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0.1%维A酸乳膏与酞丁安搽剂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沈娟,张维娜,王岩军[1](2020)在《外用药物联合肌注干扰素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迪维霜(0.025%维A酸乳膏)、酞丁安搽剂外用联合肌注干扰素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照组:早酞丁安搽剂2次/d、晚迪维霜1次/d外用。治疗组:酞丁安搽剂2次/d、迪维霜1次/d外用,联合肌注干扰素300万IU2次/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迪维霜酞丁安搽剂外用联合肌注干扰素治疗扁平疣见效快,患者依从性好,治愈率高,在美容要求高、生活快节奏的今天值得推广。
徐凡[2](2020)在《火针治疗扁平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火针疗法治疗扁平疣的疗效及安全性,为火针疗法在扁平疣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医学循证证据,并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1月01日已公开发表的关于火针治疗扁平疣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数据库包括:Cochrane图书馆随机对照试验资料库、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维普(VIP)、万方(WANFANG DATA)和中国知网(CNKI),并依据相应的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遵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发行的《Cochrane Handb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5.1.0手册提取数据,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和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均在Rev Man 5.3软件和Stata 13.1软件中完成。结果(1)最终纳入了23个符合标准的RCTs,共2154名受试者,皆为单一中心研究。(2)文献方法学评价:部分试验仅描述了"随机",未作进一步方法学的报道;除3项试验外,其余均未进行分配隐藏;所有试验均未描述盲法;4项有受试者退出的试验或描述了患者退出的原因或进行了意向性治疗(IT)分析,其余试验数据完整;2项研究存在选择性报告的高风险;其它偏倚风险方面都是不明确的。(3)痊愈率方面:在4项扁平疣患者参与的火针疗法与0.1%迪维霜比较的RCTs中,Meta分析结果表明,火针治疗扁平疣较迪维霜更有优势(RR:3.18,95%CI:1.66-6.09);1项扁平疣患者参与的火针与他扎罗汀凝胶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比较的RCT中,Meta分析结果表明,火针治疗扁平疣较迪维霜更有优势(RR:2.31,95%CI:1.44-3.69);9项RCTs分别将火针与液氮冷冻、光动力、聚肌胞注射液、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转移因子胶囊+酞丁安搽剂、中药面膜、温和灸、治瘊颗粒、消疣洗剂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扁平疣的痊愈率方面,组间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在14项治疗组为火针联合其它疗法的RCTs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火针治疗更有优势(RR:1.78,95%CI:1.56-2.03)。(4)有效率方面:在4项扁平疣患者参与的火针疗法与0.1%迪维霜比较的RCTs中,Meta分析结果表明,火针治疗扁平疣较迪维霜更有优势(RR:0.15,95%CI:0.07-0.29);1项扁平疣患者参与的火针与他扎罗汀凝胶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比较的RCT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火针疗法在有效率方面更有优势(RR:1.20,95%CI:1.00-1.44);9项RCTs分别将火针与液氮冷冻、光动力、聚肌胞注射液、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转移因子胶囊+酞丁安搽剂、中药面膜、温和灸、治瘊颗粒、消疣洗剂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扁平疣治疗的有效率方面,组间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在15项治疗组为火针联合其它疗法的RCTs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火针治疗更有优势(RR:1.16,95%CI:1.12-1.21)。(5)复发率方面:当治疗组为单纯火针疗法时,5个RCTs报告了扁平疣受试者经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Meta分析结果表明,火针疗法能显着降低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RR:0.30,95%CI:0.16-0.58);1个试验同时还报告了随访6个月时受试者的复发情况,Meta分析结果表明,火针疗法并不能显着降低随访6个月时的复发率(RR:0.40,95%CI:0.08-1.90)。