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朽匠心——古镇艺术第一讲

千年不朽匠心——古镇艺术第一讲

一、千年不朽匠人心——古镇艺术 第一讲(论文文献综述)

黄晓春[1](2019)在《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历史文化名城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其作为一项从城市角度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历史文化名城亦是一座城市,具有一般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价值和功能,尤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其文化、经济功能更为凸显。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开发与保护面临着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因此,急需在保护的基础上厘清二者的辩证关系,采取新理念、新模式、新措施促进其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共生,这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荆州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是我国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境内楚文化遗产、三国文化遗产、水文化遗产分布广泛,被誉为“三国文化之乡”、楚文化的发祥地和“鱼米之乡”,现存明清时期的古城墙更是保存较为完整,被称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荆州历史文化名城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经济、艺术和科研价值。本文以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为研究对象,在厘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梳理荆州个案,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路径。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阐明研究背景与意义,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交代研究目标、方法、内容和创新点。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概念和关系研究,厘清了历史文化名城概念以及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辩证关系;第二部为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文化遗产的梳理;第三部分为荆州个案剖析,归纳总结了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问题;第四部分为对策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更新保护与旅游开发观念和规划、实现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多样化、科技提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智慧化水平、形象塑造增强城市独特魅力等四个方面,推动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简要总结,反思了研究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未来展望。

王小妍[2](2018)在《生态学视野下当代产品设计新价值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基于对现代工业产品设计应对人类生存危机的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思考,从生态设计的实践价值与理论价值展开,实践价值包括设计师的生态伦理理念、设计反思下的设计流派、信息与科技对生态设计的促进,概括了产品生态设计的实践方法和经验。理论价值基于美学审美价值观的树立、文化价值观的引导和民艺人文价值的启示,设计新价值体现在将生态设计与生态美学、生态文化与民艺人文三方面的结合与交叉。生态设计助力绿化发展、生态文明进程,生态设计类型的产品开发是长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从产品生态设计作为生态学理论分支出发,对生态学、生态思想的发展、时代变迁下的生态问题、产品生态设计的演变等理念和原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结合生态设计影响下的当代产品设计实践,根据生态理论与设计实践结合并将其运用于产品生态设计的领域:从产品生态设计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民艺人文价值三方面进行理论、方法、新价值的探寻,期望在生态理论的指导之下获取这些领域的技术经验、方法途径和新价值观的确立,总结出这些领域在产品生态设计中具有革新价值,以及实行推广的设计方法与发展模式。在产品生态设计的美学价值领域,生态美学以审美关系为中心,具体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审美关系,是对生态系统的感性理解。基于生态领域下的美学情怀,对产品的技术理性的局限进行论述,提出在美学思想情怀下的生态意识形态,论证了生态意识与设计导向的紧密联系、生态意识的特征和生态意识的视野方面,总结得出了产品设计中生态审美原则的意识指导作用,构建生态美学新价值。在产品生态设计的文化价值领域,文化可以更有约束性的形式推进自然人化的过程,更有渗透性的形式进行改造世界,更高效地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设计不应只是限于关注产品本身,还需要文化维度的关照。针对绝对技术理性的重新审视,提出产品生态文化价值体现在对大众消费意识的引导和对风尚潮流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地域文化、造物智慧、社会变迁构建下的产品生态文化新价值。在民艺生态设计再生的人文价值领域,民艺在新时代的创造性发展,是对工业产品使用周期的延伸和对好产品更多的发现。民艺的人文价值与生态观念在对生活的感悟、关注人与自然环境、提倡技术理性的反思、注重设计责任感、文化品质、生存与生活态度有着相似性。分析民艺在生态助力下的新发展,更通过民艺的发源地之日本民艺的借鉴,基于日本民艺思想对产品生态设计的启示,论证了保护到优化、守艺到生艺的未来民艺生态发展模式的可实践性,提出了在一定范围内民艺与工业产品相结合,具人文价值的生态设计方案。最后是本文结论,对产品生态学理论与设计新价值研究得出了三个主要结论:第一,美学价值是从根源层面改变人们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和审美方式;第二,文化价值是产品生态设计新价值观的核心理念;第三,民艺人文价值是生态生活态度的载体和生态文化符号的体现。

