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调制过程中有关物质的测定

烟草调制过程中有关物质的测定

一、烟草调制过程中相关物质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周康[1](2021)在《山东上部烟叶成熟特征与关键采烤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提高山东上部烟叶的可用性,通过大田和烘烤试验,分析了不同成熟度的上部烟叶鲜烟素质差异及其烤后烟叶质量差异,研究了采前调控技术、采收方式和密集烘烤工艺调整对烤后上部叶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山东上部烟叶适宜的成熟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成熟度和烟叶质量的采烤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随田间成熟度的提高,鲜烟叶在叶色、叶面、主脉色泽、支脉色泽、茎叶夹角、成熟斑、茸毛、叶尖叶缘等性状上发生明显变化;鲜烟叶SPAD值由21.43(BM1)降至15.46(BM3),颜色参数值也在不同成熟度处理间存在显着差异;鲜烟叶水分、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降低,多酚含量由BM1到BM3提升了60.32%,化学成分整体协调性和烘烤特性明显改善,组织结构趋于更加合理。随成熟度的提高,烤后烟叶物理性状指标有所改善,外观质量得分由BM1时的42分增加到BM3的50.5分,烤后烟叶均价BM3比BM1处理提高了0.91元/kg,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呈增加趋势,感官质量呈先提升后下降的规律。综上,上部烟叶在较高成熟度时烤后烟叶综合质量指标较好,且随成熟进程的推进,不同成熟度档次上部烟叶在外观和内在方面均呈现出较明显的成熟特征差异。二、在烟叶采烤前物理和化学调控措施中,灌水处理烤后烟叶综合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体现在灌水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处理,化学成分协调性改善,西柏三烯二醇含量明显提升。喷施两种叶面肥处理均能明显提高上部烤后烟叶综合品质,其中以喷施KH2PO4处理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提高了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增加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烤后烟叶感官质量均有所提升。三、在不同采收方式处理中,一次性采收处理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方面优于常规分次采收处理,一次性带茎砍烤处理烤后烟叶各项质量指标较常规分次采收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不同延迟一次性采收处理烟叶综合质量随采收时间的推迟烤后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延迟5 d一次性采收处理效果为最好。四、不同烘烤工艺处理相比较,变黄后期至定色前期1℃/4 h慢升温工艺处理烘烤过程更有利于烟叶大分子物质的充分转化,且经济性状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明显优于常规处理,更有利于上部烤后烟叶质量的提升。定色前期采取45、48℃较高温度组合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均表现相对较好,上部烤后烟叶综合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熊涛[2](2021)在《烟叶烘烤过程中外观形态与内在质量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明确密集烤房不同烘烤条件下烟叶外观形态与内在质量变化关系,本文以烤烟NC102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烘烤条件下烟叶外观颜色参数、叶片收缩率、组织结构及内在含水量、色素、常规化学成分、致香物质成分、PPO活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外观指标和内在指标的关联。主要结果如下:一、烟叶烘烤过程中外观形态变化不同烘烤条件下烟叶烘烤过程中颜色参数变化存在共性:亮度值L和黄蓝值b均呈上升-稳定-下降趋势,红绿值a烘烤前期快速上升。变黄前期温度越高,亮度值L和黄蓝值b越大。定色前期升温速度越快、定色温度越高,红绿值a和黄蓝值b越大。在变频风机(30~50Hz)下,亮度值L上升,红绿值a和黄蓝值b下降。烘烤过程中叶片收缩率增大,面积收缩率>横向收缩率>纵向收缩率。不同变黄前期温度下烟叶收缩率差异不明显。定色前期升温速度越慢、定色温度越高及变频风机电机下,各收缩率增大。烘烤前后叶片组织厚度变化从小到大依次为:下表皮<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变黄温度越高,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减小越快。定色前期升温速度越快,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上表皮厚度减小越快。变频风机(30~50Hz)下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上表皮、叶片厚度均小于定频风机。二、烟叶烘烤过程中内在质量变化相同时间内,变黄前期温度越高,叶绿素降解量越高;定色前期升温速度越快,烟叶含水量越低,类胡萝卜素降解量越高;定色温度越高,水分散失量越大;变频风机(30~50Hz)下,烟叶定色期水分散失更平稳,类胡萝卜素降解量高。烤后烟叶淀粉由鲜烟的25%~27%下降到5%以下,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由鲜烟的5%~8%上升到15%~22%。较高的变黄前期温度、较慢的定色前期升温速度、较高的定色温度以及变频风机(30~50Hz)烘烤条件均能提高淀粉的降解量,增加总糖、还原糖含量。致香物质总量在42~47℃达到峰值,随变黄前期温度升高,苯丙氨酸类含量增加。定色前期升温速度提高,类西柏烷类降低,类胡萝卜素降解物增加。定色温度提高,叶绿素降解物、苯丙氨酸类含量提高,美拉德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及其他类致香物质含量降低。变频风机(30~50Hz)下,烘烤前中期各类致香物质含量低于定频风机,烘烤结束时相差较小。中部叶PPO活性峰值出现在45℃左右。上部叶鲜烟及变黄期PPO活性高。变黄前期温度越高,PPO活性越高,峰值越大。定色前期升温速度越快、定色温度越高,PPO活性越高。变频风机(30~50Hz)下,烟叶PPO峰值活性较小。三、烟叶烘烤过程中外观形态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烘烤过程中外观颜色参数、收缩率及组织结构与烟叶内部常规化学成分、水分、色素含量及部分致香成分含量存在显着相关关系,外观指标与部分内在质量指标的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

