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玻璃钢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2004年展望

2003年玻璃钢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2004年展望

一、玻璃钢工业2003年经济运行分析及2004年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张苏东[1](2020)在《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窗节能改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既有居住建筑数量庞大且能耗高。分析既有建筑物的特点,研究具有针对性的节能改造策略无疑将对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全国各个地区也出台了相应的节能规范、节能措施,涉及到建筑设计的方方面并在逐步完善。外窗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量损失的关键部位。目前,国内关于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研究较多,但其中涉及外窗节能改造的内容篇幅较短且没有很好的针对性。在国内众多针对外窗热工性能的研究中,一直以传热系数K值和遮阳系数SC作为研究外窗热工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本文采用与国际接轨、比遮阳系数SC更有助于直观地评价进入室内的太阳热量的热工参数——太阳能得热系数SHGC,来替代遮阳系数进行深入分析。本文为了系统地研究外窗节能问题,首先介绍了全球能源状况以及我国既有居住建筑现状,总结了国内外建筑节能发展状况以及现有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于外窗的要求。其次,为解决青岛地区外窗热工性能差的问题,分析了影响窗户节能的主要因素:窗户的传热系数、太阳能得热系数、窗墙面积比以及气密性。再次,对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窗进行调研分析,选取典型居住建筑平面进行模拟研究。依据相关的节能标准,确定模型的相关计算参数。最后,采用Grasshopper建立建筑模型,利用Ladybug+Honeybee工具进行可视化以及能耗模拟,为总结各改造方案中制冷、制热能耗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传热系数值和太阳能得热系数值与建筑能耗的关系,提出了针对拥有不同窗墙比和不同热工性能围护结构的既有居住建筑选择节能外窗的策略。此外,通过分析改造后外窗的热工参数与节能率之间的相关性,对窗户改造策略进行规范化的梳理,提出了以外窗热工性能为切入点的青岛地区窗户节能改造策略。

万俊天[2](2020)在《HS公司公务船业务发展策略调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船舶工业近年来发展迅猛,而做为国家海上行政执法的主要装备——公务船的发展速度又领先于其它类型的船舶,同时公务船的发展可以带动上下游数百个行业。我国海岸线长3.2万公里,与邻国在海洋划界、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分歧,国家海洋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公务船做为国家海上行政执法利器,长期以来一直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HS公司做为国内公务船建造的重要基地,曾经承担了一半国家公务船建造任务。现今,公务船市场变幻莫测,如何利用公司优质资源、识别公务船当前的发展形势、找准发展策略是HS公司的当务之急。公务船是HS公司重要战略性产品,战略调整和转型关系到HS公司未来在公务船领域的市场地位及其在船舶行业的市场地位。随着船舶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HS公司原有的经营战略难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及新的公务船竞争环境。本论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波特五例模型分析法、PEST分析战略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介绍了HS公司现状、公务船现状,对全球船舶市场、国内船舶市场、公务船市场环境及HS公司公务船市场定位进行了详细阐述。对用船单位、设备供应商、潜在进入者、替代品及竞争者,内部环境和现有的资源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公务船市场整体情况。运用SWOT分析工具,分析HS公司公务船的战略匹配度,提出HS公司公务船战略的目标、阶段和措施。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介绍HS公司公务船战略调整的实施,一、市场跟踪战略调整的实施,力争由被动跟单变为主动接单,加强薄弱船型及国外公务跟踪;二、技术创新战略调整的实施,使得HS公司公务船建造能力更适合国家公务船的规划;三、低成本战略的实施,低成本战略可以使HS公司保持在公务船市场上绝对的优势,及可持续发展。HS公司做为国家重要的公务船建造基地,战略调整有利于引导国内公务船向技术领先、质量可靠、装备精良的方向发展。

傅彤[3](2020)在《区位导向性政策与企业生产率 ——基于京津冀开发区的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随之产生的区域性矛盾也日渐凸显。针对现阶段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提升。实施以开发区为代表的区位导向性政策(Place-based Policy)是中央政府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所采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高速经济增长时期的鲜明特点。同时,十九大报告也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以此为背景,本文使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开发区经济效益的评判标准,选取典型的京津冀开发区为考察对象,对京津冀开发区的“生产率效应”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期为其它地区开发区建设、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使用Python编程获取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地址经纬度坐标,使用JavaScript编程调用百度地图API接口,将开发区边界形状图完整地复现到百度地图上,准确地识别出开发区企业,并且计算出企业与开发区边界的间隔距离。在该数据挖掘技术的支撑下,本研究突破了以往区位导向性政策研究的数据限制,沿着开发区生产率效应识别、机制分析、效应异质性分析的逻辑思路进行论证,并借助空间经济学的研究思路探讨了以往文献少有涉及的开发区区位问题。借鉴Greenstone等(2010)的“胜者-败者”(winners and losers)思路,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方法识别开发区的生产率效应,结果表明开发区的设立可以提高区内企业生产率,但是效应的出现需要时间的积累,开发区设立初期区内企业生产率优势并不显着。该结论强调了集聚效应和竞争效应对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参考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基于边界视角的回归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以乡镇下辖村庄数目作为开发区哑变量的工具变量,使用2SLS回归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出了一致的结果,并且开发区的选址没有体现出对具有经济潜力地区的偏爱。在机制分析方面,本文使用Combes等(2012)提出的“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方法识别和区分了开发区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发现开发区企业生产率优势主要来自于集聚效应,而选择效应也会起作用,它通过淘汰低生产率企业来提高开发区企业的整体生产率水平。同时,集聚效应存在异质性,高生产率企业从产业集聚中获益超过低生产率企业。此外,开发区生产率效应受到开发区特征、企业特征和开发区主导产业三类因素的影响。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开发区政策的空间外部性问题,研究发现邻近区域企业同时受到开发区正向外溢效应和负向资源剥夺效应的影响,使得企业生产率随着远离开发区边界而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U型”分布。然而在更加广阔的区域范围,开发区正向外溢效应占主导地位,对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产生持续而显着的促进作用。整体上,开发区并不是一座“孤岛”,而是通过自身的成长带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本文的选题是区域发展战略方面的重要议题,虽然研究的是京津冀开发区,但是对于当下开发区建设、城市经济区位规划、企业生产率提高、区域协调发展仍然具有实践参考价值。全文紧扣中央文件的重要精神,以企业生产率为切入点,研究开发区的生产率效应以及空间外溢效应对周边地区的协调带动作用,突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两个鲜明主题。政府应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生产环境,促使企业提高生产率。在布局规划开发区和设定开发区主导产业时,相关部门也要考虑如何培育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并且避免开发区之间产业过度雷同。此外,如何有效抑制开发区的负向剥夺效应,充分利用开发区的正向外溢效应,以开发区自身的经济增长带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亦是政府部门应当考量的问题。本文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取获得企业与开发区的相对位置和间隔距离,为传统的区位导向性政策研究带来新的分析工具,一定程度上突破以往研究中的数据限制,使得更为全面可靠的论证成为可能,所使用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手段以及相关的论证方法具有可移植性,其应用前景超过了本文的研究范畴。

