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院管理系统介绍

美国医院管理系统介绍

一、美国医院管理体系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王威[1](2021)在《RBRVS体系在A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

周玥杉[2](2021)在《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建设及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比较Caprini、Padua、Autar三种风险评估模型对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预测价值,为临床选择合理VTE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依据。(2)探讨符合医院实际的VTE综合防治管理的有效措施,评价VTE防治管理体系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深圳市某三甲医院内科住院患者病例信息,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将住院期间确诊为VTE的221例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VTE组),与病例组按照1:2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筛选未诊断为VTE的442例内科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非VTE组)。分别使用Caprini、Padua、Autar三种风险评估模型为患者评分,明确VTE风险等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内科住院患者发生VTE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三种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内科住院患者VTE的预测价值差异。(2)基于文献回顾、参阅指南标准等方法,契合医院实际,逐步建立医院VTE综合防治管理体系。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未实施VTE防治管理体系收治的42242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实施医院VTE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后收治的4601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院内VTE发生率、VTE风险评估率、VTE风险评估及时率方面的差异。结果:(1)内科住院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下肢静脉曲张、卧床时间>3天、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既往VTE史、创伤或外科手术(≤1个月)、活动性恶性肿瘤、D-二聚体≥0.5ug/ml。其中与VTE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既往VTE史(OR=9.24),其次是D-二聚体≥0.5ug/ml(OR=8.134)。(2)三种血栓风险评估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大小依次为:Padua模型(0.832±0.016)、Caprini模型(0.774±0.018)、Autar模型(0.741±0.019),约登指数分别为0.529、0.443和0.421,灵敏度分别为87.78%、89.59%和85.07%,特异度分别为65.16%、54.75%和57.01%,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比较结果显示,Padua模型AUC大于Caprini模型、Autar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rini模型AUC大于Autar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经过VTE综合防治管理,院内VTE防治能力逐步提高。观察组DVT发生率、PTE发生率分别为0.36%、0.006%,均显着低于对照组0.55%、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VTE风险评估率为98.43%、VTE风险评估及时率为96.8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Caprini、Padua、Autar三种风险评估模型对内科住院患者的VTE风险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Padua风险评估模型预测价值最佳,对这些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修订或改良以适应国内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契合医院实际,构建VTE综合性防治管理体系能有效落实VTE防治,降低院内VTE发生率,减少VTE相关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对提升医院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减轻医疗卫生负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高洁[3](2021)在《基于文化视角的中西文化遗产管理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从文化的视角出发,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比了中西方文化遗产管理的异同,对中西方各自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文化遗产管理进行了梳理。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比中西方遗产管理的异同,通过比较来更好的认识自身,并探索可以借鉴的经验;二是将文化理论和跨文化理论应用在文化遗产管理的各个层面,尝试分析遗产所体现的文化价值以及传统文化对遗产管理的深层影响。中西文化遗产管理的比较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比较分为静态对比和动态对比,即中西方管理体系的静态对比和遗产管理中出现的跨文化交流;纵向对比即对比中西方遗产管理的发展阶段。遗产管理的横向比较从主体——利益相关者、客体一—文化遗产和介体——管理体制三个部分展开。西方是个宽泛的概念,从遗产管理的实践角度来看,这里的西方主要指西方的文化源头一—欧洲。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跨文化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方法。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中西遗产管理发展阶段的比较,即纵向比较。欧洲的保护思想演变主要围绕“修复”一词展开,不同的修复原则和手段反映了每个时代人们对遗产价值的不同理解。保护中的“价值理性”关注“为何保护”,而“工具理性”关注“如何保护”,这两者构成了对立又统一的整体。中国的遗产保护与管理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价值由谁决定?西方成熟的保护理念是否具有本土适应性?要解决这些问题都必须从根源入手,既要了解遗产的传统文化价值,也要了解遗产对当代人的价值。案例部分以西班牙世界遗产为例,西班牙的遗产保护与管理因社会制度等原因曾落后于英美意等国,也曾经历过因保护理念变化而造成破坏的问题。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独特性和多元化上与中国具有相似性,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中国的遗产保护开始较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申报世界遗产所带来的巨大效益的影响,遗产保护与管理的理论也迅速发展起来。我国的遗产保护理论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理论的影响和制约,还需探索真正适合于中国的遗产发展之路。第二章是中西传统文化差异在建筑遗产中的体现。本章以建筑遗产为例,说明了不同材质与风格的建筑遗产所反映出的文化特征和核心价值。西方建筑以石材为主,风格雄壮威严;中国建筑以木材为主,显得纤细灵动,遗产建筑本体的差异性体现出中西传统文化的不同精神内核。中西管理思想也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本身就是治国安邦的理论,可以被称作“管理型思想”。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儒家文化不断糅合其他文化特质,成为多个朝代管理大一统帝国的有效手段,这些管理思想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西方的管理思想起初是“见物不见人”的,没有将人的价值作为管理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也开始将管理中的人看作是复杂的个体,更接近儒家思想中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到了现代这个紧密相连的全球化时代,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日益显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拿来比较,但不存在统一的价值体系,文化不会向着同一个方向进化,只会在各自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并存是发展的趋势,文化交流与互补必定会对世界的发展有所助益。第三章是中西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比较。管理体制是遗产管理中的介体,连接起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遗产。在中国遗产事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遗产地过度商业化、真实性受损、文化认同缺失、利益相关者的矛盾以及对世界遗产的过度利用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遗产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因此体制问题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我国的遗产管理体制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多种管理经营模式应运而生,但总体上还是以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为主。同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目标仍是发展的主要目标,由此导致了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在遗产价值认知方面,管理者和民众的遗产保护意识尚需培养。