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康复护理新理念

冠心病康复护理新理念

一、冠心病康复护理新概念(论文文献综述)

夏雪红,刘军娥[1](2022)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汉中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均持续护理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7 d、14 d、28 d时创面溃疡的恢复速度;比较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两组患者糖尿病足护理知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分的变化及护理后6个月时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7 d的创面溃疡恢复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4 d、28 d时的创面溃疡恢复速度分别为(40.34±7.61)%、(59.33±6.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98±4.59)%、(45.06±4.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足护理知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分别为(21.04±2.51)分、(28.73±3.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29±2.06)分、(22.06±2.2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DSQL量表评分中的生理功能、心理维度、社会关系维度、治疗维持度评分及总分分别为(15.02±2.52)分、(8.76±2.42)分、(4.62±0.77)分、(2.71±0.58)分、(31.11±3.9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0±2.81)分、(12.15±1.89)分、(5.82±1.10)分、(3.86±0.71)分、(42.13±5.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应用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肖艳兰,肖琳,杨敏[2](2021)在《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7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护理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及运动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的心功能及运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心脏射血分数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左室收缩末径和舒张末径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的左室收缩末径和舒张末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6 min步行距离长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护理能显着提升老年CHF患者的临床效果,患者的各项心脏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运动耐量得到提高,对减少各类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晋聪聪[3](2021)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以发现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临床管理实践中现存的患方衰弱认知不足与管理依从性低下、医护方缺乏标准规范化衰弱管理流程等问题为着眼点,整合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中核心利益相关者潜在差异化诉求,旨在基于循证构建适用于我国老年稳定性冠心病人群疾病特征和文化背景的衰弱管理方案,以期为改善临床衰弱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采取便利抽样法,对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68名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实施问卷调查,以了解其衰弱发生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2.通过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过程中核心利益相关者(患者15名,照护者11名,医生5名,护士10名,管理人员2名)实施半结构访谈,以探索不同利益相关者立场差异和个性化利益诉求,为本研究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3.系统化检索国内外循证数据库后汇总现有衰弱管理证据,整合前期现状调查和复合型利益相关者需求导向分析结果,形成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初步框架,再通过专家函询对方案初稿进行专家论证后形成最终方案。同时,围绕利益相关者视角,采用多元形式进行成果临床转化。4.通过类试验研究对构建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进行初步应用。于2020年5月-2020年9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科选取符合上述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等分为对照组31例、干预组31例。对照组采取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课题组构建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采用问卷调查(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体能状况量表、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患者衰弱管理依从性量表)及6分钟步行试验等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6周、干预后12周这3个不同时段的简易体能指标、生活质量、衰弱管理依从性、6分钟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1.现状调查结果268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发生率达41.0%,衰弱总分平均为(4.95±1.96)分,且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的多维度特征显着。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合并慢性病类数是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日常活动能力、营养状况则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发生的保护因素。2.半结构访谈结果复合型利益相关者访谈资料主题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方提炼出3项主题:衰弱管理参与意愿较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发展不足。医护及管理方提炼出4项主题:医护人员有较强衰弱管理参与意愿;缺乏标准的衰弱管理体系指导;自身专项知识储备不足;多学科团队协作障碍。3.方案构建与临床转化结果本研究整合前期成果基础上,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了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临床适用性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包括衰弱早期识别、衰弱管理干预、衰弱认知培训、衰弱出院计划四大模块,共62项条目。将方案成果临床转化,分别针对患者及照护者形成衰弱管理实践信息手册与衰弱科普微视频,针对临床医护人员制定衰弱全周期管理服务流程图。4.实证应用结果(1)本研究纳入患者62例,失访6例,失访率为9.7%。最终对照组患者30例,干预组患者2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后6周,干预组患者平衡测试指标、坐站测试指标显着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2周,干预组患者简易体能状况指标要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周、12周,干预组6分钟步行距离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6周,干预组患者体力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生活质量总分等4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2周,干预组患者上述4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周,干预组患者在衰弱认知、衰弱筛查、运动锻炼、饮食营养管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衰弱管理依从性总得分(21.50±1.86)也显着高于对照组(16.47±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周试验组患者在衰弱管理依从性各维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临床医护人员有待提高对衰弱早期筛查的重视。2.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利益攸关方的差异化诉求尚未合理解决,亟需管理者综合协调各方利益关切以寻求最大利益均衡化。3.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经临床转化与初步应用证实其对改善患者衰弱整体状态具有积极意义,临床适用性较好,可作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临床管理实践的科学工具进一步推广应用。