王亚成[4](2019)在《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及行业环境风险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硫酸工业在稳步发展,与此同时,该行业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污染物排放实现了逐年下降,且减排效果显着。污染排放标准属于环保法规范畴,是环境执法依据。目前,我国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管理已经由以标准制修订为主转向标准制修订、实施评估、宣传培训并重的阶段。本论文在该背景下,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课题的要求,对《硫酸工业物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实施进行评估,并对硫酸工业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及环境风险进行分析。通过查阅文献和企业现场调研,掌握硫酸行业基本概况,在此基础上梳理行业所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将现行排放标准与国外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依据《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工作指南(试行)》,对《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实施进行评估,包括标准达标率及实施获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硫酸行业二氧化硫(SO2)进行减排潜力分析,并将影响行业SO2排放的各类因素进行量化。同时根据调研企业现状,针对环境风险源进行分析,提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具体内容与结果如下:(1)GB 26132-2010的先进性分析。自《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 J4-73)实施以来,硫酸行业执行的排放标准在不断完善,并日趋科学,尤其是现行的标准GB 26132-2010明显严于以往的标准,并增加了特殊排放限值;同国外相关排放标准对比分析,该标准的排放限值取值处于比较先进的水平,较为严格。(2)GB 26132-2010的实施评估分析。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所有企业的排污行基本可满足排放标准要求,SO2达标率接近100%;硫酸生产流程也越来越成熟,两转两吸生产工艺和末端治理工艺被广泛应用;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发现,该标准实施所需的生产运营和设备更换成本在企业可接受范围内,同时由排污费支出的减少和末端处理副产品收益可为行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情景分析发现,该标准对硫磺制酸和硫铁矿制酸排放的污染物取得了良好减排效果,同2010年相比,2017年的COD减排近2000吨,SO2减排约4万吨;标准的实施也带动了与环境治理相关的就业率;硫酸雾的监测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使之满足GB 26132-2010应用需求。同时,标准仍有待进一步修订优化,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3)硫酸行业SO2减排潜力分析。基于LMDI模型对整个硫酸行业(含冶炼烟气制酸)进行数据分析,自GB 26132-2010及相关标准实施以来,治理效应是促进减排的主要因素,生产技术效应次之,经济效应基本促进污染物排放,而结构效应的影响较小,特别是与2010年相比,2017年的治理效果和技术效果减排量分别为5.4万吨、1.5万吨;目前大部分的企业SO2实际排放浓度低于标准限值,超过60%的调研企业日均排放浓度低于200 mg/m3,行业依然具有一定的SO2减排潜力。(4)硫酸行业环境风险分析。依据《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硫酸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试行)》[2011]106号,对硫酸行业的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末端“三废”等风险物质进行识别,其特别容易因装置故障、老化破损、恶劣天气等原因出现泄露事故,甚至火灾带来的次生环境风险。以湖北某硫酸企业为例,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941-2018),进行环境风险分析,进行风险识别、预测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关防控措施,将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本研究可为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提供技术依据,使其具有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同时可以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实现污染物减排,改善环境质量。此外,该研究可以为硫酸生产企业的环境风险识别、预测以及编制应急预案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乔克[5](2017)在《1976-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的酝酿与探索》文中提出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被称为党史上徘徊中前进的两年。这两年是连接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枢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等重大决策的酝酿期。这两年的很多经济政策重新恢复了党在“文化大革命”前的若干正确措施,开启了 1978年以后经济改革的序幕。因此研究1976-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的酝酿和探索能够打通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对研究改革开放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政治活动对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应对毛泽东去世、粉碎“四人帮”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央高层权力发生重要变动,老一辈革命家得以大量复出,极“左”派被清除;面对意识形态危机,邓小平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等观点,极力推动改革,政治影响力得以凸显;华国锋固守旧的意识形态,无法整合各种政治力量,权威日渐丧失。面对落后的经济,中央实施一系列整顿举措,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澄清经济政策的取向;加快经济发展速度,重申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表现出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的趋向。思想的解放是经济改革的先导。真理标准大讨论前,经济思想领域即展开大讨论。经济理论界、政策研究者和领导层以批判“四人帮”的错误理论为契机,澄清“唯生产力论”的正确内涵,为发展生产力正名;重新确立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肯定物质刺激的合理性;理直气壮地促进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商品经济,为市场经济打开缝隙;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肯定价值规律的作用,为发挥市场作用提供可能;建立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经济思想领域的解放,为经济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经济领域的整顿也酝酿经济改革的因素。企业管理走向重视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道路。工业三十条系统总结前三十年企业整顿的经验,分配方式上,重新确立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恢复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企业组织形式上,重新启动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企业。这种拨乱反正,不仅是恢复“文化大革命”前的正确路线,更是一种自我扬弃,蕴含着经济改革的因素。地方的自发改革突破原有体制,四川尝试扩大企业自主权,安徽、四川等省农村包产到户不断深入,农村社队企业发展壮大,这一切都孕育着经济改革的力量。