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域网宽带接入的构想与实现

城域网宽带接入的构想与实现

一、城域网宽带接入的一种构想和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杨松[1](2018)在《农村移动宽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以四川GY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在2013年就提出了建设“宽带中国”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农村是全面实现小康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也跟随经济发展的步伐,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宽带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宽带业务在农村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网络信息建设进入了由城市向农村扩展的阶段。中国移动承担着将宽带引入农村、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使命。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城市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基本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但是,我国农村宽带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聚焦农村宽带建设既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通信运营商的发展战略,有利于移动运营商大幅增长用户规模、提升企业效益,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农村地区建设移动宽带网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主要目标是建设持续完善的移动网络。在农村地区建设基础网络,不能局限于经济效益上,要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农村移动用户具有规模小、应用不集中、整体分散的特征,因此,农村移动网络建设项目具有建设投资大、见效周期长、日常维护工作量大的特征。GY地区地处四川省北部,是入川的重要通道和要塞,是苴国故地三国重镇,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GY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地形复杂而且经济条件有限,进一步加剧建设农村移动宽带的难度。本文针对农村移动网络建设实践,以GY地区为研究背景,通过现状调查、文献综述,综合运用移动网络系统结构分析和项目评价方法,主要从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对项目选址、建设规模、网络布局、环境影响和保护、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价,本文的可行性研究侧重于对宽带建设的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是经济风险,经济评估的一个最重要指标是投入产出比。提出了针对农村移动网络建设的建议,并进一步制定了农村移动网络建设的星级评定标准,对覆盖率、用户平均接入距离等服务指标进行了科学评价。本文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原则,着眼移动宽带网络的长期发展,综合考虑农村移动服务相关业务需求,保证网络系统在未来保持持续适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全面探索农村网络建设项目的发展思路,促进建设优质、高效的农村宽带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杜双枝[2](2016)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规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前言随着物联网、视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慧城市的发展也逐步走向新的阶段。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创新总经理曾说过,"在大多数城市,智慧城市还只是一种构想,为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和重复性投资,从一开始就要特别注意搞好顶层设计,这会让城市建设少走不少弯路。"因此构建智慧城市必须要从顶层设计开始。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群/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设计是指导初步设

刘孝运[3](2013)在《视频会议理论研究及铁路视频监控》文中指出视频压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视频通信技术的进步,视频通信技术的典型应用视频会议被普遍认为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措施,视频会议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网络应用。本文将研究视频会议中视频流的传输、节点带宽、视频观看质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建立最优化模型求解用户视频观看质量之和的最大值,并给出用户视频观看速率的最大值。视频监控可以看作是视频源固定的特殊的视频会议系统,是视频会议的一个具体应用。铁路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覆盖全路的视频监控网络,各站台、桥梁、重要路段都有摄像头,监控人员可以同时调用多路视频进行观察。但是即使采用高配置的服务器作为监控台,当监控人员想观看的视频画面很多时,监控台不能流畅的播放视频。通过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监控终端的处理能力受限,监控视频的解码需要消耗非常大的cpu资源。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长期解决方案和一个临时解决方案。长期方案就是在铁路监控网络中设立视频转码云,解决监控终端的处理能力问题,由于视频转码云建设周期较长,而现场又急需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的临时解决方案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其基本想法是在视频监控台所在的局域网内配置或者充分利用空闲的计算机,由这些主机来协助完成监控视频的转码,然后再传输到监控台播放。本文主要工作如下:一、研究单画面、多画面视频会议中视频流的传输、用户视频观看质量理论上界与带宽间关系等,并建立视频会议的最优化模型。二、为解决铁路视频监控系统遇到的问题,设计了视频转码云作为长期解决方案,在该方案中,设计了基于最优化模型的资源调度算法。三、应对铁路视频监控系统遇到的问题,设计了一个临时解决方案:通过利用与监控台处于同一个局域网内的计算机来协助解码,再把解码后的视频传输到监控台。在实验室局域网内,设计并编程实现了一个演示系统来验证这个想法。

