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三级培训”系统介绍

“作文三级培训”系统介绍

一、《作文三级训练》体系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姚思帆[1](2021)在《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习作引导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尤其是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而言。这个阶段是小学生从低段写话学习到中段习作学习的关键过渡期。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帮助中段学生顺利完成过渡,迈入习作学习的大门。但现实情况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分数,教师放任中段学生机械习作,学生也畏惧习作,在习作时感到无话可说。体验式学习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其基本内涵特征是运用体验与反思的方式帮助学习者进行体验,将体验式学习理念运用于中段学生的习作学习,是对破除中段习作难题的有益思考,本论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本论文在刘淼的“作文转化理论”的指导下将学生的习作过程分解为“作文构思”、“口述习作”、“书面习作”三个阶段,并以此三阶段为维度,调查了样本学校中段学生的习作情况,明确了中段学生习作问题的根源是缺乏体验。第二部分,从学生心理出发,探究中段学生进行习作学习时的特点。发现只有小学中段学生在进行习作学习时需要经历完整的三级转化:一级转化,将学生的生活经历转化成作文构思;二级转化,将学生的作文构思转化为口述习作;三级转化,将学生的口述习作转化为书面习作。之后,发现中段学生在习作学习转化过程中体验方式多样,这些体验方式不断推进中段学生在习作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转化,这些体验方式是实践、感悟、模仿。第三部分,在分析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学习的实践-感悟-模仿的心理体验方式的基础上,分别从作文构思、口述习作、书面习作三个习作阶段提出体验式习作学习的引导策略,认为在作文构思阶段,教师要引导中段学生积极开发生活情景资源,进行多种观察活动,形成更多的生活记忆,引导中段学生根据内心感受,真实表达作文意图,在对比中筛选出作文素材,按照一定顺序梳理出作文构思;在口述习作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对作文构思的联想、想象中进行口述作文;在书面习作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选择结构规范、层次分明、内涵丰富、提纲挈领的片段以及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的篇章进行仿写,规范书面作文表达。第四部分,根据体验式习作引导策略进行教学设计,运用于实际课堂中,通过课堂观察,根据“作文构思”、“口述习作”、“书面习作”三阶段进行划分得到如下结果:1.中段学生对于生活经历有了更多的记忆;2.中段学生依照内心想法真实表达作文意图;3.中段学生作文素材丰富且契合题目;4.中段学生依据亲身经历形成作文构思;5.中段学生口述习作情感丰富;6.中段学生口述习作蕴含深思;7.中段学生书面作文结构完整且主次分明。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张蕾[3](2020)在《质的研究 ——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现状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交际语境写作范式在国内逐渐受到重视,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曾多次出现相应的写作任务设计。交际语境写作范式注重创设一种具有明确作者、读者、目的与话题的真实或拟真情境,让学生在交际语境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书面表达与交流,更是一种真实写作。基于该写作范式下的教学实施将是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应然选择。本研究选取质的研究取向,结合江西省J高中,深入探索当前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实施现状。研究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论述“质的研究取向下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现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高中交际语境写作理论探析部分。主要介绍高中交际语境写作理论要素与理论基础。第三章,“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现状”研究设计部分。以质的研究取向与个案研究法为研究依据,选取J高中15位语文教师,围绕“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主题进行半开放型访谈,并运用扎根理论及Nvivo12对访谈转录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及质性分析,整合构建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的研究框架。第四章,“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现状”现实样态部分。依据前章研究框架,结合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的文本分析方法与原始访谈文本资料对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现状的意识取向、影响因素、理想愿景展开具体论述,包括“三促进、三培养”的意识取向,“高考、外界、教师”三大机制来源的实施影响因素以及J高中语文教师的切实理想愿景。第五章,“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现状”结论与启示部分。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总结构建“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总体框架,从制约实施的影响因素出发提出如下建议:(1)强化高考写作命题,充分发挥指挥棒的引领作用;(2)回归高考教育本体功能,唤起外界对写作教学的重视;(3)打造终身学习者角色,树立以生为本的职业信念。而后,从历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选取三则写作任务进行交际语境写作教学案例设计探索。借助质的研究取向与扎根理论的文本分析方法,研究以客观的态度尝试探究当前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真实实施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与教学案例设计,以期为基础教育写作教学建设提供一定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陈文镔[4](2020)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观察对写作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目前一些语文教师对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也就缺乏主动观察和积累素材的意识,导致学生写作的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因此,笔者选择了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观察力培养这一研究课题。笔者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通过与一线教师的交流和对学生的大量文本分析,发现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存在两个方面问题,即向外缺乏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观察积累素材意识和向内缺乏自我观察探寻意识。