雷亚芳[3](2021)在《不同酶制剂与香料处理对烟叶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烟草(Nicotiana tabacum)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栽种面积大,年产量高。优化上部烟叶的质量,可以帮助解决我国上部烟叶工业利用率低、库存积压大的问题。国际上,优质卷烟配方中多用优质的上部烟叶,说明烟草上部叶具有生产优质烟叶的潜质,但是我国烟草上部叶存在着叶片过厚、烟碱等化学物质含量较高、叶肉组织僵硬、吸食口感差等诸多问题。目前,科研工作者已分别从烟草生长环境、栽培技术、采收方式、采收成熟度、烘烤工艺和醇化过程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对烤前喷施不同种类酶制剂和烘烤时添加香料对上部烟叶化学成分、评吸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因此,本论文在比较分析陕西秦巴烟叶与云南烟叶品质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上部叶在烘烤前喷施淀粉酶、纤维素酶及其复合酶,和添加植物香料,研究酶与香料及其协同处理对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评吸质量、致香物质成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2015-2017年间陕西秦巴和云南上部烟叶的比较分析,得出陕西秦巴烟区上部烟叶中的总糖、还原糖和烟碱高于云南烟叶,但化学成分协调性及评吸品质低于云南烟叶。2、烤前喷施酶对烟叶化学成分影响明显,40 U/g中温α-淀粉酶和40 U/g纤维素酶1:1混合的复合酶(T3)处理的烟叶淀粉含量和总糖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增加,两糖比接近于1,总氮、烟碱含量也明显降低,全钾含量明显增加。烘烤时添加香料植物对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含量影响不显着。酶与香料协同处理对烟叶内在化学品质的影响显着,其中6 kg绞股蓝和40 U/g纤维素酶(T7)协同处理的烟叶淀粉、总糖、还原糖含量均明显降低,总氮、烟碱及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3、烤前喷施酶的烟叶香气特征和口感特征评吸分值均提高,表现为香气质和香气浓度增加,杂气和刺激性减少,其中40 U/g中温α-淀粉酶和40 U/g纤维素酶1:1混合的复合酶协同处理(T3)的烟叶香气量尚足,香气质中等偏上,杂气较轻。烤前添加香料对烟叶的香气特征和口感特征影响不明显。酶和香料协同处理烟叶的香气质增加,劲头提升,但香气量不足,其中6 kg绞股蓝和40 U/g纤维素酶(T7)处理香气质明显增加,但香气量不变,6 kg绞股蓝和40 U/g中温α-淀粉酶和40 U/g纤维素酶1:1混合的复合酶协同处理(T8)的烟叶香气及劲头提升效果较好。4、烤前喷施酶的烟叶棕色化反应产物、芳香族氨基酸裂解产物和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均明显增加,其中T3处理效果较好,分别增加33.97%、11.04%和163.42%,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变化不明显。烤前添加香料的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和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均显着增加,棕色化反映产物无明显变化,其他致香物质中物质种类检出较多。酶和香料协同处理综合了酶和香料单独处理的优势,四种反应的产物和其他致香物质种类及含量均明显增加,其中以T8处理较好,和对照相比,新植二烯提高302.86%,棕色化反应产物提高60.41%,芳香族氨基酸裂解产物提高39.19%,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提高129.97%,T7处理次之。5、酶、香料及其协同处理的烟叶微生物种类均低于对照处理,但优势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总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酶处理的烟叶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鞘脂单孢菌科Sphingomonadaceae、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丰度较对照处理明显增加;香料处理的烟叶鞘脂单孢菌科Sphingomonadaceae和拜叶林克氏菌科Beijerinckiaceae丰度较对照处理明显增加;酶和香料协同处理的烟叶鞘脂单孢菌科Sphingomonadaceae、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棒状杆菌科Corynebacteriaceae、草酸杆菌科Oxalobacteraceae、类芽孢杆菌科Paenibacillaceae和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ceae均显着增加。综上所述,酶和香料及其协同处理影响了烟叶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促进了烟叶内在大分子物质向小分子致香成分的转化,提高了烟叶吸食品质。

崔志成[4](2021)在《基于细支卷烟原料需求的烤烟去基散叶烘烤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为满足细支卷烟对烟叶原料的需求,降低烤后烟叶含梗率。本试验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去基长度处理,通过探索不同去基长度对烟叶鲜干重的影响,确定最优去基比例;同时以普通散叶烘烤为对照探究去基散叶烘烤特性、优化烘烤工艺,最终对比最优烘烤工艺下不同烘烤模式的烤房参数、烟叶特性、烟叶质量、烘烤成本,得出烤烟去基散叶烘烤的特性及其配套技术。主要结论如下:烤烟在去基散叶烘烤模式下,烟叶最适宜的去基比例为去除烟叶1/3长度的叶基部。去基1/3后,可实现去除相对较多烟梗的同时使有效叶片率提高,且烟叶烤后含梗率降低了51.64%。烤烟去基散叶烘烤技术最优配套烘烤工艺为:调节干球温度35℃,湿球温度35~36℃,稳温8~10h,使叶片变软;调节干球38℃,湿球36~37℃,稳温25~30h,使烟叶达到七成黄;调节干球40℃,湿球36~37℃,稳温12~15h,使烟叶达到九成黄;调节干球42℃,湿球36~37℃,稳温15~20h,使烟叶黄片青筋;调节干球44℃,湿球,37~37.5℃,稳温8~12h,使烟叶完全黄片青筋,塌架塌膀;调节干球48℃,湿球37~38℃,稳温15~20h,使烟叶卷边勾尖;调节干球52℃,湿球37.5~38.5℃,稳温15~20h;调节干球54℃,湿球38.5~39℃,稳温15~20h;调节干球60℃,湿球39~41℃,稳温15~20h,使烟叶主脉全干。0~40℃升温原则为0.5℃/h,40~44℃升温原则为1℃/h,44~54℃升温原则为1.5℃/h,54~60℃升温原则为1℃/h。设置与最优烘烤工艺配套的烤房平面风速的变化范围为0.14~0.36m/s,垂直风速的变化范围为0.05~0.24m/s,平面风压的变化范围为12.25~51.83Pa,垂直风压的变化范围为1.56~36.00Pa,烤后烟叶质量较好。在烤烟去基烘烤模式下,各时期烟叶含水量降低,在定色期失水量最大,失水速度加快;PPO活性较低,多酚含量提高,有利于降低烟叶褐变比率,提升烟叶香气物质含量,SOD、POD、CAT活性维持时间增加、MDA含量降低,总淀粉酶活性提高,淀粉含量降低,总糖含量提高。节省高温干筋期时间,烤后外观质量、经济质量、感官质量整体较好,主要化学成分协调。与传统烘烤模式相比,去基散叶烘烤技术可使烘烤时间缩短11%,烘烤用工成本降低25%,单炕电量节省6.6k W·h,节省用电费用3.43元;具有较好的降低烘烤成本、节能减排的效果。

