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石油教育总目录

2001年石油教育总目录

一、2001年《石油教育》总目录(论文文献综述)

苏循波[1](2013)在《从拟稿到补纂本—《明史》本纪编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明史》是“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也是历代官修正史纂修时间最长、参与人员最多的一部史书。当时学者就以其体例严整,叙事简括,对其评价颇高;亦有人认为其议论公允,考稽详核,超越前代诸史。而本纪作为《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纂过程不仅具有《明史》编纂的一系列特征,又由于本纪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更能凸显《明史》编纂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明史》本纪囊括了明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边防、民族、外交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依时记事,专记帝王一人,书一朝之大事,列一代之诸帝,内容攸关政权的合法性与朝代正朔,是正史中最具政治内涵的部分。而清以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入主华夏,与中原既有民族差异,又有文化隔阂,其执政中国的合法性广受质疑。因此,清朝对《明史》编纂十分重视,而对本纪部分的书写尤为关注。据现存史稿的形态来看,《明史》本纪编纂前后主要经历了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博学鸿儒分纂本纪拟稿时期,其中《潜庵先生拟明史稿》中的《太祖本纪》即为此时期现存的重要成果。第二阶段为万斯同受聘于徐氏兄弟,参与并主要负责审定史稿时期,416卷本《明史》本纪基本上就是这一时期的编纂成果。第三阶段当为313卷本《明史纪传》的本纪修纂时期。第四阶段为王鸿绪《明史稿》本纪修纂时期。康熙后期,《明史》纂修几近停滞,王鸿绪以一人之力,继续推动《明史》纂修,其《明史稿》本纪即是《明史》本纪编纂的第四阶段成果。第五阶段为张廷玉等纂修殿本《明史》本纪时期。’雍正初,清朝又召集史官纂修《明史》,至乾隆四年,殿本《明史》刊印,《明史》本纪修纂基本完成。第六阶段为英廉等补纂《明史本纪》时期。乾隆四十二年,清朝出于加强思想教化的政治需要,将殿本《明史》的本纪部分单独抽离,重新编纂,最后形成补纂本二十四卷《明史本纪》。此即《明史》本纪编纂之大概。本文以本纪为视角,通过对不同纂修阶段稿本的对比,从而揭示殿本《明史》编纂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及其对《明史》编纂的内容、进度、思想的影响,从而考察《明史》不同编纂阶段稿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前后承袭的真实状况,总结《明史》编纂的经验及教训,使人们对《明史》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黄启宪[2](2013)在《1976-1979年《人民文学》研究》文中认为《人民文学》是与新中国同生的文学期刊,其作为中国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自创刊伊始便秉承了一种兼容并蓄、延绵不绝的文学理想,作为中国作协和文联的机关刊物,承担着传达国家主流意识话语的责任。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坛中,《人民文学》经历了中国最大的政治变化——“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而“四人帮”的粉碎意味着中国极左主义路线政治权利的崩溃,《人民文学》面对风雨飘摇的70年代时,不断努力更迭文学观念、构建文学规范、引领主流文学的创作方向,使其自复刊之后的《人民文学》在中国文坛中始终保持着它的权威性和代表性,提供中国文学的诸多历史细节,在中国当代文学场域中拥有着独树一帜的姿态。