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降低的机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降低的机制

一、维持性血透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下降的机理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玲,张太君,黎颖,丁伟森,熊维建,钟锦,骆言[1](2020)在《五色培元固本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五色培元固本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血透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及血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五色培元固本膏,连续治疗3个月;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三组观察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白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CD4+、CD4+/CD8+和IL-2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CD8+和sIL-2表达水平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CD4+、CD4+/CD8+、I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D8+和sIL-2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相较正常组CD4+T淋巴细胞、CD4+/CD8+、IL-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sIL-2表达水平升高。结论:五色培元固本膏调节T淋巴细胞和IL-2表达改善MHD的细胞免疫功能。

肖春霞[2](2020)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抑郁症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血透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所有CKD患者284名,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共有205名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身高、体重、受教育程度、是否就业、收入高低、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使用促红素,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透析龄、原发病),以及血液生化资料[包括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淋巴细胞数(L)、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糖(BS)、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铁蛋白(SF)、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素(PTH)],并计算出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体重指数(BMI)、肾小球滤过率(e GFR)。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所有纳入研究的血透患者进行抑郁症评估,根据评分,将血透患者分为非抑郁组(<7分)、抑郁组(≥7分),再进一步将抑郁组分为轻度抑郁组(7-17分)、中度抑郁组(18-24分)、重度抑郁组(>24分)。比较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一般资料、血生化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指标在轻、中、重度抑郁组之间进行比较。血透患者抑郁评分与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透患者NLR与抑郁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NLR预测血透患者中、重度抑郁症的价值,并确定临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在本研究中,维持性血透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为66.34%,其中轻、中、重度抑郁患者分别占64.7%、25%、10.29%。2.在血透患者中,抑郁组的吸烟人数、饮酒人数、中性粒细胞数、NLR、总胆固醇显着高于非抑郁组;就业人数、高收入人数、淋巴细胞数、血红蛋白、FT3显着低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轻、中、重度抑郁组的NLR、中性粒细胞数存在显着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中、重度抑郁组的NLR、中性粒细胞数显着高于轻度抑郁组,重度抑郁组的中性粒细胞数显着高于中度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透患者抑郁评分与中性粒细胞数(r=0.425,P<0.001)、NLR(r=0.526,P<0.001)、总胆固醇(r=0.155,P<0.05)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数(r=-0.275,P<0.001)、血红蛋白(r=-0.179,P<0.05)、FT3(r=-0.181,P<0.01)呈负相关。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升高[Exp(B)=2.6,P<0.05]、总胆固醇升高[Exp(B)=1.548,P<0.05]、血红蛋白降低[Exp(B)=0.973,P<0.05]、未就业[Exp(B)=0.34,P<0.05]是血透患者抑郁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血透患者中、重度抑郁症的临界值为5.33[曲线下面积0.788(95%置信区间0.705-0.871,P<0.05),敏感性68.8%,特异性87.3%]。结论:1.维持性血透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症,且与NLR水平升高有关,NLR越高,抑郁程度可能越重;2.NLR升高是血透患者抑郁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NLR大于5.33可能是血透患者中、重度抑郁症的独立预测因子。

