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综合征昼夜节律的调查与分析

哮喘综合征昼夜节律的调查与分析

一、哮证昼夜节律调研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洋[1](2018)在《中医临床个性化疗效评价内涵解析及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为建立一个实用有效普适性广且能反映中医特色的个性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以改变传统中医虽有个性化辨证但缺乏相应客观的疗效评价方法和测量指标不足,以及疗效评价指标固定,以西医标准替代中医标准的现状。本论文通过探索个性化疗效评价内涵,分级分类搭建符合中医思维规律的基于整体健康状态个性化测量为核心的疗效评价框架,为探索完善中医临床诊疗体系,进一步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优势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本研究分成五个部分,运用古今医家关于疗效评价文献整理研究,挖掘古今中医药疗效评价的优缺点和个性化成分,分析个性化疗效评价内涵,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和团队核心工作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疗效评价体系。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从文献中总结出古代医家对疾病的疗效评价具有个性化特点,因不同人群生理病理特点、体质差异、个人生活习性、病情缓急、病程不同、证不同、病势不同为依据而有侧重,认为古代关于疗效评价文献的记载内容详实,涵盖范围广,能够突出个性化,但一些医疗过程记录多停留于经验医学模式且较为模糊,结局侧重于患者个体症状的改善,,缺乏有关疾病统一且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第二部分结合现代文献研究,对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常见方法进行述评:①延用传统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运用症状的增减、消失或变化作为判别标准;②基于循证医学为基础的生物学指标法,用一些生物学理化指标来评价中医疗效;③证候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西医评价体系加中医证(定量、半定量积分、主次症赋分的方法)的疗效评价体系;④综合评价方法,多个疗效评价指标值集合成为一个整体系统综合评价值;⑤生存质量主观测量法和量表评价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的疗效评价等方法。认为现代临床研究多套用相应疾病临床症状或是机械的实验室评价指标的改善进行效果评价,在疾病预后方面,缺乏长期、动态随访的相对客观的终点指标,没有很好的体现中医的个性化成分。第三部分根据以上对理论和文献的梳理和研究,认为中医药疗法是对个体人复杂性系统的功能状态的干预,人体整体健康状态变化是临床疗效评价的核心,在疗效评价过程中,进行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证而异的个性化科学测量,是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个性化内涵的体现,丰富了中医药疗效评价内涵其中个性化部分的研究。第四部分遵循中医整体思维和辨证论治规律,在前期对人体健康状态表征参数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诊断参数与疗效评价参数的差别,制定了体现个性化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参数的分级分类原则,初步搭建一个以“整体健康状态测量”为目标,体现个性化成分,病的疗效评价、中医证的评价、病人报告结局(PRO)、医生报告结局(CRO)有机融合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框架。第五部分以高血压病为代表,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初步对构建的疗效评价模式进行验证。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对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参数的采集范围,采集指标及集合筛选明晰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调研与权威专家咨询和团队核心工作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古今医家关于疗效评价文献整理研究,挖掘古今中医药疗效评价的优缺点和个性化成分,分析探讨个性化疗效评价内涵,并初步构建了体现个性化的疗效评价体系即2X-4Y体系,并以高血压为例,对本疗效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验证和说明。综上,本研究通过对古今医家关于疗效评价方法及文献的整理,挖掘古今中医药疗效评价的优缺点和个性化成分,深入分析疗效评价个性化的内涵,初步阐明了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证而异是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个性化内涵;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体现个性化的疗效评价体系,提出治疗前后整体健康状态个性化测量是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核心,制定了疗效评价参数分级分类原则,初步建立体现个性化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体系,即构建体现辨证论治个性化特色的2X-4Y(通用评价参数和专科评价参数相结合,疾病的生物学的结局或变化和证的转归/变化并重,患者报告结局,医生报告结局)相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体系,并以高血压病为例对构建的疗效评价体系进行了验证。

刘娜,张伟[2](2016)在《哮喘夜间发作病因病机探讨》文中认为哮喘常在夜间发作、加重或导致猝死,从阴阳变化、经脉流注及气机升降等角度探讨其病因病机,认为夜间阴盛而阳虚,痰为阴邪,同气相求,夜间痰邪偏盛,阻塞气道,使肺气宣发肃降失常,引发哮喘;夜间卫气入里,无力御邪,白天接触的过敏原等外来之邪易在夜间袭肺而致哮喘发作;肺主寅时,寅时阳始升,阴始衰,此时卫阳较弱,寒邪较盛,邪胜正虚,故易发病;肺胃同主降气,哮喘患者睡眠时由于体位的改变,易致胃气上逆,上传于肺,令肺气肃降失常,上逆为咳、痰、喘。

马会杰[3](2012)在《时间因素与肺系病症候表现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时间因素在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最终结局过程中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而古人也相应提出了“因时制宜”的理论。同时中医认为肺为华盖,亦为娇脏,容易禀受外邪侵袭,特别是近年来,肺系疾病患者呈持续上升趋势,且症候变化多样,临床较难辨别,其症候随着季节和日夜规律的变化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故而我们希望通过对时间因素影响肺系疾病症候变化规律的研究,实现对肺系疾病症候的正确认知,来指导肺系疾病的正确预防、诊疗、调养、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目的。方法:收集2011.1-2012.1我院肺病科门诊、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系疾病患者,选取肺系疾病最为常见症候:咳嗽、发热、喘息、咯痰、胸闷五种,症状典型者各80例,统计症状出现或加重的季节规律。同时选取咳嗽、喘息、咯痰、胸闷、咯血五种,症状典型者各60人,统计症候出现或加重的昼夜规律。统计方法:运用SPSS18.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数据用X2来表示,P<0.05、P<0.01为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结果:常见肺系病症候与季节节律有较大相关性,根据构成比发现,咳嗽、喘息、胸闷、咯痰四症候有显着季节差异,尤其是在冬春季节明显;发热症候的季节构成比没有显着差异。常见肺系病症状的出现或加重与昼夜节律亦有较大的相关性,咳嗽、喘息、胸闷、咯痰在夜间明显,咯血未见明显的相关性。相同季节常见肺系病症候的发生与年龄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构成比发现咳嗽、喘息、胸闷、咯痰在青少年组、老年组发病率较高。结论:通过病案研究及相关的文献检索发现,时间因素与某些肺系病症候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这种特征能够有效指导肺系疾病的预防、临床辨证、及时治疗、养生调理以及对疾病重症的监测和及时有效的处理。