本论文是以《人民文学》为研究对象,以1976年至1979年为时间域,从文学发展的历时性为脉络,探讨时代变迁使《人民文学》的发展出现诸多变化,探析这一时期的《人民文学》为中国文坛带来的重要影响。本论文拟从三个方面重点论述:首先探讨了《人民文学》的外部环境,从1976年《人民文学》的复刊和1978年由《人民文学》编辑部举办的“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评奖活动两个重要事件入手,尽量还原历史概貌,谈及《人民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新时期”文学初期的重要地位。其次对《人民文学》的内部结构及其深层意义进行探析,在编辑理念中呈现出由政治性至上向显现出文学性的变化,作家心态上坚持着在主流创作之下努力创新,读者反馈中呈现出是一种导向性话语接受的特点。最后是对《人民文学》四年刊发文章的文本解读,从而对四年《人民文学》在创作特色、时代精神以及审美特质的三方面总结,分析出在创作特色上呈现出努力对“文革文学”的突围,彰显出多重的时代精神,到审美特征上依然呈现出“集体主义”的审美诉求特点。本文将从《人民文学》的背后历史和众多文学现象联系起来,挖掘史实史料,建立起可靠史识,把握《人民文学》在70年代末呈现出独特的文人气质,探讨其在当代文学转型期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孟玲英[3](2008)在《唐代篆书发展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唐代书法的繁荣不仅成就了楷书之尚法、草书之浪漫,同样也开创了篆书复兴昌盛的新局面,然而,书学界目前对唐代篆书的问题研究,仍局限于名家名作的范围,对近些年来出土的大量碑志篆文没有很好的整理与利用。鉴乎此,笔者在传统典籍之外,又通过对大量新出碑志篆书的调查、发掘和统计,重新整理了唐代善篆书家160人的1400余件书迹作品,这些无疑大大丰富了唐代篆书固有的面貌。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书法发展史为线索,以石刻篆书为代表,对唐代篆书复兴成因、历史分期、风格特点、书法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以期对唐代篆书研究的深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孙国军[4](2007)在《现代教育技术在新疆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新疆音乐教育的必然性,所面临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并以新疆民歌视唱训练系统和新疆音乐主题资源库的两个项目的开发建设为例,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新疆音乐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及设想,力图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新疆音乐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全文除绪言和结论外,正文分为五部分,其基本内容如下:1、概述,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新疆音乐教育中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现代教育技术中相关硬件设备及软件介绍;2、现代教育技术在新疆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及本土音乐教学情况的调查;3、新疆民歌视唱训练系统的开发与应用;4、新疆音乐主题资源库的开发建设;5、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对新疆音乐教育审视与思考。

