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辨证论治

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辨证论治

一、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论文文献综述)

李路燕[1](2020)在《12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治疗的真实世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真实世界环境下,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12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用药规律,同时以《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12年版)》、《中医儿科临床疗效指南·手足口病(修订)2016年版》指南为标准,评价临床治疗与指南的符合度,为《指南》的推广应用及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符合《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12年版)》、《中医儿科临床疗效指南·手足口病(修订)2016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患儿对治疗药物的接受程度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为中成药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通过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有效性,总结临床用药规律,并评价其与《指南》的符合度。结果:1.治疗5天后,疾病疗效比较,中成药组与中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96.49%,经统计分析无显着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3%和98.25%,经统计分析无显着差异(P>0.05);症状体征改善方面,两组在皮疹/疱疹、口腔溃疡、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纳差、恶心呕吐方面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在口腔溃疡、咽痛方面,中成药组显着优于中药组(P<0.05)。2.用药方面,中成药使用频率较高的为开喉剑(儿童)喷雾剂、小儿青翘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康复新液、连花清瘟颗粒;中成药功效主要为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解表祛邪、宣肺止咳。中药频数位于前20味中药分别为:连翘、金银花、炙甘草、藿香、黄芩、薄荷、炒牛蒡子、紫草、桔梗、石菖蒲、淡竹叶、板蓝根、滑石、柴胡、葛根、茵陈、射干、荆芥、赤芍、芦根;对中药进行分类,显示清热解毒药最为常用,其次为解表药、祛湿药、凉血药;对中药性味进行研究,药性主要为寒性,次之为温、凉,平性使用频数最少;药味主要为苦、辛、甘;咸、酸、涩使用频数较少;归经主要为肺经,其次为脾经、心经。3.在符合度评价方面,指南中“诊断”的应用符合率最高(100%);“辨证”、“治则治法”的应用符合率均为91.67%;“方药”符合率为89.48%;“中成药”应用符合率为86.95%;临床愈显率为82.5%。结论:1.中医药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显着。2.结合临床用药规律及临床治疗符合度评价,该《指南》适用于临床,是临床医师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手足口病的规范方案。3.建议《指南》在今后的修订中:(1)证型方面将心脾积热证明确为手足口病常证证型之一,相应的治则治法为清热泻脾,泻火解毒,方药为清热泻脾散合导赤散加减;(2)根据临床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中成药使用频率、有效性和安全性,结合儿童用药经验的循证依据,适当调整中成药品种,增加儿童专用中成药,同时推广局部用药在临床的应用;(3)为便于《指南》的掌握和在临床中的普及应用,特别是满足西医医生的使用要求,可进一步细化中医证型和症候的相关性及中成药的使用指征。

杨泽,吕健,孙梦华,支英杰,谢雁鸣[2](2020)在《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蓝芩口服液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但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辨治方法,临床亦常用其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目前未见针对其疗效及安全性的高级别证据。该研究为了系统评价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 6个数据库中关于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4月26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ROB工具。最终纳入24篇,总样本量3 491例,试验组1 826例,对照组1 6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疗效方面,蓝芩口服液联合常规治疗优于西药常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总有效率=1.20,95%CI[1.16,1.23],P<0.000 01);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蓝芩口服液联合常规治疗对比单独常规治疗无统计学差异(RR=1.16,95%CI[0.79,1.70],P=0.45);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方面,纳入的研究间异质性过大,不满足Meta分析而未得出结论。结果表明,蓝芩口服液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相对疗效,但鉴于所纳入的文献研究质量普遍偏低,有待进一步验证,故需采用大样本、设计严谨、符合国际规范的临床试验方案,以提高证据质量级别,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循证证据。

