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的客户端/服务器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面向对象的客户端/服务器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一、一个面向对象的客户/服务器应用编程接口(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栋[1](2020)在《基于网络化的高速红外测温系统研制》文中提出温度是测量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随着科技的发展及5G时代的到来,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化技术来获取物体表面的温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研制了基于网络化的高速红外测温系统,使用红外辐射测温技术来快速测量物体的温度,并将测量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端。系统测温范围-20℃-60℃,测量精度±2℃,分辨率±1℃,响应时间优于2.5ms。该系统主要由下位机、上位机和服务器三部分构成。首先确定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红外探测器选用PVMI-2TE-10.6光伏型红外探测器模组,对测量物体温度在-20℃-60℃有着精确的信号输出。设计了放大电路,用于对探测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将放大后的信号接入数据采集卡,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其传送到上位机进行数据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送到服务器端,同时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和压流转换提供有线传输的方式供选择。为了保证下位机元器件都工作在其温度范围内,设计了温控系统。上位机运行客户端软件,服务器运行服务器端软件,客户-服务器之间采用远距离非蜂窝通信来进行数据传输。为了保证客户-服务器两者通信的稳定性,制定了客户-服务器通信协议,增设了客户端/服务器端断线重连技术。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采用套接字编程技术,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丢失、重复、乱序等现象。客户端软件开发了数据测量、系统标定和系统校准三个功能模块,服务器端软件采用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并提供查询、筛选等功能。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红外探测器输出实验,客户-服务器通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基于网络化的高速红外测温系统能够测量在-20℃-60℃之间物体的温度并稳定的将数据传送到服务器端。

虞亚敏[2](2016)在《斑马公司销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斑马公司产品销售管理系统的开发目的,是面向实际发展的需要来保障公司全线产品销售业务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在全局信息的基础上为业务经理提供常用的营销决策支持和分析能力。论文基于软件工程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围绕上述目标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第一是分析了业务需求,具体从销售业务基础信息管理、销售事务管理和决策辅助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讨论。第二是确定了该系统的开发原则,即在整体设计层次上,采用成熟可靠的架构模式和技术路线,特别是目前主流分布式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所支持的技术。第三是基于上述设计原则完成了斑马公司产品销售业务系统的架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方案。斑马公司产品销售管理软件采用分层架构模式,从上向下分别为业务决策辅助分析层、销售事务信息管理层、销售业务基础信息管理层和营销系统数据库。每个层次具有一组事务处理或数据分析计算模块。在业务决策辅助层主要有三个相对独立的软件模块,分别执行全局性的产品订单数据明细的统计分析、全局性的销售态势辅助分析和产品的价格决策类事务的辅助分析。斑马公司产品销售业务管理系统的采用C#和SQL Server作为编程工具和数据库平台,其中过程性较强的处理程序在应用服务器平台执行,事务性和数据密集型处理程序作为存储例程在数据库平台质性。该软件作为分布式多用户系统,面向视窗平台环境部署和运行。目前该软件已经完成了测试,在实际运行中较好地满足了斑马公司的销售业务管理需求,达到了计划中的开发目的。

周亚勇[3](2009)在《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的组态软件的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画面显示是实时监控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组态软件来生成在线显示画面并对画面设置动态特性,可以有效的提高监控系统的通用性和可靠性。本文作者利用组件对象模型技术(COM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和可视化软件的实现方法丌发研制出的组态软件,实现了友好的用户界面、强大的图元类支持、完善的工程管理手段、有效的实时数据处理手段和良好的扩充接口等。本文从介绍面向对象的技术、可视化编程的方法和面向组件对象模型的技术入手,对该系统进行了面向组件对象的总体设计,按功能将系统分为三个模块:工程管理器(Explorer),画面开发系统(Make)和画面运行系统(View)。工程浏览器是本软件的核心部分和管理开发系统,内嵌画面开发系统Make。它将图形画面、命令语言、设备驱动程序管理、数据报告等工程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并在一个窗口中进行树形结构排列,这种功能与Windows98操作系统中的资源管理器的功能相似。画面运行系统完成系统的运行工作。画面运行系统可以显示画面开发系统中构造的现场的画面、实时地读取实时数据库中变量的数值、根据变量取值的变化完成动画效果,它是现场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的最终形式。