经济改革的措施,具有鲜明的探索性,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历史脉络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开放也是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表现为改革与开放的有机统一,以开放促进改革,以改革落实对外开放的成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开始打开国门,掀起对外学习考察的热潮。考察团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快速实现现代化的路径,西欧和美国的发达现代化成果和科学技术水平兴趣浓厚。中国与西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强烈落差,刺激中国领导层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经济管理方法,加快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决心。对外经济体制的一些重大改革也开始酝酿实施,实行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筹划建立对外出口加工区,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打破外汇领域的禁区,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等一系列措施得以实行。中央高层关于经济改革的讨论逐渐达成共识,最终形成和决策于国务院务虚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包括中央工作会议)。国务院务虚会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围绕如何加快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速度建言献策,提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吸取国外经济建设先进经验、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意见。这些议题酝酿了改革开放的设想,会议的总结报告成为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讨论的重要内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改革开放奠定基础。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继续围绕经济改革议题讨论,还对真理标准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人事调整等展开讨论,酝酿形成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最终十一届三中全面开启经济改革之路。

杨亚雄[6](2017)在《新疆维吾尔族跨国布料商人生意困境研究 ——以阿图什市大肖鲁克村布料商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古丝绸之路上的阿图什市维吾尔人具有悠久的经商传统,他们有“新疆犹太人”之美誉,到月球上做生意的故事1代代相传。经商已经成为众多阿图什人最主要的生计活动。在阿图什市巨大的商业群体中,跨国经商群体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从事布料生意的跨国商人则是近3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行业群体。大肖鲁克村是阿图什跨国布料商人数量最集中、影响最大的区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肖鲁克跨国布料商人群体产生并迅速崛起,商人们的布料生意经历了产生、发展、辉煌和萎缩四个阶段。近几年,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受商人自身实力等因素的影响,大肖鲁克村的跨国布料商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意困境,以至于在过去的五年里,近一半商人结束了其在国外的布料生意而回国。继续坚守在国外市场的布料商人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利润空间缩小、布料市场疲软、竞争激烈、流动资金不足、货源不稳、国外安全和外贸环境变化频繁、家庭支出逐年增大、转行困难等方面。致使维吾尔人跨国布料生意陷于困境,既有商人自身方面的因素,也同商人所处的环境和所跨居国家实施的制度有关。商人们的生意困境将直接导致众多家庭日常生计之困境,还有可能给当地政府和社会的日常治理带来压力。本文以生意困境为论题研究的切入点,以跨国布料商人的生意过程为研究维度,采用实证分析和人文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文化人类学、经济人类学、生态经济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的视角,通过深入田野调查和参与观察,对阿图什市大肖鲁克村维吾尔族跨国布料商贸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专题研究,尤其是对目前布料商人所面临的生意困境作了调查研究。最后,文章提出了解决大肖鲁克村跨国布料商人生意困境相应的对策。本文通过对大肖鲁克村跨国布料商人生意困境的研究,旨在为边境地区跨国商贸现状研究提供“抛砖引玉”之效,进而对边疆治理和跨国民族之和平跨居提供某些思考和启示。本文认为,跨国民族的跨国商贸实践是促进边疆通达和发展的积极力量,作为边疆人群安身立命的生计活动,跨国商贸的持续和发展是“边疆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推力。作为跨国主义在经济活动中的实践,以跨国族群的生计可持续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计,新疆维吾尔族商人所面临的跨国布料生意困境应该得到有关各方的关注和重视,各方合力,改善商人们目前的生意现状,以促进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安居乐业和边疆的通达、发展与繁荣。

王树民[7](2017)在《燃煤电厂近零排放综合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能源资源禀赋是“富煤、贫油、少气”,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难以改变。煤炭大量利用及其粗放利用方式带来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力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支撑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的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50%左右。现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规定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中烟尘、SO2、NOx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为30mg/m3、100400mg/m3、100200mg/m3,重点地区特别排放限值分别为20mg/m3、50mg/m3、100mg/m3。论文针对燃煤发电这一最主要的煤炭利用方式,开展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的相关研究。论文提出了针对燃煤电厂烟尘、SO2、NOx排放浓度限值的近零排放标准,即燃煤电厂达到GB13223-2011中规定的天然气燃气轮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的煤电新标准(烟尘排放浓度5mg/m3、SO2排放浓度35mg/m3、NOx排放浓度50mg/m3,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于天然气燃气轮机组15%的基准含氧量,燃煤机组基准含氧量为6%)。论文讨论分析了燃煤电厂近零排放标准实施过程中综合集成控制技术的可行性。通过集成创新,系统提出了燃煤电厂“炉内低氮燃烧+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低温省煤器+低低温静电除尘器(高效电源)+高效湿法脱硫+湿式电除尘器”的原则性技术路线。基于上述技术路线,在浙江舟山电厂4号新建燃煤机组完成了近零排放工程示范,成为全国首台新建近零排放燃煤机组,实现了第一套国产湿式电除尘器在燃煤电厂近零排放工程示范中的应用;在河北三河电厂现役燃煤机组完成了近零排放实践,该项目是国家能源局确定的燃煤发电机组环保示范项目,近零排放工程实施后减排效果显着,其4号机组烟尘排放浓度达到0.23 mg/m3。截至2017年2月底,该技术路线在全国56台(28504MW)燃煤机组完成了工程实践,经国家或地方环境监测单位现场监测,烟尘、SO2及NOx排放浓度均达到近零排放标准。论文考察了300MW(350MW)亚临界、350MW超临界、600MW亚临界、660MW超临界、1000MW超超临界近零排放燃煤机组的污染物排放特性。长时间的运行结果表明,不同机组在不同负荷、不同煤质条件下的污染物排放浓度有一定变化,但其烟尘、SO2及NOx排放浓度在基准含氧量为6%时均分别低于5、35、50mg/m3。论文针对某电厂300MW等级燃煤机组深入研究了不同污染物控制单元设备对PM2.5、PM10、SO3等的排放影响特性,研究表明:湿式静电除尘器对PM2.5、PM10具有很高的脱除效率,并对SO3具有较好的脱除效果,其中PM2.5脱除效率为98.37%,PM10脱除效率为97.31%,SO3脱除效率为42.23%;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对烟尘具有协同脱除效果,额定负荷下协同除尘效率从35%提高到85%以上;低温省煤器投运后,静电除尘器后烟气中SO3浓度从15.35mg/m3降至8.27mg/m3,SO3脱除效率从25.88%提高到46.12%。论文对3001000MW燃煤机组实现近零排放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燃煤机组从重点地区达标排放(烟尘排放浓度20mg/m3、SO2排放浓度50mg/m3、NOx排放浓度100mg/m3)到近零排放,增加的投资及运行成本为0.261.13分/千瓦时。综合考虑燃煤发电与燃气发电在售电完全成本等方面的差异,当前达到近零排放标准的燃煤发电,在经济性上仍然优于燃气发电。论文为客观反映燃煤电厂近零排放改造前后的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以2013年中国环境保护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地方政府全口径及火电的排放统计数据为基准进行分析,若中国燃煤电厂全部实现近零排放,则其烟尘减排95.3%、SO2减排94.3%、NOx减排92%。实践证明,燃煤电厂近零排放的技术路线可行,经济性具有优势,环境效果和社会效益显着,近零排放煤电是能够达到天然气燃气轮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的清洁煤电,是“安全有保障、利用清洁化、百姓用得起”的能源。