周卫东[5](2005)在《信息时代学习型教师组织的创建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这也是个变革的时代,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个人和组织只有不断学习才是适应变化的唯一途径。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及其组织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比自己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这要求教师个人应成为学习型教师,教师组织应成为学习型教师组织。 本文主要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研究信息时代学习型教师组织的创建。分析了学习型组织的组织学习模型和传统教师组织中存在的学习智障,提出了创建学习型教师组织的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创建策略。在网络化环境下,教师组织可以跨越空间的限制,成为虚拟教师组织,本文最后一章分析了虚拟教师组织的概念和特点,提出了以教育博客群作为虚拟教师组织知识共享和交流的平台,以及提高虚拟教师组织凝聚力的策略。

二、2001年《石油教育》总目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石油教育》总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1)从拟稿到补纂本—《明史》本纪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明史》本纪研究现状回顾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博学鸿儒分纂时期的本纪编纂
    第一节 编纂分工
    第二节 史料
        一、以《实录》为主
        二、《崇祯长编》的编纂
    第三节 书法之争议
        一、建文逊国
        二、大礼之争
    第四节 《潜庵先生拟明史稿》中的《太祖本纪》
        一、《太祖本纪》的总体架构
        二、《太祖本纪》的成功之处
        三、《太祖本纪》存在的不足
        四、汤斌《太祖本纪》体现的编纂思想
第二章 416卷本《明史》中的本纪
    第一节 416卷本《明史》本纪的总体架构
        —、416卷本《明史》本纪的分卷概况
        二、纪首纪尾
    第二节 416卷本《明史》本纪的特点
        一、内容详实
        二、补充诏敕
        三、叙事准确
    第三节 416卷本《明史》本纪存在的问题
        一、记时讹误较多
        二、内容仍有缺略
        三、体例尚需完善
第三章 313卷本《明史纪传》中的本纪
    第一节 313卷本《明史纪传》的研究现状
        一、对313卷本《明史纪传》的已有认识
        二、对313卷本《明史纪传》认识的局限性
    第二节 313卷本《明史纪传》本纪的特点
        一、313卷本《明史纪传》本纪的总体框架构
        二、313卷本《明史纪传》本纪用语的特点
        三、313卷本《明史纪传》本纪内容的变化
        四、313卷本《明史纪传》本纪体现的明史观
    第三节 结论
第四章 王鸿绪《明史稿》中的本纪
    第一节 王鸿绪《明史稿》本纪的编纂
        一、删繁就简
        二、文字润色
        三、调整卷次
        四、删除论赞
        五、正谬订讹
        六、补缀未备
    第二节 王鸿绪《明史稿》本纪体现的史观
        一、否认明太祖曾为“宋”臣
        二、对成祖“靖难”多有回护
        三、指斥武宗操行
    第三节 王鸿绪《明史稿》本纪的缺陷
        一、体例的缺陷
        二、内容仍有错误
第五章 殿本《明史》本纪
    第一节 殿本《明史》本纪分纂概况
    第二节 殿本《明史》本纪的特点
        一、内容充实
        二、文约而旨丰
        三、体例的确定
    第三节 正统性的建构
        一、诠释元明相承的合理性
        二、对满洲政权进行道德美化
        三、对“忠义观”的诠释
    第四节 殿本《明史》本纪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尚有大量错误
        二、体例仍欠完善
        三、内容的缺陷
第六章 乾隆四十二年补纂本《明史本纪》
    第一节 《明史本纪》补纂的政治背景
        一、褒扬忠节思想,大力扶植纲常
        二、保持满洲民族特征,强化满洲民族认同
        三、禁止反清言论,消除民族因素对政治认同的不利影响
    第二节 补纂内容
        一、增补史实
        二、补纂本改写的内容
        三、补纂本删除的内容
    第三节 伦理思想的强化
        一、明“是非”
        二、强调君权独断
        三、正名分
    第四节 补纂的局限性
        一、殿本失误多仍而未改
        二、新补内容或有失误
        三、新增内容多采自殿本之志表
结语
    一、吸收前代修史的经验
    二、王鸿绪对《明史》编纂的关键性作用
    三、影响《明史》纂修的政治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2)1976-1979年《人民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第一章 1976——1979 年《人民文学》的外部环境与影响
    第一节 1976 年《人民文学》复刊背景
    第二节 1978 年《人民文学》与“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评奖活动
第二章 1976——1979 年《人民文学》的内部构成
    第一节 编辑理念:政治性向文学性倾斜
    第二节 作者心态:主流创作之下的回归与创新
    第三节 读者反馈:导向性的话语接受
第三章 1976——1979 年《人民文学》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节 形式的多样与“文革文学”的突围
    第二节 多重时代精神的彰显
    第三节 单一审美特质的突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