陆怀虎[3](2019)在《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提供治疗新方法。方法:将符合西医诊断又符合中医证候诊断并符合纳入标准15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苦柏洗剂组、联合治疗组、抗病毒组,每组50例。抗病毒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每次用量为5.07.5mg/kg,每天2次,5天为1个疗程。苦柏洗剂组在抗病毒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苦柏洗剂外洗患儿手、足、口及肛周等疱疹、皮疹,1次/d,5天为1个疗程。联合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苦柏洗剂(泡洗方法与苦柏洗剂组相同)联合外感Ⅱ号合剂口服,用量为10ml/次,日三次,5天为1个疗程。观察三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1)三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总积分进行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2)治疗后的总积分两两进行对比:苦柏洗剂组与联合治疗组、抗病毒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抗病毒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3)联合治疗组的患儿在口腔疱疹改善时间、退热所需要的时间、皮肤疱疹消退所需要的时间、输液及总病程所需时间最短,苦柏洗剂组次之,抗病毒组所需时间最长。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4)苦柏洗剂组总有效率与联合治疗组、抗病毒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抗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焦如春[4](2019)在《《温病条辨》湿温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湿温,是湿热合邪所致的一种疾病,属温病中的一种,临床中较为多见。近年来,运用温病学相关理论指导辨治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或急性感染性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其中,湿温相关理论,对伤寒、副伤寒、手足口病、艾滋病、SARS等疾病诊疗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临床中,湿温理论的应用范围己拓宽到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诸多领域。因此,研究湿温成为新时代医学发展需求,研究湿温证治规律对现代临床诊疗有较强的理论指导价值。在诸多温病学着作中,吴鞠通所着的《温病条辨》是较系统、完整、集大成的一本温病学专着。论着中创建了新的温病证治体系,该体系可为湿温证治规律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吴鞠通所着的《温病条辨》为主体,对书中湿温相关的理论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分别从“因、机、证、治”等方面研究湿温证治规律。本研究主要分为九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如下:第一部分论述湿温定义及相关疾病关系辨析。明确本研究主体是广义湿温,包含暑温、伏暑、湿温3个病种。对3者关系辨析,存在发病时节、病位、证、治法侧重的不同。关于湿温与寒湿则关系较为密切,一定情况下可相互转化,不可孤立。第二部分论述湿温病因与发病。湿温病因为湿热邪气。邪气或从外来,多集中在夏秋季节;或湿自内生,而病湿温;或内外合邪发病。另外疾病过程中产生的痰饮等病理性产物,亦可导致新病证发生。第三部分论述湿温病机。此部分从湿温病位与病性、传变规律、转归三方面研究。湿温病位广泛,三焦俱受,但总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病性有虚有实,疾病以三焦传变为主,也有卫气营血相传。后期或是湿温化燥;或是湿温化为寒湿。第四部分论述湿温治则治法。湿温治则治法遵从三焦辨证论治特点形成,以三焦分论,上焦治宜芳香宣化为主,中焦治宜苦辛通降为主,下焦治宜淡渗利湿为主。治法分别为芳香宣化、苦辛通降、淡渗利湿、通下逐邪、宣通三焦,分消走泄、清热利湿、益气化湿、温阳化湿、疏风胜湿。第五部分论述湿温辨治规律研究。此部分分别从辨治特点、三焦辨证论治、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寒湿辨治规律研究、与湿温相关的其他疾病辨治规律进行研究。研究湿温的辨治特点发现,湿温辨证方法主要有从纵向维度进行的三焦辨证、从横向维度进行的卫气营血辨证,二者可相互结合,明确病变脏腑及气血病理阶段;重视体质因素,发现体质不同,影响发病及病情轻重、传变与转归;重视阴阳平和;注重给邪以出路,就近逐邪,有得汗而解、催吐而解、轻下热结而解、淡渗从小便而解;注重舌象、脉象,重视舌象辨湿热,重视脉象定邪正盛衰及预后情况、定三焦病位、据脉施治;既病防变;顾护阳气;顾护阴津。研究三焦辨证论治发现:上焦湿温多病在肺,主要是外感湿热邪气袭表,出现湿热邪气伤阴、湿热邪气伤气、邪闭肺经、邪伤肺气、邪伤肺阴、邪闭肺气、邪蒙清阳、邪阻气逆等病理变化;治法宜芳香宣化为主;药多用辛散、芳香类药物,药量也宜轻。中焦湿温多病在脾胃,病证繁多,多属气分阶段;以湿热邪气阻滞气机,脾升胃降失常为主要病理变化;脾胃受病,上则清阳不升,中则失于健运,下则浊阴不降,又有脾主四肢肌肉,病亦可延及向外,故在此将其统归,总不离蒙上、滞中、滞下及湿热日久出现的湿伤阳、热伤阴、阴阳两伤,其中蒙上包含蒙蔽清窍、发于肌表、郁于经络关节肢体三类;治法以苦辛通降法为主。下焦湿温多病在肝、肾;病性多属邪少虚多;病理表现有邪伤肝络、邪灼真阴、邪损脾肾阳气、阴阳两虚、闭阻下窍、上蒙清窍等,治法以淡渗利湿、补益法为主。三焦同病,仍以脾胃为论治重点;总以通宣三焦,分消走泄为法;治法宜选宣气化湿、苦辛通降、淡渗利湿之法,有时要同时应用方可显效。研究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发现,湿温所处卫气营血阶段并非遵循卫-气-营-血逐级深入,该现象的出现与发病病因、病邪强盛程度有关。疾病在三焦辨证所处病情阶段与卫气营血所处病情阶段并非相对应。研究寒湿辨治规律发现:上焦寒湿多病在肺,发病途径不同,治法各异。中焦寒湿多病在脾胃;治法以苦辛通降法、温阳化湿法为主,或二法相合,或分别合以淡渗利湿法。下焦寒湿日久,多伤及肝、肾;其中寒湿日久耗损肾阳或脾肾两伤者,可见寒湿所致痔疮下血、阻滞气机之便血、肾阳虚衰、脾肾阳虚等虚证,亦可出现津液积聚胃口所致之阴吹等实证;寒湿伤于厥阴,发为寒疝,其中既有表证,又有里证,且病势急;总以祛邪扶正为基本治则,研究中发现吴鞠通善用温补督脉的特殊治法,用于肾阳虚衰的治疗,药多用鹿茸一味。第六部分论述《温病条辨》辨治湿温用药与煎服药特点分析。此部分分别从湿温用药特点、特殊煎服药特点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研究。研究湿温用药特点时发现:湿温辨证用药,当细分疾病所属阶段,分而论治。一般湿温用药,忌柔喜刚;若湿热日久,伤阴耗津,药用阴柔生津之品。三焦湿温用药各不同,上焦宜选轻清之品,且药量宜轻;中焦用药质地不轻不重,用药以达中焦脾胃燥湿相济、脾升胃降,气机和畅为旨,药物多选用辛温之品配以苦寒之品;下焦用药,药味当厚。研究特殊煎服药特点时发现:煎煮药物时,依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病性选用相应的溶媒;服药时间方面,除一般服药时间外,尚有昼夜时时服药法、病发前预防性服药法;临证中,服药剂量需根据体质、年龄进行调整。针对寒湿患者,煎服药亦有其法。第七部分论述湿温后期调摄及治疗禁忌。湿性黏滞,湿温病情缠绵,疾病后期及愈后均需时时调摄。饮食当以淡薄滋味为主,痢疾患者尤需重视此点。针对不同体质,亦须选用不同的调摄方式。治疗湿温时,应禁大汗、禁大下、禁滋补;忌纯辛温发汗。第八部分论述《温病条辨》湿温理论与《湿热病篇》湿温理论的联系。二者在疾病病位、辨证方法、诊法、治法方面有诸多共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温病条辨》主要以三焦辨证结合卫气营血辨证施治;而《湿热病篇》主要以六经辨证结合八纲辨证施治,同时参以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温病条辨》重视舌象、脉象;而《湿热病篇》尤其重视观舌象,以查病位、定证型。第九部分论述后世医家对湿温辨治发挥。此部分从后世医家对治疗湿温方剂的发挥、后世医家对湿温理论发挥两方面研究。后世医家治疗湿温的方剂,很大程度受到吴鞠通论治湿温理论的影响,其中较为代表性名方有藿朴夏苓汤、甘露消毒丹、蒿芩清胆汤、柴胡达原饮、菖蒲郁金汤。后世医家对湿温理论发挥较多,孔伯华提出肝热、脾虚理论,秦伯未提出芳香化湿宜分为芳香、香燥化湿,章次公提出湿温急症需重视脉诊,赵绍琴提出治湿、治气、宣肺三要法,另有医家将三焦辨证灵活应用临床。以上研究对《温病条辨》湿温证治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以期对现代临床诊疗有所帮助。

