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新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大宁新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一、黛力新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赵文樱子[1](2021)在《半夏调中颗粒联合养元通络针法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与西药莫沙必利对照,观察半夏调中颗粒联合养元通络针法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66例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予以半夏调中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冲服;并联合养元通络针法治疗(针刺百会、关元、气海、命门、腰阳关、双侧足三里、阳陵泉、中脘、肾俞、脾俞、胃俞、肝俞、三阴交、太冲穴,每隔10分钟以平补平泻的手法提插捻转1次,留针30分钟),每2天治疗1次,治疗4周;对照组予以莫沙必利治疗,每次5mg,每天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治疗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需完善安全性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大小便常规、心电图),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受试者有无不良反应,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治疗前后均需填写中医症状量表、SAS自评量表、SDS自评量表予以评分,判断治疗效果。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1)治疗后半夏调中颗粒联合养元通络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6.97%,莫沙必利组总有效率为78.79%,说明半夏调中颗粒联合养元通络针法组疗效优于莫沙必利组(P<0.05);(2)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中医症状,且半夏调中颗粒联合养元通络针法组疗效优于莫沙必利组(P<0.05);(3)在中医主要症状方面,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有效改善胃脘痞满、疼痛、口干口苦症状,且半夏调中颗粒联合养元通络针法组改善主要症状优于莫沙必利组(P<0.05);(4)在中医次要症状方面,半夏调中颗粒联合养元通络针法组可以有效改善纳呆、胃中嘈杂、恶心呕吐、便溏症状,莫沙必利组可以有效改善纳呆、胃中嘈杂、恶心呕吐症状,且治疗组改善次要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3、SAS、SDS自评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SAS、SDS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都能有效改善焦虑抑郁症状,且半夏调中颗粒联合养元通络针法组疗效优于莫沙必利组(P<0.05)。结论:调中颗粒联合养元通络针法和莫沙必利均能够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但相对于莫沙必利,调中颗粒联合养元通络针法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显着、安全,值得推广。

张羽博,杜雅馨,管洁琼,王莉娜[2](2021)在《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CBM、PubMed、LWW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有关黛力新治疗F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6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SE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3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或联合使用黛力新治疗FD的总有效率[RR=1.30,95%CI(1.21,1.39),P<0.0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RR=1.23,95%CI(1.03,1.47),P=0.026]均高于单独使用常规消化道药物或安慰剂。结论黛力新治疗FD比单独使用常规消化道药物或安慰剂有效率更高,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更高。受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雷珉[3](2021)在《四君子汤合保和丸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四君子汤合保和丸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并与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比较两者对患者不适症状、生存质量、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及停药后的复发率,探讨四君子汤合保和丸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PDS的临床疗效,进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本次临床观察的70例脾虚气滞型PD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四君子汤合保和丸加减治疗,中药配方颗粒剂每次200ml,每日2次,饭前30分钟开水冲服;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西药片剂每次5mg,每日3次,饭前30分钟口服。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焦虑抑郁状态及安全性指标的前后变化情况,并于停药4周后统计复发率,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总积分及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具有可比性(P>0.05)。在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下降程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在各项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相比治疗前均有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在餐后饱胀不适、早饱、反酸、恶心欲吐四个症状的积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对两组的中医症状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6%(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生存质量及各领域生存质量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生存质量对比中,治疗后两组患者总生存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在各领域生存质量对比中,治疗后治疗组各领域的生存质量均高于治疗前,对照组在日常活动、忧虑、不适、疾病控制、压力领域生存质量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在日常活动、忧虑、健康感觉、疾病控制、压力领域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通过对比HAMA焦虑量表和HAMD抑郁量表可以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6.停药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共随访29人,其中5人复发,复发率为17.24%;对照组共随访24人,其中13人复发,复发率为54.17%(P<0.05)。7.两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四君子汤合保和丸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PDS安全有效,在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水平、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控制疾病复发方面效果优于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值得临床推广。