赵赟[3](2019)在《不同免疫调节剂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不同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目前,CKD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由于CKD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使得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终末期肾病是慢性肾脏病发展的最终阶段,此时患者肾脏功能下降并不可逆转,约90%的肾小球出现全球硬化,无法正常产生尿液,导致较多有害物质在体内聚集无法排出体外,所以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是ESRD的主要治疗方式。由于肾源紧张及肾移植费用的昂贵,使得人们主要选择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作为替代治疗的方法,由于人们知识文化水平差异,以及国家医保政策影响,我国ESRD患者绝大多数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作为延续生命的主要方式。然而,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的生存率非常不乐观,死亡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近30年研究发现,感染在MHD患者死亡因素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感染造成的医疗花费已经成为MHD患者经济支出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透析过程中透析膜、血透机刺激及透析液中细菌和自身组分等影响,MHD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且极易发生感染事件。免疫功能紊乱所引发的各种感染并发症已严重影响MHD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因此改善MHD患者免疫功能,减少MHD患者感染发生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研究发现,部分中成药的使用和透析充分性的增加可以改善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但是免疫调节剂在MHD患者中的应用较少见,本研究着重探讨胸腺五肽和薄芝糖肽两种免疫调节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证实免疫调节剂在MHD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从而改善MHD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及微炎症状态,减少感染发生率,为提高MHD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1、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6年1月-10月期间在门诊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为安慰剂组,血液透析治疗+安慰剂(生理盐水2ml/次/周,im),B组为胸腺五肽组,血液透析治疗+胸腺五肽(1Omg/次/周,im),C组为薄芝糖肽组,血液透析治疗+薄芝糖肽(2ml/次/周,im)。2、评估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构成比、Hb、Scr、Bun、Alb、PTH。3、于实验第一天及用药三个月后检测三组患者T细胞淋巴亚群(CD4+、CD8+及CD4+/CD8+)比例、IL-2、IL-10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4、追踪随访分析三组患者停药半年患上呼吸道感染的人次及用药治疗的天数。实验结果均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构成比、Hb、Scr、Bun、Alb、PTH)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开始第一天,三组患者T细胞淋巴亚群比例,血清IL-2,IL-10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用药三个月后B、C两组患者较安慰剂组(A组)患者CD4+比例及CD4+/CD8+升高,血清IL-2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半年,B组和C组患者患上呼吸感染人次和用药疗程均低于安慰剂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胸腺五肽、薄芝糖肽均可改善MHD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调节细胞免疫,均可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路萍[4](2018)在《ILC2s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状态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是目前我国六大集中高发重大疾病之一,主要治疗方式依赖于血液透析。近年来认为,2型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快速增长的重要基础疾病,糖尿病肾病的整个病程均伴有糖代谢紊乱,发展至终末期阶段,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等发生率亦较高,这些均是“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危险因素组分或相关因素,每个临床个体均极具复杂性,针对单一因素的研究意义有限,从MS这一整体概念出发,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内的MS状态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寻找该类基础疾病的有效干预靶点。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均被认为存在慢性炎症状态,免疫细胞参与其中。脂质炎症状态被认为是导致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的重要进程,然而脂质炎症状态如何产生及持续存在机制不详。Ⅱ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Ⅱ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适应性免疫功能的新型固有免疫细胞,该类细胞与过敏性炎症、寄生虫感染以及脂类代谢等均有关。有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着2型辅助T细胞(T helper cell2,Th2)极化状态,而ILC2s的分化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则与Th2细胞极化密切相关,ILC2s可促进和诱导CD4+Th2细胞依赖的免疫反应的发展。因此,我们推测外周血的ILC2s可能参与了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糖脂代谢异常及Th2相关性炎症状态的形成。目的目前,针对血液透析及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内ILC2s状态的研究,国内外的报道不多;针对ILC2s相关因子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炎症状态及相关感染性并发症等的关系研究,亦鲜见报道,本研究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为进一步开展终末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免疫炎症状态的研究、系统探讨基于糖尿病的代谢免疫学奠定基础,也为临床综合性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以2013年1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登记并已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超过3个月,病情稳定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05人(其中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0人,终末期非糖尿病肾病患者65人),在该院内分泌科首次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5人及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临床资料、MS的患病率及相关糖、脂代谢异常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第二部分:首先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C2s特征性转录因子视黄酸受体相关孤核受体α(RORα),膜受体白细胞介素17B受体(IL-17RB)、IL-33受体T1/ST2,细胞因子IL-5、IL-13,Th2型细胞特异性细胞因子IL-4、转录激活因子GATA-3,Th1型细胞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转录因子T-bet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ILC2s%;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IL-5和IL-13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外周血RORα、GATA3和T-bet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ILC2s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机体内的活性状态及其在Th1/Th2平衡中的作用;应用熵权法理论对ILC2s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是否存在MS”进行回归分析,探讨ILC2s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MS各危险因素组分的关系。第三部分:应用AAH-INF-G3抗体芯片法对血浆40种炎症因子的荧光信号强度值进行测定,进一步探讨ILC2s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MS相关糖、脂代谢紊乱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关系。第四部分: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随访,分析其感染性并发症出现情况,对出现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入组时ILC2s的活性状态及临床指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1)本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血透治疗的终末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MS的患病率为87.5%,脂质代谢异常的患病率为72.5%,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较其他三组研究对象有更多的MS危险因素组分个数,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和血白蛋白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组降低。(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ILC2s相关转录因子、膜受体、细胞因子和Th2型细胞相关转录激活因子、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Th1型细胞相关转录因子和膜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ILC2s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腰围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ILC2s相关血浆细胞因子的蛋白含量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等水平分别呈正相关,回归分析提示伴随ILC2s相关因子mRNA表达水平和/或相关血浆细胞因子蛋白含量的升高,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存在MS”及“脂质代谢异常”的概率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ILC2s%较其他三组研究对象升高,Western-blot法检测的外周血RORα和GATA3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及2型糖尿病组升高,T-bet蛋白表达水平较2型糖尿病组降低。(3)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浆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2(eotaxin-2/CCL24)、重组人趋化因子I-309(I-309/CCL1)、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Ⅱ(sTNFRⅠ、sTNFRⅡ)的荧光信号强度值较健康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组明显升高,ILC2s相关血浆细胞因子IL-5和IL-13的蛋白含量与血浆eotaxin-2、I-309的荧光信号强度值均呈正相关。(4)四组共170例研究对象中共有18人在随访6个月内出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出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组研究对象ILC2s特征性转录因子RORα,细胞因子IL-5的mRNA表达水平,血浆细胞因子IL-5、IL-13的蛋白表达水平,血浆炎症因子eotaxin-2、I-309、sTNFRⅠ、sTNFRⅡ荧光信号强度值均较未出现感染组升高;回归分析提示伴随外周血ILC2s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概率增加。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内存在MS各危险因素组分集聚存在,但低体质量指数、低血红蛋白、低白蛋白水平的“消耗性代谢综合征”状态和胰岛素抵抗;ILC2s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内表现为优势活化状态,ILC2s相关因子可能通过对腹型肥胖、脂质代谢的影响,而参与了终末期糖尿肾病患者MS状态的形成;ILC2s活性增强及伴随出现的血浆Th2型细胞因子的2种趋化因子的配体eotaxin-2、I-309的升高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MS及其相关糖脂代谢等指标密切相关,并可能进一步通过sTNFRⅠ、Ⅱ的上调而加重肾脏损伤;外周血ILC2s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概率增加有关。