在管理模式、资金来源、保护和管理的多元化参与等方面可以借鉴西方的经验。遗产管理和旅游管理关系密切,相互交融,由于遗产也可以被看作是资源,如何合理利用遗产资源,避免空置和过度利用两个极端,是每个遗产地都要平衡的问题。第四章是中西文化遗产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比较研究。利益相关者是遗产管理中的主体,包括管理者、保护者、经营者、社区居民、遗产旅游者、非政府组织、社会大众等。管理者与保护者有时是一体的,有时是多个主体,在我国政府是遗产管理责任的主要承担着者,但也不应忽视保护专家的作用。遗产经营者与遗产地居民是一对具有互动关系的主体,二者利益关系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到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遗产旅游者是受到各方关注的群体,中西方遗产旅游者在看待遗产价值和审美文化方面都存在差异,特别是在对真实性的追求上差异更为显着。如何平衡旅游业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关系也是中西方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遗产地旅游活动中的各种关系都是围绕旅游者展开的,管理者、经营者和参与到景区经营中的社区居民往往会以旅游者的需求为目标。但遗产景区有其特殊性,它还担负着发展社会文化的任务,如果完全迎合大众游客的需求,遗产景区难以发挥它的全部功能。提升旅游的文化和精神层次,是现代文化和遗产旅游的发展方向。遗产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只有找到这些关系之间的平衡才能做到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第五、六、七章为案例研究。第五章比较了遗产活化和遗产数字化管理的中西理论与实践。“活化”是指对遗产的物质层面和价值层面所体现的文化加以“诠释—融合—重构”的过程。遗产的数字化既是主动迎合了时代的发展,也是为了应对社会的改变而必须做出的选择。由于信息时代和互联网的发展,我国与西方在数字化方面的发展齐头并进,并在应用领域超越了西方。故宫在遗产活化和数字化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实践,收获了正向的社会反馈,这些经验也被其他文化机构所借鉴,对推广和传承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西方研究关注的焦点是数字化、新媒体和社交网络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讨论了技术发展与文化变革的关系。一些学者对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快速发展抱有谨慎的态度,反对技术决定论,认为工具应当为人的目的服务。遗产活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基本方式都是要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入了解之后,解码“文化基因”,然后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连接,给人以怀旧的体验或对文化的共鸣。第六章讨论了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比较了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古城与曲阜。这两处遗产都是各自国家的文化圣地,如何解决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是它们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世代生活在历史城镇中的居民是那里的主人,历史城镇也是最能体现利益相关者关系的遗产,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其中的关键问题。曲阜和圣地亚哥古城同属于“文化圣地”,历史城镇常见的商业化倾向可能会削弱其神圣性和文化价值,也可能会出现“创造性破坏”的情况。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基于文化的解决方案,除了要注重物质遗产的保护,还要重视遗产的价值和文化符号,关注遗产地的地格和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保护传统和现代发展之间需要找到平衡,要考虑到住房、人口、就业、商业、环境、社区融合与文化认同等因素。未来曲阜的发展还要理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找到阻碍发展的症结,从而将更好的阐释和发扬儒家文化。第七章比较了两条文化线路遗产,分别是丝绸之路和朝圣之路。文化线路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中较新的一类,它突破了过去以点状为主的类型特征,在空间上做了延伸。同时也扩展了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避免了文化脉络的割裂,丰富了遗产参观者的活动内容与体验。这类遗产具有流动性和跨文化交流的特征,在管理上更是涉及到跨国的遗产管理,可以借鉴国际管理的经验。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多地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旅游经济的表现优于宏观经济发展,旅游业在这些国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为突出,旅游减贫、带动就业等作用需进一步引导、扶持和彰显,文化旅游能够对丝绸之路的复兴发挥重要作用。创新点在于:首先,在研究视角方面,从文化的视角对遗产管理进行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切入点。文化遗产不是无本之木,它的存在本身就代表了文化的传承,因此也要用延续的眼光去看待遗产,把文化遗产放置在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去理解和管理。其次,在研究思路与内容上,对比了两个空间——中国与西方,梳理了两个方向——横向与纵向,分析了三个组成部分——遗产管理的主体、客体和介体。在案例部分探讨了三类具有遗产管理领域代表性和前沿性的文化遗产。第三,在研究方法上,采取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合了历史学、文化比较学、国际管理学、旅游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运用了文化与跨文化的理论,讨论了中西差异和经验借鉴,也探索了我国文化遗产的国际化之路。文化遗产是由一代又一代人选择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的价值既取决于历史,也取决于当代和未来。目前我国文化遗产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遗产除经济价值之外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了解西方遗产的发展道路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身,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更要从本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文化遗产事业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的良性发展,进而使我国的文化遗产“走出去”,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冯思琪[4](2021)在《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中医医院是我国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蔓延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先天不足和竞争不对称原因,大多数中医医院以西补中求发展,淡化特色求生存,照搬综合性医院的管理模式,中医医院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本研究以医疗质量三级结构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PDCA循环和持续质量改进理论为理论依据,研究中医医院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为改善中医医院内部管理难题,提高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与研究,界定医疗质量管理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了解医疗质量管理理论,分析国内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和管理模式;再通过政策研究了解有关医院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评审标准和医疗质量管理法规等政策文件;接下来,选取M三甲中医医院作为案例,通过研究分析该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效果,总结分析该院值得借鉴学习的管理经验,并找出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问卷调研法对湖北省11家不同级别中医医院进行调研,了解这些中医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吸收、运用国内外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成果和中医医疗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在国家有关医疗质量管理、中医医院管理等政策文件的指导下,结合中医特色,构建一套科学全面、适合中医医院内部日常管理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结果:本研究建立的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组织体系、标准体系、监控体系、考评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5个子体系,每个子体系内包含若干规范和要求,而且每个子体系都具有中医元素和中医特点,从而形成立体网状式全面科学、具有中医特色的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结论:医疗质量管理是通过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没有好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就没有好的医疗质量。目前中医医院照搬综合医院的管理体系,中医医院西医化运行,中医特色优势不明显,导致中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减弱,中医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建立健全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是促进中医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方法。一套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至少应包括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制度、医疗质量监督控制机制、医疗质量考评评价方案以及医疗质量支撑保障措施。本文在立论分析过程中,力求探索和寻求解决中医医院的实际问题,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医医院内部医疗质量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期望能够为中医医院加强医疗质量建设提供参考意见和决策依据。

