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校考试管理的思考

关于我校考试管理的思考

一、我院考试管理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周媛媛[1](2020)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及人才培养策略探析》文中指出在“汉语热”的背景下,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汉语教育教学及汉语言文化传播人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且招生人数在逐年扩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热门的新兴专业,市场需求与就业比例失调、人才培养力度不到位、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成为阻碍该专业发展的显着性问题。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和毕业生所在的就业单位为调查对象,分析该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去向,以及就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反馈,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原则,从社会市场需求出发,结合本学院该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本文主要分为绪论和正文两个板块。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正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就业去向统计分析。分析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届至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统计出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与云南师范大学整体的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相比较,分析其存在的差距和原因。第二部分,调查问卷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调查问卷》和《用人单位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反馈调查问卷》两份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反馈情况。第三部分,以就业去向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从社会市场、学校教育、学生个人三个方面分析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因素。第四部分,基于第三部分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分析,结合本人对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思考,针对社会方面的专业/学科定位、专业宣传、职业体系建设;学校方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设置、实践管理、就业指导;学生方面的专业的准确认知、知识技能的提高、职业生涯的规划等提出合理的人才培养策略改进建议,并展望本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刘奕[2](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陈瑞宇[3](2020)在《附中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与考试的思考 ——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谈及视唱练耳课,我们都知道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国内各大音乐学院从附小开始就是必修课之一。自从视唱练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很多前辈都对其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探索、研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都与时俱进,层出不穷。音乐学院附中对于专业音乐生的学习承载着从启蒙到逐渐成熟的巨大作用。据笔者的不完全调查,目前针对于音乐学院附中视唱练耳研究的文章是较为稀少的,而这又是最需要的。视唱练耳是除了学生专业课之外对学生音乐能力考查最全面的课程之一,视唱是不用乐器最直接表达音乐的方式,练耳是强化音乐欣赏及音乐表达能力的必要训练。它包含了音乐表演及音乐理论中的所有基本要素,如在视唱中,我们可以听出学生对音乐速度的把握、力度的变化、音响的控制、二度创作的灵感等。人的潜能遵循着一种规律——递减规律。某些能力的发展时期很长,而另一些能力的发展时期则短,如果这些能力不能在发展期内得到发展,学生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儿童到青少年的音乐能力如果不在发展期内进行精心的培养,就会出现潜能递减的现象。依此来看,附中的学习阶段刚好处于儿童到青年到成年的阶段,我们要抓住学生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潜能进行培养。而视唱练耳课本身就是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时期,在学生进入专业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专业基础课视唱练耳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附中的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性就凸显而来。青少年的教育本就与成人教育有一定区别,如何把握青少年时期的音乐基础训练问题是我们视唱练耳教师必须关注的焦点。考试是反应教学优劣、成败的手段之一,在视唱练耳这样一门如此灵活及多元化的课程中,如何合理的安排考试形式,做出对学生最佳的学习效果的判断以及音乐素养掌握的判断,也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笔者将根据在武汉音乐学院附中教学实践中所得经验与前辈理论相结合,着重论述对于武汉音乐学院附中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思考与见解,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陶亮[4](2019)在《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国内的建筑设计管理长期呈现出流程片段化的特征,这种粗放的管理体系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整个建筑行业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以及投资模式、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发展、产业转型、人文变化和国际化趋势等一系列的变化发展,这种管理体系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已大大降低。随着2015年WTO过渡保护期的结束,国内建筑设计市场进一步全面放开,推行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回归“建筑师负责制”已成为业界的共识。转变正在发生,在上海、广西、福建等地试点的“建筑师负责制”,体现了政府推进建筑业与国际接轨、提升品质的态度和决心。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转型升级、专业的强化与新的建设项目运作模式的产生,促使我国建筑师的角色正在重塑,新的形势需要建筑师逐渐成为项目的潜在管理者,并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专业技能及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设计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全面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最终提供高品质的建筑产品。同时建筑信息化作为建筑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已经成为引领变革这个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正逐渐改变传统建筑设计行业的运作及管理模式。当建筑设计摆脱单一的图纸沟通的束缚,进而实现以BIM(建筑信息化模型)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表达后,建筑师在整个建设流程中的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从仅侧重于设计阶段的技术服务,到对工程全流程的整体掌控。