盖朋朋[4](2012)在《肾经主时与肺系病演变规律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临床实践以及文献研究发现,肺系病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的时间规律。通过分析不同肺系疾病在一日内以及一年中的症状变化,找出其中的规律,并着重分析在酉时、凌晨至下半夜以及冬季这些时间段肺系病症状的变化规律。结合中医有关肺肾相关的论述,并根据现代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所表现出的时间规律进行诠释,以指导临床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主要分析冬季以及一日之内肺系病的变化规律,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科门诊病人以及住院病人中,以记录门诊或是住院病历以及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和整理调查内容的信息。冬季肺系病症状调查:调查各肺系病明显加重的季节,统计得出肺系病症状四季的变化规律,包括感冒60例,咳嗽60例,喘证60例,哮病60例,肺胀60例,按肺系病种类统计冬季肺系病加重的患者,以及是否伴有肾阳虚的表现,将结果以表格的形式显示。昼夜肺系病症状调查:将一昼夜24小时,按十二时辰划分为12个时间段,并统计调查内容中肺系病患者症状加重时间在这12个时间段中的分布,包括感冒60例,咳嗽60例,喘证60例,哮病60例,肺胀60例,统计每种疾病主要症状在12个时间段中的加重和缓解规律,以及是否伴有肾阳虚的表现,将结果以表格形式显示。结果:研究发现肾的时间规律对肺系病有明显影响,从年节律的角度,冬季为肾所主,此时肺系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多,症状一般较重,且患者肺系病症状的轻重以及预后转归与肾阳虚的程度呈正相关。从日节律的角度,下午5至7点(酉时)是子午流注中肾经所主的时间,凌晨至下半夜在脏为肾,此期肺系病患者的症状多明显加重。酉时是一个明显的时间节点,对于出现明显肾阳虚的肺系病患者,在酉时会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而且一般持续到午夜,肺系病患者肾阳虚的程度与出现酉时以及夜间肺系病症状加重的程度成正相关。结论:通过临床病例研究以及文献研究发现,在肺系病的演变过程中,肾阳虚是决定患者是否出现冬季、酉时以及夜间症状加重的内在原因,且肾阳虚的程度与肺系病在上述时间段即广义肾经主时症状加重的程度呈正相关

刘骅漫[5](2011)在《探肺系病与因时制宜的特征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整理和筛选大量肺系病门诊和住院病例,就“因时制宜”在肺系病的特征性表达进行研究;继之通过检索大量文献,就“因时制宜”含义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以期丰富肺系病在预防、辨证诊治、治疗时机、养生调护的临床思路,为加强对危急症状的提前关注与及时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季节节律、昼夜节律和年龄节律在肺系病的特征性表达展开研究。季节节律:从2009.3-2011.3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门诊以及住院病案中选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合计60例、肺炎60例、哮喘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0例、肺癌60例、间质性肺疾病60例,统计发病节气,并分别汇总到相应季节。昼夜节律:整理2009.3-2011.3入住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住院病案中的医嘱单、体温单、病程记录、抢救记录,从中选取咯血30例、发热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30例,统计症状出现或加重昼夜时间,并分别汇总到相应的昼夜时间段。年龄节律:从2009.3-2011.3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门诊以及住院病案中按季节分别选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合计50例、肺炎50例、哮喘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0例、肺癌50例、间质性肺疾病50例,根据发病年龄分别汇总到不同的年龄组,统计相同季节不同年龄段对常见肺系病易感性。汇总数据后分别制作表格,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结果。结果:常见肺系病的发病与季节节律有较大相关性,根据构成比发现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哮喘的发病率有显着季节差异,其在春冬季节发病率较高;肺癌、肺间质纤维化的季节发病构成比没有显着差异。常见肺系病症状的出现或加重与昼夜节律没有统计学意义,但通过构成比提示咯血、发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急重症易发生在深夜。相同季节常见肺系病的发生与年龄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构成比发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肺炎、支气管哮喘在青少年组、老年组发病率较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间质性肺疾病、肺癌在老年组发病率较高。结论:通过病案研究以及文献检索,发现了“因时制宜”在某些肺系病有一定的特征性表达。这种特征性可以用来指导肺系病的预防、辨证诊治、治疗时机、养生调护,以及对危急症状的提前关注与及时处理。

韩世伟[6](2009)在《《内经》肺系相关理论及吉林、辽宁两省部分地区肺系疾病发病节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内经》肺系相关理论的研究,探讨肺之生理特点和肺系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表现、诊断、预防转归及运气节律等。通过对吉、辽两省部分地区肺系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寻求肺系疾病的发病节律,为临床防病治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内经》肺系理论进行研究,总结肺的生理特点、肺系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表现、诊断、预防转归及运气节律等;通过对吉、辽两省部分地区(长春、沈阳)肺系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寻求肺系疾病的发病节律。