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温府线比选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温府线比选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在温福线方案比选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曹忠良[1](2021)在《考虑环境影响的黄河公伯峡库区公路线路方案优选研究》文中提出黄河上游流域地形条件复杂,地表起伏大,以沟壑峡谷为主,公路建设必须克服较大的高差和跨越各种障碍,不仅工程数量巨大,而且建设难度较大。在传统的峡谷库区公路选线过程中,建设投资的控制更多是从公路建设的技术和经济角度考虑,对环境影响的考虑较少。而黄河上游峡谷库区自然环境条件复杂,生态脆弱,公路建设会对沿线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已有许多典型案例被陆续曝光,造成了严重的不良的后果。我们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如何将环境影响作为线路方案评价的重要内容,如何做到环境保护与技术经济统筹兼顾,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妥善解决的工程问题。鉴于以上问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考虑环境影响的公路选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黄河公伯峡库区公路选线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区环境特点,系统分析了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生态资源、社会环境方面产生的具体影响,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理论方法,建立了黄河上游公伯峡库区公路线路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为解决该工程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首先,对黄河上游典型峡谷区公路选线需考虑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公路选线不仅要考虑自然环境,同时考虑公路建设对沿线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生态资源等方面的各种影响。结合已建成的典型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明确了黄河公伯峡库区公路选线的原则和要求,归纳了黄河公伯峡库区公路选线的方法和步骤,在分析各种常见的方案评价方法特点之后,选取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线路方案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模型。其次,按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和原则,采用目标分解等方法确定了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主要从环境影响和技术经济方面筛选指标,共选取了社会环境等3个一级指标,土地占用数量、公众参与程度等15个二级指标,利用阈值法、专家打分等方法对指标进行了量化,建立了考虑环境影响的公路线路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取典型工程案例,运用本文建立的考虑环境影响的黄河公伯峡库区线路方案评价模型进行了分析验证,得出的结果与研究报告中推荐方案一致,表明了利用该线路方案评价体系在选线过程中能够优选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线路方案,可为后续同类项目线路方案决策提供借鉴。

任权[2](2020)在《基于GIS的山区铁路选线策略及线路走向方案研究》文中认为铁路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我国铁路规划与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东部发达地区铁路网趋于饱和,铁路规划重心逐渐向西部、南部山区转移。山区铁路建设面临着经济据点分散、地质灾害易发、环保资源区密集、建设成本高、区域可达性差异大等诸多挑战,完善山区铁路选线策略、优化线路走向方案能够直接提高山区铁路现实价值,增强铁路的经济骨干作用,对山区铁路规划意义重大。在铁路规划的可研(预可研)阶段,铁路线路的走向选择是该阶段研究的全局性和关键性工作。本文从山区铁路线路方案决策角度出发,聚焦可研(预可研)阶段的山区铁路选线策略与走向方案研究领域,通过ArcGIS软件获得综合多因素加权的最优走向方案,实现选线策略的实际应用。首先,通过全面分析影响山区铁路线路方案决策的各类因素,提炼与之相关的各项指标,研究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方法,通过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完成指标筛选,构建包含5类影响因素和23项具体指标的山区铁路线路方案决策指标体系,较为全面的涵盖到铁路线路及其相关领域,能够为线路走向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然后,研究我国地形、地势与山区铁路分布之间的关系,将山区铁路按照我国地势分为3种类别。借鉴线路领域专家经验,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主观权重。分析已有山区铁路比选方案,采用模糊熵权法确定指标客观权重。研究主客观组合赋权方式,采用偏差平方和最小法确定指标组合权重。通过计算3种类别山区铁路典型方案,得到3种山区铁路类别对应的指标组合权重,总结权重值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得出选线策略,并将得到的组合权重延伸应用到铁路线路走向路径生成的过程中。其次,通过广泛的数据资料收集构建基于ArcGIS的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数据范围涵盖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地形、地质、水文气象、交通、资源等方面,整理获得的各类型基础性数据,通过初步提取、分析、存储构建ArcGIS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研究在Arc Map软件中引入加权信息量法、潜能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归一化和重分类得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区划栅格数据。最后,采用对应山区铁路类别的权重及策略对各指标区划栅格数据叠加,形成综合多因素的区划栅格数据,并通过Arc Map成本距离工具、成本路径工具,以综合区划图为成本栅格,实现山区铁路线路走向路径的生成。与实际已有铁路平面方案对比分析,进一步优化模型系数和指标阈值参数,实现研究方法的优化和推广。

汤新能[3](2020)在《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逐步向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完善。传统的公路选线设计理念,侧重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要求,对于地形地貌、构造、水文等地质条件考虑较少,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频发,不仅增加工程建设成本,甚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工程经验的积累,地质条件在公路选线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工程地质选线已成为行业研究热点;无人机遥感技术具有操作灵活、成本低、精度高等优势,能有效解决传统地质调查的交通不便、危险性高、通视条件差等问题,将外业工作转为在室内进行,是未来山区公路地质选线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广西某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为背景,针对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中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并基于ArcGIS Engine开发一套辅助公路选线系统,推进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山区无人机遥感系统配置研究针对山区地形地貌特点,以操作灵活、续航时间、任务荷载重量、图像获取精度等参数为控制目标,通过对比分析现行设备的技术参数与技术水平,拟定多旋翼无人机,配备多组大容量电池,搭载五镜头倾斜相机等适合山区作业的无人机遥感系统方案。