傅思涵[4](2021)在《基于问卷调查探讨功能性便秘“病-证-体”立体化模式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形式,对沈阳地区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和证型分类,以探讨功能性便秘(病)、中医证型(证)、中医体质(体)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生活因素可能对三者之间存在的影响,以期从“调体治疗”减少功能性便秘的发生、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做到“未病先防”,为“辨病-辨体-辨证”模式在功能性便秘诊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调理体质干预治疗亚临床疾病提供相应参考。方法:本课题调查对象为2018.10--2019.12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中医院大学附属医院(辽宁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录入数据进行频率计算和描述性分析,应用SPSS25.0对录入数据进行皮尔逊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以P<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从探讨生活因素、中医体质与功能性便秘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该研究纳入的106例样本中,男性39例,女性67例,所占比例分别为37.74%、62.26%,男女比例为:1.0:1.72。2.参与此次问卷调查人员中,年龄最大者72岁,年龄最小者20岁;39~48年龄闭区间为功能性便秘高发时段,占总体32.08%;其次功能性便秘发病率较高的年龄区间为:49~58(25.47%)、29~38(18.87%)。3.在此次调研中,功能性便秘患者体质以气虚阴虚质最为常见(27%),按照降序排列的体质分别是阴虚质(24%)、阳虚质(10%)、气虚阳虚质(9%)、气虚质(7%)、阴虚气郁质(5%)、平和质(3%)、痰湿湿热质(3%)、气虚气郁质(2%)、湿热质(2%)、阳虚气郁质(2%)、其他体质(6%)。4.便秘病中医证型分布在此问卷调查中分布依次为热积便秘(47%)>阴虚便秘(19%)>阳虚便秘(17%)>气滞便秘(10%)>气虚便秘(7%)。5.中医体质中气虚阴虚质、气虚质的显着性均为0.000,小于0.05,即气虚阴虚质、气虚质的不同便秘类型之间有显着差异,而其余中医体质的不同便秘类型之间没有显着差异。6.在本次调研所列举的生活因素中,日水量<500ml、日盐量>6g、蔬果摄入不足、SI≥200、酗酒的显着性分别为0.003、0.0360.015、0.037、0.013,小于0.05,即日水量<500ml、日盐量>6g、蔬果摄入不足、SI≥200、酗酒的不同便秘类型之间有显着差异,而其余生活因素的不同便秘类型之间没有显着差异。结论:1.功能性便秘在女性群体中发病率较男性更高。2.39~48年龄闭区间为功能性便秘高发时段。3.功能性便秘常见舌象为红舌,常见舌苔为花剥苔。4.功能性便秘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为排气。5.气虚秘为功能性便秘最常见的中医证型。6.干燥气候对阴虚体质(含阴虚兼夹体质)的形成存在影响。7.气虚阴虚质和气虚质更容易成为功能性便秘的亲和体质。8.气虚阴虚体质与阴虚秘存在相关性,气虚体质与气虚秘存在相关性。9.日水量<500ml、蔬果摄入不足、SI≥200、酗酒与热积秘存在相关性。

张慧[5](2020)在《调肝行气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运用导师经验方调肝行气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肝胃不和证),与对照组气滞胃痛颗粒合理对照,观察调肝行气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方法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及和平分院脾胃门诊,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遵循随机原则,以1:1的分配标准,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给基础治疗后,治疗组口服调肝行气汤免煎剂,对照组服用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前后统计两组西医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症状病情分布、胃钡条数、胃饮水量等。对所得原始资料釆用SPSS20.O软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最终统计分析患者83例,治疗组、对照组各为42例、41例。在中医证候总积分、西医症状总积分、单项症状积分、胃留存钡条数、阈值及饱足饮水量治疗前后均有P<0.05,说明治疗前后皆有疗效。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体疗效不同,两组总有效率各为88.1%,73.2%,经秩和检验,P<0.05,故调肝行气方缓解中医证候总体有效率高于气滞胃痛颗粒。其中在胃脘疼痛、两胁窜痛胀满、嗳气、脘腹胀满、烦躁易怒、善太息等症状均有P<0.05,提示两组药物治疗后,病情分布存在差异,结合有效率,治疗组各症状有效率为88.10%、90.40%、82.5%、82.50%、80%、85.37%,对照组各症状有效率为78.05%、75.6%、68.42%、63.16%、67.5%、75.61%,因此调肝行气方在改善上述症状效果优于气滞胃痛颗粒。在口干、口苦、烧心泛酸方面,结果均有P>0.05,提示治疗后,两组病情分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各症状有效率为74.35%、69.23%、78.57%;对照组各症状有效率为61.54%、65.8%、75.61%,因此在改善上述症状方面,调肝行气方与气滞胃痛颗粒疗效相当。西医上,治疗后综合疗效不同,两组有效率各为85.7%,70.7%,经秩和检验,P<0.05,故调肝行气方在改善临床症状上效果优于气滞胃痛颗粒。其中在上腹痛、餐后饱胀感上均有P<0.05,提示两组药物治疗后,病情分布存在差异,结合有效率,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8.09%、87.18%,对照组分别为75.6%、71.5%,说明调肝行气方在改善上述症状效果优于气滞胃痛颗粒。在上腹烧灼感及早饱感,均有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上述症状病情分布无明显差异,结合有效率,治疗组有效率各为85.71%、63.16%,对照组有效率各为82.92%、63.63%,说明在改善上述症状方面,调肝行气方与气滞胃痛颗粒疗效相当。胃排空上,治疗后有P<0.05,提示胃钡条排出上两组有差异,治疗组胃内留存钡条明显少于对照组,故调肝行气方改善胃排空优于气滞胃痛颗粒。水负荷试验上,治疗后均有P>0.05,提示其阈值、饱足饮水量无差异,两组阈值、饱足饮水量相当,故调肝行气方与气滞胃痛颗粒对比,在改善胃内敏感性方面无明显优势。结论1.调肝行气汤治疗上腹痛综合征(肝胃不和证)在疾病综合疗效、改善中医证候、促进胃排空等方面较气滞胃痛颗粒疗效更好。2.调肝行气方在研究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可以认为调肝行气汤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唐燕[6](2020)在《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FD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精神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及复发情况的变化,与单纯西药对比分析,评价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F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FD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FD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兰索拉唑肠溶片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后的总体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总积分、单项中医症状积分、精神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统计数据,得出结论。