结果:①通过对《内经》肺系相关理论的研究,总结出肺的生理特点,肺系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表现、诊断、预防转归及与运气节律;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吉林省部分地区(长春)肺系疾病入院最多的时期是“二之气”(春分至小满,3月21日至5月21日)和“终之气”(小雪至大寒,11月23日至1月21日),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它各时间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辽宁省部分地区(沈阳)入院最多的时期是“终之气”(小雪至大寒,11月23日至1月21日),经与其它时间段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通过对《内经》肺系相关理论研究发现:肺脏具有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宣散卫气,朝百脉,主治节,在体合皮毛,在志为忧,在液为涕等生理特点;肺系疾病的病因病机多为气虚,风寒,“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寒饮食入胃”,情志忧悲;常以“皮革焦,毛悴色夭”,“烦满喘而呕”,“虚满而咳,善呕沫”,“鼻塞不利,少气”,“喘喝胸盈仰息”为证候表现;诊断中提出“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等观点;预防需“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转归具有“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等特点;还指出火运及金运太过之年易发生肺系疾病,岁木、岁土、岁金不及之年可见肺系疾病等运气节律。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吉林省部分地区(长春)肺系疾病发病以“二之气”(春分至小满,3月21日至5月21日)和“终之气”(小雪至大寒,11月23日至1月21日)居多;辽宁省部分地区(沈阳)肺系疾病发病以“终之气”(小雪至大寒,11月23日至1月21日)最多。肺系疾病在吉、辽两省部分地区(长春、沈阳)发病具有一定的节律性。

张明泉[7](2007)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细胞分子机制的季节变化与中医肾本质研究的探讨》文中提出天人相应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它对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在藏象理论中,天人相应学说更是通过季节气候将五脏、六腑等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五脏应时”理论。然而目前对季节气候如何通过人体对五脏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所以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思维模式为基础,建立“五脏应时”的实验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目的:以中医“肾应冬”为“五脏应时”研究的突破口,以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为主线,通过对其理论内涵的剖析,提出与肾实质密切相关的甲状腺轴研究的可行性思路,并通过内分泌激素水平、细胞信号转导水平的相关性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该思路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从而为中医五脏的实质研究开辟新的方向和领域。2.方法:2.1理论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医“五脏应时”学说的中医理论内涵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整体调节理论基础进行阐释和分析,提出中医“五脏应时”学说现代研究的可行性思路和途径,并对其实验研究的切入点进行探讨。2.2实验研究:(1)总体设计:本实验研究主要以“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为主线,以对光强度极为敏感的松果腺为切入点,选择了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起重要作用的G蛋白和受体,以及内分泌系统分泌并释放的激素作为研究的对象,观察在生理状态下,大鼠冬夏季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相应水平的G蛋白、TSH受体(MR)、TRH受体mRNA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激素(TSH)、三碘甲状腺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的变化。同时观察松果腺在此过程中的高位调节作用。(2)实验动物:SD大鼠,雄性,180-200 g/只。随机分成生理组、手术组、伪手术组,每组8只。实验大鼠接受自然光照,自由摄取食水,室温饲养(冬季室温为17℃±2℃,夏季室温为25℃±2℃)。在每年冬至、夏至日前一个月,手术组大鼠结扎矢状窦并摘除松果腺,伪手术组大鼠结扎矢状窦但不摘除松果腺,生理组大鼠不做任何手术。所有实验大鼠将被饲养至冬至、夏至当日晚九点,断头处死。(3)检测方法:G蛋白及TSH受体含量测定,运用Western Blot;TRH、TSH、T3、T4测定,运用放射免疫法;TRH受体mRNA,运用RT-PCR法。(4)分析方法:受体、G蛋白和TRH受体mRNA含量分析运用AlphaImager TM图像分析系统,所有数据将接受裂区设计的实验分析,该分析将运用SAS 8.02软件进行统计,并进行q检验。3.结果3.1理论研究结果(1)褪黑素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它是阐明中医基础理论中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的关键所在,也是研究“时脏相应”揭示五脏实质的关键所在,更是研究节律提倡因时制宜的关键所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2)西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注重机体的整体功能调节,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体现了中医五脏的相生相克,制化平衡的机制。它是阐明五脏之间相互关系的物质基础,也是阐明五脏本身的物质基础。(3)以“五脏应时”为理论依据,通过“时”这个节律性变化因素研究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既可以保证该网络体系研究的生理特性,又体现了其网络体系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研究方法符合中医的整体思想和以生理推断五脏实质的研究思路。3.2实验研究结果3.2.1季节因素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1)血清内分泌激素:T3(P<0.01)、T4(P<0.05)、TRH(P<0.05)三项指标冬夏比较:冬高夏低,差异显着;TSH含量冬夏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2)受体水平:甲状腺TSH受体含量冬夏比较:冬高夏低,差异显着,P<0.05。(3)基因水平:垂体TRH受体mRNA含量冬夏比较:冬高夏低,差异显着,P<0.05。(4)甲状腺轴G蛋白:下丘脑Gi、垂体Gq两项指标冬夏比较:冬高夏低(P<0.05),差异显着;而甲状腺Gi和甲状腺Gs冬夏比较没有显着差异。3.2.2手术因素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1)血清内分泌激素:SD大鼠血清T4在冬至生理组和冬至手术组之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T3、TSH、TRH在生理组、手术组及伪手术组间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2)受体水平:TSH受体含量在在生理组、手术组及伪手术组间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3)基因水平:TRH受体mRNA含量在生理组和手术组之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4)甲状腺轴G蛋白:下丘脑的Gi、甲状腺的Gs蛋白在生理组和手术组之间比较都有显着性差异,P<0.05;垂体的Gq蛋白在冬至生理组和冬至手术组之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甲状腺的Gi蛋白在在生理组、手术组及伪手术组间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3.2.3手术与季节的交互作用。