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与创新意识》

《品牌与创新意识》

一、“品牌与创新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林莹[1](2021)在《可持续:从品牌到城市设计——访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劭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9月,夏末秋初,上海四川中路,装饰艺术风格的老建筑,记录着城市和生活的嬗变。《中国广告》走进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劭农的工作室,在咖啡与红茶交汇的氤氲醇香中,听听他对"可持续"这个被持续赋予新内涵的词汇,独特又丰富的见地。

闵洁[2](2021)在《传统文化资源激活本土品牌构建路径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品牌经济时代背景下,本文聚焦于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用以激活本土品牌的构建路径研究,将品牌战略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并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模式"的三大路径:文化精神提炼、文化灌注方法、文化形象成形。通过解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本土品牌构建路径,将传统文化精髓有效灌注于品牌的塑造之中,使品牌增添丰富内涵的活性基因,以此来提升传统文化创新并达成本土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将理论研究融入相关典型案例分析中,突出品牌当代性应用的特征,探讨了运用传统文化品牌构建的适用度,试图为打造优秀的本土品牌并赢得持久竞争力提供有效的途径。

刘晶明[3](2021)在《上海应当好创新发展先行者——以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品牌意识创新为视角》文中提出中国迈入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现代化的新征程,正在经历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重大转变。在这一重大历史时期,相较于浙江"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先行探索"这一定位,习近平把上海城市精神凝练概括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把上海发展的方向定位为"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2014年,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创新"是他谈的最多、关注最多的问题。2018年,习近平在上海期间又指出,

李敏[4](2021)在《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定位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建设水平一般、特色不强、层次较浅、整体规划缺乏、建设理念匮乏等问题。通过走访调研北京部分高校,阐述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新时代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的基本路径。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科学发展,挖掘校园文化品牌的育人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松涛[5](2021)在《新时代以工匠精神培育高校基层党建品牌》文中研究指明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基层党建品牌的要求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三全育人"体系下,高校在培育基层党建品牌时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就要在基层党建品牌中融入、践行、弘扬和创新工匠精神。高校基层党建品牌把工匠精神中蕴含的创新理念、创新内涵当作着力点,以工匠精神培育基层党建品牌的系统思维、全局意识和协调发展,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发挥重要作用。

于绥生[6](2021)在《MBA教育品牌建设的路径、要素及举措》文中提出品牌已经成为学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之一,培育MBA教育品牌已成为当前学校竞争的焦点。文章从生源市场、培养过程和就业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研究品牌建设的路径,探讨了支撑MBA品牌建设的关键要素,进而提出了品牌建设的新举措。

韩美琳[7](2021)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文中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我国备受关注、持续多年、任重道远的经济话题。近些年,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虽然很多,大多都是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阐释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和规律。也有部分学者应用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列宁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理论,解析产业结构变迁,但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分析并不多见。本文则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高质量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对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论的应用和补充。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一话题,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引出的。此前的通常提法都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或“产业结构调整”。几种不同的提法虽然在含义上彼此相似,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被提上日程却意味着结构性矛盾已经相当突出,解决问题的期盼也十分紧迫。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使中国经济的短板暴露无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大量的过剩产能,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因此,中共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基础上,又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要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着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三要具有一流竞争力、质量的可靠性与品牌影响力,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是统一的。一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至关重要一环,能够加速“高质量发展”进程;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发展”势必会倒逼产业结构进行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1)可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是理解和指导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阐释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部类内部不同生产部门(行业)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这种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一旦遭到破坏,产业结构就会出现失衡,供需关系扭曲,我国经济出现的大量过剩产能,就是违背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的结果。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学说,是诠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钥匙。科技进步条件下,资本积累不断追加,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总是以技术的进步、创新为前提;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产业资本的配置方式必然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更高层次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这既是资本构成向高度化演变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固有特征。马克思的产业竞争理论,阐释了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竞争结果优胜劣汰,不仅不是资源的浪费,而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途径。产业竞争理论启示我们,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2)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和“高质量发展”学说,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实现途径和原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高质量发展”是统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原则。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纵观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经过几个阶段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而言任重道远。现存的结构性问题是: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次不高;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究其问题成因可从七个方面概括:一是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二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三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不佳;四是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五是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六是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七是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上不够到位。存在的问题成因说明,以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忽视效率和效益的发展方式和理念,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原理和要求。因此,痛定思痛,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开阔视野,本文在借鉴美、日、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遵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理念,从五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一是从宏观制度层面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二是从中观产业技术层面强调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三是从微观企业层面呼吁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四是从企业运营机制角度要求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五是从市场供给端发力,强调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认为,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如何变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思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也是综合性的。它不仅涉及到政府、企业、个人不同的市场主体,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收获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积极效应,而且还要承受企业破产员工下岗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要求深化财税、金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制度改革配套跟进,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扫清障碍。总之,只要我们坚定改革信心,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会迈出更快步伐。