建筑信息化技术已经把整个工程建设流程中大部分的设计问题前置化,为解决贯穿整个建筑工程活动中各个主体、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且可行的工作模式,从而为建筑师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合理角色提供了技术支持。这种变革发展的趋势也恰恰是建筑师负责制所倡导的----让建筑设计源头的建筑师,成为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领导者。在建筑设计行业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本论文主要研究以建筑师为主导进行全程设计管理的意义及策略,对涉及到策划、设计、施工和运管等方面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更加合理的阶段划分,并结合作为全程设计管理重要技术手段的建筑信息化技术,提出各个阶段相应的设计管理要求和策略。为此,本论文提出了“六序法模式”的全程设计管理方法,并探讨其与BIM进行结合的意义及有效途径。论文希望一方面能为推行适合中国的建筑师负责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希望进一步拓展BIM在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通过三个部分展开阐述:第一部分为基础研究。首先,论文的绪论部分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建筑设计管理相关研究若干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研究的内容,阐述研究的方法、关键技术和思路。在第二章论述了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核心任务、主体内容和影响因素,并指出了建筑设计管理中知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主要策略。在第三章通过分析对比中外通行的职业建筑师的职能体系和全程设计管理思想,探讨建筑师负责制框架下的建筑师全程设计与管理,在建造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发展趋势及建构要素,为后续的理论实践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理论实践研究。首先在第四章以国际通行的职业服务内容和专业化、全程化的标准,提出适应中国建筑师负责制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职业服务体系----“六序法模式”,对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成果和工作要求进行阐述,并结合项目实例进行分析总结。接着探讨了建筑师进行全程设计管理所需要的基础组织形式----建筑工作室/事务所,以保持建筑创意为核心目的的组织机构管理策略。最后在第五章研究了BIM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适应性问题,论证了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应用BIM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并提出了“BIM整同设计管理模式”和“复合总建造师”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为策略研究。是在对上述研究的总结和拓展基础上,分别在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BIM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四个方面对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提出了适宜的优化策略。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研究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展望了建筑师视角下并结合BIM技术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应用前景。

谢芬芬[5](2019)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互联网从出现到发展迅速获得了各行各业的认可。如今,其已经不仅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其对教育也产生了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很多企业步入到了国际市场当中,参与市场竞争。但企业需求英语人才,要求人才具有强悍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了满足企业的该种人才需求,国家开展对于英语教育的改革,将英语教育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作为背景,英语教学快速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对于英语语言能力的运用也更熟练。文章研究“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从研究高职英语教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互联网+”对于英语教育转型造成的影响,英语教育在该种条件下所遭遇的困难、挑战以及其在该种背景下转型的优势。从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到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实践,多角度分析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路径,阐述“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所获得的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李胜利[6](2018)在《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世界经济转型发展的飓风席卷全球之时,思变创新、转型跨越成为时代主题词。语言作为时代发展的活化石,始于实践,终于应用。今天的英语教学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端应用型英语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时代新使命。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首先选取国内10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为调查对象,以英语类专业教师教学体验、学生学习体验为调查内容,结合麦可思提供的中国英语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相关定制化数据,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其次,选取公办应用型本科、民办应用型本科以及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共3所作为质性研究样本,通过解读不同属性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在转型制度供给、教师制度认同、教师行动选择与教学组织再造四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评估诊断教学转型的制约瓶颈,反思剖析转型困难的深刻根源,探索总结推进转型的实践策略。为增强研究的科学性与逻辑严密性,本研究在对新制度主义理论进行借鉴与适切性改造的基础上,尝试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建构了一个融“制度供给——制度认同——行动选择——组织再造”为一体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式理论框架。该教学转型框架宏微共现,中观拓展。首先,在大学组织视域下探讨教学转型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反应。在这个教学制度形成与变迁的多重博弈中,检视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适配状况。其次,利用宏观层面的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对教学转型的正式制度供给进行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论证。技术环境与制度环境之间交叉关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组合情况,各种情况为教学组织提供不同的制度供给选择。再次,本研究建构的“四维立体”整合分析框架,通过促成教学转型制度环境的宏观框架、学院及教学组织的中观框架及教师教学转型认同与行动的微观框架之间的互动与耦合,深描出了一个“鲜活真实的教学转型全景世界”。教师对教学制度的认同程度和行动选择状况构成教学转型制度分析的微观基础。基于学校、院系(部)组织及教师的转型行动反馈,本研究聚焦中观教学组织再造。本研究围绕应用型本科组织场域中,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为何迟迟难以推进这个核心问题,综合运用混合研究方法,整合量化调查与质性深访的结果,在借鉴与改造新制度主义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公办应用型本科、民办应用型本科和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实践为主线,对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路径进行探索。