刘小阳[3](2017)在《汉镇的考古学研究》文中提出镇是我国古人置于坐席、博枰或书桌等的四角以起压镇作用的器物。汉代,镇的发展达到顶峰,在古“镇”发展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本文采用388件汉镇标本,以全国范围内发掘出土的汉镇为主、少量博物馆馆藏传世的汉镇为辅,结合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汉镇进行了考古类型学分析研究。依据镇在汉代不同时期所呈现的发展面貌进行分期,通过对不同发展阶段人物形镇、动物形镇、博山形镇等按类型进行分析,总结镇在汉代的发展与演变,并对汉镇进行区域特征探讨,并结合分布情况对区域特征进行分析。试从宏观上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汉镇发展时空框架。这一框架的建立,有助于加强对汉镇的总体认识,明晰汉镇在镇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有助于明晰镇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或可为新出土镇以及传世镇的断代、研究等提供依据。同时,结合文献等分析了人物形镇、动物形镇、博山形镇等在汉代各期形制演变与其相对应社会背景、风尚习俗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对汉镇的出土情境进行分析,探讨汉镇的主要功用。通过汉镇功用的探讨,有助于明确镇在汉代社会生活以及在墓葬中的功用。本文对汉镇进行系统性的考古学研究,丰富了汉代生活用具的器物学研究。

陆志红[4](2013)在《先秦两汉席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魏晋以前,人们的起居方式主要是席地而坐,为了避免由于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或牵挂衣饰而影响仪态,于是出现了用重物压于席之四隅,即所谓的席镇。其为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之器,置于帷帐、坐席或博枰四角,至西汉时席镇的使用及制作达到了鼎盛。就形制而言,席镇主要有动物形、人形和几何形等,尤以动物形居多,如虎、豹、鹿、羊、龟、龙、辟邪等存在于现实抑或想象中之物;就材质而言,则多以铜质为材进行制作,亦有少量玉石质、铅铁质者;就工艺而言,早期席镇多为线刻绘纹饰,汉代时则以圆雕之法塑型,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愈加精美,增之以鎏金、嵌贝等装饰。本文通过对实物器具、文献着录及图像资料中有关席镇之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归纳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研究成果,从而科学地对"何为镇席"进行界定,给后续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傅举有[5](2003)在《千年不朽匠人心——古镇艺术 第一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什么叫镇? 中国古代用来压物的用具叫镇。《广雅·释诂》:"镇,重也。"《玉篇》:"镇,安也。"为了使所镇之物安定,所以镇必须是重物,故镇是用金属、玉石等密度大的材料制成的。有的为了增加重量,

二、千年不朽匠人心——古镇艺术 第一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千年不朽匠人心——古镇艺术 第一讲(论文提纲范文)