结果:共剔除3例,最终参与统计的共有57例,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⑴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⑵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的总积分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总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⑶单项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单项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对烦燥易怒、失眠多梦、神疲乏力等症的治疗,症状积分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余症状积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治疗后的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⑷精神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AS评分、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⑸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生存质量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⑹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复发率为7.41%,对照组复发率为33.33%,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⑺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安全性指标均未见异常。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安全性较好,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丁壮壮[7](2020)在《活血通降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反流高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有反流症状且内镜下食管黏膜正常的患者进行相关检测,探索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反流高敏(RH)、功能性烧心(FH)各自的临床特征;通过对气滞血瘀型RH分组治疗观察,为临床寻找其最有效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以2017年12月—2019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南开医院消化内科的,有反流症状,经内镜检查食管粘膜正常的患者作为初步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一般情况统计、食道压力测定和24小时pH-阻抗监测。从中鉴别出RH、FH、NERD三组患者。2.对RH、FH、NERD三组患者均进行一般情况统计、弱酸反流的检测、HAMA和HAMD他评量表的评定。3.对RH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4.将符合气滞血瘀型的RH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治疗观察,A组(常规治疗组):予雷贝拉唑+伊托必利,B组:常规治疗+黛力新,C组:常规治疗+活血通降方加减。三组疗程均为8周。5.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评分、中医症状分级评定、HAMA/HAMD他评量表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变化。6.计算三组治疗后西医临床总体有效率与中医症状改善有效率。7.治疗结束后对三组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近2年内有反流症状且内镜下食道黏膜正常患者共1090例,其中女性比例为60.73%,年龄大多在40-50岁之间,病程多为1-2年。对其进行食道压力测定,发现其均在正常范围。进行24小时pH-阻抗检测结果DeMeester积分>14.72分共762人,确诊为 NERD,占总数 69.90%;符合 DeMeester 积分<14.72 分,SI>50%或 SAP>95%共 201 人,确诊为 RH,占总数 18.44%;符合 DeMeester 积分<14.72,SI<50%和 SAP<95%共127人,确诊为FH,占总数11.65%。2.NERD、RH、FH患者的发病年龄均在40-50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上:FH>RH>NERD(P<0.01);三组患者均有女性较多,而且女性比例上:FH>RH>NERD(P<0.01)。RH、FH、NERD三组患者的弱酸反流次数:NERD>RH>FH(P<0.05),且均在5-20次之间。NERD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占比34.91%;FH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占比85.03%;RH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占比62.69%。三组患者伴焦虑/抑郁的比例比较:FH>RH>NERD(P<0.01)。3.对201例RH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共分为6型,其中气滞血瘀型93人占比46.27%,肝胃不和型共35人,占比17.41%;肝胃郁热型共28人,占比13.93%;气郁痰阻型共16人,占比9.45%;中虚气逆型共16人,占比7.96%;寒热错杂型共10人,占比4.98%。4.气滞血瘀型RH患者分为三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消化道症状评分、中医症状评分、HAMA和HAMD他评量表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均具有可比性。5.气滞血瘀型RH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消化道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B、C两组的改善优于A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B、C两组对比差异不显着(P>0.05);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三组间改善程度比较:C组>B组>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在焦虑改善程度上:B组与C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和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在抑郁改善程度上: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在SF-36生活量表评分改善程度上:C组>B组>A组。B、C两组相比于A组差异均显着,B组与C组在VT、MH 2维度相比差异显着,在SF、PF、RP、RE、BP、GH 6维度相比差异不显着。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西医总体临床有效率:B组与C组>A组,B、C两组总有效率相当,差异不显着,其余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的中医症状改善有效率为:C组>B组>A组,A、C两组间比较差异极显着(P<0.01),其余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三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B组的便秘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例数远高于A、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头晕、腹胀、口干、恶心发生率差异不显着。结论:1.有反流症状且内镜下食道黏膜正常的患者中,NERD最为常见,其次是RH和FH;三者均女性多见;三者均有5-20次的弱酸反流,NERD最多,其次是RH和FH;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其中FH最为严重。2.RH最常见的中医证型是气滞血瘀型,在缓解其消化道症状、改善中医症状、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方面,含有活血通降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药及神经递质药相比,优势明显且副作用最低。