究其原因,既有课程设置的限制,又有教师教学观念不够重视和教学方法不够科学。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首先,借助各种活动和学科教学,激发学生观察外部世界的兴趣,使其留心周围事物,同时激活学生的自我观察意识;其次,在学生乐于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写作观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确定不同阶段学生写作观察的训练目标,制定科学有序的训练计划,进行写作观察过程指导。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有意观察周围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及时记录信息、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观察积累意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观察。在初中阶段,承接小学的写作观察指导训练,让学生在观察周围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社会现象,进行更深入的自我观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这样,通过写作观察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最后,笔者希望本课题研究能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黎红香[5](2020)在《黔东南民族地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改进对策研究 ——以剑河县乡镇中学为例》文中认为黔东南民族地区乡镇初中由于经济条件不足,文化观念落后,语言环境影响,优质教育资源欠缺,推行课改时间晚等原因造成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相对较差。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对黔东南民族地区乡镇初中选取剑河县乡镇中学为例对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展开实地调查,结合自身在剑河县南哨中学的教学实践所见与反思,探询黔东南民族地区剑河县乡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症结及原因。通过参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黔东南民族地区剑河县乡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际和写作教学规律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本文从学校、学生、教师三个方面详细分析阐述剑河县乡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发现的问题,从激发写作动机、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技能和优化写作教学环境四个方面针对黔东南民族地区剑河县乡镇初中的学校领导、学生、教师提出改进对策。第一,激发写作动机。要通过师生共同制定目标与计划,实行一对一写作帮扶机制与建立结对学习小组,科学写作教学设计,档案管理学生作文,打造学生作文展示平台与完善激励机制等手段激活学生写作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第二,丰富写作内容。要重视教材,运用好教材中丰富的写作实践训练题目和写作教学素材。文中对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和课文后面补充知识进行了梳理整合,方便教师了解教材写作教学内容安排和根据梳理表格制定写作教学计划安排。要重视地方特有民族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写作教学资源。文中对剑河县民族文化进行梳理,并以南哨镇为例进行了写作教学运用地方特有民族文化资源的设想与运用。第三,提高写作技能。要根据课标要求和结合教材内容,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写作技能和制定学生写作基本能力训练计划;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做好写作教学引路人;学生养成良好写作学习习惯,做写作学习用心人。第四,优化写作教学环境。要师生合作,营造优良的写作课堂教学环境和汇合多方力量,营造良好的校园教学环境。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可以有效帮助改善黔东南民族地区乡镇初中的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帮助提高黔东南民族地区乡镇初中学生写作能力。

陈也[6](2019)在《基于需求分析的泰国高中汉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外汉语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写难教难学,但有促进其他语言技能发展和满足书面交流的重要作用,目前对外汉语写作的相关研究有数量少、视角窄、研究对象单一等问题。应用文是一种实用性强的文体,学习应用文写作对学生求职、升学、交流有着实际帮助,同时简单应用文表达直接且篇幅短小,符合初级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本文把简单应用文作为泰国高中汉语专业班读写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践,泰国的汉语教学发展迅猛,通过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希望能对在泰国开展此类教学提供参考与帮助。本文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并梳理了相关文献;第二部分通过访谈、资料整理和统计问卷调查数据发现泰国高中汉语学习者有学习应用文写作的需求,基于此进一步提出实施应用文写作教学具有可行性;第三部分描述了请假条、通知、一般书信、寻物启事和社团招新海报五个主题的教学案例,每个案例有授课教师观察课堂写下的反思和同行教师观看教学录像给予的评价,基于授课教师反思和同行教师评价总结了每个案例中教学实施的优缺点;第四部分通过整理访谈中学生和同行教师的反馈,并结合问卷数据分析点评了本研究的教学实践,以6名学生为个案跟踪分析其48篇应用文习作,发现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得到提升从而验证了教学效果;第五部是研究的结论,在实践、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泰国针对汉语初级学习者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11项教学建议,反思了研究过程和教学实践中的5点不足并给出相应的改进策略,这是本研究的最大价值所在,提出建议与反思旨在为泰国的汉语读写课和写作课提供教学参考以及新视野新思路。

汤璐瑶[7](2019)在《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写作教学可谓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从短期目标来看,中考以及高考的试卷中,作文占据半壁江山,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关乎考试成绩;从长远来看,学生学习写作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然而,目前中学作文存在教学理念异化、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滞后等问题,导致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受到压抑。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目前几种典型的作文教学方法进行评析,总结其写作教学研究经验并反思其弊端,结合自身教育实习经历,试图找到摆脱中学作文教学困境的策略。