赵佳星[4](2020)在《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对PCI老年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对PCI老年患者心脏康复效果,主要是评价对PCI老年患者生活质量、6分钟步行试验、BNP、心功能分级、焦虑情绪、服药依从性、一般自我效能等方面的影响,为心脏康复护理的发展提供新方法。方法于2018年10月2019年9月,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70名老年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从随机数字表中选取70个随机数字,放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让老年患者一个接一个地拿走,不要再放回去。抽到偶数者分配至实验组,抽到奇数者分配至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护理及每周三次的健康教育讲座。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体外反搏治疗每天2次,每次60分钟,共36次,为期一个疗程的EECP治疗,IMB的健康教育时间同体外反搏治疗同期。在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评测,内容包括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CQQ)、6分钟步行试验(6MWT)、焦虑自评量表(SAS)、服药依从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以及心功能分级、BNP检测。采用SPSS软件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NP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BN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BN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服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管理能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自我管理能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IMB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有效的提高了PCI老年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距离、降低了BNP值、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了PCI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自我管理效能。由此可见,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PCI老年患者的心脏康复。图2幅;表20个;参180篇。

石秀峰[5](2020)在《足踝功能训练器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并评价自行设计的足踝功能训练器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某市三甲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干预组(58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足踝功能训练器进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在术后第一天及第四天评价两组患者患肢肌力,应用自行设计功能锻炼依从性表出院时评价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表于患者术后2个月及6个月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观察患者术后2周并发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的发生情况。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结果:1、术后第4天达到肌力4级及以上的干预组为46例,对照组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干预组下肢功能锻炼依从率为93%,对照组功能锻炼依从率为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3、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2个月干预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1.19±6.13,高于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73.69±7.98(P<0.05)。术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8.48±2.58,高于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87.55±3.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2周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踝功能训练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实用有效、经济舒适,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能提高老年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李祖鑫[6](2019)在《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自1999年便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在不断地转型升级,对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从以往简单的生活照料逐渐上升为精神层面的多样化需求,这无疑对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行业企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而中职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养老行业企业从业人员的主力军,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和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专业课程的学习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而课程设置影响着专业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及其职业能力的高低。因此,中职学校应不断调整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以适应养老服务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该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研究对象与研究视角,目前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的研究较少,且主要以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而该研究选择专业课程设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视角上,该研究基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对中职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方法,首先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对能力本位、课程设置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随后对专业人才需求、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以及中职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中职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课程目标设置不明确、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及课程内容设置不规范等问题,并分析出其主要成因为课程设置缺少对口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调研分析、课程设置理念不当以及课程设置体系不健全。该研究基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三方面对中职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首先,要明确养老行业企业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其次,要转变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观念;第三,要基于能力本位理念整合专业课程结构;第四,要参照教学标准完善课程结构;第五,要结合养老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安排课程内容;最后,要联系区域实际完善课程体系。

张进[7](2019)在《补气养血法促进大肠癌术后病人康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补气养血法促进大肠癌术后病人康复的疗效观察,形成补气养血法促进大肠癌术后病人康复的固定处方,以发掘出一种促进术后病人尽快康复的纯中药制剂。为大肠癌术后的病人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降低术后康复的时间,间接降低治疗费用。方法: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5月—2019年1月收治的符合要求的结、直肠Ca术后的患者60例,均在既往检查中经三甲以上医院病理学检查证实患大肠恶性肿瘤,在入院前未行手术及放化疗等治疗,入院后行腹腔镜下直、结肠Ca根治术,术后辨证为气血两虚者,采用单盲法,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纯西药治疗组)。两组都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八珍汤。在治疗中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CRP指标。结果:临床显示,补气养血法治疗大肠癌术后气血两虚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腹胀、腹痛、倦怠乏力的症状及舌脉象改善较快,提示其补气养血作用较强;治疗组结合中医治疗后CRP降低,也表明本方具有一定促进术后快速康复作用。在实验过程中,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论:1补气养血法能促进大肠癌术后病人的康复,主要体现在加快术后腹胀、腹痛的缓解,加快病人的排气排便,使患者体力状况及精神状况更快好转。2经过补气养血法治疗后的大肠癌术后患者CRP指标下降速度加快,说明该法治疗有效,能加快病人的康复。3在大肠癌术后围手术期使用补气养血法治疗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不大,且基本上在正常范围内,此中医治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极低,临床上安全可行。