本文最后从程序编码的结构上进行了说明,还对本次开发的组态软件中的使用的核心代码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本文作者在开发实践中,体会到面向组件对象模型(COM)、面向对象的组态系统比以往的同类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可重载性和可扩充性。相信面向组件对象模型(COM)、面向对象和可视化技术在电力自动化领域中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梁文文[4](2008)在《基于C/S结构的语音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广泛,使得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很多企业都用对讲机系统进行调度,以便于业务的开展和管理。为了杜绝聊天等与业务无关的行为,以及监控一些涉密场合的谈话内容,需要对语音进行存储备份,并建立一套远程的监控系统,实现对系统的远程登陆管理。基于上述系统的实际需求,本文利用网络通信技术、Winsock技术以及数据库开发实现了一个基于C/S结构的语音监控系统。该语音系统实现了对人员信息和语音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并且基于C/S结构,可以远程登陆管理,达到了网络监控的目的。系统开发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程序的界面和框架采用MFC实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实现,远程监控部分采用C/S结构,网络通信部分采用WinSock接口实现,整个系统采用Visual C++6.0在Windows XP平台上进行开发。同时,在系统前端采用嵌入式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整个语音监控系统采用开放的、分层的、面向对象的体系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环境灵活的组合配置,基本实现了项目的需求。

刘晓燕[5](2007)在《复杂流程分布式控制系统构件研究与模型变换》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复杂冶金流程工业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对控制应用软件的复用及集成需求不断增加,计算机控制应用软件正在向着不依赖于特定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以及具有高度可重用性的方向发展。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已经成为现今计算机控制应用软件复用实践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可满足流程工业控制系统所要求的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及高度可重用性这一发展方向的关键技术,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已经意识到,在复杂冶金流程分布式控制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主流软件工程领域中处理复杂软件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如:构件化设计、软件开发工具、分层抽象、模型驱动及变换、程序自动生成等。复杂冶金流程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一般是由网络连接的分布式控制来实现,把复杂系统分解成互联的容易实现精确控制的子系统,从层次上分为多级,其结构由不同的控制层次构成,具有较高的构件化特征。众多的中间件产品和开发工具提供了对不同构件模型的实现支持,但是它们由于对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构件提供的服务在时间性及可预测性等诸多实时特性方面缺乏支持而不适宜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目前在流程工业控制系统应用软件中,把软件的构件化作为解决软件开发、维护、扩展和升级的重要途径,而基于构件辅助设计的可视化软件工具可提高开发人员的软件生产率。本文着重于研究支持复杂冶金流程分布式控制系统应用软件开发的实时多任务图形化支持工具、具有实时特性的实时构件模型及接口语法语义规约以及其图形化设计工具DRSCDE的模型变换方法及代码自动生成技术。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分布式控制系统应用领域研究专门的实时控制系统软件图形化设计工具。分析了实时多任务控制系统的图形化软件设计工具的实时对象图形化设计语言及伪码,包括实时多任务执行体支持的对象如任务、中断、邮箱及信号量等,以及系统调用及程序设计语言三种语句控制结构的图形符号表示及中间语言描述。(2)针对复杂冶金流程工业控制系统应用的实时特征,采用面向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的方法创建能够形成具有接口的实时软构件框架的分布式实时应用构件。建立了实时软构件的可视化模型,在高层抽象的含义下定义了可用于具有客户/服务器关系总体设计或架构设计的分布式实时应用构件的图形表示及接口组成成分。给出了软件架构的构件模型元素类型以及构件之间的协作关系定义。提出软件架构的建模层次,研究了DRSCDE基于构件设计的图形化建模方法。(3)为解决DRSCDE环境下构件接口的实时特性,提出实时构件接口语法语义规约,包括功能型接口及非功能性接口的语法语义规约。为解决该环境基于构件的分布式C/S关系的实时软件构件的重用及装配问题,提出了基于C/S关系实时构件之间相互交互的协议规约。规定了构件的非功能性接口在时间性、调度性、合成性、同步、互斥以及资源设备控制方面的语义规约。(4)鉴于UML-RT应用于复杂实时系统的日益广泛性,本文提出了从UML-RT的结构模型映射到DRSCDE环境下的体系结构模型的高层设计的映射方法,研究出了从UML-RT映射到该设计环境体系结构模型的具体方法、约束和限制。解决了UML-RT行为建模模型平滑过渡到实时多任务系统的图形化软构件设计开发环境DRSCDE的过程设计模型问题,采用状态机有限遍历法,提出了把UML-RT状态图行为模型转换到该环境下的实时多任务可执行模型的具体方法。(5)研究将DRSCDE的中间代码自动生成Windows NT操作系统下的API及C++实时代码程序框架技术及代码生成器工具原型。首先研究分析了NT的实时特征及DRSCDE及NT实时执行体操纵的对象,提出了各DRSCDE实时执行体对象的文本语言中间代码对应到Windows NT实时执行体对象映射关系,必要的数据声明和系统调用API,最后采用编译技术给出代码自动生成器的设计方案。

蔡维有[6](2007)在《水电厂计算机监控技术及应用》文中认为第一章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概述 1.1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模式根据计算机在水电厂监控系统中的控制方式划分,其结构模式有如下几种: 1.1.1 集中式监控系统设置一台或两台计算机(也可能多台)对整个水电厂进行集中监视、控制,构成集中式监控系