孟繁宇[4](2011)在《低速无线个域网中的CHIRP扩频通信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无论从速度还是广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希望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流畅地进行信息的传递交流。低速无线个域网正是未来多域异构的无线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最后1米的无线接入问题,而且能够在个人空间范围内为用户提供丰富业务类型的无线连接,随时随地的为用户提供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低速无线个域网不但要求传输技术能够适应复杂的室内无线环境,具有较高的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抗干扰能力,较大的系统容量,还必须具有低功耗和低复杂度的特点。Chirp扩频技术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带宽利用率,该技术既不采用伪随机码作为扩频码,也没有跳频图样,而是利用chirp信号的匹配滤波和脉冲压缩特性来进行扩频通信,因此又兼顾了低复杂度和低功耗的特点,非常适合于低速无线个域网的通信要求。因此在低速无线个域网中采用chirp扩频技术作为物理层传输方案以提高系统性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chirp扩频技术应用于低速无线个域网的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本文研究了低速无线个域网中chirp扩频传输模型。针对低速无线个域网的网络环境特点以及对传输技术的特别要求,本文首先分析chirp扩频信号的匹配滤波和脉冲压缩特性,并比较了基于BOK的调制方案与混合调制方案在低速无线个域网环境下的性能优劣以及时域交叠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分析表明,虽然基于BOK的调制方案直接应用于低速无线个域网通信仍有不完善之处,但是在考虑复杂度,抗干扰特性和系统容量等多种因素之后将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为本文在低速无线个域网中应用chirp扩频技术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其次,本文研究了基于最优信号组的M进制chirp扩频调制。针对基于BOK的chirp扩频调制方案无法为低速无线个域网提供较高的链路容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对数据进行M进制编码并利用多个chirp信号对其进行对应传输的调制方案。针对多chirp信号的互相关性所导致的系统误码率性能下降问题,本文对chirp信号的选取进行了最优化设计。通过分别使用线性chirp信号和组合chirp信号构建最优信号组,在适度增加系统复杂度的前提下,可以为低速无线个域网提供较高的链路容量。第三,本文研究了基于匹配信号变换的chirp干扰抑制方法。在2.4GHz的无线频段中,由于存在多种无线传输体制使得相互间的干扰不可避免,而其中对chirp扩频影响最严重的是chirp干扰。针对现有的干扰抑制方法都无法有效抑制这种干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匹配信号变换在chirp率域上进行处理的方法。该方法不但考虑chirp干扰信号chirp率与有用信号chirp率不同的一般情况,还针对干扰信号chirp率与有用信号chirp率相同的特殊情况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都证明了采用基于匹配信号变换的干扰抑制方法可以有效保证系统不受到chirp干扰信号的影响。最后,本文研究了chirp扩频多址干扰抑制方法。针对现有的基于chirp扩频的多址系统中抑制多址干扰的方法或复杂度过高或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chirp率和信号出现相位构建多址信号基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多址chirp信号相邻很近的情况下,依靠初始相位的不同来保证多址信号间的正交性,从而可以在有限的信号带宽内容纳更多的多址chirp信号。同时,本文还比较了几种典型非线性chirp信号的互相关特性,提出一种利用sin chirp信号构建多址信号基的多址接入方法抑制混合调制方案中的多址干扰,该方法在固定信号带宽和信号持续时间内为不同多址用户分配具有不同周期的sin chirp信号来实现多址接入。两种方法虽然基于不同的调制方案,但是在多址信号基的构建上都能够做到简单易实现,并且对多址干扰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孙薇[5](2010)在《中国网络电视规制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网络电视(IPTV)的发展过程中,其准公共物品属性日益凸显,同时又由于其兼具自然垄断属性,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已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因而需要政府的规制。然而,作为一门新兴产业,网络电视的规制问题在国内外都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网络电视规制的专门研究更是几近空白。理论研究与指导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网络电视产业的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对我国网络电视产业的经济学分析为切入点,以规制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框架全面分析了我国网络电视规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深层原因,并借鉴国外网络电视规制模式,提出了深化我国网络电视规制改革的对策性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网络电视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论文写作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并说明了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不足。第二部分是国内外网络电视规制的文献综述。虽然这部分对本文研究思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网络电视出现时间短,相关研究过少,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因而使本文的写作具有较大的挑战性。第三部分根据网络电视产业的特点,结合规制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网络电视基础环节所具有的自然垄断属性及准公共物品属性,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电视的规制作了理论上的系统分析。第四部分应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知识,在网络电视进入、技术标准制定和内容规制领域进行了相关方之间的博弈分析。第五部分以我国网络电视规制的现实为基础,详细分析了我国网络电视存在的有效竞争不足、部门利益冲突严重等问题,进而对问题的成因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第六部分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网络电视规制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分析了英国、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的网络电视规制情况,并分析了对我国网络电视规制的借鉴意义。第七部分在规制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国网络媒体规制存在的问题,主要从规制体制的改革和规制体系两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网络电视规制的相关构想和建议。主要包括建立独立融合的规制机构、构建和完善网络电视的法律规制体系以及在内容规制、进入规制、价格规制和服务质量规制方面的相关对策和建议。总的来说,本文利用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通过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从规制体制和规制体系两个层面系统分析和考察了我国网络电视规制的现实发展状况,探析问题所在及其深层成因,在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电视规制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网络电视规制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以最终促进我国网络电视产业的发展。