管淑慧[5](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指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吴相敏[6](2021)在《新医改形势下WS私立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5年开始,以“新医改”为特点、分步推进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新医改”力度大、范围广,在推动公立医院深化改革的同时,给私立医院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私立医院的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新医改政策,认真研究私立医院在新医改中突围的关键因素。医疗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医疗人才的竞争,以医护人员为主体的员工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因此,员工绩效考核在医院人事管理中至关重要。但医院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不能完全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进行绩效考核,在新医改背景下,私立医院要健康持续发展,应当构建公益性与营利性并行的绩效管理体系,重新核定私立医院医务工作者的绩效标准,既要保证医院工作者工作的营利性,又要保证私立医院的社会性。本文借鉴国内和国外私立医院对员工绩效管理的经验,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和问卷调查法,就新医改方案对私立医院员工绩效管理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WS私立医院现行绩效管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发现WS医院存在员工绩效管理目标不够明确、绩效考核不规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以及缺少绩效考核反馈机制等问题。在总结问题及其成因基础上,重新定位WS私立医院的战略目标,完善WS医院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并对WS医院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具体而言,应用平衡计分卡,构建医院的指标体系,增加患者满意度,以及增加医疗服务人员的水平、服务质量等内容,以提高患者对于医院服务的满意度;针对各科室不同的职能设置不同类型的考核指标;依照医院整体发展战略的侧重点设置指标权重,并制定指标评分细则和标准。最后,从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绩效考核流程优化、绩效评价方法改进、绩效指标量化等方面入手,为WS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改进方案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措施。

杨艳林[7](2021)在《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专科护士培训,专科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但是,目前我国专科护士的管理和使用现状不容乐观,专科护士经过资格培训后,工作岗位和职责并无明显变化,“重培训轻使用”现象普遍,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资格认证和培训标准,致使专科护士专业能力也存在较大差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科护士队伍的稳定和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护士层级管理体系是以专业能力的高低对护士分层、定岗、定薪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各层级护士的护理能力,受到全球护理管理者的广泛关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专科护理发展较早的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专科护士管理制度,而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专科护士岗位管理体系。因此,构建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尤为必要。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并初步应用于临床,以期为今后专科护士的选拔、培养、分层、任用、晋级与考核等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通过文献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和专家预咨询,参考国内外专科护士管理经验,依据我国专科护士发展现状、专家意见,初步构建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2)采用德尔菲法选取25位专家进行2轮咨询,通过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程度和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对本研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使用条目的合理性赋值均数、变异系数和满分比,结合专家指导意见等筛选、修改条目,最终形成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3)采用目的性抽样,选取甘肃省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7个专科科室为试点专科,成立管理小组对管理体系进行修订形成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办法、专科护士初次定级申请表,采取自愿申请的原则对试点科室的护士进行初次定级。研究结果(1)本研究初步构建的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基本框架包含层级框架、培训准入标准、认证机构最低标准、再认证标准、核心能力、岗位职责、继续教育课程安排、考核标准、初次定级标准和晋级标准共10个一级指标、44个二级指标、252个三级指标。(2)本研究第1轮专家咨询,共发放问卷25份,全部回收,专家积极程度100%,专家权威系数0.862,平均协调系数0.171;第2轮专家咨询,发放问卷25份,回收24份,专家积极程度96%,专家权威系数0.894,平均协调系数0.210,两轮专家意见协调系数经过卡方检验,均P<0.05,符合统计学要求。构建的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包含专科护士准入标准、核心能力、层级框架、岗位职责标准、初次定级标准、晋级标准、继续教育课程、考核标准和岗位绩效9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250个三级指标,其中专科护士层级框架为:S1级专科助理护士、S2级初级专科护士、S3级中级专科护士、S4级高级专科护士以及S5级护理专家。(3)本研究初步应用的7个试点专科为手术室专科、急诊急救专科、重症专科、麻醉专科、血液净化专科、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新生儿专科;共有251名专科护士提交初次定级申请,经管理小组审核后,最终纳入专科护士232名,初次定级后S1级专科助理护士94名(40.52%)、S2级初级专科护士75名(32.33%)、S3级中级专科护士42名(18.10%)、S4级高级专科护士18名(7.76%)、S5级护理专家3名(1.29%),专科护士从低层级到高层级呈金字塔状,符合理论依据。研究结论本研究咨询专家的代表性强、权威性高,构建的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250个三级指标,专家意见集中、内容全面、结构合理,体系初步应用切实可行且结果符合理论依据,有望为医院在临床专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王亮[8](2021)在《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经济结构深入调整、人口结构深度变化,公众对公共服务的社会预期不断提升、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这对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存在质量不高、规模不足、发展不平衡等多方面问题,具体表现为:城乡区域间服务水平差异较大,资源配置不均衡;基层服务设施不足,设施利用率较低;公共服务人才短缺,人力资源保障不足;服务尚未有效惠及全部流动人口和困难群体,项目存在覆盖盲区;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体制机制创新滞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择了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相对完善的日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研究其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历史演进、架构及相关主体的作用发挥等内容,并通过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系的分析,见微知着,深入探讨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效果,以期借鉴其经验,为完善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供助益。