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成功培育出无臭大豆

河北成功培育出无臭大豆

一、无腥味大豆在河北选育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杨秋萍[1](2020)在《横蹄勇骁千里马 俯首甘为孺子牛——记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顾问专家张孟臣研究员》文中提出张孟臣,中国着名大豆遗传育种家。现任农业部黄淮海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现代农业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顾问;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名誉主任委员、河北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他在大豆育种技术、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方面成绩突出。在近四十年的科研工作中,他创新了大豆育种方法,育成大豆品种22个,推广面积达9 000多万亩。他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

李之国,张彩英,常文锁[2](2006)在《不同来源菜用大豆的品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43个菜用大豆品种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食用品质进行测定,以发掘品质优良的菜用大豆资源,筛选出适合河北省种植的优良菜用大豆品种。研究表明,在外观品质中所有品种的荚长、荚宽、荚厚都能达到规定标准,其外观品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百粒鲜重、百荚鲜重和二粒荚百分比;营养品质中仅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能达到标准,维生素C、氨基酸、钙的含量在各品种间差别较大;在食用品质中只有少数品种的淀粉与可溶性糖的含量达到了要求。综合评价筛选出绿75、矮脚白毛、天禾早生65、札幌绿4个适于河北省种植的品质优良的菜用大豆品种。

王月明[3](2006)在《河北省大豆品种对SMV的抗性鉴定及感染后的细胞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简称SMV)病是世界性大豆病害之一,也是我国各大豆产区普遍发生的重大病害之一,对大豆生产危害严重,造成产量损失,籽粒品质下降。SMV以种子带毒为初侵染源,蚜虫以非持久方式传毒,使SMV容易造成流行性危害。由于化学药剂不能有效地防治该病害,所以推广抗病品种是目前公认的最经济有效的病毒防治方法。但是不少地区反映,从外地引入的抗病品种往往不能解决本地区的大豆花叶病危害问题。这是由于各地区大豆花叶病毒的流行株系不同,因而对不同的大豆品种有不同的致病力,大豆品种对不同株系的抗病性反应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选育抗病品种时,必须查明本地区的大豆花叶病毒的流行株系和株系组成,有的放矢地筛选抗原,这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工作。 为调查河北省推广大豆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的抗性情况,本研究对9份大豆品种,包括高蛋白品种:冀豆12号,冀豆7号;高油品种:冀黄13号,nf37,nf58:兼性品种:冀豆15号,鉴15;以及无腥大豆品种:五星1号,五星2号,均采用人工汁液摩擦法分别接种六个SMV株系,包括河北省的流行株系Sc-8,Sc-11和一个待定株系3238;黄淮地区的Sc-3;江苏的Sa:东北的N3进行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供鉴的九份大豆品种中,高蛋白品种冀豆12号是一个较理想的抗病毒品种,它对试验中所用的6个病毒株系均表现1级反应型;2001年培育成功的无腥品种五星1号是一个优良的抗病毒品种,它对供试的6个株系中的5个表现0级反应型,对来自东北的病毒株系N3表现1级反应型;五星2号的抗病毒能力也较强。而高油品种的抗病毒能力都表现不太理想。由此认为五星1号、冀豆12号和五星2号是三个较理想的抗SMV品种,适合推广种植。 在此基础上,我们从中选出一对抗感组合,大豆品种冀豆7号对SMV株系N3为抗病组合,对SMV株系Sc-8为感病组合,并对其侵染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试验运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初步研究了大豆花叶病毒毒株Sc-8和N3侵染冀豆7号后产生的一系列细胞病理学变化。接种病毒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冀豆7号叶片,经过化学固定、脱水和包埋后制作超薄切片,切片经染色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在抗病组合的叶肉细胞中,侵染早期(接种8-12h),叶绿体膨胀,叶绿体片层结构轻微零乱,核染色质发生凝集现象;接种后24h,叶绿体继续膨胀变形,线粒体结构清晰完整,核变形严重;侵染后期(接种后72h),细胞核近乎衰败,双层核膜已基本辨认不清,叶绿体结构基本解体。此时线粒体嵴突已发生退化,只有双层膜结构,内部出现空虚状态。细胞中的病毒粒子很少,也没发现风轮状内含体结构,充分体现了病毒增殖受到抑制的情况。在此过程中,叶绿体和细胞核是最早做出反应的细胞器,而线粒体是最后解体的细胞器。叶肉细胞在超微结构水平的变化显示出了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 cell death,PCD)的某些形态特征。感病组合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比抗病组合晚了10多个小时,细胞器的变化与抗病组合相似,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所观察的整个互作过程中,核、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衰退是同步的,显示出了细胞被动死亡的