洪天龙,杨悦章,程黄萍,杨章乐,金康,左伟标,鲁松霖,叶谌睿,赵康[5](2020)在《上部烟叶一次性成熟采烤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近年来,烟草上部烟叶一次性采收越来越受到行业各界的关注。该文从烤烟一次性采收的采收方式、成熟度、烘烤工艺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烟草上部烟叶一次性采收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张进[6](2020)在《烟叶耐烤性指标及影响因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探究烟叶耐烤性评价指标及影响耐烤性的因素,以贵烟202为材料进行烤箱及暗箱试验,利用Photo shop CS5图像处理软件对烟叶变褐程度进行量化处理,测定烟叶颜色参数Lab值和H值、棕色化产物、总酚含量、MDA含量和电导率等指标,分析各指标与烟叶变褐程度、PPO活性的关系,判断其作为烟叶耐烤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同时,以K326、云烟116、云烟87为材料进行暗箱及烤箱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措施、不同成熟度、不同生长调节剂、不同品种、不同烘烤条件对烟叶耐烤性的影响,测定烟叶变褐时间、PPO活性、MDA含量、电导率、含水量等指标,分析影响烟叶耐烤性的因素,进而提出部分改善耐烤性的措施,为培育耐烤性强的优良品种、制定提高耐烤性的农艺措施、优化烘烤工艺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烟叶变褐程度与颜色参数L值存在显着负相关,与a值、H值存在极显着正相关,电导率与烟叶变褐程度存在显着正相关,因此,可用颜色参数L值、a值、H值对烟叶变褐程度进行量化,作为判断烟叶耐烤性指标;电导率也可作为评价耐烤性的指标进行深入研究。(2)栽培措施(施肥量、密度、中心花开放打叶数)对烟叶的耐烤性具有显着性影响,施肥量是影响PPO活性的主要因素,施肥量与密度是影响变褐时间的主要因素。当施肥量为71.11kg/亩-88.89kg/亩、中心花开放打叶数为0片/株,密度为1238-1400株/亩时,能有效降低烟叶PPO活性和延长烟叶暗箱变褐时间,改善烟叶耐烤性。(3)不同成熟度处理对烟叶的耐烤性无显着影响,根据烟草行业标准,不同成熟度烟叶PPO活性、变褐时间均在耐烤性较好范围,但烟叶成熟度过低或过高时,烤后烟叶变褐程度较大。综合考虑,采收尚熟-成熟(正常采收前3天,叶面1/3以上落黄,主脉2/3发白,支脉1/3至1/2发白,叶面绒毛部分脱落)的烟叶有利于外观质量的提升,改善烟叶耐烤性。(4)0.2mg/L BR+20mg/L NAA、0.2mg/L BR+50mg/L GA3、50mg/L GA3+20mg/L NAA及1000mg/L和1500mg/L乙烯利处理后3d、5d、7d采收对烟叶的耐烤性无显着影响,根据烟草行业标准,各处理的烟叶PPO活性、变褐时间均在耐烤性较好范围,1000 mg/L乙烯利处理后3d-5d采收烟叶和用0.2mg/L BR+20mg/L NAA喷施烟叶有利于烟叶外观质量的提升。(5)K326、云烟116、云烟87的烟叶耐烤性无显着性差异,根据烟草行业标准,各品种PPO活性、变褐时间均在耐烤性较好范围,K326中部叶较云烟87、云烟116提前24h变褐3成以上,上部叶PPO活性平均值以K326最高,暗箱变褐时间最长。烤箱中,不同品种中部叶、上部叶的PPO活性平均值无显着差异,中部叶K326烟叶变褐程度显着高于云烟87、云烟116,上部叶变褐程度云烟87>K326>云烟116。(6)不同的温湿度对烟叶的耐烤性有显着影响,不同烘烤条件下,云烟116、K326各指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45℃前,T1处理的烟叶PPO活性上升较快,T2、T3处理的烟叶PPO活性受到抑制,膜破坏程度较弱,45℃后,T1处理的烟叶膜脂过氧化反应剧烈,膜破坏程度较强,含水量、PPO活性快速下降,PPO基本失活,T2、T3处理的烟叶PPO活性较强,呈快速上升或上升-下降趋势,含水量无明显变化。

潘飞龙[7](2020)在《烤烟成熟期和调制过程中碳代谢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碳代谢是烟草生长发育与调制加工过程中最基础的代谢活动之一,对烟叶的产质量有重要影响。为明确烤烟成熟期和调制过程中碳代谢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以秦烟96和豫烟6号中部叶为试验材料,测定烤烟成熟期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淀粉含量及组分比例、糖代谢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并对糖代谢和淀粉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进行qRT-PCR检测;测定烤烟烘烤过程中淀粉、还原糖与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淀粉酶与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并对烘烤期间烟叶淀粉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进行qRT-PCR检测,探究烤烟成熟期与调制期间碳代谢分子调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烤烟成熟期,随着烟叶的成熟,叶片内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叶片成熟时其含量达到峰值;烟叶蔗糖含量在烤烟成熟期内呈双峰波动的变化趋势,叶片成熟时烟叶蔗糖含量较低。烤烟成熟的不同阶段中对烟叶糖代谢活动进行调控的主要影响物质不同,烤烟打顶至适熟阶段,烟叶糖代谢活动中SPS和AI活性对各可溶性糖的积累有重要调控作用,烟叶NtINV基因对叶片糖代谢活动起主要调控作用;烤烟适熟至过熟阶段,烟叶AI活性对叶片糖代谢活动起主要调控作用,烟叶NtSS和NtSPS基因对叶片糖代谢活动的调控作用较强。相同生态条件和栽培管理下,豫烟6号烟叶糖分积累较多,糖分含量更充实。2、烟叶成熟期碳水化合物积累主要是淀粉,随着烤烟的成熟,烟叶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烟叶生理成熟期其含量最高。烤烟打顶至适熟阶段,烟叶AGPase与GBSS I活性对叶片直链淀粉的合成影响作用最大,烟叶NtGBSSI基因对直链淀粉的积累起关键调控作用;烟叶SSS、SBE与DBE活性对烟叶支链淀粉积累起重要作用,烟叶NtSBE与NtDBE基因对支链淀粉的积累起重要调控作用。当烟叶过熟时,淀粉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主要调控烟叶的淀粉代谢。相同生态条件和栽培管理下,秦烟96烟叶积累更多的淀粉,且支链淀粉比例更高,SBE和DBE活性的差异可能是造成烟叶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例比例不同的重要原因。3、烟叶调制期间碳分解代谢活动旺盛,调制期间烟叶淀粉含量整体呈先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最后逐渐平稳的变化规律,淀粉降解集中在烟叶变黄前、中期,不同阶段淀粉降解状况不同,烟叶烘烤96 h后,叶片中淀粉含量趋于稳定,还原糖与可溶性总糖含量随着烘烤进行快速增加,之后其含量趋于稳定。烟叶调制期间淀粉酶与淀粉磷酸化酶是淀粉降解的限速酶,调制期间烟叶淀粉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与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呈双峰波动的变化趋势,其中淀粉酶分别于烘烤36 h、72 h达到峰值,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略早于淀粉酶。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发生明显改变,Ntα-amylase表达量随着烟叶的烘烤先升高后降低,Ntβ-amylase基因表达量在烘烤12 h时达到最高,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代谢较强。