本文对作文的教学地位、教学目的、教学理念进行再定位,从附庸的教学地位走向独立,从应试的教学目的转变为传授写作知识和写作素质,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转变到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最后针对写作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作文教学策略。中学作文写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在写作前,倡导教师以生活教育为发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创设写作情境,开拓写作空间;在写作中,以思维训练为主导,训练学生写作思维;在写作后,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模式,对作文进行精批细改,并培养学生的二次作文习惯。本文旨在摆脱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并提供作文教学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思维,提高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为广大教师在中学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提供参考,以期为日后改变作文教学方法、提升作文教学质量提供一点启示。

甘瑶[8](2019)在《通过作文修改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文章不厌百回改,古今中外,很多伟大的作家都把作文修改作为自己宝贵的创作经验。在作文教学领域,作文修改同样也得到了广大语文教育专家及教师的关注。作为纲领性文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多次提到了“修改”并提出了一些要求及建议,这充分说明了作文修改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修改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得到了广大专家及教师的认可,然而目前在现实教学中,作文修改教学的开展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不重视修改教学,不会开展修改教学,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都是很不利的,正是对这一现状的观察与思考促成了此次研究。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整个研究的绪论,主要说明了选题的来源、选题的目的与意义、选题的依据、研究方法,并在对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结合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制定了作文修改的内容与层级,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参考标准,奠定基础。作文修改的内容包括中心、选材、结构、语言、文面,每项内容又被分为了三个递增的能力层级,由此形成“五项三级作文修改评价法”。第三部分为初中生作文修改现状调查,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以初中生与初中语文教师为对象,对目前初中生作文修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对初中生在作文修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第四部分为通过作文修改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个案研究,是整篇论文的主体部分。个案研究按照研究进行的顺序分为界定个案,制定个案研究计划,开展个案研究,得出个案研究结果四步。个案研究过程中,对选定的两名个案系统地进行干预,通过对比干预前后个案在写作水平及作文修改水平方面的成绩来判断是否达到研究目标。第五部分为通过作文修改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教学对策。通过本次的个案研究整理归纳出一些适用于初中作文修改教学的方法与对策。对策主要按照作文修改教学进行的时间顺序分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反馈三阶段分别进行论述。

周佳[9](2019)在《学生观察的作文价值及转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写作源于观察历来是被普遍认同和提倡的。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越来越强调学生从观察中获得写作材料,通过观察联系写作与生活。国内外对观察、写作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成果颇丰,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初中生作文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对观察的作文价值以及转化过程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按照研究背景和现状、核心概念界定、价值诠释、过程分析、现实审视、策略研究的思路进行撰写。绪论部分:本文首先基于对我国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考、现实写作教学困境的思考和个人研究兴趣的驱使三个方面来说明本论题提出的缘由,然后说明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该研究的现状和价值,最后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思路。第一部分是核心概念分析部分。对观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概括了观察的类型、特点,为观察的作文价值研究提供了前提。第二部分是价值诠释部分。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观察对于作文的独特价值,主要包括写作来源、写作动机、思考和记忆、联想和想象、写作成功。厘清了观察从哪些方面影响写作,为观察到作文的转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过程分析部分。在信息加工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背景下,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和一些优秀作家文章为素材,运用文本分析法对观察的作文价值实现过程,即观察到作文具体如何转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明晰了转化过程和转化方式。第四部分是现实审视部分。在理论基础下,从实际出发,对初中生真实的作文进行文本分析,并与一线语文教师进行交流,发现学生观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第五部分是策略研究部分。基于上述的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切实可行的促进学生观察到作文转化的策略。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别论述在:第一在培养观察兴趣、指导观察方法、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训练学生积累素材;第二通过形象思维加工训练、逻辑思维加工训练和创造性思维加工训练提升观察素材的加工;第三从改进写作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语言积累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来优化观察材料的表达。