本文分析认为,战后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从政府单一主体供给向政府、社会、企业多元主体供给不断转变,历经官制型体系、融合型体系后,最终形成官民共治型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官民共治体系下,政府和以非营利组织为代表的民间事业者发挥着主体作用,市场则作为纽带推动着官民协同共治的进程,其中政府是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市场化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对提升服务供给效率和水平不可或缺;非营利组织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构成,其既可以单独承担社会事务,同时也可以与政府或其他民间事业者合作满足民众公共服务需求。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各司其职、相互协同,共同保障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为了考察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子系统的运行,结合当前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影响研究的现实需要,本文针对日本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做了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其作用发挥机制、应对新冠疫情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等内容,对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效率效果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总结日本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本文从结构上包括6部分共9章内容,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即第1章。主要包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以及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归纳本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理论分析,即第2章。主要包括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供给及其体系的内涵探讨,总结和分析了公共服务体系的一般形式,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形成的约束条件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演进及其特征,即第3章。从历史演绎的角度,对战后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归纳与逻辑梳理,总结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演进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特征。第四部分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结构及主体作用分析,包括第4、5、6、7章,为本文的核心部分。以前文分析内容为基础,采取“总—分”形式对日本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进行解构。从总体上,以官民协同治理为角度,分析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构成形式、体系形成的动因以及官民协同治理的机制,分析表明政府和以非营利组织为代表的民间事业者发挥着显着的主体作用,而市场是两者之间协同合作的载体。其后,分别从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的视角出发,分析三者在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各自作用的发挥,以更好地解析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以期为我国提供切实借鉴。第五部分是案例分析,即第8章。结合当前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实际,选取公共卫生危机应急管理体系进行考察,通过分析其作用发挥机制、应对新冠疫情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见微知着,对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运行效果进行验证。最后,借鉴日本经验,完善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即第9章。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日本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建设的建议。

苏祎[9](2020)在《JD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一直是新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了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绩效管理体系由计划、沟通、考核、改进和应用等环节组成。通过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协调好公立医院公益性与医疗服务质量的关系,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促进收入分配更科学、更公平,实现效率提高和质量提升,达到三级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导向,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步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论文选取西北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JD医院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已实行了近十年的现行绩效考核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现行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绩效计划前瞻性不足、绩效考核指标陈旧、公益性考核不足、部分科室对员工绩效考核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绩效结果应用单一等诸多问题。根据2019年《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对JD医院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计划、沟通、考核和应用等环节的优化设计。其中计划环节:以上述《意见》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依据,借助专家访谈法、层次分析法分别对JD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及权重重新进行确定,对绩效计划环节进行优化。并以内科诊室为例,确定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4个一级指标,权重值分别为0.5568、0.2001、0.1415、0.1017;确定单病种质量控制、科室接受其他医院进修并返回原医院独立工作人数占比等18个二级指标及其权重。考核环节:论文分别对临床医技科室员工和行政后勤科室员工按其不同工作特性进行区分:对临床医技科室员工按绩效单价制进行绩效考核,增加了临床医技科室员工公益性考核——按照常规援助项目风险系数进行考核,并对公益性工作进行了量化评分;对行政后勤员工运用360度绩效评价进行考核。此外,绩效沟通和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环节也进行了相应的优化。最后,为保障优化后绩效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论文提出了建立健全相关员工绩效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绩效管理培训、提供员工绩效管理的技术支持等数项保障措施。

蒋蕾[10](2020)在《A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加快对医疗卫生改革的步伐,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然成为医疗卫生改革最重要的部分。随着民营医院的迅速发展,医疗卫生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由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过去经济环境的影响,公立医院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限制了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在新医改政策的颁布和医药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为推动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公立医院需要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优化自身有限的资源配置,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增加收入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国内外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成果较多、体系比较完善,这为公立医院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提供了借鉴。但是由于所处行业、单位性质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针对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本文选取公立医院中的A医院为例,首先从A医院的概况、业务收支情况和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入手,找出A医院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预算组织架构设计不合理、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等,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其次,针对这些问题及形成的原因,结合国内外文献和先进的全面预算管理经验,为其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主要包括优化预算管理组织架构、提升全面预算管理重视程度、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加强预算执行力度、提高预算分析深度、完善预算激励机制、提高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健全相关管理体制等。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提升A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并为同行业提供借鉴。