杨英仪[7](2007)在《基于ACE-RFID中间件的矿井定位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无线射频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远距离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读写器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种行业的关注,并产生了许多在RFID基础上的应用需求。由于RFID技术起步发展阶段所存在的标准不统一的局面,使得RFID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C/S的传统架构模式大量地应用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是一个较好的建立系统的方法。通过这一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客户、服务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系统的通讯开销。另外,中间件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异种数据库的互操作和数据的共享,在传统的客户/服务器两层体系结构的服务器端中加入中间件的功能,使其扩展成可以实现对不同数据源的访问、可以屏蔽不同硬件差异的服务器。当前存在的RFID中间件一般都是在原有中间件平台上的开发,RFID作为其中的可选部分,且这些中间件对不同组织的标准支持不全面。企业应用RFID的开销大、部署复杂、支持不足,不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现有的RFID中间件都采用了存储转发的模式,其复杂的中间件结构使得大量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受到影响。为了解决在应用开发中的具体需求以及当前RFID技术所存在的局限性问题,通过在C/S架构的基础上结合ACE和中间件技术进行系统的设计,以建立支持不同标准、处理高效、适应中小企业部署的系统应用。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讨论了当前应用开发中的各种技术的背景并对这些技术进行分析。首先,对当前应用广泛的C/S架构进行了阐述,包括其结构划分、优缺点及发展情况等;其次,就中间件在解决异构环境以及互操作性方面进行了介绍。包括了中间件的定义,它的特点及优势,并讨论了一些相关的基于C/S结构的中间件的设计。最后,讨论了自适配通信环境技术ACE,对该技术进行了基本的介绍。第二部分则以一个具体的矿井定位监测系统为依托,讨论了这些技术在开发中是如何与RFID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的。首先从总体上分析了矿井定位监测系统的系统背景及其底层的信息采集手段RFID。其次就具体的系统需求进行分析,并概述了当前RFID中间件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ACE-RFID中间件的概念及其设计目标。然后根据适应这些需求的客户/服务器架构技术以及ACE技术,进行了系统架构的设计。最后,根据架构分别就系统的服务器/中间件层、客户端的具体设计与ACE实现进行了阐述。在本文的结论部分,就本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项目的开发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最后就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可扩展的部分进行了讨论。

孙冬梅[8](2006)在《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通信平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集群体性、交互性、分布性和协作性于一体,适应了信息社会中人们的工作方式,是未来协同设计的必然趋势。在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过程中,通信问题依然是一个不可回避和至关重要的问题,其中分布式异构环境中协同用户之间的通信问题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网络环境下协同设计实现的核心,是目前协同设计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享模型驱动的异地实时协同设计方法和技术研究》(项目编号50175113)和教育部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协同设计三维模型实时共享方法及实现》(项目编号20040611006)的资助下,对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通信平台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了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的特点,及其对于网络通信的要求,探讨了传统以HTML技术为代表、基于客户/服务器两层模型的Web体系结构所造成的网络瓶颈和事务处理能力不足等缺陷,提出了带有Web中间件的三层模型的分布式协同设计体系结构,即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研究了协同设计过程中网络通信的中间件技术,分析了CORBA和Java结合的优越性,确定系统采用基于Web的Java/CORBA中间件技术,使协同设计通信的内部接口和实现透明化,技术上具有中立性和稳定性。研究了协同设计过程中异构网络环境下构件间的互操作问题——即来源不同的构件之间能相互通信、相互提供服务,共同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分析了CORBA机制和Java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基于CORBA和Java的通信体系结构模型,建立了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通信平台。开发了基于CORBA和Java的通信体系结构的协同设计应用实例,建立了服务器和客户端功能模块,用CORBA软总线和Java语言实现了分布式用户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初步验证了该系统的实用性。