李铁绳[10](2019)在《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文中提出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与保障依赖于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活水源头。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的基础,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根本旨归。教师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论题。然而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不健全,导致教师教育转型脱离实际,进而导致基础教育需求侧与教师教育供给侧出现结构性矛盾——基础教育需求侧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教师教育供给侧则是教师培养供过于求,从而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教育现代化进程。国内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研究主要偏重微观分析,系统化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研究者确定了教师教育专业化这一时代论题。根据掌握的文献资料和已有研究,将研究的核心问题确定为“教师教育专业化如何演进”,并聚焦于四个主要问题: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探析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本研究遵循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采用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变及其逻辑按照一条主线与三条辅线展开研究,一条主线是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系统分析了我国师范教育初创、师范教育曲折发展、师范教育重建、教师教育转型阶段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演进特征,重点厘清了每个发展阶段横断面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等方面的演进历程,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脉络与特色。三条辅线分别为:一是我国对西方教师教育制度体制的移植、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学习日本——仿照美国——以俄为师——遍采各国,将西方教师教育理念、体制与我国教师教育实际相结合,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二是社会需求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师资数量与质量需求、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等需求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诉求;三是师范生学费政策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免费——缴费——部分回归公费的变迁。同时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教师教育专业化进行了纵览与横述,以国际经验为镜鉴,启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研究最后聚焦于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分析了历史逻辑的变化,呈现了理论逻辑的特质,展现了实践逻辑的复杂。在实践逻辑方面,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变迁历程,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体制从制度断裂与制度渐变两个维度进行了制度变迁分析,从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两个维度进行了路径演变分析,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演进图景。理论逻辑方面,分析了教师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二重性,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实践逻辑方面,基于教师教育治理的视角,从国家宏观层面、地方中观层面、学校微观层面提出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策略,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改革走向。

二、《作文三级训练》体系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作文三级训练》体系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习作引导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体验式学习符合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学习的现实之需
        1.1.2 体验式学习符合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学习未来发展的需要
        1.1.3 体验式学习符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习作教学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体验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1.3.3 关于体验式习作教学的相关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习作
        1.4.2 体验式习作
        1.4.3 体验式习作引导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2 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学习存在的现实问题调查
    2.1 调查维度
    2.2 中段学生习作学习存在的现实问题
        2.2.1 作文素材脱离实际生活
        2.2.2 难以准确表达作文意图
        2.2.3 作文素材缺乏且偏离题目
        2.2.4 作文结构不完整且主次不分明
        2.2.5 作文内容照搬范文
    2.3 中段学生习作问题的根源——缺乏体验
        2.3.1 缺乏体验记忆
        2.3.2 缺乏体验过程
        2.3.3 缺乏体验迁移
3 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学习的特点
    3.1 小学中段学生进行习作学习需经历三级转化
        3.1.1 作文构思-生活经历转化为作文构思
        3.1.1.1 素材获取-通过观察将生活经历转化为生活记忆
        3.1.1.2 形成题目——通过感受将生活记忆转化为作文意图
        3.1.1.3 选择素材——通过筛选将符合题目的生活记忆转化为作文素材
        3.1.1.4 组织素材——通过梳理将作文素材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转化为作文构思
        3.1.2 口述习作——通过感悟将作文构思转化为口头表达
        3.1.3 书面习作——通过模仿将口述习作转化为书面表达
    3.2 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学习三级转化过程中的体验方式多样
        3.2.1 实践体验
        3.2.2 感悟体验
        3.2.3 模仿体验
4 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习作引导策略
    4.1 作文构思形成引导策略
        4.1.1 引导学生积极开发生活情景资源
        4.1.2 素材获取-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观察活动
        4.1.3 形成题目-学生感受内心,明确表达意图
        4.1.4 选择素材-学生在筛选中通过对比选择合适的作文素材
        4.1.5 组织素材-学生基于作文材料梳理,形成作文构思
    4.2 口述习作引导策略
        4.2.1 引导学生联想,加入情感
        4.2.2 引导学生想象,感悟深思
    4.3 书面习作引导策略