覃明娟[8](2020)在《微生物发酵烟草成分变化及其与品质关系研究》文中认为烟草是我国重要且特殊的经济作物,工业上常用自然发酵法改善烟草品质,该法发酵周期长、成本难控制。微生物发酵可缩短发酵周期同时提高烟草吸食品质,逐渐成为烟草行业的重要加工技术手段,但现有微生物发酵烟草技术尚不成熟,应用受限。本文通过筛选食品工业常用微生物,调控外加碳源、氮源及发酵时间等,优化了植物乳杆菌发酵烟草的最佳发酵工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发酵过程中烟草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最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探究发酵烟草化学指标与感官指标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如下:采用单因素结合因素交互作用影响试验优化出烟草最佳发酵工艺为:植物乳杆菌接种量0.8‰、葡萄糖浆5‰、大豆蛋白肽0.05‰、发酵时间8 d,在此工艺条件下,烟草淀粉含量降幅最大,为44.8%。3种微生物发酵烟草感官品质优劣顺序为:植物乳杆菌>米曲霉>黑曲霉,植物乳杆菌发酵各产区烟草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均高于米曲霉、黑曲霉发酵烟草。植物乳杆菌发酵烟草过程中各化学成分变化有差异。各产区烟草发酵0~14 d,水溶性总糖及还原糖含量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总氮、蛋白质含量0~2 d快速下降,2~14d缓慢下降;发酵0~5 d总挥发酸含量无明显变化,5~14 d迅速上升,发酵0~14 d总挥总发碱含量缓慢上升;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在发酵0~8 d呈下降趋势,8 d后保持平稳;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到65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含氮化合物含量占比最大,达51.39~56.61%,发酵后新增11种香气物质。综合PCA分析、差异性分析和PLSR分析结果发现15个产区发酵烟草化学指标及感官指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且两指标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云南临沧产区发酵烟草香气量及余味评分显着高于其它产区发酵烟草(p<0.05);江西产区发酵烟草莨菪亭及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显着高于其它产区发酵烟草(p<0.05);贵州产区发酵烟草总植物碱及总氮含量显着高于其它产区发酵烟草(p<0.05);各产区发酵烟草水溶性总糖、苏氨酸及绿原酸等与香气量呈明显正相关;氮碱比、酪氨酸及石油醚提取物等与刺激性呈明显正相关;水溶性总糖、丙氨酸及绿原酸等与余味呈明显正相关。

卢绍浩,张嘉雯,赵喆,钟秋,王俊,宋朝鹏,邹宇航,张华述,赵铭钦[9](2020)在《晾制湿度对雪茄烟叶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调控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碳氮代谢水平,改善雪茄烟叶质量。【方法】以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晾制湿度条件下雪茄烟叶水分、化学成分、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1)不同晾制湿度条件下烟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水分、总糖、还原糖、淀粉、总氮、蛋白质以及质体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氨基酸和烟碱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变化,淀粉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呈单峰变化,但到达峰值的时间略有差异;3)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下降趋势。4)雪茄烟叶晾制过程湿度控制在凋萎期80%~85%、变黄期75%~80%、变褐期70~75%、定色期65%~70%、干筋期45%~50%范围内,烟叶淀粉酶、转化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高,各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整体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较好。【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调控晾制湿度有利于提高烟叶碳氮代谢能力,促进烟叶内含物质转化,改善烟叶内在品质,提高烟叶的可用性。

李萌,李小娟,薛国喜,刘春奎,贺远[10](2020)在《高校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以郑州轻工业大学烟草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以郑州轻工业大学特色专业烟草专业为例,立足专业实际和教学目标,在资源和投入有限的前提下,构建"基础认知-专业强化-校外拓展-设计与应用"循序渐进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针对发现的瓶颈问题,通过多途径开发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用制度保障校外实习基地及多元化考核方式改革与创新,对烟草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进行完善,为培养高素质农工复合型烟草行业人才奠定坚实的物质和制度基础,也为高校其他新的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借鉴。

二、烟草调制过程中相关物质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烟草调制过程中相关物质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上部烟叶成熟特征与关键采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1.1 上部烟叶外观成熟特征研究进展
        1.1.2 上部烟叶鲜烟素质研究进展
        1.1.3 上部烟叶采收适宜成熟度研究进展
        1.1.4 上部烟叶田间理化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1.1.5 上部烟叶采收方式研究进展
        1.1.6 上部烟叶密集烘烤工艺研究进展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东上部烟叶成熟特征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成熟度上部烟叶鲜烟素质差异
        2.2.2 不同成熟度上部烤后烟叶质量差异