王晗峄[5](2019)在《加味三物黄芩汤治疗儿童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心脾积热证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加味三物黄芩汤治疗儿童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心脾积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的影响,评价加味三物黄芩汤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所有纳入病例均来自于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唐山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加味三物黄芩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2和维生素C治疗,疗程均为4天。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溃疡数量,溃疡直径,疼痛指数,平均溃疡期,中医症状-体征疗效判定积分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总有效率及远期复发率,结果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理化检查、疗效指标基线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疗效性指标比较:溃疡数量治疗组为1.00(1.001.00)个,对照组为1.00(1.002.00)个,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溃疡直径治疗组为(0.43±0.22)mm,对照组为(1.27±0.44)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指数治疗组为1.00(0.002.00)分,对照组为3.00(2.004.00)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溃疡期治疗组为4.23(3.764.74)天,对照组为6.00(5.007.00)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症状-体征疗效判定积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各项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组间各项积分比较,在溃疡大小、渗出面积、充血、疼痛、大便、小便及总积分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烧灼感、口干口渴积分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9.49%,P=0.00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远期疗效比较:治疗组复发率33.33%,对照组复发率58.06%,P=0.04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本研究中两组因患者不配合治疗各脱落1例,入选患者均未见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1.加味三物黄芩汤治疗儿童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心脾积热证中医证候疗效较维生素明显,能够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2.加味三物黄芩汤在减少溃疡数量、减小溃疡面积、减轻疼痛,缩短平均溃疡期方面优于维生素治疗。3.加味三物黄芩汤在调节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恢复正常和减少复发方面较维生素治疗效果明显。图0幅;表18个;参90篇。