(1)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
    2.1 历史文化名城概述
        2.1.1 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2.1.2 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
        2.1.3 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
    2.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2.2.1 保护是旅游开发的前提与基础
        2.2.2 旅游开发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3. 荆州历史文化名城及其文化遗产
    3.1 荆州地理区位及历史沿革
        3.1.1 地理区位
        3.1.2 历史沿革
    3.2 荆州的文化遗产及其价值
        3.2.1 楚文化遗产
        3.2.2 三国文化遗产
        3.2.3 红色文化遗产
        3.2.4 水文化遗产
        3.2.5 其他文化遗产
4. 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
        4.1.1 保护现状
        4.1.2 旅游开发现状
    4.2 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4.2.1 保护意识相对淡薄,保护手段较为落后
        4.2.2 保护规划范围局限,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
        4.2.3 旅游开发较为盲目,旅游产品较为单一
        4.2.4 旅游形象定位不准,宣传力度不够
        4.2.5 旅游接待能力不足
5. 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
    5.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经验借鉴
        5.1.1 国外经验借鉴
        5.1.2 国内经验借鉴
    5.2 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原则
        5.2.1 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原则
        5.2.2 整体协调原则
        5.2.3 以人为本原则
        5.2.4 创新驱动原则
    5.3 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路径
        5.3.1 更新观念,注重整体保护与旅游开发
        5.3.2 模式借鉴,实现保护与旅游开发多样化
        5.3.3 科技运用,提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智慧化水平
        5.3.4 形象塑造,增强荆州的独特魅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生态学视野下当代产品设计新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生态学理论
        (二)生态设计
        (三)生态设计学科属性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综述
        (二)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路径与思路
        (一)研究路径
        (二)研究思路
    五、创新点
第一章 生态学理论与生态设计的提出
    第一节 生态学理论的溯源
        一、国外生态思想的两栖发展
        二、中国古代朴素生态理念的提出
    第二节 工业发展伴随下的生态问题
        一、生态问题与时代发展的冲突
        二、民族差异与设计策略的结合
    第三节 生态设计的国家策略
    第四节 当代产品生态设计的演变
        一、产品生态设计概念
        二、产品生态设计要素指标
        三、产品生态设计中文化意识的兴起
        四、产品生态设计中历史情感的认同
第二章 生态设计影响下的当代产品设计
    第一节 设计师的生态伦理理念
        一、设计师的生态立场
        二、设计师的设计态度
        三、设计师的匠人品质
    第二节 生态反思下的当代产品设计方法
        一、批判性反思设计方法
        二、生长型乐趣设计方法
        三、量化型节能设计方法
        四、温情型持续设计方法
    第三节 信息与科技对生态设计的促进和推动
        一、信息时代下的潜力转型
        二、科技时代下的生态治理
第三章 产品生态设计的美学价值
    第一节 技术审美局限性的思考
        一、忽视点与链技术并重的思考
        二、技术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第二节 生态视域下的美学情怀
    第三节 生态美学情怀下的设计生态意识
        一、生态意识与设计导向
        二、生态意识的属性特征
        三、生态意识的视野探寻
    第四节 产品生态设计的美学价值构建
        一、“适”“时”为度的产品生态审美原则
        二、语意认知下的产品生态美学形态
        三、生态美学新价值的模型构建
第四章 产品生态设计的文化价值
    第一节 绝对技术理性价值观的辨析
        一、绝对技术理性的重新审视
        二、绝对技术理性中的科技植入
        三、技术的“非理性”与“文化约束性”
    第二节 产品生态文化的价值体现
        一、产品生态文化的核心要求
        二、产品生态文化对消费意识的引导
        三、产品生态文化对风尚潮流的影响
    第三节 产品生态设计的文化价值构建
        一、服务于地域历史文化的价值
        二、积累于造物智慧文化的价值
        三、顺应于社会变迁文化的价值
        四、生态文化新价值的模型构建
第五章 民艺生态设计再生的人文价值
    第一节 生态与民艺相互关联的启发
    第二节 民艺的生态助力发展
        一、设计变革的持续发展
        二、自然悦享的选择发展
        三、尝试创造的乐趣发展
    第三节 日本民艺的借鉴
        一、日本民艺思想的产生与参考价值
        二、日本民艺思想对生态设计的启示
    第四节 民艺生态转变模式的价值构建
        一、民艺的传播方式和地域发展
        二、保护到优化的生态转变模式
        三、“守”艺到“生”艺的生态转变模式
        四、民艺生态设计再生人文价值的模型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汉镇的考古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概念说明与时空范围
        1.1.1 研究对象及概念说明
        1.1.2 时空范围
    1.2 发现概况与学术史回顾
        1.2.1 考古发现概况
        1.2.2 汉镇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2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汉镇的类型学研究
    2.1 汉镇的分类
        2.1.1 金属镇
        2.1.2 玉石镇
    2.2 汉镇的分期
    2.3 汉镇的演变
        2.3.1 人物形镇
        2.3.2 动物形镇
        2.3.3 博山形镇
    2.4 汉镇的区域特征
第3章 汉镇的功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千年不朽匠人心——古镇艺术 第一讲(论文参考文献)

  • [1]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 黄晓春.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2]生态学视野下当代产品设计新价值研究[D]. 王小妍. 苏州大学, 2018(01)
  • [3]汉镇的考古学研究[D]. 刘小阳. 河北大学, 2017(01)
  • [4]先秦两汉席镇研究[J]. 陆志红. 考古学集刊, 2013(00)
  • [5]千年不朽匠人心——古镇艺术 第一讲[J]. 傅举有. 收藏界, 2003(01)

标签:;  ;  

千年不朽匠心——古镇艺术第一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