(2)高精度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技术研究针对山区地形高差过大,调整地面分辨率、飞行高度和重叠度等航线规划参数,按照不同地形条件选择全野外、航线网或区域网像控点布设方法,根据网络信号覆盖程度选择传统或网络RTK测量方式,快速高效地获取无人机遥感影像。(3)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研究将多源数据进行坐标转换,结合像控点数据进行空中三角测量,获得每张像片所需的外方位元素;针对影像数据的畸变、视觉效果不佳和图幅较小的问题,选用反解法、SIFT算法、搜索最佳缝合线等进行影像处理,得到高精度的三维模型和4D产品等成果。(4)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辅助公路选线系统设计与实现利用Visual Studio平台、ArcGIS Engine组件、SQL Server数据库等开发工具进行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辅助公路地质选线系统的开发,实现三维实景模型展示、地质灾害点数据管理、公路地质选线等功能。(5)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工程应用将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到广西某高速公路扩改建工程项目中,选取哈瓦四轴八旋翼测绘无人机,搭载五镜头倾斜相机组成的无人机遥感系统,布设30个像控点并进行精确测量,获取36590张原始航片,运用Context Capure等软件对无人机遥感影像进行空中三角测量等处理,获取三维模型和4D成果,最后使用开发的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辅助公路选线系统完成该项目的工程地质选线。

李卓灿[4](2019)在《基于BIM的桥梁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桥梁工程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跨越不同障碍或连接不同区域的控制性节点,而且随着建设需求特别是对其综合功能等多方面要求的增多,桥梁构件设计也呈现出异形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为此对桥梁的综合设计提出了越来越多更高更新的要求。面对桥梁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出的新要求,采用二维平面图纸完成设计的传统CAD方法已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把握住信息化浪潮带来的机遇来对设计方法进行革新,采用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协同化的新设计方法来解决桥梁设计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圆满完成好桥梁建设工作。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一种信息化理念,已被公认为是继“甩图板运动”后设计行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但对BIM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建筑领域,在桥梁设计领域对BIM的研究较少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对其应用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推动桥梁设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为目标,结合BIM技术以及桥梁工程的特点,研究将BIM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方法,探索桥梁设计自动化的途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BIM技术的历史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展开研究,分析将BIM技术应用于桥梁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明确论文的研究方向。2、从定义、内涵、特点和价值几方面展开对BIM技术基本理论的研究,在现有桥梁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BIM特点提出一种实用的桥梁信息模型设计实施框架。3、以提出的实施框架为基础,研究了基于BIM的桥梁设计模型全过程应用,包括方案比选、结构分析、钢筋布设、碰错漏检查、自动出图、工程量统计等内容。4、结合桥梁工程特点对现有BIM设计软件进行比选,选择对复杂曲线曲面建模精细度最好且底层数据代码统一、进行信息交互方便的达索CATIA作为桥梁建模软件,并详细研究运用CATIA建立模型的具体方法,解决建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实现桥梁建模设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为BIM技术实际应用于桥梁工程中打下基础。5、以寨子沟大桥及运宝黄河大桥为例,从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两方面评估桥梁信息模型技术在桥梁上的应用效果并对桥梁BIM应用的实际做法展开研究。

秦献[5](2018)在《基于BIM的铁路地质选线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按照我国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和需要,目前,拟建的铁路新线大多是在复杂的山区进行的,在这些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往往十分复杂,分布着崩塌、岩堆、滑坡、断裂构造、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病害,此时,工程地质条件成为了选线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在三维可视化选线设计中,普遍缺少对地质信息的集成应用和有效表达,对于山区的铁路侧重于地质选线而言并不能满足这种要求。随着BIM的发展和应用,BIM技术对工程建设行业的影响显而易见,是工程勘察设计的第二次革命,但由于铁路行业工程的复杂性,BIM技术在铁路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本文首次采用基于全BIM模型的铁路地质选线设计,致力于利用BIM技术快速精确地完成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并进行相关铁路地质选线设计和分析工作,为实现铁路地质选线提供新思路与新靶点。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线路前期规划阶段,基于Google Earth二次开发,实现了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获取、遥感影像的获取和自动拼接,并完成对线路工程地质信息的遥感解译判断;开发了虚拟钻孔内插程序,实现了对未知区域钻孔信息的预测和获取;应用CATIA二次开发技术完成钻孔的导入和虚拟钻孔的添加,从而将工程经验添加到实际建模过程中。(2)基于CATIA平台,完成了对地形、不良地质构造和地层实体的建模研究,特别是不良地质构造中断层、滑坡、岩溶、泥石流等模型的建立,同时完成了对地质模型的渲染工作;基于CATIA构建的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对模型的任意多角度剖切,并完成剖面的二维出图,实现对地质模型的三维可视化。(3)基于CATIA平台实现了对桥梁、隧道、路基和轨道等线路构造物的参数化建模,并基于知识工程模块创建相应的构造物模板,完成了线路实体模型数据库。(4)提出了铁路全线骨架设计思路,基于知识工程二次开发,实现了线路构造物的快速创建和自动拼装,探索性的完成了全线模型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5)应用CATIA二次开发技术,完成了在三维地质模型中的定线工作,利用地质模型的属性查询和地质信息的实时提醒,实现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确定线路空间合理范围。(6)完成不良地质实体模型和线路结构模型的空间冲突检测,实现合理的设计和优化线路结构方案。通过对不同方案的工程开挖和工程量统计,完成局部地段线路构造物的比选,同时为工程造价的概预算提供依据。