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通过构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模型,分析转型内外环境,探究教学转型在四个维度上的作用机制及相互关系;第二,通过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对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现状进行整体扫描、问题凝练及瓶颈聚焦;第三,通过对不同属性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跟踪调查及对教师的深度访谈,深描教师教学转型的情感挣扎,探索教学组织再造的创新实践,重构教学转型理论,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转型策略。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本研究所建构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模型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打造了环环相扣的行动链(Action Chain)。教学转型在四大因素(教学制度供给、教师制度认同、教师转型行动选择和教学组织再造)和三大机制(合作机制、心理机制和反馈机制)共同作用下螺旋上升演进。第二、在应用祛魅——理性附魅——创新返魅的教学转型逻辑指引下,不同属性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的教学转型,可能需要经历从学术型英语教学向应用型英语教学的“一次转型”和从传统通用英语(EGP)教学向“通用英语(EGP)+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二次转型”。与此同时,推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等方面也做出配套的应用型转型。院校属性、生源状况以及教学基础不同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和特殊性特征。本研究针对英语类专业教学提出以下转型建议:第一,在提升教学转型制度供给力方面,以需求为导向,使教学转型制度供需匹配;查缺补漏,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不留空白;强化升级,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与时俱进;坚守底线,使教学转型制度有令必行;沟通协调,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多元完善。第二,在强化教学转型制度认同方面,激发教学转型原动力,满足转型教师的利益诉求及心理动机;把握教学转型继发力,深化转型教师的制度认知;锁定教学转型趋向力,激发教师教学转型的参与动机;明辨教学转型指示力,转变教师的转型参与态度。第三,在促进转型行动理性高效方面,导航定向,明确教学转型路向何方;绘就蓝图,规划教师职业生涯转型发展;取舍有度,突出教学转型重难点。第四,在教学组织再造提质增效方面,再造流程,环节入手;以生为本,能力导向;创新教学,强化应用;技术支撑,补齐短板;管理转型,共治共享。

岳德经[7](2015)在《深化组织文化建设 推进招考事业发展——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激励人民群众创造性工作的动力源泉。十多年来,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始终以党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组织文化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不断以文化建设的新成果促进自身的成长,推动招考事业发展迈出新的步伐,走出了一条文化建设和事业发展相辅相成的发展路子。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文化建设和招考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逐步渗透到招考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创设全员参与、共同建设的良好内部氛围,是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的基本经验。

杨桂云[8](2015)在《兴新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数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方便、快捷、信息化的网络环境已逐渐覆盖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的生活、娱乐、工作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娱乐项目越来越多,工作效率越来越高。然而,随着人们媒体意识不断增强,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起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这对传统的教育方式造成重大冲击。因此,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理论有机结合,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树立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局域网、校园网或互联网营造信息化、互动化、网络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是各大高校正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笔者查阅大量地文献资料,分析和研究了Moodle平台开发背景和运行环境,Moodle是开源的、免费的,是以构建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的课程管理系统。本论文根据Moodle的特点,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在学院搭建了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平台,并在此平台上研究批量导入用户、制作试题库等功能模块的用法,为利用平台进行教学提供依据。本文在第一章中首先论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学平台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了解了国内外研究Moodle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个人在平台的研究过程中承担的主要工作;在第二章中介绍了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网络教学的特点、Moodle的相关技术及其具备特点、平台具备的主要功能;第三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面谈法对我院部分师生进行调研,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将网络教学平台划分三个功能模块子系统,即:管理员子系统、教师管理子系统、学生管理子系统,并详细地描述了各个子系统的功能需求。在第四章中主要阐述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原则、内部结构,并对三个功能模块子系统应具备的功能进行详细设计,为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打下基础;在第五章中作者以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为例,结合课程的特点,通过Moodle平台的用户注册、添加课程、添加资源、添加题库等功能进行教学设计,并应用实际教学中,这一环节详细地阐述了网络教学平台中管理员、教师、学生实现在线交互学习的过程;最后详细介绍网络教学平台部分功能的测试用例,并提出网络教学平台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打算。本论文的研究,对我院推广和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易娜伊[9](2014)在《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向纵深的持续发展,对外汉语逐渐转变为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合格汉语国际教师。为解决汉语国际推广中合格汉语师资短的现实困境,应用型的国际汉语教学性质需要新的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模式来支撑。为此,以培养适合国内外教学并具有文化传播能力专门人才为目的的“汉语国际硕士专业学位”应运而生,成为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转折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是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是能否培养出合格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的关键。