当治疗组为联合火针疗法时,6个RCTs报告了扁平疣受试者经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Meta分析结果表明,联合火针疗法能显着降低随访3个月时的复发率(RR:0.24,95%CI:0.15-0.40);1个试验同时还报告了随访6个月时受试者的复发情况,Meta分析结果表明,联合火针治疗并不能显着降低随访6个月时的复发率(RR:0.09,95%CI:0.01-1.57);1个试验报告了随访1年时受试者的复发情况,Meta分析结果表明,联合火针治疗并不能显着降低随访1年时的复发率(RR:0.55,95%CI:0.10-2.87)。(6)不良反应方面:在治疗组扁平疣患者接受单纯火针疗法的6项RCTs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火针疗法的副反应更少(RR:0.45,95%CI:0.33-0.61);在治疗组扁平疣患者接受火针联合其它疗法的8项RCTs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火针治疗扁平疣并不能显着减少副反应的发生(RR:0.94,95%CI:0.67-1.30)。(7)血清学指标方面,2项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血清IL-2、IL-10、INF-γ变化方面,组间统计学差异显着(MD:5.35,95%CI:3.65-7.05;MD:1.76,95%CI:1.05-2.47;MD:8.30,95%CI:6.49-10.12)。结论(1)在扁平疣的治疗中,当将其它疗法联合火针时能显着提高治疗的效果。(2)火针疗法与部分外用西药相比(0.1%迪维霜、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他扎罗汀凝胶)有更高的疗效和安全性。(3)火针疗法与光动力、液氮冷冻相比有效率相当,综合副反应及成本等情况,火针不失为一种更倾向的选择。(4)可以考虑把火针疗法作为扁平疣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但由于此次系统评价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数量有限、样本量普遍较少以及高偏倚风险的存在,因此,还需要开展更大规模的、设计良好的RCT。
饶飞燕[3](2018)在《自体疣埋植术联合优正散治疗脾虚毒蕴型扁平疣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以自拟证型脾虚毒蕴型扁平疣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观察自体疣埋植术联合优正散治疗脾虚毒蕴型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探讨其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扁平疣探索新的治疗思路及方案。方法:以69个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试验的主题,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治疗组(自体疣埋植术联合优正散口服)35例与对照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转移因子胶囊口服)为34例。治疗组采用自体疣埋植术规范操作,每1周治疗1次,4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同时联合中药汤剂优正散口服,每天一剂,一天3次口服。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尤靖安)治疗量外涂于皮损处,4次/天,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同时联合转移因子胶囊口服,2粒/次,2次/天。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7天后、治疗14天后、治疗21天后、治疗28天后记录观察治疗后的主、次症评分得出数据,共记录5次,按评分表评估皮损变化情况以观察疗效,并评估两组的伴随症状的变化情况,通过组内、组间的对比,用统计软件Eviews9.0和SPSS22.0处理分析结果,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复发率1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8.12%,复发率40%,经轶和检验及卡方检验得出(P<0.05),两组总体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起效时间比较,自体疣埋植术联合优正散组与尤靖安联合转移因子胶囊组对比,起效时间早;从两组平均起效时间观察,则自体疣埋植术组治疗效果比西药组有优势;从两组治愈时间观察分析,自体疣埋植术组较西药组好。2.组内比较:(1)根据两组治疗前后主、次症评分的对比,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疗效显着,经Z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主、次症治疗前与治疗7、14、21及28天后通过Eviews9.0软件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治疗组、对照组在主症及次症在4次治疗后均有效果。3.组间对比:两组于治疗前后主、次症疗效的对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经Z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自体疣埋植术联合优正散治疗脾虚毒蕴型扁平疣的总体疗效优于尤靖安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方案。2.自体疣埋植术联合优正散组治疗脾虚毒蕴型扁平疣明显改善皮损症状、脾虚毒蕴型体质及相关症状,并且在缩短病程、降低复发方面要明显优于西药组;通过疗效与次症关系分析,自体疣埋植术与中药汤剂优正散联用,相辅相成提高整体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此治疗扁平疣的方法值得研究及运用。