苏海浩,杨东新,谭益冰,谭琪琪,王波[6](2018)在《广东省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应用的现状调查》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广东省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的应用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分层抽样,对广东省开展儿科业务的医院进行有关手足病中医药开展情况问卷调查。使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中医药开展具体情况,运用卡方分析比较不同医院属性的中医药治疗开展率。结果共调查72家医院,仅32家(44.44%)开展了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中成药口服(38.89%)和针剂(22.22%)是最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措施,仅12家(16.67%)进行辨证分型,3家(4.17%)医院在重症患儿中运用中医药治疗。中医儿科医生是影响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开展的唯一因素(χ2=21.72,P=0.00)。结论广东省手足口病的中医药治疗应用尚未普及,亟需加快中医儿科医生队伍的建设,以促进广东省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广泛实施。

易帆[7](2018)在《四种中药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热毒宁、炎琥宁、痰热清四种中药注射液对比西药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对这四种中药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性进行优劣对比排序。方法:通过计算机以主题词加自由词的方式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分别查找并收集有关喜炎平、热毒宁、炎琥宁、痰热清四种中药注射液单独对比西药利巴韦林注射液在临床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并通过谷歌学术等网站补充相关文献,检索文献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18年2月。选取符合已制订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研究文献,先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直接Meta分析;再采用ADDIS软件对四种中药注射液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1213篇,其中405篇与喜炎平有关、286篇与热毒宁有关、322篇与炎琥宁有关、200篇与痰热清有关,按照事先制订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文献共38篇(共4962例患儿),其中有关喜炎平的研究文献有8篇(共920例患儿)、热毒宁的研究文献有15篇(共2078例患儿)、炎琥宁的研究文献有6篇(共752例患儿)、痰热清的研究文献有9篇(共1212例患儿)。(1)直接Meta分析结果:(1)四种中药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在总有效率方面共纳入文献35篇,其中喜炎平有7篇;热毒宁有15篇;炎琥宁有5篇;痰热清有8篇。喜炎平直接Meta分析结果为[OR=3.26,95%CI(2.10,5.07),P<0.00001],说明喜炎平对于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的总有效率比利巴韦林高。热毒宁直接Meta分析结果为[OR=6.58,95%CI(4.64,9.33),P<0.00001],说明热毒宁对于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的总有效率比利巴韦林高。炎琥宁直接Meta分析结果为[OR=4.48,95%CI(2.71,7.39),P<0.00001],说明炎琥宁对于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的总有效率比利巴韦林高。痰热清直接Meta分析结果为[OR=4.59,95%CI(2.99,7.04),P<0.00001],说明痰热清对于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的总有效率比利巴韦林高。四种中药注射液亚组分析结果为[OR=4.95,95%CI(4.03,6.09),P<0.00001],说明四种中药注射液对于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的总有效率均比利巴韦林高。(2)中药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在总病程方面共纳入文献9篇,其中喜炎平有2篇;热毒宁有5篇;痰热清有2篇。喜炎平直接Meta分析结果为[WMD=-1.71,95%CI(-2.03,-1.39),P<0.00001],说明喜炎平对比利巴韦林更能缩短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总病程。热毒宁直接Meta分析结果为[WMD=-2.56,95%CI(-2.79,-2.33),P<0.00001],说明热毒宁对比利巴韦林更能缩短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总病程。痰热清直接Meta分析结果为[WMD=-1.20,95%CI(-1.68,-0.72),P<0.00001],说明痰热清对比利巴韦林更能缩短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总病程。中药注射液亚组分析结果为[WMD=-2.14,95%CI(-2.31,-1.96),P<0.00001],说明中药注射液对比利巴韦林均更能缩短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总病程。(3)四种中药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在退热时间方面共纳入文献29篇,其中喜炎平有5篇;热毒宁有11篇;炎琥宁有6篇;痰热清有7篇。喜炎平直接Meta分析结果为[WMD=-2.13,95%CI(-2.28,-1.98),P<0.00001],说明喜炎平对比利巴韦林更能缩短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退热时间。热毒宁直接Meta分析结果为[WMD=-1.09,95%CI(-1.16,-1.02),P<0.00001],说明热毒宁对比利巴韦林更能缩短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退热时间。炎琥宁直接Meta分析结果为[WMD=-2.06,95%CI(-2.26,-1.87),P<0.00001],说明炎琥宁对比利巴韦林更能缩短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退热时间。痰热清直接Meta分析结果为[WMD=-1.01,95%CI(-1.12,-0.90),P<0.00001],说明痰热清对比利巴韦林更能缩短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退热时间。四种中药注射液亚组分析结果为[WMD=-1.26,95%CI(-1.31,-1.21),P<0.00001],说明四种中药注射液对比利巴韦林均更能缩短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退热时间。(4)四种中药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在皮/疱疹消退时间方面共纳入文献29篇,其中喜炎平有5篇;热毒宁有11篇;炎琥宁有6篇;痰热清有7篇。喜炎平直接Meta分析结果为[WMD=-2.15,95%CI(-2.78,-1.51),P<0.00001],说明喜炎平对比利巴韦林更能缩短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皮/疱疹消退时间。热毒宁直接Meta分析结果为[WMD=-1.50,95%CI(-1.76,-1.24),P<0.00001],说明热毒宁对比利巴韦林更能缩短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皮/疱疹消退时间。炎琥宁直接Meta分析结果为[WMD=-2.55,95%CI(-2.79,-2.30),P<0.00001],说明炎琥宁对比利巴韦林更能缩短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皮/疱疹消退时间。痰热清直接Meta分析结果为[WMD=-1.11,95%CI(-1.61,-0.62),P<0.00001],说明痰热清对比利巴韦林更能缩短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皮/疱疹消退时间。四种中药注射液亚组分析结果为[WMD=-1.72,95%CI(-1.94,-1.51),P<0.00001],说明四种中药注射液对比利巴韦林均更能缩短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皮/疱疹消退时间。(5)在安全性方面,所纳入的38篇文献中喜炎平、热毒宁、炎琥宁各有1篇;痰热清有2篇密切跟踪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通过统计文献中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可知利巴韦林比四种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发应的例数更多。(2)网状Meta分析最佳概率排序:(1)总有效率:热毒宁>炎琥宁>痰热清>喜炎平。(2)缩短总病程效果:热毒宁>喜炎平>痰热清。(3)缩短退热时间效果:炎琥宁>喜炎平>热毒宁=痰热清。(4)缩短皮/疱疹消退时间效果:炎琥宁>喜炎平。结论:四种中药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均优于西药利巴韦林注射液。四种中药注射液中,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在总有效率、缩短总病程上效果为最佳;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在缩短退热时间、缩短皮/疱疹消退时间上效果为最佳。由于纳入的文献数量、质量所限,结论仍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验证。