张宇[8](2019)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期,民生领域的社保体系也获得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健全。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2017年,上海老龄化率达到14.3%。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健康服务社会化成为必然趋势。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将健康中国列为未来我国战略发展规划,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是国家国泰民安的标志,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要想达成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优化健康方针、政策,为社会大众提供覆盖范围更广、体系更加全面的社会保障服务。论文以上海市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阐述,旨在深入探讨如何促进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供需均衡,分析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实际供给状况,结合国内外优秀发展经验,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服务的优化路径,采用文献研究、现场调查和模型与统计分析的理论方式方法,站在社保的立场上,对将社会力量引入社区老年健康服务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首先,利用灰色GM(1,1)模型对上海市未来老年人口变化做出趋势预测,分析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必要性,阐述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合理性。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并利用Logistic有序回归模型对当前社区老年人所需健康服务种类、程度及影响因素做出分析,明确老年人对预防健康、干预治疗、康复护理、以及健康产品等服务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再次,通过文献整理与走访调查,结合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分析上海市社会力量对健康服务的实际供给情况,并对供需平衡状况进行分析。论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随着社会方方面面的进步与发展,我国老龄人口比重不断增大,老年人所需的健康服务越来越多样化,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势在必行。第二,当前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服务还存在供需总量与区域匹配,服务提供与实际需求等不同种类的的失衡现象,造成供需失衡的原因来自政府、社会力量、老年人等多个方面。第三,为使社会力量更好地参与健康服务供给,必须要以政府为责任中心,以社会力量、社区为参与中心,以社区老年人为服务主体,形成能够让老年人享受到多样的健康福利保障,使老年群体都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优养,分享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的优化路径。

李庆印,谷雨擎,吴岳,郝云霞[9](2018)在《心血管护理的热点问题与展望》文中提出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心血管护理领域的历史沿革,结合当前国内心血管护理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对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广大护理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唐钧[10](2018)在《健康社会政策视域中的老年服务、长期照护和“医养结合”》文中指出"医养结合"这一中国特色的概念,目前已经对中国的老年服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在实践中,医养结合既不能满足失能老人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的服务需要,也不利于在中国建立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筹资机制。本文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概念入手,介绍了健康老龄化、积极老年化和老年人长期照护等具有国际共识性的基本理念,并通过归纳和总结长期照护制度的历史演进以及荷兰、德国和日本的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险的经验,试图借他山之石,探索一条在中国可行的老年服务和长期照护之路。

二、冠心病康复护理新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心病康复护理新概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恢复及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创面溃疡恢复速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糖尿病足护理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DSQL量表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2)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总有效率的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2.3 两组护理前后6 min步行距离的比较
3 讨论
    3.1 基于运动心脏康复护理能提高患者护理总有效率
    3.2 基于运动心脏康复护理能改善老年CHF患者心功能
    3.3 基于运动心脏康复护理能改善老年CHF患者运动能力
    3.4 研究的局限与建议