李明鑫,李波[4](2017)在《扁平疣的治疗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多发于颜面、手背或前臂,损害为正常皮色或浅褐色的24 mm扁平丘疹。扁平疣治疗方法和药物种类繁多,包括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中医药、针灸、外用维A酸、激光等,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
刘思,张毅[5](2015)在《中医药治疗扁平疣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扁平疣是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发生于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大多数由HPV3、10型感染所致[1]。属于中医学"扁瘊"的范畴。《五十二病方·祛疣》记载了灸法治疣写到:"取敝蒲席若籍之弱(蒻),绳之,即燔其末,以久(灸)尤(疣)末(本),热,即拔尤(疣)去之。"本病皮损为表面光滑的扁平丘疹,针头、米粒到黄豆大小,呈淡红色、褐色或正常皮肤颜色。数目多少不一,可散在分布,或簇集成群,有的相互融合,常因搔抓沿表皮剥蚀处发生而形成一串新的损害。好发于颜面部、手背和前臂。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瘙痒感,发病缓慢,有时可自行消退,但亦可复发。中
蒋莎莉,张毅,高子平[6](2014)在《扁平疣中医药外治研究概况》文中指出扁平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累及皮肤角质层至基底层的良性病变。多见于青少年,大多骤然出现,为米粒大到绿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浅褐色或正常皮色。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1],其发生影响美观,易于复发,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扁平疣的中医药外治方法做一回顾,以飨读者。1药物疗法1.1草药沈庆毅等[2]用鲜石苇以75%酒精浸泡1周,蘸药反复于疣
韦侃侃,高永军[7](2014)在《他扎罗汀凝胶联合酞丁安搽剂治疗面部扁平疣30例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评价他扎罗汀凝胶联合酞丁安搽剂治疗面部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90例面部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治疗组:他扎罗汀凝胶联合酞丁安搽剂治疗;对照1组:单用他扎罗汀凝胶治疗;对照2组:单用酞丁安搽剂治疗。3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周,分别在治疗2,4,6和8周末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86.67%)显着高于对照1组(53.33%)和对照2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均有个别病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结论他扎罗汀凝胶联合应用酞丁安搽剂治疗面部扁平疣治疗扁平疣疗效确切,优于两药分别单用组的临床疗效。
王秀芬[8](2009)在《去疣面膜治疗风热型扁平疣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去疣面膜治疗风热型扁平疣,观察其临床疗效以验证其有效性,为中医外治扁平疣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0例确诊为风热型扁平疣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去疣面膜治疗,对照组用尤靖安治疗。两组同时口服病毒2号,观察周期为3周(1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以皮损的颜色、大小、数目及瘙痒感为观察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取得较满意疗效,但治疗组在综合疗效上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单项症状上,皮损颜色、大小及数目方面疗效及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而瘙痒方面,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去疣面膜治疗风热型扁平疣有较好的疗效。
徐俊涛[9](200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药祛疣汤联合尤靖安(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外用尤靖安,治疗组加口服中药祛疣汤,对照组加口服药转移因子胶囊,观察四周,每周记录皮损变化。结果:4周后进行疗效观察,治疗组33例,临床痊愈18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显效率达78.79%;对照组31例临床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8例,显效率达48.38%,每周两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检验,其中第三周p<0.05,两组总疗效就有显着性差异,而在痊愈方面,两组却无明显差异。治疗中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祛疣汤配合外用尤靖安治疗扁平疣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起效时间提早。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从机体内外增强免疫力及抗病毒等方面而起到作用。