因此,了解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现状,对优化汉语国际推广中合格汉语教师的培养十分重要。本研究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出发,围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的实施问题展开研究。首先,以文献法梳理国内外课程实施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相关研究,厘定社会文化理论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的契合点,从而导出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对于该课程实施的关注点,即社会性、文化性、历史性和建构性。其次,采用个案研究法,以吉林省D大学为例,结合运用量化与质化研究取向,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审视D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的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问题。一是基于有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研究综述,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的设计与运行两个维度,编制面向不同对象的调查问卷,通过分层抽样法,以4位教学管理者、17位教师、90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以下简称“汉教硕士”)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解该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现状、特点、影响因素及问题;二是设计访谈提纲,对选取的4位教学管理者、9位教师和20位汉教硕士进行深度访谈;三是依据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该课程实施的特征,在修订相关课堂观察量表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汉办已有的相关调查问卷,设计《汉教硕士课程学习课堂观察量表》,对“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学设计”、“中华文化与传播”、“课堂观察与实践”五门课进行课堂观察,以了解汉教硕士课程学习的情况;四是依据社会文化视角下该课程实施的特征,在修订相关课堂观察量表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汉办提供的相关资料设计《汉教硕士实习课堂观察量表》,对4位汉教硕士的实习课堂(即对外汉语教学)进行课堂观察;五是结合从汉教硕士实习课堂得出的观察结果,从“期望和建议”、“实习教师的专业知识”、“实习教师的教学水平”、“实习教师的综合素质”四个维度设计《汉教硕士教学实习课堂教学评价》调查问卷,以65位外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汉教硕士在教学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整理并分析调查结果,分析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D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的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问题所在。而后,本研究从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和建构性等维度系统阐述了影响D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包括:课程领导方式、课程组织方式、国家汉办“志愿者”选派计划、国家汉办的支持经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发展的历史、师资队伍的结构、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知识能力、汉教硕士的受教育背景等,并结合对问卷调查、访谈及课堂观察结果的系统分析得出D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课程设计过程行政主导、课程内容的整合度低、课程选择性不足、汉教硕士中华活动组织能力培养欠缺、教学过程中文化对话性偏低、缺乏优质课程资源、教育或课程理论类课程缺位以及实习缺乏统筹,等。在此基础上,笔者面向不同的对象(包括国家汉办、学校及教学院系管理层、任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以及汉教硕士等)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组织专家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加强海外实习合作单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招聘合适年轻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参与度;为实习生提供更多教学资源,等。

赵爱,王映学,段宝军[10](2011)在《高等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文中研究指明考试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们学院考试管理中存在着考核体系不健全、学校执"法"不严、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等问题,严重影响学风和教学质量。要健全考试制度、加强考试命题质量管理、题库建设,不断改进电子试题库,规范考后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二、我院考试管理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院考试管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及人才培养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选题依据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成果导向教育
        二、完全学分制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
        二、成果评述
第二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
    第一节 2014届至2018届本科毕业生整体就业去向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二、就业去向分布
        三、就业地区分布
        四、就业质量分析
    第二节 2014届至2018届本科毕业生分别就业去向
        一、2014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二、201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三、2016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四、2017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五、2018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第三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馈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的设计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第二节 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本科毕业生调查问卷分析
        二、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分析
第四章 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社会市场因素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二、专业宣传不到位
        三、市场需求不平衡
    第二节 学校教育因素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二、培养力度不到位
        三、就业指导不完善
    第三节 学生个人因素
        一、对专业了解不够清晰
        二、对知识技能掌握不够扎实
第五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优化建议
    第一节 社会方面
        一、明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及学科定位