杨辉[6](2010)在《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郴州移动营业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移动经历了跳跃式的发展,多年来一直是移动通信市场的领导者,无论是收入、用户数还是客户服务一直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随着环境的变化,竞争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2008年国家宣布电信重组,新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家通信运营商均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运营能力。当外部环境骤变,中国移动的竞争对手质疑移动已往可圈可点的业绩是国家政策导致的“水涨船高”的自然结果时,国家政策也在悄然改变:市场占有率的限制、价格的不对称管制、网络共建共享的硬性规定以及中国移动承担的民族通信技术专利(?)D-SCDMA(?)拘建设任务等等。上述变化已对中国移动的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并已直接导致企业收入下降、企业各种资源趋紧。为应对挑战,继续保持中国移动在通信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中国移动提出了第三次创业的口号,鼓励员工树立信心、不畏困难,以自身的管理和竞争再创辉煌。很显然,企业员工士气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一线员工的业绩与行为也会对企业的运营造成极大的影响。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竞争,郴州移动苦练内功,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员工绩效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对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置身于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郴州移动公司的员工绩效管理机制还很不完善,还存在诸多缺陷,亟待进一步改进。本文在绩效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分析了当前郴州移动营业类员工的绩效管理模式,找出了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建立了一套平衡基分卡模式下移动营业类员工新的绩效管理体系。论文将从“通过提升员工个人绩效水平入手,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水平和管理水平”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郴州移动如何有效实施营业类员工绩效管理的问题。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本论文将遵循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根据郴州移动营业类员工绩效管理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客观地分析了原绩效管理模式,并就原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然后根据诊断结果得出相关结论并进行改进设计,最后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推动营业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绩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具体的绩效管理体系优化中,本方案从绩效管理的一般原理出发,深入探讨了员工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的关系、绩效考评体系设计的目标及特点、绩效考评体系设计流程、绩效考评体系的主要内容、主要方法,设计出了以营业类员工岗位工作分析为基础的营业厅关键指标体系和以平衡记分卡为核心的绩效考评体系,最后还探讨了营业类员工绩效管理的实施及绩效管理的效果评价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优化后的绩效管理体系实施再诊断,并提出了持续改进的建议。

王琦[7](2010)在《基于多速率的无线移动Ad Hoc网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无线移动Ad Hoc网是一种特殊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其中每个节点的地位平等,不需要中心控制节点,可以任意移动并具有报文转发能力,网络通信依靠节点之间的相互协作,以多跳方式完成,因而不依赖于任何固定设施。由于无线移动Ad Hoc网具有的诸多优良特性,可以应用于民用和军事领域,例如,抢险救灾、多媒体会议、视频点播及军事战场数字化通讯等。通过使用不同的调制和编码方法,Ad Hoc网的MAC层采用的IEEE802.11无线接入标准在物理层支持多种传输速率。因此,利用自适应速率调整算法,网络节点可以根据信道质量选择不同的传输速率,从而提高网络的通信能力。研究多速率传输问题对Ad Hoc网络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无线移动Ad Hoc网上的多速率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多速率多播路由时延的最小化、基于多速率传输的调度问题、基于模糊Petri网的多速率路由选择、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局域网中继算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多速率无线移动Ad Hoc网中的多播路由时延的最小化针对物理层提供的多速率传输特性,研究了无线移动Ad Hoc网多播路由时延的最小化问题。其主要思想是依据关键路径高速率优先的原则,上游节点将对数据包的一次低传输速率传输换为先高后低的多次不同速率的传输,从而缩短关键路径时延,使得多播时延达到最小化。首先将该问题模型化为一个最优化问题,然后提出了一个分布式多播路由时延的最小化(Distributed Minimizing Delay Multicast Routing,DMDMR)算法,并且证明了该算法能够取得最优值。大量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与上游节点对数据包只进行一次传输的经典技术相比,DMDMR算法最高可降低21%的多播时延。(2)基于多速率传输的无线移动Ad Hoc网中的调度问题主要研究无线移动Ad Hoc网中的多速率调度问题。首先将它模型化为一个优化问题,然后根据是否考虑节点缓冲区因素提出了两个多速率条件下的调度算法HRFWICB(Highest Rate First without Considering Buffer)和HRFWCB(Highest Rate First with Considering Buffer),它们的基本思想是在保证数据流基本公平性的前提下,优先调度高速率数据流来降低包的传输时间和时延。实验结果证明,同经典的Luo算法及最大势包优先算法(Greatest Potential Packet First,GPPF)相比,HRFWICB和HRFWCB算法能够明显地降低包的传输时间和时延。(3)基于模糊Petri网的无线移动Ad Hoc网多速率路由问题针对多速率环境下的无线移动Ad Hoc网,研究了期望介质访问时间路由问题,其基本思想是根据链路包的丢失率和传输速率来选择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期望传输时间最短的路径。首先用模糊Petri网进行建模,接着提出期望介质访问时间路由算法(Expect Media Visiting Time,EMVT)。因此,候选路由尽可能多地包含了高传输速率和低包丢失率的链路,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层多速率能力来提高网络吞吐量。模拟实验表明,期望介质访问时间路由算法比最小跳数路由算法和仅仅考虑链路传输速率路由算法相比,可以较大地提高了网络吞吐量并降低时延。(4)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局域网中继算法网络编码是21世纪信息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它既可提高网络吞吐量又可节省能量消耗。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单速率传输,但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无线局域网MAC层协议已经开始支持多速率传输。本文将网络编码同无线局域网中多速率传输性质相结合,提出基于网络编码的中继算法(Relay Algorithm Based on Network Coding,RABNC),并且分析了其相对传统中继算法的时间减少率。通过模拟实验表明,RABNC算法相对传统的中继算法最高可以节省17%的传输时间。