陈荣升[8](2016)在《新常态下D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自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GDP增长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传统的冶炼类重工业生产制造业不再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在其存在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因此,在此经济新常环境下,传统的冶炼类重工业生产制造业在生产、经营、环保等多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不仅要承受结构调整的“阵痛”,甚至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此类企业亟需客观、正确的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技术、管理等方面提高自身实力的同时,也应在战略定位,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投入,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对企业的要求。本文的研究对象D公司正是一家以选矿和金属冶炼为主营业务的民营重工业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探求生存和发展的艰辛道路。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同时对D公司的组织架构、从事产业、行业地位、管理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而阐述公司当前面临的具有代表性的困难与问题。紧接着对公司所处的金属冶炼行业当前的形势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根据D公司内外部环境及特点进行SWOT分析,得出SO、WO、ST和WT战略模型。最后,从发展定位,从产业规模,技术进步、资本运营、人才强企、改革创新、文化兴企等方面,为D公司确定出下阶段发展的战略方向。

于春刚[9](2006)在《住宅产业化—钢结构住宅围护体系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城乡住宅竣工建筑面积每年都超过10亿平方米,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住宅建设仍将处于增量型发展时期。但是,这些巨大建设成就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取得的。而推进住宅产业化,是实现住宅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住宅质量和节约住宅能耗的重大举措。对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钢结构住宅体系具有便于实现标准化、部品化,组织进行工业化生产;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符合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等特点。这些特点与住宅产业化的内涵及我国住宅产业化的核心模式一“节约型住宅”的要求相一致,是我国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较理想的住宅建筑体系。 我国钢铁年产量已超亿吨,是世界上钢铁生产大国之一。建筑用钢材的品种、规格目益增多,为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钢结构住宅体系相关结构技术问题已经比较成熟。目前仍困扰其发展的主要困难有两点: 首先是缺乏与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相配套的围护体系。本文提出钢结构住宅围护体系的研发应该与我国正在进行的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事业相结合,使两者相辅相成。在我国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事业的指导下研究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特点,努力研发适合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新型住宅围护体系。同时也将促进我国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其次,尽管钢结构住宅建设试点工程已在部分地区实施,并赢得了市场的好评。但是对于如何推进我国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尚缺乏较系统的研究。本论文提出以住宅产业化的思想指导发展我国钢结构住宅,建立以政府为宏观政策指导者,以企业集团为实施主体,以住宅产业示范基地为载体的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策略。 本文通过对上述两点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以期为我国住宅产业化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周清浩[10](2005)在《新型建筑材料》文中研究指明9.1 概述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新型建筑材料是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物质基础。这里要说明的是,新型建筑材料并不是具体指某种和某些建材,它是随着材料的不断进步而推陈出新的。本章所涉及的新型建材主要是近年来产业发展比较快,对我国建筑业、交通业、市政业等发展有推动作用的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发展速度的快慢、品种多少、质量优劣、配套水平的高低,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改善我国城镇职工住房条件,实现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玻璃钢工业2003年经济运行分析及2004年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玻璃钢工业2003年经济运行分析及2004年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窗节能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全球能源现状
        1.1.2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和节能任务
        1.1.3 我国既有居住建筑现状
        1.1.4 国内外建筑节能发展概况
        1.1.5 相关节能标准对建筑外窗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总结与评价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外窗节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2.1 外窗构件材料与性能
        2.1.1 玻璃材料与性能
        2.1.2 窗框材料与性能
        2.1.3 密封材料与性能
    2.2 外窗的热量传递
        2.2.1 玻璃体系的传热分析
        2.2.2 窗框体系的传热分析
        2.2.3 外窗的综合传热分析
    2.3 外窗的热工参数
        2.3.1 外窗的热工参数
        2.3.2 传热系数与太阳能得热系数
    2.4 窗墙面积比
    2.5 外窗的气密性
第3章 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窗节能现状
    3.1 区域概况与气候特征
        3.1.1 区域概况
        3.1.2 气候特征
    3.2 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发展概况
        3.2.1 青岛解放前
        3.2.2 青岛解放后
    3.3 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现状及节能改造历程
        3.3.1 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现状
        3.3.2 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历程
    3.4 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窗现状分析