赵卫宏,谢升成[8](2021)在《区域文化自信策略、品牌信任与东道国消费者接受——认知合理性视角》文中指出跨国经营的区域品牌往往因为贸易壁垒和文化距离难以走进东道国消费者心智(如,信任、接受)。本文基于认知合理性视角,提出并检验了区域文化自信策略(传承内化、创新扩散)影响东道国消费者区域品牌信任与接受的预测模型和情境条件。来自购买过外国区域品牌产品的932个有效样本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跨国经营的区域品牌可以通过实施区域文化自信策略获得东道国消费者的信任与接受。其中,通过持续共享、弘扬维护和熏陶内化实施区域文化的传承内化策略,通过组织学习、文化塑造和潮流引领实施区域文化的创新扩散策略,都可以促进东道国消费者的区域品牌信任与接受。而相对于创新扩散策略,区域文化的传承内化策略对区域品牌信任具有更大的影响效能。此外,品牌产品类型与区域经济形态匹配性、区域文化距离的远近和方向,对区域文化自信策略影响区域品牌信任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效应。这些研究结论对于区域品牌基于文化自信开发国际化策略具有管理启示。

杨敏,谭培健[9](2021)在《消费升级背景下粤港澳老字号品牌设计创新策略》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在消费升级背景下,通过对粤港澳老字号在食品、调味品、凉茶三大行业进行品牌创新现状比较及分析,深入探讨三地老字号品牌在风格特征、设计创新竞争力之间的差异和所面临的问题。并从视觉、产品、营销、文化四个维度为粤港澳老字号品牌提出了可行性设计创新策略,来推动和提升粤港澳老字号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及国际影响力,也为其他老字号品牌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张晶晶[10](2021)在《安徽省外贸出口品牌战略实施现状与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的经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国际市场中的需求大幅度减少,这便使得世界外贸交易中增加了众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这很明显是增加了国际市场的压力。安徽省虽是中部省份,外贸总体交易量也不是很大,对外依存度也一般,但是也同样受到了这次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安徽省在出口贸易方面成果显着,随之而来的是由许多不足方面导致的艰难形势。总的来说,安徽省外贸出口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们通过完善出口品牌战略;以国际知名品牌为导向,推动品牌建设;增强品牌意识和严格控制品牌数量等方面促进安徽省品牌贸易的发展,以此来扩大我省的出口贸易规模。

二、“品牌与创新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品牌与创新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1)可持续:从品牌到城市设计——访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劭农(论文提纲范文)

从人和生活的可持续,到文化的可持续
将“可持续”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品牌文化的可持续,决定品牌设计的未来
城市更新设计的可持续逻辑

(4)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定位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现状
    1.1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特色不强
    1.2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1.3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理念匮乏、内涵缺失
2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2.2 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3 坚持“以人为本”
    2.4 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2.5 坚持差异化与示范作用相结合
    2.6 坚持系统性与浸润性相结合
3 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路径
    3.1 提高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理性自觉
        3.1.1 高度重视
        3.1.2 战略规划
    3.2 凝练校园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
        3.2.1 科学定位
        3.2.2 深入挖掘
    3.3 打造“经典广流传”的校园文化品牌
        3.3.1 以校园文化符号为载体
        3.3.2 以经典文化活动为载体
        3.3.3 以校园环境文化为载体
        3.3.4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
        3.3.5 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
    3.4 促进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4.1 完善保障机制
        第一,充分重视。
        第二,全员参与。
        第三,加强管理。
        3.4.2 完善宣传推广机制
        3.4.3 完善创新机制
4 结语

(5)新时代以工匠精神培育高校基层党建品牌(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基层党建品牌中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
    (一)“三全育人”体系下的高校基层党建品牌
    (二)工匠精神能够提升基层党建品牌建设效果
二、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品牌现状分析
    (一)创建基层党建品牌意识不强
    (二)党员教育形式与载体缺乏创新
    (三)党建工作队伍活力不足
三、高校基层党建品牌融入工匠精神的路径探究
    (一)融入工匠精神,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内涵
    (二)践行工匠精神,做实高校基层党建品牌活动
    (三)弘扬工匠精神,抓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四)创新工匠精神,提升党建品牌宣传知名度
四、以工匠精神推动基层党建品牌系统、整体、协同
    (一)以工匠精神为基础,培养基层党建品牌的系统思维
    (二)以专业特色为支点,树立基层党建品牌的全局意识
    (三)以实践教学为突破,深化基层党建品牌的协调发展