高武军[10](2009)在《酞丁安搽剂联合0.1%异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酞丁安搽剂联合0.1%异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扁平疣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用酞丁安搽剂联合0.1%异维A酸乳膏治疗)和对照组(40例,用聚肌胞、病毒灵和阿昔洛韦乳膏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酞丁安搽剂联合0.1%异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好,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二、0.1%维A酸乳膏与酞丁安搽剂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0.1%维A酸乳膏与酞丁安搽剂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外用药物联合肌注干扰素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3 疗效判断标准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临床疗效 | 
| 2.2 不良反应 | 
| 3 讨论 | 
(2)火针治疗扁平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文献系统评价 | 
| 1 方法 | 
| 1.1 纳入标准 | 
| 1.2 排除标准 | 
| 1.3 文献检索 | 
| 1.4 文献筛选 | 
| 1.5 数据提取与管理 | 
| 1.6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 
| 1.7 统计分析 | 
| 2 结果 | 
| 2.1 检索结果及文献筛选流程 | 
| 2.2 纳入研究特征描述 | 
| 2.3 偏倚风险评估 | 
| 2.4 干预措施的效果 | 
| 讨论 | 
| 1 中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 
| 2 对火针的认识 | 
| 3 治疗效果 | 
| 4 安全性 | 
| 5 方法学质量 | 
| 6 对临床的意义 | 
| 7 对研究的意义 | 
| 结论 | 
| 创新点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综述 火针疗法治疗扁平疣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3)自体疣埋植术联合优正散治疗脾虚毒蕴型扁平疣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 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 1.临床资料 | 
| 1.1 病例来源 | 
| 1.2 病例选择 | 
| 1.2.1 诊断标准 | 
| 1.2.2 纳入标准 | 
| 1.2.3 排除标准 | 
| 1.2.4 剔除及脱落标准 | 
| 1.2.5 脱落病例的处理 | 
| 2.研究内容 | 
| 2.1 试验设计 | 
| 2.1.1 样本纳入 | 
| 2.1.2 随机 | 
| 2.1.3 试验盲法 | 
| 2.1.4 观察对照 | 
| 2.1.5 主要仪器及药物 | 
| 2.1.6 临床治疗方案 | 
| 2.2 观察指标 | 
| 2.2.1 一般资料 | 
| 2.2.2 临床观察指标 | 
| 2.2.3 疗效评判 | 
| 2.2.4 不良反应指标 | 
| 2.2.5 安全性评价 | 
| 2.2.6 观察方法 | 
| 2.2.7 数据统计分析 | 
| 3.研究结果 |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 3.1.1 两组病例入组情况 | 
| 3.1.2 两组脱落病例病情分布情况 | 
| 3.1.3 两组性别分布情况 | 
| 3.1.4 两组病例年龄分布情况 | 
| 3.1.5 两组病例病程分布情况 | 
| 3.1.6 两组病例病情比较情况 | 
| 3.1.7 两组治疗前主、次症评分分布情况 | 
| 3.2 治疗结果分析 | 
| 3.2.1 组内比较 | 
| 3.2.2 组间比较 | 
| 3.2.3 两组治疗后总体疗效对比分析 | 
| 3.2.4 两组起效时间比较 | 
| 3.2.5 两组痊愈时间分布及平均时间比较 | 
| 3.2.6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 
| 3.2.7 两组安全性分析 | 
| 3.2.8 两组治愈后复发情况 | 
| 第二部分 讨论 | 
| 1.立题依据 | 
| 2.西医对扁平疣的认识 | 
| 2.1 西医对扁平疣病因病机的认识 | 
| 2.2 西医治疗扁平疣的现状 | 
| 3.中医对扁平疣的认识 | 
| 3.1 中医对扁平疣病名的认识 | 
| 3.2 中医对扁平疣病因病机的认识 | 
| 3.3 中医治疗扁平疣的现状 | 
| 4.联合治疗的依据 | 
| 5.优正散组方分析 | 
| 5.1 方药组成 | 
| 5.2 组方分析 | 
| 5.3 现代药理研究 | 
| 6.对尤靖安的认识 | 
| 7.对转移因子的认识 | 
| 8.研究结果分析 | 
| 8.1 临床疗效分析 | 