(1)血清内分泌激素:SD大鼠血清T3(P<0.05)、T4(P<0.05)、TSH(P<0.01)三项指标各自存在手术与季节的交互效应,也就是说季节因素产生的差别,可因手术施加的程度而异。而血清TRH没有手术与季节的交互效应。(2)受体水平:SD大鼠甲状腺TSH受体含量没有手术与季节的交互效应。(3)基因水平:SD大鼠垂体TRH受体mRNA含量没有手术与季节的交互效应。(4)甲状腺轴G蛋白:SD大鼠垂体Gq蛋白的含量存在手术与季节交互效应(P<0.05)。而下丘脑Gi、甲状腺Gs和Gi三项指标各自没有手术与季节的交互效应。4.结论(1)中医“肾应冬”调控机制与季节因素密切相关。(2)中医“肾应冬”调控机制与松果体密切相关。(3)从“五脏应时”角度研究中医脏象实质的思路是可行的。(4)本研究首次以季节变化为因素,以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为主线,从整体角度深入研究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并通过实验证实中医“肾应冬”的规律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整体调节机制下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被激活密切相关。(5)本研究首次发现,手术摘除松果体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有拮抗作用,也就是说褪黑素对甲状腺轴的影响在季节方面具有双重性。进而本文从细胞信号转导水平对该双重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其实验意义是具有开创性的。

许筱颖[8](2007)在《褪黑素及其合成限速酶在肾藏象调控理论中作用和地位的探讨与研究》文中指出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天人相应是中医认识人体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天人相应”理论直接指导下,所形成的对人体脏腑生理的认识,不同于近代西方医学还原论思想指导下的生物医学模式。它突出了人体的整体协调控制,形成了五脏应时模式。从时间结构的角度认识人体是中医与现代医学从空间结构认识人体的最主要区别所在,是中医基本理论概念如藏象、经络的本质特征所在。因此,从天人相应的角度出发,“以脏应时”已经成为藏象本质研究的重要途径。1.目的从天人理论出发,以“褪黑素”为切入点,通过探讨肾藏象调控理论与褪黑素季节性变化内在调节机制的相关性,从时间结构角度,部分揭示中医肾藏象本质内涵;同时引入四季模拟系统,人工模拟自然季节变化,为中医藏象学说和“天人相应”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为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2.方法2.1理论研究:采用文献学、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采用人工模拟系统进行“天人相应”理论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现代医学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的先进研究成果,对以“褪黑素”为切入点进行藏象本质研究的思路进行了可行性和可信性分析,提出了从褪黑素季节性变化的内在调节机制进行中医藏象时间结构本质研究的方法和途径。2.2实验研究2.2.1研究思路:以褪黑素为切入点,观察在生理状态下,大鼠血清褪黑素(MT)、松果腺中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HIOMT活性、AANAT蛋白质水平及mRNA表达的冬夏变化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另外,结合四季模拟系统进行反季节模拟,对上述指标进行观察,与自然季节下的状态进行比较。2.2.2实验对象:健康SD大鼠,雄性,180-200g/只。在冬至日、夏至日前一个月购入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自然季节组和模拟季节组。自然季节组:大鼠饲养于采光充足、室温可控的动物房,自然光照(不加人工照明);室温:冬季(17±2)℃,夏季(25±2)℃。湿度自然。模拟季节组:采用四季模拟系统箱。四季模拟箱中的模拟季节与时令季节相反(冬季时模拟夏季;夏季时模拟冬季)。模拟的季节气候因素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湿度。其中主要以昼夜长短的变化作为季节变化的重要参变量。以上动物均可自由摄取水及饲料。饲料为普通鼠全价颗粒饲料。饲养至冬至日(12.22)和夏至日(6.21)晚9时断头处死。2.2.3指标测定血清褪黑素,I125标记放射免疫法;松果腺中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HIOMT活性,同位素标记的酶活性测定法;限速酶AANAT蛋白质水平测定,western blot法;限速酶AANAT mRNA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2.2.4统计分析方法:所有数据以x±SE表示,组间差异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ANOVA检验,以P<0.05差异为有显着性。变量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3.结果3.1在自然条件下,冬夏季节大鼠血清褪黑素含量、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活性、蛋白质水平、mRNA表达均呈现出冬高夏低的分布趋势,变化非常明显,差异有显着性,p<0.05。褪黑素合成限速酶HIOMT活性有冬高夏低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在四季模拟系统条件下,模拟冬季组褪黑素含量、AANAT酶活性高于模拟夏季组,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自然条件下冬夏节律一致;模拟冬季组与自然冬季组相比,模拟夏季组与自然夏季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应用四季模拟系统模拟自然季节较为成功,利用其模拟季节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具有可行性。3.3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相关分析发现,正常组大鼠血清褪黑素与松果腺中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活性、蛋白质水平和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0.722和0.659,(p<0.01);模拟系统下上述指标依然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85,0.713,0.740,(p<0.01)。4.结论4.1基于“天人相应”理论的肾藏象调控机制与褪黑素及其合成限速酶AANAT的季节性变化关系密切,褪黑素可能是肾藏象调控机制的控制器。本次实验通过对血清褪黑素、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的酶活性、蛋白质水平及mRNA的表达的冬夏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上述各项指标在冬季时功能加强,且均为正相关。结合中医学“五脏应时”理论及前期研究成果可以推断:机体在受到相应环境信息(如光照等)的刺激后,首先激活了松果腺细胞内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酶活性的改变,从而使合成的褪黑素呈现季节性变化,松果腺通过MT分泌的改变将环境光照周期的信号传给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体内有关的组织和器官,使得它们的功能活动适应外界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系列与季节相应的有规律的综合生理效应。