张丽芳[9](2006)在《一种基于FCS的Web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现场总线的产生和发展引发了工业控制领域的一场革命。现场总线以其全数字、全分散、全开放的特点成为控制领域的一个热点,基于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正在逐步取代传统控制系统,代表了先进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是微软公司的对象链接和嵌入技术在过程控制方面的应用,是一种连接硬件装置或软件数据库等数据源与过程控制客户应用程序之间的标准化的接口协议,它可以显着地增强过程控制领域中的控制系统、现场设备、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互操作性。在过去,为了存取现场设备的数据信息,每一个应用软件开发商都需要编写专用的接口函数。由于现场设备的种类繁多,且产品的不断升级,往往给用户和软件开发商带来了巨大的工作负担。OPC以OLE/COM/DCOM机制作为应用程序级的通信标准,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把开发访问接口的任务放在硬件生产厂家或第三方厂家,以OPC服务器的形式提供给用户,解决了软、硬件厂商的矛盾,完成了系统的集成,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和可互操作性。 本文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出发,遵循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标准的体系结构,仍由通用组态软件实现监控管理功能,由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实现生产控制功能,为系统上位机操作站设计实现了Web服务器,以满足系统上位机操作站功能扩展的目标。功能扩展的任务主要由Web服务器中的两个功能控件MMBIDE和MMBServer完成,其中MMBIDE负责组态下载、参数的上传、下载、设置、修改、管理和实时监控,MMBServer则是沟通Matlab先进控制应用程序与OPCServer的桥梁,使得现场仪表能够享受Matlab先进控制。Web服务器的实现主要依托于DCOM技术和IIS操作系统内置服务器,同时Web服务器的实现也为建立多人开发、多人参与的网络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周瑾[10](2005)在《中间件通讯服务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分布环境中网络异构问题的解决方案,中间件备受关注。中间件开发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网络通讯服务的设计与开发——任何一种中间件都必须依赖通讯服务来完成其自身各部分在分布式环境下的交互,同时,通讯又是中间件为上层分布式应用提供的至关重要的功能。 本文提出的中间件通讯服务(Middleware Communication Service,简称MCS)在其原型系统——分布式事务中间件OnceTX2.0的通讯部分实现的基础上,采用和改进现有技术,抽象出中间件中通讯服务的通用框架,独立于具体中间件的架构和实现,增强了软件的复用性,为中间件开发提供强大高效、灵活可靠、高可扩展的网络通讯服务支持。 MCS分为OS封装层和应用扩展层。其中,OS封装层抽象底层操作系统通讯相关接口,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应用多种设计模式,为中间件开发提供平台无关、统一的面向对象基础网络通讯服务接口。应用扩展层提供满足客户/服务器模型的常用网络编程模型框架。客户/服务器模型中服务器提供服务,客户发送请求使用这些服务,客户可以使用多种通信模式调用服务,如请求/响应、会话模式等,不同的模式适应于不同的应用需求。MCS抽象客户/服务器模型及常用通信模式,提出虚连接-消息调用框架,设计实现不同通信模式接口,为中间件开发者提供通用、可扩展的通信模式支持。 最后,本文详细介绍了MCS的原型系统OnceTX2.0中的通讯方面的实现,讨论了使用MCS可对OnceTX2.0实现的改进,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进一步的工作。

二、一个面向对象的客户/服务器应用编程接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个面向对象的客户/服务器应用编程接口(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化的高速红外测温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低温测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网络化发展概况
        1.3.1 网络化发展研究现状
        1.3.2 网络化发展遇到的问题
        1.3.3 网络化通信方式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基于网络化的高速红外测温系统硬件研制
    2.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2 下位机研制
        2.2.1 红外探测器
        2.2.2 数据采集卡
        2.2.3 放大电路设计
        2.2.4 压流转换电路
        2.2.5 温控系统
    2.3 上位机研制
    2.4 服务器选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网络化的高速红外测温系统软件开发
    3.1 客户端软件开发
        3.1.1 主界面开发
        3.1.2 标定界面开发
        3.1.3 校准界面开发
    3.2 服务器端软件开发
    3.3 数据库编程技术
    3.4 客户-服务器通信
        3.4.1 通信协议制定
        3.4.2 通信断线重连技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验设计
    4.1 红外探测器输出实验
    4.2 客户-服务器数据传输实验
    4.3 高低温实验设计
    4.4 标定实验设计
    4.5 测温精度实验设计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斑马公司销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1.2 软件工程相关技术基础
    1.3 信息化销售管理国内外概况
    1.4 论文内容组织
2 需求分析
    2.1 销售业务管理总体需求
    2.2 产品销售业务基础信息管理功能
    2.3 销售事务管理功能
    2.4 业务决策辅助功能
    2.5 其他类型功能简述
    2.6 小结
3 系统设计
    3.1 总体方案
        3.1.1 系统设计原则
        3.1.2 软件总体架构
    3.2 数据库总体设计
    3.3 业务基础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3.4 销售事务管理模块设计
    3.5 业务决策辅助模块设计
    3.6 业务分析模型管理模块设计
    3.7 小结
4 系统实现
    4.1 编程和部署方案
    4.2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4.3 销售事务管理模块实现
    4.4 业务决策辅助模块实现
    4.5 系统测试