杨亚涛[8](2009)在《无线多跳网络的认证、密钥协商及信任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下一代宽带无线接入网络采用的架构,无线多跳网络大多没有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无线信道完全开放,网络也缺乏自稳定性。数据在无线环境下进行多跳传输,失去了有线网络的封闭性保护,对无线多跳网络环境下的用户认证、授权、密钥管理、数据保护等相关安全机制也带来了更大的新的挑战。无线Adhoc网络是一种典型的不依赖于基础设施的由移动节点动态构建的无线多跳网络,它采用无中心的分布式控制方式,具有较强的自组织性和抗毁性;无线Mesh网络(Wireless Mesh Network,WMN)是从Adhoc网络分离出来,并承袭了部分WLAN技术的一种新的网络技术,具备多跳、高容量、高速率及分布式的特点。本文对无线多跳Adhoc网络和无线多跳Mesh网络的架构和安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研究了无线多跳Mesh网络的相关安全机制,提出了多个新的解决方案和观点。本文的研究成果及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分布式分级分簇的Adhoc网络,定义了一种基于信任值更新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信任值更新模型的簇头代理和成员监督的认证机制,增强了认证的安全性,减少了认证和密钥协商的数据通信量,提高了密钥传输的效率。2.描述了一种无线多跳Mesh网络下的认证框架与方法,该方案基于Kerberos机制,采用了身份认证与接入授权分开进行的设计思路,减少了周期性认证的交互流程,实现了分级授权。伪随机序列在无线多跳网络的用户认证、密钥协商、数据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超混沌模型,阐述了把超混沌序列降维后用来设计伪随机序列的思想,提出并设计了新型的降维算法,并对所设计的超混沌序列性能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产生的新型混沌伪随机序列具有很好的复杂度和扩散均匀度,为新型伪随机序列的生成提供了另外一条解决思路。3.无线多跳Mesh网络的链路开放性,给用户通信数据的无线安全传输带来了较大挑战。为了能使用户在异地接入无线多跳Mesh网络的通信数据得以安全密态传输,提出了一种新的STA通过非归属MAP(Mesh AccessPoint)安全接入二层连通的无线多跳Mesh网络时的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SAVAKA(Secure Access Visitor Domain 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Protocol),保障了非归属MAP节点以及其他多跳MAP节点不能获取用户终端的数据通信信息。在Canetti-Krawczyk模型下完成了SAVAKA协议的设计与形式化安全性分析与证明,不依赖上层的安全方案保护,解决了STA通过非归属域接入Mesh网络时的用户通信数据私密性问题,方案还能支持多网关模式下无线多跳Mesh网络的用户无线接入。思路新颖,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4.为了解决移动用户通过无线多跳Mesh网络接入时的安全认证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预认证的安全切换机制,该方法采用MN(Mobile Node)广播消息的方式,接入认证与安全切换同时进行,实现了双向的提前认证,减少了MN与归属域的交互流程,提高了接入时的认证效率。其次,基于Asmuth-Bloom门限机制,设计了多服务器的无线Mesh网络门限认证系统模型,描述了具体的无线接入和认证流程。在该系统中,采用门限机制,只有认证服务器组中的成员才可以执行有效的认证过程,保证了接入认证过程的安全性,也避免了假冒攻击和单个服务器被攻陷。5.无线Mesh网络环境下,信息通过开放环境下的多跳节点中继传输,种种不规范的网络行为难以监管和控制。为了解决用户通过无线Mesh网络进行发帖行为的不可抵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行为认证码来实现用户通过Mesh网络接入Internet的网上业务操作不可抵赖的方法,设计了用户行为认证码,完成了在Mesh网络的MAC层对应用层数据的多网关模式的认证处理,通过对现有网络协议栈进行合理改进,实现了无线Mesh网络中用户的发帖行为可控,发帖事件可查的安全目标。6.在无线多跳网络中,由于动态变化的网状拓扑结构和不稳定的节点连通性,要建立任意两个通信节点间直接的信任关系会比较困难。提出了群推荐的概念,在基于群推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动态的综合无线多跳网络安全信任模型,该模型克服了已有移动自组网络信任模型的若干局限性,通过对节点行为进行综合评估,为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合作和安全决策提供更细致和精确的依据,并能动态反映信任关系的变化状况,为通信节点是否可信确立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判断标准。本模型能够较好地抵抗恶意节点的欺骗行为,提高了节点的可信度,能有效解决认证机制中的盲目信任问题。

齐媛[9](2006)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就谈不上教育的全面发展,没有城乡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就谈不上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出发,努力构建适应农村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制定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以实现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第一部分从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指标的基本内涵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视角,并进一步将学校教育信息化划分为四个阶段,把2020年的发展目标预定为进入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成熟期。本文第二部分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的概括、分析,以及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城市教育信息化、全国平均水平的对比,勾画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基本面貌,为进一步确定发展指标打下基础。同时从国家已经颁布的政策出发,对我国已经提出的部分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做出分析和阐释。本文的第三部分探讨了构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的意义、原则以及如何合理而有效地构建一个既能体现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又能与城市教育信息化乃至国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有效融合的一体化的发展指标体系。笔者从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出发,并以国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为参考和借鉴,拟定了发展指标体系,并对其中部分指标项做出了大胆的预测,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为我们制定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宏观发展战略提供科学、量化的依据。本文的第四部分提出了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六点政策建议,即要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要将投入重心逐渐偏向软件资源建设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要综合运用三种模式,突出卫星接收教学的作用,要着手解决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对口问题,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培训要分层分级,应在学校设置专管信息技术教育的领导职位,要把农村教育信息化与其他资源建设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农村教育资源的特色等。