刘渊[4](2005)在《大豆脂肪氧化同工酶(Lox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检测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大豆种子中存在约占总蛋白含量1%的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简称Lox),包含3种同工酶Lox1、Lox2、Lox3,通过催化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生共轭的过氧化氢物,可直接与食品中的蛋白和其他营养成分结合,降低豆制品的食用性和营养价值,最后生成醛、酮、醇等有异味的小分子挥发性物质,使豆油及豆制品产生豆腥味,苦涩及青气味。大豆脂肪氧化酶成为限制大豆营养价值和食品风味的主要抗营养因子。近年来,科技工作者就脱腥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加工工艺不理想的情况下,采用回交转育的方法进行遗传改良,利用快捷、灵敏、有效的检测手段筛选缺失脂氧酶的后代,建立缺失品种的近等基因系,将是去除豆腥味和改善大豆营养品质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大豆脂肪氧化酶是球形的水溶性蛋白质,分子量为94~97KD,符合免疫学研究的要求,可作为完全抗原进行免疫。为此,本实验制备大豆脂肪氧化同工酶(Lox1)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Lox1的检测方法。 利用薄板等电聚焦凝胶电泳(IEF-PAGE)鉴定大豆脂肪氧化酶的缺失近等基因系材料,Lox2缺失的情况下,Lox1向pH偏小的方向迁移;Lox1缺失,该酶带消失;Lox3缺失,Lox3a存在,Lox3b蛋白带消失。检测后不同缺失类型的子粒分装保存。并设计通过非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 PAGE)进行分离,调整分离胶浓度为10%,浓缩胶的浓度为5%,经过分析不同缺失类型,推断出代表大豆脂肪氧化酶同工酶Lox1、Lox2、Lox3的特异性蛋白条带。本文通过电泳洗脱仪回收三种大豆脂肪氧化同工酶的蛋白条带,考虑到纯化后Lox1的纯度及其酶活均远大于Lox2、Lox3,并且适当减少后期繁重的工作量,仅以Lox1作为免疫抗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浓度:①0.1896mg/ml②0.7607mg/ml③0.0769mg/ml,其酶活为76.668%。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该酶蛋白的分子量约为94 000 dal左右。以Lox1作为完全抗原,采取皮下多点注射,并参照适当的程序设计免疫方案,强化其免疫应答反应,经过间接ELISA测定免疫血清效价为1:1600。同时用完全DMEM培养液孵育骨髓瘤细胞达到对数生长期,可将已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和SP2/O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建立间接ELISA方法筛选杂交瘤细胞的阳性克隆,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9株能稳定传代且分泌抗大豆脂肪氧化酶Lox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各株单抗的效价均在1:64以上。仍然采用间接ELISA测定Lox1的方法,验证3株单抗与其他脂肪氧化酶类型没有交叉反应。通过对其特异性的鉴定,确立了产生大豆脂肪氧化酶Lox1高度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进而利用间接酶联免疫技术进行Lox1缺失与否的鉴定。以期为今后制备Lox2、Lox3的单克隆抗体提供实验技术基础;为种质资源的创新,食品加工的工艺改良以及辅助遗传育种提供投资少、见效快的鉴定方法;也为进一步研究大豆脂肪氧化酶同工酶的蛋白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刘志民[5](2003)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 ——理论回顾、现状分析与战略选择》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从理论回顾(范畴界定、支撑理论、成长规律及评价指标)、现状分析(国内外现状、国际经验与国内差距、问题及成因)和战略选择(战略意义、需求分析、重点领域、对策思路与发展建议)方面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作系统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从逻辑学的角度,对“农业高新技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概念作了限制和概括,明晰了研究范畴。认为:“农业高新技术”就是应用于农业的高新技术,涵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自动化工程技术、海洋技术和生态技术等在农业上应用。从技术领域可以划分为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三大方面;从技术开发层面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传感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远程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环境控制技术、诊断施肥技术、工程管理技术和无疫害生产技术等18 项;从产业应用层面可以划分为动物快速繁殖、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AES)的建立、设施(工厂化)农业等20 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被限定为特指中国的知识、技术和资金高度密集的新型农业产业,是在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技术上形成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团的总称,范围包括农业生产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其存在形式通常是科、农、工、贸一体化的联合体。“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则被定义为“在我国,是指以农业高新技术为主要构成要素独立形成新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产生出新型农业高新技术产品或是将高新技术应用于传统涉农产业、生产出富含高新技术的新型农产品或加工品的过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质是高新技术在涉农产业的企业化和市场化,通常是科、农、工、贸一体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本质都是产业化,都与农业发展有关,而且都面向农户,将农户引向市场。二者的差异在于其成长背景、构成要素、目标模式等。2.运用公共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相关理论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产品属性、产生机理、发展特性、供给机制及发展机制等进行了系统综合,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认为,不管农业高新技术的性质如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本身已经具有了混合品属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产品属性,决定了供给机制是一种集市场机制创新行为与政府功能创新行为于一体的新型生