    2.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上部烟叶采烤前田间理化调控措施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上部烟叶采烤前灌水处理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3.2.2 上部烟叶采烤前喷施叶面肥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3.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上部叶适宜采收方式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4.2.2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4.2.3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4.2.4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后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4.3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上部烟叶密集烘烤关键指标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变黄后期至定色前期升温速度对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5.2.2 定色前期温度对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5.3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烟叶烘烤过程中外观形态与内在质量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烟叶烘烤工艺研究进展
        1.2.2 烟叶烘烤过程中外观形态研究进展
        1.2.3 烟叶烘烤过程中内在质量研究进展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烟叶烘烤过程中外观形态变化
        3.1.1 烟叶烘烤过程中颜色参数动态变化
        3.1.2 烟叶烘烤过程中收缩率动态变化
        3.1.3 烟叶烘烤过程中组织结构动态变化
    3.2 烟叶烘烤过程中内在质量变化
        3.2.1 烟叶烘烤过程中水分及色素含量动态变化
        3.2.2 烟叶烘烤过程中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动态变化
        3.2.3 烟叶烘烤过程中致香成分含量动态变化
        3.2.4 烟叶烘烤过程中PPO活性动态变化
    3.3 烘烤过程中外观形态与内在质量的简单相关分析
        3.3.1 烘烤过程中颜色参数与内在质量的简单相关分析
        3.3.2 烘烤过程中收缩率与内在质量的简单相关分析
        3.3.3 烘烤过程中组织结构与内在质量的简单相关分析
    3.4 烘烤过程中外观形态指标与内在质量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
        3.4.1 烘烤过程中颜色参数与内在质量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
        3.4.2 烘烤过程中收缩率与内在质量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
        3.4.3 烘烤过程中组织结构与内在质量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烟叶烘烤过程中外观形态变化
        4.1.1 烟叶烘烤过程中颜色参数变化
        4.1.2 烟叶烘烤过程中收缩率变化
        4.1.3 烟叶烘烤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化
    4.2 烟叶烘烤过程中内在质量变化
        4.2.1 烟叶烘烤过程中水分与色素含量变化
        4.2.2 烟叶烘烤过程中淀粉及两糖含量变化
        4.2.3 烟叶烘烤过程中致香成分含量变化
        4.2.4 烟叶烘烤过程中PPO活性的变化
    4.3 烟叶烘烤过程中外观指标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烘烤过程中外观状态的动态变化规律
    5.2 烘烤过程中内在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5.3 烘烤过程中外观状态与内在质量变化的关系
    5.4 应用前景
    5.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不同酶制剂与香料处理对烟叶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概述
    1.2 国内外烤烟上部叶研究现状
    1.3 改善烤烟上部叶品质的因素研究
        1.3.1 遗传因素对烤烟上部叶品质的影响
        1.3.2 主要气象因素对烤烟上部叶品质的影响
        1.3.3 栽培因素对烤烟上部叶品质的影响
        1.3.4 调制技术对烤烟上部叶品质的影响
    1.4 改善上部烟叶品质的方法
        1.4.1 生物酶法
        1.4.2 化学添加法
        1.4.3 微生物发酵法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陕西秦巴和云南烟区上部烟叶品质比较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数据收集
        2.1.2 数据筛选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陕西秦巴与云南烟区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差异性因子分析
        2.2.2 陕西秦巴和云南烟区上部烟叶感官质量差异性因子分析
    2.3 讨论
        2.3.1 陕西秦巴与云南烟区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差异性影响
        2.3.2 陕西秦巴与云南烟区上部烟叶感官评吸差异性影响
第三章 不同酶制剂和香料处理对陕南上部烟叶烤后品质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设计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设计
        3.1.3 样品采集
    3.2 测定方法
        3.2.1 还原糖含量测定
        3.2.2 可溶性总糖含量测定
        3.2.3 淀粉含量测定
        3.2.4 总氮和全钾含量测定
        3.2.5 烟碱含量测定
        3.2.6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2.7 感官质量测定
        3.2.8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烤后烟叶糖含量的变化
        3.3.2 烤后上部烟叶淀粉含量的变化
        3.3.3 烤后上部烟叶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3.3.4 烤后上部烟叶全钾含量的变化
        3.3.5 烤后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的变化
        3.3.6 酶和香料及其协同处理对陕南上部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
    3.4 讨论
        3.4.1 酶和香料及其协同处理对陕南上部烟叶化学品质的影响
        3.4.2 酶和香料及其协同处理对陕南上部烟叶感官品质的影响
        3.4.3 陕南上部烟叶感官品质和化学品质的关系分析
第四章 不同酶制剂和香料处理对陕南上部烟叶烤后致香物质成分及含量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设计
        4.1.3 样品采集
    4.2 烟叶挥发性香气物质成分测定及分析方法
        4.2.1 香气物质成分测定方法
        4.2.2 香气物质成分鉴定及含量换算方法
        4.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烤后烟叶中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的结果分析