| 8.2 治疗结果与主、次症的关系分析 | 
| 9.本研究的优势 | 
| 10.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 11.研究的展望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附件一:综述 | 
| 参考文献 | 
| 附件二:随机数字表 | 
| 附件三:治疗附图 | 
| 附件四:扁平疣临床观察表 | 
| 附件五:扁平疣随访观察表 | 
| 附件六:不良事件记录表 | 
| 附件七: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4)扁平疣的治疗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 1 抗病毒药物治疗扁平疣 | 
| 1.1 聚肌胞联合其他药物 | 
| 1.2 干扰素 | 
| 2 免疫调节治疗扁平疣 | 
| 2.1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液氮冷冻 | 
| 2.2 胸腺肽联合其他药物 | 
| 2.3 应用自体免疫法治疗扁平疣 | 
| 3 中医药治疗扁平疣 | 
| 3.1 中药内治 | 
| 3.1.1 疏肝解郁、活血解毒 | 
| 3.1.2 散风祛湿, 疏肝清热 | 
| 3.1.3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 
| 3.2 中药外治 | 
| 3.2.1 中药溶液 | 
| 3.2.2 中药酊剂 | 
| 3.2.3 中药面膜联合火针 | 
| 4 针灸治疗 | 
| 4.1 穴位注射及体针 | 
| 4.2 火针 | 
| 4.3 灸法 | 
| 5 局部药物 | 
| 6 激光治疗 | 
| 6.1 光动力疗法 | 
| 6.2 Q开关Nd:YAG激光 | 
(5)中医药治疗扁平疣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 中药内服 | 
| 中医外治 | 
| 1汤剂 | 
| 2酒剂 | 
| 3软膏 | 
| 4面膜 | 
| 5针灸 | 
| 内外合治 | 
| 讨 论 | 
(6)扁平疣中医药外治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 1 药物疗法 | 
| 1.1 草药 | 
| 1.2 溶液剂 | 
| 1.3 酊剂 | 
| 1.4 擦剂 | 
| 1.5 软膏 | 
| 1.6 中药糊剂 | 
| 2 特色火针治疗方法 | 
| 3 小结 | 
(7)他扎罗汀凝胶联合酞丁安搽剂治疗面部扁平疣3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3 疗效判断标准 | 
| 1.4 统计学处理 | 
| 2 结果 | 
| 2.1 治疗结果 | 
| 2.2 不良反应 | 
| 3 讨论 | 
(8)去疣面膜治疗风热型扁平疣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 缩略语表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文献综述 | 
| 一、中医学对扁平疣的认识 | 
| (一) 中医学对扁平疣的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 | 
| (二) 中医治疗概况 | 
| 1、中药内服 | 
| 2、中药外治 | 
| 3、针灸治疗 | 
| 4、注射疗法 | 
| 5、中西医结合治疗 | 
| 二、西医学对扁平疣的认识 | 
| (一) 概念及发病机理 | 
| (二) 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 | 
| (三) 扁平疣相关研究进展 | 
| 1、对人类乳头瘤病毒的认识 | 
| 2、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免疫逃逸机制 | 
| 3、扁平疣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 | 
| (四) 西医对扁平疣的治疗 | 
| 1、单一用药治疗 | 
| 2、联合用药治疗 | 
| 3、物理疗法 | 
| 4、自体免疫疗法 | 
| 三、小结 | 
| 临床研究 | 
| 一、临床资料 | 
| (一) 一般资料 | 
| (二) 病历选择 | 
| 1、诊断标准 | 
| 2、纳入标准 | 
| 3、排除标准 | 
| 4、剔除标准 | 
| 二、治疗及观察方法 | 
| (一) 随机分组 | 
| (二) 治疗方法 | 
| 1、药物治疗 | 
| 2、注意事项 | 
| (三) 观察指标及症状判定标准 | 
| 1、临床观察指标 | 
| 2、疗效判定标准 | 
| (四) 统计学方法 | 
| 三、治疗结果 | 
| (一) 病例完成情况 | 
| (二) 两组间疗效观察 | 
| 1、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 2、治疗前后主、客观症状积分比较 | 
| (三) 不良反应 | 
| 讨论 | 
| 一、关于中药外敷法 | 
| 二、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 三、结果分析 | 
| 四、防护 | 
| 五、问题与展望 | 
| 结论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 个人简历 | 
(9)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 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 
| 1 研究目的 | 
| 2 研究方法 | 
| 2.1 研究设计 | 
| 2.2 病例选择 | 
| 2.2.1 病例来源 | 
| 2.2.2 诊断标准 | 
| 2.2.3 纳入标准 | 
| 2.2.4 排除标准 | 
| 2.2.5 剔除标准 | 
| 2.3 统计学方法 | 
| 2.4 治疗方法 | 
| 2.4.1 治疗组治疗 | 