        4.3.1 引导学生基于口头言语丰满地表达仿写段落,学会连句成段
        4.3.2 引导学生基于作文段落清晰地表达仿写篇章,学会构段成篇
5 实践与反馈
    5.1 作文构思阶段
        5.1.1 学生对于生活经历有了更多的记忆
        5.1.2 学生依照内心想法真实表达作文意图
        5.1.3 学生作文素材丰富且契合题目
        5.1.4 学生依据亲身经历形成作文构思
    5.2 口述习作阶段
        5.2.1 学生口述习作情感丰富
        5.2.2 学生口述习作蕴含深思
    5.3 学生书面作文结构完整且主次分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质的研究 ——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现状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4 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
2 高中交际语境写作理论探析
    2.1 高中交际语境写作理论要素
        2.1.1 作者与作者意识
        2.1.2 读者与读者意识
        2.1.3 写作目的与目的意识
        2.1.4 写作话题与话题意识
    2.2 高中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基础
        2.2.1 功能语言学理论
        2.2.2 情境认知理论
        2.2.3 接受美学理论
        2.2.4 建构主义理论
3 “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现状”研究设计
    3.1 研究策略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3.3 研究过程
        3.3.1 访谈对象的选取
        3.3.2 研究资料的收集
        3.3.3 研究资料的分析
    3.4 研究内容与框架
    3.5 研究伦理
        3.5.1 自愿原则
        3.5.2 保密原则
        3.5.3 公正合理原则
4 “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现状”现实样态
    4.1 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理论的意识取向
        4.1.1 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范式三促进
        4.1.2 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育人三维度
    4.2 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高考层面:根本指挥机制
        4.2.2 外界层面:外在推力机制
        4.2.3 教师层面:内驱动力机制
    4.3 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的理想愿景
5 “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现状”结论与启示
    5.1 “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现状”总体框架
    5.2 基于研究结果的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建议
        5.2.1 强化高考写作命题,充分发挥指挥棒的引领作用
        5.2.2 回归高考教育本体功能,唤起外界对写作教学的重视
        5.2.3 打造终身学习者角色,树立以生为本的职业信念
    5.3 “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案例设计探索
        5.3.1“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案例设计1
        5.3.2“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案例设计2
        5.3.3“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案例设计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研究邀请同意书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访谈记录节选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选题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写作观察力培养的概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观察力
        二、写作观察力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观察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课标及教材对写作观察力培养的明确要求
        二、培养写作观察力可以提高学生其他写作能力
第二章 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观察力培养的现状及成因
    第一节 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观察力培养的现状
        一、缺乏外部观察积累意识,写作素材匮乏
        二、缺乏自我观察意识,写作真情实感不足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观察力培养现状的成因
        一、课程设置的限制
        二、教师教学影响
第三章 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观察力培养的策略
    第一节 培养学生对外观察兴趣,激活学生自我观察意识
        一、借助多样活动,培养学生对外观察兴趣
        二、通过学科教学,引导学生自我观察意识
    第二节 各学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训练过程指导
        一、第二学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指导训练
        二、第三学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指导训练
        三、第四学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指导训练
        四、写作观察力指导训练的教学案例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致谢

(5)黔东南民族地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改进对策研究 ——以剑河县乡镇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概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目标与意义
第一章 剑河县乡镇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学校简介
    第二节 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
    第三节 教师访谈调查情况及分析
第二章 剑河县乡镇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第二节 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第三节 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第三章 剑河县乡镇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改进对策
    第一节 激发写作动机
    第二节 丰富写作内容
    第三节 提高写作技能