        二、客观宣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三、完善汉语国际教育职业体系
    第二节 学校方面
        一、以需求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二、破除单一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完善选课制度,科学设置课程
        四、明确教学实践要求,加强实践管理
        五、完善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
    第三节 学生方面
        一、认真了解专业,避免盲目报考
        二、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三、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谋业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问卷Ⅰ
    附录 B 问卷Ⅱ
    附录 C 访谈提纲
    附录 D 访谈记录(1)
    附录 E 访谈记录(2)
    附录 F 访谈记录(3)
    附录 G 访谈记录(4)
    附录 H 访谈记录(5)
    附录 I 访谈记录(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3)附中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与考试的思考 ——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视唱练耳的发展与武汉音乐学院附中视唱练耳招生考试
    第一节 视唱练耳的起源概述
    第二节 视唱练耳在武汉音乐学院附中的发展概述
    第三节 招生情况概述
    第四节 视唱练耳在附中招生考试中的情况概述
    第五节 视唱练耳学科在附中招生考试中的考试大纲概述与分析
    第六节 视唱练耳学科在附中招生考试中的改良与设想
第二章 附中视唱练耳课堂教学的思考
    第一节 武汉音乐学院附中视唱练耳课堂教学安排概述与分析
    第二节 武汉音乐学院附中视唱练耳课使用教材概述与分析
    第三节 武汉音乐学院附中视唱练耳课教学与基本乐理课程融合的思考
    第四节 武汉音乐学院附中视唱练耳课教学与和声、曲式融合的思考
    第五节 针对武汉音乐学院附中视唱练耳课教学与音乐心理学的融合思考
    第六节 附中视唱练耳发展的思考
第三章 针对附中视唱练耳课考试评测的思考与设想
    第一节 武汉音乐学院附中视唱练耳考试模式
    第二节 关于附中视唱练耳考试的思考
    第三节 附中视唱练耳考试改良的实践与设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框架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研究
    2.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简述
        2.1.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概述
        2.1.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象与内容
        2.1.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2.2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概述与辨析
        2.2.1 建筑设计行业概述
        2.2.2 建筑设计管理辨析
        2.2.3 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管理分析
        2.2.4 建筑设计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辨析
    2.3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和主体内容分析
        2.3.1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
        2.3.2 建筑设计管理的主体内容
    2.4 知识管理在建筑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4.1 建筑设计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2.4.2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2.4.3 建筑设计活动知识的内容及体系
        2.4.4 建筑工程设计知识管理的主要策略
    2.5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研究内容
        2.5.1 范围管理
        2.5.2 进度管理
        2.5.3 质量管理
        2.5.4 投资及成本管理
        2.5.5 沟通管理
        2.5.6 风险管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师的职能体系研究
    3.1 建筑师、建造和建筑物的关系辨析
    3.2 建筑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分析
        3.2.1 建筑师与业主的权利义务关系
        3.2.2 国际职业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3.2.3 中国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3.3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与比较
        3.3.1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
        3.3.2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国际比较
        3.3.3 建筑师的职业资格及比较
        3.3.4 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定位及服务现状
    3.4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和组织研究
        3.4.1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及比较
        3.4.2 建筑师的职业组织---工作室和设计公司
        3.4.3 建筑师的设计组织及管理
    3.5 建构建筑师全程职能体系的策略
        3.5.1 设计到代理
        3.5.2 建成品导向与过程控制
        3.5.3 职业化精神
        3.5.4 经济和法律责任
        3.5.5 全程建筑设计服务的要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师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研究
    4.1 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模式研究
    4.2 阶段1:前期/策划阶段
        4.2.1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内容
        4.2.2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流程
        4.2.3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4.2.4 前期/策划阶段的设计管理要求
        4.2.5 案例讨论
    4.3 阶段2:方案/开发设计阶段
        4.3.1 方案/开发设计的工作内容
        4.3.2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4.3.3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4.3.4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4.3.5 案例讨论
    4.4 阶段3: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
        4.4.1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
        4.4.2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4.4.3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4.4.4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4.4.5 案例讨论
    4.5 阶段4: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
        4.5.1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内容
        4.5.2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流程
        4.5.3 施工招投标的主要策略