杨潮[8](2018)在《代天宣化导赤散治疗小儿心脾积热型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评价代天宣化导赤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心脾积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小儿手足口病(心脾积热)诊断标准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研究对象口服代天宣化导赤散免煎剂,对照组30例口服金莲清热泡腾片。以手掌、足趾、口腔疱疹数量、疱疹颜色、发热等体征、中医证候总积分9项作为临床观察指标。观察并对治疗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观察指标评分,分别于治疗2天、4天、6天后评价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及积分的改善情况,治疗完成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口服代天宣化导赤散免煎剂治疗组临床痊愈13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口服金莲清热泡腾片对照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观察治疗6天后,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以及疱疹数量、疱疹颜色、口腔疼痛、口干舌燥、小便、大便及证候总积分的比较中,所有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缓解较为优异。结论:代天宣化导赤散和金莲清热泡腾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心脾积热)均有效,但代天宣化导赤散疗效更佳。说明代天宣化导赤散是治疗小儿心脾积热型手足口病有效方剂,在改善患儿发热、疱疹数量、疱疹颜色、口腔疼痛、心烦躁扰、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燥方面均优于金莲清热泡腾片。

黄春祥[9](2017)在《12岁以下新加坡小儿体质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研究新加坡小儿体质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以及不同患病倾向小儿之间的体质差异,为中医中药介入调理及日常保育方案提供临床参考;2.调查过程中对部分愿意接受中医中药治疗及体质调理的小儿进行疾病转归和体质变化等比较,明确中医中药对小儿体质的改善情况。方法:运用临床证型分类法,一对一收集和整理361例来自1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隶属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且长期居住在不同地区的新加坡小儿的体质特征与临床资料,对其体质进行分型分类统计,所有收集的调查资料均输入excel表格,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361例接受调查的小儿中有男性196例(54.3%),女性165例(45.7%),年龄均在1周岁以上12周岁以下,分别来自16个不同国家及地区,均长期居住在新加坡各地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其中佛教35.2%,回教3.6%,伊斯兰教及基督教分别是1.9%、1.7%,其余为无宗教信仰小儿。接受调查的小儿中,曾经看过中医的有59例(16%),没有看过中医的有302例(84%)。易患疾病方面:123例(34%)感染过手足口病,142例(39%)小儿有皮肤湿疹或者过敏性疾病。患病倾向方面:肺系患病倾向的有282例(78.1%),脾系患病倾向的154例(42.7%),肾系患病倾向的3例(0.8%),体质类型包括肺禀不足质、脾禀不足质、肾禀不足质,分别是51.5%、44.3%、4.2%,其他的调查还有脏腑、气血阴阳偏虚的体质分布情况等等,相关性分析显示小儿患病倾向与体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讨论:新加坡独特的湿热气候特点直接影响小儿体质,多种族、多宗教信仰存在通过饮食习惯及风俗文化等多方面影响小儿体质,导致新加坡小儿以热性体质、肺虚质及脾虚质为多见,手足口病及过敏性疾病多发。小儿偏颇体质影响小儿患病概率,与小儿的患病倾向等关系密切,有针对性地对小儿偏颇体质进行调理,辨质论治指导临床药物及饮食调理,通过改善偏颇体质起到未病先防,事半功半的疾病治疗作用。通过对部分有明显或倾向于临床病变且愿意接受中医中药干预的小儿给予中药介入治疗和调理,并观察其疾病的康复及体质的变化情况,进一步证实了中医中药对小儿体质调理的疗效,为"体质可调性"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然而中医中药在新加坡的发展仍较缓慢,进一步为中医药在新加坡的发展开辟广阔道路,是我们新加坡从事中医工作者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和责任。