        3.4.1 外窗窗框
        3.4.2 外窗玻璃
        3.4.3 外窗开启方式
        3.4.4 外窗气密性
        3.4.5 外窗面积
第4章 典型平面的选择与模型的建立
    4.1 典型平面的选择
    4.2 模拟软件的选择
        4.2.1 建立模型部分
        4.2.2 性能分析部分
    4.3 模型的建立
        4.3.1 模型的基本参数
        4.3.2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级划分
        4.3.3 窗墙比划分
        4.3.4 传热系数K和太阳能得热系数SHGC等级划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能耗模拟结果分析
    5.1 模拟结果分析
        5.1.1 窗墙面积比与能耗
        5.1.2 外窗传热系数与能耗
        5.1.3 外窗太阳能得热系数与能耗
    5.2 节能率分析
    5.3 节能率与外窗热工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5.3.1 皮尔逊相关系数
        5.3.2 相关性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t分布分位数t_(1-α)(n)表

(2)HS公司公务船业务发展策略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PEST模型分析法
        1.4.3 波特五力研究法
        1.4.4 SWOT分析法
    1.5 研究思路与流程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企业战略的内涵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国内公务船业务发展模式及研究
        2.2.2 国外公务船业务发展模式及研究
        2.2.3 研究评述
第三章 国内公务船业务的市场环境分析
    3.1 国内船舶制造业发展概况
        3.1.1 中船集团及民营船企介绍
        3.1.2 国内造船行业近年来发展现状
        3.1.3 中国造船工业未来趋势
    3.2 国内公务船市场的构成分析
        3.2.1 从供给方分析
        3.2.2 从需求方分析
    3.3 我国公务船产业前景展望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HS公司船舶业务及公务船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4.1 HS公司的发展现状
        4.1.1 HS公司的发展历程
        4.1.2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研究
        4.1.3 生产与设计能力分析
        4.1.4 材料/设备的采购流程
        4.1.5 劳务人工成本控制方案
    4.2 HS公司船舶业务的构成及发展状况
    4.3 HS公司公务船业务的发展历程
    4.4 HS公司公务船业务的SWOT分析
        4.4.1 HS公司公务船业务的竞争优势
        4.4.2 HS公司公务船业务的竞争劣势
        4.4.3 HS公司公务船业务发展面临的机会
        4.4.4 HS公司公务船业务发展面临的威胁
        4.4.5 战略匹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HS公司公务船业务战略调整必要性分析
    5.1 HS公司公务船战略地位
    5.2 HS公司公务船业务发展策略调整的意义
        5.2.1 对公务船业务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5.2.2 提高业务人员战略调整的认识
        5.2.3 对于其它造船产品提供借鉴
        5.2.4 对上下游产业和经济具有带动作用
        5.2.5 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义深远
    5.3 HS公司公务船业务发展战略调整的可行性分析
        5.3.1 政策可行
        5.3.2 技术可行
        5.3.3 硬件可行
        5.3.4 业绩可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HS公司公务船业务发展战略的调整
    6.1 企业战略调整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6.1.1 战略调整的指导思想
        6.1.2 战略调整的目标
    6.2 战略调整的阶段划分
        6.2.1 第一阶段(2021-2025)提高技术水平
        6.2.2 第二阶段(2026-2030)做一流公务船建造企业
    6.3 新战略的实施
        6.3.1 产品差异化
        6.3.2 低成本策略
        6.3.3 产品多样化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HS公司公务船业务发展战略调整实施保障措施
    7.1 组织架构的调整
    7.2 人员的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整
    7.3 研发能力的提高
    7.4 资金的投入
    7.5 成本管控措施
        7.5.1 提升风险设备市场的预判能力
        7.5.2 前期参与设计院厂商表制定流程
        7.5.3 与用船单位沟通方案制定
        7.5.4 物资采购的具体降本方案
        7.5.5 劳务人工费具体控制方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区位导向性政策与企业生产率 ——基于京津冀开发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说
    第一节 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一、区位导向性政策的理论基础
        二、区位导向性政策的实证研究
        三、小结
    第三节 理论假说
        一、开发区的生产率效应
        二、开发区生产率效应的异质性
        三、开发区政策的空间外部性
第三章 区位导向性政策的中国模式:开发区的发展历程、类型及特征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开发区类型和特征
        一、国家级开发区
        二、省级开发区
第四章 中国开发区实践的典型案例:京津冀开发区
    第一节 开发区概况
    第二节 开发区企业集中情况
    第三节 开发区行业集中情况:基于DO指数的测算结果
    第四节 开发区产业集聚情况: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第五节 开发区产业变动情况
        一、产业布局及其变动
        二、产业结构变动幅度
        三、产业升级
        四、产业同构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节 本章附录
第五章 开发区的设立能提高区内企业生产率吗?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数据处理简介
        一、开发区边界数据
        二、企业地址经纬度坐标
    第三节 基准回归分析
        一、变量描述
        二、基准回归结果
    第四节 基于“胜者-败者”视角的双重差分分析
    第五节 基于边界视角的回归分析
    第六节 补充检验:工具变量回归
        一、工具变量的合理性检验与回归结果
        二、工具变量回归的缺陷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八节 本章附录
第六章 为什么开发区企业具有生产率优势?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政策租、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
    第三节 关于基准回归结果的讨论
    第四节 Combes方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证模型推导
    第五节 Combes方法的估计结果、稳健性检验与拓展分析
        一、基准估计结果
        二、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随时间的变动
        三、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随距离的变动
        四、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异质性的进一步探讨
    第六节 本章不足之处的讨论
第七章 开发区企业生产率优势的异质性分析
    第一节 开发区特征与企业生产率优势
        一、国家级开发区与省级开发区的对比
        二、开发区类型、成立时间与交通状况
    第二节 企业特征与企业生产率优势
        一、行业要素密集度和企业所有制类型
        二、企业年龄和企业产出规模
    第三节 开发区主导产业与企业生产率优势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节 本章附录
第八章 开发区政策的空间外部性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变量描述和模型设定