二、美国医院管理体系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医院管理体系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2)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建设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三种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内科住院患者VTE预测价值对比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构建院内VTE综合防治管理体系的效果分析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Padua 风险评估模型在 VTE 风险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文化视角的中西文化遗产管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四节 相关理论
        一、文化遗产价值判定标准
        二、文化遗产活化理论
        三、真实性理论
        四、文化认同理论
        五、跨文化理论
第一章 中西遗产管理的发展阶段比较
    第一节 欧洲遗产理论的发展阶段
        一、古典时期(17世纪前)
        二、17世纪至19世纪初期
        三、19世纪初期至19世纪90年代
        四、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中后期
        五、现代修复理论(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
        六、遗产保护与管理中常用词词义辨析
    第二节 西班牙遗产管理的发展阶段
        一、早期的修复实践(19世纪以前)
        二、19世纪的保护实践
        三、20世纪的遗产保护与管理
    第三节 中国遗产管理的发展阶段
        一、中国传统的修复实践(20世纪之前)
        二、现代遗产管理的萌芽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
        三、停滞期与摸索期(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
        四、现代遗产管理的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第四节 中西遗产管理发展阶段的比较
        一、英法遗产管理的比较
        二、中西遗产管理发展阶段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西传统文化差异在遗产管理中的体现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遗产及管理思想中的体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个维度
        二、中国建筑遗产的文化特征
        三、中国的管理文化
    第二节 西方传统文化在建筑遗产及管理思想中的体现
        一、西方传统文化的四个维度
        二、西方建筑遗产的文化特征
        三、西方的管理文化
    第三节 中西方建筑遗产特征及管理思想比较
        一、中西传统文化四个维度的比较
        二、中西建筑遗产的文化特征比较
        三、中西方管理文化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西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比较
    第一节 中国遗产管理体制
        一、我国遗产管理体制
        二、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三、我国遗产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遗产管理的法律框架
    第二节 西方遗产管理体制
        一、西方国家的遗产管理体制
        二、“以价值为导向”的管理方法
        三、文化遗产的效益评价
        四、国际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框架
    第三节 西班牙遗产管理体制
        一、西班牙遗产保护机构
        二、西班牙遗产管理的法律框架
        三、西班牙的特色保护措施
    第四节 中西遗产管理体制的比较与借鉴
        一、中西遗产管理法律框架的比较
        二、国际遗产管理理念的本土化问题
        三、中西遗产管理体制的比较
        四、西方管理体制的借鉴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西文化遗产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比较
    第一节 文化遗产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概述
        一、遗产管理者与保护者
        二、遗产经营者
        三、遗产地社区居民
        四、遗产旅游者
        五、非政府组织
        六、社会大众
        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中西文化遗产管理者与保护者的比较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
        二、保护与科学的关系
    第三节 中西文化遗产经营者与社区居民的比较
        一、遗产经营者比较
        二、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比较
        三、社区居民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第四节 中西文化遗产旅游者的比较
        一、中西方旅游者对真实性的追求差异
        二、中西方旅游者的审美差异
        三、遗产旅游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四、遗产旅游对遗产地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故宫与西方博物馆:遗产活化与数字化管理比较
    第一节 案例部分的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一、世界文化遗产
        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
        三、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全球化对文化遗产的影响
        五、中国与西班牙世界文化遗产概况
    第二节 故宫博物院的遗产活化与数字化管理
        一、故宫概况
        二、故宫的遗产活化实践
        三、故宫的遗产数字化实践
    第三节 阿尔罕布拉宫的遗产活化与西方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
        一、阿尔罕布拉宫概况
        二、阿尔罕布拉宫的遗产利用
        三、西方遗产数字化研究
    第四节 中西遗产活化与数字化管理比较
        一、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
        二、博物馆的体验方式
        三、博物馆的创新之道
        四、遗产活化的发展方向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曲阜与圣地亚哥古城: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比较
    第一节 曲阜“三孔”及其遗产价值
        一、曲阜的历史变化
        二、曲阜的遗产价值
        三、曲阜的城市发展演变
    第二节 圣地亚哥古城的改造经验
        一、圣地亚哥的古城与新城
        二、圣地亚哥城市改造的经验
    第三节 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借鉴
        一、“圣地”类遗产的管理
        二、历史城镇的商业化问题
        三、两处圣地管理的异同
        四、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借鉴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丝绸之路与朝圣之路:文化线路遗产的开发与管理比较
    第一节 文化线路遗产
        一、文化线路遗产的提出
        二、文化线路遗产的价值
        三、线性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丝绸之路的发展
        一、丝绸之路概况
        二、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
    第三节 朝圣之路的发展
        一、朝圣之路概况
        二、朝圣之路的发展经验
    第四节 欧洲的文化线路体系
        一、文化线路认定
        二、管理体系
        三、财政制度
    第五节 文化线路遗产的发展与管理比较
        一、“欧洲文化线路”的管理经验借鉴
        二、西班牙朝圣之路的发展经验借鉴
        三、我国发展文化线路遗产的建议
    本章小结
结语
    一、基于文化视角的发现
    二、西方遗产管理体制借鉴
    三、案例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1.1.2 对医疗质量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
        1.1.3 中医医院在新医疗改革大环境下面临较多困难
        1.1.4 中医医院套用综合医院管理模式,偏离中医医院宗旨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医疗质量
        2.1.2 医疗质量管理
        2.1.3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医疗质量三级结构
        2.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2.3 中医学理论体系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医疗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2.3.2 国内医疗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2.3.3 研究评述