谢云[10](2005)在《创新推广理论视野中的教育信息化策略 ——以江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障碍与对策研究为个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在综观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以创新推广理论为研究视角,以江西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为研究个案,以江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障碍与对策为核心,力图探究制约江西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障碍与应对策略,并从个案研究的角度折射和思考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具体策略。围绕研究主题,全文分六章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进行了相关探究。第一章--描述研究背景:(1) 从三大发展趋势叙述了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走势;(2) 勾勒了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态势;(3) 概述了江西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以本章作为研究导引,确立研究定位.第二章--论述研究基础:(1) 提出和描述研究问题;(2) 针对问题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3) 扼述本研究的四大理论支柱--创新推广理论、传播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社会心理理论.第三章-提出研究构想:(1) 明确本研究的预期目标;(2) 设定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3) 态度、方法、理论和现实四个维度描述本研究的意义.第四章--描述研究方法的运作与结果:(1) 调查内容主要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障碍因素;(2) 详细描述两种调查方法(访谈与问卷)的目的、方法、途径;(3) 统计并视觉化呈现问卷调查结果。第五章--分析障碍因素:(1) 以影响创新采用过程的四个主要因素创新成果、传播渠道、应用时间、社会系统作为分析视角;(2) 以相关文献综合、访谈结果和问卷数据统计分析为佐证;(3) 辨析和有机吸纳现有研究论点,指出当前主导观点“障碍在于教师观念”的不合理性;(4) 认为制约江西省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在于软件和教学模式应用方面。第六章--应对策略研究:(1) 从四个推广主体(政府、教育研究机构、企业、学校)角度探究克服/超越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障碍的策略;(2) 调整硬件建设政策--学校分流;(3) 教育系统依托IT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软件;(4) 从培训方式上构思一种新型培训模式--订单式校本培训;(5) 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系统规划建议。

二、城域网宽带接入的一种构想和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域网宽带接入的一种构想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移动宽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以四川GY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可行性分析的内涵
    2.2 常见方法
    2.3 评价内容
第三章 农村移动宽带建设项目现状分析
    3.1 家庭宽带网络结构和组成元素
        3.1.1 整体网络结构图
        3.1.2 城域传送网网络结构图
        3.1.3 网络元素
    3.2 家庭宽带网络概况
        3.2.1 端口占用情况
        3.2.2 宽带用户渗透情况
        3.2.3 数据网电路利用率调查
        3.2.4 OLT汇聚机房现状
        3.2.5 GY分公司家宽全流程本地网络
    3.3 农村移动宽带项目的特征(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 农村移动宽带建设可行性评价体系
    4.1 评价原则
        4.1.1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4.1.2 实用性原则
        4.1.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1.4 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4.2 经济评价
        4.2.1 场景建设成本分析
        4.2.2 有线方式建设投资收益分析
        4.2.3 无线方式建设投资收益分析
    4.3 社会效益评价
    4.4 环境评价
    4.5 移动宽带建设模式评价
第五章 农村移动宽带建设可行性技术方案研究
    5.1 农村家庭宽带建设场景分析
        5.1.1 场景模型
        5.1.2 GY地区农村家庭宽带分布
    5.2 PON系统建设
        5.2.1 PON网络结构
        5.2.2 FTTx组网模式
        5.2.3 光分路器建设
    5.3 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
        5.3.1 综合业务接入区划分
        5.3.2 综合业务接入区总体目标
        5.3.3 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方案
    5.4 有线接入网家庭宽带网络建设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视频会议理论研究及铁路视频监控(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视频会议发展历史
    1.3 Skype视频会议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工作
    1.5 论文组织结构
2 视频会议及云计算在视频方面研究现状
    2.1 视频会议研究现状
    2.2 云计算技术在视频方面的应用研究
    2.3 计算环境中资源调度算法
        2.3.1 负载均衡算法
3 视频会议理论研究
    3.1 单画面视频会议
    3.2 单画面视频会议理论分析
        3.2.1 单画面视频会议中P2P视频流传输分析
        3.2.2 单画面视频会议优化模型
        3.2.3 单画面视频会议用户视频观看速率最大值
    3.3 多画面视频会议
    3.4 多画面视频会议理论分析
        3.4.1 多画面视频会议优化模型
        3.4.2 多画面视频会议用户视频观看速率最大值
    3.5 本章小结
4 铁路视频监控云转码系统研究