        4.3.2 烤后烟叶中棕色化反应产物的结果分析
        4.3.3 烤后烟叶中芳香族氨基酸裂解产物的结果分析
        4.3.4 烤后烟叶中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的结果分析
        4.3.5 烤后烟叶中其他致香物质的结果分析
    4.4 讨论
        4.4.1 酶和香料及其协同处理对烤后烟叶中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的影响
        4.4.2 酶和香料及其协同处理对烤后烟叶中棕色化反应产物的影响
        4.4.3 酶和香料及其协同处理对烤后烟叶中芳香族氨基酸裂解产物的影响
        4.4.4 酶和香料及其协同处理对烤后烟叶中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的影响
        4.4.5 酶和香料及其协同处理对烤后烟叶中其他致香物质的影响
第五章 不同酶制剂和香料处理对陕南上部烟叶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试验设计
        5.1.3 样品采集
    5.2 烟叶微生物多样性的测定与分析方法
        5.2.1 样品测定方法
        5.2.2 样品分析方法
        5.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测序结果
        5.3.2 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
        5.3.3 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
        5.3.4 基于OTU的 Venn图分析
        5.3.5 酶和香料及其协同处理对烟叶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细支卷烟原料需求的烤烟去基散叶烘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烟叶烘烤
        1.1.1 国外烟叶烘烤
        1.1.2 我国烟叶烘烤
        1.1.3 散叶烘烤
        1.1.4 烟叶去基烘烤
        1.1.5 烟叶去基烘烤特点与优势
    1.2 影响烤后烟叶质量的主要参数
        1.2.1 烤房性能
        1.2.2 烟叶水分
        1.2.3 烟叶颜色
        1.2.4 相对电导率
        1.2.5 活性氧和主要功能酶
        1.2.6 主要化学成分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与设备
        2.1.1 试验地点
        2.1.2 供试材料
        2.1.3 供试烤房
        2.1.4 供试烟筐
    2.2 试验方案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验方法
        2.2.3 取样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去基比例对烟叶鲜干重的影响
        3.1.1 对烟叶鲜重的影响
        3.1.2 对烟叶干重的影响
    3.2 普通散叶烘烤工艺下不同烘烤模式烟叶烘烤特性对比
        3.2.1 对烟叶含水量的影响
        3.2.2 对烟叶烤后颜色参数的影响
        3.2.3 对烟叶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3.2.4 对烟叶烤后外观质量的影响
        3.2.5 对烟叶烤后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3.3 去基散叶烘烤工艺的优化
        3.3.1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3.3.2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经济质量的影响
        3.3.3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3.4 优化烘烤工艺后烤房参数测定
        3.4.1 烤房温湿度测定
        3.4.2 烤房风速测定
        3.4.3 烤房风压测定
    3.5 优化烘烤工艺后不同烘烤模式烟叶主要参数动态变化规律
        3.5.1 对烟叶含水量的影响
        3.5.2 不同时期烟叶失水量的影响
        3.5.3 对不同时期烟叶失水速率的影响
        3.5.4 对烟叶亮度的影响
        3.5.5 对烟叶橘红度的影响
        3.5.6 对烟叶黄度的影响
        3.5.7 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3.5.8 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3.5.9 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3.5.10 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3.5.11 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3.5.12 对总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3.5.13 对淀粉含量的影响
        3.5.14 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5.15 对总糖含量的影响
    3.6 优化烘烤工艺后不同烘烤模式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3.6.1 对烤后烟叶含梗率的影响
        3.6.2 对烤后烟叶多酚含量的影响
        3.6.3 对烤后烟叶经济质量的影响
        3.6.4 对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3.6.5 对烤后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3.7 优化烘烤工艺后不同烘烤模式对烘烤成本的影响
        3.7.1 对烟叶烘烤时间的影响
        3.7.2 对用工成本的影响
        3.7.3 对耗电成本的影响
4 讨论
    4.1 去基散叶烘烤对烟叶含水量、失水量、失水速率的影响
    4.2 去基散叶烘烤模式下烤房温湿度的变化规律
    4.3 去基散叶烘烤模式下烤房风速风压变化规律
    4.4 去基散叶烘烤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4.5 去基散叶烘烤对烘烤成本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上部烟叶一次性成熟采烤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采收方式
    1.1 采收方式的种类和方法
    1.2 采收方式对生理特性的影响
    1.3 采收方式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2 适宜采收成熟度研究
3 装烟方式与烘烤工艺
    3.1 装烟方式
    3.2 烘烤工艺
4 展望

(6)烟叶耐烤性指标及影响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前言