    2.4 构建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4.1 重要性分析
        2.4.2 必要性分析
3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现状调查
    3.1 M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3.1.1 M中医医院简介
        3.1.2 M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3.1.3 M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效果分析
        3.1.4 M中医医院的管理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3.2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问卷调查
        3.2.1 调查对象和方法
        3.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
4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4.1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
        4.1.1 设计目标
        4.1.2 设计原则
        4.1.3 设计依据
        4.1.4 体系框架
    4.2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
        4.2.1 健全四级中医组织架构
        4.2.2 组织层级职责分工
    4.3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标准体系
        4.3.1 标准体系的框架设计
        4.3.2 标准体系的内容设计
    4.4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的监控体系
        4.4.1 建立质控网络
        4.4.2 完善质控流程
        4.4.3 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
        4.4.4 开展多样化监控方式
        4.4.5 完善医疗质量控制反馈机制
    4.5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的考评体系
        4.5.1 制定中医考评方案
        4.5.2 实施医疗质量考核评价
        4.5.3 建立考评督查机制
        4.5.4 考评结果的反馈与奖惩
        4.5.5 不断完善医疗质量考评体系
    4.6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支撑保障体系
        4.6.1 中医内涵建设
        4.6.2 建立健全中医医院管理制度并保证落实
        4.6.3 中医人才梯队建设
        4.6.4 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
        4.6.5 加强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和重点专科建设
        4.6.6 推进信息化建设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5.2.1 创新之处
        5.2.2 不足之处
    5.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问卷
    附录二: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3 结束语

(6)新医改形势下WS私立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员工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内涵
        2.1.1 员工绩效的概念内涵
        2.1.2 员工绩效管理的概念内涵
    2.2 绩效管理的常用工具和方法
        2.2.1 目标管理法(MBO)
        2.2.2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2.2.3 平衡计分卡(BSC)
        2.2.4 360 度评估绩效考核法
    2.3 私立医院的性质及其员工绩效考核特点
        2.3.1 私立医院的性质和运营特点
        2.3.2 私立医院员工构成及其管理特点
        2.3.3 私立医院绩效特点和员工绩效考核要求
3 新医改的内容及其对私立医院员工绩效管理的影响
    3.1 我国医疗制度改革历程及内容
    3.2 新医改的内容及其对私立医院的影响
        3.2.1 新医改的历程及主要内容
        3.2.2 新医改对私立医院的影响
    3.3 新医改对私立医院员工绩效管理的挑战
        3.3.1 指导思想的挑战
        3.3.2 基本原则的挑战
        3.3.3 内部分配关系的挑战
        3.3.4 不与收入挂钩的挑战
        3.3.5 提质增效的挑战
4 WS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WS医院基本情况介绍
        4.1.1 WS医院简介
        4.1.2 WS医院组织构架
        4.1.3 WS医院发展战略
    4.2 WS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现状
        4.2.1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现状
        4.2.2 绩效监控现状
        4.2.3 绩效评价现状
        4.2.4 绩效反馈现状
        4.2.5 绩效结果应用现状
    4.3 WS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4.3.1 WS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问题调查
        4.3.2 WS医院员工绩效管理问题调查结果
    4.4 WS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医院工作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
        4.4.2 绩效辅导沟通不到位
        4.4.3 绩效结果应用不充分
5 WS医院员工绩效管理方案优化设计
    5.1 WS医院员工绩效管理方案优化设计的原则
        5.1.1 以人为本原则
        5.1.2 一把手原则
        5.1.3 持续改进原则
        5.1.4 指标设置合理实用原则
        5.1.5 绩效管理过程公开化原则
    5.2 WS医院员工绩效管理方案优化设计的思路
        5.2.1 制定科学的绩效计划
        5.2.2 确定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
        5.2.3 完善绩效反馈与绩效申诉制度
        5.2.4 将绩效监控制度化
    5.3 WS医院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设计
        5.3.1 绩效考核指标权重设置方法
        5.3.2 医院整体绩效
        5.3.3 科室绩效
        5.3.4 普通员工绩效
6 WS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6.1 完善组织架构和责任体系
        6.1.1 构建医院绩效管理组织框架
        6.1.2 加强对科室负责人绩效管理的能力
        6.1.3 提高员工参与绩效管理程度
    6.2 持续加强绩效文化建设
        6.2.1 建立追求高绩效的基本理念
        6.2.2 将医院员工个人目标与医院战略相链接
        6.2.3 加强沟通、宣传与培训
    6.3 加强信息技术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6.3.1 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医院采集绩效数据
        6.3.2 通过信息技术使绩效评价工作便捷高效
        6.3.3 借助信息系统使绩效管理规范有序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7)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操作性定义
        1.3.1 专科护士
        1.3.2 护士层级管理体系
    1.4 理论基础
        1.4.1 护理职业三阶梯理论
        1.4.2 Benner理论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方法与步骤
    2.1 体系构建原则
        2.1.1 科学性
        2.1.2 动态性
        2.1.3 实用性
        2.1.4 系统性
    2.2 构建体系基本框架
        2.2.1 成立研究小组
        2.2.2 文献分析法
        2.2.3 头脑风暴法
        2.2.4 专家预咨询
    2.3 实施德尔菲法
        2.3.1 遴选咨询专家
        2.3.2 实施专家咨询
    2.4 初步应用体系
        2.4.1 成立管理小组
        2.4.2 研究对象
        2.4.3 研究工具
    2.5 统计分析方法
    2.6 伦理原则
    2.7 质量控制
        2.7.1 管理体系构建的质量控制
        2.7.2 体系初步应用的质量控制
    2.8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3.1 专家基本信息
    3.2 专家积极程度
    3.3 专家权威程度
        3.3.1 专家的判断依据
        3.3.2 专家的熟悉程度
        3.3.3 专家的权威程度
    3.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3.5 第一轮专家咨询意见
        3.5.1 专科护士层级框架
        3.5.2 专科护士培训准入标准
        3.5.3 专科护士认证机构标准
        3.5.4 专科护士再认证标准
        3.5.5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
        3.5.6 专科护士岗位职责
        3.5.7 专科护士继续教育课程安排
        3.5.8 专科护士考核标准
        3.5.9 专科护士初次定级标准
        3.5.10 专科护士晋级标准