马征[6](2001)在《半月要闻》文中提出

二、无腥味大豆在河北选育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腥味大豆在河北选育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2)不同来源菜用大豆的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种植方法
        1.2.2 品质测定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观品质
    2.2 营养品质
    2.3 食用品质
3 讨论

(3)河北省大豆品种对SMV的抗性鉴定及感染后的细胞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鉴大豆品种
        2.1.2 毒源
    2.2 接种
    2.3 抗性分级标准
    2.4 包埋块的制备
    2.5 图像的观察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九个大豆品种对SMV六个株系的抗性鉴定结果
    3.2 细胞学研究的试验材料及其接种后不同时间的表型特征
    3.3 冀豆7号叶片的细胞学观察
        3.3.1 冀豆7号健康叶片叶肉细胞结构特点
        3.3.2 接种病毒或模拟接种后早期对冀豆7号叶肉细胞的影响
        3.3.3 接种N3后(抗病组合)冀豆7号叶肉细胞的细胞学变化
        3.3.4 接种SC-8后(感病组合)冀豆7号叶肉细胞的细胞学变化
    3.4 Sc-8的长距离运输
4 讨论
    4.1 九个大豆品种对SMV六个株系的抗性鉴定
        4.1.1 侵染症状
        4.1.2 不同地区的病毒株系对不同地区的大豆品种致病力不同
        4.1.3 河北省抗SMV优良品种
    4.2 大豆感染SMV后寄主的细胞学变化
        4.2.1 病毒粒子
        4.2.2 内含体结构
        4.2.3 细胞核的病变
        4.2.4 细胞质区的病变
        4.2.5 叶绿体的病变
        4.2.6 线粒体的病变
    4.3 SMV在大豆叶肉细胞中的可能复制机制
    4.4 SMV在寄主体内的运输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4)大豆脂肪氧化同工酶(Lox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检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BALB/C小鼠和SP_2/O骨髓瘤细胞
        2.1.3 电泳试剂
        2.1.4 单克隆抗体制备材料
        2.1.5 实验仪器
    2.2 方法
        2.2.1 薄板等电聚焦凝胶电泳(IEF-PAGE)检测大豆缺失材料
        2.2.2 大豆脂肪氧化同工酶的提取纯化
        2.2.3 抗原蛋白的分子量测定
        2.2.4 凝胶的干制
        2.2.5 抗原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2.2.6 抗体的制备方法及步骤
        2.2.7 抗体的特性测定
        2.2.8 单克隆抗体与缺失大豆脂肪氧化酶同工酶II和III的反应试验
        2.2.9 抗体的储存与杂交瘤细胞的冻存、复苏
3 结果与分析
    3.1 等电聚焦凝胶电泳对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材料的检测
    3.2 大豆蛋白中脂肪氧化同工酶的电泳分析结果
    3.3 抗原蛋白分子量测定结果
    3.4 抗原蛋白浓度测定结果
        3.4.1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法测定纯化后脂肪氧化酶浓度
        3.4.2 测定纯化前后的酶活性
    3.5 血清效价的检测
    3.6 阳性孔的筛选
    3.7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分析结果
    3.8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
        3.8.1 效价测定结果
        3.8.2 交叉反应试验结果
    3.9 单抗与大豆缺失材料Su-2.3的粗提液反应试验结果
4 讨论
    4.1 抗原的选择与制备
    4.2 蛋白质抗原含量的测定
    4.3 免疫方案
    4.4 免疫血清的ELISA检测
        4.4.1 标本的采取和保存
        4.4.2 试剂的准备
        4.4.3 洗涤
        4.4.4 封闭
        4.4.5 酶标记的抗体
        4.4.6 显色
    4.5 细胞融合
        4.5.1 骨髓瘤细胞的选择
        4.5.2 融合剂
        4.5.3 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
    4.6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
    4.7 今后研究重点
        4.7.1 大豆脂肪氧化同工酶Lox2、Lox3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4.7.2 大豆脂肪氧化同工酶Lox1、 Lox2、Lox3a、Lox3b的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4.7.3 大豆脂肪氧化酶抗体基因工程的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试剂配制
    2 图片观察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5)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 ——理论回顾、现状分析与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与空间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分析框架与论文结构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第2章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相关概念界定
    2.1 农业高新技术