郭海东[6](2018)在《基于GIS的不良地质体表达及其选线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选线设计技术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需要融合RS、GIS、GPS等现代勘测及信息化技术支持,逐渐实现从“交图纸”到“交模型”的设计理念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中,如何基于工程地质的选线理念,实现在多维立体环境下的选线方案优化是面临的一项技术难题。如今铁路以快速、舒适、大运量、后期运营安全且病害少为基本要求,如何能够去选择一条符合现代快速发展的铁路线路,是现代铁路发展的迫切需求。地质选线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依附和利用地形和地质条件,寻求扰动最小的路线方案,尽量减少对不良地质现场的整治和改造。由于各种不良地质条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使得地质因素的空间分析成为路线方案比选过程中的主要难点,有时也会造成部分优选方案的缺失。铁路工程地质资料具有多源、多类、多量、多维、多主题等特点,各种地质数据在精确度、分辨率、数量、质量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一致性,需要融合GIS、RS、钻孔数据等相关技术资料进行整体的表达,结合线路方案优选的多目标评价方法,以满足立体化、模型化的选线需求。为此,论文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1)研究基于遥感技术的线路不良地质判释方法线路行经区域的不良地质现象具有平、立面复合特性,对于大面积带状区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风沙区等具有典型平面区域特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可借助遥感判释方法进行获取。同时,融合线路行经带状区域的地形分析,实现基于GIS、RS的线路地形、平面不良地质的统一表达。遥感技术对线路行经区域的判释能够更好的避免对不良地质区域勘测的遗漏,以便更好的选择线路通过方式。(2)研究基于GIS的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结合已有三维地形信息构建三维地质体表面模型,根据钻孔数据,采用ArcScene中三维的建模工具,研究基于离散岩层数据的分层TIN构建方法,完成基于钻空数据的多层地质体的三维空间实体表达,提供可用于选线设计不良地质实体建模方法。(3)研究不良地质区域平面线路优选方法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线路方案设计及比选问题,研究利用GIS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决策功能实现线路方案行经区域不良地质特性的有效表达和提取,实现不同线路行径区域的平面不良地质现象提取。构建不良地质区域铁路走向辅助决策的层次分析模型,结合具体算例,实现基于GIS的不良地质区域平面线路方案优选。(4)研究基于GIS的平立面一体化选线设计方法以新建格库线通过风沙地区为例,分析平面不良地质现象的区域及属性表达方法,并设计相应的选线方案,从地质选线的角度完成方案比选。以某新建铁路行经滑坡区域为例,研究基于三维地形的滑坡实体的空间模型构建方法,在构建完成的实体模型上分别设计绕行、穿越、下穿等不同设计方案,从原有的平面绕行设计转化到空间立体化选线设计,经比选后获取最优的线路设计方案。

袁锋[7](2018)在《不良地质三维建模及铁路选线应用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铁路作为交通大动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在新修订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也明确要求加快铁路建设特别是中西部铁路建设,并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中西部铁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中西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线路的方案设计比选更多的受制于地质因素。传统的选线模式多采用平面绕行不良地质区域的方法,会使得部分立面绕行的优化方案缺失,也会给后期的线路运营带来不利影响。如何应用现代勘测设计手段,采用信息技术有效管理线路行经区域的不良地质信息,实现线路不良地质区域的有效表达,尤其是顾及钻孔信息的三维实体表达,实现不良地质体的可视化表达,对平立面一体化选线设计方案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研究以GIS为平台的不良地质信息库构建方法结合选线勘察设计要求,分析不良地质信息的采集方法,并对不良地质信息的标准化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于钻孔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方面,考虑斜孔引起的地层坐标变化,完善钻孔内地层的划分、排序和编号表达方法,为后续的离散化分层地质实体建模提供基础。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研究线路行经区域不良地质信息的空间表达方法,实现了以GIS为平台的不良地质数据库的构建和信息查询。(2)研究选线区域不良地质三维建模方法借鉴数字地形模型的相关理论构建选线区域的地形环境,并叠加上相应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真实地表达出地形,实现了地理环境的三维化;采用标准化的不良地质的钻孔数据,在ArcScene中构建出了不良地质体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将其与三维地形环境中的不良地质区域进行叠加,构建包含不良地质信息的三维选线地理环境。(3)研究基于不良地质区域的选线优化方法结合现代选线设计的地质选线理念,按照地质选线的有关原则,研究基于矢栅一体化的地质选线方法。构建顾及建设投资、后期运营、环境保护代价、地质影响代价等因素在内的以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选线优化模型;构建不良地质区域选线的层次结构模型,以工程、地质、环境、运营为分析指标,研究行经不良地质区域线路方案的比选方法,并在三维地形选线环境中实现了不良地质区域的线路方案优选决策。(4)基于三维地质实体的选线局部方案优选以川藏铁路某段线路所处的滑坡区域选线为例,建立线路区域的三维地形模型,并叠加上不良地质实体信息,构建线路局部的三维实体模型。利用可视化的选线设计手段,设计平面绕行及下穿通过两种不同的线路方案,综合比选其优缺点,解决了单一平面绕行引起的方案缺失问题,形成平、立面一体化的选线设计思路,满足设计需求。

赵德立[8](2016)在《尕玛羊曲黄河特大桥桥位与桥型比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拟建青海省尕玛羊曲黄河特大桥项目建设条件及桥位桥型影响因素的分析,进一步进行桥位桥型比选研究。对尕玛羊曲黄河特大桥桥位桥型比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拟建项目区为山岭重丘区,海拔在26003100米之间,植被稀少,地表裸露,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沿线地层以第四系地层分布广泛,沉积类型多,由砂、砾、粉砂、亚砂土组成。因此工程区构造稳定性一般,所经区域地震烈度为VII度。(2)基于OD调查数据通过对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的预测,得出拟建项目评价期内2012年、2015年、2020年、2025年、2029年、2030年、2035年、2036年各年交通量预测值分别为1185pcu/d、1492pcu/d、2192pcu/d、3614 pcu/d、5287 pcu/d、5652 pcu/d、9320 pcu/d、9405 pcu/d。(3)从桥址区域主要控制工程、路网规划与沿线村镇的关系、产业布局、资源分布、环境敏感点、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与路网的衔接、与企业村镇的联系等方面阐述桥址区的建设情况,并从与既有省道公路的影响、与沿线经济体的连通协调性、地形对路线布局的影响、羊曲电站水库蓄水位的影响、环境保护等因素分析桥位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桥位方案技术指标的优缺点分析,得到合理的K线、BK线桥位方案,推荐桥位方案为羊曲村(K线)方案。(4)对项目建设条件的综合分析,拟定羊曲村(K线)方案适应桥型为大跨径连续梁桥(或连续刚构)、悬索桥及斜拉桥。BK线中(205+820+205m)单跨悬索桥桥型方案虽然具有引道长度较短,且可避开不良地质段落,满足远期双向四车道车辆通行要求等优点,但工程造价远高于(65+5×120+65m)预应力砼刚构-连续梁方案。K线方案中(65+5×120+65m)预应力砼刚构-连续梁方案工程造价较低,且可充分利用既有公路,能满足村民出行要求,推荐桥型方案为桥型(65+5×120+65m)预应力砼刚构-连续梁方案。