    第三节 周边地区带宽界定和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第四节 空间外部效应的进一步分析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第六节 机制分析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和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含义和启示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使用2011-2013年企业样本的补充研究
    A.1 京津冀开发区企业集中情况
    A.2 京津冀开发区行业集中情况
    A.3 京津冀地区企业TFP分布
    A.4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A.5 开发区企业的生产率优势
    A.6 开发区生产率效应的机制分析
    A.7 开发区政策的空间外部性
后记
在学期间部分学术成果

(4)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及行业环境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污染物排放标准及体系
    1.3 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及其必要性
    1.4 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方法
    1.5 化工企业环境风险
    1.6 研究目的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7 研究路线
2 硫酸工业基本概况
    2.1 我国硫酸行业现状
    2.2 硫酸工业生产及污染物处理工艺
        2.2.1 硫酸工业生产工艺
        2.2.2 硫酸工业废水处理工艺
        2.2.3 硫酸工业尾气处理工艺
    2.3 硫酸工业环境影响
3 硫酸工业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分析
    3.1 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
        3.1.1 我国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展概况
        3.1.2 发达国家及国家组织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
    3.2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132-2010)
    3.3 标准限值分析
        3.3.1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水平对比
        3.3.2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对比
4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
    4.1 达标情况分析
    4.2 技术经济评估
        4.2.1 技术可行性分析
        4.2.2 经济可行性分析
    4.3 环境效益评估
    4.4 社会效益评估
    4.5 监测方法分析
    4.6 标准待完善之处
5 硫酸工业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分析
    5.1 企业SO_2排放情况
    5.2 硫酸工业SO_2减排潜力分析
6 硫酸工业环境风险分析
    6.1 硫酸工业项目风险评估
        6.1.1 原料及成品等物质风险性分析
        6.1.2 生产中风险因素分析
        6.1.3 硫酸厂事故类型和事故原因
        6.1.4 突发环境风险事故预测
    6.2 典型案例分析
        6.2.1 硫磺制酸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6.2.2 硫磺制酸生产项目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6.2.3 硫磺制酸生产项目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
        6.2.4 硫磺制酸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等级确定
        6.2.5 硫磺制酸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5)1976-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的酝酿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回顾
    三、研究资料和思路
    四、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 新旧交织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粉碎“四人帮”后的政治局面
        一、组织人事工作的调整
        二、政府机构的恢复和改革
        三、思想意识的变化
        四、邓小平的复出
    第二节 经济改革的要求
        一、“文化大革命”后的经济图景
        二、《论十大关系》对改革的影响
        三、加强经济的整顿和恢复
        四、重申四个现代化,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第二章 经济领域的思想解放
    第一节 澄清“唯生产力论”,发展生产力
        一、“唯生产力论”问题的来源
        二、中央澄清“唯生产力论”
        三、理论界的有力配合
    第二节 重新确立按劳分配的原则
        一、按劳分配大讨论
        二、按劳分配的理论阐释
    第三节 肯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一、为商品生产正名
        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第四节 重视按经济规律办事,改革计划体制
        一、探讨经济规律的含义
        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第五节 提出加强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第三章 经济改革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调整经济管理办法
        一、加强标准化工作
        二、做好经济统计工作
        三、调整财税管理体制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初步改革
        一、恢复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
        二、探索改善企业盈利的办法
        三、加强企业质量管理
    第三节 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企业
        一、重新启动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企业
        二、行业和地方企业的改组
        三、专业化协作改组的效果
    第四节 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尝试
        一、四川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背景
        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开端
    第五节 自发的农村改革
        一、安徽、四川省委调整农村政策
        二、农民自发包产到户
        三、社队企业恢复发展
第四章 对外开放的起步
    第一节 酝酿对外开放
        一、肯定洋为中用
        二、改善对外关系
        三、从引进到开放
    第二节 学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一、频繁考察和研究南斯拉夫
        二、讨论南斯拉夫的经济改革
        三、介绍罗马尼亚的改革
    第三节 考察研究亚洲经济发展
        一、考察日本经济情况
        二、研究与借鉴日本现代化经验
        三、考察港澳经济情况及建议
    第四节 考察西欧美国现代化
        一、考察西欧美国的概况
        二、谷牧考察西欧五国
        三、对西欧美国实现现代化的几点认识
    第五节 改革对外经济体制
        一、改革对外贸易方式
        二、突破两个禁区
        三、筹建深圳、珠海出口基地
        四、引进全面质量管理
第五章 正式决策经济改革
    第一节 国务院务虚会集中讨论改革
        一、国务院务虚会的由来
        二、务虚会集中讨论经济改革
    第二节 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改革
        一、中央工作会议酝酿工作重点转移
        二、中央工作会议继续讨论改革开放
        三、邓小平在闭幕会上的讲话系统论述改革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结论
参考文献

(6)新疆维吾尔族跨国布料商人生意困境研究 ——以阿图什市大肖鲁克村布料商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介绍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田野概况
    第一节 南疆商都
        一、历史沿革
        二、自然气候
        三、人口与民族构成
        四、阿图什市维吾尔族生计概况
        五、经济、教育、宗教、语言文字
    第二节 田野点介绍
        一、无花果之乡
        二、具体田野点
        三、具体田野经历