    4.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的组态软件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内容
第二章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可视化软件实现方法
    2.1 面向对象技术理论基础
        2.1.1 面向对象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2.1.2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2.2 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
        2.2.1 面向对象的语言——C++
        2.2.2 微软基础类库——MFC
    2.3 可视化软件实现方法
第三章 组件对象模型(COM)程序设计及实现方法
    3.1 组件对象模型(COM)概述
    3.2 组件对象模型(COM)结构和特性
        3.2.1 COM的结构
        3.2.2 COM的特性
    3.3 组件对象模型(COM)对象和接口
        3.3.1 COM对象
        3.3.2 COM接口
    3.4 组件对象模型(COM)实现
第四章 组态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及技术实现
    4.1 组态软件的设计要求和总体结构
        4.1.1 组态软件的设计要求
        4.1.2 组态软件的总体结构
    4.2 组态软件的技术实现
        4.2.1 程序框架及框架类
        4.2.2 图元类库的实现
        4.2.3 视图类的实现
        4.2.4 文档类的实现
        4.2.5 实时数据库的实现
        4.2.6 画面运行系统的实现
第五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基于C/S结构的语音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网络监控系统概述
        1.2.1 网络监控的概念
        1.2.2 网络监控系统的工作模式
        1.2.3 网络监控系统的分类
    1.3 国内外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1.3.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2 监控系统的发展
    1.4 课题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语音监控系统前端数据的采集
    2.1 语音监控系统框架概括
    2.2 嵌入式系统概述
        2.2.1 硬件结构图
        2.2.2 嵌入式操作系统
    2.3 开发环境的构建
        2.3.1 配置TFTP 服务器
        2.3.2 配置NFS 服务器
        2.3.3 配置串口通信程序
        2.3.4 安装交叉编译环境
    2.4 bootloader 设计与实现
        2.4.1 bootloader 简介
        2.4.2 vivi 的下载与调试
        2.4.3 vivi 移植的实现
    2.5 Linux 内核的移植
        2.5.1 Linux 内核结构
        2.5.2 嵌入式Linux 的编译
        2.5.3 嵌入式Linux 的配置和剪裁
    2.6 嵌入式Linux 串口应用开发
        2.6.1 串口概述
        2.6.2 串口设置
        2.6.3 串口使用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S 结构的语音监控系统的框架设计与实现
    3.1 相关的基础知识
        3.1.1 C/S 结构的基础
        3.1.2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及其技术的发展
        3.1.3 C/S 结构中服务器系统的发展
    3.2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结构
        3.2.1 客户机/服务器端的硬件结构
        3.2.2 客户机/服务器端的软件结构
        3.2.3 客户机/服务器端的数据存取过程
    3.3 C/S 结构对数据库技术的影响
    3.4 C/S 结构的DBMS 的功能划分
    3.5 C/S 体系结构的发展
    3.6 企业网中C/S 处理模式的选择
    3.7 基于C/S 的应用系统开发方法
        3.7.1 C/S 系统开发方法学
        3.7.2 基于C/S 的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
        3.7.3 基于C/S 的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语音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4.1 语音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概括
        4.1.1 语音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思想
        4.1.2 开发工具的选择
        4.1.3 语音监控系统的软件结构
    4.2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4.2.1 数据库理论基础
        4.2.2 数据库的种类和选择
        4.2.3 数据库模块的实现
        4.2.4 SQL Server 数据库访问方式
        4.2.5 ODBC 数据源的建立
        4.2.6 数据库的访问
    4.3 语音监控系统通信功能设计与实现
        4.3.1 Windows Sockets 规范
        4.3.2 套接口网络编程原理
        4.3.3 Windows Sockets 编程原理
        4.3.4 网络通信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复杂流程分布式控制系统构件研究与模型变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原理及其图形化设计
    2.1 控制系统软件特点
    2.2 控制系统软件的调度
    2.3 控制软件对象间的通信
        2.3.1 临界区
        2.3.2 信号量
        2.3.3 消息和邮箱
        2.3.4 事件驱动
        2.3.5 远程过程调用RPC
        2.3.6 中断
    2.4 复杂工业控制系统结构
    2.5 实时控制系统软件图形化设计工具