聂良涛[9](2016)在《面向实体选线设计的铁路线路BIM与地理环境建模方法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选线设计的本质是在对铁路线路经行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拟定主要技术标准,布置出线路构造物三维空间位置的一个决策过程。传统的二维环境下的中心线选线设计并不能很好的诠释这个过程。如果能利用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现代测绘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基于航测影像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等,建立虚拟地理环境模型,选线工程师在该虚拟地理环境中,通过概略分析线路经行地区的地形地貌、既有设施、大型不良地质等地理信息,结合选线专业知识,采用实时布设线路三维构造物的方式进行实体选线,实现“所选即所见”,将会是一种理想的选线设计模式。本文正是在此思想的指导下,针对“面向实体选线设计的铁路线路BIM与地理环境建模方法与应用”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如下:(1)从选线地理信息获取、识别、处理、表达显示为一体的信息建模与利用技术的研究出发,将虚拟现实技术、多源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一个铁路数字化选线系统虚拟地理环境建模平台。实现了选线系统与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微机平台立体显示系统、大屏幕立体投影系统,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的集成,为选线地理信息一体化处理提供硬件平台解决方案。研究了从多源空间信息集成、信息融合建模、建模景观生成、景观的实时绘制、绘制场景的三维立体显示整套建模支撑技术,为构建基于信息利用的数字化选线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制定了开展铁路数字化选线采用的虚拟环境工作模式。在铁路数字化选线设计系统中,引入了触摸交互式技术,为开展基于交互式触摸屏幕的三维数字化选线提供研究基础。(2)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的选线数字地形信息获取方法。在综合分析当前开放网络地理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SRTM数据和Google Maps影像获取数字化选线系统虚拟地理环境建模所需的DEM和DOM的方法,并进行了算法实现。通过自动计算瓦片URL地址,采用libcurl库函数和多线程下载技术,实现了Google Maps影像瓦片快速下载,并基于分治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全局非线性、局部线性的Google Maps影像变换算法,实现与SRTM数据的快速配准。从而使得网络地理信息直接服务于基于客户端/服务器工作模式的数字化选线系统,解决了在线路前期规划阶段航测资料缺乏的情况下难以开展数字化选线设计的难题。(3)针对铁路数字化选线设计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GPU的铁路长大带状三维地形环境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金字塔模型和四叉树分割,针对呈强带状分布的海量离散点云地形数据设计了分层分块方案,并进行分层分块构TIN,解决了海量离散点云地形数据的构网问题。基于GDAL技术,实现海量影像快速处理,集成分块TIN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实现了基于海量影像信息的真实感地形环境建模。该算法综合采用了金字塔模型、四叉树分割、多分辨率细节层次模型(LOD)、多级纹理(MipMap)技术以及Oracle数据库技术,对地形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海量DEM和DOM数据处理成分块分区多层次多细节LOD三角网数据块,建立了高效率地形分页数据库。基于Oracle OCI技术解决大规模地形数据的数据库存储和调度问题,采用四叉树组织不同细节层次的地形块,利用数据预取与多线程调度,根据视点位置动态调度数据块,实现了铁路长大带状三维地形环境建模与快速漫游。(4)提出了一种多源空间信息集成的选线系统虚拟地理环境建模方法。通过对地质不良区域对象与三维地形表面融合建模方法的研究,将不良地质对象信息以矢量边界识别、栅格图像融合和动态属性提示的方式进行建模,实现了铁路选线系统中不良地质信息的动态交互式三维影像表达,有助于辅助选线工程师开展环境选线、地质选线。针对树木、道路、水系、房屋等多种地物模型进行分类建模研究,集成边界模型、实体模型建立了铁路虚拟环境地物建模方法,分别研究了与地形弱关联的地物和与地形强关联的带状、面状地物与三维地形环境的融合建模方法,实现了真实感数字地物建模及其在铁路三维地理环境中的快速表达。研究了几种增强场景真实感的自然现象模拟方法,提高了选线系统虚拟环境场景的逼真度。最后集成数字地形,数字地质,数字地物,数字自然现象等信息,建立了一个多源空间信息集成的选线系统虚拟地理环境。(5)研究了面向实体选线设计的铁路线路构造物信息建模(RLBIM)技术。通过对构成铁路线路结构物与设备的基本结构单元进行划分形成基元,分类建模,建立了铁路标准构造物与轨道部件基元模型库。研究了铁路基元模型的数字化建模与模型处理技术,针对基元模型几何造型、渲染、模型标准化、LOD简化、模型存储及应用给出了一整套解决流程,为实现基于虚拟环境的三维实体选线设计提供基元模型服务。采用面向对象的实体-关系模型描述铁路线路BIM的实体对象、属性信息和关联关系。通过对铁路线路BIM模型结构分析、模型信息自动统计计算,基于基元模型库和铁路线路构造物面向对象的实体-关系模型,实现了铁路线路BIM模型快速建模。通过对铁路线路构造物实体模型与地形模型的动态融合建模的研究,实现了铁路构造物三维实体实时动态建模。RLBIM技术的研究为开展铁路三维实体选线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6)基于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集成铁路虚拟地理环境建模平台和铁路标准构造物及轨道部件的基元模型库,与项目组成员共同开发完善了“铁路数字化选线设计系统”,系统采用实时布设线路构造物的方式,实现了基于真实感地理环境下的三维实体选线技术。

方昭[10](2014)在《基于多目标综合评价系统的道路选线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道路建设项目,是一项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影响因素众多且技术性与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加之其工程难度大、工期长、投资大且影响深远,所以在确定道路建设方案时,应该慎之又慎。道路选线工作是道路建设的首要工作,选线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施工的具体方案,科学合理的选线方案,不但可以使构筑物稳定耐久、易于养护,而且还可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及经济舒适性,真正地做到工程费用与使用质量的统一。所以进行道路选线设计时,应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应力求从工程本身、经济及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得到最理想的方案。本文通过对道路选线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对目前我国道路选线现状进行总结,提出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引入多目标综合评价理论,对系统中各类指标的处理方法、赋权方法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道路选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体系中以道路选线综合最优为总目标,以选线技术指标、经济指标与环境指标为子目标,并对各子目标选取相应的约束因素进行评价。对于子目标与总目标之间权重系数,本文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对于各约束因素与各指标之间的权重系数,本文考虑到主、客观赋权法的优缺点,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与标准离差法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赋权法来确定其权重值,最后建立了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各个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优的选线方案。本文选取滁州市某一道路选线工程实例,进行选线方案的多目标综合评价。该实例证明了多目标综合评价系统在道路选线优化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证明了本研究的重要意义。论文最后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该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遥感技术在温福线方案比选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遥感技术在温福线方案比选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环境影响的黄河公伯峡库区公路线路方案优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考虑环境影响的公路选线理论研究
    2.1 公路环境选线理念和内涵
    2.2 公路环境选线的原则
    2.3 公路环境选线的方法及步骤
    2.4 公路环境选线的对策和措施
    2.5 路线方案评价方法介绍及选取
        2.5.1 层次分析法
        2.5.2 模糊综合评价法
        2.5.3 灰色关联度法
        2.5.4 数据包络分析法