    第四节 优化写作教学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基于需求分析的泰国高中汉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价值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的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和实践的理论依据
        一、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原则及模式
        二、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方法
        三、国内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法与策略
        四、外语需求的定义及特征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
        二、泰国汉语写作教学研究
        三、简要评析和研究展望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泰国高中生汉语应用文写作学习需求分析
    第一节 泰国高中生汉语应用文写作学习规范需求分析
        一、泰国《2008年基础教育大纲》中对外语教学对写作的有关规定
        二、泰国中文高考应用文考察情况
        三、《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对应用文写作的有关规定
        四、《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对应用文写作的有关规定
        五、汉语教师对应用文写作教学需求的观点
    第二节 泰国高中生汉语应用文写作学习心理需求分析
        一、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二、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第三节 泰国高中生汉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汉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符合泰国教育部大纲要求
        二、汉语应用文写作适应任教学校读写课教学要求
        三、汉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
        四、汉语应用文写作教学适合学习者汉语水平和写作能力
第三章 泰国高中汉语应用文写作课教学设计与实践
    第一节 背景介绍及教学实践安排
        一、任教学校基本情况
        二、任教学校汉语教学现状
        三、教学实践安排
    第二节 设计与实践之一—请假条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流程与设计依据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评价与总结
    第三节 设计与实践之二—通知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流程与设计依据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评价与总结
    第四节 设计与实践之三—普通书信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流程与设计依据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评价与总结
    第五节 设计与实践之四—寻物启事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流程与设计依据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评价与总结
    第六节 设计与实践之五—社团招新海报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流程与设计依据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评价与总结
第四章 泰国高中汉语应用文写作课教学评价反馈及效果分析
    第一节 教学的实施与学生学习需求对比分析
        一、学前培训实施与学生学习需求对比
        二、课堂教学实施与学生学习需求对比
        三、课后作业、评测实施与学生学习需求对比
    第二节 教学反馈与课程评价
        一、教学反馈
        二、课程评价
    第三节 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价与对比分析
        一、学生对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价
        二、五个主题教学实施的对比分析
    第四节 教学效果分析
        一、教学效果分析使用的方法
        二、学生习作情况的跟踪分析
第五章 泰国高中汉语应用文写作课教学实践思考
    第一节 开展汉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建议
        一、对设立教学目标、重难点和选取教学内容的建议
        二、对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建议
    第二节 研究过程及教学实施反思
        一、对研究过程的反思
        二、对教学实施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学生作业展示
    附录B 学生课堂练习展示
    附录C 泰国高中生应用文写作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D 授课教师教学反馈表
    附录E 教学过程评价调查表
    附录F 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学作文课的性质
    第一节 从教学活动的本质来认识
    第二节 从写作能力的本质来认识
    第三节 从作文教学的过程性来认识
    第四节 从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来认识
第二章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以及陷入困境的原因
    第一节 中学作文教学背道而驰的现状
        一、作文训练以应试为目的
        二、作文训练以指令性写作为常态
        三、作文训练以技巧点拨为手段
        四、作文训练无梯度无序列
        五、作文评价单一泛化
    第二节 中学作文教学陷入困境的原因
        一、教师自身的原因
        二、传统写作教学观念的影响
        三、作文课程设置的原因
        四、社会风气的影响
        五、应试制度的影响
第三章 中学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第一节 中学作文教学再定位
        一、作文教学地位的再定位:从附庸走向独立
        二、写作教学目的的再定位:从应试到传授写作知识和素质
        三、作文教学理念的再定位:从教师主体到学生本位
    第二节 中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以生活教育为发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二、以创设情境为手段,开拓学生思维空间
        三、以思维训练为主导,创新作文教学方法
        四、以多元评价为原则,精批细改学生作文
        五、以优化学生作文为目标,培养二次作文习惯
    第三节 中学作文教学策略的实践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通过作文修改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3 选题的理论依据
    1.4 研究方法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内研究情况
        1.5.2 国外研究情况
        1.5.3 教育学领域中个案研究方法的应用研究
2 作文修改的内容与层级
    2.1 中心
    2.2 选材
    2.3 结构
    2.4 语言
    2.5 文面
3 初中生作文修改现状调查
    3.1 初中生作文修改现状问卷分析
        3.1.1 学生问卷分析