        4.5.4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要求
        4.5.5 案例讨论
    4.6 阶段5:督造/施工监管阶段
        4.6.1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内容
        4.6.2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流程
        4.6.3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主要策略
        4.6.4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要求
        4.6.5 案例讨论
    4.7 阶段6: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
        4.7.1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内容
        4.7.2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流程
        4.7.3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主要策略
        4.7.4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要求
        4.7.5 案例讨论
    4.8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管理研究
        4.8.1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形式
        4.8.2 建筑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4.8.3 建筑师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筑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中的适应性研究
    5.1 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及发展
        5.1.1 BIM技术及相关理论概述
        5.1.2 BIM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
        5.1.3 BIM技术的问题及挑战
        5.1.4 BIM技术的发展趋势
    5.2 BIM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体系中的理论研究
        5.2.1 实施BIM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5.2.2 BIM在建筑设计管理体系中的实施价值及目标
        5.2.3 BIM对建筑设计全程管理的优化措施
    5.3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5.3.1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概述
        5.3.2 建筑项目BIM的实施工作流程
        5.3.3 前期/策划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4 建筑设计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5 施工招投标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6 建设施工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7 竣工及后期运维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4 基于BIM的建筑师全程整同设计管理研究
        5.4.1 由BIM推动的整合设计
        5.4.2 BIM的协同工作模式
        5.4.3 由建筑师实施BIM整同设计管理
        5.4.4 教育与培训BIM整同设计管理团队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筑工程设计全程管理的策略研究
    6.1 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策略
        6.1.1 以建筑师负责制为依托,强化建筑师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6.1.2 以六序法模式为基础,不断完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内涵
    6.2 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策略
        6.2.1 适宜创意的设计组织机构建构策略
        6.2.2 重视组织机构的知识信息管理
    6.3 BIM结合“六序法模式”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6.3.1 建构BIM与“六序法模式”的深度融合
        6.3.2 充分运用BIM分析功能优化全程设计管理
        6.3.3 用BIM模型领导全过程设计管理
        6.3.4 秉承Open BIM理念进行协同设计及管理
    6.4 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策略
        6.4.1 树立建筑师全程职业化教育的思维
        6.4.2 构建多元化的建筑教育体系
        6.4.3 深化建筑师执业过程中的继续教育
        6.4.4 加强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技术的素质教育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论文的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工程实践案例分析与总结
    1、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中心设计咨询项目
    2、宝安体育场工程设计项目
    3、2010年亚运会游泳跳水馆工程设计项目
    4、“广州圆”--广东兴业国际仓储科研主楼工程设计项目
    5、江苏省淮安体育中心工程项目设计及管理实践
附录2 、建筑设计组织机构管理研究
    1 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趋势
        1.1 国内外建筑设计机构的现状研究
        1.2 我国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方向
    2 建筑创意组织机构---工作室的职能与特征
        2.1 建筑工作室的业务职能
        2.2 建筑工作室的服务特征
        2.3 工作室的业务管理特征
    3 建筑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3.1 建筑工作室创意人才的资本特质
        3.2 工作室的人事管理
        3.3 工作室团队的平衡管理
        3.4 工作室设计文化建设
        3.5 工作室的人才技能发展
        3.6 员工的绩效考核
    4 建筑设计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4.1 工作室的组织管理框架
        4.2 工作室的设计管理要素
        4.3 工作室的市场营销管理
    5 建筑工作室的信息与知识管理
        5.1 工作室的信息管理
        5.2 工作室的知识管理
致谢
附件

(5)“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综述
第二章 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三、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
    第二节 相关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学习动机理论
        三、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
    第一节 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一、2017 级非外语系新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分析
        二、2015-2017 级非外语系学生高考英语单科成绩统计分析
    第二节 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三节 多样融合教学后的研究数据分析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案例分析
    第一节 高职学生英语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一、情境构建
        二、教学实践
        三、实践反馈
    第二节 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教学案例分析
        一、情境构建