        2.5.5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
        2.5.6 路线方案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2.6 本章小结
3 考虑环境影响的公路选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
        3.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3.1.2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3.2 评价指标分析及说明
        3.2.1 社会环境指标
        3.2.2 自然资源指标
        3.2.3 技术经济指标
    3.3 指标体系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4.考虑环境影响的公路线路方案评价模型的构建
    4.1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及步骤
        4.1.1 模糊综合评价的原理
        4.1.2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4.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4.3 本章小结
5 工程实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及方案介绍
        5.1.1 沿线自然条件
        5.1.2 沿线社会环境
        5.1.3 本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5.1.4 主要线路方案拟定
    5.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5.2.1 指标整理
        5.2.2 计算权重
        5.2.3 隶属度计算
        5.2.4 线路方案模糊综合评价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评价指标重要性比较调查表

(2)基于GIS的山区铁路选线策略及线路走向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山区铁路规划研究现状
        1.2.2 Arc GIS在铁路选线领域的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价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山区铁路线路方案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2.1 山区铁路类别分析
        2.1.1 高海拔大高差复杂艰险山区铁路
        2.1.2 高原盆地山区铁路
        2.1.3 低山丘陵山区铁路
    2.2 经济据点因素分析
        2.2.1 地区人口
        2.2.2 区域生产力
        2.2.3 区位及城市定位
        2.2.4 客货运输需求
    2.3 地质灾害易发性因素分析
        2.3.1 滑坡
        2.3.2 崩塌
        2.3.3 泥石流
        2.3.4 地震
        2.3.5 特殊地质灾害
    2.4 人文环保资源因素分析
        2.4.1 自然保护区
        2.4.2 水源保护区
        2.4.3 文化遗产保护区
        2.4.4 矿产资源区
    2.5 建设成本因素分析
        2.5.1 线路
        2.5.2 桥梁与隧道
        2.5.3 土地征用
        2.5.4 不良地层段
    2.6 区域可达性因素分析
        2.6.1 既有路网可达性
        2.6.2 规划路网可达性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山区铁路选线策略研究
    3.1 山区铁路线路方案决策指标体系
        3.1.1 指标选取原则
        3.1.2 指标筛选方法
        3.1.3 构建山区铁路线路方案决策指标体系
    3.2 指标权重研究
        3.2.1 AHP计算主观权重
        3.2.2 模糊熵权法计算客观权重
        3.2.3 偏差平方和最小法计算主客观组合权重
    3.3 多目标决策方法探讨
    3.4 基于AHP-模糊熵权的山区铁路选线策略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GIS的区域空间信息数据库构建
    4.1 区域空间信息数据库构建原则
    4.2 区域空间数据类型及获取途径
        4.2.1 空间数据类型
        4.2.2 矢量数据获取
        4.2.3 栅格数据获取
    4.3 区域空间信息数据处理与储存
    4.4 构建基于GIS的区域空间信息数据库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GIS的山区铁路线路走向方案研究
    5.1 基于GIS的山区铁路选线指标量化
        5.1.1 定量指标规范化
        5.1.2 定性指标规范量化
        5.1.3 选取指标特征数据
    5.2 基于GIS数据库的指标区划
        5.2.1 经济据点类指标区划
        5.2.2 地质灾害易发类指标区划
        5.2.3 人文环保资源类指标区划
        5.2.4 建设成本类指标区划
        5.2.5 区域可达类指标区划
    5.3 山区铁路选线策略及权重应用
        5.3.1 策略及权重适配
        5.3.2 策略及权重的量化调整
        5.3.3 山区铁路选线策略及权重的应用
    5.4 基于GIS的山区铁路线路走向方案生成
        5.4.1 区位优势的表征方法
        5.4.3 综合多因素的GIS数据处理
        5.4.4 线路走向生成
    5.5 山区铁路走向方案优化与推广
        5.5.1 算法模型参数的优化
        5.5.2 推广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和主要研究成果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3)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研究现状
        1.2.2 山区公路地质选线研究现状
        1.2.3 GIS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山区无人机遥感系统配置研究
    2.1 无人机遥感系统组成
    2.2 无人飞行器系统选择
        2.2.1 飞行器平台
        2.2.2 动力系统
        2.2.3 飞行控制系统
        2.2.4 数据传输系统
        2.2.5 发射与回收系统
    2.3 任务荷载系统选择
    2.4 地面辅助系统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精度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技术研究
    3.1 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流程
    3.2 资料收集整理
    3.3 像控点布设和测量
        3.3.1 像控点的布设
        3.3.2 像控点的测量
    3.4 航线规划
        3.4.1 确定航测范围和划分航摄分区
        3.4.2 航线规划参数设计
        3.4.3 航线敷设
    3.5 飞行检查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研究
    4.1 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流程
    4.2 坐标系统及坐标转换
        4.2.1 常用的坐标系统
        4.2.2 坐标转换
    4.3 空中三角测量
    4.4 无人机影像几何畸变校正
    4.5 无人机图像增强
    4.6 无人机影像拼接
        4.6.1 无人机影像匹配
        4.6.2 无人机影像融合
    4.7 三维模型重建
    4.8 生成4D产品
        4.8.1 数字地表模型DSM生成
        4.8.2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成
        4.8.3 数字线划地图DLG生成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辅助公路选线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山区公路地质选线方法
    5.2 系统总体设计
        5.2.1 系统开发平台
        5.2.2 系统总体架构
    5.3 系统数据库设计