    4.1 视频云转码的需求性分析
    4.2 视频转码云体系结构
    4.3 资源调度算法研究
        4.3.1 无优先级的连接数最大化算法
        4.3.2 具有优先级的连接数最大化算法
    4.4 本章小结
5 视频局域网服务器解码演示系统
    5.1 视频服务器解码演示系统介绍
    5.2 前端软件设计
        5.2.1 视频采集模块
        5.2.2 视频压缩模块
        5.2.3 视频传输模块
    5.3 服务器端软件设计
        5.3.1 解码模块
        5.3.2 分辨率转换
        5.3.3 YUV视频码流传输模块
    5.4 用户客户端软件设计
    5.5 实验演示
    5.6 本章小结
6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低速无线个域网中的CHIRP扩频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线个域网的发展现状
        1.2.2 低速无线个域网的传输技术要求
        1.2.3 低速无线个域网传输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Chirp扩频传输模型及时域交叠分析
    2.1 引言
    2.2 Chirp扩频的基本理论
        2.2.1 Chirp信号的时域及频域特性
        2.2.2 Chirp信号的匹配滤波与脉冲压缩
    2.3 Chirp调制的基本模型
        2.3.1 Chirp BOK调制系统
        2.3.2 Chirp混合调制系统
    2.4 Chirp信号的时域交叠
        2.4.1 Chirp BOK调制系统的时域交叠
        2.4.2 Chirp 混合调制系统的时域交叠
    2.5 两种chirp调制技术在低速无线个域网中的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最优信号组的M进制chirp扩频调制
    3.1 引言
    3.2 M进制chirp扩频调制模型
        3.2.1 基于BOK的M进制chirp扩频调制原理
        3.2.2 基于BOK的M进制chirp扩频调制系统误码率分析
    3.3 基于线性chirp信号的最优信号组设计
        3.3.1 等带宽chirp信号互相关系数
        3.3.2 等持续时间chirp信号互相关系数
        3.3.3 线性chirp信号组最优化设计方法
        3.3.4 基于线性最优信号组的 M 进制 chirp 扩频调制系统性能
    3.4 基于组合chirp信号的最优信号组设计
        3.4.1 最优组合信号选取准则
        3.4.2 组合chirp信号互相关性及系统误码率性能
    3.5 室内无线信道下的误码率性能分析
        3.5.1 室内无线信道对系统的主要影响
        3.5.2 M进制chirp扩频系统的室内无线信道性能仿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匹配信号变换的chirp干扰抑制方法
    4.1 引言
    4.2 基于Wigner-Ville分布(WVD)的chirp干扰抑制方法
    4.3 匹配信号变换
        4.3.1 匹配信号变换的定义
        4.3.2 匹配信号变换的特点
    4.4 基于线性匹配信号变换的干扰抑制方法
        4.4.1 干扰抑制方法描述
        4.4.2 基于线性匹配信号变换的chirp干扰抑制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Chirp扩频多址干扰抑制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Chirp扩频的多用户多址接入系统
        5.2.1 Chirp扩频多址接入模型
        5.2.2 Chirp多址模型误码率
    5.3 基于二变量chirp扩频的多址接入系统
        5.3.1 基于线性chirp信号的二变量chirp多址接入
        5.3.2 仿真结果及多址干扰抑制分析
    5.4 基于非线性chirp信号的多址干扰抑制
        5.4.1 非线性chirp信号的特性分析
        5.4.2 基于非线性chirp信号的多址信号基构造
        5.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中国网络电视规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第3章 网络电视产业的经济学分析
    3.1 网络电视产业内涵的界定
    3.2 网络电视产业的双重属性
    3.3 网络电视的垄断性与外部性
    3.4 网络电视的规制体系分析
第4章 我国网络电视规制的博弈分析
    4.1 我国网络电视市场进入的博弈分析
    4.2 网络电视服务质量规制博弈分析
    4.3 网络电视内容规制博弈
第5章 我国网络电视规制的现状、问题及深层原因分析
    5.1 我国网络电视规制的现状
    5.2 我国网络电视规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3 我国网络电视规制发展不力的深层原因
第6章 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网络电视规制比较及借鉴
    6.1 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网络电视规制体制
    6.2 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网络电视规制体系
    6.3 部分国家和地区网络电视规制的比较与借鉴
第7章 深化我国网络电视规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7.1 建立健全网络电视规制的法律体系
    7.2 改革规制体制,建立独立融合的规制机构
    7.3 改革许可证制度,放松进入规制
    7.4 完善网络电视内容规制
    7.5 强化服务质量规制
    7.6 建立健全价格规制
    7.7 完善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6)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郴州移动营业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绩效管理相关研究综述
        1.2.1 绩效管理思想研究的起源及发展
        1.2.2 绩效管理的研究现状
        1.2.3 平衡记分卡理论介绍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郴州移动通信分公司绩效管理现状
    2.1 郴州移动通信分公司概况
    2.2 郴州移动通信分公司现行绩效管理概况
        2.2.1 公司战略分析
        2.2.2 绩效与公司组织架构分析
        2.2.3 现行绩效管理体系结构及其形成
    2.3 郴州移动营业类员工结构与现行绩效考核情况介绍
        2.3.1 郴州移动营业类员工结构分析
        2.3.2 郴州移动营业类员工现行绩效考核情况介绍
    2.4 郴州移动营业类员工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2.4.1 现行营业类员工绩效管理系统存在不足
        2.4.2 营业类员工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不合理
        2.4.3 营业类员工绩效评价方法缺乏针对性
        2.4.4 营业类员工绩效沟通与指导严重缺乏
        2.4.5 营业类员工绩效管理监控缺失
        2.4.6 营业类员工绩效激励效果不佳
    2.5 优化绩效管理对公司的意义
第3章 郴州移动通信分公司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方案
    3.1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的目标
    3.2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的改进原则及思路
    3.3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营业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3.3.1 明确公司与营业类员工相关的战略目标
