实等的研究填补了瞿秋白生平研究的空白;在传记写作、年谱编纂方面,由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主持编写的《瞿秋白传》与刘小中、丁言模编着的《瞿秋白年谱详编》分别代表了当下瞿秋白研究界的最高研究水平:《瞿秋白年谱详编》是迄今为止瞿秋白研究界最为详备的一部年谱,《瞿秋白传》则是瞿秋白研究界最为翔实的一部传记。

二、关于Pap smears的对话(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Pap smears的对话(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异常宫颈细胞检测的深度学习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细胞分割现状
        1.2.2 细胞分类现状
        1.2.3 目标检测现状
    1.3 研究的问题与分析
    1.4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引言
    2.2 宫颈细胞类别
    2.3 RPN模块
        2.3.1 锚框生成
        2.3.2 物体预测
        2.3.3 边界框回归
    2.4 注意力机制
    2.5 评价方法
    2.6 实验平台
    2.7 宫颈细胞图像获取方法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MACD R-CNN异常细胞检测方法
    3.1 引言
    3.2 方法
        3.2.1 Mask R-CNN模型
        3.2.2 RoI Align 模块
        3.2.3 Fixed Proposal模块
        3.2.4 特征融合
        3.2.5 ROI尺寸
        3.2.6 增加卷积层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数据准备
        3.3.2 训练方法
        3.3.3 异常细胞检测
        3.3.4 选择ROI尺寸
        3.3.5 增加卷积层
        3.3.6 选择激活函数
        3.3.7 其它模型
        3.3.8 在Herlev数据集上的实验与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MNTNet宫颈细胞的细粒度分类方法
    4.1 引言
    4.2 MNTNet
        4.2.1 Backbone网络
        4.2.2 Merging Neural Tree
        4.2.3 分类模块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数据准备
        4.3.2 实现细节
        4.3.3 SIPaKMeD数据集实验与结果
        4.3.4 Herlev数据集实验与结果
        4.3.5 不同高度的实验与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MINDDR-CNN-Shortcut多输入细胞分类方法
    5.1 引言
    5.2 方法
        5.2.1 NDDR-CNN-Shortcut网络
        5.2.2 MINDDR-CNN-Shortcut网络
        5.2.3 NDDR模块
        5.2.4 CBAM-NDDR模块
        5.2.5 分类模块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数据准备
        5.3.2 实现细节
        5.3.3 Backbone为VGG的实验与结果
        5.3.4 Backbone为ResNet的实验与结果
        5.3.5 不同Backbone的实验与结果
        5.3.6 不同子网络数的实验与结果
        5.3.7 MINDDR在不同位置的实验与结果
        5.3.8 MINDDR和NDDR的实验与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和残疾人对残疾人签约服务效果评价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2 资料收集
        1.2.3 质量控制
        1.2.4 伦理审查
2 结果
    2.1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层面
        2.1.1主题1:残疾患者需要更多的诊疗时间,包括残疾的身体/沟通和认知等方面
        2.1.2主题2:目前针对残疾人的服务部分超出初级保健范畴,需要再次培训学习。
    2.2 签约残疾患者层面
        2.2.1主题1:身体、系统障碍问题
        2.2.2 主题2:态度及专业障碍问题
3讨论
    3.1 残疾患者签约服务的提供者——签约医生方面的需求及建议
    3.2签约需方——残疾患者的需求及建议
    3.3 制定签约服务内容手册在基层医疗工作中的应用情况、问题及改进办法

(3)人工智能(TS)技术在基层宫颈癌人群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1 宫颈癌的疾病负担
    2 宫颈癌的综合防控策略
    3 不同宫颈癌筛查方法的介绍
    4 真实世界研究(real-world study,RWS)
    5 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1 研究现场的选择
    2 研究对象
    3 样本收集方法
    4 统计分析
    5 质量控制
    6 技术路线图
五、结果
    1 基本情况
    2 TS检测和其他两种筛查方法单独筛查的效果比较
    3 TS分流和LBC分流的效果比较
    4 联合筛查的效果分析
六、讨论
    1 TS检测的筛查效果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
    2 单独筛查时,可考虑将TS检测作为一种新的筛查方法用于宫颈癌的筛查
    3 对于HPV阳性者,TS检测分流的效果和LBC检查分流效果相当
    4 对于联合筛查,TS检测联合HPV检测的筛查效果与HPV检测联合LBC检查相当
    5 各地应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七、结论
八、本研究的特色与局限性
    1 研究特色
    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不同宫颈癌初筛方法在人群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妇女问卷调查
综述 不同宫颈癌初筛方法在人群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妇女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识解理论下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汉译 ——以A Manual for Cleaning Women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翻译项目介绍
第二部分 翻译稿
第三部分 翻译研究报告
    第1章 翻译项目介绍和研究报告概述
        1.1 翻译项目选题背景及概述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报告结构
        1.5 小结
    第2章 研究理论依据及理论应用
        2.1 识解理论概述
        2.1.1 辖域和背景
        2.1.2 视角
        2.1.3 突显
        2.1.4 详略度
        2.2 识解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2.2.1 识解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2.2.2 识解理论对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翻译的指导作用
        2.3 小结
    第3章 识解理论指导下的译例分析
        3.1 确定小说的叙述视角
        3.2 还原人物的言语外观
        3.3 解决非常规言语、文化缺省和文字游戏的翻译问题
        3.3.1 非常规言语的翻译
        3.3.2 文化缺省的翻译
        3.3.3 文字游戏的翻译
        3.4 小结
    第4章 结论
        4.1 研究发现
        4.2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医学课堂口译策略 ——公共卫生硕士课程交替传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任务描述
第2章 口译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口译过程
    2.3 译后总结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信息的等效处理
        3.1.1 增译
        3.1.2 直译
    3.2 可视化材料的处理
        3.2.1 幻灯片的辅助应用
        3.2.2 讲义的解释性应用
    3.3 译语过度冗余的反思
        3.3.1 专业信息的解释
        3.3.2 语言形式的处理
第4章 实践总结
    4.1 实践内容的总结
    4.2 实践报告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原文与译文
    附录2 术语表
致谢