| 2.4.2 对照组治疗 | 
| 2.4.3 疗程 | 
| 2.5 疗效观察 | 
| 2.5.1 疗效指标 | 
| 2.5.2 病情轻重程度标准 | 
| 2.5.3 疗效评定标准 | 
| 2.6 不良事件观察 | 
| 2.7 病例脱失情况 | 
| 3 研究结果 | 
| 3.1 一般资料 | 
| 3.1.1 病例入组情况 | 
| 3.1.2 病例脱失情况 | 
| 3.2 两组均衡性分析 | 
| 3.2.1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 
| 3.2.2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岁)情况 | 
| 3.2.3 两组患者病程(月)情况 | 
| 3.2.4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比较 | 
| 3.3 治疗结果比较 | 
| 3.4 疗效与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疗程的关系比较 | 
| 3.4.1 两组性别与疗效(痊愈)的比较 | 
| 3.4.2 两组年龄与疗效(痊愈)的比较 | 
| 3.4.3 两组病程与疗效(痊愈)的比较 | 
| 3.4.4 病情与疗效(痊愈)的比较 | 
| 3.4.5 疗程与疗效的比较 | 
| 3.5 不良反应 | 
| 4 讨论 | 
| 4.1 祛疣汤中药方解及现代药理研究 | 
| 4.2 尤靖安外用治疗扁平疣研究 | 
| 4.3 祛疣汤联用尤靖安疗效作用机制初探 | 
| 4.4 扁平疣痊愈现象的探讨 | 
| 4.5 关于扁平疣疗效标准的思考 | 
| 4.6 本观察的不足及问题 | 
| 5 结论 | 
| 中西医对扁平疣的认识及治疗 | 
| 1 中医对扁平疣的认识 | 
| 1.1 中医对扁平疣的病名记载及病因病机认识 | 
| 1.2 中医治疗 | 
| 1.2.1 中药治疗 | 
| 1.2.1.1 中药内服 | 
| 1.2.1.2 中药内服及中药外用 | 
| 1.2.1.3 中药外用 | 
| 1.2.1.4 针灸等其他治疗 | 
| 2 西医对扁平疣的认识 | 
| 2.1 概念及病因 | 
| 2.2 病机 | 
| 2.2.1 HPV | 
| 2.2.2 免疫功能 | 
| 2.2.2.1 细胞免疫 | 
| 2.2.2.2 体液免疫 | 
| 2.3 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 | 
| 2.4 扁平疣的治疗进展 | 
| 2.4.1 药物治疗 | 
| 2.4.1.1 抗病毒类药物 | 
| 2.4.1.2 免疫调节类药物 | 
| 2.4.1.3 维A酸类药物 | 
| 2.4.1.4 药物联合应用 | 
| 2.4.1.4.1 抗病毒与免疫调节类药物的运用 | 
| 2.4.1.4.2 抗病毒与维A酸类药物运用 | 
| 2.4.1.4.3 免疫调节剂和维A酸类药物运用 | 
| 2.4.2 物理治疗 | 
| 2.4.3 其他 | 
| 3 中西医结合对扁平疣的治疗 | 
| 4 总结与展望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附表1 扁平疣患者情况登记表 | 
| 附表2 | 
| 附表3:随机数字表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10)酞丁安搽剂联合0.1%异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 1 资料和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3 疗效判定标准 | 
| 2 结果 | 
| 3 讨论 | 
四、0.1%维A酸乳膏与酞丁安搽剂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外用药物联合肌注干扰素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J]. 沈娟,张维娜,王岩军. 皮肤病与性病, 2020(04)
 - [2]火针治疗扁平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D]. 徐凡.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自体疣埋植术联合优正散治疗脾虚毒蕴型扁平疣的临床疗效观察[D]. 饶飞燕.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扁平疣的治疗新进展[J]. 李明鑫,李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17(33)
 - [5]中医药治疗扁平疣的研究现状[J]. 刘思,张毅.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02)
 - [6]扁平疣中医药外治研究概况[J]. 蒋莎莉,张毅,高子平. 中医外治杂志, 2014(06)
 - [7]他扎罗汀凝胶联合酞丁安搽剂治疗面部扁平疣30例临床观察[J]. 韦侃侃,高永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10)
 - [8]去疣面膜治疗风热型扁平疣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秀芬.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11)
 - [9]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观察[D]. 徐俊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S1)
 - [10]酞丁安搽剂联合0.1%异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J]. 高武军. 基层医学论坛,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