    1.1 栽培措施对耐烤性的影响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耐烤性的影响
    1.3 品种对耐烤性的影响
    1.4 烘烤工艺对耐烤性的影响
    1.5 烟叶耐烤性指标的研究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烟叶耐烤性指标的完善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烟叶颜色参数Lab值、H值与变褐程度关系
        2.2.2 烟叶棕色化产物及多酚类物质与耐烤性关系
        2.2.3 烟叶MDA含量、电导率与耐烤性关系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烟叶耐烤性影响因子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栽培措施对烟叶耐烤性的影响
        3.2.2 成熟度对烟叶耐烤性的影响
        3.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叶耐烤性的影响
        3.2.4 品种对烟叶耐烤性的影响
        3.2.5 烘烤条件对烟叶耐烤性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烤烟成熟期和调制过程中碳代谢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烤烟发育过程中碳代谢研究进展
        1.1.1 碳代谢相关化合物
        1.1.2 碳代谢相关酶
        1.1.3 碳代谢相关酶基因
    1.2 烤烟调制过程中碳代谢研究进展
        1.2.1 碳代谢相关化合物
        1.2.2 微观结构
        1.2.3 碳代谢相关酶
        1.2.4 碳代谢相关酶基因
        1.2.5 碳代谢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1.3 研究展望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
        3.2.1 烤烟成熟期叶片糖代谢酶活性与基因表达变化分析
        3.2.2 烤烟成熟期叶片淀粉代谢酶活性与基因表达变化分析
        3.2.3 烤烟调制过程中糖和淀粉代谢酶活性与基因动态变化分析
    3.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3.1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3.3.2 淀粉含量的测定
        3.3.3 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3.3.4 淀粉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3.3.5 糖代谢及淀粉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分析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烤烟成熟期叶片糖代谢酶活性与基因表达变化分析
        4.1.1 成熟期烟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4.1.2 成熟期烟叶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
        4.1.3 成熟期烟叶糖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4.1.4 成熟期烟叶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基因表达量与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4.2 烤烟成熟期叶片淀粉代谢酶活性与基因表达变化分析
        4.2.1 成熟期烟叶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及比例的变化
        4.2.2 成熟期烟叶淀粉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2.3 成熟期烟叶淀粉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
        4.2.4 成熟期烟叶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基因表达量及淀粉含量间的相关性
    4.3 烤烟调制过程中糖和淀粉代谢酶活性与基因动态变化分析
        4.3.1 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与糖含量的变化
        4.3.2 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与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3.3 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5 结论与讨论
    5.1 烤烟成熟期叶片糖代谢酶活性与基因表达变化分析
    5.2 烤烟成熟期叶片淀粉代谢酶活性与基因表达变化分析
    5.3 烤烟调制过程中糖和淀粉代谢酶活性与基因动态变化分析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微生物发酵烟草成分变化及其与品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烟草简介
        1.2.1 烟草概述
        1.2.2 烟草制品概述
    1.3 烟草发酵研究
        1.3.1 自然发酵法
        1.3.2 人工发酵法
        1.3.3 酶法发酵
        1.3.4 微生物发酵法
    1.4 烟草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
        1.4.1 烟草化学成分
        1.4.2 烟草感官品质
        1.4.3 烟草化学成分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1.5 本研究的立项依据、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立项依据和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烟草发酵工艺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发酵烟草样品制备
        2.3.2 烟草淀粉含量的测定
        2.3.3 烟草感官评价
        2.3.4 烟草扫描电镜观察
        2.3.5 烟草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及总植物碱含量的测定
        2.3.6 烟草总氮含量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2.5 结果与分析
        2.5.1 发酵工艺对烟草淀粉含量的影响
        2.5.2 微生物对烟草感官品质的影响
        2.5.3 发酵前后烟草表面形貌改变情况
        2.5.4 烟草发酵工艺优化
        2.5.5 微生物对烟草水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2.5.6 微生物对烟草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2.5.7 微生物对烟草总氮含量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植物乳杆菌发酵烟草过程中烟草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植物乳杆菌发酵烟草样品制备