金刚,董倩兰,梁衍,冯婷,王晓明,王伟[5](2018)在《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左卡尼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LVMI、LVEF、CO、CD3+、CD4+、CD8+、CD4+/CD8+、SIL-2R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MI、LVEF、CO、CD3+、CD4+、CD8+、CD4+/CD8+、SIL-2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MI、LVEF、CO、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上升,研究组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CD8+、SIL-2R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血液透析者,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SIL-2R浓度,疗效及安全性好。

孟洁,覃学勇[6](2016)在《胸腺肽α1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IL-2水平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使用胸腺肽α1对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血透中心行规律维持性血透患者71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完全随机化分为A组36例和B组35例,A组加用胸腺肽α1皮下注射,每次1.6 mg,每周2次,共用4周;B组不使用胸腺肽α1;C组40例为健康体检者。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试验第一天和一个月时A、B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同时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清IL-2水平。C组各指标则均为第一天检测。结果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IL-2水平较正常人显着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明显高于治疗前[CD3+(%):(51.51±9.22)vs(72.51±10.22);CD4+(%):(26.85±4.21)vs(37.15±6.21);CD4+/CD8+:(0.70±0.11)vs(1.63±0.23);NK细胞(%):(26.56±6.82)vs(36.21±5.32)],而CD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38.24±7.54)%vs(24.26±5.51)%,外周血血清IL-2水平明显升高[(15.83±1.82)pg/m L vs(46.23±1.16)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血清IL-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可提高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可能对其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有一定临床意义。