第二章 大肖鲁克村跨国布料商贸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大肖鲁克村跨国布料商贸历史
        一、穆萨巴依家族及其跨国商贸史
        二、阿图什市维吾尔族跨国商贸史
        三、大肖鲁克村跨国布料商贸史
    第二节 大肖鲁克村跨国布料商贸现状
        一、数量及分布
        二、现状
第三章 大肖鲁克村跨国布料商贸群体产生的动因
    第一节 自然生态环境及其变化
        一、阿图什市自然生态环境现况
        二、自然生态环境与传统生计类型
    第二节 社会环境的变迁
        一、市场经济
        二、现代化
    第三节 其他原因
        一、个人价值的追求
        二、他者的影响
    第四节 个案调查
第四章 跨国经商:过程和困境
    第一节 跨国生计过程
        一、分工
        二、学徒
        三、“Dukan”(店面)
        四、进货
        五、接货
        六、销货
        七、回归
    第二节 布料生意困境
        一、“Payda”(利润)
        二、市场
        三、商人与家庭
第五章 大肖鲁克村跨国布料商人生意困境致因分析
    第一节 跨国商人
        一、商人的竞争力
        二、历史与未来
        三、父权
        四、债务贸易
        五、胡大与商人
        六、经验与教条
        七、生意与生计
    第二节 环境因素
        一、全球经贸
        二、吉尔吉斯斯坦
        三、俄罗斯经济
        四、商业竞争
        五、巴扎的所有者
        六、客户的变化
        七、进货之恼
    第三节 制度因素
        一、吉尔吉斯斯坦经济政策
        二、签证
        三、劳动卡
        四、结汇之困
        五、交易货币
    第四节 个案调查
第六章 改善大肖鲁克村跨国布料商人生意的路径
    第一节 国家与跨国布料商贸
        一、关税问题
        二、安全问题
        三、结汇问题
    第二节 当地政府部门的努力
        一、对跨国布料商贸群体的认识
        二、对跨国布料商贸群体的服务
        三、阿图什市政府的努力
    第三节 生计资本的积累
        一、语言与技术
        二、交流与交往
        三、青春与机遇
        四、财务习惯
        五、尝试转行
        六、学会“tetqiqat”(调研)
        七、回归家庭
结论与思考
    一、维吾尔族跨国布料商人生意困境研究的结论
    二、维吾尔族跨国布料商人生意困境研究的思考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燃煤电厂近零排放综合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能源及电力发展
        1.1.1 能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驱动与支撑
        1.1.2 中国及世界一次能源储量及消费结构特点
        1.1.3 中国及世界电力装机容量及发电量结构特点
        1.1.4 中国能源及电力发展展望
    1.2 煤电发展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问题及减排迫切性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标准
    2.1 中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历史沿革
    2.2 中国和世界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比
    2.3 燃煤电厂和燃气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比
    2.4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标准的提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技术路线集成研究应用
    3.1 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分析
        3.1.1 除尘技术
        3.1.2 脱硫技术
        3.1.3 低氮燃烧及宽负荷脱硝技术
    3.2 近零排放技术路线的提出
    3.3 近零排放工程实践
    3.4 近零排放经济分析
    3.5 近零排放技术路线适应性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监测
    4.1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第三方监测
        4.1.1 监测方法及仪器仪表
        4.1.2 现场监测案例 1
        4.1.3 现场监测案例 2
        4.1.4 现场测试案例 3
    4.2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
        4.2.1 CEMS在线监测技术
        4.2.2 CEMS在线监测质量控制
        4.2.3 CEMS监测案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控制技术工程应用案例
    5.1 不同等级燃煤机组近零排放技术方案
        5.1.1 300MW(350MW)亚临界机组
        5.1.2 350MW超临界机组
        5.1.3 600MW亚临界机组
        5.1.4 660MW超临界机组
        5.1.5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
    5.2 不同等级燃煤机组不同负荷下的污染物排放分析
        5.2.1 300MW(350MW)亚临界机组
        5.2.2 350MW超临界机组
        5.2.3 600MW亚临界机组
        5.2.4 660MW超临界机组
        5.2.5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
    5.3 不同等级燃煤机组改造前后污染物排放比较
    5.4 不同等级燃煤机组长时间污染物排放分析
    5.5 燃煤机组近零排放煤质影响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单元设备对PM_(2.5)与SO_3的排放影响特性研究
    6.1 细颗粒物(PM_(2.5))脱除技术集成研究
    6.2 低低温静电除尘技术对烟尘排放的影响
    6.3 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对烟尘排放的影响
    6.4 湿式电除尘技术对PM_(2.5)、PM10及SO_3脱除效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近零排放燃煤电厂与燃气电厂的经济性比较
    7.1 工程造价
    7.2 维护成本
    7.3 售电完全成本
    7.4 销售电价
    7.5 发电社会成本
    7.6 燃煤电厂CO_2减排的成本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环境效果与社会效益
    8.1 燃煤电厂近零排放的环境效果
    8.2 燃煤电厂近零排放的社会效益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1.1 燃煤电厂近零排放技术路线可行
        9.1.2 燃煤电厂近零排放经济性具有优势
        9.1.3 燃煤电厂近零排放环境效果和社会效益显着
    9.2 主要创新点
    9.3 展望及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8)新常态下D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
    1.4 研究的内容、思路及分析框架
2 D公司发展现状
    2.1 D公司概况及在同行业的地位
    2.2 D公司管理现状
    2.3 D公司目前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D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2 公司主营业务行业概况
    3.3 金属冶炼行业特性
    3.4 D公司SWOT分析
    3.5 D公司未被淘汰原因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D公司战略实施与具体策略
    4.1 公司愿景与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4.2 公司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
    4.3 战略举措
    4.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9)住宅产业化—钢结构住宅围护体系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研究课题说明
    Ⅰ.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Ⅱ. 论文框架
    Ⅲ.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住宅产业化与钢结构住宅
    1.1 住宅产业化概念及内涵
        1.1.1 住宅产业化的概念
        1.1.2 住宅产业化的内涵
    1.2 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目的及核心模式