(3)唐代篆书发展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绪论
    一 唐代篆书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二 唐代篆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主要创获
第一章 唐代篆书复兴及其成因
    一、唐代篆书的复兴
        (一) 先唐篆书的兴衰
        (二) 唐篆复兴的表现
    二、唐代篆书复兴的原因
        (一) 帝王对书法的重视与科举的提倡
        (二) 古文经学
        (三) 碑志风行
        (四) 书家的努力
第二章 唐代篆书发展历史分期
    一、前期萌芽与发展
    二、中期成熟与巩固
    三、后期衰微
第三章 唐代篆书的风格特点
    一、尚曲
    二、装饰性强
    三、受古今书体影响
        (一) 字形复古
        (二) 楷化特征
        (三) 隶书笔法
第四章 唐代篆书人物及书迹作品辑录
    一、有书名书家
        (一) 专善篆书者
        (二) 兼善诸体者
        (三) 其它
    二、有史名书家
    三、新发现篆书家
第五章 唐代篆书发展的意义及影响
    一、对古文字的继承
    二、促进书法艺术的全面繁荣
    三、对后代篆书的影响
附录一、唐代篆书书家表
附录二、唐代篆书书迹目录
    一、有篆书家碑额作品
    二、无篆书家碑额作品
    三、有篆书家志盖作品
    四、无篆书家志盖作品
    五、其他篆书作品
主要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4)现代教育技术在新疆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1. 概述
    1.1 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新疆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现代教育技术中相关硬件设备及软件介绍
2. 现代教育技术在新疆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及本土音乐课程的调查研究
    2.1 调查的目的
    2.2 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2.3 设计问卷
    2.4 调查结果分析
    2.5 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本土音乐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 新疆民歌视唱训练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3.1 开发本系统的背景和意义
    3.2 国内外相关领域背景分析与系统评述
    3.3 系统功能及其应用
    3.4 新疆民歌视唱训练系统教学使用情况调查
    3.5 软件系统改进点
4. 新疆音乐主题资源库的开发建设
    4.1 研究背景
    4.2 国内、外音乐教育资源库建设现状分析[30]
    4.3 新疆音乐教育主题资源库网站建设
5.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对新疆音乐教育审视与思考
    5.1 在新疆音乐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5.2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启迪的民族音乐传承新思维
总结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信息时代学习型教师组织的创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题提出
    三 国内外研究概况
    四 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 学习型教师组织研究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学习型组织理论
        一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二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三 学习型组织构建的五项修炼
    第二节 学习型组织中的知识管理
        一 知识管理的含义
        二 知识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学习及其模型分析
    第一节 组织学习概述
        一 组织学习的定义
        二 个体学习、组织学习的关系
        三 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
    第二节 组织学习的模型分析
        一 斯拉托模型
        二 阿基里斯模型
        三 改进的阿基里斯的模型
    第三节 组织学习中的讨论和深度会谈
第三章 传统教师组织中的学习智障分析
    第一节 彼得·圣吉指出的组织学习智障
    第二节 传统教师组织中的学习智障
        一 习而不察的现象
        二 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
        三 专注于个别事件的现象
        四 本位主义的现象
        五 知识共享困难
        六 传统的教师组织管理制度
第四章 学习型教师组织的创建模型及策略
    第一节 学习型教师组织共同愿景的建立
    第二节 学习型教师组织结构的变革
        一 传统教师组织的结构及弊端
        二 学习型教师组织的结构
    第三节 学习型教师组织文化氛围的形成
        一 学习型组织文化的功能
        二 学习型教师组织的文化建设策略
    第四节 学习型教师组织中的教师和领导
        一 学习型教师组织中的教师
        二 学习型教师组织中的领导
    第五节 学习型教师组织中知识库和知识地图
        一 建设教师组织知识库
        二 建立教师组织的知识地图
    第六节 学习型教师组织中的信息技术支持
        一 信息技术是促进教师组织学习的有效工具
        二 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组织知识管理的工具
        三 校园局域网提供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平台
        四 因特网对教师组织知识联盟的支持
    小结:
第五章 虚拟教师组织的建设
    第一节 虚拟教师组织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虚拟教师组织的知识交流和共享
        一 Blog概述
        二 基于Blog的知识交流和共享平台
        三 使用Blog时候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虚拟教师组织凝聚力的提高策略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学习型教师组织案例
    一 习客:走向现代教育的网络化学习型组织
    二 星韵地理博客堂
致谢

四、2001年《石油教育》总目录(论文参考文献)

  • [1]从拟稿到补纂本—《明史》本纪编纂研究[D]. 苏循波. 南开大学, 2013(07)
  • [2]1976-1979年《人民文学》研究[D]. 黄启宪. 沈阳师范大学, 2013(08)
  • [3]唐代篆书发展史研究[D]. 孟玲英. 吉林大学, 2008(10)
  • [4]现代教育技术在新疆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孙国军. 新疆师范大学, 2007(04)
  • [5]信息时代学习型教师组织的创建研究[D]. 周卫东. 南京师范大学, 2005(03)

标签:;  ;  ;  ;  ;  

2001年石油教育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