这些生理效应符合中医“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通于冬气”的论述。4.2从天人相应理论出发,从时间结构角度探讨藏象本质,是认识机体复杂整体调节状态的一个很好途径。通过本次研究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得出:季节对机体的影响不是单一点的作用,而是涉及到了体内信息调节机制的各个层次,中医肾藏象的时间结构本质具有分子生物学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从天人相应理论出发,从时间结构角度探讨藏象本质,是认识机体复杂整体调节状态的一个很好途径。4.3四季模拟系统可以较为成功的模拟自然界气候的大致变化,借助该系统进行“天人相应”理论的相关研究具有可行性及可信性。通过实验证明,在四季模拟系统条件下,血清褪黑素、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的酶活性、蛋白质水平及mRNA的表达的冬夏节律与自然条件下一致,与相对应的自然季节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该气候模拟箱可以组合光照、温度、湿度、风、雨等气象因子来模拟气候的变化,达到人工模拟季节变化的目的。利用其模拟季节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具有可行性。通过检索,本项通过四季模拟系统进行“天人相应”肾藏象本质的实验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实验方面具有领先意义,在国内外处于先进水平。

张超铭[9](2005)在《《伤寒论》时间医学现象及七日节律现象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伤寒论》所代表的是一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经典着作,既继承了《黄帝内经》、《难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当时人民和疾病作抗争的丰富经验,同时《伤寒论》所确立“辨证论治”的原则,深深影响后世中医理论和临床医学的发展,更让后世医家奉《伤寒论》为“医门之圣书”。仲景着《伤寒论》正值东汉末年,在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正是个雀跃的年代,造就许多着名的天文学家和科技发明,而当时的后汉四分历对于年、月、日是有深刻的认识和精确的计时方式,这也协助仲景在临床上对于观察病程的发展和判断治疗预后上有着生动而详细的记述。如同时间医学于现代是个既新兴又热门的学科,中医学亦衍生出中医时间医学这门分支学科。从时间医学观点做探讨,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中医古籍都存在着时间医学思想的内容,象征中医临床奠基之作的《伤寒论》更是有着丰富的记载。本文就针对《伤寒论》的时间医学现象做深入而全面的分析整理,并对于其产生的机理从现代研究中引证探讨。《伤寒论》有关时间医学现象的内容,诸如生理的时间节律现象、病理的时间节律现象,以及择时治疗等等。《伤寒例》、《平脉法》、《辨脉法》的诸多原文都涉及到生理的时间节律现象,仲景遵循“天人相应”观点,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节律变化,以及人体脉象所反应四时和昼夜的时间节律性来说明生理的时间节律现象。《伤寒论》10卷22篇全文中,对于病理时间节律现象的论述更是丰富,从疾病的发生时间、病程时间、疾病的转化时间、病危时间、痊愈时间、欲解时间、复发时间和病理脉象节律变化等等,来阐释疾病的时间节律变化,其内容包含了年节律现象、四时节律现象、七日节律现象和昼夜节律现象等等。在时间治疗上,《伤寒论》除了提出依四季气机升降浮沉的节律订立治疗大法外,对于观察药物疗效和判断预后方面也都提示了时间治疗的应用。中医学对于时间节律机理的探讨,主要是从“天人相应”的观点立论,不同于西方医学所探求人体生物钟的存在。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从观察日月星辰与大自然现象节律变化的紧密联系性,进而了解人体阴阳消长的变化亦同自然界是受到日月星辰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天体运动的认识更加精确,我们发现古人对于大自然时间节律变化机理的认识是合理的,既不悖“天人相应”的理论,又能被现代科学所证明。《伤寒论》除了涉及年节律、四时节律和昼夜节律外,原文中对于七日节律现象更有着丰富的叙述,说明仲景对于人体生理病理有着很敏锐的观察和出众的体会。无论古今中外,对于有关七日节律的研究可谓如凤毛麟角般,但是《伤寒论》原文的论述却体现出如此丰富多彩,这更表达了仲景的卓越之处。本文即简述《伤寒论》中所涉及的时间节律现象的机理,并针对《伤寒论》七

刘晓燕[10](2004)在《中医“肾应冬”调控机制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性的研究》文中提出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它贯穿于中医全部医学理论之中,并起着指导作用。所以对脏象实质的现代研究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在对脏象实质的现代研究中,如何恰当地运用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建立符合中医学本身理论思维模式和中医脏象特色的可行性研究思路和途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目的: 以中医“肾应冬”调控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理论内涵的剖析和前期实验结果的总结,提出中医脏象实质现代研究的可行性思路。并通过“肾应冬”调控机制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该思路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从而为中医脏象学说的实证研究开辟新的方向和领域。2.方法:2.1 理论研究:采用文献学、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医“肾应冬”调控机制的中医理论内涵和现代细胞生物学整体调节理论基础,及前期的实验结果进行阐释和分析,提出中医脏象实质现代研究的可行性思路和途径,并对其实验研究的切入点进行探讨。2.2 实验研究:(1)总体设计:本实验研究主要以与“肾应冬,主生殖”相关的性腺轴和对光节律极为敏感的松果腺为切入点,选择了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起重要作用的 G 蛋白和受体分子,以及在细胞信号转导末端的基因表达作为研究的对象。观察在生理状态下,大鼠冬夏季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相应水平的 G 蛋白、褪黑素受体(MR)、FSH 受体及睾丸组织的基因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松果腺在此过程中的高位调节作用。另外,本研究还对性腺轴高位调节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冬夏季节变化进行了观察。(2)实验动物:SD 大鼠,雄性,180-200 g/只。随机分成生理组,手术组(结扎矢静脉并摘除松果腺组),伪手术组(结扎矢静脉但不摘除松果腺组)。自然光照,自由摄取食水,室温饲养[冬季室温为 17℃±2℃,夏季室温为 25℃±2℃]。在每年冬至、夏至日前一个月对实验大鼠进行松果腺摘除手术和伪手术,术后饲养至冬至日、夏至日,断头处死。(3)检测方法:G 蛋白含量测定,运用 Western Blot;褪黑素受体和 FSH 受体测定,运用放射配体饱和法;睾丸组织基因差异显示,运用 DDRT-PCR 法;GnRH 含量测定,运用放射免疫法。(4)分析方法:受体分析运用 Prism 3.02 分析软件,其它检测与分析数据运用 SPSS10.0 分析软件进行 T 检验或 F 检验等统计学检验方法。3.结果3.1 理论研究结果 ① 本项研究立足于从人体主体性开放的整体调控观、自组织的适应性调节规律、<WP=5>4 中医“肾应冬”调控机制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性的研究时间结构相关等创新性认识对“肾应冬”调控理论的现代内涵进行深入的剖析,发现中医学的五脏在与“时”相应的适应性调控过程中,不仅能在生理状态下体现出中医五脏的天人相应、整体调控特点,而且还能充分展现五脏的时空特性。