    5.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4.1 数据管理模块
        5.4.2 地图浏览模块
        5.4.3 地质选线模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程应用
    6.1 工程概况
    6.2 工程地质条件
        6.2.1 地形地貌
        6.2.2 地层岩性
        6.2.3 气象水文
        6.2.4 水文地质
        6.2.5 地质构造及地震
    6.3 山区无人机系统配置
    6.4 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
        6.4.1 像控点布设和测量
        6.4.2 航线规划
        6.4.3 影像拍摄
    6.5 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
        6.5.1 坐标系统确定
        6.5.2 Context Capture影像处理
        6.5.3 处理成果
        6.5.4 DLG生产
    6.6 公路地质选线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致谢

(4)基于BIM的桥梁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BIM的起源
        1.2.2 国外BIM技术研究现状
        1.2.3 国内BIM技术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桥梁BIM技术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BIM基本理论研究
    2.1 BIM的定义
    2.2 BIM的内涵
    2.3 BIM技术的特点和价值
    2.4 桥梁信息模型的实施框架研究
        2.4.1 建立实施框架的意义
        2.4.2 建立实施框架的步骤
        2.4.3 基于BIM的桥梁设计工作流程框架
        2.4.4 基于BIM的模型数据交互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IM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1 桥梁概念设计阶段的BIM应用
        3.1.1 工程可行性研究
        3.1.2 桥式方案的生成与比选
    3.2 桥梁详细设计阶段的BIM应用
        3.2.1 参数化建模
        3.2.2 结构分析
        3.2.3 钢筋布设
        3.2.4 碰错漏检查
    3.3 设计施工一体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桥梁BIM设计平台搭建
    4.1 桥梁BIM相关软件
        4.1.1 Autodesk平台
        4.1.2 Bently平台
        4.1.3 Dassault平台
    4.2 桥梁BIM设计软件选择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桥梁设计BIM建模方法研究
    5.1 构建桥梁模型的基本原则
    5.2 构建桥梁模型的主要步骤
    5.3 构建桥梁模型的具体方法
        5.3.1 达索CATIA软件功能介绍
        5.3.2 基于CATIA的桥梁骨架构建
        5.3.3 基于CATIA的参数化工程模板构建
        5.3.4 基于CATIA的全桥模型装配与实例化
        5.3.5 构建桥梁信息模型过程中的创新点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BIM技术在桥梁设计阶段的应用实例
    6.1 BIM技术在寨子沟大桥中的应用
        6.1.1 寨子沟大桥基本概况
        6.1.2 桥梁构件工程模板库的建设
        6.1.3 快速建模与方案比选
    6.2 BIM技术在运宝黄河特大桥中的应用
        6.2.1 项目概况
        6.2.2 建立桥梁详细模型
        6.2.3 钢筋设计
        6.2.4 二维平面出图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
    7.3 桥梁BIM发展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二、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5)基于BIM的铁路地质选线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铁路地质选线设计的研究与发展概况
        1.2.2 BIM技术在铁路行业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1.2.3 BIM在地质建模方面的研究与发展概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三维地质信息的获取与建模方法
    2.1 建模信息获取
        2.1.1 DEM获取方法
        2.1.2 遥感影像获取方法
    2.2 数字化地质信息的获取
        2.2.1 数字化遥感地质信息获取
        2.2.2 数字岩层信息获取
        2.2.3 内插虚拟钻孔
    2.3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2.3.1 点钻建模法
        2.3.2 剖切建模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ATIA的铁路三维地质实体建模方法
    3.1 CATIA软件介绍
        3.1.1 CATIA软件的基本介绍
        3.1.2 CATIA软件二次开发简介
        3.1.3 CATIA软件在三维地质建模方面的主要优势
    3.2 CATIA软件三维地质建模流程
    3.3 地质数据导入
        3.3.1 创建数据几何图形集
        3.3.2 地形数据
        3.3.3 地质平面数据
        3.3.4 地质剖面图数据
        3.3.5 钻孔数据
        3.3.6 人工添加虚拟钻孔
    3.4 地形建模
    3.5 不良地质体建模
        3.5.1 断层建模
        3.5.2 滑坡建模
        3.5.3 岩溶建模
        3.5.4 泥石流建模
    3.6 地层实体建模
    3.7 三维地质模型渲染
        3.7.1 三维地形的快速渲染
        3.7.2 地质模型的材料渲染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CATIA的线路三维实体建模
    4.1 CATIA骨架关联设计
        4.1.1 骨架关联设计思路
        4.1.2 铁路工程骨架关联设计方法
        4.1.3 线路中线总控制骨架
    4.2 线路构造物参数化模板及模板库的建立
        4.2.1 CATIA参数化建模流程
        4.2.2 路基建模
        4.2.3 桥梁建模
        4.2.4 隧道建模
        4.2.5 轨道建模
    4.3 线路构造物快速拼装
        4.3.1 模板调用
        4.3.2 知识工程二次开发
    4.4 场景天空建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CATIA地质模型的线路三维设计分析方法
    5.1 基于CATIA的三维选线方法
        5.1.1 线路定线
        5.1.2 剖面出图
    5.2 选线结果分析
        5.2.1 碰撞检测
        5.2.2 工程开挖
        5.2.3 土石方量计算
    5.3 基于空间冲突分析的线路构造物比选
    5.4 基于工程经济性的线路构造物比选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应用实例
    6.1 工程概况
    6.2 三维地质建模
        6.2.1 地形建模
        6.2.2 不良地质体建模
        6.2.3 地层实体建模
        6.2.4 三维地质模型的可视化表达
        6.2.5 三维地质剖面生成
    6.3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空间立体选线
        6.3.1 选线设计
        6.3.2 线路设计方案比选
        6.3.3 土石方量计算
        6.3.4 线路构造物的快速装配及展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基于GIS的不良地质体表达及其选线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铁路在地理信息中应用状况
        1.2.2 国内铁路地质选线研究现状
    1.3 铁路勘测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技术线路图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主要技术线路图