        3.1.2 教师问卷分析
    3.2 初中生作文修改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 通过作文修改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个案研究
    4.1 界定个案
        4.1.1 界定个案的过程
        4.1.2 个案的情况介绍
    4.2 个案研究计划
    4.3 个案研究过程
        4.3.1 作文中心修改
        4.3.2 作文选材修改
        4.3.3 作文结构修改
        4.3.4 作文语言修改
        4.3.5 作文文面修改
    4.4 研究结果
        4.4.1 个案写作能力与作文修改能力的变化
        4.4.2 研究的不足
5 通过作文修改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教学对策
    5.1 教学准备
        5.1.1 研判学情
        5.1.2 确立标准
    5.2 教学实施
        5.2.1 研读范文
        5.2.2 示范修改
        5.2.3 互评互改
    5.3 教学反馈
        5.3.1 总结评价
        5.3.2 二次批改
结语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记录
    附录3 作文修改测试材料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9)学生观察的作文价值及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1. 基于对我国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2. 基于对现实写作教学困境的思考
        3. 基于对个人研究兴趣的驱使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澄清观察写作过程,丰富写作教学的理论
        2. 促进教师更新写作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
        3. 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提升初中生写作水平
    (三) 文献综述
        1. 关于观察的研究
        2. 关于写作的研究
        3. 关于观察与写作的研究
        4. 相关研究简评
    (四) 研究方法和思路
        1. 研究方法
        2. 基本思路
一、观察界说
    (一) 观察的内涵
    (二) 观察的类型
        1.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2. 日常观察与科学观察
        3. 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4. 外向性观察与内省性观察
    (三) 观察的特点
        1. 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 思维的参与性
        3. 感官和情感的综合作用性
        4. 观察的顺序性
二、观察的作文价值
    (一) 观察是写作的来源
    (二) 观察触发写作动机
    (三) 观察有助于思考和记忆
    (四) 观察有助于联想和想象
    (五) 观察是写作成功的前提
三、观察到作文的转化
    (一) 理论溯源
        1. 信息加工理论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 转化过程: 观察—思考—表达
        1. 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
        2. 深入思维,获得理性认识
        3. 通过构思,进行书面语言表达
    (三) 转化方式: 思维加工活动
        1. 形象思维活动
        2. 抽象思维活动
        3. 创造性思维活动
四、观察视角下学生作文的现实审视
    (一) 观察视角下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观察实践的缺失
        2. 观察方法的模糊
        3. 缺乏深度的观察思考
    (二) 观察视角下学生作文问题的原因探析
        1. 教师的原因
        2. 学生的原因
五、学生观察到作文转化的策略
    (一) 促进观察素材的积累
        1. 培养观察兴趣
        2. 指导观察方法
        3. 开展丰富的观察实践活动
    (二) 提升观察材料的加工
        1. 形象思维加工能力的训练
        2. 逻辑思维加工能力的训练
        3. 创造性思维加工能力的训练
    (三) 优化观察材料的表达
        1. 改进写作教学内容
        2. 提升学生语言积累
        3.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一) 研究缘起
        (二) 问题提出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
        (二)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分期
    三、文献综述
        (一) 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
        (二) 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研究
        (三) 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研究
        (四)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设置研究
        (五) 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师范教育初创
    第一节 师范教育的萌芽
        一、师范教育思想的萌芽
        二、师范教育的初步实践
        三、师范教育理论的移植与探索
    第二节 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创立
        一、钦定:自上而下颁布
        二、奏定:自上而下推行
        三、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体系形成
        四、师范教育公费制度与自费制度并存
        五、管理师范教育的教育行政体制建立
    第三节 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一、中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二、高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三、实业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第四节 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
        一、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二、女子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三、优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四、优级师范选科学堂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员任用检定制度与培训制度
        一、教师任用制度和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初创时期师范教育的特色与不足
        一、嫁接的师范教育思想
        二、封闭的师范教育体制
        三、师范教育办学质量总体不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师范教育曲折发展
    第一节 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变迁