        2.5.1 实时控制系统图形化设计语言概述
        2.5.2 可编程对象的图形化设计
        2.5.2.1 任务
        2.5.2.2 中断
        2.5.2.3 报警
        2.5.3 可配置对象的图形化设计
        2.5.3.1 信号量、邮箱和消息
        2.5.3.2 资源
        2.5.4 控制结构的图形化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布式控制系统软构件的可视化建模
    3.1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与实时控制系统
    3.2 分布式控制系统软构件可视化模型
    3.3 构件之间的连接器
    3.4 构件模型元素类型
    3.5 基于实时构件软件设计的建模方法
        3.5.1 框架层设计
        3.5.2 接口设计
        3.5.3 构件设计
        3.5.4 详细层设计
    3.6 说明举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布式控制系统构件接口的语法语义规约
    4.1 接口与基于构件的设计
    4.2 分布式控制系统构件的接口建模
    4.3 基于C/S关系的实时构件交互规约
        4.3.1 提供服务接口SPI规约
        4.3.1.1 数据说明
        4.3.1.2 服务说明
        4.3.1.3 交互协议规约
        4.3.2 客户服务请求接口SRI
        4.3.3 状态接口SI
    4.4 分布式控制系统构件非功能性接口语义规约
        4.4.1 性能配置接口PCI
        4.4.1.1 时间约束说明
        4.4.1.2 优先级说明
        4.4.2 资源控制接口RCI
        4.4.3 合成接口CIF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UML-RT模型到实时多任务图形设计环境的变换
    5.1 UML-RT结构建模概念
        5.1.1 封装对象
        5.1.2 连接器
        5.1.3 端口
        5.1.4 协议
        5.1.5 协议角色
    5.2 UML-RT行为建模概念
    5.3 构件化图形设计环境的体系结构建模概念
    5.4 实时多任务可执行模型
    5.5 UML-RT结构模型映射规则
        5.5.1 映射规则
        5.5.2 UML-RT结构模型映射举例说明
    5.6 不匹配规则
    5.7 UML-RT行为模型变换方法
        5.7.1 状态转换方法
        5.7.2 迁移转换方法
        5.7.2.1 事件触发
        5.7.2.2 动作
        5.7.2.3 完成迁移
        5.7.2.4 监护条件
    5.8 举例说明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代码自动生成
    6.1 Windows NT的实时特征
    6.2 DRSCDE与Windows NT对象的映射规则
        6.2.1 任务的映射规则
        6.2.2 中断对象的映射规则
        6.2.3 报警对象的映射规则
        6.2.4 实时对象之间的通信模型
        6.2.5 信号量对象的映射规则
        6.2.6 消息及邮箱的映射规则
    6.3 代码自动生成器的设计
        6.3.1 代码自动生成的原理
        6.3.2 代码自动生成器的结构和功能
        6.3.2.1 词法分析类CLexAnalyze
        6.3.2.2 语法分析类CSyntaxAnalyze
        6.3.2.3 语义分析类CSemanticAnalyze
        6.3.2.4 目标代码生成类CCodeGenerate
        6.3.2.5 表格管理类CFormManage
        6.3.2.6 出错处理类CErrorProcess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的研究成果
    7.2 进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及所获奖励

(7)基于ACE-RFID中间件的矿井定位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应用研究背景
    1.2 应用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3 项目来源与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ACE与客户/服务(C/S)架构技术
    2.1 客户/服务器(C/S)计算模式
        2.1.1 客户/服务器架构
        2.1.2 客户/服务器的结构划分
        2.1.3 客户/服务器架构的优缺点
        2.1.4 客户/服务器架构的发展
    2.2 中间件概念
        2.2.1 中间件的定义
        2.2.2 中间件的特点及优势
        2.2.3 中间件的分类
        2.2.4 典型的C/S中间件的实现
        2.2.4.1 CORBA
        2.2.4.2 消息中间件
        2.2.4.3 交易中间件
        2.2.4.4 面向对象中间件
    2.3 自适应的面向对象中间件技术ACE
        2.3.1 ACE简介
        2.3.2 ACE的优点
        2.3.3 面向对象的中间件方案
        2.3.4 ACE的工具包
第三章 基于ACE-RFID中间件的定位监测系统的需求及架构设计
    3.1 基于ACE-RFID中间件的定位监测系统概述
        3.1.1 定位监测系统背景
        3.1.2 定位监测系统的信息实时采集技术——RFID技术
        3.1.2.1 信息实时采集技术要求
        3.1.2.2 RFID技术简介
    3.2 定位监测系统的需求
        3.2.1 信息集成统一与数据处理
        3.2.2 多点分布式环境的C/S架构
        3.2.3 定位监测的上层应用实现
    3.3 ACE-RFID中间件的提出
        3.3.1 当前RFID中间件的发展状况
        3.3.2 ACE-RFID中间件
    3.4 定位监测系统的架构设计
        3.4.1 系统的工作原理
        3.4.2 软件总体层次划分
        3.4.3 系统体系结构
第四章 定位监测系统服务器/中间件层Proxy设计与实现
    4.1 Proxy的结构
        4.1.1 Proxy的结构与模块划分
        4.1.2 各模块的依赖关系
    4.2 Proxy(ACE-RFID中间件)设计
        4.2.1 硬件屏蔽的设计
        4.2.1.1 对不同组网方式的屏蔽