        3.3.2 企业战略目标与营业类员工KPI的联系
        3.3.3 确定郴州移动营业类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
    3.4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的方法选择
    3.5 新的营业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方案
        3.5.1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方案的实施目标
        3.5.2 考核指标设计主要遵循的原则
        3.5.3 内部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设定
        3.5.4 绩效考核系统设计
    3.6 绩效辅导设计
        3.6.1 开展绩效沟通
        3.6.2 绩效反馈面谈
        3.6.3 建立绩效档案
    3.7 绩效结果的运用
        3.7.1 确定工资及绩效奖励的调整
        3.7.2 绩效结果与职位管理
        3.7.3 绩效管理与教育
        3.7.4 绩效管理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
第4章 优化后的绩效管理系统实施与评估
    4.1 优化后的绩效管理系统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4.1.1 明确营业类员工绩效管理的组织与责任体系
        4.1.2 重视优化后的绩效管理体系导入前的培训工作
    4.2 优化后的绩效管理系统的实施推进
        4.2.1 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系统的关键环节
        4.2.2 方案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4.3 优化后的绩效管理系统实施效果评估
    4.4 优化后的绩效管理系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基于多速率的无线移动Ad Hoc网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1.5 论文的结构和组织
第二章 无线移动Ad Hoc 网络与IEEE802.11 标准
    2.1 Ad Hoc 网络的概述
    2.2 IEEE802.11 标准的概述
第三章 多速率无线移动Ad Hoc 网中多播路由时延的最小化
    3.1 引言
    3.2 相关基本概念
    3.3 最小化时延的多播路由问题的模型描述
    3.4 最小化时延的多播路由DMDMR 的分布式算法
    3.5 最小化时延的多播路由DMDMR 算法的性能评价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速率传输的无线移动Ad Hoc 网中的调度问题
    4.1 引言
    4.2 Ad Hoc 网络分组调度的基本内容
    4.3 多速率分组调度问题的模型化
    4.4 最高速率优先算法HRFWICB 和HRFWCB
    4.5 最高速率优先算法的模拟实验及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模糊Petri 网的无线移动Ad Hoc 网多速率单播路由
    5.1 引言
    5.2 Petri Net 和模糊Petri Net
    5.3 利用模糊Petri Net 对多速率传输的单播路由建立模型
    5.4 期望介质访问时间EMVT 路由算法的具体步骤
    5.5 期望介质访问时间EMVT 路由算法的性能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局域网中继算法
    6.1 引言
    6.2 网络编码简介
    6.3 基于网络编码的中继机制的问题描述
    6.4 基于网络编码的中继算法 RABNC 描述
    6.5 基于网络编码的中继算法 RABNC 的分析
    6.6 基于网络编码的中继算法 RABNC 的性能评价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贡献
    7.2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8)无线多跳网络的认证、密钥协商及信任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背景
        1.1.1 无线多跳Adhoc网络与无线多跳Mesh网络
        1.1.2 两种网络的安全机制分析
    1.2 无线多跳网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外工程领域研究现状与趋势
        1.2.2 国内外相关文献与专利授权情况分析
    1.3 研究内容、重点与难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1.4.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贡献
        1.4.2 本文的结构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无线多跳Adhoc网络的代理监督认证与密钥协商机制研究
    2.1 分层分组式网络构架下的信任值更新模型
    2.2 基于信任值更新模型的代理监督认证与密钥协商机制
        2.2.1 网络参数的初始化配置
        2.2.2 认证的实施步骤
    2.3 簇头的密钥协商机制
    2.4 簇内的组密钥协商与更新机制
    2.5 方案的性能分析
    2.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Kerberos的无线多跳Mesh网络认证与密钥管理方案
    3.1 802.11s框架安全性分析
    3.2 改进的无线Mesh网络认证与密钥管理(KAKM)方案
        3.2.1 KAKM方案设计思想
        3.2.2 实现流程
        3.2.3 KAKM方案分析
    3.3 应用在Mesh网络中的新型的伪随机序列设计
        3.3.1 新型的伪随机序列产生机制
        3.3.2 超混沌序列的降维算法设计
        3.3.3 超混沌序列的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SAVAKA协议实现异地接入Mesh网络的用户通信私密性方案研究
    4.1 移动用户异地接入时的通信数据私密性保障方案总体设计
    4.2 SAVAKA协议的设计
        4.2.1 扫描AP和网络选择阶段
        4.2.2 认证阶段设计
        4.2.3 密钥生成算法设计
    4.3 SAVAKA协议的安全性证明
        4.3.1 无线安全协议的威胁模型
        4.3.2 Canetti-Krawczyk安全模型分析
        4.3.3 CK模型的基本定义和概念
        4.3.4 SAVAKA协议的形式化证明
    4.4 方案分析
    4.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无线多跳Mesh网络的切换认证与门限认证机制研究
    5.1 无线Mesh网络安全切换认证机制
        5.1.1 Mesh网络中节点的安全切换场景
        5.1.2 改进的安全切换认证方法
        5.1.3 性能分析
    5.2 改进的基于门限技术的无线Mesh网络认证机制
        5.2.1 无线Mesh网络的AAA认证模式
        5.2.2 基于门限机制的Mesh网络多服务器结构搭建
        5.2.3 认证流程设计
    5.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Mesh网络中基于行为认证码的用户发帖不可抵赖机制研究
    6.1 不可抵赖需求与相关研究分析
    6.2 本方案实现过程
    6.3 对数据源的不可抵赖追索实现
    6.4 方案的仿真实现与分析
        6.4.1 方案仿真的框架设计
        6.4.2 发帖数据包帧结构与相关仿真模块设计
        6.4.3 仿真实例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 无线多跳网络的信任模型研究
    7.1 典型的信任模型分析
        7.1.1 Beth信任度评估模型