张宝[10](2016)在《黑龙江省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型分析与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文献的Meta分析以及应用Delphi法得出小儿手足口病黑龙江地区中医证型分析初稿。方法:1.文献研究—利用国内文献数据库系统查找有过中医中药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的论述和病案研究等等,收集近年来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研究,并结合黑龙江省地区特点,方便制定Delphi问卷。2.专家调查—运用Delphi法进行专家问卷调查,对每轮问卷当中专家给予的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针对计算其中指标的均数、满分比、变异系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将分析结果在下一轮的调查问卷当中反馈给专家,一共经过三轮问卷,形成手足口病黑龙江地区中医证型分析的初稿。结果:经过对国内文献数据库检索,将近20年符合目标文献一百多篇,整理成专家问卷,共进行了三轮的专家咨询,确立了符合临床实际的小儿手足口病黑龙江地区中医证型分析的初稿方案。结论:通过Delphi法进行小儿手足口病黑龙江地区中医证型规范化研究专家调查问卷,并根据专家所提供的专业意见和建议,指导制定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辨证方案初稿,有助于跟进性研究的实施。

二、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论文提纲范文)

(1)12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治疗的真实世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病例选择
        (一) 病例来源
        (二) 中医诊断标准
        (三) 西医诊断标准
        (四) 纳入标准
        (五) 排除标准
        (六) 脱落和终止标准
    二、临床研究实施方法
        (一) 病例分组
        (二) 治疗方案
        (三) 临床观察时间
        (四) 临床观察
        (五) 疗效判定标准
        (六) 指南在临床应用评价分析
        (七) 数据整理及分析
结果
    一、入组情况
    二、基本信息
        (一) 性别分布
        (二) 年龄分布
        (三) 病程分布
        (四) 发病季节分布
        (五) 皮疹、疱疹部位分布情况
        (六) 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结果
    三、研究结果
        (一) 疗效结果
        (二) 符合度结果
        (三) 用药结果
讨论
    一、中医学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一) 病名
        (二) 病因
        (三) 病机
        (四) 治疗原则
    二、西医学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一) 病原微生物学认识
        (二) 流行病学
        (三) 治疗
    三、结果及分析
        (一) 疗效分析
        (二) 符合度评价
结语
    一、总结
    二、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手足口病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2)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流程
    2.2 纳入文献特征
    2.3 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
        2.4.1 总有效率
        2.4.2 症状消退时间
        2.4.2.1 退热时间
        2.4.2.2 疱疹消退时间
        2.4.2.3 口腔溃疡痊愈时间
        2.4.3 总病程
        2.4.4 不良反应发生率
    2.5发表偏倚分析
3 讨论
    3.1 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有效性
    3.2 蓝芩口服液的临床安全性
    3.3 研究质量评价及局限性
    3.4 临床指导意义
4 结论