        4.2.1.2 对不同协议格式的屏蔽
        4.2.2 数据收发的设计
        4.2.2.1 Proxy注册的设计
        4.2.2.2 Proxy连接建立设计
        4.2.2.3 多点连接基于ACE的设计
        4.2.3 信息处理与逻辑处理的设计
    4.3 服务器/中间件层的实现及性能测试
        4.3.1 对硬件读写器差异以及组网差异屏蔽的实现
        4.3.2 上层通信的实现
        4.3.3 服务器/中间件层的测试与分析
第五章 定位监测系统应用层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5.1 监测定位系统应用层的结构设计
    5.2 应用层GUI启动流程
    5.3 定位监测系统应用层的定位监测设计与实现
        5.3.1 定位监测模块的总体设计
        5.3.1.1 定位监测的功能设计
        5.3.1.2 定位监测的处理流程设计
        5.3.2 定位监测信息的列表显示的设计
        5.3.2.1 定位监测信息列表显示设计与实现
        5.3.2.2 定位监测信息列表显示的测试与分析
        5.3.3 定位监测信息的GIS显示的设计
        5.3.3.1 定位监测信息GIS显示设计与实现
        5.3.3.2 定位监测信息GIS显示的测试与分析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8)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通信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来源和意义
        1.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本课题的来源
        1.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条件
        1.3.1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1.3.2 本论文的研究条件
    1.4 本章小结
2 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
    2.1 引言
    2.2 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的确定
        2.2.1 传统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C/S)体系结构
        2.2.2 应用B/S 体系结构的优势
    2.3 Web 中间件技术
        2.3.1 引言
        2.3.2 中间件技术概述
        2.3.3 基于Web 的Java/CORBA 中间件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通信平台研究
    3.1 引言
    3.2 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系统的通信需求
    3.3 基于CORBA 和Java 的协同设计通信机制
        3.3.1 CORBA 概述
        3.3.2 Java 概述
    3.4 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通信体系结构模型
        3.4.1 协同设计通信体系结构的组成部分
        3.4.2 协同设计过程中的通信协议
        3.4.3 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通信体系结构建模和实现
    3.5 本章小结
4 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通信应用实例
    4.1 引言
    4.2 人机界面开发环境
    4.3 服务器端的建立和实现
        4.3.1 服务器端功能模块的建立
        4.3.2 服务器端程序的实现
    4.4 客户端的建立和具体实现
        4.4.1 客户端功能模块的建立
        4.4.2 客户端程序的实现
        4.4.3 程序运行
    4.5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9)一种基于FCS的Web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概述
    1.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1.2.1 工业化时代的自动监控系统
        1.2.2 自动化时代的自动监控系统
        1.2.3 信息时代的自动监控系统
    1.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结构及发展趋势
        1.3.1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结构
        1.3.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1.4 客户/服务器模型与WEB服务器
        1.4.1 协作计算模型的演变
        1.4.2 客户/服务器模型的体系结构与Web服务器
    1.5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5.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5.2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WEB服务器的总体设计
    2.1 MMB2004型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2.2 几种基于MMB2004的WEB服务器的实现方案
        2.2.1 利用Java语言实现Web服务器的设计方案
        2.2.2 利用VB语言的IIS实现Web服务器的设计方案
        2.2.3 利用VB.net实现Web服务器的设计方案
    2.3 基于MMB2004的WEB服务器的最终设计方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MBSERVER数据通信控件
    3.1 OPC技术
        3.1.1 OPC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3.1.2 OPC技术优势及应用
        3.1.3 OPC体系结构
    3.2 ACTIVEX控件技术
        3.2.1 ActiveX控件
        3.2.2 ActiveX控件的功能
    3.3 MMBSERVER数据通信控件
        3.3.1 MMBServer的功能
        3.3.2 MMBServer的工作流程
        3.3.3 OPC对象声明