(6)MBA教育品牌建设的路径、要素及举措(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设MBA教育品牌的重要性
    (一)从生源市场看MBA教育品牌建设
    (二)从人才培养过程看MBA教育品牌建设
    (三)从就业看MBA教育品牌建设
二、MBA教育品牌建设的路径
    (一)树立品牌意识是创建MBA教育品牌的前提
        1. 质量意识
        2. 竞争意识
        3. 服务意识
    (二)科学定位是创建MBA教育品牌的根本
        1. 特色定位
        2. 理念、文化定位
        3. 目标市场定位
    (三)精准品牌设计是创建MBA教育品牌的关键
        1. 要突出品牌形象和对受众的吸引力
        2. 要突出特点和内涵
    (四)塑造品牌形象是创建MBA教育品牌的核心
        1. 品牌的建设者是塑造品牌形象的主力军
        2. 品牌的消费者是塑造品牌形象的关键群体
    (五)品牌的维护与创新是建设MBA品牌的保证
        1. 做好品牌维护,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2. 做好品牌维护,就必须抓住“预警、跟踪、建档和诊断”等关键环节[10]
        3. 品牌维护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三、MBA教育品牌建设的支撑要素
    (一)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是创建MBA品牌的关键
        1. 大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2. 组建MBA师资联盟
        3.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企业家导师队伍
    (二)持续提升教学质量是创建MBA品牌的基础
        1. 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设置,使之更符合时代要求
        2. 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实际
    (三)营造活跃的第二课堂是创建MBA品牌的根本
        1. 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第二课堂是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主渠道
        3. 第二课堂是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增加MBA学员向心力、凝聚力的主渠道
    (四)强化组织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1. 在招生咨询服务中,展现学校的风采
        2.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管理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3. 在跟踪服务过程中,体现学校对学员成长发展的关心
    (五)加强MBA教育品牌的宣传与推广
        1. 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2. 积极参加并组织MBA品牌的推广宣讲活动
        3. 发挥校友对MBA品牌的宣传作用
四、建设一流MBA教育品牌的举措
    (一)在MBA教育品牌发展战略上,突出引领性
    (二)在MBA教育品牌发展策略上,突出特色、强化关系
    (三)在MBA教育品牌的日常管理上,重视品牌升值管理
五、结束语