(3)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病例标准
    1.6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研究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前分析
    3.3 治疗结果分析
    3.4 治疗结果总结
4 安全性观察
5 讨论
    5.1 现代医学对手足口病的认知
    5.2 祖国医学对手足口病的认知
    5.3 结语
    5.4 外感Ⅱ号合剂及苦柏洗剂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的理论依据
    5.5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5.6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温病条辨》湿温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1 湿温定义
2 湿温相关疾病关系辨析
    2.1 湿温与暑温、伏暑
    2.2 湿温与寒湿
3 湿温病因与发病
4 湿温病机
    4.1 湿温病位与病性
    4.2 湿温传变规律
        4.2.1 三焦相传
        4.2.2 卫气营血相传
    4.3 湿温转归
        4.3.1 湿温化燥
        4.3.2 湿温化为寒湿
5 湿温治则治法
    5.1 芳香宣化
    5.2 苦辛通降
    5.3 淡渗利湿
    5.4 通下逐邪
    5.5 宣通三焦,分消走泄
    5.6 清热利湿
    5.7 益气化湿
    5.8 温阳化湿
    5.9 疏风胜湿
6 湿温辨治规律研究
    6.1 湿温辨治特点分析
        6.1.1 湿温辨证方法
        6.1.2 重视体质因素
        6.1.3 重视阴阳平和
        6.1.4 注重给邪以出路,就近逐邪
        6.1.5 注重舌象、脉象
        6.1.6 既病防变
        6.1.7 顾护阳气
        6.1.8 顾护阴津
    6.2 三焦湿温辨证论治
        6.2.1 上焦湿温辨证论治
        6.2.2 中焦湿温辨证论治
        6.2.3 下焦湿温辨证论治
        6.2.4 三焦同病辨证论治
    6.3 卫气营血辨证论治
    6.4 寒湿辨治规律研究
        6.4.1 上焦寒湿辨证论治
        6.4.2 中焦寒湿辨证论治
        6.4.3 下焦寒湿辨证论治
    6.5 与湿温相关的其他疾病辨治规律
        6.5.1 痹
        6.5.2 疸
        6.5.3 疟
        6.5.4 痢
7 《温病条辨》辨治湿温用药及煎服药特点分析
    7.1 湿温用药特点
    7.2 湿温特殊煎服药特点
    7.3 寒湿特殊煎服药特点
8 湿温后期调摄
    8.1 淡薄滋味
    8.2 因人而异
9 湿温治疗禁忌
    9.1 禁大汗、禁大下、禁滋补
    9.2 忌纯辛温发汗
10 《温病条辨》湿温理论与《湿热病篇》湿温理论的联系
11 后世医家对湿温辨治发挥
    11.1 后世医家对治疗湿温方剂的发挥
    11.2 后世医家对湿温理论发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加味三物黄芩汤治疗儿童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心脾积热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内容
        1.1.1 研究对象
        1.1.2 诊断标准
        1.1.3 试验病例选择标准
        1.1.4 研究方法
        1.1.5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统计比较与分析
        1.2.2 疗效比较与分析
        1.2.3 安全性比较与分析
    1.3 讨论
        1.3.1 现代医学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认识及对免疫因素的探讨
        1.3.2 中医学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认识与探讨
        1.3.3 加味三物黄芩汤的理论依据
        1.3.4 加味三物黄芩汤的组方原则
        1.3.5 儿童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心脾积热证病因病机的分析
        1.3.6 现代药理研究
        1.3.7 研究结果分析
        1.3.8 问题与展望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中医药对儿童口腔黏膜病治疗的现代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机与发病机制
        2.1.1 中医对口腔黏膜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1.2 现代对口腔黏膜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2.2 中医药治疗
        2.2.1 中药局部外治法治疗儿童口腔黏膜病
        2.2.2 中药汤剂加减治疗儿童口腔黏膜病
        2.2.3 中药内服外用联合用药治疗儿童口腔黏膜病
        2.2.4 中西联合用药治疗儿童口腔黏膜病
        2.2.5 针灸推拿或联合中药治疗儿童口腔黏膜病
        2.2.6 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口腔黏膜病
    2.3 结语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中医症状-体征疗效判定积分表
附录B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临床观察评分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广东省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应用的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调查工具
    1.3 资料收集过程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中医药治疗开展情况
    2.3 中医治疗方案开展影响因素
3 讨论