张洪源,冯现竹[7](2015)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采用低通量透析30例(HD组),高通量透析30例(HFHD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N组)。HD组和HFHD组每次血液透析时间、透析液成分、透析液流速均相同。HD组和HFHD应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常规血液透析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CD+4、CD+8、CD+4/CD8百分比的变化。对照组也用相同方法检测上述指标。结果:HD、HFHD两组患者透析前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组)(P<0.01),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HD、HFHD两组患者透析前比较CD+3、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及HFDF组患者透析后CD+3,CD+4及CD+4/CD+8较透析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FHD组CD+3,CD+4及CD+4/CD+8较HD组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高通量透析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陈虹[8](2013)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脾肾气虚兼湿浊证尿毒症患者中医证候及IL-17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脾肾气虚兼夹湿浊证的维持性血透患者(maintainance hemodialysis, MHD)血透前、后湿浊证(标证)和脾肾气虚(本证)的变化,研究透析能否改善中医脾肾气虚、湿浊证的证候,探讨血透后患者中医证候的转归;研究MHD患者透析前后IL-17水平的变化,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思路。方法:1.选择血液透析治疗半年以上的尿毒症患者25例,符合中医辨证分型脾肾气虚兼夹湿浊证,作为尿毒症透析组,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21例作为对照组。2.观察MHD患者血透前、后的症状及舌脉,于血透前后观察记录1次。3.采集健康志愿者及MHD患者的外周血,检测IL-17、 BUN、 P水平,于血透前后观察记录1次。结果:1.MHD患者血液透析后湿浊证候总积分较透析前降低(P<0.05),血液透析后恶心、呕吐、食少纳呆、肢体困重证候积分较透析前降低(P<0.01)。2.MHD患者组血透前的BUN、 P、 IL-17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MHD患者血透后IL-17水平较血透前明显升高(P<0.05);血透后BUN、 P水平较血透前下降(P<0.01)。结论:1.血液透析可以改善MHD患者湿浊证证候(治标),但无法改善患者脾肾气虚的证候(治本)。2.血液透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尿毒症的症状,却同时加重了机体本身的炎症反应,MHD患者血透后IL-17升高,提示IL-17可能参与了MHD患者血液透析免疫功能异常和微炎症的发病机制。

张娟[9](2013)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脾肾气虚兼湿浊证尿毒症患者中医证候及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变化,了解透析能否改善尿毒症患者的Treg的水平。并观察透析前后中医湿浊证候的变化情况,了解透析能否改善湿浊证候。方法依据美国K/DOQI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选CKDⅢ-Ⅳ期患者30例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5例,并符合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者,采用三色荧光染色以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CD127|°T细胞(Treg)水平。根据症状评分标准,观察中医湿浊证候积分,包括相关的症状、舌象、脉象,其程度用记分法表示,于血液透析前后观察记录1次。结果①血液透析前CKDⅢ-Ⅳ组的Treg水平较正常组显着减少(P<0.01),维持性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前BUN、P水平较CKDⅢ-Ⅳ组高(P<0.05)。②维持性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前后,Treg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血液透析后BUN、P水平较血液透析前下降,P<0.01。③维持性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后湿浊证候总积分较血液透析前改善(P<0.05)。血液透析后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食少纳呆症候积分较透析前改善(P<0.01)。结论尿毒症毒素可导致Treg不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reg水平低下,血液透析后并不能改善Treg的不足。尿毒症患者通过血液透析可以改善中医湿浊证候,但无法改善患者脾肾气虚症候。

陈虹,郑京[10](2013)在《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血液透析关系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微炎症的关系,研究透析后CD4+T淋巴细胞的分化方向。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2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健康志愿者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血清尿素氮(BUN)、血磷水平,于血液透析前、后观察记录1次。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血透前的血清IL-17、BUN、血磷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血透后BUN、血磷水平较血透前下降(P<0.01);血透后血清IL-17水平较血透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 IL-17可能参与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和微炎症的发病机制,血透后IL-17升高,透析后CD4+T淋巴细胞可能向IL-17方向分化。