        二、教学实践
        三、实践反馈
    第三节 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案例分析
        一、情境构建
        二、教学实践
        三、实践反馈
第五章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第一节 高职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高职学生阅读存在问题与拥有优势
        二、高职学生英语阅读的多样融合
        三、高职学生阅读的策略
    第二节 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一、高职学生英语写作的内涵
        二、高职学生英语写作的特征
        三、高职学生英语写作的路径
    第三节 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策略
        一、“互联网+”的发展给高职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带来挑战
        二、“互联网+”的发展给高职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带来机遇
        三、“互联网+”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学术期刊文献类
    二、学术着作类
    三、学位论文类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学术论文
    二、参编教程
    三、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6)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已有研究述评
    第三节 问题聚焦与思路框架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路向分析与应用局限
    第二节 新制度主义分析框架的借鉴与修正
    第三节 “四维立体”整合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研究可靠性、伦理、自反性和限制
第四章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依据
    第二节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第三节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与学的现状与问题
    第四节 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现状与问题
第五章 “双一流”卓越梦的辗转:公办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第一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第三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第四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第六章 “二等公民”的涅盘:民办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第一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第三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第四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第七章 “第三部门”的蹊径: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第一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第三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第四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第八章 讨论与检思
    第一节 差异与趋同:教学转型案例比较
    第二节 检思与重构:教学转型理论框架完善
    第三节 策略与实践:教学转型的行动方略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三、结语:尚在征程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邀约信
    附录2: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院长)
    附录3: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学院长)
    附录4: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研室主任)
    附录5: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师及教辅)
    附录6: 访谈摘要单
    附录7: 课堂观察表
    附录8: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9: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学生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1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7)深化组织文化建设 推进招考事业发展——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我院组织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动力
2我院组织文化建设的过程和基本框架
    2.1 建院之前的奠基阶段
    2.2 建院之后的深入推进阶段
        2.2.1 核心价值观和组织发展目标的探索与成型
        2.2.2 文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初具雏形
        2.2.3 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晰
    2.3 21世纪新阶段以来的延展深化阶段
        2.3.1 优化组织发展目标和组织使命
        2.3.2 推进招考领域文化建设
        2.3.3 加强院本文化建设
3 关于推进招考机构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8)兴新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数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个人的主要工作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本人的主要工作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网络教学平台及 MOODLE 的相关技术分析
    2.1 网络教学平台
        2.1.1 网络教学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2.1.2 网络教学的特点
        2.1.3 什么是网络教学平台
    2.2 MOODLE 的相关技术
        2.2.1 MOODLE 的介绍
        2.2.2 MOODLE 的特点
        2.2.3 MOODLE 的功能
    2.3 本章小节
第3章 网络教学平台需求分析
    3.1 需求概述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1 管理员子系统功能需求描述
        3.2.2 教师管理子系统功能需求描述
        3.2.3 学生管理子系统功能需求描述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络教学平台的详细设计
    4.1 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原则
    4.2 网络教学平台结构设计
    4.3 网络教学平台功能设计
        4.2.1 管理员子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4.2.2 教师管理子系统详细功能设计
        4.2.3 学生管理子系统详细功能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设计原则
        4.4.2 数据库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实现
    5.1 教学平台的开发环境
    5.2 网络教学平台的访问
    5.3 基于 Moodle 平台的教学实现过程
        5.3.1 教学内容分析及流程
        5.3.2 教学设计流程及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网络教学平台测试用例
    6.1 测试的目的
    6.2 功能测试用例
        6.2.1 成绩查询测试用例
        6.2.2 批量上传学生信息的测试用例
        6.2.3 学生用户登录功能的测试