        3.3.2 烟草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及总植物碱含量的测定
        3.3.3 烟草淀粉含量的测定
        3.3.4 烟草总氮含量的测定
        3.3.5 烟草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3.6 烟草总挥发酸含量的测定
        3.3.7 烟草总挥发碱含量的测定
        3.3.8 烟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3.3.9 烟草挥发性香气物质的测定
    3.4 数据分析
    3.5 结果与讨论
        3.5.1 植物乳杆菌发酵烟草过程中水溶性总糖含量变化
        3.5.2 植物乳杆菌发酵烟草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变化
        3.5.3 植物乳杆菌发酵烟草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
        3.5.4 植物乳杆菌发酵烟草过程中总植物碱含量变化
        3.5.5 植物乳杆菌发酵烟草过程中总氮及蛋白质含量变化
        3.5.6 植物乳杆菌发酵烟草过程中总挥发酸含量变化
        3.5.7 植物乳杆菌发酵烟草过程中总挥发碱含量变化
        3.5.8 植物乳杆菌发酵烟草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
        3.5.9 植物乳杆菌发酵烟草过程中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变化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酵烟草化学指标与感官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主要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不同产区发酵烟草样品制备
        4.3.2 烟草感官评价
        4.3.3 烟草基本化学指标的测定
        4.3.4 烟草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4.3.5 烟草多酚物质的测定
        4.3.6 烟草石油醚提取物的测定
    4.4 数据分析
    4.5 结果与讨论
        4.5.1 发酵烟草感官指标的PCA分析
        4.5.2 发酵烟草化学指标差异性分析
        4.5.3 发酵烟草基本化学指标与感官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5.4 发酵烟草游离氨基酸与感官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5.5 发酵烟草多酚物质及石油醚提取物与感官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晾制湿度对雪茄烟叶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含水率测定方法
        1.3.2 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质体色素含量
        1.3.3 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1.3.4 物理特性及感官质量评价
    1.4 数据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晾制过程不同湿度对雪茄烟叶含水率的影响
    2.2 晾制过程不同湿度对雪茄烟叶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3 晾制过程不同湿度对雪茄烟叶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2.4 晾制过程不同湿度对雪茄烟叶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2.5 晾制过程不同湿度对雪茄烟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2.6 不同湿度对晾制后雪茄烟叶物理特性及感官质量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10)高校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以郑州轻工业大学烟草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烟草特色专业发展现状
2 烟草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1 基础认知实验教学
    2.2 专业强化实践教学
    2.3 校外拓展集中实践
    2.4 设计与应用研究
3 特色专业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 高校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4.1 多途径开发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4.2 用制度保障校外实习基地稳定性
    4.3 多元化考核方式改革与创新
5 结语

四、烟草调制过程中相关物质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上部烟叶成熟特征与关键采烤技术研究[D]. 周康.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2]烟叶烘烤过程中外观形态与内在质量关系研究[D]. 熊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3]不同酶制剂与香料处理对烟叶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雷亚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细支卷烟原料需求的烤烟去基散叶烘烤技术研究[D]. 崔志成.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5]上部烟叶一次性成熟采烤研究进展[J]. 洪天龙,杨悦章,程黄萍,杨章乐,金康,左伟标,鲁松霖,叶谌睿,赵康. 安徽农学通报, 2020(15)
  • [6]烟叶耐烤性指标及影响因子研究[D]. 张进. 贵州大学, 2020(03)
  • [7]烤烟成熟期和调制过程中碳代谢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研究[D]. 潘飞龙.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6)
  • [8]微生物发酵烟草成分变化及其与品质关系研究[D]. 覃明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晾制湿度对雪茄烟叶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J]. 卢绍浩,张嘉雯,赵喆,钟秋,王俊,宋朝鹏,邹宇航,张华述,赵铭钦. 中国烟草学报, 2020(04)
  • [10]高校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以郑州轻工业大学烟草专业为例[J]. 李萌,李小娟,薛国喜,刘春奎,贺远. 轻工科技, 2020(02)

标签:;  ;  ;  ;  

烟草调制过程中有关物质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