(6)《猎猪男孩》(1-12章)翻译项目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项目介绍
    1.1 项目来源
    1.2 项目意义与价值
    1.3 项目分析
        1.3.1 关于作者
        1.3.2 原文版本
        1.3.3 原文介绍
    1.4 报告结构
2 任务描述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处理
3 案例分析
    3.1 翻译难点与问题
    3.2 翻译理论与方法的选择与简述
    3.3 翻译理论与方法的应用
        3.3.1 词汇层面疑难问题的处理
        3.3.2 句子层面疑难问题的处理
        3.3.3 人物语言特色问题的处理
4 实践结论
    4.1 翻译启示
    4.2 翻译教训
    4.3 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术语表
附录2 原文
附录3 译文
致谢

(7)《穿越未知的亚洲》节选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背景介绍
    1.1 项目来源
    1.2 主要内容
    1.3 作者简介
    1.4 项目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2.1 文本语言分析
    2.2 平行文本查阅
    2.3 研读原文及其他
    2.4 小组分工
第三章 理论介绍: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第四章 翻译技巧与案例分析
    4.1 翻译过程中的难点
    4.2 长难句的剖析翻译
    4.3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
        4.3.1 逆序译法
        4.3.2 顺序译法
        4.3.3 综合译法
第五章 报告总结
    5.1 游记文本翻译要点小结
    5.2 实践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穿越未知的亚洲》节选原文及译文
致谢

(9)《野丫头》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翻译任务意义
    1.2 翻译实践报告结构
第二章 原文背景介绍
    2.1 作者简介
    2.2 作品简介
第三章 翻译实践理论指导一目的论
    3.1 目的论简介
    3.2 目的论在《野丫头》翻译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 翻译实践过程
    4.1 译前准备
    4.2 翻译难点
    4.3 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方法及技巧
        4.3.1 叠词的使用
        4.3.2 感叹词的使用
        4.3.3 诠释法
        4.3.4 加注法
        4.3.5 正反译法
        4.3.6 换序法
第五章 《野丫头》翻译实践总结
    5.1 《野丫头》翻译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5.2 《野丫头》翻译实践所得心得
参考文献
附录一:原文
附录二:译文

(10)瞿秋白生平研究史(1921-2013)(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瞿秋白研究之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瞿秋白生平研究(1921.10-1949.9)
    第一节 生平事迹的报刊报道
    第二节 悼念、纪念及回忆文章
    第三节 简明的瞿秋白传记
第二章 建国后十七年的瞿秋白生平研究(1949.10-1966.5)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杨之华的宣传与回忆
    第三节 丁景唐的史实考证与研究
    第四节 传记写作初具规模
    第五节 司马璐与《瞿秋白传》
第三章 “文革”时期的瞿秋白生平研究(1966.5-1976.10)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北师大井岗红军与《瞿秋白批判集》
第四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瞿秋白生平研究(上)(1976.10-1989.12)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传记及年谱写作的新尝试
    第三节 陈铁健与《瞿秋白传》
    第四节 王观泉与《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
    第五节 姜新立与《瞿秋白的悲剧》
第五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瞿秋白生平研究(中)(1990.1-1999.12)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瞿秋白生平研究的新突破
    第三节 周永祥与《瞿秋白年谱新编》
第六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瞿秋白生平研究(下)(2000.1-2013)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吴之光与瞿秋白家世研究
    第三节 张秋实与瞿秋白研究
    第四节 刘小中、丁言模与《瞿秋白年谱详编》
    第五节 王铁仙等《瞿秋白传》
结语
附录:瞿秋白《多余的话》及其研究
    一 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关于Pap smears的对话(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异常宫颈细胞检测的深度学习方法研究[D]. 马宝琰.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
  • [2]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和残疾人对残疾人签约服务效果评价的质性研究[J]. 刘宇春,蔡澍,杜雪平,张志娟,丁静,丁兰. 中国全科医学, 2021(10)
  • [3]人工智能(TS)技术在基层宫颈癌人群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D]. 马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4]识解理论下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汉译 ——以A Manual for Cleaning Women为例[D]. 林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5]医学课堂口译策略 ——公共卫生硕士课程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 范峻池.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8(10)
  • [6]《猎猪男孩》(1-12章)翻译项目报告[D]. 罗玉婷. 安徽大学, 2016(10)
  • [7]《穿越未知的亚洲》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 史晨晨. 广西师范大学, 2016(02)
  • [8]极简主义及其最小自我——卡佛《我打电话的地方》的创作意蕴[J]. 柳寒星,肖映萱,陈晓明. 百家评论, 2016(01)
  • [9]《野丫头》翻译实践报告[D]. 赛娜. 内蒙古大学, 2015(02)
  • [10]瞿秋白生平研究史(1921-2013)[D]. 周龙燕. 扬州大学, 2014(10)

标签:;  ;  ;  ;  ;  

关于子宫颈抹片检查的对话(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