    2.2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2.3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3章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支撑理论构筑
    3.1 “混合品属性”理论
    3.2 诱致变迁与技术创新理论
    3.3 企业主体与市场驱动理论
    3.4 产业结构优化与高度化理论
    3.5 关联与规模经济理论
第4章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机制分析
    4.1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一般特征
    4.2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机制
    4.3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甄别标准
    4.4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类型划分
第5章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评价指标研究
    5.1 构筑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现实意义
    5.2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
    5.3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评价方法
    5.4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5.5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的典型案例分析
第6章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国际经验探索
    6.1 国外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现状
    6.2 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对农业自身发展的影响
    6.3 发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成功经验
第7章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国内现状评析
    7.1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进程
    7.2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7.3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与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7.4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与产业化的问题本因分析
第8章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战略探究
    8.1 加快发展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的现实意义
    8.2 新世纪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需求分析
    8.3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领域的战略选择
    8.4 解决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的对策思路
    8.5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建议
附录
    1. B 层测评指标群对 A 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比较矩阵
    2.1 C 层测评指标群对B 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比较矩阵(1)
    2.2 C 层测评指标群对B 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比较矩阵(2)
    2.3 C 层测评指标群对B 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比较矩阵(3)
    2.4 C 层测评指标群对B 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比较矩阵(4)
    3.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评价指标的解释
    4. 三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简介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无腥味大豆在河北选育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横蹄勇骁千里马 俯首甘为孺子牛——记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顾问专家张孟臣研究员[J]. 杨秋萍. 大豆科技, 2020(02)
  • [2]不同来源菜用大豆的品质研究[J]. 李之国,张彩英,常文锁.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6(02)
  • [3]河北省大豆品种对SMV的抗性鉴定及感染后的细胞学研究[D]. 王月明. 河北农业大学, 2006(08)
  • [4]大豆脂肪氧化同工酶(Lox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检测应用[D]. 刘渊. 河北农业大学, 2005(06)
  • [5]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 ——理论回顾、现状分析与战略选择[D]. 刘志民. 南京农业大学, 2003(11)
  • [6]半月要闻[J]. 马征. 中国食品, 2001(01)

标签:;  ;  ;  ;  ;  

河北成功培育出无臭大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