(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操作性定义
    3 理论依据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利益相关者衰弱管理参与意愿及感知障碍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
    第一节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初稿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第二节 德尔菲专家咨询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初步应用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之处
    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衰弱风险管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对PCI老年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评价指标
        1.1.4 统计学方法
        1.1.5 技术路线图
        1.1.6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
        1.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BNP的比较
        1.2.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比较
        1.2.5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1.2.6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1.2.7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
    1.3 讨论
        1.3.1 基于IMB的健康教育+体外反搏治疗提高PCI老年患者的运动耐力
        1.3.2 基于IMB的健康教育+体外反搏治疗改善PCI老年患者的焦虑情绪
        1.3.3 基于IMB的健康教育+体外反搏治疗提高PCI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1.3.4 基于IMB的健康教育+体外反搏治疗提高PCI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1.3.5 基于IMB的健康教育+体外反搏治疗提高PCI老年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
        1.3.6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1.3.7 创新点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心脏康复的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及流行病学
        2.1.1 相关概念
        2.1.2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2.2 康复医学的发展
    2.3 心脏康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体外反搏的作用原理和机制
    2.5 体外反搏的循证医学证据及应用
    2.6 IMB技巧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患者的一般资料
附录 B 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
附录 C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 D 服药依从性量表
附录 E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足踝功能训练器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髋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依据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2.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干预方法
    2.3 观察指标与效果评定
    2.4 质量控制
    2.5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干预康复效果分析
4.讨论
    4.1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一般资料分析
    4.2 足踝功能训练器对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4.3 足踝功能训练器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4.4 足踝功能训练器对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5.结论
6.特色及创新
7.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表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护理干预模式的进展
    参考文献