2.遥感判释技术在铁路不良地质选线中的应用
    2.1 遥感技术在铁路工程地质选线中的作用
    2.2 空间数据采集
    2.3 遥感判释在铁路地质选线中的应用
        2.3.1 滑坡的判释
        2.3.2 崩塌的判释
        2.3.3 泥石流的判释
    2.4 基于ENVI的遥感影像信息提取
        2.4.1 ENVI概述
        2.4.2 图像分类
    2.5 本章小结
3.基于ArcGIS的三维地质体的建模方法研究
    3.1 概述
    3.2 不良地质铁路线路环境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3.2.1 空间数据库的概念
        3.2.2 选线中地质库中的不良地质因子确定
        3.2.3 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3.3 空间数据库的查询
    3.4 铁路选线地质环境三维分析
    3.5 地质体的表达
        3.5.1 钻孔数据库的建立
        3.5.2 地质体建模
    3.6 结论
4.不良地质区域下的选线优选方法研究
    4.1 概述
    4.2 不良地质区地质选线原则
        4.2.1 滑坡区域铁路的地质选线原则
        4.2.2 泥石流地区的地质选线原则
        4.2.3 采空区的地质选线原则
        4.2.4 岩溶地区的地质选线原则
    4.3 不良地质区线路优选方法研究
        4.3.1 在ArcGIS下的复杂地质选线
        4.3.2 用层次分析法对线路进行优选
    4.4 本章小结
5.实际工程应用
    5.1 风沙区铁路平面选线工程应用
        5.1.1 工程概况
        5.1.2 风沙作用机理
        5.1.3 风沙区线路的选择
    5.2 不良地质区域立体化选线应用研究
    5.3 本章小结
6.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不良地质三维建模及铁路选线应用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发展概况
        1.2.2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发展概况
        1.2.3 数字化地质选线发展概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主要技术路线
2 基于GIS的工程地质信息库构建方法研究
    2.1 选线区域不良地质信息的采集与标准化处理
        2.1.1 不良地质信息的采集
        2.1.2 地质数据标准化处理
    2.2 基于GIS的多源数据的融合与集成
        2.2.1 GIS系统及软件介绍
        2.2.2 多源空间数据的融合与集成
    2.3 不良地质信息数据库构建
        2.3.1 GIS空间数据模型
        2.3.2 不良地质信息模型和空间数据模型的建立
        2.3.3 不良地质信息的GIS管理功能的分析与实现
        2.3.4 建立GIS平台管理下的不良地质信息库
    2.4 本章小结
3 不良地质三维建模及表达方法研究
    3.1 概述
    3.2 构建三维地形环境
        3.2.1 数字地形模型
        3.2.2 建立三维地形环境模型
    3.3 建立不良地质体三维模型
        3.3.1 建模基本思想
        3.3.2 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体建模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不良地质三维建模的选线方法研究
    4.1 地质选线的思路与原则
    4.2 基于矢栅一体化的地质选线方法
        4.2.1 不良地质区域选线方法
        4.2.2 崩塌地段选线
        4.2.3 泥石流地段选线
        4.2.4 滑坡地段选线
    4.3 基于地质实体的线路优选方法
        4.3.1 设计变量
        4.3.2 目标函数
        4.3.3 层次分析法在线路优选中的应用
        4.3.4 不良地质选线的层次结构及指标分析
    4.4 选线方法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工程应用
    5.1 概述
    5.2 工程概况
    5.3 选线方法应用
        5.3.1 数据准备
        5.3.2 构建选线区域三维模型
        5.3.3 基于地质三维建模的空间立体选线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尕玛羊曲黄河特大桥桥位与桥型比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项目简介
        1.1.2 项目施建意义
    1.2 桥位桥型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 对桥位的研究及应用
        1.2.2 桥型比选的研究及应用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简介
    2.1 桥址区自然地理情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工程地质条件
        2.1.3 气象水文
        2.1.4 地震
    2.2 交通量分析与预测
        2.2.1 拟建项目交通调查车型及交通小区划分
        2.2.2 断面交通量观测与分析
        2.2.3 交通量预测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尕玛羊曲黄河特大桥桥位方案比选研究
    3.1 桥址区建设情况分析
        3.1.1 主要控制性工程
        3.1.2 路网规划与沿线村镇
        3.1.3 产业布局
        3.1.4 资源分布
        3.1.5 环境敏感点
        3.1.6 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3.1.7 拟建项目与相关路网的衔接
        3.1.8 建设项目与沿线企业、村镇的连接方案
    3.2 影响桥位方案的主要控制因素
        3.2.1 既有省道三塔拉至黄沙头公路的影响
        3.2.2 与沿线经济体的连通协调
        3.2.3 地形对路线布局的影响
        3.2.4 羊曲电站水库蓄水位对路线布设的影响
        3.2.5 环境保护
    3.3 桥位方案比选
        3.3.1 待选桥位方案
        3.3.2 桥位方案技术指标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尕玛羊曲黄河特大桥桥型方案比选研究
    4.1 尕玛羊曲特大桥设计技术标准
    4.2 桥型方案拟定
        4.2.1 连续梁桥(刚构)
        4.2.2 斜拉桥
        4.2.3 悬索桥
    4.3 桥型方案拟定及比选
        4.3.1 羊曲村(K线)方案桥型拟定及比选
        4.3.2 羊曲峡(BK线)方案桥型拟定及比选
        4.3.3 桥型方案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尕玛羊曲黄河特大桥设计施工建议
    5.1 关于加强地质调查勘察工作的建议
    5.2 关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和加强环保的建议
    5.3 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绿色施工的建议
    5.4 筑路材料材质和价格问题
    5.5 关于工程设计、实施的建议
    5.6 处理好公路与基础设施、居民村镇居民点的问题
    5.7 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惯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9)面向实体选线设计的铁路线路BIM与地理环境建模方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计算机辅助选线设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概况
        1.3.2 BIM技术在铁路行业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1.3.3 实现铁路数字化选线设计系统的相关技术
        1.3.4 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应用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论文结构
        1.5.1 论文技术路线图
        1.5.2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选线系统虚拟地理环境建模平台的关键技术
    2.1 数字化选线系统的虚拟环境工作模式选择