在此启发下,本研究首次提出了:从“天人相应”脏腑应时适应性调控的角度,来实证研究中医脏象的思路。 ② 本研究通过对“肾应冬”调控机制的现代细胞生物学整体调节理论基础的分析,发现在理论上“肾应冬”调控机制与细胞信号转导存在相关性,并提出了从细胞信号转导的角度来研究“肾应冬”的调控机制,符合中医学对五脏功能调控实质的认识。 ③ 本研究提出了中医“肾应冬”调控机制的工作假说,即:中医“肾应冬”的调控机制是,机体在冬季受到相应环境信息(如光照等)的刺激后,激活了细胞信息转导的载体——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并将信号传导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和体内器官,从而形成了一系列与冬季相应的有规律的综合生理效应。这些生理效应符合中医“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通于冬气”的论述。3.2 实验研究结果3.2.1 冬夏季节对机体细胞信号转导物质及 GnRH 的影响 在生理条件下,冬夏季节的变化对体内性腺轴相关的细胞信号物质及激素均有显着影响,表现在: ①下丘脑 G 蛋白四个亚型中,Gq(P<0.05)、Go(P<0.05)含量均呈现明显的夏高冬低,Gs、Gi 无明显差异。 ②褪黑素受体: 下丘脑(P<0.05)和垂体(P<0.05)Bmax 值均表现为冬高夏低。下丘脑(P<0.05)和垂体(P<0.01)KD 值均表现为冬高夏低。 ③睾丸 FSH 受体: Bmax(P<0.01)和 KD(P<0.01)值均表现为夏高冬低。 ④睾丸组织基因差异显示: 夏季有表达而冬季无表达的基因有 2 个。夏季无表达而冬季有表达的基因有 9 个。夏季表达强冬季表达弱的基因有 2 个。夏季表达弱而冬季表达强的基因有 10 个。 ⑤ GnRH: 血浆 GnRH 含量表现为夏高冬低(P<0.05)。下丘脑中 GnRH 含量冬夏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3.2.2 松果腺对细胞信号转导物质及 GnRH 的季节影响 在摘除松果腺的情况下,体内性腺轴相关的细胞信号物质及激素水平的正常节律均会发生变化。表现在: ① 下丘脑 G 蛋白的四个亚型,手术组与生理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Gq、Go 的正常冬夏季节差异消失。 ② 褪黑素受体:冬季手术组下丘脑(P<0.01)、垂体(P<0.01)Bmax 值都明显高于生理组,夏季手术组下丘脑(P<0.01) Bmax 值明显高于生理组。冬、夏手术组下丘脑(P<0.01)

二、哮证昼夜节律调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哮证昼夜节律调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临床个性化疗效评价内涵解析及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选题缘由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研究目标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古代中医临床疗效个性化评价内容述评
    1. 相关概念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基于生理病理特征差异的疗效评价
        4.2 基于体质差异的疗效评价
        4.3 基于个人生活习性的疗效评价
        4.4 基于不同疾病性质的疗效评价
        4.5 基于证型不同的疗效评价
        4.6 基于病势不同的疗效评价
第二部分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现状分析
    1. 延用传统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2. 基于循证医学为基础的生物学指标法
    3. 证候疗效评价体系建立
    4. 综合评价方法
    5. 生存质量主观测量法
    6. 中医疗效评价量表的研究现状
    7. 基于真实世界的疗效评价法
    总结
第三部分 个性化疗效评价内涵研究
    1. 因人而异
    2. 因病而异
    3. 因证而异
第四部分 个性化疗效评价体系框架搭建
    1. 诊断参数与疗效评价参数的区别
    2. 2X-4Y疗效评价体系框架的搭建
第五部分 以高血压病为例的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1. 高血压病疗效评价标准规范化现状
    2. 常见的高血压病的疗效评价方法述评
    3. 以慢性病高血压病为例的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哮喘夜间发作病因病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阴阳变化
    1.1 宿痰伏肺为哮喘的主要病机
    1.2 外邪为哮喘的重要诱因
2 气血关系
3 气机升降
4 病案举例
5 小结

(3)时间因素与肺系病症候表现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病案研究
    一、 病案收集
        (一) 病案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二、 调查内容
        (一) 住院病例
        (二) 门诊病例
    三、 调查方法
    四、 调查质量控制
    五、 研究方法
        (一) 四时节律对常见肺系病症状的影响
        (二) 昼夜节律对常见肺系病症状的影响
        (三) 不同年龄对肺系病症状的影响
    六、 统计学处理分析
    七、 调查结果与统计学分析处理
        (一) 常见肺系病症状季节构成比
        (二) 常见肺系病症状一日四时构成比
        (三) 同一季节常见肺系病症候在不同年龄段的构成比
讨论
    一、 结果分析
        (一) “季节节律”与常见肺系病症候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二) “昼夜节律”与常见肺系病症候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三) “年龄节律”与肺系病常见症候的相关性
    二、 中医时间医学
        (一) 含义
        (二) 中医古籍对中医时间医学的认识
    三、 现代时间医学的相关性研究
        (一) 昼夜节律相关性研究
        (二) 月节律相关性研究
        (三) 年节律的相关性研究
    四、 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
        (一) 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理论
        (二) 细胞信号转导理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4)肾经主时与肺系病演变规律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病例研究
    一、 病例收集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二、 调查内容
        (一) 门诊病人
        (二) 住院病人
    三、 调查方法
    四、 调查质量控制
    五、 研究方法
        (一) 冬季肺系病症状调查
        (二) 昼夜肺系病症状调查
    六、 统计学处理分析
    七、 结果与分析
        (一) 冬季肺系病症状调查
        (二) 昼夜肺系病症状调查
讨论
    一、 时间因素与中医学
        (一) 人生长发育的时间规律
        (二) 四季变化对人体生命过程的影响
        (三) 一日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二、 肺系病演变规律
        (一) 肺系病易虚
        (二) 肺系病易瘀
    三、 肾经主时的定义
        (一) 肾经主时的来源
        (二) 肾经主时的狭义定义
        (三) 肾经主时的广义定义
    四、 肺肾相关理论
        (一) 脏腑理论
        (二) 经络理论
        (三) 现代医学有关肺肾功能上的联系