李晓伟[8](2020)在《十三味和中丸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主要对十三味和中丸治疗老年人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60例年龄在60-80岁之间的肝胃不和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十三味和中丸口服,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四周后,通过比较FD的主要症状评分、主要症状单项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证候临床疗效评价、NDSI评分、NDLQI评分的变化,评价十三味和中丸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结果:(1)治疗前两组主要症状单项评分,发现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单项评分在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各症状评分均下降,且治疗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于改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部灼烧和上腹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都能降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组效果更优(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均可降低NDSI评分,提高NDL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更优。结论:十三味和中丸可有效缓解老年FD(肝胃不和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中医症候,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可作为老年人肝胃不和型FD有效药物普遍推广。

尧应才[9](2019)在《健脾和胃汤联用黛力新对老年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健脾和胃汤联用黛力新对老年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4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双盲原则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黛力新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中医组方健脾和胃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数据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O、SP、GAS、MOT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NO、SP、GAS、MOT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和胃汤联用黛力新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值得推广。

张乃霖[10](2018)在《大柴胡汤化裁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化裁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郁热证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就诊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6例,均符合纳入标准。按统计学方法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次5mg,Tid;治疗组予大柴胡汤化裁方,200ml水冲服,日2次,早晚分服。4周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1.大柴胡汤化裁方组(治疗组)对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达到93.5%,枸橼酸莫沙必利组(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显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异显着(P<0.01)。在治疗指数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病情治疗平稳,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经复查各项指标均未发现实验室及检查指标异常改变。4.研究前后进行的安全指标检查对比,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指标,说明中药方剂配伍可达到准确安全,临床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结论大柴胡汤化裁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通过临床观察,得出以下结论:1.大柴胡汤加减及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均为安全、有效的。2.大柴胡汤化裁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明显,与枸橼酸莫沙必利对照比较,治疗组总体疗效更佳,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肝胃郁热型FD的药物。3.研究表明:大柴胡汤化裁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效果明显,说明运用中医方法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中医在辩证论治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黛力新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黛力新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半夏调中颗粒联合养元通络针法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注意事项
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3.1 一般指标
    3.2 安全性指标
    3.3 疗效指标
    3.4 疗效评定
    3.5 安全性评定
4.统计学方法
5.研究结果
    5.1 一般情况比较
    5.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5.3 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5.4 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5.5 中医次要症状积分比较
    5.6 SAS、SDS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5.7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祖国医学对FD的认识
        1.1 FD的病因病机
        1.2 FD的中医治疗
    2.现代医学对FD的认识
        2.1 FD的发病机制
        2.2 FD的西医治疗
    3.立题依据
    4.治疗方案机理探讨
        4.1 半夏调中颗粒
        4.2 养元通络针法
    5.研究结果分析
        5.1 一般情况分析
        5.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5.3 中医症状分析
        5.4 SAS、SDS量表评分分析
        5.5 安全性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文献综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中医症状评分表
    附录三: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四: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录五: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四君子汤合保和丸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计
        2.2 样本分组方法
    3 治疗方案
        3.1 口服药物
        3.2 疗程及随访
        3.3 注意事项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
        4.2 疗效指标
        4.3 安全性指标
    5 疗效评定标准
        5.1 中医症状计分标准
        5.2 生存质量评分标准
        5.3 焦虑/抑郁评分标准
        5.4 复发率评价标准
        5.5 安全性评价标准
    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性别比较
