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通识教育核心理念的论文

介绍通识教育核心理念的论文

问: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
  1. 答:通识教育的核心是基于健全人格塑造为首要目标的“全人教育”。
    通识教育的内涵从宏观维度看是指通识教育的教育理念,因此通识教育贯穿大学全过程首先是指要将通识教育的理念贯穿大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是要将这一理念深度渗透到专业教育和专业课程中去,让学生透过专业教育表面的专业知识,达到对专业伦理和专业精神的领悟内化。
    扩展资料:
    通识教育本身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自从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虽然人们对于通识教育这个概念的表述各有不同,但是,对于通识教育的目标人们可以达成共识。
    参考资料来源:
问:分享下谈谈怎样看待通识教育?
  1. 答:通识教育的推行要求大学在全校范围内重新整合与配置资源。而现行的大学院系设置是分裂的。院系制度既是一级行政机构,也是将某一类学科、专业连接起来的机构,故存在着学科壁垒。有些学校实施了改革,建立了校级层面的通识教育中心之类的机构,来统筹安排通识教育,协调安排院系的教学资源。但在实施过程中,通识教育中心无权无势、不好统筹协调的尴尬并非个别现象。这种状况迫切需要改变。
  2. 答:通识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在智力、身心和品格各方面能协调而全面地发展。其中,有基础性的语言、历史、文化、科学等知识的传授,有个性品质的训练,有公民意识的陶冶;有有效思考能力、清晰沟通思想的能力、适当判断的能力等能力的提升,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增强,有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丰富等。
  3. 答:倘若一所大学只教会学生一技之长而不能培养出掌握完整知识、具备较深见识的人,那么大学就降为造就营造手工匠的作坊了。
  4. 答:同时,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科学主义盛行的时代,专业教育较之通识教育具有强大的势力。教师和学校的声望都来自专业,学生求学的动机也为职业做准备。通识教育课程常被许多人视为广博空疏,不切实际而受到贬低。
  5. 答:学生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有效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给学生一个认识学科、专业的机会。高校就是要实行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尽量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权利。
  6. 答:人类面临的知识太浩瀚了,而且知识更新、增长太快了,呈现爆炸式更新、增长。区区四年的时间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知识的宽度”问题。“方法论的教育大于知识的传授”应该成为通识教育实施的共识、常识。通识教育更多的应是注重培养一个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精神、人文情怀、世界思维等方面的素质,它绝不是一个知识点、知识面的传授,而应是方法论的传授,是价值取向、思维模式、批判精神的传授。
  7. 答:在目前实行通识教育的高校中,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我国在“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实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
  8. 答:长期以来,我们大学基本上实行的是“专业决定课程”,即使加强了通识教育也难以改变“课程隶属于专业”的这一尴尬境况。由此,开设课程方面,许多学校对课程缺乏科学的有效的“顶层设计”,迁就学校现有条件进行拼凑,以致这类课程总体上显得纷乱无章,像个“大杂烩”。在一些学校,往往是课少的老师、年轻的老师、新来的老师去讲通识课程,“凑个数”,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就行。所以虽然开设了不少通识素质课程,却难以达到预想的教育目标。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成功在于“核心课程制度”的设计与推行。要求所有本科生必须用一学年的时间学习六类基础课程。
问:分享下谈谈怎样看待通识教育
  1. 答:长期以来,我们大学基本上实行的是“专业决定课程”,即使加强了通识教育也难以改变“课程隶属于专业”的这一尴尬境况。由此,开设课程方面,许多学校对课程缺乏科学的有效的“顶层设计”,迁就学校现有条件进行拼凑,以致这类课程总体上显得纷乱无章,像个“大杂烩”。在一些学校,往往是课少的老师、年轻的老师、新来的老师去讲通识课程,“凑个数”,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就行。所以虽然开设了不少通识素质课程,却难以达到预想的教育目标。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成功在于“核心课程制度”的设计与推行。要求所有本科生必须用一学年的时间学习六类基础课程。
介绍通识教育核心理念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