        3.3.4 添加OPCActiveX通信控件属性
        3.3.5 添加OPCActiveX通信控件的方法
    3.4 MATLAB调用MMBSERVER通信控件
        3.4.1 在Matlab中创建ActiveX控件对象
        3.4.2 OPCActiveX对象属性
        3.4.3 操作对象的方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MBIDE操作站监控控件
    4.1 MMBIDE的功能及整体设计
        4.1.1 MMBIDE的设计目标及功能
        4.1.2 MMBIDE的整体设计
    4.2 MMBIDE设计与实现
        4.2.1 INVA介绍
        4.2.2 组态目标代码下载用户工具
        4.2.3 参数目标代码下载用户工具
    4.3 MMBIDE参数实时监控界面的实现
        4.3.1 参数实时监控界面整体设计目标
        4.3.2 参数格式文件
        4.3.3 参数实时监控界面实现流程
        4.3.4 参数实时监控界面的调试工具
        4.3.5 参数实时监控界面实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WEB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5.1 COM/OLE技术
        5.1.1C OM的起源与OLE
        5.1.2 COM的目标
        5.1.3 COM技术的优点
    5.2 分布式COM(DCOM)技术
        5.2.1 从COM到DCOM
        5.2.2 DCOM的特性
        5.2.3 DCOM安全模型
    5.3 WEB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5.3.1 Web服务器的体系结构
        5.3.2 Web服务器的实现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中间件通讯服务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论文工作
    1.3 论文组织
第二章 通讯服务与中间件
    2.1 通讯服务
        2.1.1 通讯服务概述
        2.1.2 通讯服务设计空间
    2.2 中间件
        2.2.1 中间件技术
        2.2.2 中间件在通讯技术方面面临的挑战
    2.3 己有的通讯服务
        2.3.1 操作系统的通讯服务
        2.3.2 中间件的通讯服务
        2.3.3 ACE的通讯服务
第三章 MCS设计
    3.1 概述
        3.1.1 MCS的背景
        3.1.2 MCS的有关概念
        3.1.3 MCS的功能
    3.2 MCS的总体结构
    3.3 MCS中的核心技术及设计
        3.3.1 进程间通信的设计
        3.3.2 通信消息处理的设计
    3.4 中间件通信服务中的设计模式
    3.5 与 ACE的比较
第四章 通信模式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4.1 通信模式相关概念
    4.2 MCS中的通信模式
        4.2.1 请求/响应模式
        4.2.2 会话模式
        4.2.3 事件通信模式
        4.2.4 服务器端嵌套调用模式
        4.2.5 服务器端调用转发模式
    4.3 通信模式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4.3.1 中间件通信模式接口
        4.3.2 通信模式及其接口分析
        4.3.3 中间件通信模式设计与实现
        4.3.4 通信模式框架设计的优点
第五章 MCS原型系统在 ONCETX2.0中的实现
    5.1 ONCETX2.0概述
        5.1.1 分布事务监控器
        5.1.2 ONCETX2.0总体结构
    5.2 ONCETX2.0中的 MCS原型
        5.2.1 ONCETX2.0中的 PLATFORM模块
        5.2.2 ONCETX2.0中的通信模式
    5.3 ONCETX2.0可使用 MCS实现的改进
        5.3.1 对 PLATFORM模块的改进
        5.3.2 对通信模式实现的改进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总结
    6.2 未来的工作

四、一个面向对象的客户/服务器应用编程接口(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化的高速红外测温系统研制[D]. 刘国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2]斑马公司销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虞亚敏.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7)
  • [3]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的组态软件的开发与研究[D]. 周亚勇. 江南大学, 2009(06)
  • [4]基于C/S结构的语音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梁文文. 天津大学, 2008(09)
  • [5]复杂流程分布式控制系统构件研究与模型变换[D]. 刘晓燕.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9)
  • [6]水电厂计算机监控技术及应用[A]. 蔡维有. 《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及综合自动化》研讨班教材, 2007
  • [7]基于ACE-RFID中间件的矿井定位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英仪.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2)
  • [8]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通信平台研究[D]. 孙冬梅. 重庆大学, 2006(01)
  • [9]一种基于FCS的Web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D]. 张丽芳. 大连交通大学, 2006(12)
  • [10]中间件通讯服务的研究与实现[D]. 周瑾.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 2005(04)

标签:;  ;  ;  ;  ;  

面向对象的客户端/服务器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