        1.2 年龄比较
        1.3 病程比较
    2 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2.1 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2.2 中医各项症状积分比较
        2.3 总有效率比较
    3 生存质量比较
        3.1 生存质量总分比较
        3.2 生存质量各领域间比较
    4 HAMA与 HAMD量表比较
    5 复发率比较
    6 安全性评估
讨论
    1 对脾虚气滞型PDS的认识
    2 治疗组组方分析
    3 对照组药物选择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一般资料
        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适症状变化情况
        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变化情况
        4.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变化情况
        4.5 两组患者停药4 周后复发情况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2.1 存在的问题
        2.2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PDS的研究进展
        1.1 发病机制
        1.2 西医治疗
    2 中医药对PDS的研究进展
        2.1 中医病因病机
        2.2 中医药治疗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录 2 脾虚气滞型 PDS 患者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 3 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中文版
    附录 4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附录 5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附录 6 安全性指标
    附录 7 知情同意书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 发表论文
    2 获奖情况

(4)基于问卷调查探讨功能性便秘“病-证-体”立体化模式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调查对象及数据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功能性便秘的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2.2 便秘病的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与剔除
        3.1 纳入标准
        3.2 剔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评分标准
        4.2 数据采集结果
        4.3 数据分析
结果
    1 一般结果
        1.1 性别与功能性便秘的关系
        1.2 年龄因素
        1.3 功能性便秘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
        1.4 功能型便秘舌苔脉象分布
        1.4.1 舌象分布
        1.4.2 舌苔分布
        1.4.3 脉象分布
        1.5 中医证型分布
        1.6 伴随症状分布
    2 相关性分析
        2.1 性别与功能性便秘各证型的相关性分布
        2.2 伴随症状的相关性分布
        2.3 中医体质与便秘证型的相关性分布
        2.4 生活因素与便秘证型的相关性分布
讨论
    1 基本结果讨论
    2 四诊资料与功能性便秘结果讨论
        2.1 望诊结果讨论
        2.2 问诊结果讨论
        2.3 切诊及中医证型结果讨论
    3 中医体质调查结果讨论
    4 相关性结果讨论
        4.1 中医体质与功能性便秘
        4.2 中医体质和便秘证型
        4.3 生活因素和便秘证型
    5 “病-证-体”立体化模式
    6 其他
结论
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知情同意书
综述 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科研成绩
致谢

(5)调肝行气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前言
临床资料及方法
    1.临床资料
        1.1 样本含量估算及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终止试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及疗程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价
        2.4 安全性评价标准
        2.5 数据整理与分析
研究结果
    1.完成病例情况
    2.基线资料比较
        2.1 性别比较
        2.2 年龄比较
        2.3 病程比较
        2.4 病情比较
        2.4.1 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2.4.2 治疗前中医单项症状病情分布比较
        2.4.3 治疗前西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2.4.4 治疗前西医单项症状病情分布比较
    3.疗效比较
        3.1 治疗前后比较
        3.1.1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3.1.2 治疗组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3.1.3 对照组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3.1.4 治疗前后西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3.1.5 治疗组西医单项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3.1.6 对照组西医单项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3.2 治疗后比较
        3.2.1 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3.2.2 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2.3 治疗后中医单项症状病情分布比较
        3.2.4 治疗后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3.2.5 治疗后西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3.2.6 治疗后西医综合疗效比较
        3.2.7 治疗后西医单项症状病情分布比较
        3.2.8 治疗后西医单项疗效比较
        3.3 胃排空情况比较
        3.4 饮水负荷情况比较
    4.安全性分析
研究结论
讨论
    1.EPS的现代医学认识
    2.EPS的中医学认识
    3.导师对EPS的认识
        3.1 气机郁滞是关键
        3.2 肝胃不和是根本
        3.3 立方依据
    4.调肝行气汤的分析
        4.1 药物组成
        4.2 方义分析
        4.3 现代药理研究
    5.调肝行气方机制
        5.1 改善胃肠运动
        5.2 改善内脏敏感性
    6.创新点
    7.小结
    8.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症状发作频率评分表
附表 2:中医证候评分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人纳入标准
        1.4 病人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与处理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方法
        2.4 疗效评价
        2.5 统计方法
    3 伦理问题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疗效结果
        2.1 临床综合疗效
        2.2 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2.3 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2.4 精神情绪状况(SAS、SDS)比较