(6)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评述
        一、“能力本位中职课程设置”相关研究
        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研究
        三、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技术路线图
        三、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能力
        二、老年人
        三、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
        四、课程设置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论
        二、学习领域课程理论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第三章 专业人才需求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第一节 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老年人服务需求
        二、专业人才需求
    第二节 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一、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第四章 课程设置与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第一节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现状
        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调研结果
    第二节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一、学生职业能力现状调查结果
        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与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对比分析
    第三节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对老年人服务与管理针对性不强
        二、专业人才规格不明确且难以量化考核
        三、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四、课程内容难以满足养老行业企业发展需求
        五、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类专业课程内容短缺
        六、专业课程呈现方式缺乏探究性与应用性
    第四节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所存问题成因分析
        一、课程设置前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不足
        二、缺少与养老行业企业的深入合作
        三、课程模式深受“三段式”课程影响
        四、专业课程设置功利化倾向严重
        五、课程内容选择缺乏科学性
        六、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待提升
第五章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建议
    第一节 明确养老行业企业工作岗位能力要求
        一、加强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二、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第二节 转变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观念
        一、树立能力本位课程设置理念
        二、细化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目标
    第三节 基于能力本位理念整合专业课程结构
        一、基于学生能力现状调整专业课程顺序
        二、运用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模式
    第四节 参照教学标准完善课程结构
        一、调整各类别课程比例
        二、采用模块式的课程结构
    第五节 结合养老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安排课程内容
        一、根据岗位需求实时更新专业课程内容
        二、根据老年人服务需求开发养老专业课程
    第六节 联系区域实际完善课程体系
        一、提升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水平
        二、深化专业实践与养老行业企业合作
第六章 结语
附录一 养老护理员(中级)工作要求
附录二 中职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问卷
附录三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7)补气养血法促进大肠癌术后病人康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试验病例标准
    2.治疗方案
        2.1 补气养血法
        2.2 药物制备
        2.3 试验用药方法
        2.3.1 治疗方法
        2.3.2 常规西医治疗
        2.3.3 常规西医治疗+中药(胃管注入或口服)
        2.4 试验疗程
    3 观测指标
        3.1 疗效性观测
        3.1.1 症状体征评分标准(见表1)
        3.1.2 观测时点
        3.2 安全性观测
        3.3 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定
    4.疗效性评价
    5.安全性评价标准
    6 终止试验标准
    7 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方法
    8 临床资料的统计处理
    9 研究结果
讨论
    一 目前临床对大肠癌的认识
        1 流行病学
        1.1 大肠癌发病机制
        1.2 大肠癌的分型
        1.3 大肠癌的临床表现
        1.4 大肠癌的扩散与转移
        1.5 大肠癌的多中心生长
        1.6 大肠癌相关检查
        1.7 治疗方式
        2 中医对大肠癌的认识
        2.1 中医对大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大肠癌中医辨证要点
        2.3 大肠癌中医治疗原则
        2.4 大肠癌中医体质的分布
        2.5 现代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进展
    二 方药分析
    三 FTS新理念
    四 研究结果分析
        1 检测CRP指标的意义
        2 讨论CRP指标的变化结果
        3 中医症状体征评分的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呈现高原趋势
        1.1.2 老年人健康需求的迫切性
        1.1.3 政策条例的方向指引
        1.1.4 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1.1.5 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服务的现象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际文献综述
        1.3.3 文献综述述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社会调查法
        1.4.3 模型与统计分析法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社会力量
        2.1.2 老年人健康服务
        2.1.3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2.2.3 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章 上海市老龄化人口现状及变化趋势预测分析
    3.1 上海市老龄化人口现状分析
        3.1.1 上海市老龄人口占比呈上涨趋势
        3.1.2 纯老家庭及外来老龄人口增多态势明显
        3.1.3 老年人对社区健康服务需求高
    3.2 上海市未来老年人口趋势预测研究
        3.2.1 预测模型构建的基本假设
        3.2.2 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基本方法
        3.2.3 上海市老龄人口趋势预测分析
    3.3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必要性分析
        3.3.1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以适应家庭结构变化
        3.3.2 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以缓解健康服务供需矛盾
        3.3.3 转变政府职能以紧跟国际发展趋势
第四章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供需分析
    4.1 社区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情况
        4.1.1 老年人身体情况描述性分析
        4.1.2 问卷调查设计与分析
        4.1.3 老年人对多种类健康服务的需求分析
    4.2 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服务的供给情况
        4.2.1 我国社会力量的主要供给形式
        4.2.2 上海市社会力量的主要供给形式
        4.2.3 上海市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服务的现状分析
        4.2.4 松江区YX企业家促进会参与社区健康服务的实际供给
第五章 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健康服务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失衡
        5.1.1 服务供需总量与区域布局匹配失衡
        5.1.2 各类健康服务提供与实际需求匹配失衡
        5.1.3 服务置信及满意度理论与现实匹配失衡
    5.2 健康服务供需失衡的成因
        5.2.1 政府支持角度
        5.2.2 社会力量参与角度
        5.2.3 服务主体角度
第六章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优化路径
    6.1 国外先进经验借鉴及发展新思路
        6.1.1 以英国为经验借鉴
        6.1.2 以日本为经验借鉴
        6.1.3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新思路
    6.2 以政府为责任中心
        6.2.1 加强顶层设计与资金支持
        6.2.2 创新运行机制规范监督管理
        6.2.3 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提高市场潜力
        6.2.4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提供人才支撑
    6.3 以社会力量、社区为参与中心
        6.3.1 合力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
        6.3.2 培育专业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
        6.3.3 借鉴学习国际先进发展经验
        6.3.4 以传统文化激发自身服务意愿和热情
        6.3.5 整合医疗护理资源构建社区医疗体系
        6.3.6 加强宣传教育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6.4 以社区老年人为服务主体
        6.4.1 主动改善传统观念拓宽知识层面
        6.4.2 学会合理利用可支配资金
        6.4.3 主动增强对社会力量的信任感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健康社会政策视域中的老年服务、长期照护和“医养结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养结合”的由来及其制造的误区
    (一) “医养结合”的由来
    (二) “医养结合”引发的服务误区
    (三) “医养结合”引发的筹资误区
二、健康理念的倡导与反对医疗中心主义
    (一)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及其由来
    (二) 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三) 老年人长期照护及其国际共识
三、长期照护的历史演进和国际经验
    (一) 长期照护制度的历史演进
    (二) 长期照护服务催生长期照护保险
四、结语

四、冠心病康复护理新概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恢复及预后的影响[J]. 夏雪红,刘军娥. 海南医学, 2022(02)
  • [2]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肖艳兰,肖琳,杨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21(26)
  • [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D]. 晋聪聪.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对PCI老年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D]. 赵佳星.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足踝功能训练器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研究[D]. 石秀峰.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6]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 李祖鑫. 云南大学, 2019(03)
  • [7]补气养血法促进大肠癌术后病人康复的临床研究[D]. 张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路径研究[D]. 张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9(06)
  • [9]心血管护理的热点问题与展望[J]. 李庆印,谷雨擎,吴岳,郝云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33)
  • [10]健康社会政策视域中的老年服务、长期照护和“医养结合”[J]. 唐钧.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 2018(01)

标签:;  ;  ;  ;  

冠心病康复护理新理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