    2.2 虚拟地理环境建模平台硬件系统集成技术
        2.2.1 虚拟地理环境建模平台构成
        2.2.2 数字地形信息采集系统
        2.2.3 立体投影平台
        2.2.4 交互式触控系统
    2.3 虚拟地理环境建模平台软件实现支撑技术
        2.3.1 多源空间信息集成技术
        2.3.2 真实感景观生成技术
        2.3.3 虚拟场景实时绘制技术
        2.3.4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的数字地形信息获取方法
    3.1 引言
    3.2 网络地理信息资源分析
        3.2.1 高程数据
        3.2.2 影像数据
    3.3 Google Maps的影像瓦片下载
        3.3.1 Google Maps的数学原理
        3.3.2 瓦片URL地址分析
        3.3.3 多线程下载策略
    3.4 Google Maps瓦片与高程数据配准
        3.4.1 快速配准算法
        3.4.2 瓦片拼接及重投影
    3.5 实验验证
    3.6 小结
第4章 铁路数字化选线系统的虚拟地理环境建模方法
    4.1 面向GPU的铁路带状三维地形环境建模方法
        4.1.1 地形建模算法分析
        4.1.2 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
        4.1.3 基于海量离散点的大型带状数字地形建模方法
        4.1.4 基于海量影像信息的真实感地形环境建模方法
    4.2 三维工程地质环境建模
        4.2.1 地质不良区域对象建模
        4.2.2 三维数字地质体建模
    4.3 真实感数字地物建模
        4.3.1 地物分类方法
        4.3.2 地物几何建模方法
        4.3.3 真实感地物建模方法
        4.3.4 地物与地形的融合方法
    4.4 数字自然现象模拟
        4.4.1 天空模拟
        4.4.2 雨雪模拟
    4.5 小结
第5章 铁路线路构造物信息建模
    5.1 铁路线路构造物基元模型建模
        5.1.1 基元模型数据结构组成
        5.1.2 基元模型分类编码方法
        5.1.3 基元模型几何建模技术
        5.1.4 基于3DSMAX的模型渲染
        5.1.5 基元模型处理关键技术
    5.2 铁路线路构造物基元模型库管理系统
        5.2.1 基元模型库层次结构
        5.2.2 模型库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5.3 铁路线路构造物建模
        5.3.1 线路表面模型建模技术
        5.3.2 面向对象的线路构造物实体-关系模型
        5.3.3 基于基元模型库的线路构造物实体建模
    5.4 铁路线路构造物模型与地形模型的融合
        5.4.1 方法选择
        5.4.2 构造物模型与地形模型的套合
        5.4.3 铁路构造物过渡段几何建模方法
    5.5 小结
第6章 RLBIM与虚拟地理环境实现技术
    6.1 RLBIM在数字化选线系统中的实现与应用
        6.1.1 RLBIM模型结构设计
        6.1.2 RLBIM模型建模关键技术
        6.1.3 RLBIM模型实现
    6.2 基于航测信息的虚拟地理环境建模与应用
    6.3 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的虚拟地理环境建模与应用
        6.3.1 高程、影像数据获取
        6.3.2 影像与高程数据的匹配
    6.4 基于虚拟地理环境和线路基元模型的铁路实体选线技术
        6.4.1 线路初始中心线设计
        6.4.2 面向构造物布置的三维实体选线设计
        6.4.3 铁路实体选线效果漫游
    6.5 案例实验与验证
    6.6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本论文主要结论
    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二) 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其他成果与获奖

(10)基于多目标综合评价系统的道路选线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第2章 道路选线设计的基本理论
    2.1 道路选线技术的发展历程
    2.2 道路选线的原则
    2.3 道路选线的步骤
    2.4 道路选线的主要影响因素
        2.4.1 自然条件对道路选线的影响
        2.4.2 环境对道路选线的影响
        2.4.3 工程经济对道路选线的影响
        2.4.4 道路设计规范对选线的影响
    2.5 路线方案选择与比较
    2.6 我国道路选线面临的问题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目标综合评价系统
    3.1 多目标综合评价系统的发展
    3.2 相关概念
    3.3 多目标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与流程
    3.4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规范化处理
        3.4.1 评价指标的选取
        3.4.2 评价指标的规范化处理
    3.5 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3.6 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道路选线系统优化模型建立
    4.1 备选方案组的形成
        4.1.1 纬地选线设计
        4.1.2 备选方案生成
    4.2 道路选线多目标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处理
        4.2.1 道路选线评价指标的建立
        4.2.2 道路选线评价指标的处理
    4.3 选线系统中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各子目标占总目标权重确定
        4.3.2 各指标对子目标权重确定
    4.4 道路选线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实例
    5.1 研究区域概况
        5.1.1 研究样区的选择
        5.1.2 研究样区的概况
    5.2 工程概况
        5.2.1 设计思路
        5.2.2 平面线形设计原则
    5.3 备选方案
    5.4 因素选取及规范化处理
        5.4.1 约束因素的选取与取值
        5.4.2 约束指标的规范化处理
    5.5 各目标权重系数确定
    5.6 线性综合评价模型计算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遥感技术在温福线方案比选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环境影响的黄河公伯峡库区公路线路方案优选研究[D]. 曹忠良.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基于GIS的山区铁路选线策略及线路走向方案研究[D]. 任权.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3]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中的应用研究[D]. 汤新能. 武汉工程大学, 2020(01)
  • [4]基于BIM的桥梁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D]. 李卓灿.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5]基于BIM的铁路地质选线方法研究[D]. 秦献.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8(03)
  • [6]基于GIS的不良地质体表达及其选线应用研究[D]. 郭海东.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7]不良地质三维建模及铁路选线应用方法研究[D]. 袁锋.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8]尕玛羊曲黄河特大桥桥位与桥型比选研究[D]. 赵德立. 长安大学, 2016(02)
  • [9]面向实体选线设计的铁路线路BIM与地理环境建模方法与应用[D]. 聂良涛.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8)
  • [10]基于多目标综合评价系统的道路选线优化研究[D]. 方昭. 河北工程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遥感技术在温府线比选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