        2.5 生存质量总评分比较
        2.6 复发情况比较
        2.7 安全性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西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
        1.3 发病机制
        1.4 治疗方法
    2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2.1 FD的病名
        2.2 FD的病因病机
        2.3 FD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法(参照《中医内科学》)
        2.4 现代医家对FD的经验辨证治疗
        2.5 经方治疗FD
        2.6 中成药治疗FD
        2.7 中医外治治疗FD
    3 对自拟疏肝健脾方的分析
        3.1 导师运用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FD的学术思想
        3.2 对自拟疏肝健脾方的组方分析
        3.3 对自拟疏肝健脾方单味药物的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总体疗效分析
        4.2 中医症状积分分析
        4.3 精神情绪状况分析
        4.4 生存质量分析
        4.5 复发率分析
        4.6 安全性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中医证候量化积分表
附录 2: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 3: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录 4:功能性消化不良生活质量量表(FDQOL)
附录 5:患者临床资料记录表
附录 6: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活血通降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反流高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技术线路图一
第一部分 气滞血瘀型RH患者筛选
    1.气滞血瘀型RH纳入标准
        1.1 西医RH诊断标准
        1.2 西医RH纳入标准
        1.3 气滞血瘀型 RH 诊断标准
    2.排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 RH、FH与 NERD的病例筛选
        3.2 确诊RH、FH与 NERD患者检测项目
        3.3 RH患者中医辨证分型
        3.4 统计学方法
    4.结果与分析
    5.小结
技术线路图二
第二部分 气滞血瘀型RH患者分组治疗临床研究
    1.研究方法
        1.1 随机分组
        1.2 给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三组治疗后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治疗前三组一般情况比较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2.3 治疗后疗效判定
        2.4 复查安全性观察指标及不良反应
    3.小结
讨论
    1.反流症状涉及的临床疾病及特征识别
    2.现代医学对反流高敏的认识与诊治进展
    3.精神心理因素对RH的影响
    4.RH的中医辨证论治
    5.活血通降方加减的立方依据及药物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功能性食管病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十三味和中丸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和试验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随机分组方法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脱落、剔出、终止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指标、方法与疗效评价
    4 统计学分析
        4.1 数据管理
        4.2 统计分析
第二部分 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性别描述
        1.2 年龄描述
        1.3 体重描述
        1.4 病程描述
    2 两组主要症状单项评分比较
    3 两组治疗主要症状单项有效率的比较
    4 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比较
    5 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比较
    6 NDSI评分比较
    7 NDLQI评分比较
    8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研究对FD的认识
        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2 诊断
        1.3 治疗
    2 中医学研究对FD的认识
        2.1 历史沿革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治疗
    3 老年人群的特殊性
    4 选取多潘立酮作为对照组药物的依据
    5 十三味和中丸立方依据
    6 十三味和中丸治疗老年肝胃不和型F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健脾和胃汤联用黛力新对老年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临床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定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2.2 临床症状评分前后对比
    2.3 临床相关指标前后对比
3 讨论

(10)大柴胡汤化裁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黛力新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半夏调中颗粒联合养元通络针法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D]. 赵文樱子.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 张羽博,杜雅馨,管洁琼,王莉娜.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1(04)
  • [3]四君子汤合保和丸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雷珉.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问卷调查探讨功能性便秘“病-证-体”立体化模式相关性研究[D]. 傅思涵.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调肝行气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研究[D]. 张慧.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6]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D]. 唐燕.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活血通降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反流高敏的临床研究[D]. 丁壮壮.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3)
  • [8]十三味和中丸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研究[D]. 李晓伟.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健脾和胃汤联用黛力新对老年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分析[J]. 尧应才.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11)
  • [10]大柴胡汤化裁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D]. 张乃霖.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大宁新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