(7)四种中药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纳入标准
        1.1 研究类型
        1.2 研究对象
        1.3 干预措施
        1.4 结局指标
        1.4.1 有效性
        1.4.2 安全性
    2 文献排除标准
    3 文献检索策略
        3.1 文献来源
        3.2 检索方法
    4 文献筛选、提取和质量评价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5.1 异质性检验
        5.2 亚组分析
        5.3 敏感性分析
        5.4 Meta回归
第三章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3 结果
        3.1 直接Meta分析统计结果
        3.1.1 总有效率
        3.1.2 总病程
        3.1.3 退热时间
        3.1.4 皮/疱疹消退时间
        3.1.5 不良反应发生率
        3.2 网状Meta分析统计结果
        3.2.1 网状干预措施关系图
        3.2.2 网状Meta分析结果
        3.2.3 最佳概率排序
第四章 讨论
    1 直接Meta分析与网状Meta分析
        1.1 直接Meta分析
        1.2 网状Meta分析
    2 中、西药治疗手足口病的现状
        2.1 中药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
        2.2 西药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
    3 研究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代天宣化导赤散治疗小儿心脾积热型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1.6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用药疗程
        2.4 护理
        2.5 健康教育
    3 观察指标
        3.1 观察时间
        3.2 疗效观察
        3.3 安全性指标
        3.4 症候评分判定标准
        3.5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4 不良事件观察及处理
        4.1 不良事件判定标准
        4.2 不良事件的处理
    5 统计学方法
    6 研究结果
        6.1 基线分析
        6.2 证候疗效比较
        6.3 不良反应
第二部分 理论概述及讨论
    1 现代医学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
        1.2 发病机制
        1.3 治疗
    2 祖国医学对于手足口病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治疗
        2.4 方药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总结与问题展望
    1 总结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观察表及知情同意书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12岁以下新加坡小儿体质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与体质学说
        1.1 现代医学体质学说内容及体质调查的目的
        1.2 生物医学与人体体质学的关系
        1.3 现代医学发展与人体体质学的关系
        1.4 古代医学与人体体质学的关系
    2 中医体质学
        2.1 中医体质的概念
        2.2 中医体质学说"质"与"证"的区别
        2.3 中医体质的形成因素及特征
        2.4 中医体质的分型
    3 小儿体质学
        3.1 小儿体质学的形成
        3.2 小儿体质学的发展和完善
        3.3 小儿的体质分型
        3.4 小儿体质与机体发病及疾病的转归
        3.5 影响小儿体质形成的相关因素
    4 新加坡小儿体质研究的目的和思路
第二部分 案例调查与统计
    1 临床调查案例资料
        1.1 小儿体质分型标准表格的拟定
        1.2 接受调查儿童体质资料的来源
        1.3 小儿体质资料信息的统计方法
    2 调查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饮食偏嗜与宗教信仰分布情况
        2.3 求诊中医与服食中药情况
        2.4 既往病史情况
        2.5 小儿患病倾向分布
        2.6 痰湿滞热体质分布情况
        2.7 脏腑、气血阴阳偏虚的体质分布情况
        2.8 小儿患病倾向与体质分布相关性研究
    3 体质调养指导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与讨论
    1 小儿体质研究的重要性
    2 新加坡小儿体质调查的结果分析
    3 种族、宗教与小儿体质
        3.1 种族、宗教与小儿体质的关系
        3.2 饮食习惯与小儿体质
    4 新加坡气候特点与小儿体质
    5 小儿体质的可分性与可调性
    6 小儿体质与易患疾病关系及中医药调理方案
        6.1 肺系疾病患病倾向的小儿体质
        6.2 小儿体质与手足口病
    7 新加坡小儿体质研究的思考
        7.1 现代医学对小儿体质研究的方法
        7.2 新加坡小儿体质研究的方向和意义
    8 新加坡小儿体质调查所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小儿体质调查表
致谢
个人简历

(10)黑龙江省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型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文献综述
    1 关于手足口病
        1.1 我国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
        1.2 西医对小儿手足口病的认识
        1.3 中医对小儿手足口病的认识
    2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2.1 小儿的生理特点
    3 黑龙江的气候特点
    4 黑龙江患儿的体质特点
    5 黑龙江小儿手足口病的特殊性及治疗的针对性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检索资源
        1.1 检索方式
        1.2 文献纳入的标准
        1.3 剔除文献的标准
        1.4 对文献的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资料检索结果
        2.2 小儿手足口病在中医治疗过程中疗效表现的Meta分析
第二部分 德尔菲法问卷调查
    1 DELPHI法(德尔菲法)
    2 德尔菲问卷设计
    3 专家筛选方式
    4 专家评价以及计分办法
    5 统计学分析方法
        5.1 专家积极系数
        5.2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5.3 专家的意见协调程度
    6 三轮调查问卷
        6.1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状况
        6.2 专家信息统计
        6.3 前两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6.4 第三轮问卷结果
讨论
结果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四、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论文参考文献)

  • [1]12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治疗的真实世界研究[D]. 李路燕.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杨泽,吕健,孙梦华,支英杰,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 2020(15)
  • [3]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研究[D]. 陆怀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温病条辨》湿温证治规律研究[D]. 焦如春.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5]加味三物黄芩汤治疗儿童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心脾积热证的疗效观察[D]. 王晗峄.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6]广东省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应用的现状调查[J]. 苏海浩,杨东新,谭益冰,谭琪琪,王波.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18(03)
  • [7]四种中药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网状Meta分析[D]. 易帆. 宜春学院, 2018(08)
  • [8]代天宣化导赤散治疗小儿心脾积热型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D]. 杨潮.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12岁以下新加坡小儿体质调查[D]. 黄春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7)
  • [10]黑龙江省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型分析与研究[D]. 张宝.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辨证论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