    3.6 第二轮专家咨询意见
        3.6.1 专科护士层级框架
        3.6.2 专科护士培训准入标准
        3.6.3 专科护士认证机构标准
        3.6.4 专科护士再认证标准
        3.6.5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
        3.6.6 专科护士岗位职责
        3.6.7 专科护士继续教育课程安排
        3.6.8 专科护士考核标准
        3.6.9 专科护士初次定级标准
        3.6.10 专科护士晋级标准
        3.6.11 专科护士岗位绩效
    3.7 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
    3.8 体系初步应用结果
        3.8.1 初次定级专科护士基本信息
        3.8.2 专科护士初次定级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的科学性及可靠性
    4.2 体系的内容
        4.2.1 专科护士准入标准
        4.2.2 专科护士层级框架
        4.2.3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
        4.2.4 专科护士岗位职责
        4.2.5 专科护士初次定级标准
        4.2.6 专科护士晋级标准
        4.2.7 专科护士继续教育课程
        4.2.8 专科护士考核标准
        4.2.9 专科护士岗位绩效
    4.3 体系的实用性
        4.3.1 专科护士培养层次有待提高
        4.3.2 体系的可行性强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8)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
        1.4.2 论文的不足
第2章 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理论分析
    2.1 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界定
        2.1.1 公共服务
        2.1.2 公共服务供给
        2.1.3 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2.2 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一般形式
        2.2.1 单一主体体系
        2.2.2 多元主体体系
        2.2.3 多中心供给体系
        2.2.4 合作性供给体系
    2.3 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形成的约束条件
        2.3.1 交易成本约束
        2.3.2 公共属性约束
        2.3.3 制度主义约束
        2.3.4 网络嵌入约束
        2.3.5 区域竞合约束
    2.4 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
        2.4.1 公共产品理论
        2.4.2 公共选择理论
        2.4.3 新公共管理理论
        2.4.4 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3章 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历史演进及其特征
    3.1 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演进
        3.1.1 官制型公共服务供给体系(1945-1993 年)
        3.1.2 融合型公共服务供给体系(1993-2006 年)
        3.1.3 官民共治型公共服务供给体系(2006 年至今)
    3.2 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演进的特征
        3.2.1 法规先行,完善制度建设
        3.2.2 政府主导,引入社会资本
        3.2.3 竞争嵌入,发挥市场作用
        3.2.4 目标明确,服务规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官民协同治理解析
    4.1 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官民协同治理的构成形式
        4.1.1 政府是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主体
        4.1.2 市场化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
        4.1.3 社会组织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构成
        4.1.4 公民诉求是公共服务供给的出发点与归宿
    4.2 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官民协同治理的动因
        4.2.1 响应理论演变冲击,因应国际环境变化
        4.2.2 缓解国家财政困境,实现政府角色转型
        4.2.3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4.2.4 引入多元参与主体,满足公众多样化服务需求
    4.3 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官民协同运行机制
        4.3.1 政府间协同机制
        4.3.2 政府与民间事业者协同机制
        4.3.3 民间事业者间协同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政府作用研究
    5.1 日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由中央政府构建
        5.1.1 中央政府制定法律体系
        5.1.2 构建公共服务组织架构
        5.1.3 承担必要的公共服务职能
    5.2 日本公共服务职能多由地方自治体承担
        5.2.1 地方自治体承担公共服务的类型
        5.2.2 地方自治体实现公共服务职能的途径
        5.2.3 地方自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源构成
    5.3 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形成于央地分权改革实践
        5.3.1 地方分权改革动因
        5.3.2 地方分权改革进程
        5.3.3 地方分权改革成效
    5.4 中央地方协调是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发展方向
        5.4.1 制度协调
        5.4.2 组织协调
        5.4.3 事务协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市场作用研究
    6.1 “市场增进论”与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
        6.1.1 市场增进论
        6.1.2 市场增进论下的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
    6.2 日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的实现途径
        6.2.1 公企民营化
        6.2.2 官民竞争与合作
        6.2.3 民间竞争与合作
    6.3 日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的制度构成
        6.3.1 民间委托制度
        6.3.2 PFI制度
        6.3.3 指定管理者制度
        6.3.4 市场检验制度
        6.3.5 PFS制度
    6.4 日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的效果
        6.4.1 日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的成效
        6.4.2 日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的问题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的非营利组织作用研究
    7.1 日本非营利组织基本情况
        7.1.1 非营利组织内涵
        7.1.2 日本非营利组织发展脉络
        7.1.3 非营利组织类型
        7.1.4 非营利组织的结构
    7.2 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
        7.2.1 政府培育支持非营利性组织
        7.2.2 政府向非营利组织委托公共事务
        7.2.3 政府与非营利性组织协同合作
    7.3 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非营利性组织作用发挥机制
        7.3.1 公益活动的自发性
        7.3.2 市场竞争的参与性
        7.3.3 公共事务的受托性
        7.3.4 市民社会的主体性
    7.4 日本非营利性组织作用发挥的困境与解决
        7.4.1 日本非营利性组织作用发挥的主要困境
        7.4.2 日本非营利性组织作用发挥困境的解决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案例分析:日本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系的运行
    8.1 日本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及其体系
        8.1.1 日本公共危机管理
        8.1.2 日本公共卫生危机管理
        8.1.3 日本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系
    8.2 日本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系作用发挥机制
        8.2.1 法律因应机制
        8.2.2 监测预警机制
        8.2.3 决策处置机制
        8.2.4 信息沟通机制
        8.2.5 市民救助机制
        8.2.6 应急保障机制
    8.3 日本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系应对新冠疫情的效果
        8.3.1 日本新冠疫情应急管理的举措
        8.3.2 日本新冠疫情应急管理的成效
        8.3.3 日本新冠疫情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日本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对中国的启示