        1.2.1 改变我国住宅发展模式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2.2 提高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1.2.3 提高住宅建设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住宅的生产成本
        1.2.4 减少对熟练技术工人的依赖
    1.3 钢结构住宅体系是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较理想的住宅形式
        1.3.1 钢结构住宅体系与五个方面的内涵面相符
        1.3.2 钢结构住宅体系是典型的“节能省地”型住宅
        1.3.3 其它钢结构住宅体系具有的优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钢结构住宅体系概述
    2.1 国内外钢结构住宅体系发展概述
        2.1.1 法国钢结构住宅体系
        2.1.2 意大利BSAIS工业化建筑体系
        2.1.3 日本芦屋洪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
    2.2 我国钢结构住宅体系发展概况
        2.2.1 我国建筑钢结构的发展进程
        2.2.2 我国钢结构住宅体系工程实践
        2.2.3 我国钢结构住宅体系产业政策回顾
    2.3 我国发展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
        2.3.1 我国发展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可行性
        2.3.2 我国发展钢结构住宅目前面临的困难
    2.4 钢结构住宅体系技术综述
        2.4.1 钢结构住宅体系建筑结构体系
        2.4.2 钢结构住宅体系围护体系
        2.4.3 钢结构住宅体系其它配套体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住宅墙体发展概述
    3.1 住宅墙体概述
        3.1.1 住宅墙体材料
        3.1.2 住宅墙体的功能
    3.2 国外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3.2.1 国外新型墙体材料的现状
        3.2.2 国外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政策
    3.3 我国住宅墙体发展现状及墙体革新
        3.3.1 我国建筑墙体发展溯源及现状
        3.3.2 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概述
        3.3.3 新型墙体材料
    3.4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必要性
        3.4.1 社会效益
        3.4.2 建筑经济效益
    3.5 我国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5.1 新的住宅建筑体系开发滞后
        3.5.2 墙体材料革新及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不足
        3.5.3 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本身存在诸多问题
        3.5.4 新型墙体材料的性能及价格优势没有得到体现
        3.5.5 住宅建筑墙体设计及配套应用技术落后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结构住宅墙体系统
    4.1 钢结构住宅墙体系统特点
        4.1.1 钢结构住宅墙体系统成为单一围护体系
        4.1.2 钢结构住宅墙体材料应选择新型墙体材料
        4.1.3 钢结构住宅墙体系统适宜于工厂化生产
        4.1.4 钢结构住宅墙体系统各连接部位的构造节点很关键
    4.2 国内外钢结构住宅墙体系统发展现状
        4.2.1 国外钢结构住宅墙体系统实例
        4.2.2 我国钢结构住宅墙体系统实例
    4.3 我国目前钢结构住宅墙体材料选择
    4.4 钢结构住宅墙体系统功能
        4.4.1 钢结构住宅墙体系统结构性功能
        4.4.2 钢结构住宅墙体系统热工性功能
        4.4.3 钢结构住宅墙体系统密闭性功能
        4.4.4 钢结构住宅墙体系统隔声性功能
        4.4.5 钢结构住宅墙体系统防火性功能
        4.4.6 钢结构住宅墙体系统装饰性功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结构住宅楼、屋盖系统
    5.1 钢结构住宅楼、屋盖系统概述
        5.1.1 国外钢结构住宅楼、屋盖系统现状
        5.1.2 我国钢结构住宅楼、屋盖系统现状
    5.2 住宅产业化钢结构住宅楼、屋盖系统功能
        5.2.1 楼盖系统承载荷载
        5.2.2 屋盖系统保温隔热与防水
        5.2.3 楼盖系统隔声
        5.2.4 楼、屋盖系统防火
    5.3 住宅产业化钢结构住宅楼盖
        5.3.1 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组合楼、屋盖系统
        5.3.2 预制加气混凝土楼、屋盖系统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钢结构住宅外窗
    6.1 住宅外窗发展概述
        6.1.1 国外住宅外窗发展概况
        6.1.2 我国住宅外窗发展概况
    6.2 钢结构住宅外窗
        6.2.1 钢结构住宅外窗安装
        6.2.2 钢结构住宅外窗保温隔热
        6.2.3 钢结构住宅外窗通风隔声
        6.2.4 钢结构住宅中应用热通道幕墙式外窗
        6.2.5 钢结构住宅外窗防火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钢结构住宅发展策略
    7.1 政府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宏观政策指导者
        7.1.1 推行和完善标准化建筑体系及住宅部品化
        7.1.2 加大住宅科技投入,进行科技攻关及人才培养
        7.1.3 通过各种经济杠杆促进钢结构住宅发展
        7.1.4 培养和扶持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和产业基地建设
    7.2 住宅产业集团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实施主体
        7.2.1 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的三种组建模式及代表
        7.2.2 虚拟住宅企业与钢结构住宅产业化
    7.3 住宅产业示范基地是实现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载体
    7.4 围护体系的研发是我国钢结构住宅技术发展的重点
        7.4.1 钢结构住宅墙体系统技术研发
        7.4.2 钢结构住宅楼、屋盖系统技术研发
        7.4.3 钢结构住宅外窗系统技术研发
    7.5 全装修住宅是我国钢结构住宅体系发展的趋势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内、外复合墙体系统保温隔热效果对比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玻璃钢工业2003年经济运行分析及2004年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岛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外窗节能改造研究[D]. 张苏东.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2)
  • [2]HS公司公务船业务发展策略调整研究[D]. 万俊天.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3]区位导向性政策与企业生产率 ——基于京津冀开发区的研究[D]. 傅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4]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及行业环境风险分析[D]. 王亚成. 青岛科技大学, 2019(12)
  • [5]1976-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的酝酿与探索[D]. 乔克.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6]新疆维吾尔族跨国布料商人生意困境研究 ——以阿图什市大肖鲁克村布料商人为例[D]. 杨亚雄. 兰州大学, 2017(03)
  • [7]燃煤电厂近零排放综合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D]. 王树民.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12)
  • [8]新常态下D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陈荣升.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3)
  • [9]住宅产业化—钢结构住宅围护体系及发展策略研究[D]. 于春刚. 同济大学, 2006(09)
  • [10]新型建筑材料[A]. 周清浩.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05), 2005

标签:;  ;  ;  

2003年玻璃钢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2004年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