        一、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初步发展(1912-1922年)
        二、开放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发展(1922-1927年)
        三、上下结合的独立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1927-1949年)
    第二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1912-1922年)
        二、多元开放的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22-1927年)
        三、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复兴(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五、实业教员养成所的建立
    第三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课程的演进
        一、封闭的师范教育课程(1912-1922年)
        二、开放的师范教育课程(1922-1927年)
        三、多元的师范教育课程(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四节 教师检定制度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师范教育实践
        一、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创建与发展
        二、解放区师范教育的发展
    第六节 师范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化
        一、启蒙到专业
        二、探索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师范教育重建
    第一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发展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制度的衰落(1966-1978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制度的重建(1978-1999年)
    第二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封闭师范教育机构的重建与发展(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机构严重削弱(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多元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76-1999年)
    第三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专业设置演变
        一、建国初期师范专业设置
        二、改革开放期间师范教育专业设置
    第四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变迁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76-1999年)
        四、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职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师范教育在繁荣中式微
        一、师范教育的发展特色
        二、师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师教育转型
    第一节 教师教育转型政策演进
        一、综合化
        二、开放化
        三、高端化
        四、一体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转型实践
        一、综合化:师范院校向综合化发展
        二、开放化:综合性院校参与教师教育
        三、高端化:教师教育院校和培养层次升级
        四、一体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逐渐融合
    第三节 师范专业设置与认证
        一、师范专业设置
        二、师范专业认证
    第四节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建立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二、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逻辑
    第一节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
        一、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制度变迁分析
        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路径演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论逻辑
        一、教师教育基本规律
        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
        三、教师教育的二重性
    第三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逻辑
        一、国家宏观层面:建立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制度体系
        二、地方中观层面: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学校微观层面:践行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
        四、完善教师教育治理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作文三级训练》体系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中段学生体验式习作引导策略研究[D]. 姚思帆.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质的研究 ——J高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施现状个案研究[D]. 张蕾.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研究[D]. 陈文镔.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黔东南民族地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改进对策研究 ——以剑河县乡镇中学为例[D]. 黎红香.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6]基于需求分析的泰国高中汉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D]. 陈也.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7]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D]. 汤璐瑶.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8]通过作文修改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个案研究[D]. 甘瑶.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9]学生观察的作文价值及转化研究[D]. 周佳.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D]. 李铁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作文三级培训”系统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