    五、 肾经主时与肺系病症状变化规律的关系
        (一) 中医肾与时间因素的现代研究
        (二) 中医肾年节律与肺系病演变规律的关系
        (三) 中医肾日节律与肺系病演变规律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5)探肺系病与因时制宜的特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病案研究
    一、病案收集
        (一) 病案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二、调查内容
        (一) 住院病案
        (二) 门诊病案:记录流行性感冒患者姓名、年龄、发病节气、籍贯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质量控制
        (一) 病例收集严格符合纳入标准
        (二) 采用统一印刷的调查表格
    五、研究方法
        (一) 季节节律在常见肺系病的特征性表达
        (二) 昼夜节律在常见肺系病症状的特征性表达
        (三) 不同年龄在相同季节在肺系病的特征性表达
    六、统计学处理分析
    七、调查结果与统计学分析处理
        (一) 调查常见肺系病发病季节构成比
        (二) 调查常见肺系病症状昼夜的构成比
        (三) 调查不同季节常见肺系病在不同年龄段发病构成比
讨论
    一、“因时制宜”在常见肺系病的特征性表达的探讨
        (一) “季节节律”在常见肺系病四季发病率的特征性表达
        (二) “昼夜节律”在常见肺系病症状的特征性表达
        (三) “年龄节律”在常见肺系病发病的特征性表达
    二、“因时制宜”的渊源
    三、“因时制宜”与“因天制宜”
    四、探究“因时制宜”之“时”
        (一) “时”的基本含义
        (二) “时”的几点延伸意义
    五、探究“因时制宜”之“制宜”
        (一) “制宜”的基本含义
        (二) “制宜”——因时诊断
        (三) “制宜”——因时治疗
        (四) “制宜”——因时摄生
    六、“因时制宜”的现代研究
        (一) 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理论
        (二) 细胞信号转导理论
    七、“因时制宜”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6)《内经》肺系相关理论及吉林、辽宁两省部分地区肺系疾病发病节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内经》肺系相关理论的研究
    一、《内经》肺系相关理论的研究
        1《内经》关于肺生理的理论研究
        2 肺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二、《内经》关于肺系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表现、诊断、预防转归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1 肺系疾病的病因病机
        2 肺系疾病的证候表现
        3 肺系疾病的诊断
        4 肺系疾病的预防与转归
    三、《内经》关于肺系疾病的描述
        1 咳
        2 劳风
        3 瘅疟
        4 肺消、涌水
        5 肺风
        6 痿躄
    四、肺系疾病与运气节律
        1 肺系疾病与主运
        2 肺系疾病与客运
        3 肺系疾病与主气
        4 肺系疾病与客气
        5 肺系疾病与岁运
        6 肺系疾病与平气
    五、近十年肺系疾病发病及死亡节律的研究进展
        1 肺系疾病发病节律的研究
        2 肺系疾病死亡节律的调查
吉林、辽宁两省部分地区肺系疾病发病节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一、肺系疾病病例调查及分析方法
        1 资料来源
        2 自拟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3 分析方法
    二、统计结果
讨论
    一、气候变化诱发疾病的机理
        1 气候对人体健康的支配作用
        2 气候对病原体和传播媒介的作用
    二、对研究结果的思考
    三、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细胞分子机制的季节变化与中医肾本质研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时间中医学的研究概况
        1. 时间中医学的定义
        2. 时间中医学的特性
        3. 时间中医学研究的内容
        4. 时间中医学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综述二 G蛋白偶联受体及G蛋白的研究进展
        1.G 蛋白
        2.G 蛋白偶联受体
        3.G 蛋白偶联受体和G蛋白跨膜传递信息的机制
        4.G 蛋白偶联受体及G蛋白存在的生物学及医学意义
    综述三 褪黑素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
    1. “五脏应时”的理论基础
    2. “五脏应时”的现代研究基础
        2.1 五脏实质的现代研究
        2.2 “以时测脏”思路的可行性
        2.3 “五脏应时”的实验基础
    3.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与中医脏腑的关系
        3.1 甲状腺的选择
        3.2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运行的机制
        3.3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与中医肾阳的关系
    4. 光敏感高位调节器——松果腺的引入
    5. 课题设计思路的提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冬夏变化对SD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附实验
    实验二冬夏变化对SD大鼠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冬夏变化对SD大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mRNA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冬夏变化对SD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G蛋白含量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裂区设计资料的方差方法

(8)褪黑素及其合成限速酶在肾藏象调控理论中作用和地位的探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研究的回顾和分析
    综述二 中医肾藏象本质的现代研究进展
    综述三 褪黑素及其合成限速酶研究概述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
    1 基于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采用人工模拟系统进行脏象本质研究思路分析
    2 中医肾藏象本质的现代研究
    3 褪黑素及其合成限速酶在中医肾藏象调控理论中作用和地位理论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冬夏季节变化对SD 大鼠血清褪黑素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HIOMT 活性的冬夏季节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 蛋白质水平的冬夏季节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季节因素对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 mRNA 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五 人工模拟与自然冬夏对褪黑素及褪黑素合成限速酶 AANAT 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9)《伤寒论》时间医学现象及七日节律现象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份文献综述