二、维持性血透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下降的机理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持性血透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下降的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五色培元固本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治疗组:
    3 观察指标
    4 疗效评价
    5 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 三组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
    2 三组患者IL-2和sIL-2R表达水平的变化
    3 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疗效比较
    4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讨 论

(2)维持性血透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抑郁症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资料
        2.2.2 血液及生化指标的检测
    2.3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2.4 分组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病的构成比
    3.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的患病情况
    3.3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3.4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生化资料的比较
    3.5 轻、中、重度抑郁组各指标的比较
    3.6 血透患者抑郁评分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7 血透患者抑郁症多种危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8 ROC曲线评价血透患者NLR预测中、重度抑郁症的价值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主要中英文缩写词表
附录一
致谢

(3)不同免疫调节剂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透析及用药方法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分析
    1. 患者一般资料
    2. 用药前患者各指标水平的比较
    3. 用药后患者各指标水平的比较
    4. 随访情况
    5. 成本分析
讨论
结论
    1. 主要结论
    2. 创新性
    3. 局限性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ILC2s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状态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
        1.1.1 ILC2s概述
        1.1.2 ILC2s相关因子与脂肪代谢紊乱
        1.1.3 ILC2s相关因子与感染及炎症性疾病
    1.2 终末期肾脏病
        1.2.1 终末期肾脏病概述
        1.2.2 终末期肾脏病与Th1/Th2 平衡
        1.2.3 终末期肾脏病与代谢紊乱
        1.2.4 终末期肾脏病与感染及炎症性疾病
    1.3 代谢综合征
        1.3.1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1.3.2 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与感染及炎症性疾病
        1.3.3 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与Th1/Th2 平衡
    1.4 糖尿病肾病的定义、诊断要点、分期及发病机制
        1.4.1 糖尿病肾病的定义及发展
        1.4.2 糖尿病肾病诊断要点及分期
        1.4.3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1.5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相关糖、脂代谢异常等情况分析
    2.1 研究对象及实验材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2.2 研究项目及方法
        2.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2.2.2 实验室指标检测
        2.2.3 URR及 Kt/V计算
        2.2.4 HOMA2-IR、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2-β%)、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2-S%)测定和计算
        2.2.5 代谢综合征(MS)的诊断标准
        2.2.6 脂质代谢异常的判断标准
        2.2.7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研究对象入选情况
        2.3.2 四组研究对象MS患病率及脂质代谢异常患病率比较
        2.3.3 四组研究对象MS及相关糖、脂代谢等指标比较
    2.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ILC2S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MS状态的影响
    3.1 研究对象及实验材料
        3.1.1 研究对象
        3.1.2 主要仪器
        3.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3.2 研究项目及方法
        3.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2.2 实验室指标检测
        3.2.3 代谢综合征(MS)的诊断标准
        3.2.4 熵权法理论基础
        3.2.5 ILC2s和 Th1/Th2 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测定
        3.2.6 流式细胞术检测ILC2s的百分比
        3.2.7 Western-blot检测外周血RORα、GATA3和T-bet的表达
        3.2.8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IL-5和IL-
        3.2.9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四组研究对象入选情况
        3.3.2 四组研究对象MS各危险因素组分比较
        3.3.3 四组研究对象ILC2s和 Th1/Th2 相关因子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3.3.4 应用熵权法理论讨论ILC2s相关因子与所有研究对象“是否存在MS”及“MS危险因素组分个数”的关系
        3.3.5 四组研究对象ILC2s与 Th1/Th2 相关因子的关系
        3.3.6 ILC2s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MS各危险因素组分的关系
    3.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ILC2S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MS相关糖、脂代谢紊乱及慢性炎症状态的关系
    4.1 研究对象及实验材料
        4.1.1 研究对象
        4.1.2 主要仪器
        4.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4.2 研究项目和方法
        4.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4.2.2 实验室指标检测
        4.2.3 HOMA2-IR、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2-β%)、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2-S%)测定和计算
        4.2.4 代谢综合征(MS)的诊断标准
        4.2.5 脂质代谢异常的判断标准
        4.2.6 PBMC中 ILC2s及 Th1/Th2 相关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测定
        4.2.7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IL-5和IL-
        4.2.8 AAH-INF-G3 抗体芯片法检测血浆各种炎症因子
        4.2.9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四组研究对象入选情况
        4.3.2 四组研究对象MS相关糖、脂代谢紊乱指标比较
        4.3.3 四组研究对象ILC2s和 Th1/Th2 相关因子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4.3.4 应用熵权法理论讨论ILC2s相关因子与所有研究对象“是否存在脂质代谢异常”的关系
        4.3.5 ILC2s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MS相关糖、脂代谢紊乱因素的关系
        4.3.6 四组研究对象应用AAH-INF-G3 抗体芯片法检测血浆炎症因子结果比较
        4.3.7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浆炎症因子间的关系
        4.3.8 ILC2s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关系
        4.3.9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及其与MS各糖、脂代谢危险因素组分和相关因素的关系
    4.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ILC2S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MS状态相关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关系
    5.1 研究对象及实验材料
        5.1.1 研究对象
        5.1.2 主要仪器
        5.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5.2 研究项目和方法
        5.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5.2.2 实验室指标检测
        5.2.3 HOMA2-IR、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2-β%)、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2-S%)测定
        5.2.4 应用 AAH-INF- G3 芯片进行血浆 40 种炎症因子检测
        5.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 ILC2s及 Th1/Th2 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
        5.2.6 统计学分析
    5.3 结果
        5.3.1 四组研究对象入选情况
        5.3.2 四组研究对象ILC2s相关因子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5.3.3 四组研究对象血浆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比较
        5.3.4 四组研究对象在随访阶段感染性并发症出现情况统计
        5.3.5 应用熵权法理论讨论ILC2s与所有研究对象“是否出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5.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文章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及参与的课题
缩略词