        7.1.2 JΦsang信任度评估模型
    7.2 基于群推荐的无线多跳网络信任模型
        7.2.1 群推荐的动态综合信任模型
        7.2.2 信任模型分析
    7.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成果
    8.2 下一步研究的考虑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9)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的构建视角
    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阶段性特征
    三、发展指标的基本内涵
第二章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概述及发展目标
    二、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三、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意义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第四章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
    二、将投入重心逐渐偏向软件资源建设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三、现阶段要综合运用三种模式,突出卫星接收教学的作用
    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对口问题亟待解决,教师培训应分层分级
    五、在学校设置专管信息技术教育的领导职位
    六、与其他资源建设工程紧密结合,发挥农村教育资源的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创新推广理论视野中的教育信息化策略 ——以江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障碍与对策研究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全球教育信息化浪潮
        1.1.1 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
        1.1.2 全方位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1.1.3 加速全社会网络远程教育发展
    1.2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概况
    1.3 江西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概况
第2章 研究基础
    2.1 问题发端
        2.1.1 教育信息化概念
        2.1.2 基础教育现状
        2.1.3 问题描述
        2.1.4 已有研究成果
        2.1.5 研究思路
    2.2 研究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情况
        2.2.2 台湾相关研究
        2.2.3 大陆相关研究
    2.3 理论支柱
        2.3.1 创新推广理论
        2.3.1.1 塔尔德
        2.3.1.2 莱恩和格罗斯
        2.3.1.3 哈夫洛克
        2.3.1.4 罗杰斯
        2.3.2 教学设计理论
        2.3.3 传播理论
        2.3.3.1 拉斯韦尔模式
        2.3.3.2 香农——韦弗模式
        2.3.3.3 马莱茨克模式
        2.3.3.4 传播效果论
        2.3.4 社会心理学
        2.3.4.1 交往心理
        2.3.4.2 群体心理
第3章 研究构想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访谈调查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3 研究意义
        3.3.1 态度意义
        3.3.2 方法意义
        3.3.3 理论意义
        3.3.4 现实意义
第4章 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障碍因素调查
    4.1 访谈调查
        4.1.1 访谈描述
        4.1.2 访谈结果
    4.2 问卷调查
        4.2.1 问卷调查描述
        4.2.2 问卷结果统计
        4.2.2.1 被调查教师基本情况
        4.2.2.2 学校电教管理及培训制度
        4.2.2.3 硬件设备情况
        4.2.2.4 软件情况
        4.2.2.5 教师态度
第5章 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障碍因素分析
    5.1 信息技术
        5.1.1 相对优势
        5.1.2 兼容性
        5.1.3 复杂度
        5.1.4 可试验性
        5.1.5 可观察性
    5.2 传播渠道
        5.2.1 政府主导
        5.2.2 教育研究机构主导
        5.2.3 企业主导
        5.2.3.1 Intel未来教育
        5.2.3.2 苹果明日教室
        5.2.3.3 微软携手助学
        5.2.4 学校主导
    5.3 应用时间
        5.3.1 信息技术采用过程
        5.3.2 个体创新精神
        5.3.3 信息技术采用速度
    5.4 社会系统
        5.4.1 社会结构
        5.4.2 系统规范
        5.4.3 意见领袖
    5.5 结论
第6章 信息技术应用障碍解决策略
    6.1 教育行政机关施行策略
    6.2 教育研究机构施行策略——订单式校本培训
    6.3 企业施行策略——适用软件开发
    6.4 学校施行策略——信息技术推广模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四、城域网宽带接入的一种构想和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移动宽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以四川GY市为例[D]. 杨松.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9)
  • [2]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规划[J]. 杜双枝. 智能建筑, 2016(08)
  • [3]视频会议理论研究及铁路视频监控[D]. 刘孝运. 北京交通大学, 2013(03)
  • [4]低速无线个域网中的CHIRP扩频通信技术研究[D]. 孟繁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5)
  • [5]中国网络电视规制问题研究[D]. 孙薇. 辽宁大学, 2010(12)
  • [6]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郴州移动营业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研究[D]. 杨辉. 中南大学, 2010(02)
  • [7]基于多速率的无线移动Ad Hoc网络的研究[D]. 王琦. 合肥工业大学, 2010(12)
  • [8]无线多跳网络的认证、密钥协商及信任机制研究[D]. 杨亚涛.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4)
  • [9]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D]. 齐媛. 东北师范大学, 2006(10)
  • [10]创新推广理论视野中的教育信息化策略 ——以江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障碍与对策研究为个案[D]. 谢云. 江西师范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城域网宽带接入的构想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