    9.1 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不断完善的经验
        9.1.1 立法先行,完善公共服务制度框架
        9.1.2 政策引导,挖掘非营利组织作用
        9.1.3 路径明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9.1.4 协同治理,构建公共服务多元主体供给机制
    9.2 借鉴日本经验,完善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建设
        9.2.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优化公共服务领域制度建设
        9.2.2 强化市场作用发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9.2.3 着力扶持社会组织,推进公共服务协同供给
        9.2.4 夯实公民参与基础,拓展参与公共决策途径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JD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公立医院及其公益性
        2.1.2 员工绩效管理体系
    2.2 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理论与方法
        2.2.1 PDCA循环与绩效管理体系
        2.2.2 关键绩效指标(KPI)
        2.2.3 360度绩效评价
第三章 JD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JD医院概况
    3.2 JD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现状
        3.2.1 员工绩效计划现状
        3.2.2 员工绩效考核现状
        3.2.3 员工绩效沟通辅导现状
        3.2.4 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现状
    3.3 JD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3.3.1 绩效计划前瞻性不足
        3.3.2 绩效考核指标陈旧
        3.3.3 公益性考核不足
        3.3.4 部分科室对员工绩效考核重视不足
        3.3.5 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
        3.3.6 考核结果应用单一
第四章 JD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设计
    4.1 JD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目标、原则与思路
        4.1.1 JD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目标
        4.1.2 JD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原则
        4.1.3 JD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思路
    4.2 JD医院员工绩效计划优化设计
        4.2.1 临床医技科室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4.2.2 行政后勤科室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4.3 JD医院员工绩效考核优化设计
        4.3.1 临床医技科室员工奖励性绩效考核
        4.3.2 行政后勤科室员工奖励性绩效考核
    4.4 JD医院员工绩效沟通辅导优化设计
    4.5 JD医院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优化设计
第五章 JD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成立员工绩效管理工作小组
    5.2 落实科室负责人的绩效管理工作
    5.3 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绩效管理制度
    5.4 进行员工绩效管理培训
    5.5 提供员工绩效管理的技术支持
    5.6 创造员工绩效管理的文化氛围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JD 医院员工绩效管理情况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10)A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基本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2.1.1 医院预算的概念
        2.1.2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
        2.1.3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2.1.4 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2.2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2.2.1 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2.2.2 预算编制
        2.2.3 预算执行、控制与调整
        2.2.4 预算分析与考评
    2.3 基本理论
        2.3.1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2.3.2 战略管理理论
    2.4 国内外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综述
        2.4.1 国外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
        2.4.2 国内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
        2.4.3 文献评述
第3章 A医院概况及其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3.1 A医院简介
        3.1.1 A医院概况
        3.1.2 A医院业务收支情况
    3.2 A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3.2.1 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3.2.2 预算编制
        3.2.3 预算执行与控制
        3.2.4 预算分析与考评
    3.3 A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预算组织架构设计问题
        3.3.2 预算编制问题
        3.3.3 预算执行力问题
        3.3.4 预算分析问题
        3.3.5 预算考评机制问题
    3.4 A医院全面预算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3.4.1 全面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3.4.2 缺乏专业的预算管理专业人员
        3.4.3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3.4.4 预算管理工具落后
第4章 A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优化方案的设计
    4.1 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4.2 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架构
    4.3 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4.3.1 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4.3.2 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
        4.3.3 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4.3.4 提高预算分析深度
        4.3.5 完善预算激励机制
    4.4 提高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
    4.5 健全相关管理机制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美国医院管理体系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RBRVS体系在A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王威.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建设及实践研究[D]. 周玥杉.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文化视角的中西文化遗产管理比较研究[D]. 高洁. 山东大学, 2021(11)
  • [4]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 冯思琪.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2)
  •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6]新医改形势下WS私立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吴相敏.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7]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D]. 杨艳林. 兰州大学, 2021(09)
  • [8]日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研究[D]. 王亮. 吉林大学, 2021(01)
  • [9]JD医院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苏祎.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5)
  • [10]A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D]. 蒋蕾.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美国医院管理系统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