(5)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观察
        1.3.2 心功能观察
        1.3.3 血清指标测定
        1.3.4 SF-36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IL-2R比较治疗前, 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2.6 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6)胸腺肽α1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IL-2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测定
        1.2.3 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IL-2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血清IL-2水平
    2.2 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与血清IL-2水平的相关性
3 讨论

(7)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8)维持性血液透析对脾肾气虚兼湿浊证尿毒症患者中医证候及IL-17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
实验方法
结果
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维持性血液透析对脾肾气虚兼湿浊证尿毒症患者中医证候及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材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正常对照组
    3 研究对象与分组
        3.1 病例来源
        3.2 实验分组
    4 检测指标
        4.1 外周血CD25~+CD4~+D127~(lo)T细胞(Treg)的测定
        4.2 尿素氮(BUN)、血磷(P)、血肌酐(SCr)的测定
    5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
    6 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估
    7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血液透析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IL-17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3.2 尿毒症毒素与血透治疗:
    3.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3.4 血透前、后CD4+T淋巴细胞的分化方向:

四、维持性血透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下降的机理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五色培元固本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张玲,张太君,黎颖,丁伟森,熊维建,钟锦,骆言. 陕西中医, 2020(12)
  • [2]维持性血透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抑郁症的关系[D]. 肖春霞.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不同免疫调节剂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相关性研究[D]. 赵赟. 山东大学, 2019(03)
  • [4]ILC2s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状态的关系研究[D]. 路萍. 江苏大学, 2018(12)
  • [5]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金刚,董倩兰,梁衍,冯婷,王晓明,王伟. 西部医学, 2018(02)
  • [6]胸腺肽α1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IL-2水平的影响[J]. 孟洁,覃学勇. 海南医学, 2016(10)
  • [7]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张洪源,冯现竹.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10)
  • [8]维持性血液透析对脾肾气虚兼湿浊证尿毒症患者中医证候及IL-17的影响[D]. 陈虹.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3(05)
  • [9]维持性血液透析对脾肾气虚兼湿浊证尿毒症患者中医证候及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D]. 张娟.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3(05)
  • [10]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血液透析关系探讨[J]. 陈虹,郑京. 福建医药杂志, 2013(04)

标签:;  ;  ;  ;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降低的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