        6.2.4 浏览器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一)时代需求:中国和平崛起使汉语国际推广成为重要的时代议题
        (二)现实困境:合格师资短缺是汉语国际推广面临的主要发展瓶颈
        (三)问题提出:通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理想师资少
        (四)研究聚焦:课程实施将成为国际汉语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论题
        (五)理论帮扶:社会文化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的契合点与启示
    二、研究的问题、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价值
    四、论文构架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重要概念界定
        (一)社会文化理论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
        (三)课程实施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计的研究
        (二)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运行的研究
    三、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国际汉语教育硕士课程实施
        (一)社会文化理论的提出
        (二)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观念
        (三)社会文化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的启示
        (四)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一)个案的选择
        (二)对个案大学的描述
        (三)研究对象抽样
    二、研究工具的开发
        (一)问卷的设计
        (二)访谈提纲的设计
        (三)课堂观察量表的修订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进入现场
        (二)收集资料
        (三)整理与分析资料
    四、研究的信度、效度及伦理问题
        (一)研究的信度
        (二)研究的效度
        (三)研究的伦理问题
第三章 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 D 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
    一、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 D 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现状
        (一)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 D 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计现状
        (二)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 D 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运行现状
    二、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 D 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的特征
        (一)社会性特征
        (二)文化性特征
        (三)历史性特征
        (四)建构性特征
第四章 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 D 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与存在问题
    一、D 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性影响因素
        (二)历史性影响因素
        (三)文化性影响因素
        (四)建构性影响因素
    二、D 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性的视角
        (二)文化性的视角
        (三)历史性的视角
        (四)建构性的视角
第五章 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 D 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给管理者的建议
        (一)给国家汉办的建议
        (二)给培养单位管理层的建议
        (三)给教学院系管理层的建议
    二、给教师的建议
        (一)给汉语本体类课程教师的建议
        (二)给教学技能训练类教师的建议
        (三)给实习指导教师的建议
    三、给汉教硕士的建议
        (一)主动学习,提高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二)争取实战机会,加速身份转变
        (三)主动创造“中-外”文化交流机会,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主动与实习指导教师沟通,寻求其指导
        (五)钻研专业知识,夯实汉语言知识基础,优化知识结构
        (六)汲取课程教学理论,提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
第六章 研究结论
结语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附录10
附录11
附录12
附录13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其着作情况

(10)高等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院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考试管理制度不健全, 缺乏一套完整的考试质量管理体系
    (二) 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三) 考试目的功利化, 片面追求分数
    (四) 考试内容简单、片面
    (五) 考试形式单一
二、建立我院考试管理体系的若干措施
    (一) 加强考试质量管理, 建立和完善一整套与新形势相适应的考试质量管理体系
    (二) 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降低考试作弊率
    (三) 加强考试命题质量管理、建立完整实用的电子试题库, 实现“教考分离”
    (四) 克服标准化考试, 调整考试题型, 探索多样化的考试方法
    (五) 规范阅卷评分方法, 认真查验和分析试卷, 做好考后管理工作是考试质量管理的关键
三、结束语

四、我院考试管理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及人才培养策略探析[D]. 周媛媛.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3]附中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与考试的思考 ——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为例[D]. 陈瑞宇. 武汉音乐学院, 2020(06)
  • [4]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D]. 陶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5]“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D]. 谢芬芬.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9(02)
  • [6]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D]. 李胜利. 厦门大学, 2018(07)
  • [7]深化组织文化建设 推进招考事业发展——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岳德经. 中国考试, 2015(12)
  • [8]兴新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数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杨桂云. 吉林大学, 2015(09)
  • [9]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 易娜伊. 东北师范大学, 2014(12)
  • [10]高等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 赵爱,王映学,段宝军. 河西学院学报, 2011(04)

标签:;  ;  ;  ;  ;  

关于我校考试管理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