(7)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第2章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2.1.1 高质量发展
        2.1.2 产业结构调整
        2.1.3 产业结构转型
        2.1.4 产业结构升级
    2.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涉及的主要内容
        2.2.1 方向动力
        2.2.2 政策导向
        2.2.3 模式选择
        2.2.4 可行路径
        2.2.5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2.3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应用
        2.3.1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2.3.2 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2.3.3 产业竞争原理
        2.3.4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3.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
        2.3.6 高质量发展学说
第3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纵览
    3.1 产业结构构成状况
        3.1.1 产业部门分布
        3.1.2 主导产业选择
        3.1.3 规模水平测度
    3.2 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
        3.2.1 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初步工业化阶段(1952-1977)
        3.2.2 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纠偏阶段(1978-1991)
        3.2.3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的深入改革阶段(1992-2008)
        3.2.4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全面转型升级阶段(2009-至今)
    3.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的初步成效
        3.3.1 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有所改善
        3.3.2 产业层次在缓慢提升
        3.3.3 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所提高
        3.3.4 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新格局正在形成
第4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问题表现
        4.1.1 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级不高
        4.1.2 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
        4.1.3 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
        4.1.4 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
        4.1.5 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
    4.2 症因探析
        4.2.1 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
        4.2.2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4.2.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欠佳
        4.2.4 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
        4.2.5 经济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4.2.6 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
        4.2.7 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不够到位
第5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国际经验借鉴
    5.1 美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5.1.1 制定、调整与完善产业政策
        5.1.2 致力于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5.1.3 积极推动产业国际转移
        5.1.4 提出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5.2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5.2.1 适时制定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战略
        5.2.2 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5.2.3 对外直接投资生产兼扩大内需
        5.2.4 提升产业结构的信息化和服务化水平
    5.3 德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5.3.1 推行积极的产业政策
        5.3.2 鼓励支持产业技术创新
        5.3.3 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5.3.4 稳步推进工业4.0 战略
    5.4 国外经验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启示
        5.4.1 完善产业政策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5.4.2 加快技术创新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5.4.3 培养人才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5.4.4 实施中国制造2025 战略,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第6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对策
    6.1 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6.1.1 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
        6.1.2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1.3 提升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公共服务管理能力
        6.1.4 创新产业发展思路
    6.2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6.2.1 提升三次产业层级质量
        6.2.2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变
        6.2.3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6.2.4 促进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6.3 提升自主创新与科技研发能力
        6.3.1 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6.3.2 培育健康的创新环境
        6.3.3 实现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有机结合
        6.3.4 重视人才的战略作用
    6.4 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6.4.1 提升品牌建设能力
        6.4.2 以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为主要方式
        6.4.3 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
        6.4.4 改变经营发展理念
    6.5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5.1 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
        6.5.2 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
        6.5.3 完善要素市场配置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区域文化自信策略、品牌信任与东道国消费者接受——认知合理性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1、区域文化自信
    2、基于认知合理性的区域文化自信策略
    3、区域文化自信策略与东道国消费者的区域品牌信任
    4、区域品牌信任与东道国消费者接受
    5、品牌产品类型与区域经济形态匹配性的调节
    6、区域文化距离的调节
研究方法
    1、构念测量
    2、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结果分析
    1、测量评价
    2、研究模型与假设检验
结论与讨论
    1、主要结论
    2、理论贡献
    3、管理启示
    4、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9)消费升级背景下粤港澳老字号品牌设计创新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消费升级概述与特征
    (一)消费者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
    (二)品牌发展向情感化、IP娱乐化转变
    (三)营销方式向多元化跨界合作转变
二、粤港澳老字号品牌创新现状比较及分析
    (一)前期研究成果概述
    (二)粤港澳老字号品牌视觉创新比较
    (三)粤港澳老字号品牌营销驱动创新力分析
    (四)粤港澳老字号品牌设计竞争力特点
三、消费升级下粤港澳老字号品牌设计所面临的问题
    (一)品牌大众化定位滞后于青年消费需求
    (二)产品开发创新不足,缺失市场竞争力
    (三)传统品牌营销滞后于互联营销模式
    (四)传统品牌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与创新不足
四、消费升级下粤港澳老字号品牌设计创新策略
    (一)加快健全完善视觉系统,提升品牌形象力价值
    (二)加强产品创新力度,助推品牌转型升级
    (三)着力运用现代营销方式,驱动品牌创新设计
    (四)积极创新品牌文化,融入时代潮流动态
结语

(10)安徽省外贸出口品牌战略实施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品牌战略的作用
二、安徽省出口品牌战略现状
三、安徽省出口品牌战略出现的问题
    1. 品牌营销现状不佳
    2. 出口商品品牌化程度不高
    3. 保护品牌意识薄弱
    4. 品牌质量不被重视
    5. 个性化创新意识缺乏
四、安徽省出口品牌战略问题对策
    1. 完善出口品牌战略政策,合理规划出口品牌发展
    2. 以国际知名品牌为导向,推进品牌建设
    3. 注重提高品牌建设意识,促进出口品牌战略实施
    4. 严格控制品牌质量
    5. 重视出口品牌创新
五、结语

四、“品牌与创新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可持续:从品牌到城市设计——访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劭农[J]. 林莹. 中国广告, 2021(12)
  • [2]传统文化资源激活本土品牌构建路径的研究[J]. 闵洁.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2021(01)
  • [3]上海应当好创新发展先行者——以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品牌意识创新为视角[J]. 刘晶明.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1(10)
  • [4]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定位与发展[J]. 李敏.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4)
  • [5]新时代以工匠精神培育高校基层党建品牌[J]. 关松涛. 品位·经典, 2021(19)
  • [6]MBA教育品牌建设的路径、要素及举措[J]. 于绥生. 高教学刊, 2021(27)
  • [7]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D]. 韩美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8]区域文化自信策略、品牌信任与东道国消费者接受——认知合理性视角[J]. 赵卫宏,谢升成. 管理评论, 2021(08)
  • [9]消费升级背景下粤港澳老字号品牌设计创新策略[J]. 杨敏,谭培健. 市场论坛, 2021(07)
  • [10]安徽省外贸出口品牌战略实施现状与策略研究[J]. 张晶晶. 商场现代化, 2021(13)

标签:;  ;  ;  ;  

《品牌与创新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