    1.时间医学的研究概况
        1.1生物节律现象的研究
        1.2现代时间生理的研究
        1.3现代时间病理的研究
        1.4时间治疗学的应用
    2.《伤寒论》有关时间医学的研究近况
        2.1概说
        2.2近现代对《伤寒论》的研究
        2.2.1从时间生理的方面研究
        2.2.2从时间病理的方面研究
        2.2.3从时间治疗的方面研究
        2.2.4从时间护理的方面研究
        2.3六经病欲解时
        2.3.1六经病欲解时的机理
        2.3.1.1昼夜阳气升降盛衰说
        2.3.1.2阴阳成数说
        2.3.1.3气血趋向说
        2.3.1.4寤寐节律说
        2.3.2六经病欲解时的临床应用
第二部份
    《伤寒论》时间医学现象及七日节律现象机理的研究
        1.《伤寒论》时间医学现象
        1.1概说
        1.2《伤寒论》成书的时空背景
        1.3《伤寒论》中的时间生理节律现象
        1.3.1生理条件下的四季节律现象
        1.3.2生理条件下的昼夜节律现象
        1.4《伤寒论》中的时间病理节律现象
        1.4.1病理条件下的年节律现象
        1.4.2病理条件下的四时节律现象
        1.4.3病理条件下的周节律现象
        1.4.3.1自愈日期的周节律现象
        1.4.3.2病情转化日期的周节律现象
        1.4.3.3传经时间的周节律现象
        1.4.3.4病势转危时间的周节律现象
        1.4.4病理条件下的昼夜节律现象
        1.5《伤寒论》中的时间治疗现象
        2.时间医学现象机理之探讨
        2.1年、四季、月、昼夜节律现象的机理
        2.2七日节律现象的机理
        2.3七日节律现象的举证
        3.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中医“肾应冬”调控机制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时间结构研究回顾与展望
    综述二 G 蛋白研究进展
    综述三 受体研究概述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
    一、 “肾应冬”调控机制的中医理论内涵
        1 “肾应冬”的中医学理论依据--五脏应时理论
        1.1 五脏应时的现代理论内涵
        1.1.1 五脏应时与人体主体性开放的整体调控观
        1.1.2 五脏应时与人体自组织的适应性调节过程
        1.1.3 五脏应时与人体生命的时间结构特性
        2 “肾应冬”的中医现代研究基础--脏腑应时适应性调控机制
        2.1 中医脏腑应时适应性调控机制研究的特点
        2.1.1 着眼于机体对外适应性调节过程中整体功能状态的研究
        2.1.2 重视体外环境信息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2.1.3 注重把握时间结构特征
        2.2 “天人相应”脏腑应时适应性调控研究思路的提出及其意义
        2.2.1 问题的提出
        2.2.2 “天人相应”脏腑应时适应性调控研究思路的提出
        2.2.3 “天人相应”脏腑应时适应性调控研究的意义
    二、 “肾应冬”调节机制的现代细胞生物学整体调节理论基础
        1 现代生命科学整体调节的前沿理论--细胞信号转导理论
        1.1 细胞信号转导概念的提出
        1.2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的中心问题
        1.3 细胞信号转导的途径
        1.4 细胞信号转导理论的意义
        2 “肾应冬”应时适应性调控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的现代研究分析
        2.1 “肾应冬”调控机制与细胞信号转导的相关性分析
        2.2 “肾应冬”调控机制现代研究的切入点分析
        2.2.1 肾主生殖与性腺轴的选择
        2.2.2 光敏感高位调节器--松果腺的引入
        2.3 工作假说的提出:
第三部分 中医“肾应冬”调控机制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冬夏变化对 SD 大鼠下丘脑 G 蛋白含量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褪黑素受体的冬夏季节变化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FSH 受体的冬夏季节变化
        1 FSH 受体测定方法的建立
        1.1 FSH 的放射性碘标记
        1.2 大鼠睾丸膜制备
        1.3 受体结合实验
        2 冬夏睾丸 FSH 受体的测定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实验四 睾丸冬夏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五 冬夏变化对 SD 大鼠 GnRH 含量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四、哮证昼夜节律调研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临床个性化疗效评价内涵解析及体系构建研究[D]. 王洋.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8(09)
  • [2]哮喘夜间发作病因病机探讨[J]. 刘娜,张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4)
  • [3]时间因素与肺系病症候表现的关系[D]. 马会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4]肾经主时与肺系病演变规律的关系[D]. 盖朋朋.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3)
  • [5]探肺系病与因时制宜的特征性研究[D]. 刘骅漫.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4)
  • [6]《内经》肺系相关理论及吉林、辽宁两省部分地区肺系疾病发病节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韩世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9(02)
  • [7]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细胞分子机制的季节变化与中医肾本质研究的探讨[D]. 张明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8]褪黑素及其合成限速酶在肾藏象调控理论中作用和地位的探讨与研究[D]. 许筱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9]《伤寒论》时间医学现象及七日节律现象机理的研究[D]. 张超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5)
  • [10]中医“肾应冬”调控机制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性的研究[D]. 刘晓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哮喘综合征昼夜节律的调查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